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嬰兒爬行?
發(fā)布時間:2022-02-23 嬰兒早期教育 如何制止小孩挑食 幼兒如何教育嬰兒的學爬小技巧:“二抬四翻六會坐,七滾八爬周會走”這是寶寶大動作的發(fā)育過程,每個孩子都會經歷這些階段,看著寶寶一天天成長,父母在心里是怎樣的喜悅啊。不過,現在孩子會爬的越來越少了。其實,寶寶的動作行為發(fā)育是需要成人有意訓練的。以下關于訓練寶寶爬行的小方法,可以給媽媽們參考。
教嬰兒爬行方法一
1、把家里的小席子卷成圓狀。(席子有彈性,方便展開)
2、讓寶寶趴在席子上,將席子一邊壓在身下。
3、媽媽推動席子,讓寶寶隨著席子的展開而朝前爬。
教嬰兒爬行方法二
1、寶寶爬在地上或床上?!綝sBJ1.COM 讀書筆記吧】
2、一個人在寶寶前面,一個人在寶寶后面。
3、前面的人牽寶寶的右手,后面的人就推寶寶的左腳。牽寶寶的左手時,就推寶寶的右腳。
教嬰兒爬行方法三
媽媽躺在床上,寶寶趴在一邊,爸爸在媽媽的另一邊,爸爸牽寶寶右手,媽媽推寶寶左腿,反之亦然,協(xié)助寶寶從自己的那邊爬到爸爸這邊來。
貼士:這幾種方法都是先訓練寶寶向前的感覺,父母要耐心,經常幫寶寶練習。多次訓練后,寶寶就能自己朝前爬行了。每次練習成功后,父母要給寶寶鼓勵或獎勵,以保持寶寶對此的熱情。
教嬰兒爬行方法四
讓寶寶趴在床上,用毛毯兜住胸腹部,爸爸把毛毯提起,媽媽推動寶寶左手、右腳,前進一步后,換推動寶寶右手、左腳,輪流進行,訓練寶寶手、膝爬行,在訓練中要注意適時休息,并要多給寶寶鼓勵??梢栽谀康牡財[放寶寶喜歡的玩具或物品,促使寶寶努力往前,并保持對這個練習的興趣。以上方法你不妨試試,祝寶寶健康快樂!
yJS21.com更多精選家園共育閱讀
嬰兒多爬行 可以防弱智
7-8個月的嬰兒開始學會爬行。嬰兒爬行時,頭與頸部抬起,胸腹部也相應挺高,由于整個身體的重量是借助上下肢支撐的,每天反復如此活動,不光四肢的肌肉可以得到鍛煉,還有以下多種好處。
防肥胖:嬰兒的爬行是嬰兒時期最好的全身運動,爬行勢必消耗熱量,軀體的活動也隨之加強,可增加食欲,促進消化功能。經常爬行,可使嬰兒皮下脂肪積聚減少,使嬰兒的肌肉相對較為堅硬結實。
防弱智:爬行還有助于嬰兒的智力開發(fā),這是因為嬰兒爬行時,經常處于俯臥、抬頭的姿勢,可促進其頸部肌肉的發(fā)育,孩子抬頭越高,視野也越開闊,孩子就可自由觀察和探究周圍的事物,從而促進神經系統(tǒng),尤其是大腦的發(fā)育。
防誦讀困難:嬰兒爬得越多,學說話的速度加快,學新知識和看、讀能力也增強。統(tǒng)計表明,兒童期有閱讀困難的孩子,很多是由于嬰兒期缺少爬行環(huán)境和爬行訓練造成的。
防治疾?。号佬袑雰旱囊恍┘膊∵€有治療作用。國外對腦癱患兒早就采取了爬行訓練的方法,在治療損傷性耳聾和語言發(fā)育遲緩的病兒中,“爬”也是其中的一種重要治療手段。
如何發(fā)現嬰兒的天賦
堡的心理學家安格利卡·法斯說:“小孩自愿做的和給自己帶來樂趣的事情實際上可能是提前發(fā)出他們有這方面天賦的信號。因此,如果父母仔細觀察孩子,并發(fā)現他們有什么愛好,這是有益的?!备改竿ㄟ^仔細觀察嬰兒潛在天賦的信號,就能發(fā)現嬰兒的天賦,并進行開發(fā),使他們的潛在天賦得以發(fā)展。據專家們的研究,嬰兒有以下主要潛在天賦:(1)音樂小孩在幾乎還站立不穩(wěn)時就會按音樂的節(jié)奏搖晃。唱歌會使小孩變得對節(jié)奏敏感。但這并不意味著孩子有特殊的音樂天賦。法斯說:“聽音樂是一回事,音樂天賦的發(fā)展是另一回事。”美國加利福尼亞歐文大學所作的調查,聽音樂一般能使大腦得到訓練。(2)運動嬰兒的運動表明其從事體育運動的天賦。事實上,在懷孕第7周胎兒就開始學習運動,2歲時,嬰兒已經是運動大師,能夠翻跟頭和在圍墻上保持身體平衡。(3)繪畫顏色會促進小藝術家成長。嬰兒在出生后第4個月到第8個月開始學習看東西,眼睛和大腦中的視力中心被接通,這時嬰兒可以準確地觀察其周圍環(huán)境。不久后,嬰兒就開始尋求表達方式,復述自己所看到的顏色和畫面。法斯說,有些小孩很早就有良好的顏色感,父母應為孩子購買彩筆,讓孩子繪畫。(4)語言念詩和多說話會喚起嬰兒的語言興趣,嬰兒的語言能力極強。語言天賦既是天生的又是教養(yǎng)成的。法斯說:“與嬰兒多說話至少會促進嬰兒的語言興趣。小孩子小時候說話多,長大后也往往很健談?!备匾氖歉改敢屝『⒆佣嗾f,說錯了也沒關系。美國西雅圖大學的帕特里夏·庫爾說,嬰兒從出生到4個月是各種語言的專家,他能夠分辨出150種人說話的聲音。只有在
6個月左右才變?yōu)楸緡Z言的專家。庫爾還發(fā)現,7個月的嬰兒能極好地辨別聲音,因為他能將發(fā)音同嘴唇的運動聯系起來。對6個月的嬰兒進行的測試表明,他能聽出父母的聲音,8、9個月的女兒更多地通過視覺理解語言當母親說“球”時,他馬上就會看球。美國科學家還發(fā)現,8個月的嬰兒就能運用比較復雜的統(tǒng)計技巧來區(qū)分詞匯,這表明嬰兒在1歲以前學習語言的能力比以前想象的要高。嬰兒從一開始就能在心里組織不同的音素,即能分辨語言中最小的單位,如分辨英文、俄文、法文中的字母。但只有在家庭環(huán)境的幫助下,嬰兒的這種分辨能力才會保持下去。法國的梅萊認為,非常小的嬰兒就能夠對語言的稅耳音調或“韻律”作出反應,而不是對個別聲有作出反應。語言生物學的研究表明,人生下來就有一種本能,即能理解作為自然語言基礎的語法規(guī)則,嬰兒還具有神奇的語言學習能力,等等??梢姡瑡雰旱恼Z言天賦是很高的。(5)模仿嬰兒在說話之前就能互相模仿學習。還有人認為,嬰兒一出生就能夠認人,能夠模仿大人的手勢,具有把手勢同做鬼臉結合起來的能力等等。我們認為,將滿6個月的嬰兒送到好的托兒所(以日托為好),是有好處的,可讓他們早些發(fā)揮互相模仿學習的本領。(6)思考美國康乃爾大學心理學家伊莉莎白·史貝爾克的研究發(fā)現,思考是人之本能,而非后天習得。這種能力生來就有,和感覺及運動功能一樣早發(fā)生,嬰兒既能觸摸、看東西,又能思考。史貝爾克說,嬰兒曉得固體物移動,必須不斷沿一直線前進,它不能穿過另一個固體物,他還知道固體物移動時,必須是個單一的實體,把3個月大的嬰兒的玩具熊收藏于毛毯下,他也很清楚玩具熊在哪兒。(7)智力法蘭克福大學的心理學家莫妮卡·克諾夫認為,嬰兒智力出乎意料。嬰兒能夠用眼睛跟
著做簡單的數字游戲??酥Z夫說:“我們給嬰兒看不同數量的點。最初他們注視著兩個點
適合嬰兒的爬行啟智游戲
游戲1:坐伏抓物
寶寶坐在那里,就是不動,這時你需要耐心和引導,使他變成俯臥位。先把寶寶喜歡的一件玩具放在他身體不遠處,寶寶只要由坐位向前趴下,變成俯臥位能抓得著就可以。雖然這并不能算爬,但是它是爬的前奏,在學爬之前,寶寶能喜歡趴在床上,做好爬行前的預備動作,就算是勝利。開始時可將玩具放在寶寶面前不遠處,以后,可放在他身體左邊、右邊、甚至是后邊,只要寶寶一轉頭看見了,就能俯下身去拿。當然玩具要經常變換,免得寶寶對其失去興趣。
游戲2:助力行動
當寶寶學爬時,四肢如何協(xié)調一致地運動成為他們最不易突破的難題,他們經常是顧得了手卻顧不了腳。這時家長可以站在寶寶身后,兩個手掌放在寶寶腳底,推動寶寶一只腳,當他往上爬一點時,再推動他的另一只腳,如此協(xié)助,幫他度過爬行關。
游戲3:鉆山洞
家里若是有裝冰箱、洗衣機的空紙箱,可以再利用,制成寶寶的爬行玩具。將紙箱兩頭的蓋和底剪掉,使紙箱成為一個方形的筒狀。將紙箱橫放在地上,把寶寶放在紙箱一頭,然后媽咪到另一邊,從紙箱里看寶寶,鼓勵他鉆“山洞”,爬到媽咪這邊來。注意改造紙箱時,紙的邊緣要用膠條粘上,因為紙邊有可能劃破寶寶細嫩的皮膚。
嬰兒學爬行階段的六大重點
重點一:發(fā)展時機。
八至九個月。
重點二:發(fā)展狀況。
大致上分為兩個階段,俯爬式以及狗爬式。一般而言,寶寶在八個月左右時懂得自然的爬行。在學習爬行的初期,幾乎都是以同手同腳的移動方式進行,之后會以手肘往前匍匐前進,而且腹部貼在地面,爬行速度十分緩慢。在九個月大時,身體才能慢慢離開地面,采兩手前后交替的方式,開始順利地往前爬行。
意義:
爬行是所有粗動作發(fā)展的基礎,讓孩子爬行幾個月的時間是有許多好處的。首先幼兒利用四腳爬行時,因為他的頸部需要抬高,并且還會左右轉動,這樣的澮對頸部的發(fā)展有很大的幫助;另外幼兒爬行時用手腕支撐身體重量,能手腕的力氣,對孩子未來拿湯匙吃飯、拿筆涂鴉都有助益。在寶寶爬行的過程中,更可寶寶膝、臂動作的協(xié)調與四肢關節(jié)的靈活度。
重點三:關于骨骼的問題。
有些寶寶在爬行時出現用一腿爬行來帶動另一腿的方式,如此容易讓父母誤以為寶寶另一腿發(fā)育不良,這樣會出現這種情形是因為嬰兒在剛開始學習爬行時,兩只腳的力量并不平衡,經常一只腳較不靈活,這種情況屬于正?,F象,父母不須過度擔憂,然而如過這種狀況維持太久而沒有改進,就要懷疑寶寶可能患了肌肉神經或腦性麻痹等異常狀況。
如何分清嬰兒溢奶和吐奶
看到新生兒嘔吐,家長總會感到不安,不知是什么原因,該如何對待。實際上,新生兒嘔吐有溢奶和吐奶兩種情況,在護理時應區(qū)別對待。
多數情況下嘔吐是新生兒的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新生兒的胃呈水平位,賁門較松馳,在平臥時易于嘔吐。如果喂飽后無壓力、無噴射性地從口邊吐出少許乳汁,無面色改變,吐后不啼哭,稱溢奶,為新生兒正常現象。這種現象會隨著嬰兒長大而減少,直到7個月至1歲才停止。另外小孩吸奶前哭鬧較劇烈,吸奶時吸入空氣過多,可因曖氣而溢奶,人工喂養(yǎng)不當如橡皮奶頭開孔過大,授奶過速,喂養(yǎng)過多、太燙、太冷都可引起溢奶。
吐奶則是指給新生兒喂奶后發(fā)生的一種較強烈的嘔吐,有時呈噴射性,可見黃綠色膽汁,甚至吐出咖啡色液。雖然嘔吐有時也可發(fā)生于喂養(yǎng)不當或暫時性功能失調,但一些疾病引起的嘔吐應引起家長的格外注意。如新生兒咽下綜合征,是因為羊水咽下過多,刺激胃粘膜引起的嘔吐,常在生后1~2天內發(fā)生,可自行緩解;幽門痙攣可在出生后1周內開始間隙性嘔吐,亦呈噴射狀;上呼吸道感染、肺炎、鵝口瘡、腦炎等除嘔吐外,有其原發(fā)性疾病的表現。這些由疾病引起的嘔吐,家長應帶孩子及時去醫(yī)院治療。
如何對新生兒進行教育
如何對新生兒進行教育
心理研究表明,孩子的教育應在孩子出生后就開始,也許有人感到好笑和可思議,認為是天方夜譚。因為人們把新生兒看成像所有剛出生的生物一樣,只不過對光有反映,而對周圍的環(huán)境沒有感受力;他們只需要充足的乳汁?清潔的尿布和溫暖的搖床。實際上,新生兒也有自己的喜怒哀樂,感覺很靈敏,具有非凡的模仿和辨別力。對新奇的事物特別感興趣,尤其是喜歡有生命的東西。新生兒的視覺和聽覺感受器在結構上已與成人基本相同,視覺和聽覺是嬰兒與成人交流的最初渠道。新生兒出生1周,就能辨別出出生之日起給他喂奶的媽媽的聲音,4周就具有對語言不同發(fā)音的辨別力。嬰兒出生后的前4周是他們步入生命最有意義的時期。
嬰兒的微笑和哭聲,是一種本能的情緒活動??蘼暿巧眢w某種不適的瓜,而微笑則是身體舒適的表現。父母若以臉?物忽隱忽現來刺激嬰兒的視覺,或以說話聲?鈴聲來刺激嬰兒的聽覺,可以誘發(fā)嬰兒心理瓜而微笑。這樣既可使視覺和聽覺得到鍛煉,同時也對嬰兒最初的智力發(fā)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笑是嬰兒與人交往的開端。父母也可從笑聲中了解嬰兒的心理世界,也可以從笑聲中了解嬰兒的智力發(fā)育水平。研究發(fā)現,愛笑的嬰兒其智力發(fā)育水平比不愛笑的嬰兒要略高一些。因為不愛笑攖兒,往往心情壓抑?感情憂郁?不愿意與人交往,熱必影響嬰兒獲得信息,而不利于智力發(fā)育。因此父母千萬不要忽視嬰兒的微笑,要讓嬰兒經常擁有微笑,在歡聲笑語中茁壯成長。
嬰兒的教育還體現在對待孩子的哭聲。嬰兒不會講話,不能告訴父母自己的感受:是不舒服?是不稱心?還是……而只會用哭聲來表達。家長應該對孩子的哭聲有所辨別:有病哭,或無病哭,還是無故哭鬧。有病哭鬧應及時時送醫(yī)院治療。無病哭鬧是餓?渴?尿布濕了,或受冷?太熱,或衣服穿得不舒服等,經護理或改變就會安靜。若是無故哭鬧,則不要立即去抱他哄他,否則一哭就抱,久而久之則形成了壞習慣,“哭”成了向大人“示威”的武器。而要根據嬰兒的年齡大小特點,去接觸他,逗樂他。這對嬰兒的智力發(fā)育有利。
心理研究證明,孩子出生后的1--2年是中樞神經系統(tǒng)發(fā)育最迅速?最關鍵時期。新生兒的大腦已具備了接受外界良好刺激的條件。早期教育從新生兒開始,可使大腦獲得足夠的刺激,即使大腦在功能上和結構上更趨完善,又促使?jié)撛谀芰Φ玫捷^好的發(fā)揮。因此,孩子從出生到3歲這一階段,可塑性最大,智力潛力也很大。在此階段父母可身體力行,言傳身教,從孩子的生活習慣著手,如飲食?睡眠?大小便及清潔衛(wèi)生等方面,嚴格要求,合理教育,使孩子逐漸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值得一提的是,家長以身作則的行為很重要,如夫妻關系?鄰里關系?等人接物?禮貌語言等。雖然幼兒不懂事,但接受感觀形象能力?模仿能力都很強,如你張嘴?伸舌,孩子也會學你的樣子。父母的一言一行會在小兒腦海中留下深刻的影像,在今后的相應時候會自然流露或模仿出來。家長了解了新生兒的行為能力,有利于家長和新生兒的接觸和交往,也有利新生兒早期的智力開發(fā)。
如何注意嬰兒期的心理衛(wèi)生
嬰兒期指的是從出生28天到1歲的時期,出生后的第一個月又稱新生兒期。這時期嬰兒從非條件反射到條件反射,如吸吮食物的反射等等逐漸的迅速發(fā)展,也就是兒童的心理的發(fā)展,心理衛(wèi)生問題也就隨之發(fā)生。因此,從嬰兒出生開始就應該注意心理衛(wèi)生問題。
小兒從母親抱的姿勢,母親的形象,母親的聲音,直到奶瓶等得到心理發(fā)展的刺激,會引起條件反射。母親給小兒喂奶,不僅供給營養(yǎng),而且也供給了感情和溫暖。母親把小兒抱在懷里,緊緊貼在一起,母親搖著哄著,這時可以看到小兒微微地笑,顯得輕松愉快。這對小兒的身心健康發(fā)展有著很大的益處。
大約從第5~6個月開始,小兒可以不因饑餓而要母親在旁作伴,喜歡母親給以愛撫和玩耍。小兒對母親出現在面前常報以微笑。兒童對感情的需要與身體上的照料相比,顯得更為重要。此外,舒適的衣褲,新鮮的空氣,彩色的玩具,美好動聽的聲音和音樂等也是培養(yǎng)兒童良好情緒的因素。如果不能給他建立良好的情緒狀態(tài)所需要的條件,小兒就顯得呆板、畏縮、不活潑,而且好哭,在照管上會有很多困難。如果母親生病長期往院、離婚或其他原因,強迫與嬰兒分離,就會引起拒食,消化紊亂,夜驚和發(fā)育緩慢。母親與小兒的早期關系很重要,有些學者認為,一些精神病發(fā)生的根源,可追溯到母嬰早期關系中的沖突和兒童的需要受壓制?,F在,有些婦女產假期滿后,大都將小兒送往托兒所寄養(yǎng),而托兒所保育員少,又要輪班,不可能固定照管。這樣,必然不能建立起母親與嬰兒的早期關系,對小兒的心理衛(wèi)生可能產生不良的影響。
如何與新生嬰兒進行交流,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
如何與新生嬰兒進行交流,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有小區(qū)的媽媽和我抱怨,她家的孩子兩個月了,拉屎拉尿還沒有規(guī)律,并且也不知道孩子為什么那么容易哭。問我家小xx小時候的情形。小xx挺好帶的,才一周大便就有規(guī)律了,他會發(fā)信號給我呀,一看他不動,瞪著圓圓的眼睛在用力,就知道他要拉便便了,所以幾乎沒有拉身上過。孩子愛哭是很自然的,但是只要知道他是餓了還是尿了不舒服了,對疹下藥之后,就會覺得帶小孩很輕松。
我覺得吧,新手爸媽抓不準孩子的規(guī)律,不知道孩子為什么哭,可能是和孩子的溝通不夠。xx一出世,我?guī)У搅怂膫€月大,每天的重心都是他。只要他醒著,我就愛把他放在小床上,和他聊天。有時候拿一個響鈴,有時候拿一本色彩鮮艷的書,逗他,他會很認真的盯著我的眼睛或嘴巴,也知道是在和他聊天,他會很放松,很開心,也十分愿意給予回應。久而久之,從他的眼神,他的一些小動作,我就知道他是想干嘛了。自然而然,就覺得這帶孩子非常容易,一點不累。
上了班之后,xx的外公外婆在這帶了一段時間,我也要求他們天天和他講話,天天讀書給他聽。xx聽得很認真呢,那時候還開玩笑,xx一開口不會就帶一口老家話吧(因為外公外婆的普通話不標準哈)。
和孩子溝通很重要,他們的內心世界也很簡單。無非是要吃,要尿,要拉便便,要玩,要了解新事物,要大人多和他說話,愛他……
新生的寶寶,不要以為他口不能言,就啊啊啊地能發(fā)點聲音,其實孩子聰明著呢。他們非常希望能和爸爸媽媽多交流,希望爸爸媽媽能盡早地懂他們。那爸爸媽媽們該如何做呢?以下是我的一點小建議:
1、經?!岸ⅰ敝约旱膶殞毎伞.斎贿@里的盯,一定要用溫柔地充滿愛的眼神看著孩子,孩子也會很神奇地看著這一雙眼睛,從這雙眼睛里感受到那份濃濃地愛。
2、多和寶寶聊天。胎教的時候,估計準媽媽準爸爸都愛時時刻刻和孩子交流,現在沒有隔著那一層肚皮了,交流就更有意義與作用了。我們用輕快柔和的語調和寶寶聊天,他會很認真的傾聽,時不時給你一個笑臉。交流久了,寶寶對父母的依念越大,和父母的感情越深。
比如,在給新生兒喂奶、洗澡、換尿布時,母親要“告訴”新生兒你現在在做什麼,如“寶寶,我給你喂奶了,你要好好地吃。”、“寶寶,我們現在要洗澡了”、“洗的干干凈凈的,多舒服呀!”、“換換尿布,你就舒服了!”等,當然新生兒不可能聽懂這些話,但這許多聲音產生的刺激可使新生兒很快熟悉媽媽的聲音,對新生兒的聽覺也是一個刺激,促進聽力發(fā)展。
3、多給孩子溫柔的撫摸。溫柔的撫摸會使關愛的暖流通過爸爸媽媽的手默默地傳遞到孩子的身體、大腦和心里,對嬰兒智力及健康的心理發(fā)育起催化作用。
4、周到的日常護理,如按需哺乳等,可以使嬰兒獲得生理上最大限度的滿足,從而保持愉快的情緒。
5、舒適的環(huán)境、豐富的營養(yǎng)、充足的睡眠,尤其是母乳喂養(yǎng),對嬰兒的大腦發(fā)育更是極其重要。
其實寶寶的世界真的很簡單,只要爸爸媽媽用心地去發(fā)現去和孩子溝通,就很容易取得寶寶的依賴和反饋,會成一個很好帶的乖寶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