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托對孩子造成的心理危害
發(fā)布時間:2021-04-30 關(guān)于孩子的教育問題 幼兒園孩子的游戲 對幼兒園游戲的認識導讀:家長覺得,孩子“全托”,獨立性得到了鍛煉,生活自理能力也得到了增強,人際關(guān)系智能也會得到提升。然而,沒有人注意,“全托”對孩子所造成的危害——
現(xiàn)在的家長,要為事業(yè)打拼,為生計奔忙,缺少照顧孩子的時間,因此,雖然寄宿制幼兒園價格昂貴,但家長還是趨之若鶩。家長覺得,孩子“全托”,獨立性得到了鍛煉,生活自理能力也得到了增強,人際關(guān)系智能也會得到提升。然而,沒有人注意,“全托”對孩子所造成的危害——
故事一從“將軍”到“士兵”
3歲的振剛,在家里是說一不二的“小霸王”,有時主意上來,任何一個人都管不了他。例如,他說了,要看完動畫片才睡覺,要聽一個故事才準關(guān)燈,那就一定要這樣才行。振剛的父母都是生意人,根本沒時間照顧、管教他,爺爺、奶奶經(jīng)常向振剛父母抱怨:家里的一切都要聽這孩子的命令,好像他是個小將軍,我們是他的士兵。他太有主意、太任性,這樣下去不得了。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振剛父母認為,以振剛現(xiàn)在的情況,有必要把他放進寄宿制幼兒園,讓他學學與人相處的方式,同時也能學些知識。于是,他們每月向當?shù)氐囊患宜搅⑷杏變簣@交2000元,把振剛“全托”了起來。
一段時間之后,振剛果然發(fā)生了變化,變得十分乖巧、聽話,甚至學會了看眼色行事。
有一次,振剛被爸爸接回來,和爺爺、奶奶看電視,看到電視里一頭獅子追趕小羊的鏡頭。爺爺和奶奶故意逗他:“看,那條大狗真厲害,把小羊追得四處跑?!薄笆前?,那是大狗,大狗都厲害。”沒想到,振剛竟然也隨聲附和:“小羊當然怕大狗了。而且,它可能是牧羊犬呢?!睜敔斈棠贪阉г趹牙铮骸吧岛⒆樱鞘仟{子呀,你不認識獅子嗎?”“是獅子嗎?”小振剛掙扎著扭過頭去,仔細看了看:“真的是獅子呀,和獅子王一樣呢?!庇谑?,祖孫三人都笑了。
振剛的父母感到,送孩子進全托幼兒園是件絕對正確的事情?,F(xiàn)在,讓他什么時候睡覺,他就什么時候睡,雖然有時也會有不同意見,但只要大人稍稍強制,就立即遵從,盡管有不滿,但不會有異議。
“‘全托’好啊,”爺爺感嘆,“把振剛從小‘將軍’變成了小‘士兵’!”
振剛的爸爸聽了這話,感到心里怪怪的。將軍畢竟是有主見的人,而士兵卻是以服從命令為天職。他是個生意人,隱隱地覺得其中有些什么不對,但究竟是哪里不對,卻又沒有頭緒……
旁敲側(cè)擊:在很多家長看來,孩子“全托”后,會變得有合作性,會改變他不良的習慣。其實這只是其中一個方面,另一個方面是,在“全托”幼兒園里,老師作為成年人,始終控制著孩子的活動過程和結(jié)果評價,是絕對的權(quán)威,而且,老師很快會指定某個自己喜歡的孩子,由他來帶領(lǐng)大家進行活動及生活、內(nèi)務(wù)自理,其他的孩子就由主動變成了配合,漸漸喪失了思維的自主性,遇事喜歡往后縮,而幼兒園由于管理方面的需要,更是對這種退縮給以鼓勵,久而久之,孩子自然視自主思維的缺失為正常。這種隱性的傷害,將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漸漸呈現(xiàn)出來。
表面特征:注意力不夠集中,遇事沒有主見。
發(fā)生時段:入園后。
危害指數(shù):★★★☆☆
故事二沒辦法的情緒化
當年,小郭夫婦是從外地來這個城市打拼的年輕人,在同一所學校做教師。女兒3歲多時,他們學校需要上“等級”,工作一下子變得繁重起來,沒辦法,他們把孩子送進了寄宿制幼兒園。他們想,孩子在幼兒園就開始學習知識,起步要比其他孩子早,相信只要通過努力,就可以獲得比自己更好的未來。
然而,這只是他們的一廂情愿,孩子不愿進幼兒園。她不愿離開自己的爸爸媽媽,她認為爸爸媽媽在幼兒園門前離開后,就再也不會回來。孩子哭得小郭夫婦肝腸寸斷,真想帶著她一走了之??墒?,錢也交了,而且現(xiàn)實情況的確不允許兩個人帶孩子,所以,還是硬起心腸,把她留下了。
后來的一段時間里,小郭夫婦經(jīng)常能接到幼兒園老師的電話。
“您女兒不吃飯,只要沒有活動,就跑到幼兒園門口去等你們,說什么也不愿回教室?!崩蠋煹恼Z氣里帶著焦慮,同時也有些夸耀、表功的成分,“后來是我把她硬拉回教室的。晚上她也不愿睡覺,影響了其他小朋友的休息。不過,你們放心,我一定會把她管好的。”
“謝謝,”說這兩個字時,小郭感到心里很不是滋味,“讓您多費心了?!?/p>
這樣的電話多了,小郭還真就打算給老師買點禮物。小郭的妻子每次接到電話,想的卻是自己的女兒,她想去看看女兒,被小郭阻止住了,他不想讓孩子的情緒有太大的起伏。送了幾次禮物后,小郭接到電話的內(nèi)容變了:孩子終于適應了幼兒園的環(huán)境,變得聽話了許多。小郭夫婦這才安心。
時間過得飛快,學校如愿以償?shù)厣狭恕暗燃墶?,孩子幼兒園畢業(yè)上了小學、中學,一切都在向成熟和完美發(fā)展。然而,小郭卻發(fā)現(xiàn),女兒變得非常情緒化,有一件事不順心,她就會摔東西,如果批評她兩句,竟然能把自己關(guān)在房間里一整天。有一次,她半夜才回家,小郭的妻子批評了她,她第二天就離家出走了,急得小郭夫婦像熱鍋上的螞蟻一般,差點把整個城市翻過來找她。兩天后,她卻像什么事都沒發(fā)生似的回來了,原來,她去同學家住了兩晚……
旁敲側(cè)擊:孩子在幼兒期,最重要的就是和父母建立起安全、溫暖的情感紐帶。把孩子送進寄宿制幼兒園,會使孩子產(chǎn)生強烈的、無法排解的分離焦慮。他們時刻地期待著父母親的到來,但都是以失望而歸,有種被家庭拋棄的感覺。而且,在這樣一個完全陌生的環(huán)境里,孩子生理、心理上的無力感,讓他覺得完全被孤立了起來,會產(chǎn)生一種絕望的不安全情緒,加上有些孩子的心理、生理發(fā)展水平及承受力不強,可能無法完成老師規(guī)定的活動,被拋棄的感覺將越來越強烈,并根植于他記憶與情緒體驗中,長大后,將造成他人格價值中的透視點,輕易地便發(fā)生情緒與情感的沖突。
表面特征:人格機構(gòu)中情緒和情感的極化,精神障礙。
發(fā)生時段:脫離基礎(chǔ)教育后。
危害指數(shù):★★★★★
yJS21.com更多精選幼師資料閱讀
孩子過早上幼兒園的危害
開學季又到,不少媽媽讓剛過2歲或2歲半的孩子插班上幼兒園,除了面對寶寶嚎啕大哭的表象,其實寶寶的內(nèi)心除了恐懼,還將會對年幼的寶寶造成一系列的不良后果:1.孩子更容易生病年幼的孩子抵抗力比較小,而幼兒園是一個公共場所,再好的幼兒園也不會像家里一對一的照顧那么好。年齡越小的孩子與父母的分離焦慮越強烈,這種情緒會影響孩子的進食,進而會影響孩子的抵抗力,就特別容易生病。2. 導致厭學、自卑、焦慮孩子由于年幼,理解能力差,很多時候會跟不上老師的節(jié)拍,在跟大孩子的日常相比中,可能會感到有壓力,容易產(chǎn)生自卑心理,從而導致性格內(nèi)向,不愿與人交流接觸。年幼的孩子很多時候,跟年長的孩子玩不到一塊,這樣也讓幼兒感到焦慮和煩躁,不利于心理的發(fā)展。3.孩子更富有攻擊性澳大利亞兒童教育專家指出,那些很早就脫離父母到幼兒園的孩子更容易發(fā)展攻擊性性格,英國兒童問題權(quán)威人士與牛津大學的研究結(jié)果,也支持以上觀點。由于在缺 乏安全感的因素下,過早上幼兒園會嚴重影響幼兒的大腦發(fā)育、情感發(fā)展、社會行為、認知能力培養(yǎng),另外也導致他們的身體發(fā)育遲緩常問題。這樣的孩子在日后會 遭遇人際關(guān)系問題,不容易與人建立密切的關(guān)系。4.親情冷淡幼兒在3歲之前仍處在親子依戀階段,過早入園會導致孩子由于心智發(fā)展不夠成熟,語言發(fā)展有局限性,不懂調(diào)節(jié)情緒等問題導致孩子產(chǎn)生強烈的心理負擔,變的不愿意主動社交和表達。過早地把孩子推向陌生人的環(huán)境,會讓他們感到不安全而無所適從,在心理上無法形成家庭情感。這些孩子會逐漸變得與父母的交談越來越少,長大后與父母的關(guān)系也會沒那么密切。人生的前三年影響后三代人生最初的18個月是負責社會和情感功能的大腦結(jié)構(gòu)發(fā)育的關(guān)鍵時期,對一生都有影響,母子相互作用則在這種能力的培養(yǎng)方面起著關(guān)鍵作用。媽媽是孩子內(nèi)分泌和 神經(jīng)系統(tǒng)發(fā)育的調(diào)節(jié)器,孩子從父母身上得到安全感,也獲得最初的情感影響。而過早入園的孩子,缺少了情感調(diào)節(jié)器,容易導致孩子情感的缺陷
孩子入園遲到有什么危害?
1、不利于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
幼兒時間觀念較差,起居習慣需要大人幫助培養(yǎng)。如果做父母的經(jīng)常睡懶覺,想什么時候送孩子就什么時候送孩子,必然會對孩子產(chǎn)生不利的影響。時間久了,孩子就會形成行為拖拉、懶惰、缺乏時間觀念,到了上小學就會很難適應紀律的約束。
2、不利于教育教學活動的開展
家長送孩子上幼兒園時,老師正在組織教育活動,一聲“老師早上好”,把孩子們的注意力全部吸引到遲到者身上,個別家長還可能在那里與孩子難舍難分。這樣一來,不但教育活動被打擾,而且教育活動的時間也被侵占。微信公眾號教育聯(lián)盟之精英學習圈!
3、不利于孩子的身體健康
家長送孩子晚了,孩子既得不到鍛煉,又不能按時吃早餐,有的家長便從街上買包子或其他小食品給孩子吃。孩子吃過后,由于離幼兒園午飯的時間較近,必然會影響孩子的食欲。時間長了,幼兒的消化系統(tǒng)會受到影響。
點評:遲到已經(jīng)成為現(xiàn)代人的一種通病,時間觀念不強的大人,一定要注意別把壞習慣傳染給孩子。不要覺得這是小事,無關(guān)緊要,因為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會使孩子終生受益。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為了孩子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多加關(guān)注這方面的問題吧,作為家長的你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膽小對孩子有害
導讀:廣泛性焦慮癥以前稱為兒童過度焦慮癥?,F(xiàn)在認為此疾病與發(fā)生于成人的未加控制焦慮癥為同一障礙。出現(xiàn)這種障礙的兒童靦腆、不自信,且過分擔心自己達不到他人的期望。
孩子的世界充滿了危險、真實和想象,也許長大后他們都會淡忘這些經(jīng)歷。但是盡管大多數(shù)孩提時的害怕都是正常和暫時的,最終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消失,研究仍然表明,由害怕導致的焦慮癥,是最常見的兒科精神疾病之一。
新生兒一般害怕摔倒和大的響聲。他們從6個月起就開始害怕陌生人,這種情況一直持續(xù)到2~3歲。學齡前兒童通常害怕離開父母,還害怕體型大的動物、恐怖面具和超自然的東西。大一些的孩子可能害怕家人的過世、成績不好和新聞中發(fā)生的事件,比如戰(zhàn)爭、恐怖襲擊和綁架。到了青春期,孩子有了性方面和社交方面的焦慮,他們擔心自己以及整個世界的未來。如果這些焦慮長期持續(xù)并導致嚴重精神緊張、影響家庭和諧或干擾兒童的發(fā)育或教育時,就可成為問題。
廣泛性焦慮癥以前稱為兒童過度焦慮癥?,F(xiàn)在認為此疾病與發(fā)生于成人的未加控制焦慮癥為同一障礙。出現(xiàn)這種障礙的兒童靦腆、不自信,且過分擔心自己達不到他人的期望。他們需要成人不斷地給予安慰和表揚。他們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煩躁、緊張,并抱怨頭疼、胃疼等其它身體癥狀。
社交恐怖癥。出現(xiàn)這種障礙的兒童特別害羞,并害怕所有不熟悉的事物。他們老粘著父母不放。
恐慌癥。在恐慌癥發(fā)作時,會突然感覺到無法抑制的恐懼或厄運即將來臨,還伴有強烈的生理感覺,比如出汗、心悸、胸疼、顫抖、呼吸困難、眩暈和嘔吐,包括擔心失控、“發(fā)瘋”或者垂死感。
分離焦慮癥。害怕離開家或者父母,這種情況對于很小的孩子是正常的,但是大一些的孩子老是這樣的話,就可能患有分離焦慮癥。這種障礙自發(fā)發(fā)生或在重壓下發(fā)生,比如家庭成員的死亡,社交恐懼癥或恐慌癥發(fā)作也會導致分離焦慮癥的發(fā)生。發(fā)生分離焦慮癥的兒童在自己家里他們也可能會整天粘著父母,甚至在晚上也想爬到父母的床上去。
創(chuàng)傷后壓力癥。這種疾病是由于經(jīng)歷或目擊日常生活之外令人恐怖的事件而導致的,比如嚴重事故、自然災難等。這種疾病有三種癥狀:一是在強迫行為中再現(xiàn)創(chuàng)傷事件的傾向和面對能使之回想起這種經(jīng)歷的時間時發(fā)生焦慮。二是由于急切回避與創(chuàng)傷相關(guān)的想法、感覺、人和地點,最終產(chǎn)生對自己的感覺麻木冷漠并疏遠他人。三是容易激發(fā)煩躁、暴怒、神經(jīng)過敏、失眠和注意力不集中的不良表現(xiàn)等。
父母偏心對孩子的傷害有多大
隨著二胎三胎的放開,很多家庭都有幾個寶貝,但有些父母很難做到一碗水端平,從而偏心其中一個。那大家知道父母偏心對孩子的傷害有多大?以及父母偏心的表現(xiàn)有哪些呢?下面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小編整理相關(guān)內(nèi)容,歡迎大家來閱讀!
父母偏心的十大特征
1、對自己的偏心理直氣壯,或不承認自己的偏心,堅定自己的想法,不會因為孩子的抱怨而自我反思,更不會承認自己對孩子的傷害,更多的強調(diào)自己的付出,認為自己的言行都時正確目合理的。
2、家庭財產(chǎn)更多向其中一個傾斜。愿意支持一個孩子學習成長,甚至買車買房,但是對另一個不愿意過多付出。
3、對不同的小孩期望不同。比如,老大光宗耀祖,老二陪在自己身邊。
4、下意識的否定和貶低其中一個小孩,經(jīng)常拿幾個小孩做比較,話語中表達對其中一個的滿意和驕傲,而對其中一個失望和否定。
5、要求一個孩子無條件支持另一個孩子。比如,壓榨女兒去幫助兒子
6、對一個孩子主動的表達關(guān)心和在意,對另一個孩子選擇性的忽視,不是父母感受不到情緒,而是他們想要感受誰的情緒。
7、孩子尋求支持和保證時,一個傾盡全力,一個不愿意投入太多。當喜歡的孩子遇到困難時不顧自身處境,拼盡全力去支持,另一個則要求其自己解決問題。
8、把自己擁有的好的東西都留給其中一個。吃到好吃的,遇到好玩的會先想到其中一個。
9、對待不同小孩同樣的問題會產(chǎn)生不同的看法,即雙重標準。一個犯再大的錯誤都可以原諒,另一個一個小小的問題都無法接受和包容。
10、對待不同性別區(qū)別對待,比如,女孩要富養(yǎng),男孩要窮養(yǎng),男孩是一個家庭的延續(xù),女孩會嫁人。
父母偏心對孩子的傷害有多大
1、對于被父母偏愛的孩子來說,很容易就會恃寵而驕
父母長期寵愛或者是被偏愛的那個孩子,其由于習慣了父母的溺愛的原因,在性格上便會逐漸變得恃寵而驕,甚至是出現(xiàn)長大后的"啃老"這一情況,也是很正常的。
2、對于被父母忽視甚至不喜歡的孩子來說,很容易就會產(chǎn)生自卑的情緒,沒有自信
而對于那些不受到父母喜愛的孩子來說,因為童年的不幸福生活經(jīng)歷,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會逐漸產(chǎn)生自卑的情緒,因為沒有從父母那里得到足夠的愛意學會變得越來越不自信,影響其的一生發(fā)展。
父母偏心的原因
1、重男輕女的偏心
這種類型的偏心比較常見,根本原因是傳統(tǒng)觀念認為,男人就是門第的和家族的象征,是權(quán)威和家庭的核心。現(xiàn)實生活中,特別是在偏遠落后一點的農(nóng)村,“重男輕女”的傳統(tǒng)思想特別嚴重。在這類父母看來,生兒子可以給自己家傳宗接代,而生女兒都是給別人家生的。
因為這個思想觀念的存在,一些父母就會在日常生活中,對待子女就會區(qū)別對待,出現(xiàn)偏心的情況。
2、出生順序的偏心
這種情況也是很常見的,家中的老小也會成為父母偏心的對象。家中的老幺通常是在父母年紀比較大的時候出生,更加寵愛。
哥哥和姐姐長大有了自己的生活和空間,和父母的距離也沒有那么近了。老小也就成了父母的心頭肉,自然能得到更多愛。
再加上這些孩子在出生的時候就面臨著哥哥姐姐作為他的競爭者,他們需要用各種策略來博得父母更多的注意力和關(guān)注點,這就是為什么老二比老大更精。
3、性格偏向
挪威心理專家經(jīng)過研究總結(jié)出,家庭中那些“叛逆”的孩子,會讓父母感覺厭煩,從而疏遠他們。而那些溫順、聽話或者和父母性格相近的孩子則受父母的關(guān)注程度更大、更多。
3、強弱偏向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心理學家弗蘭克·蘇洛威曾經(jīng)在《天生反叛》一書中曾經(jīng)用達爾文主義解釋“偏心”這一問題:他認為父母偏心那些最大最健康的后代,是因為這些孩子最可能獲得成功,最可能將家族的基因一代代傳下去,是父母希望通過繁衍后代來復制自己的生物學自戀情節(jié),這也是最原始的動物本能。
5、功能性養(yǎng)育
心理學家認為,父母還有一種偏心根源,就是功能性養(yǎng)育。
心理咨詢師,心理專欄作家武志紅老師指出,每個孩子的功能不同,決定父母對待方式不同,導致的結(jié)果也不同,也就是父母偏心的最本質(zhì)的根源。
保護孩子會造成孩子的戀母?
孩子在1歲半至3歲時是敏感性和依賴性最強的時期,如果母親過分保護和溺愛孩子,就會造成孩子的戀母心理。弗洛伊德在精神分析中曾提出男孩的“戀母情結(jié)”,即男孩對母親的愛超過了一般的母子感情,帶著某種占有欲。
一般來說,過于戀母的孩子,往往是由母親的“感情私有”造成的,這些母親希望孩子只愛她一個人,只對母親一個人親熱,孩子愈依戀她,她愈高興,她不愿意孩子對別人有感情,認為這樣就會沖淡對她的感情。母親的私心使她不能替孩子的將來著想。這樣的例子也是不少的。
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說過:“人的性格大多是在一生最初幾年內(nèi)形成的?!倍赣H的言行和感情對孩子性格的形成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孩子呱呱墜地后,母親是他的第一任老師。嬰兒時期,母親對孩子的懷抱,女音的呼喚,纏綿的歌聲,輕柔的愛撫,這種種良性的刺激對嬰兒的身心發(fā)育都是極為有利的。隨著孩子的長大,母親對孩子的愛撫如果依舊如故,這樣會人為造成孩子的嬰兒化心理時期延長,干預了孩子獨立性的形成。
4歲左右的幼兒,動作和語言的發(fā)展使他們開始喜歡同小伙伴交往,也愿意同母親以外的人接近。孩子過分地依戀母親,整日只想圍著母親轉(zhuǎn),他的社交圈子和生活面都太窄,對他的智能、合群行為的發(fā)展都會有一定的影響。如果這種情況繼續(xù)發(fā)展,久而久之,還會造成孩子性格孤僻,感情脆弱,不能適應社會。
兩周歲的孩子,對母親心情的變化已經(jīng)很敏感了。獨生子女的家長往往比較容易溺愛子女。當母親聽到孩子哭鬧時,心中頓然不快,便會百依百順。不少孩子就用哭鬧的手段來取得母親的重視,而母親總會以各種撫愛的方式來安慰孩子,如此多次反復,便在不知不覺中強化了孩子的“戀母”心理。
作母親的應該認識到孩子是社會的一個成員,他將來必須同各種人接觸,必須具有社會化的感情,才能同別人協(xié)調(diào)地工作和生活。不然,母親就等于害了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