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心得:注意聆聽孩子的話
發(fā)布時間:2020-09-19 教育孩子筆記 幼師讀書心得 使幼兒注意的活動方案育兒心得:注意聆聽孩子的話
可樂今年5歲了,上幼兒園已經(jīng)快1年了,下學期就要上中班成為小哥哥了。和還沒有上學之前相比懂事多了,想要成為一個合格的爸爸媽媽,需要學習和探索的東西太多,相比其他小朋友,我們更注重散養(yǎng)為主。看其他有的小朋友年紀小小的就去學習這個學習那個,覺得很是辛苦,雖然說要從小培訓教育,從小要在起跑線上開始,但是我們不想讓孩子太辛苦。幼兒園是最美好、最快樂、最無憂無慮的3年,一旦上了小學無形的壓力就開始了,所以我們希望可樂在幼兒園這3年的時間里健健康康的快樂成長!以下是我個人的育兒心得:
一:注意聆聽孩子關于他自己的事:
孩子小對很多事物都很好奇,當然會有很多的問題。當他對自己關心的事提出問題時要有耐心的和他解釋,當他對自己感興趣的事在關注時,要陪著他一起去做,也要表現(xiàn)出很有興趣,這樣孩子才更愿意去了解和接觸新的事物。
二:鼓勵、表揚和批評共存
孩子平時膽子比較大,但第一次和不認識的小朋友一起玩的時候他會有些不好意思,不敢參與進去,這個時候就鼓勵他并和他一起參與進去,和其他小朋友一起互動、一起游戲
有時在家他看到我做事,會主動上來幫助我說:“媽媽我?guī)湍阕鍪履氵€辛苦么”?我回答他:“你幫媽媽做事媽媽不辛苦了,媽媽還很開心,寶寶真棒,有了寶寶的幫助媽媽就會很快把事情做完的”。還有就是吃飯的時候,一開始讓他學著自己吃,他不會就慢慢的在邊上教他,也會做示范給他看,當他一口一口慢慢的會吃,一口一口慢慢的吃完的時候很是欣慰、開心。當他全部吃完吃干凈的時候也很期待我們的表揚,我們也會說寶寶真棒會自己吃飯了,寶寶長大了,真是個厲害好寶寶。受到表揚后的孩子也會很開心,鼓勵和表揚孩子時,孩子的自信心會大大的增加很多。
批評就是當他說謊或者做了一些不該做的事。說實話當時真的很生氣,真想給他一屁股,但想想打了又怎樣,只不過痛一下,痛了就忘記了。所以只有靜下心來先對他進行嚴厲的批評,再對他做教育。在外面的時候他如果做錯了或者說謊了,我不會里面去批評他,只會把他拉到一邊沒有人的地方來教育他。如果教育他時旁人在邊上也跟著說教,他有可能會覺得傷自尊,從而產生逆反心里。教育他的時候也會先問問他為什么要這樣做,了解他的動機,然后和他溝通并告訴他這樣做是不對的。讓他和正確的行為做個對比,當他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并表現(xiàn)出悔意的時候,最后可以對他進行表揚,告訴他知錯就改還是一個好孩子。
三:讓孩子幫忙做事
雖然白天上班,晚上回去還是有不少家務要做,當我事情很多的比較忙的時候,我會叫可樂幫我拿點東西,時間長了,他會自覺地幫我做點事情。有的時候我在洗衣服,他會幫我拖地,每個房間都拖得很仔細。洗拖把不會都會讓我?guī)椭?,洗干凈了還會拿出去曬曬。衣服收回來會幫我一起疊衣服,會將自己的衣服放到自己的小衣柜里。從小培養(yǎng)他一些良好的習慣。
四:和孩子一起游戲
由于工作原因沒有周末,所以和孩子一起外出游戲的時間比較少。每次都是忙里偷閑帶著他在附近玩一小會,和他常做的游戲也只是晚上在家一起拼圖、一起躲貓貓、和他爸爸一起練武功游戲。難得和他一起放個風箏他也很開心,雖然他不會,但我將風箏放上天后和他一起拉繩子,他會很開心的說風箏上天咯。娛樂項目雖然少,但和孩子在一起的時間比較長。
五:培養(yǎng)孩子的適應能力
性格外向的小孩適應能力相對強點,多點放手讓孩子自己處理自己的事,不要什么事情都給他做好了,讓他主動去和別人交談,多點放養(yǎng)。記得第一次離開爸爸媽媽去幼兒園上學,他哭的,不知道是因為看到其他小朋友在哭,還是他自己害怕我把他丟下。但過了一會,我在外面看著他,他一個人趴在桌子上抽泣,一會后就沒有哭了,并沒有像一開始進學校那樣大哭了。但我看到其他小朋友還在哭,我想可能他內心比較強大,這可能是散養(yǎng)的好處,遇事處事不是那么唯唯諾諾。適應能力強的人對新的環(huán)境會漢口熟悉、了解的。
以上是我從一個新手媽媽到和孩子一起成長學到的點點滴滴,我也是在學習中進步,學會怎樣更好的去教育和了解孩子,讓他更快樂健康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延伸讀
育兒心得:用心聆聽孩子
育兒心得:用心聆聽孩子
教育孩子基本上是所有我們做父母最關心的話題,說起教育孩子,相信每個家庭每位父母都有各自的一套方法?,F(xiàn)在的孩子已經(jīng)不像我們小時候,父母只要管我們吃飽穿暖就行了。現(xiàn)在的社會競爭日益加劇,如何使自己的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在競爭激烈的社會中立于不敗之地以至取得成功。這對于現(xiàn)在的父母在教育子女的問題上提出了一個更新層次的要求。我們的女兒現(xiàn)在6歲,名字叫陸妤馨,我對于育兒這方面其實并沒有太多經(jīng)驗,孩子成長的同時也在督促著我們的成長。下面是我們教育女兒的一點小小心得,希望和同樣家有小兒女的父母們一起分享。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家庭教育是孩子啟蒙的第一課堂,孩子的性格、愛好、品德養(yǎng)成乃至長大后走向社會,都與家長給予孩子的感悟和教育的方法息息相關,所以,做父母的無論你有多忙,都希望你能給孩子更多的關心和更多的陪伴,這樣才能讓孩子更健康的成長。
經(jīng)常擁抱孩子。輕輕一個擁抱,傳達的是無限的關懷,在家里我經(jīng)常會對她說:“寶貝我愛你,”寶貝也會對我說:“我愛你媽媽”。這樣孩子就會感覺到我對她的愛,遇到什么問題和不開心的事情就很信任的和我聊,而不是像有的孩子的一樣什么事情都悶在心里。這樣對孩子的成長是不利的。
給孩子自己玩耍的時間鼓勵孩子多運動。陪你的孩子玩球、騎腳踏車、游泳……多運動不但可以鍛煉孩子的體能,也會讓他變得更開朗??梢赃m度舒緩孩子的情緒,并且讓孩子喜歡自己,并從運動中發(fā)現(xiàn)樂趣與成就感。馨寶的膽子不是很大,在這個暑假剛開始學騎單車時總是害怕,摔了很多次后就想放棄不想學了,我在旁邊不停的給她加油鼓勁,讓她相信自己可以的,要學會堅持不能半途而廢,終于在這個暑假學會了騎單車,她自己也非常的開心,有很大的成就感。孩子也變的自信了。
用心聆聽孩子,沒有什么比用心聆聽更能讓孩子感受到被關心。想要當個更好的傾聽者嗎?當孩子對你說話時,盡量停下你手邊正在做的事情,專心聽他講話。要耐心聽孩子說完話,不要中途打斷、急著幫他表達或是要他快快把話說完,即使他所說的內容你已經(jīng)聽過許多遍了。陪孩子去上學途中或哄孩子上床睡覺時,是最佳的傾聽時刻。
在家庭生活中,時刻注意習慣的養(yǎng)成,玩過的玩具要收拾好,晚上睡前洗臉刷牙等等,有時候,孩子想偷懶,就給他講講道理,并且告訴他,那樣是不可以的。慢慢他就認可了這種行為,習慣也就自然而然的養(yǎng)成了。不要給孩子定太高的要求,給他一點自由發(fā)展的空間,在其中觀察孩子的長處和不足,再施加引導。我想我們都是做過孩子的,應該知道孩子喜歡什么,過多的說教,都不如用自己的行為來引導孩子的效果來的好。要求孩子做到的,大人自己首先要做到。比如馨馨很喜歡看動畫片,玩手機,我就糾正他,她馬上就指斥說:“你也老是天天上網(wǎng),一玩就老長時間,眼睛也要看壞的面對孩子的質問,我只有自己先改正,用自己的行為來影響孩子,我告訴孩子:“你看媽媽改正了,只上一會兒網(wǎng)了,你也應該改正吧!”這時,會欣然的接受你的建議。所以家長要做孩子的榜樣??盏臅r候我會帶孩子到圖書館去看書,今年六一送了好多畫冊給她,寶貝非常開心。書也是送孩子禮物不錯的選擇哦。
父母要用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用一顆充滿關愛的平常心去正確的引導教育。趁孩子還未長大之前,盡可能的多和孩子一起共同參與生活的點點滴滴,讓他們享受到更多的除了物質生活之外的精神糧食。同時給孩子自由的發(fā)展空間,但不等同于放縱。對于家庭教育,我們做父母的也處于一個不斷自我學習和自我教育的過程中。我相信,通過孩子和父母的互動,再與幼兒園的配合,一定能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讓我們的孩子健康快樂茁壯的成長。
育兒心得:如何讓孩子聽話
育兒心得:如何讓孩子聽話
都說三歲的孩子特別鬧騰、特別不聽話,總愛干一些成人不允許的事情,我家的萌寶也不例外。身為媽媽的我,只想在不破壞孩子心智和情緒發(fā)展的同時,盡量用不批評、不強制的方式,通過每一次的溝通讓他平靜地與我合作。
就在昨晚,軒軒跑過來對我說“媽媽,你看,我有一包藥,我要吃藥了?!蔽姨ь^一看,孩子手里果然拿著一包“兒童感冒沖劑”,經(jīng)孩子提供的信息,是他自己蹬著椅子爬上柜子拿的。我心想“一定要跟他要回來,不能讓他亂吃藥”。這時軒軒發(fā)現(xiàn)沖劑的包裝袋里有一個小開口,他正想用力撕開倒入口中,我被嚇著了。心想“我要立刻搶過來并嚴肅地和他講醫(yī)藥的道理嗎?我清楚地知道不可以,因為大道理和強行制止只會讓他對我抗拒,也會讓他因為得不到藥使得內心更想得到?!?/p>
于是我蹲下來對他說“軒軒想吃這包藥呀?”
孩子點頭說“是的,我很想吃?!?/p>
我看著他說“你很想吃嗎?”孩子一邊點頭一邊再次用力去撕包裝袋,
我再回應他:“軒軒,你是知道生病才能吃藥的,對吧?”
孩子說“是的,生病才能吃藥,我現(xiàn)在就生病了,我可以吃了。”
然后他故意在我面前大聲咳嗽又裝作不舒服的樣子(只為讓媽媽以為他真的生病了)。
我伸手摸摸他的喉嚨表示同感說“嗯,看來軒軒真的是咳嗽不舒服了?!?/p>
孩子聽了直點頭說“媽,我咳嗽真的很歷害,要馬上吃藥才行?!?/p>
我說“好的,你快撕開吃吧?!?軒軒開心地又撕著)
看樣子快撕開了我關心地說“你每次生病吃藥之前都有看醫(yī)生吧?”
孩子停住手抬頭看著我說“嗯,是的,以前都是要醫(yī)生開的藥才能吃的?!?/p>
我又說“那你現(xiàn)在問醫(yī)生了嗎?”
他搖搖頭說“沒有”。
我說“哦,你這次沒有問過醫(yī)生呀?”
孩子說“沒有問”(此時軒軒已沒有再撕包裝袋的舉動)
我再對他說“是的,你還沒問醫(yī)生呢,你現(xiàn)在想自己先將藥放回去,等下次看到醫(yī)生時問清楚后再吃?還是現(xiàn)在先把藥交給媽媽拿著,等媽媽下次陪你一起去找醫(yī)生后再吃呢?”
孩子低下頭看著藥包,過了會他說“媽媽,你講故事給我聽吧。”
我立刻在旁邊拿出繪本,孩子一邊聽故事一邊用牙齒在包裝袋上面咬著玩(但始終沒有再用手去撕袋子上的開口,我依然沒有理會他)當故事讀完后,孩子微笑著將藥包遞給我說:“媽媽,你幫我放好這包藥吧,還是等問了醫(yī)生再吃吧”。我的心立刻放松了,接過藥放好了。
其實在生活中,小萌寶時常會做一些大人不認可的行為,而每次我都在想他只是一個小小孩,孩子的世界跟成人有很大的不同,我無法讓他理解我的世界和我的要求,但我可以讓我自己去發(fā)現(xiàn)、感受他的世界。當孩子最后平靜地將藥交給我時,也許在很多人的眼里以為他聽媽媽的話,覺得他本來就是一個比較聽話的孩子所以好管教,其實不是,正相反,是因為媽媽先聽了他的話。他先被聽見,所以我也被聽見了。而聽見的背后并不是媽媽要對他灌輸大道理,而是媽媽愿意與孩子站在同一視角去看待事物,慢慢地讓孩子自己知道吃藥是要問過醫(yī)生才能吃的。
育兒心得:和孩子一起聆聽故事,一起成長
育兒心得:和孩子一起聆聽故事,一起成長
讀書不僅可以豐富知識,還可以讓小朋友變得充實而快樂,變得積極向上。讀書可以減少他們看電視的時間,讓一些有正能量的故事啟發(fā)引導孩子,思想能夠積極向上,為人友善,懂的分享等。所以我認為從小培養(yǎng)閱讀的興趣,從而學會表達,學會交流,讓小小心靈日漸豐富,讓他的內心接受真善美的熏陶,是一個不錯的習慣。
我家孩子是個很喜歡說話的小朋友。一歲多我就給孩子買了一些色卡及卡通圖片,雖然剛開始他不懂這是什么,但是時間久了,漸漸的就有了書的意識。剛入小班時孩子不但愛哭還特別叛逆,于是我便給他買了一套《托馬斯和他的朋友們》,故事書有圖有文字,他很感興趣,有托馬斯不愛壞脾氣等,每天都會講一兩次,剛開始是不分時間點的講,等他發(fā)脾氣了就告訴他書上都說了:托馬斯也不愛壞脾氣,你這樣隨便發(fā)脾氣就沒人喜歡嘍,這樣既轉移了他發(fā)脾氣的注意力,又能引導他發(fā)脾氣的小朋友是不受歡迎的這種觀念。之后當他犯錯誤的時候會主動說自己錯在哪,后果是什么。慢慢地在睡覺前會給他講兩個故事,同時增加故事的種類,比如故事情節(jié)中帶思考的部分。例如小熊換雞蛋,小熊用大米跟狐貍換了大小不一的蛋最后孵出的都是小蛇和鴕鳥等,小熊反而沒生氣,卻撓撓頭笑了,剛開始他真的不明白為什么小熊會笑,他很好奇,問個沒完。后來反復講,稍微提醒一下他笑的原因,他便能說出答案,雖然聽過的故事數(shù)目不多,可是孩子養(yǎng)成了睡覺前讀書的好習慣,他的求知欲望被激發(fā)了,對各種類型的故事都充滿了好奇。故事都滲透著很多的知識,比如節(jié)日,生活常識,交往禮儀,行為習慣,科學知識等,孩子通過形象的畫面,生動地語言,學會了自主學習,有時雖不能全部理解和吸收,但是長期聆聽下來,記憶力增強了,知識日漸累積,孩子的語言詞匯豐富了,有了初步的世界觀,能夠辨別一些是非對錯,還會把故事中的知識用到生活中。和孩子講故事的時間是我和他每天晚上最有利的談話時機,在這個過程中,我既了解了孩子一天的心情,也獲得了和他親密交談互動的機會。
如何選擇閱讀材料,首先是要吸引孩子的閱讀興趣。我通常選擇語言生動,圖片形象,有趣樂觀的、有教育意義的故事講給孩子聽。每個階段,會按照孩子的心情和發(fā)展換些故事類型,通過這些故事,孩子小小的心里對新的知識充滿渴望,有時遇到孩子喜歡的故事,講幾遍、講幾天都是可以的,通過慢慢滲透,細細品味,孩子在思考中逐漸領會。其次根據(jù)孩子的缺點和壞習慣,通過類似故事達到教育目的。孩子有些任性,經(jīng)常會發(fā)脾氣,不懂禮貌,不聽話。這時候我就找類似行為習慣方面的故事和他分享,讓他能在聆聽故事的時候,分析故事人物個性,“故事里的小動物或是人物,誰做得對,誰又做得不對,應該向故事里面的小動物或是人物學習什么?”通過這樣的問話旁敲側擊的問問孩子,每天有什么收獲,有什么開心的事情,有什么不開心的事情,或者說說干的不好的事情,只要誠實,不給予過多指責。孩子敞開心扉,家長就多了了解孩子的機會??珊⒆赢吘惯€只是孩子,有時孩子對自己的錯誤當時領會了,過后就忘記了,沒有真正記住。這時需要我們家長不斷地灌輸和引導,在不傷孩子自尊心的前提下,讓他慢慢接受生活中的變化和自己的不足。純粹教條的說教孩子不服,很多時候也行不通。對于孩子來說,正確適當表揚與鼓勵和發(fā)現(xiàn)他的優(yōu)點最利于他的健康成長。孩子需要認同感,我們作為家長,將在他成長過程中不斷地觀察和總結教育方式,給予他適當?shù)貛椭?/p>
讓孩子復述故事,有利于他們語言表達,可以讓孩子一邊看畫面,一邊有感情地讀給孩子聽,要掌握語速和語調,對于故事里的不同角色說的話,可以用不同的聲調,這樣更能感染孩子。講時還要注意,有些詞匯孩子可能不理解,家長要加入通俗的話或適當?shù)乇扔髯餍┙忉?。孩子對故事的內容比較熟悉了,就可以讓孩子自己來復述這個故事。如果故事比較長,孩子不可能一下子完全講出來,家長不要急于求成,可以分幾個步驟。開始先采用提問的方式,家長問一句,孩子講一句,一問一答,講完這個故事。然后再用“接龍”的方式,家長和孩子一起講,父母講一小段,孩子講一小段,直到最后孩子能完整地把故事講出來。這樣的方式不光能培養(yǎng)孩子的記憶力、語言表達能力,在家長和孩子的“親子共讀”過程中,還可以增強母子、父子間的親和力。
最后我覺得講故事還是每天留點懸念,激發(fā)孩子的求知欲。每天講到哪兒,都讓他記住。第二天開始講時,可以先問問他:“昨天講到哪兒了?今天要從哪里開始呀?什么內容呢?”看看孩子有沒有記住。雖然我們家孩子還沒有進行到這一步,但是這是我接下來的目標。我認為長期這樣訓練,可以有效提升孩子的記憶力。同時,隨著學習的深入,知識的累積,可以慢慢培養(yǎng)孩子編故事的能力。讓孩子自己分析、想象,把故事續(xù)編下去。這種訓練可以發(fā)展孩子的想象力和思維能力。在這個能力訓練的同時,我們家長要珍惜和孩子相處的時間,帶孩子融入生活,培養(yǎng)孩子的觀察能力,交往能力,感受自然,感受風景,用孩子的心看待身邊的花草樹木,引領他們了解自然,認識社會。
讀書可以增加一個人的底氣,塑造一個人的知識結構和舉止修養(yǎng)。多一些時間和孩子閱讀,多一些時間和孩子分享,是培養(yǎng)孩子語言表達能力的最好方法,聆聽故事,講述故事,孩子在故事中完善知識,在表達中消化知識,鍛煉表達能力。好習慣受用一生,愿我們和孩子一起聆聽故事,一起成長!
育兒心得: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注意力
育兒心得: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注意力
應該如何培養(yǎng)孩子注意力呢?培養(yǎng)孩子的注意力除了要解決上面談到的幾個問題之外,還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提供安靜的環(huán)境
孩子生活中雖需要團體生活的機會,但也有個人活動的時候。在安靜的環(huán)境中,使心靈逐漸沉靜,發(fā)掘學習的興趣,以增進專心度。此外,在孩子專注于學習時,大人不宜隨便打攪,應在告一段落時,再提出要求。
(2)陪伴孩子需有技巧
若是孩子無法獨立完成學習,大人可在旁陪伴、協(xié)助,但切忌給予過多指導。
(3)用靜態(tài)的游戲延續(xù)注意力
像玩拼圖、穿珠子等靜態(tài)游戲可以從簡單的開始,享受完成的成就感,以訓練短時間的注意力,再慢慢加深游戲的難度和延長游戲的時間,以延長孩子的耐力,增進專心度。
(4)從1分鐘開始
孩子只要保持1分鐘的專注力,就予以稱贊,再逐漸延長到一次5分鐘、10分鐘。贊賞、鼓勵是學習的重要因素。
(5)從孩子有興趣的事著手
如拿本相片簿,為孩子講述他出生、成長的故事;欣賞孩子的勞作,聽聽他小腦袋里在想什么;觀察漁港里的小魚,池塘里的蝌蚪……
(6)建立秩序感
為孩子提供一個屬于自己的角落,從學習物歸原處、整理個人物品的過程中,逐漸建立秩序感。在日常生活作息上也要有規(guī)律,生活規(guī)范要建立。在執(zhí)行過程中,家長要嚴格而不嚴厲。
(7)加強孩子意志鍛煉,培養(yǎng)其形成有始有終地做好每一件事的良好習慣
讓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在做事之前,父母應讓孩子懂得做事的目的,并引起做事的興趣;在做事過程中,孩子遇到困難,父母要教育提高孩子克服困難的能力,使孩子具有一定的責任感,這樣孩子在做事的時候注意力就會集中,去克服一些小的困難。久而久之,就能養(yǎng)成善始善終做完每一件事的良好習慣。完成一件事的時候,要及時進行鼓勵評價,孩子就會產生一種滿足感、快樂感。
應該如何培養(yǎng)孩子注意力呢?培養(yǎng)孩子的注意力除了要解決上面談到的幾個問題之外,還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提供安靜的環(huán)境
孩子生活中雖需要團體生活的機會,但也有個人活動的時候。在安靜的環(huán)境中,使心靈逐漸沉靜,發(fā)掘學習的興趣,以增進專心度。此外,在孩子專注于學習時,大人不宜隨便打攪,應在告一段落時,再提出要求。
(2)陪伴孩子需有技巧
若是孩子無法獨立完成學習,大人可在旁陪伴、協(xié)助,但切忌給予過多指導。
(3)用靜態(tài)的游戲延續(xù)注意力
像玩拼圖、穿珠子等靜態(tài)游戲可以從簡單的開始,享受完成的成就感,以訓練短時間的注意力,再慢慢加深游戲的難度和延長游戲的時間,以延長孩子的耐力,增進專心度。
(4)從1分鐘開始
孩子只要保持1分鐘的專注力,就予以稱贊,再逐漸延長到一次5分鐘、10分鐘。贊賞、鼓勵是學習的重要因素。
(5)從孩子有興趣的事著手
如拿本相片簿,為孩子講述他出生、成長的故事;欣賞孩子的勞作,聽聽他小腦袋里在想什么;觀察漁港里的小魚,池塘里的蝌蚪……
(6)建立秩序感
為孩子提供一個屬于自己的角落,從學習物歸原處、整理個人物品的過程中,逐漸建立秩序感。在日常生活作息上也要有規(guī)律,生活規(guī)范要建立。在執(zhí)行過程中,家長要嚴格而不嚴厲。
(7)加強孩子意志鍛煉,培養(yǎng)其形成有始有終地做好每一件事的良好習慣
讓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在做事之前,父母應讓孩子懂得做事的目的,并引起做事的興趣;在做事過程中,孩子遇到困難,父母要教育提高孩子克服困難的能力,使孩子具有一定的責任感,這樣孩子在做事的時候注意力就會集中,去克服一些小的困難。久而久之,就能養(yǎng)成善始善終做完每一件事的良好習慣。完成一件事的時候,要及時進行鼓勵評價,孩子就會產生一種滿足感、快樂感。
育兒心得:孩子不一定要“聽話”
育兒心得:孩子不一定要“聽話”
我們每個人從小就聽大人說:"小孩子要聽大人話,這樣才是好孩子,長會有出息!"因此,我們會很聽話,至于有沒有出息,事實證明一切。但是我們依然很聽話地對自己的孩子說:"你要聽話哦!這樣才是乖寶寶!"我們已經(jīng)習慣了這句話,并且已經(jīng)形成了這樣
的一個固定模式了。當然,也就很自然地一代一代的傳承下去。
然而,當老師讓我讀這篇文章時,我的第一個念頭就是:“老師,你沒搞錯吧!孩子要是不聽話了,那不得翻天了!不得爬到老子頭上來了!那不得把房子給拆了呀!這現(xiàn)在是啥教育理念呀!”
可是連續(xù)讀了數(shù)遍之后,我發(fā)現(xiàn)我的心在哭泣!
我有兩個女兒,老大8歲,今年三年級;老二4歲,今年中班。我對她們就是兩種教育手段,也讓我看到兩種結果。
老大,是我們的第一個孩子,所以我們非常的痛愛,她
也很可愛,很聰明,很靈巧,就是那種人見人愛的小孩子。
可我還是覺得不夠完美,因為我太愛她了!所以我總是要求她要“聽話”,事事都要聽我的話。漸漸地我發(fā)現(xiàn),孩子的笑容變少了,笑聲沒有了。可我還是要她聽話,只要聽話就是好孩子。慢慢地孩子進入到小學,問題就開始暴露:孩子常被同學打哭也不敢和老師說。作業(yè)不會寫時,就等著給答案。一開始很愛學英語,但爸爸卻說:“英語不用學,將來都是外國人學中文,沒人學英語了!”孩子非常聽話,再也不好好學英語了!現(xiàn)在三年級了,英語考試不及格,她開始傷心了,想要好好學英語了!
老二,早產將近一個月,出生時很小,差點進暖房,所以我們對她沒有任何要求,只希望她能開心快樂的長大,所以我們對她就是放手自然教育,給她空間,讓她自己去經(jīng)歷,去探索,很少對她說:“你要聽話!"這類的話。反而讓我看到她獨立、自信、又有愛心?,F(xiàn)在每天放學回來,都要學姐姐寫作業(yè)的樣子,自己給自己布置功課,一做就是一、二個小時,非常省心。
因此,作為家長不是一味地要孩子“聽話”!而是應該引導孩運用自己的頭腦思考,多動腦便會多辦法、多突破,明白事情應該怎樣做,更應該因為事情能夠給他足夠的價值而主動地做。若孩子總是主動地去做應該做的事,那么就不會再有“聽話”的需要了。
現(xiàn)在學習了家庭教育課程,知道了:家長的責任是幫助孩子成長,也就是發(fā)展出孩子的自主能力,這才是家長的使命,這才是真正愛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