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為您提供優(yōu)質(zhì)的幼兒相關(guān)資訊

由球類游戲看寶寶發(fā)展歷程

發(fā)布時間:2022-02-23 球類游戲幼兒園 幼兒園球類游戲 幼兒園寶寶游戲

想和孩子玩球,但不知如何開始,或擔心孩子反應不好?父母別擔心,只要能掌握孩子各階段動作、認知發(fā)展,就能讓球類活動發(fā)揮最大功用!

4個月孩子約2-3個月左右,雖然還僅能持續(xù)躺姿,父母便可將小球懸吊起來吸收孩子注視,或拿著球在他眼前移動,以增加視覺刺激及提高眼球追視能力。待孩子4個月大后,頸椎支撐力量比較穩(wěn)固了,父母可以輔助他坐著,再進行同樣游戲,藉此讓他孩子練習頸部移動,而且因為球?qū)⒆佑形樟?,孩子看到會想要拿,連帶地可促使他坐正一些。

7個月俗語說“七坐八爬”,7個月大的寶寶可以坐著和人互相玩?zhèn)鹘忧颉?/p>

1歲孩子大部分是拿著球又放掉,或者沒有方向性的丟球、很用力地球球摔在地板上。

附注:物體恒存概念是1-2歲階段重要的認知發(fā)展,隨著孩子動作能力提升,父母在與孩子玩球時,也可以將球藏起來,鼓勵孩子去找。

1。5歲孩子會表現(xiàn)出想要踢球的欲望,但通常只能腳碰到球使其滾動,而沒有辦法踢遠。

2歲孩子已經(jīng)能夠丟球,不過通常是由上往下的將它拋出去。父母將球丟給他時,他會以雙手環(huán)抱的方式接住,而且較能掌握踢球動作。

3歲2歲左右的孩子接球時是將雙手手掌向上,然后變起手部抱住球,而3-3。5歲階段與前期最大的差別,在于當球丟過來時,孩子已經(jīng)能夠手伸直,運用手掌拍合接住球了。孩子至3歲半左右,則能將球準確丟向較大目標物,而且基本的運動模式已經(jīng)比較成熟一點了。

5歲將球丟到地板彈到墻壁再彈回來,或者丟地板再彈起來,此即反擊球,而孩子約至五歲左右可以接住反彈球。

6歲發(fā)展出拍球的動作。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編輯推薦

15個月寶寶的語言發(fā)展游戲


說來,嬰兒在1歲左右說出第一批單詞。在1歲半以前,寶寶的語言是“單詞句”用一個詞代表的句子,因此1歲至1歲半被稱為“單詞句階段”。

1歲半嬰兒所掌握的詞語包含著關(guān)于物體名稱、物體運動狀態(tài)(跑、掉),物體數(shù)量,物體性質(zhì)(臟、燙)、空間關(guān)系(床上、地下)和否定狀態(tài)(不、不要)等。寶寶使用單詞句表達愿望、要求、命令或陳述,帶有明顯的語言的性質(zhì),起著交流的作用。然而,單詞句不包括句法,它只是一個單詞,所以,有的研究者認為它們是“非語法”形式的初始言語。

單詞句具備下列特點:

嬰兒最初的單詞句并非指某一特定物體,而是與特定情境相聯(lián)系。嬰兒最初說出的“mama”可能表示各種請求,具有“全通用目的”,而不是真正叫媽媽。

單詞句含義不夠明確,語音也往往不夠清晰,不能完全表達自己的意思,必須輔以表情和動作,所以,單詞句又被稱為“言語動作?!庇捎趩卧~句表意不夠清楚,成人除了根據(jù)嬰兒說話時的表情和動作外,還必須根據(jù)說話的情境來推斷其意義。一般只有與嬰兒親近的人才能聽得懂,所以有時嬰兒會因為不被理解而發(fā)脾氣。

隨著詞匯量的增長和生活經(jīng)驗,認知能力的發(fā)展,嬰兒到1歲半時,使用的詞語不但可以表示具體事物,而且使用中顯示了詞語本身所特有的概括性。例如,嬰兒出示喝完水的杯子說“沒”,指的是杯子空了這一現(xiàn)象,“沒了”、“空了”是對一定現(xiàn)象的概括。詞語的掌握和運用有助于認知能力的發(fā)展,詞語和句子是思維抽象概括的憑借和工具。

1歲半以后,嬰兒能間斷地并逐漸能連續(xù)地使用兩個詞表示事物。例如,“要……狗狗”、“寶寶……餓”。這種兩個詞的間斷聯(lián)系可能是“主語……謂語”,也可能是“謂語……主語”或“賓語……謂語”、“謂語……賓語”。這表明嬰兒正在向“雙詞句”過渡,他把單詞聯(lián)系起來表達和陳述思想,并開始與人進行雙向交流。

寶寶的脾氣變壞與語言發(fā)展有關(guān)

至于說寶寶脾氣變壞了,那是因為寶寶掌握的詞匯很少,語言能力的發(fā)展還處在萌芽階段,很多日常話語還不會說,也說不清楚,因此不能很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需要,有時就只能用哭鬧、發(fā)脾氣來表達內(nèi)心的不滿和挫折。

面對寶寶的不安,你一定要冷靜,可以猜測他到底想要什么,還可以嘗試用不同的活動來滿足他。好在這時的寶寶注意力非常容易轉(zhuǎn)移,只要給他有趣的東西,他就會高興地玩起來,也會忘掉原來的想法和不快。為了讓寶寶有輕松愉快的情緒,你應該對寶寶的情緒反應及時做出應答,讓他感到時刻處于你的關(guān)照之中,這對培養(yǎng)寶寶健康的人格和個性大有裨益。等寶寶的語言能力發(fā)展起來,可以表達自己的想法和需要了,自然又會變成小可人了。

如果寶寶什么都聽得懂,就是遲遲不開口說話,那就需要語言干預了

干預的方法有以下幾種:

幫助寶寶建立詞匯與實物或詞匯與動作之間的聯(lián)系

選擇的詞匯是寶寶日常生活中接觸最多的,偏向名詞一類的,如稱呼、人體五官、食品、衣物等等。

教給寶寶交流的基本形式

語言是交流的手段,交流能產(chǎn)生人與人之間的相互作用,傳遞各種信息。只懂不說的寶寶難以向外界精確傳達自己的需求、愿望及感受,也難以讓外界知道他是否完全理解了較抽象語言信息的全部含義,因此,要教寶寶學會交流。最初可以在游戲中用輪流的方法,如輪流扔球、吹泡泡、推小汽車等,在一動一靜的玩和等待過程中,使寶寶懂得交流的互動性,并且體會到其中的歡快。在此基礎上,逐漸延伸到用語言和外界溝通。

“轟炸”目標詞匯

就是對所教的詞匯反復強化,在各種場合出現(xiàn)你想要寶寶掌握的詞,例如“帽子”,“紅色的帽子”,“你的帽子”,“我的帽子”“戴帽子”等等。只有這樣,寶寶才能把“帽子”保存到長時記憶的倉庫里經(jīng)久不忘。等再看到帽子時,無需提醒,寶寶自然會說“帽子”,這就是強化的效果。

豐富寶寶的語言環(huán)境

每天要拿出一定的時間,有意識地教寶寶說話。此外,要讓寶寶多看書,多給他講故事。有些家庭不太注重兒童語言能力的發(fā)展,認為寶寶到時候就會說話了,這在由老人照看寶寶的家庭中尤為明顯。

此外,要注意方言對語言發(fā)展的影響。如果請保姆照看寶寶,保姆的方言較重,在寶寶學習語言的年齡階段,會造成他語言的混亂,不利于語言的發(fā)展。

語言發(fā)展游戲接字游戲

發(fā)展能力

介紹新詞匯和新概念,練習發(fā)聲,刺激味覺、嗅覺,增加感官經(jīng)驗,提高吃飯的興致,有助于身體健康發(fā)展記憶力

游戲方法在吃飯的時候討論飯菜,描述它們的味道和口感,這是一個增加感官經(jīng)驗、刺激寶寶語言發(fā)展的好機會。

今天飯菜真叫香,

各種味道嘗一嘗,

饅頭軟,芹菜脆,

牛肉、羊肉香又香,

吃魚有刺要小心,

好好吃飯身體棒。

兒歌中黑字的部分逐漸要讓寶寶接上來。

注意事項

寶寶開始只能接一個字,但不要著急,堅持循序漸進地練習。

社會行為游戲分蛋糕

發(fā)展能力

學會分享、培養(yǎng)社會交往能力

游戲方法

邊玩邊說兒歌:

媽媽、媽媽給我一塊蛋糕,

又香又甜又好,

一半自己吃,

一半留給姥姥,

一半留給姥姥。

可以把歌詞中的姥姥換成其他親人,邊做游戲邊引導寶寶,逐漸養(yǎng)成他不吃獨食的習慣。

注意事項

游戲不要在寶寶特別饑餓的時候進行。游戲剛開始時,要循序漸進,在寶寶有意和別人分享時及時給予鼓勵和表揚,逐漸讓寶寶形成習慣。

游戲幫助寶寶發(fā)展記憶力及注意力


游戲幫助寶寶發(fā)展記憶力及注意力

春靈是一位有心的媽咪,在育兒生活中總能找到一些樂趣,并使寶寶受益多多。你瞧,她利用家庭這個溫馨的港灣,開發(fā)出對2歲的寶寶早期啟蒙大有助益的“自由地”,盡情地“玩吧”。

讓寶寶把面團揉成圓圓的,然后再拉長,擺出一條“蛇”狀。給寶寶一把圓頭剪子,剪下“蛇”的不同部位。這會使孩子學習鍛煉手部肌肉,并正確使用剪子。

做出明顯的“愚蠢”的錯誤動作,比如指著膝蓋說“這是我的鼻子嗎?”寶寶喜歡做這種傻事,并因發(fā)現(xiàn)媽咪的錯誤而樂不可支。通過各種“錯事”可鍛煉寶寶的聽覺、語言、情緒等。

用紙板或泡沫塑料板當網(wǎng)球拍,把氣球吹鼓、系緊。讓你的寶寶把氣球拍到空中并盡量不讓氣球落地,這是一種很好的鍛煉軀體、肌肉及身體平衡能力的活動。注意不要在附近放置已破裂的氣球,防止寶寶撿拾吞咽。

將家中高的、矮的、玻璃制的、塑膠制的等不同材質(zhì)、形狀的罐子或杯子收集起來,讓寶寶根據(jù)其特征不同做分類。如果罐子是有蓋的,可以將這些蓋子收起來,讓孩子動動腦筋想想看,如何將他們一一都配成對,是一項很有趣的游戲,可以建立寶寶分類概念。

媽咪準備一塊海綿和一桶清水,教寶寶怎樣把海綿弄濕,把太多的水擠掉。帶他到戶外,或是為他準備一個不怕被水弄濕的角落,讓他隨意作畫。寶寶可以試著畫橫線、斜線,看到自己能用海綿畫出東西來,可以帶給他很大的樂趣;他也可能對水桶和海綿更感興趣,用海綿吸飽了水,擠掉、再吸滿……

寶寶的玩具滾到椅子底下,他自己伸手夠不到時,媽媽可以幫他的忙??不是去幫他撿起來,而是給他一個工具去夠。可以把他的玩具塑膠長刀交給他,或是給他一根搔背用的瘙癢棒。拿玩具給寶寶時,媽媽可以把玩具放在桌上,離寶寶遠些,再放一把長木勺,可以提醒他:“你可以用那把勺子把玩具撥過來?!?/p>

當寶寶在收拾滿地的玩具時,媽媽可以教他把玩具收拾起來,放在小卡車或是小木桶等容器里,再送到玩具箱中。這樣可以教給寶寶想辦法解決問題的能力。

媽媽可以自己畫一個方格棋盤,然后和寶寶相對而坐。決定個人棋子的顏色,開始游戲??從預備起的信號開始,媽媽和寶寶便把自己的棋子一顆顆地排成一行。等媽咪說“?!钡臅r候,都要停止手上的動作,然后看看誰排的比較多(能夠讓寶寶數(shù)出來更好)。在數(shù)之前,媽咪不妨故意說:“好象寶寶多一些?!边@樣可以加深寶寶對“數(shù)”的認識以及概念的理解。

媽咪用泡沫塑料制作生日蛋糕一塊,找來生日蠟燭5支。拿出“生日蛋糕”,媽媽說:“今天娃娃過生日,我給他買了蠟燭,請寶寶看看有多少支,有幾種顏色?”媽媽邊說邊把蠟燭插在蛋糕上。接著媽媽又拿出一個娃娃,說:“小紅來了,她想要一支蠟燭玩。”媽媽用身體擋住寶寶視線,很快拿走一支蠟燭,然后問寶寶:“小紅剛才拿走的是什么顏色的蠟燭?”此游戲幫助寶寶發(fā)展記憶力及注意力。

如果寶寶對某本童話書里的主角或是動畫片里的某一人物感興趣時,不妨給寶寶做些簡單的道具,鼓勵他去扮演他喜愛的角色,同時媽咪也參與到這個游戲中。通過簡單的對話與動作,教給寶寶一些知識,提高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

激發(fā)寶寶繪畫才能的游戲


父母的啟蒙教育對孩子的繪畫乃至空間知覺能力的發(fā)展有著任何老師無法替代作用,下面介紹一個豐富多彩、簡單易學的親子美術(shù)游戲。

游戲名稱:吹泡泡的小魚——添畫游戲

游戲目的:訓練寶寶的手眼協(xié)調(diào)能力,發(fā)展手部精細動作,開發(fā)孩子的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

準備材料:水彩筆、畫紙、舊雜志(圖書)剪刀、香糊

適合年齡:1歲\x{2014}3歲

參加人員:寶寶、媽媽(或親職者)

游戲方法:

1、媽媽從舊雜志、書上剪下一些色彩鮮艷的小魚、小蝦、小烏龜圖片貼在白畫紙的下方;

2、媽媽拿著畫紙給寶寶說故事,以引起寶寶想畫畫的興趣。

媽媽說:“這是一個很好玩的海底世界,里面有很多可愛的小魚、小蝦、小烏龜。我們數(shù)一數(shù),一共有3條小魚,2只小蝦,一個小烏龜。小魚一邊游一邊從嘴里吐出一串串的小泡泡。多好看啊?!?/p>

媽媽一邊說一邊在一條小魚的嘴邊畫幾個小圓。

3、寶寶一邊聽故事一邊挑出他自己喜歡的水彩筆在畫紙上涂抹,他任意的在紙上畫橫線、豎線、大圓、小圓。

4、等寶寶把畫紙涂畫滿了后,開展欣賞活動,媽媽把寶寶抱在身前,一手拿畫紙,一手拿筆,依照寶寶的線條進行觀察、引導。

媽媽要帶著欣喜的口吻說:“看,我們寶寶畫得多好啊,這一條條橫的波浪線是海水,這彎彎曲曲的豎線是水草,還有寶寶畫的小泡泡剛剛從魚嘴里吐出來,太美麗了。”

媽媽一邊說,一邊用深色筆把寶寶的相關(guān)線條加深,以便讓這些有特殊含意的線條和形狀從雜亂的畫面中凸現(xiàn)出來,加深孩子對自己創(chuàng)作的線條含意的理解和記憶。

專家點評

該游戲設計新穎、有趣,學習內(nèi)容豐富多彩,特別對于視覺——空間智能和語言智能的發(fā)展有比較好的教學效果,是一個用來訓練寶寶視覺、空間智能的好游戲。

爬行游戲開發(fā)寶寶協(xié)調(diào)能力


爬行是嬰兒的本能,也是孩子學會走路的必經(jīng)過程。長到七八個月大時,寶寶就已經(jīng)能夠在你的眼皮底下爬來爬去了。

下肢準備:

3-4個月左右,可將寶寶跪抱在你的大腿上,或當你仰臥時,讓他跪在你的體側(cè),手扶著你的身體;可和他一起看畫報、念兒歌、玩玩具,使寶寶鍛煉膝部的支撐力量。兩腿交叉運動:寶寶腹下墊上枕頭呈俯臥位,你用雙手抓住寶寶踝部,做前后交叉運動。

四肢協(xié)調(diào)爬行:

讓寶寶手膝(或手足)著地,腹部離開床面,四肢協(xié)調(diào)爬行。若寶寶腹部不能離開床面或不能向前移動,可用手托住寶寶腹部或用長圍巾兜住腹部,用玩具誘導他爬行。

爬行游戲

當寶寶會手膝爬行后,就可以做爬行游戲了。

游戲1:坐伏抓物

把寶寶喜歡的一件玩具放在他(她)身體不遠處,寶寶只要由坐位向前趴下,變成俯臥位能抓得著就可以。

雖然并不能算爬,但這是爬的前奏,在學爬之前,寶寶能喜歡趴在床上,做好爬行前的預備動作。開始可將玩具放在寶寶面前不遠處,以后可放在他(她)身體左邊、右邊,甚至是后邊,只要寶寶一轉(zhuǎn)頭看見了,就能俯下身去拿。

游戲2:助力行動

當寶寶學爬時,四肢如何協(xié)調(diào)一致地運動成為最不易突破的難題,他們經(jīng)常是顧得了手卻顧不了腳。這時家長可以站在寶寶身后,兩個手掌放在寶寶腳底,推動寶寶一只腳,當他(她)往前爬一點時,再推動另一只腳,如此協(xié)助,幫他(她)渡過爬行關(guān)。

游戲3:鉆“山洞”

家里若是有裝冰箱、洗衣機的空紙箱,可以制成寶寶的爬行玩具。將紙箱兩頭的蓋和底剪掉,使紙箱成為一個方形的筒狀。將紙箱橫放在地上,把寶寶放在紙箱一頭,然后家長到另一邊,從紙箱里看寶寶,鼓勵他(她)鉆“山洞”,爬到家長這邊來。注意改造紙箱時,紙的邊緣要用膠條粘上,因為紙邊有可能劃破寶寶細嫩的皮膚。

相關(guān)推薦

  • 提升寶寶語言發(fā)展能力的6大類游戲 提升寶寶語言發(fā)展能力的6大類游戲 對于0~3歲的寶寶,比起說話能力本身,非語言的溝通能力,如哭、肢體動作,或是眼神、手勢等反而更為重要,這些都是語言發(fā)展能力的重要指標。 一、初階:好好聽聽—聽覺游戲 ...
    2021-07-15 閱讀全文
  • 打電話游戲發(fā)展寶寶記憶 寶寶玩這個游戲可以發(fā)展能力,認識數(shù)字,培養(yǎng)語言表達能力和交流能力,發(fā)展記憶力。 游戲方法: 打電話是寶寶非常喜歡的游戲,不但可以認識數(shù)字,還可以鍛煉寶寶的語言表達能力。 1、準備固定電話和手提電話,媽...
    2021-11-04 閱讀全文
  • 3-5月寶寶智力發(fā)展游戲 3-5月寶寶智力發(fā)展游戲 ☆球球摸寶寶 游戲目的: 刺激寶寶的手掌、足掌,促進寶寶觸覺發(fā)育,開展寶寶智力。 游戲步驟: 1.準備一個直徑10cm左右,表面突出的小觸摸球。 2.寶寶剛睡醒或他心情愉悅時...
    2020-10-31 閱讀全文
  • 在游戲中發(fā)展寶寶的想象 游戲是幼兒的主要活動。幼兒通過對現(xiàn)實生活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反映。在游戲活動(特別是角色游戲和造型游戲)中,隨著扮演的角色和游戲情節(jié)的發(fā)展變化,幼兒的想象異?;钴S。例如:抱著娃娃做游戲時,幼兒不僅把自己想象成...
    2019-12-16 閱讀全文
  • 15個月寶寶的語言發(fā)展游戲 說來,嬰兒在1歲左右說出第一批單詞。在1歲半以前,寶寶的語言是“單詞句”用一個詞代表的句子,因此1歲至1歲半被稱為“單詞句階段”。 1歲半嬰兒所掌握的詞語包含著關(guān)于物體名稱、物體運動狀態(tài)(跑、掉),物...
    2021-11-01 閱讀全文

提升寶寶語言發(fā)展能力的6大類游戲 對于0~3歲的寶寶,比起說話能力本身,非語言的溝通能力,如哭、肢體動作,或是眼神、手勢等反而更為重要,這些都是語言發(fā)展能力的重要指標。 一、初階:好好聽聽—聽覺游戲 ...

2021-07-15 閱讀全文

寶寶玩這個游戲可以發(fā)展能力,認識數(shù)字,培養(yǎng)語言表達能力和交流能力,發(fā)展記憶力。 游戲方法: 打電話是寶寶非常喜歡的游戲,不但可以認識數(shù)字,還可以鍛煉寶寶的語言表達能力。 1、準備固定電話和手提電話,媽...

2021-11-04 閱讀全文

3-5月寶寶智力發(fā)展游戲 ☆球球摸寶寶 游戲目的: 刺激寶寶的手掌、足掌,促進寶寶觸覺發(fā)育,開展寶寶智力。 游戲步驟: 1.準備一個直徑10cm左右,表面突出的小觸摸球。 2.寶寶剛睡醒或他心情愉悅時...

2020-10-31 閱讀全文

游戲是幼兒的主要活動。幼兒通過對現(xiàn)實生活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反映。在游戲活動(特別是角色游戲和造型游戲)中,隨著扮演的角色和游戲情節(jié)的發(fā)展變化,幼兒的想象異?;钴S。例如:抱著娃娃做游戲時,幼兒不僅把自己想象成...

2019-12-16 閱讀全文

說來,嬰兒在1歲左右說出第一批單詞。在1歲半以前,寶寶的語言是“單詞句”用一個詞代表的句子,因此1歲至1歲半被稱為“單詞句階段”。 1歲半嬰兒所掌握的詞語包含著關(guān)于物體名稱、物體運動狀態(tài)(跑、掉),物...

2021-11-01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