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為您提供優(yōu)質(zhì)的幼兒相關(guān)資訊

小孩子有四種心靈需要

發(fā)布時間:2021-08-05 做四有幼兒園教師 睡前故事哄小孩 幼兒園小孩游戲

導讀:過分保護、同情、控制和支配孩子,均是不尊重的行為。負責任的父母應(yīng)以友善和嚴謹?shù)膽B(tài)度,給予孩子選擇自由,同時讓孩子親歷此抉擇的結(jié)果。

孩子的心靈是一個沒有雜質(zhì)的凈地,沒有謊言,沒有欺騙,一切都直來直去,他們的行為都是基于想滿足自己某種單純需要所致。但如果爸爸媽媽對他們的行為缺乏敏銳觸覺,則可能引起不良的行為問題,如能小心參考下列四點,則有助于了解他們的心理。

四種心理需要

1.父母的愛護和關(guān)懷;

2.被接受、被尊重;

3.得到別人的贊賞;

4.在家里有地位。

有些孩子可以利用好的行為表現(xiàn),來取悅父母得到贊賞,從而滿足其心理需要;但有些孩子不能做到此點。當心理需要得不到滿足時,便會以不適當?shù)男袨樽鳛檠a償。

四種不適當行為

第一種:引起注意。孩子需要得到父母的注意,才會感到自己被父母重視。而當孩子不能從好的行為取得父母的注意,便會用不對的行為來達致目的。

第二種:爭權(quán)力。像成年人一樣,孩子覺得自己是重要的,需要得到別人尊重和接受。當孩子覺得父母用權(quán)力來支配自己,就會以反抗來表現(xiàn)自己的能力。父母愈是行使權(quán)威,孩子的反抗就愈大。

第三種:報復。孩子在與父母爭權(quán)力的過程中,往往是失敗者;便轉(zhuǎn)用報復的行為來刺傷父母的心。孩子覺得這樣才令父母知道他的重要。

第四種:自暴自棄。當孩子覺得自己全無價值,就連對抗和報復的勇氣也失去,則會透過表現(xiàn)無能來逃避別人對他的要求。

過分保護、同情、控制和支配孩子,均是不尊重的行為。負責任的父母應(yīng)以友善和嚴謹?shù)膽B(tài)度,給予孩子選擇自由,同時讓孩子親歷此抉擇的結(jié)果。

yJS21.com更多精選幼師資料閱讀

父母要注意小孩子的心靈需要


孩子的心靈是一個沒有雜質(zhì)的凈地,沒有謊言,沒有欺騙,一切都直來直去,他們的行為都是基于想滿足自己某種單純需要所致。但如果爸爸媽媽對他們的行為缺乏敏銳觸覺,則可能引起不良的行為問題,如能小心參考下列四點,則有助于了解他們的心理。

四種心理需要

1.父母的愛護和關(guān)懷;

2.被接受、被尊重;

3.得到別人的贊賞;

4.在家里有地位。

有些孩子可以利用好的行為表現(xiàn),來取悅父母得到贊賞,從而滿足其心理需要;但有些孩子不能做到此點。當心理需要得不到滿足時,便會以不適當?shù)男袨樽鳛檠a償。

四種不適當行為

第一種:引起注意。孩子需要得到父母的注意,才會感到自己被父母重視。而當孩子不能從好的行為取得父母的注意,便會用不對的行為來達致目的。

第二種:爭權(quán)力。像成年人一樣,孩子覺得自己是重要的,需要得到別人尊重和接受。當孩子覺得父母用權(quán)力來支配自己,就會以反抗來表現(xiàn)自己的能力。父母愈是行使權(quán)威,孩子的反抗就愈大。

第三種:報復。孩子在與父母爭權(quán)力的過程中,往往是失敗者;便轉(zhuǎn)用報復的行為來刺傷父母的心。孩子覺得這樣才令父母知道他的重要。

第四種:自暴自棄。當孩子覺得自己全無價值,就連對抗和報復的勇氣也失去,則會透過表現(xiàn)無能來逃避別人對他的要求。

過分保護、同情、控制和支配孩子,均是不尊重的行為。負責任的父母應(yīng)以友善和嚴謹?shù)膽B(tài)度,給予孩子選擇自由,同時讓孩子親歷此抉擇的結(jié)果。

請滿足孩子的心靈需要


導讀:有些孩子可以利用好的行為表現(xiàn),來取悅父母得到贊賞,從而滿足其心理需要;但有些孩子不能做到此點。當心理需要得不到滿足時,便會以不適當?shù)男袨樽鳛檠a償。

孩子的心靈是一個沒有雜質(zhì)的凈地,沒有謊言,沒有欺騙,一切都直來直去,他們的行為都是基于想滿足自己某種單純需要所致。但如果爸爸媽媽對他們的行為缺乏敏銳觸覺,則可能引起不良的行為問題,如能小心參考下列四點,則有助于了解他們的心理。

四種心理需要

1.父母的愛護和關(guān)懷;

2.被接受、被尊重;

3.得到別人的贊賞;

4.在家里有地位。

有些孩子可以利用好的行為表現(xiàn),來取悅父母得到贊賞,從而滿足其心理需要;但有些孩子不能做到此點。當心理需要得不到滿足時,便會以不適當?shù)男袨樽鳛檠a償。

四種不適當行為

第一種:引起注意。孩子需要得到父母的注意,才會感到自己被父母重視。而當孩子不能從好的行為取得父母的注意,便會用不對的行為來達致目的。

第二種:爭權(quán)力。像成年人一樣,孩子覺得自己是重要的,需要得到別人尊重和接受。當孩子覺得父母用權(quán)力來支配自己,就會以反抗來表現(xiàn)自己的能力。父母愈是行使權(quán)威,孩子的反抗就愈大。

第三種:報復。孩子在與父母爭權(quán)力的過程中,往往是失敗者;便轉(zhuǎn)用報復的行為來刺傷父母的心。孩子覺得這樣才令父母知道他的重要。

第四種:自暴自棄。當孩子覺得自己全無價值,就連對抗和報復的勇氣也失去,則會透過表現(xiàn)無能來逃避別人對他的要求。

過分保護、同情、控制和支配孩子,均是不尊重的行為。負責任的父母應(yīng)以友善和嚴謹?shù)膽B(tài)度,給予孩子選擇自由,同時讓孩子親歷此抉擇的結(jié)果。

孩子心靈需求亟需關(guān)注


導讀:孩子的心靈是一個沒有雜質(zhì)的凈地,沒有謊言,沒有欺騙,一切都直來直去,他們的行為都是基于想滿足自己某種單純需要所致。但如果爸爸媽媽對他們的行為缺乏敏銳觸覺,則可能引起不良的行為問題,如能小心參考下列四點,則有助于了解他們的心理。

四種幼兒心理需要

1.父母的愛護和關(guān)懷;

2.被接受、被尊重;

3.得到別人的贊賞;

4.在家里有地位。

有些孩子可以利用好的行為表現(xiàn),來取悅父母得到贊賞,從而滿足其心理需要;但有些孩子不能做到此點。當心理需要得不到滿足時,便會以不適當?shù)男袨樽鳛檠a償。

四種不適當行為

第一種:引起注意。

孩子需要得到父母的注意,才會感到自己被父母重視。而當孩子不能從好的行為取得父母的注意,便會用不對的行為來達致目的。

第二種:爭權(quán)力。

像成年人一樣,孩子覺得自己是重要的,需要得到別人尊重和接受。當孩子覺得父母用權(quán)力來支配自己,就會以反抗來表現(xiàn)自己的能力。父母愈是行使權(quán)威,孩子的反抗就愈大。

第三種:報復。

孩子在與父母爭權(quán)力的過程中,往往是失敗者;便轉(zhuǎn)用報復的行為來刺傷父母的心。孩子覺得這樣才令父母知道他的重要。

第四種:自暴自棄。

當孩子覺得自己全無價值,就連對抗和報復的勇氣也失去,則會透過表現(xiàn)無能來逃避別人對他的要求。

過分保護、同情、控制和支配孩子,均是不尊重的行為。負責任的父母應(yīng)以友善和嚴謹?shù)膽B(tài)度,給予孩子選擇自由,同時讓孩子親歷此抉擇的結(jié)果。

孩子有怎樣的心理需要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長要清楚孩子的心理需要是什么。這樣才能更好地教育孩子并且滿足孩子的需求,使得孩子健康地成長。

1、被愛與價值感

孩子需要父母的愛,被愛而接納,孩子才有安全感與價值感。父母對子女示愛時,除了使孩子體驗到被愛的滿足之外,也使孩子知道因何事而被愛,從而學到是非觀念。

2、安全感

一個沒有安全感的人是無法信任別人的,對他人不信任則無法和人建立友誼,社會化的過程也受到阻礙,還可能造成疑心病,成為剛愎自用的人。孩子如果缺乏安全感和自信心,會使他不敢自由自在地探索周圍環(huán)境,學習新的事物,他的情緒和智能發(fā)展也會受到不良影響。

3、常規(guī)

常規(guī)對孩子來說就像是一棟房子的墻壁,它給生活一個界限及廣度。只有當孩子知道什么是可以期待的事,他才會覺得舒適自在。所以常規(guī)是安全感的來源,常規(guī)的建立可以給孩子提供自由成長的順序感。

4、新的學習經(jīng)驗

現(xiàn)代兒童發(fā)展理論認為兒童是成長中的個體,其心智能力的發(fā)展是其生理學方面的成熟加上后天學習經(jīng)驗而達成的。從出生起,兒童必須有切合其能力的學習機會以學習新的經(jīng)驗,才能發(fā)展出正常的智能、語言、人際關(guān)系技巧、情緒感受、表達能力和人格。

5、鼓勵

在兒童的教養(yǎng)過程中,鼓勵的重要性大過其他方面,因為缺乏鼓勵是造成兒童偏差行為的基本原因。所以說,有偏差行為的孩子也就是一個受挫折的孩子。每一個小孩子都需要持續(xù)給予鼓勵,就如同種子需要水一樣。如果沒有鼓勵,孩子無法成長及發(fā)展,也無法獲得歸屬感。鼓勵是一個持續(xù)的過程,它強調(diào)給予孩子一種自我尊重及成就的感覺。

6、責任

兒童需要責任感,讓他負責照顧自己的日常生活,如穿衣、收拾玩具、掃地等,可以幫助他了解自己的重要性,建立自信心,學習互助的精神及確立責任感。

7、認同的楷模

兒童良好品行養(yǎng)成的必要條件是生活中有良好楷模供他學習認同。因此,父母不但要多跟子女接近,而且要注意身傳言教的影響,使自己的言行對子女產(chǎn)生正向認同的作用。

8、尊重

民主的生活建立于互相尊重,如果只有一方表現(xiàn)尊重則是不平等的。父母必須尊重孩子和他的權(quán)利。唯有對孩子的能力有信心,才能對孩子表現(xiàn)尊重。尊重孩子是表示把他當作大人一樣有權(quán)利做決策。但是,權(quán)利并不意味著孩子可以做任何大人做的事情,而是使孩子了解在家庭中,每一個人都有自己所扮演的不同角色,而每一個不同角色有不同的權(quán)利。

相關(guān)推薦

  • 家長請關(guān)注孩子的四種心靈需要 孩子的心靈是一個沒有雜質(zhì)的凈地,沒有謊言,沒有欺騙,一切都直來直去,他們的行為都是基于想滿足自己某種單純需要所致。但如果爸爸媽媽對他們的行為缺乏敏銳觸覺,則可能引起不良的行為問題,如能小心參考下列四點...
    2021-03-12 閱讀全文
  • 孩子需要一種心靈的寄托 導讀:這團毛線,是絕對不能洗的,因為上面殘留著“媽媽的味道”,是孩子的一種“心靈的寄托”。 如果年輕的媽媽要離開家一段時間,請給幼小的孩子給孩子一個“心靈的寄托”。 4歲的小女孩琴琴在讀幼兒園中班,她...
    2021-09-10 閱讀全文
  • 關(guān)注孩子四種“心靈”需求 孩子的心靈是一個沒有雜質(zhì)的凈地,沒有謊言,沒有欺騙,一切都直來直去,他們的行為都是基于想滿足自己某種單純需要所致。但如果爸爸媽媽對他們的行為缺乏敏銳觸覺,則可能引起不良的行為問題,如能小心參考下列四點...
    2022-04-05 閱讀全文
  • 孩子的四種心理需要 孩子的四種心理需要 一、每個孩子都有下列四種心理需要: 1、父母的愛護和關(guān)懷; 2、得到別人的贊賞; 3、被接受、被尊重; 4、在家里有地位。有些孩子可以利用好的行為表現(xiàn),來取悅父母得到贊賞,從而滿足...
    2021-09-11 閱讀全文
  • 父母要注意小孩子的心靈需要 孩子的心靈是一個沒有雜質(zhì)的凈地,沒有謊言,沒有欺騙,一切都直來直去,他們的行為都是基于想滿足自己某種單純需要所致。但如果爸爸媽媽對他們的行為缺乏敏銳觸覺,則可能引起不良的行為問題,如能小心參考下列四點...
    2021-11-30 閱讀全文

孩子的心靈是一個沒有雜質(zhì)的凈地,沒有謊言,沒有欺騙,一切都直來直去,他們的行為都是基于想滿足自己某種單純需要所致。但如果爸爸媽媽對他們的行為缺乏敏銳觸覺,則可能引起不良的行為問題,如能小心參考下列四點...

2021-03-12 閱讀全文

導讀:這團毛線,是絕對不能洗的,因為上面殘留著“媽媽的味道”,是孩子的一種“心靈的寄托”。 如果年輕的媽媽要離開家一段時間,請給幼小的孩子給孩子一個“心靈的寄托”。 4歲的小女孩琴琴在讀幼兒園中班,她...

2021-09-10 閱讀全文

孩子的心靈是一個沒有雜質(zhì)的凈地,沒有謊言,沒有欺騙,一切都直來直去,他們的行為都是基于想滿足自己某種單純需要所致。但如果爸爸媽媽對他們的行為缺乏敏銳觸覺,則可能引起不良的行為問題,如能小心參考下列四點...

2022-04-05 閱讀全文

孩子的四種心理需要 一、每個孩子都有下列四種心理需要: 1、父母的愛護和關(guān)懷; 2、得到別人的贊賞; 3、被接受、被尊重; 4、在家里有地位。有些孩子可以利用好的行為表現(xiàn),來取悅父母得到贊賞,從而滿足...

2021-09-11 閱讀全文

孩子的心靈是一個沒有雜質(zhì)的凈地,沒有謊言,沒有欺騙,一切都直來直去,他們的行為都是基于想滿足自己某種單純需要所致。但如果爸爸媽媽對他們的行為缺乏敏銳觸覺,則可能引起不良的行為問題,如能小心參考下列四點...

2021-11-30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