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尊重孩子的興趣取向
發(fā)布時間:2021-05-27 關于孩子的教育問題 幼兒園游戲的案例 幼兒園孩子的游戲本周四,我在本班開了一節(jié)音樂活動《小貓》,整節(jié)活動中幼兒的參與性很強,能跟著我積極模仿小花貓,并且快樂的學唱歌曲?;顒又校野才帕嗽S多表演內(nèi)容,這樣能滿足小班幼兒的身心需要,在唱唱跳跳中熟悉歌曲旋律,在游戲情景中理解歌詞內(nèi)容。盡管我在一些細節(jié)上把握的還不夠,但是,孩子們并沒有因此而失去參與活動的興趣,仍然很投入地配合著我,讓我很感動。
在進行歌曲表演時,我和幼兒一起模仿小花貓的叫聲“喵嗚……喵嗚”突然,葉可鑒小朋友很大聲的問我----“應該是啊嗚呀”。當時,我為了整節(jié)活動能夠正常的進行便沒有回答她的問題,繼續(xù)著我們的歌表演,其它的孩子也沒有太多的注意到“小葉子”的這一疑問,他們?nèi)匀豢鞓返馗摇斑鲉琛鲉琛钡啬7轮』ㄘ?。我想,大家都跟著我說“喵嗚”,葉可鑒也會和其他小朋友一樣跟著學的。其實不然,當我們再度表演時,葉可鑒依然很大聲的問我“應該是啊嗚呀”。這次她的語氣更加果斷了,近乎是一種質(zhì)問的口氣。剛才我對她提出的問題不置可否,現(xiàn)在的她要討回一番公道似的。面對孩子的再次提問,我不能只顧及我原先的活動設計了,此時,我已經(jīng)意識到我必須回答葉可鑒這個問題。我首先表揚了葉可鑒是一個很有創(chuàng)意的小朋友,其次建議大家一起聽聽她的提議,我們一起來學學她說的“啊嗚”,用“啊嗚”聲來學小花貓叫。果不其然,孩子們學得興致高昂,一個個張大了嘴巴,“啊嗚……啊嗚……”一張張快樂的小臉仿佛花兒一般在我眼前綻放!我根本就沒有想到,僅僅是兩個區(qū)別不太大的字,竟然會有如此之大的魔力,僅僅是兩個字,居然可以帶給孩子們?nèi)绱酥蟮目鞓罚?/p>
案例分析:
本次的青年教師分層公開教研活動是本學期我在園內(nèi)部唯一的一次開課機會,也是我在這屆小班新生第一次開課,面對那么多客人老師,孩子們沒有任何拘束感,很放松,也很投入,讓我萬分慶幸自己擁有著這群無邪地小精靈。
《小貓》這節(jié)小班音樂活動我參考了陳淑琴老師的教案設計,結(jié)合本班幼兒的特點,我做了許多修改。周三上午在小(4)班試上后,發(fā)現(xiàn)很多環(huán)節(jié)不能很好的抓住幼兒的注意力,有些環(huán)節(jié)不緊湊,孩子們興趣索然。討教多位資深老教師之后,我對自己的
教案做了部分修改與調(diào)整。在修改調(diào)整的同時,我也想當然的對歌曲中的部分歌詞做了改動。在陳淑琴老師的教案設計上,歌曲學小貓叫聲的部分本就是葉可鑒小朋友所提議的“啊嗚……啊嗚”,可我覺得這樣的叫聲不像是一只可愛的小花貓,倒像是一頭兇猛的大獅子,這和我的活動設計大相徑庭,于是我便改為我們耳熟能詳“喵嗚”。沒有想到我的這一小小修改竟被葉可鑒“一語道破”。
“為什么當時我在參考陳淑琴老師的教案設計時沒有考慮“啊嗚”的用意呢?”【FanwEN.Hao86.coM 好工具范文網(wǎng)】
“為什么沒有考慮明明“啊嗚”聲像大獅子,為什么陳淑琴這樣的資深學者沒有修改呢?”
我在修改歌詞的時候太大意了,根本沒有考慮到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他們喜歡夸張的動作,他們喜歡夸張的表情。正如我們早操中小猴子學做操的動作,老師領操時總是覺得蹦跳的動作太多,跳起來很吃力。但是我們發(fā)現(xiàn),孩子們樂于那樣快樂的蹦跳動作,每做到這個動作,我們都能在孩子的臉上找到他們抑制不住的快樂與興奮。這樣的快樂既屬于他們也屬于我們。
幼兒園《綱要》早已提出要尊重幼兒,一切為了孩子,從孩子的角度出發(fā)。這不是一句口號,必須貫徹深入教師的日常教育教學活動中,我們往往在寫文章的時候能夠很好的運用這樣的原理,而在我們的教學活動中一些細節(jié)的把握上,卻常常忽略了孩子的主體性,總是想當然的按照自己的理解來組織設計活動,或許孩子會很聽話的配合我們繼續(xù)著我們的設計方案,可那不是他們的天性,一想到我們已經(jīng)在不知不覺中漸漸地扭曲了孩子的純真和無邪,一種無比的罪惡感油然而升,這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呀!
葉可鑒雖然打斷了我的活動進行,但是她給了我一種啟示,并不是每個孩子都能夠大膽地指出老師的錯誤或不妥之處的,可以說,在我給孩子上課的同時,孩子也給我上了一課!
yJS21.com更多精選幼師資料閱讀
案例:發(fā)現(xiàn)孩子的興趣
我們班的KERRY小朋友經(jīng)過3個星期的磨礪,終于初見成效,開始慢慢地適應幼兒園的環(huán)境,并逐步把注意力轉(zhuǎn)移到同伴和游戲活動中來了。在白天的活動中,KERRY的表現(xiàn)一直很穩(wěn)定,也可以看得出來,寶貝開始懂得感受游戲的樂趣并流露出開心、快樂的神情,可是每到下午4點鐘左右,(也許KERRY估計到這個時候媽媽大概要來了,)總是喜歡一個人站到門口,要不就一不留神跑出門外去找媽媽,嘴里說著:“蕾蕾的媽媽要來接蕾蕾了”;叫她進來或抱她進來都不愿意,非要站在門口,讓老師們感到很無奈也很擔心……。
這天下午,要開始組織孩子們進行生活活動了,老師發(fā)現(xiàn)把常規(guī)音樂《我有小手我拍拍拍》一打開,本來要跑出去的KERRY居然像小老師一樣地很有興趣地把一張小椅子放在小朋友們的前面,可愛地拍起了自己的小手,看到有個小朋友沒坐好,還像老師一樣地走上前去在這個小朋友面前帶領她拍一拍手呢,這個動作逗笑了我,但同時也讓我想到:既然KERRY這么愛模仿老師帶領小朋們做律動,為何不讓她更好地表現(xiàn)一下呢。于是我告訴小朋友們:今天KERRY很棒,老師請KERRY當小老師帶領大家做律動,要是誰做得好,小老師KERRY也會請她來當一次小老師呢。孩子們聽了我的話,個個都跟著KERRY很有興趣地做起了律動,而KERRY的神情呢,也是一副很陶醉的樣子。
抓住了KERRY的這個興趣點,每到下午吃完下午茶的時候,只要看到KERRY有往外跑的趨向,馬上就告訴她:等會KERRY還要帶領大家做律動,KERRY可是個能干的小老師哦。這個時候把常規(guī)音樂一打開,小家伙就會像摸像樣地地搬張小椅子坐在小朋友們面前做起律動來,連要去找媽媽的事情都忘記了……。
現(xiàn)在可愛的小KERRY已經(jīng)完全適應了幼兒園的生活,每天都開開心心的,還會經(jīng)常流連在幼兒園不肯跟媽媽回家呢??吹胶⒆雍蛬寢屇樕系奈⑿Γ业男睦镆蚕窈攘嗣厶且粯?!
這件事情也使我更深刻地認識到:只要抓住了孩子的興趣,以孩子的興趣點做為突破口,就會發(fā)現(xiàn)其實每個孩子都是那么的聽話、那么的可愛,那么的優(yōu)秀!作為幼兒教師的我們更要做一個善于觀察的有心人,去善于發(fā)現(xiàn)每個孩子身上的閃光點和興趣點。
案例分析:尊重孩子的想法
案例:
阿銘年齡雖小,卻是班上的“搗蛋鬼”。這不,大家都在畫可愛的樟樹,阿銘卻把畫面弄得亂糟糟。旁邊的小朋友告訴我:“老師,他在畫鬼,亂七八糟!”我看了一眼,確實很亂,不過阿銘很投入,一邊畫還一邊自言自語呢。我想:這不正是《綱要》提倡的“自由表達表現(xiàn)”嗎?只是畫面實在太亂了,不過他心里肯定有他的想法。于是我走過去輕輕地問:“阿銘,你肯定在畫一個有趣的故事,能告訴我你畫的是什么嗎?”阿銘脫口而出:“迷宮?!蔽依^續(xù)問他:“哦!你這個迷宮好復雜哦,顏色挺漂亮的,怎么走啊?”阿銘搖搖頭:“不知道?!蔽姨崾舅f:“一定要有出口才能玩哦?!卑懻f:“我不會寫起點、終點”原來他是不會寫字!看來他的確是玩過迷宮,說明他不是在亂畫畫,只是沒按老師的內(nèi)容畫。于是我說:“我教你寫吧!”按照他的意思,我在左上角和右下角分別寫了“起點”、“終點”,然后對小朋友說:“阿銘不是亂畫畫,他畫的是迷宮。阿銘會教你們玩的?!卑懮駳鈽O了,認真地把作品裝在作業(yè)袋中。
分析:
雖說畫畫是孩子們的摯愛,可阿銘畫的畫卻不敢“恭維”,他的繪畫水平達不到五歲小朋友的要求,處于涂鴉期的繪畫水平,喜歡在自言自語的亂涂亂畫中尋找快樂和滿足,帶有純粹的游戲性和隨意性。但他的語能力和思維水平又達到了五歲孩子的發(fā)展要求。因此,當老師問他畫的是什么時,他表現(xiàn)出了表達自己意識并企圖和成人或伙伴交流思想的意圖,并依據(jù)自己已有的經(jīng)驗迅速回答了老師的提問。在老師的支持、引導、幫助下,由“亂七八糟”的圖畫變成了一個饒有趣味的智力游戲圖,激發(fā)了他的自信心和對繪畫的興趣。
反思:
對這類幼兒,老師要在尊重幼兒的想法以及個性表達的基礎上,引導他按照活動要求完成作品。相信有了老師的激勵和引導,阿銘一定會在繪畫活動中體驗成功,享受快樂的。
案例:尊重
在一個半月的輔助保育工作中,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是孩子的權(quán)利得到尊重。
過去,在我們生活的環(huán)境中,不要說給孩子的權(quán)利了,就連大人的權(quán)利也沒有得到尊重啊!
"養(yǎng)不教,父之過";"教法"嘛,打是疼,罵是愛。結(jié)果呢,"一人得道,雞犬升天"?,F(xiàn)在想想,這些真是封建的余孽,害人不淺。那時候,我們聽到美國子女起訴父母虐待罪的時候,簡直像在聽天書一樣,大惑不解。后來出來留學,聽到兒童權(quán)利保護條約,聽到日本是世界上第四十幾個簽約國,而中國是第一百多個簽約國時,才開始了認真的反省。
我打工所在的松江保育院小班,共有22個孩子,四個專職的老師,加上我,共五個大人。在日本,只有東京地區(qū),一個大人平均負責五個孩子,其他地區(qū)條件要差很多。這四個老師中,兩個是幼兒園師范畢業(yè)的,相當于我們的大專水平,兩個是大學畢業(yè)的。她們對自己的學歷并不以為然,對自己的工作倒是蠻自豪的,她們認為坐辦公室工作的那些女事務員很"可憐"。
從第一天起,我就發(fā)現(xiàn)有個叫金子的小朋友有點兒怪。他對周圍的反應很奇特,動作也不協(xié)調(diào),不過和其他小朋友倒還玩得來。一問才知道,小金子得過腦炎,醫(yī)生說要像對待普通孩子那樣對他,這樣可以盡快幫他恢復正常??此坡唤?jīng)心的保育活動中,充滿教師的苦心。吃飯時,他的身旁一定有個"奶媽"。他自己吃飯喝湯時,如果沒有灑出來,就會得到鼓勵;玩累了,一定有個"侍衛(wèi)"背著,免得摔跤。他很容易摔跤,其他小朋友習慣性地給他當"拐杖"。在那厚厚的保育記錄里,記下的是生命的搏斗以及友誼和尊嚴。
還有一個叫鈴木的小男孩,超胖超高。130公分高,30公斤重。他的心理年齡卻只有三歲。當他躺在地上亂哭亂喊時,我真想走開,但是我的四個同伴無論是誰,總有辦法使他安靜下來。直到現(xiàn)在,身材瘦小的虎野老師背著人高馬大的鈴木君的樣子,還不時地在我的眼前晃動。
像金子、鈴木這樣的小孩的情況,我們或叫"弱智",或叫"畸形",而日本語中的漢字我認為這起碼體現(xiàn)了一種市民社會里人與人的互相尊重。,叫作"身體障害者"。我們叫"瞎子"、"盲人",日本以前也這樣叫過,現(xiàn)在他們叫"眼睛不自由的人"。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如我們叫"老頭兒"、"老太",他們叫"高齡者",也有的叫"銀發(fā)族"。這種稱謂的細微差異是十分耐人尋味的。難道你不認為語言的變遷反映了一種社會的進步和價值觀的升華嗎?!我認為這起碼體現(xiàn)了一種市民社會里人與人的互相尊重。
案例:孩子對幼兒園主題沒有興趣?
角色游戲中孩子們玩得興高采烈,這時娃娃家的“爸爸”“媽媽”們正忙碌著燒菜、做飯,扮演“姐姐”的雯雯則抱著娃娃??赡苁峭尥蘅蘖耍┖逯f:“寶寶乖,不哭,姐姐帶你到幼兒園去玩?!边@時扮演媽媽的園園聽見了轉(zhuǎn)過身來說:“我們這里又沒有幼兒園的?!宾┙忉尩剑骸拔沂羌偌僬f說的?!蔽矣^察到這一情況,便問雯雯“你想帶寶寶到幼兒園去,我們下一次辦個幼兒園好嗎?”雯雯高興地點著頭。于是在游戲講評時,我提出了這個建議,并在討論中決定下次游戲中增加“幼兒園”這個主題。
在我看來新主題的產(chǎn)生必將引起孩子們的興趣,然而始料不及的是第二次游戲時并沒有多少孩子對“幼兒園”感興趣,有幾個孩子在“幼兒園”里上了一會兒“課”,沒多久就跑開了,最后做“老師”的雯雯也按耐不住寂寞溜之大吉?!坝變簣@”頓時無人問津、冷冷清清,仿佛失去了主題深化的意義。
反思:
之后我仔細反思,發(fā)現(xiàn)許多問題。首先在前一次游戲結(jié)束時,我僅僅讓孩子們討論了“幼兒園”這個主題所要投放的材料,并沒有為豐富游戲經(jīng)驗而進行專門的討論,如:幼兒園里可以玩些什么?怎么玩?其次在“幼兒園”這一主題產(chǎn)生的過程中,教師應該有意識的引導幼兒注意自己在幼兒園里的生活,這樣游戲時便會有內(nèi)容可玩。孩子們一旦要模仿成人的交往,必定要先觀察、學習成人的交往方式,在觀察的過程中,現(xiàn)實生活中人際交往的不同層面便展現(xiàn)在孩子們面前,孩子們便在游戲中展現(xiàn)出來:幼兒園的游戲生活;菜攤前的討價還價;商店里對商品的介紹、挑選、詢問……。
孩子們在游戲中學習著在不同場合、不同地點與不同人物的交往,體驗著交往的感受。所以說在一個新主題的討論中,在兒童的感性經(jīng)驗基礎上,不能忽略為孩子準備一個游戲的框架,使他們通過充分的想象和演示,創(chuàng)造出更美妙的東西。正如《兒童精神哲學》中提到:“當教育為兒童提供環(huán)境的同時,引導兒童進入游戲狀態(tài),這種引導不為兒童認識,但為成人所意識到時,兩者就融為一個活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