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筆記:《同伴導向作用》
發(fā)布時間:2021-05-18 幼兒園游戲作用 教育筆記 教育筆記小班教育筆記:《同伴導向作用》
天氣熱了,班里的女孩子們都穿上了漂亮的裙子。本來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但最近發(fā)現(xiàn)有不少家長跟我們訴說這樣的難題:如孩子在家不愿穿那件過去喜歡穿的衣服、裙子了,問她為什么,原來是小朋友說不好看,沒有小珠子、亮片等等。雖然家長苦口婆心地教導,但孩子就是不理解,非要買新的、漂亮的裙子穿。其實這是“同伴導向”作用,大家在一起相互模仿學習,相互影響感染,“一個學一個”,表現(xiàn)出一些“同伴導向”行為:同伴梳的發(fā)型,我也要梳;同伴有的玩具,我也想要……于是在這種心理支配下,他們越來越在乎同伴們的看法。
當然,“同伴導向”有些是有積極意義的,但消極因素也不少,就如上面所說的。作為家長,不能忽視“同伴導向”作用,要引導孩子接受同伴好的影響,也要注意幫助孩子避免同伴壞的影響。我們要關心、了解孩子,注意孩子的細微變化,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解決。家長平時要多和孩子交流,指正孩子對的言行,提高他們對事物的認識能力、判斷能力,使孩子逐步建立起積極向上的獨立性,從而抵制“同伴導向”中的消極因素。
yJS21.com更多精選教育筆記閱讀
幼兒教育筆記《同伴的魅力》
毋庸置疑,作為一位剛?cè)肼毑痪偷慕處焷碚f,我們更應該注意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和方式,而教育筆記可以幫助老師總結(jié)課堂上的不足。有哪些優(yōu)秀的教育筆記值得借鑒呢?為此,小編花時間整理了幼兒教育筆記《同伴的魅力》,歡迎學習和參考,希望對你有幫助。
標題:幼兒教育筆記《同伴的魅力》
導言:
幼兒教育是一項綜合性的任務,除了家庭的教育,同伴關系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同伴的魅力》這本書為我們提供了一些關于同伴教育的寶貴經(jīng)驗。本文將探討該書所述的同伴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過多樣化的表達方式來豐富幼兒的社交技能。
一、同伴教育的重要性
同伴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在于:
1. 形成社交技能:通過與同伴的互動,幼兒可以學會分享、合作、傾聽和解決沖突等社交技能。這些技能對其今后的生活和職業(yè)都至關重要。
2. 促進情感發(fā)展:同伴之間的友誼可以給幼兒帶來情感支持和安全感,同時也培養(yǎng)他們與他人建立良好關系的能力,這對于他們建立積極正面的人際關系至關重要。
3. 開拓認知領域:與其他同伴相處,幼兒可以通過觀察和模仿來學習新的知識和技能,同時也能夠從他人身上獲得不同的觀點和思維方式,拓寬自己的認知領域。
二、多樣化的表達方式
豐富幼兒的社交技能,我們可以采用多樣化的表達方式,包括:
1. 游戲合作:組織幼兒進行團隊游戲,鼓勵他們互相協(xié)作,分享資源,共同完成任務。這樣的活動不僅可以培養(yǎng)幼兒的團隊合作精神,還能鍛煉他們的溝通和協(xié)調(diào)能力。
2. 繪畫和手工藝:鼓勵幼兒參與繪畫和手工藝活動,通過合作完成一幅畫或手工作品。這樣的活動可以培養(yǎng)幼兒的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同時也鍛煉他們與他人合作的能力。
3. 角色扮演:組織幼兒進行角色扮演活動,讓他們扮演不同的角色,共同完成某項任務或解決問題。這樣的活動可以培養(yǎng)幼兒的表達能力和合作意識,同時也讓他們學會換位思考、理解他人的感受。
三、倡導積極的同伴關系
除了多樣化的表達方式,我們還應該倡導積極的同伴關系,包括:
1. 培養(yǎng)友善與尊重:鼓勵幼兒友善待人,尊重他人的意見和感受。通過榜樣和教育,使幼兒明白友善和尊重的重要性,并將其內(nèi)化為自己的行為準則。
2. 解決沖突的方法:教導幼兒如何解決沖突,鼓勵他們學會傾聽、表達和妥協(xié),以達到和平解決問題的目標。這樣的教育能夠培養(yǎng)幼兒的解決問題的能力,并且讓他們學會從中提取教訓。
3. 鼓勵多樣性:引導幼兒認識不同文化背景和思維方式的同伴,并鼓勵他們尊重和包容多樣性。這樣的教育可以幫助幼兒建立一個開放和包容的價值觀,并且培養(yǎng)他們與不同人群相處的能力。
結(jié)語:
《同伴的魅力》這本書提供了豐富的內(nèi)容,讓我們意識到同伴關系對于幼兒的成長和發(fā)展有著重要作用。通過多樣化的表達方式和倡導積極的同伴關系,我們可以為幼兒提供一個積極、友善和合作的環(huán)境,讓他們在與同伴的互動中建立起良好的社交技能和人際關系。
教育隨筆:同伴的愛
現(xiàn)在的孩子,因為甜食吃得太多的原因,又沒有注意口腔衛(wèi)生保健,早早的就得了齲齒,班上一半的小朋友都有齲齒,最少的兩顆,多的十幾顆,看了真是心疼,又覺得可惜。
這學期我們一再強調(diào)飯后漱口的重要性以及正確的漱口方法。一直在和小朋友們說,小朋友也都按照要求去做了,一次午飯后在盥洗間,我就看到了一個感人的一幕,小雨小朋友正在仔細的教濤濤小朋友漱口,小雨邊說邊示范,手拿小杯子,喝口清清水,抬起頭,閉起嘴,咕嚕咕嚕吐出水。而濤濤正在認真的聽著,不時兩人還交流一下,兩個小家伙在那里忙的不亦樂乎??吹梦业男睦锒己脺嘏蓚€小朋友好像小兄弟一樣,互相幫助,互相關愛。
不由的想起,現(xiàn)在的家庭大多數(shù)都只有一個孩子,家里永遠都是太多家人的疼愛和包辦,孩子得不到鍛煉,動手能力、自理能力也變得很差,而在幼兒園,孩子更愿意像自己的同伴學習,同伴之間的影響也很大。更重要的是孩子之間單純的愛,它深深地感染著我們,愿這一群孩子在幼兒園擁有健康快樂的童年,健康茁壯成長!
教育隨筆:領導地位兒童同伴關系密探
“小小領袖”強強的故事
強強是一個其貌不揚的孩子:矮矮的個子、自然卷的頭發(fā)、黑黑的皮膚。唯一引人注意的是他亮閃閃的一雙眼睛,藏著挑戰(zhàn)和機警。可是,就是這么一個看似弱小的孩子,卻有五六個孩子甘受他差遣,這些孩子緊密地圍繞在他的周圍,張口閉口:強強說……強強說……儼然將他當做權威人士來崇拜。他的確擁有“權威”:決定這個小圈子今天選擇什么戶外游戲。他要打球,就有人給他拿球拍;他要跨欄,便跨欄,甚至違反了他的規(guī)定的人,也甘心受他的懲罰。
筆者很好奇:是什么力量能夠令一群聰明伶俐的男孩子“臣服”于強強呢?他到底有怎樣的“個人魅力”?帶著這個疑問,筆者持續(xù)觀察并做了記錄,觀察到了一些非常有趣的片段:
片段一:“你得給我疊被子”
新新是強強的超級“粉絲”,每次起床后,不管強強穿衣服有多慢,他都耐心地等著,直到兩人全部把起床要做的事情做完,才一起從午睡室出來。這段時間,強強越發(fā)慢了,新新有時會不耐煩地嘟囔幾句,自己想先行離開。
“你是我的好朋友嗎?”強強一看新新要離開自己,敏感地問。
“當然是!”新新說。
“那你得給我疊被子!”強強小聲地說。
新新不再說什么,默默地幫強強疊起了被子。
剛開始,老師以為新新樂于助人,還表揚了他。可事情漸漸不對勁了,強強明明自己會疊被子,而且疊得很好,但每次他都慢騰騰地穿衣服,然后“指使”新新給他疊被子。令人費解的是,新新似乎很樂意為強強做這些事情,一直圍著他忙來忙去。
片段二:“你讓我站第一個”
每次排隊,孩子們都要爭搶站在老師跟前的位置,似乎是個風水寶地。簡單的一個排隊,卻讓我發(fā)現(xiàn)了一個有趣而不簡單的事情:只要是強強的“死黨”先搶到這個位置,強強總有辦法讓他把位置讓出來,強強不管來得多晚,都能站到第一個!
遇到性格較弱的“死黨”,他會毫不猶豫地站到前面;遇到性格較強的同伴,他會用其他方式來實現(xiàn),如:“你讓我站第一個,我讓你看我的宇宙書!”如果占到位置的是其他的孩子,強強會讓自己的“死黨”去說服這個孩子,令其自動讓出位置來。只不過,后一種情況并不總能成功。
片段三:“你,解除”
戶外活動剛剛開始十分鐘,操場中間突然出現(xiàn)了兩個肩并肩、站得筆直的孩子,他們像武警戰(zhàn)士守衛(wèi)大門的姿態(tài)一樣。我起初不在意:“不過是孩子做游戲,一兩分鐘他們準堅持不住的。”
誰知道,三分鐘過去了,五分鐘過去了……兩個孩子絲毫沒有松懈的意思,還是那么筆直地站著。我很納悶:“什么游戲能讓兩個好動的孩子站這么久?還能站得那么好?”好奇心促使我上前問個究竟。
然而,他們都不約而同地想要保守自己的秘密:“沒什么,沒什么!”奇怪了!什么事情這么神秘?在我的一再追問下,其中一個孩子臉上閃過一絲猶豫的表情,小聲說:“我們在罰站。”這就更奇怪了:“誰罰你們站了?”兩個孩子不說話,依然筆直地站著。既然問不出什么來,我退了回來,準備靜觀其變。過了一會兒,強強過來了,指著其中一個孩子說:“你,解除!”得到“解除令”的孩子如釋重負般跟著強強走了,加入了打球的隊伍。另一個孩子,更加筆直地站著,似乎在用行動證明什么。這一切都被我看在眼里:“原來,他們是被強強罰站的?!笨墒?,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我正在猜測著。
過了一會兒,強強和浩浩正用球拍追打著玩,互相攻擊。我叫住了他倆,收過了球拍,請他們想想剛才都做了什么。強強愣住了,倔強地看著我,不吭聲。正在這時,戲劇化的一幕出現(xiàn)了:被強強“罰站”的孩子一看強強犯了錯誤,自己的身體明顯放松了,自動“解除”,去玩了。言言跑過來,打抱不平地說:“強強太厲害了,別人打球不小心碰到他了,他就罰別人站!”我的疑團一下揭開了:原來強強的小團體中出現(xiàn)了“違規(guī)”的人,罰站就是強強制定的“規(guī)則”!
分析與討論
同伴交往為增強幼兒的社會技能、發(fā)展親社會行為、提高自我意識以及進一步適應社會生活的能力提供了經(jīng)驗。從案例中發(fā)現(xiàn),大班幼兒已經(jīng)能夠形成富有凝聚力的同伴群體,而且這種同伴群體具有一定的組織結(jié)構(gòu)。
強強在群體中自然地成為公認的領頭人,并非教師權力介入的結(jié)果。該群體有共同的目標、相同的興趣(喜歡探索宇宙、打球)、經(jīng)常共同參加某些活動(由強強發(fā)起)、共同的行為規(guī)則(違反者罰站)、共同進退(互相等待去做某事),等等。由此可見,他們已經(jīng)形成了富有凝聚力的同伴群體,該幼兒群體已形成“自治”的局面。從社會學的角度來看,班級作為一個微型社會,不僅體現(xiàn)在該群體有公認的制度、規(guī)則和目標上,而且更體現(xiàn)在班級成員各自的身份結(jié)構(gòu)。幼兒在同伴群體中的地位是由各自不同的支配能力決定的。那些擁有“領袖”地位的孩子往往是同伴群體中受歡迎的個體,處于支配地位。這樣的兒童能在同伴群體中指導和協(xié)調(diào)他人行為,有效地組織活動。
正如案例中的強強,人際溝通能力和學習能力都非常強,是同伴公認的聰明孩子。在組織活動時表現(xiàn)出較強的社會能力,在學習活動中能夠脫穎而出,獲得較好的評價。另外,由于他剛從國外回來,具有開闊的眼界、豐富的知識經(jīng)驗(喜歡探索宇宙),從而使他成為同伴群體中默認的“領袖”。正因地位特殊,他有時可以享受特權,可以根據(jù)自己的興趣與需要選擇小組任務,使分工更加明確、細致。而那些在體力、能力等方面甘拜下風的幼兒,為了找到群體的歸屬感和被群體接納的安全感,則心甘情愿地擔當起順從的追隨者的角色,這樣,同伴群體中的領導與跟隨的結(jié)構(gòu)便形成了。
在觀察中發(fā)現(xiàn),幼兒之間的互動在不同場景下呈現(xiàn)出多樣化形態(tài)。在小組中確立“領袖”,使得同伴群體中有人實施“控制”,群體的決策和共同的任務更容易完成。大班幼兒仍善于模仿,他們把強強等社交能力較強的同伴作為榜樣,在言行方面受其影響,這不但鞏固了同伴關系,而且也促進了強強與班里其他幼兒的交往。這說明幼兒間的社會互動并不僅是行為的互動,也包括幼兒間心理上的相互影響。但是,這些擁有“領袖”地位的幼兒往往因過度自尊而受不了批評,因此應防止他們養(yǎng)成傲慢無禮、驅(qū)使他人、耍小心眼等不良個性的形成,應通過換位思考、移情等有效的教育策略,有針對性地引導這些幼兒個性品質(zhì)的全面發(fā)展,發(fā)揮其在同伴中的積極作用。
內(nèi)向的智豪 2020教育筆記
時光如梭,孩子來園也有兩個星期了,孩子們慢慢的熟悉起來,從剛開始的哭鬧,找媽媽,找奶奶,想回家到現(xiàn)在的快樂游戲,能聽老師的口令,和小朋友一起搭小火車上廁所以及戶外活動??粗∨笥褌兛鞓返某砷L,適應了幼兒園的生活,我發(fā)自內(nèi)心的欣慰和高興,我們班是托二班,幼兒也是第一次離開爸爸媽媽爺爺奶奶,自己來上幼兒。
我們班的智豪來托二班的時候,不說話,只是呆呆的坐著,也不和小朋友們一起玩。有時候吃飯,智豪只把分給他的飯吃完了,我問他在要不要米飯或者是菜,問智豪好幾遍,智豪就是一個字也不說。讓智豪和小朋友一起玩的時候,每次智豪都是一個人。早晨媽媽來送智豪的時候,讓智豪和媽媽說再見,智豪只是揮揮手也不說話。經(jīng)過兩個星期的幼兒園生活,老師和幼兒們平日和智豪的接觸和交流加上老師平日的引導和平日的教育,告訴智豪來到幼兒園要主動和小朋友一起玩,小朋友都想和你做好朋友,現(xiàn)在的智豪早晨可以大聲的和媽媽說再見,和老師說早上好,在園時,可以很好的與小朋友玩耍,在和小朋友玩耍時總能聽見智豪開心的笑聲.在學習早讀書的時候能大聲的朗誦,在學習兒歌時,只好總是最用努力的最大聲地說,看到智豪的改變,我很欣慰,也很高興,智豪的棒寶貝!!
教育隨筆:鼓勵孩子和同伴分享
孩子們帶來了吹泡器,在操場上吹泡泡。小磊沒帶吹泡器,靜靜地看著同伴吹泡泡。一一跑來邀請小磊一起吹泡泡,小磊看了一眼一一,放下手中的記錄紙,站了起來。兩人一起,一一吹,小磊抓泡泡?!翱炜窗?!泡泡上有好多顏色啊!”小磊叫了出來。一一還在吹泡泡,小磊一個人慢慢地走到平衡橋上,拿出了紅色、黃色、綠色的蠟筆,在記錄紙上做標記。畫完后,又和一一一起玩,這回小磊吹泡泡,一一抓泡泡。吹了一會,小磊又去記錄紙上記下自己看到的泡泡上的顏色。
雖然小磊沒有帶吹泡器,但是在同伴的邀請下,并沒有感到沮喪,能愉快的和同伴游戲,而且還做好了記錄。同時也要鼓勵一一愿意與別人分享的行為。
我們知道,交往、合作的動機性是個體愿意與別人接觸、活動、合作并得到接納、認可的動機,人在與別人交往合作的過程會感到愉快,否則會感到寂寞和孤獨的。幼兒喜歡和同伴一起交往也是基于這種心理的需要。因此,在以后的活動中,我們要鼓勵孩子和同伴分享,并樂于與同伴交往。
同伴間的作用
這學期以來,他就從來沒帶過繩子,我知道他是在逃避,因為他還沒學會跳繩。記得去年剛進入中班時,有很多孩子不會跳繩,于是,我就利用大課間活動的時間教他們跳繩。漸漸地,除了洪亮之外。其他孩子都學會了。于是,我把情況反饋給了家長,希望家長在家也要花點時間教孩子學會跳繩,可家長根本沒有當回事,直到現(xiàn)在還是一個都不會跳。這樣下去可怎么行呢?
想到這里,我就跟其他小朋友借了跟繩子準備再好好教他一下。我把繩子遞給他,可是他居然連繩子都不肯拿在手里。不管我怎么鼓勵他,他就是無動于衷。該怎么做才讓他有勇氣跨出這一步呢?
看到一直站在旁邊看著的黃稷宇,我靈機一動說:黃稷宇“,楊思銳是你的好朋友,你們一直在一起玩,你已經(jīng)學會跳繩了,你也應該讓也學會跳繩呀,今天老師把這個任務交給每天早晨的大課間活動是孩子們最快樂的時候。尤其是這段時間,天氣逐漸變冷,孩子們在操場上活動一下感覺正合適。
今天早晨,我?guī)е⒆觽兊搅瞬賵錾虾笳绽茸鲆幌聹蕚涔ぷ鳠嵋幌律?,然后帶著他們慢跑了一會兒后就開始分組練習跳繩了。
忽然,我發(fā)現(xiàn)黃稷宇不在他們的組里活動,于是,我就四處張望著,原來他是和黃稷宇跑步去了。問其原因是沒帶繩子。其實這你。能完成嗎?”黃稷宇爽快地答應了。我轉(zhuǎn)身打算去看一下其他小朋友的活動情況,剛走出幾步。后面就傳來了杰的聲音:“黃稷宇,你拿起繩子呀,你就當它是你的好朋友好了?!本o接著又一聲傳來:“王老師,楊思銳拿起繩子了?!甭牭贸鳇S稷宇是在高興地喊著。
我循聲望去,輝真的拿起來繩子,只見黃稷宇退到了幾米以外對著楊思銳說:“來,你跳到我這兒來吧,別害怕?!蔽铱吹胶榱聊弥K子不知如何是好的的樣子,知道他為難了,因為他不知道該怎么跳。我看見時機已成熟,于是就走過去鼓勵他跳:先把繩子用力往前甩,然后再跳過去,慢慢來,跳過一個就是勝利了。洪亮真的照我的樣子跳了起來,一步一步跳到了楊思銳指定的地方,楊思銳也高興得跳了起來。
看到此情此景,我的心里有許多感觸:我知道洪亮和毓龍兩人的性格非常相似,都特別喜歡玩,一直是班中最令我操心的兩個孩子。也許是共同的興趣愛好吧,他倆整天在一起玩,也算是行影不離的好朋友吧。但是,他們還是有各自的優(yōu)缺點,如果他們兩人在一起能揚長避短,互幫互助,或許也是一種有效的教育方式。我何不嘗試一下呢!要知道,集體的教育力量是無窮的,同伴的影響力也是不可忽視的。
教育隨筆:問題導向,讓活動“亂”而有序
這是一個讓幼兒通過運用觸摸、觀察、比較、品嘗等方法來認識水果的活動,整個活動始終圍繞活動目標進行,同時每個環(huán)節(jié)中的游戲又讓孩子不感到乏味。
第一環(huán)節(jié):摸一摸,猜一猜水果的名字。“抓緊口袋,不要讓果子跑出來哦!”既讓孩子感到神奇,又不需要強調(diào)操作的要求。在觸摸的過程中,激發(fā)了孩子猜測的興趣;在打開口袋拿出水果這一證實的過程中又讓孩子體驗成功的快樂。也許有的孩子會因為沒猜對而感到失落,但也會被老師的擁抱而感到快樂。
第二環(huán)節(jié):看一看、比一比,認識水果的外形特征。在觀察、比較、交流中孩子們自主獲得了知識。由于孩子剛剛進入幼兒園近兩個月,生活經(jīng)驗、語言的描述還比較貧乏,如果沒有相對的比較,孩子們不可能自主地發(fā)現(xiàn)水果間顏色、形狀、大小的不同。而“摸一摸、看一看自己的果子,再和旁邊的小朋友比一比,看看你的果子長什么樣?”這個問題的導向,讓孩子們不僅僅關注自己手中的水果,同時也去發(fā)現(xiàn)同伴手中的水果,這樣通過比較就會讓孩子說出水果的特征之一?!澳愕墓咏惺裁疵郑磕阌靡痪浜寐牭脑捳f說你的果子。”盡管這句好聽的話只是孩子運用重疊的詞語“紅紅的……或大大的……或圓圓的”來表示水果的一種外部特征,但對于小班孩子來說也是語言表述一個提高??茖W活動中,探究和表述是相輔相成的,既能運用多種感官來探究,又能運用語言表述操作的結(jié)果,這樣才達到了科學活動的目的。但是,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我有的問題語言的導向并不明確,如:“呀,他說得真好,說到了蘋果的顏色。你說說你的果子是什么顏色的?”改成“還有哪種果子的顏色也是紅色的?”這樣讓孩子可以得以遷移發(fā)現(xiàn)石榴也是紅紅的。接著再讓孩子們?nèi)グl(fā)現(xiàn)不同果子的不同顏色,同樣的方法讓孩子逐個發(fā)現(xiàn)果子的別的特征。這樣就不會導致孩子的表述零星與無序。整個環(huán)節(jié)看起來也不會覺得有東打一棒子,西打一棒子的感覺。
第三環(huán)節(jié):嘗一嘗,說說水果的味道。由于只準備的一盤水果拼盤,所以有了時間的等待,也就形成了隱形浪費。
最后環(huán)節(jié):游戲中結(jié)束。
整個活動讓我更深刻的了解教師應充分尊重幼兒的年齡特點,抓住幼兒的興趣點,因勢利導。并有條理地對幼兒的回答進行梳理,思考教師語言的導向,隨機應變,這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做到了順應幼兒的興趣,才能激發(fā)幼兒主動探究的欲望,才能讓幼兒在原有經(jīng)驗的基礎上去發(fā)現(xiàn)、猜測、進行思維的碰撞,幫助幼兒形成內(nèi)在的科學活動思維脈絡。
教育隨筆:正確引導性格內(nèi)向的孩子
在幼兒園里每個班內(nèi)總有那么幾名性格內(nèi)向的幼兒,在活動中他們總像是“旁觀者”、“局外人”一樣,不喜歡與同伴交往,不喜歡參加集體活動,對他人反應冷淡,語言表達能力差,動手能力差。對這些孩子,我覺得不能疏遠他們、不理他們、放任他們不管,而是要給予他們更多的關心、關愛,想辦法使他們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發(fā)展,變得活潑開朗起來。
性格內(nèi)向的孩子一般不會直接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愿望,不太引人注意,這就更需要我們細心地觀察孩子的行為表現(xiàn),用心揣摩孩子的真實心理,然后對癥下藥,加以引導:首先要發(fā)現(xiàn)孩子的優(yōu)點,肯定他們的點滴進步,常在集體面前表揚他們,幫助他們建立自信心;其次,在生活中要給他們更多的關愛和照顧,讓他們感到集體的溫暖,喜歡這個集體。
內(nèi)向的孩子在熟悉的地方比較放得開,我想這不僅與情緒有關,也與經(jīng)驗有關。經(jīng)驗豐富了,知道怎樣去應付各種問題,孩子的主動性和自信心就增強了,交往的積極性也就提高了。所以,最重要的是讓孩子多參加集體活動,給孩子提供各種表現(xiàn)自己的機會,讓他們從中得到鍛煉。當然,重在參與,要少苛求結(jié)果。
性格培養(yǎng)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可一蹴而就,正如一句名言:播種行為,收獲習慣;播種習慣,收獲性格。性格是在生活實踐中一點一滴形成的,良好性格的塑造也要從具體的行為和基本的習慣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