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園共育:促進孩子語言發(fā)展的小游戲
發(fā)布時間:2020-07-08 家園共育 幼兒家園共育 幼兒園家園共育在孩子的生活中,游戲是一種自然的表現(xiàn),孩子透過游戲運用大小肌肉,學習手眼協(xié)調(diào),也透過游戲了解自己、他人以及周遭環(huán)境之間的關(guān)系;在游戲中,孩子抒發(fā)自己的情緒、學會解決問題,也學習解決與他人之間的沖突。
到了學步期,孩子借著語言探索,開始學習分辨自己與他人、物品之間的關(guān)系。大約三歲半之后,孩子在游戲中能應用完整的語言類型,出現(xiàn)類似成人的生活會話。在此提供各位家長一些小游戲,幫助孩子語言的學習和發(fā)展:
(一)驚奇箱
將圖卡或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實物,放入紙箱或桌子底下,讓孩子以摸彩的方式逐次挑選出一樣物品,引導孩子說出該物品的名稱,并以肢體呈現(xiàn)該物品的一項主要特征,例如:「這是小鳥」,并同時做出拍動翅膀的動作。描述「小鳥有長長的翅膀,小鳥會飛」給孩子聽。
出現(xiàn)孩子不認識的物品時,父母介紹該物品的名稱,宜注意音調(diào)的抑揚頓挫以及稍微放慢速度,并讓孩子跟著復述一次,增加詞匯累積,并加深印象。設(shè)計目的:名詞是孩子最先學會的詞性,可配合肢體動作的呈現(xiàn)、鮮艷的顏色或聲音效果,吸引孩子的注意和強化記憶。在室內(nèi)或戶外皆可進行命名游戲,藉此讓孩子認識物品的名稱。當孩子記憶力較好時,您即可加入物品的形容描述。
(二)猜一猜
在一固定可見的范圍內(nèi)(例如:客廳、臥室),由孩子先提問:「你看到什么?」,家長則依選定的目標(例如:電扇),給予相關(guān)的提示:「我看到一個圓圓的」、「會轉(zhuǎn)動的」……等線索,讓孩子依據(jù)這些線索猜出謎底。
孩子熟悉規(guī)則之后,則多由家長提問,讓孩子提示線索,增進語匯表達機會。
設(shè)計目的:讓孩子練習將物品的名稱、功能和外觀等性質(zhì)做一結(jié)合。此外,孩子在聆聽線索時也必須學習專心,依據(jù)條件尋找符合的物品。
(三)毛毛蟲
善用孩子容易瑯瑯上口的念謠型式,進行創(chuàng)意改編。例如:「一根手指頭、一根手指頭,變來變?nèi)プ兂?毛毛蟲)。兩根手指頭、兩根手指頭,變來變?nèi)プ兂?小白兔)……」。上述括號內(nèi)的詞匯皆可隨意更換。
設(shè)計目的:利用現(xiàn)成念謠的改編,帶入肢體的小動作,也可以讓孩子想象發(fā)揮動作創(chuàng)意,孩子會更喜歡呵!
(四)我要去……玩
家長先指定一些環(huán)境地點,最好有具體圖片提供,然后和孩子討論到某個地點,例如:海邊玩時,需要帶哪些東西呢?對于年齡較小的孩子,對于年齡較小的孩子,可先將相關(guān)的物品擺在桌上,讓孩子可以邊看邊講,玩接詞的游戲,降低游戲的問難度。由孩子先開始看著圖片講,例如:「我?guī)е?帽子)去海邊」;第二人則說:「我?guī)е?帽子、泳衣)去海邊」;第三人:「我?guī)е?帽子、泳衣、水壺)去海邊」。依此類推,不但要重復剛剛提到的物品,并且加入新的名稱,慢慢累積語匯。上述括號內(nèi)的詞匯皆可隨意更換。
此游戲幫助訓練孩子的專心和記憶。也可以利用故事接龍的方式,將所有物品進行串連,加以變化。
除了上述的語言小游戲之外,不同種類的玩具或玩法也能引導孩子產(chǎn)生不同的游戲行為呵!當孩子以假裝的語氣扮演某個角色時,他們同時也在練習語言的聲音與結(jié)構(gòu),并透過與家人或同伴的游戲與互動,學習如何使用語言和他人溝通,也藉此發(fā)現(xiàn)語言的社會功用。
建議家長多與孩子對話,提出問題讓孩子透過觀察、思考再練習做出回答,讓孩子有多一點機會練習說話,則語言發(fā)展將更加進步。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延伸讀
促進孩子語言發(fā)展的九個方法
研究表明,如果父母能夠在孩子童年時代,把孩子當做大人一樣,不停地和他聊天、探討甚至爭論,那么在這這種環(huán)境下成長起來的孩子,將比那些跟隨著“沉默是金”的父母一起成長的孩子擁有更豐富的詞匯量和更清晰、多樣的表達方式。那么,父母在每天的生活中可以做哪些事情來幫助孩子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呢?
說說說,不停地說
注意!我們可不是鼓勵你成為絮絮叨叨的唐僧。你需要做的,是把日常生活中發(fā)生的每一件事情,通過清晰準確、生動形象的表達告訴給孩子。當孩子坐在澡盆里洗澡的時候,你可以不停地對孩子講:“小肚皮上是不是覺得溫溫的?”“好了現(xiàn)在該出水了。看看小手指的指肚,泡在水里的時間長了,都起了小皺褶?!笨傊\用你的經(jīng)驗和所有感官,幫助孩子增加體驗,并且學會如何描述。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讀書,從多早開始都不算早。而孩子從小養(yǎng)成的閱讀習慣,將很大程度上影響到他今后的學習習慣。所以,只要有可能,從孩子很小就開始帶著他一起讀書吧。你們可以先從一張、兩張卡片開始,然后過渡到配有很多插圖的彩繪本,最終慢慢進入以文字為主的閱讀。
一起聽歌唱歌
歌曲是孩子們接受和掌握語言的最佳形式,他們在學會旋律的同時,自然而然就記住了歌詞。所以,每天安排一些時間,和孩子一起聽歌、唱歌。唱的過程中,你可以配合上相應的手勢,幫助孩子理解歌詞的意思。
不要小看講故事
經(jīng)典的兒童故事,不單能夠教給孩子勇敢、誠實、勤勞和愛,同時也是一個非常好的語言學習課堂。不過,父母還是要提前做一些功課的。首先,挑選那些比較精致的譯本,無論翻譯還是插圖,都應該和一流的故事內(nèi)容相般配。其次,自己先瀏覽一遍,不要邊講邊看,那樣會嚴重破壞孩子的收聽興趣和故事的價值。
迎合孩子的興趣
平時多觀察孩子的興趣點,抓住要害才能強化效果。如果孩子對F1感興趣,可以給他提供更多、更詳細的有關(guān)賽車的圖片和知識。如果孩子最近沉迷于烹飪,多帶他去超市轉(zhuǎn)轉(zhuǎn),告訴他每種食物的來源、口味和營養(yǎng)。同樣是看書,如果孩子對于故事情節(jié)沒有興趣,而是糾纏于畫面上的七星瓢蟲的話,你不妨就把話題轉(zhuǎn)到這種小昆蟲上。總之,有興趣才有效果,做父母的需要見機行事,靈活處理。
不要指責孩子的發(fā)音
孩子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肯定有吐字不清晰,甚至沾染了其他口音和錯誤發(fā)音的地方。這個時候不要模仿、更不要嘲笑他,你只要用正確的發(fā)音重復一遍他的話就可以了。敏感有聰慧的小家伙并不需要很長時間,就可以在你若無其事的影響下,學習到正確的吐字發(fā)音。
多帶孩子出去玩
動物園、海洋館、博物館不僅僅是幫助孩子多認識些動物、植物和星星那么簡單,他可以拓寬孩子的知識面,進而激發(fā)孩子的求知欲。能夠讓孩子從心底里好學的關(guān)鍵,就是激發(fā)出孩子的求職潛能,所以多帶孩子接觸外界,多見世面,絕對是有好處的。
有節(jié)制使用電視和教育軟件
父母不要因為孩子能夠重復某個電視廣告詞而心花怒放,其實這是對孩子強大的語言模仿能力的一種浪費。按照美國兒科學會的觀點,2歲以內(nèi)的孩子是不應該看電視的,而2歲以后,也僅限于每天40分鐘以內(nèi)的教學片。因為電視里充斥了大量的不規(guī)范語言,而且無論是電視節(jié)目還是電腦學習軟件,都很難做到與孩子之間的交互表達,所以它們對于提高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具有一定的局限。
保護好小耳朵
孩子們很容易患上一些和耳朵有關(guān)的疾病,特別是那些已經(jīng)上了幼兒園的孩子,很容易成為交叉感染的受害者。而一旦孩子的聽力受到影響,他的語言表達能力也勢必受到影響。所以,平時多留意孩子的小動作,隨時捕捉孩子耳朵方面的不適。
了解孩子內(nèi)心的孤獨,促進家園共育
一次聽了《漁夫和金魚的故事》后,我們進行了關(guān)于生氣情緒的表征繪畫,很多孩子們把故事的結(jié)尾---金魚生氣轉(zhuǎn)身游回大海的情景畫了下來,而班上的熙熙卻畫了爸爸對著自己發(fā)火圖畫:畫紙靠近左下角畫了兩個高矮個頭不同的蝌蚪人,個子高的是爸爸,而個子矮的是熙熙,兩個人都只有胳膊沒有手,但是爸爸的右臂下垂而左臂高高地舉起在熙熙的頭上,爸爸的臉上畫了豎起來的眉毛、圓圓大大的眼睛,還有一張張的很大的嘴巴!一張生氣發(fā)怒的人物刻畫的淋漓盡致!站在旁邊的熙熙頭向爸爸傾斜,臉上的五官表情模糊不清,熙熙告訴我爸爸這段時間經(jīng)常會對他發(fā)火。
以后的繪畫活動中不管主題是什么,都會發(fā)現(xiàn)熙熙的畫中出現(xiàn)身上和嘴巴里長滿尖銳三角形的動物,有時候是滿滿一張紙都是長滿尖銳三角形的海洋動物,在老師的幾次提醒下,雖然他會遵守老師的主題繪畫,但是在畫紙的下部還是會出現(xiàn)或者能看出被擦掉的長滿尖銳牙齒的海洋動物。他畫的動物栩栩如生,就是尖銳的牙齒格外醒目。結(jié)合熙熙的繪畫我們應該能感受到孩子的情緒,徐靜茹的兒童繪畫心理解析《看畫識童心》一書中提到男孩子喜歡畫三角、刺的孩子創(chuàng)意能力很強和喜歡數(shù)學的較多,畫出滿口尖尖牙齒,往往代表孩子這個階段有負面情緒、憤怒情緒和攻擊性。嚴虎的《兒童心理畫----孩子的另一種語言》兒童繪畫形式的解讀中,關(guān)于兒童繪畫構(gòu)圖時選擇的畫面位置也體現(xiàn)了兒童當時的心理,處于紙的下方表明沒有安全感,代表一種匱乏感,情緒低落傾向或悲觀主義傾向。生活中如果父母用一些尖銳的行為和言辭刺傷孩子,孩子在畫中就會表達出他被過于尖銳的行為和言辭傷害到的內(nèi)容。
一次放學后,我和熙熙的爸爸進行了簡短的交流,通過對話我了解了熙熙的家庭情況。由于早些年,熙熙爸爸年輕氣盛和熙熙媽媽由于一件小事離婚了,離婚后的幾年中,熙熙爸爸都想極力挽回婚姻,但是由于自己的脾氣性格暴躁和說話方式粗魯,沒能得到熙熙媽媽的原諒,而熙熙爸爸孤身一人,一邊帶孩子,一邊工作,生活的重擔落到熙熙爸爸一個人身上,而且總會動不動就對孩子發(fā)脾氣,父子倆關(guān)系一直很不愉快。也更讓爸爸感覺到母親缺失對孩子成長的不利。我把熙熙的內(nèi)心想法告訴了他,熙熙爸爸突然意識到,自己平時里行為的不當對孩子造成的傷害,他緊緊抱住孩子說:“爸爸以后都改正,不再對你發(fā)脾氣!”熙熙把頭埋進了爸爸的懷里,父子倆的關(guān)系更加融洽了。熙熙爸爸也在和熙熙媽媽加強溝通,并極力挽回婚姻,彌補家庭教育的缺失。
育兒觀念:注重家庭教育,促進孩子發(fā)展
育兒觀念:注重家庭教育,促進孩子發(fā)展
能被邀請在家長會上發(fā)言,感到意外和高興,萱萱在班上年齡偏小,我們一直對她沒有提出過多的要求,上學期,在老師的幫助下,萱萱有一些進步,在幼兒園和家里也養(yǎng)成不少好的習慣,這和老師辛勤教育是分不開的。今天主要把自己感受到會幫助她進步的一些做法和家長們交流。
一、同老師密切配合教育孩子
萱萱是一個敏感的小女孩,在小班和中班的時候經(jīng)??薇亲樱谟變簣@哭鼻子大部分原因都是受不得委屈、嬌氣,比如別人碰了她一下、排隊吃飯的時候有小朋友插了她的隊、或者是她想看的書已經(jīng)被其他小朋友選了等等,都是一些很微小的小事情。在家里哭鼻子呢大部分原因是要求得不到滿足或者做錯事情了。老師很頭疼,我們也很頭疼,對于這個毛病,我們和老師配合,加強教育,跟她講道理。又一次晚上回家我問她,你今天在幼兒園為什么哭了?她告訴我今天下午起床后看書我想看的那本書被其他小朋友選了,我也想看,她不給我,我就哭了。我說:萱萱,你是不是特別想看那本書?那別的小朋友也很想看,如果班上的同學都和你一樣,看不到自己喜歡的書就哭,你覺得好不好?你可以先選其他的書看,還有你明天起床的時候快一點,挑選自己喜歡的書,你覺得呢?她似懂非懂的點點頭,道理她自然就懂了。在家里如果是要求得不到滿足,和她講道理之后依然哭鬧,我和爸爸都會對她采取不理睬的態(tài)度,現(xiàn)在已經(jīng)不會因為要求得不到滿足而哭鼻子了。如果是犯了錯誤,有時候她會就會先大哭以求得我們安慰,這種情況下我一般都會對她說:你先哭吧,想好了來找我。大概5分鐘后,她就會自己擦干眼淚找到我或者爸爸,媽媽對不起,我今天什么地方做的不對,下次不會了,這時候我都會抱抱她,再講一遍道理給她聽,最后一定會告訴她爸爸媽媽都不生氣了,會更愛她。另外,我們也帶他從事一些要自己克服困難才能實現(xiàn)的活動,比如去爬山。再大一點,我們還準備給她進行一些體育方面的鍛煉,增加耐力,韌性?,F(xiàn)在她哭鼻子的毛病已經(jīng)好很多了。
二、加強平時的文化訓練
為了給上小學打下基礎(chǔ),平時會對她進行一些文化訓練,比如簡單的數(shù)學加減法、識字、寫字等,每天晚上抽出5~10分鐘,時間不長,但是每件事情盡量做到位。寫漢字和阿拉伯數(shù)字的時候我們都要求她按照田字格的標準寫,而且要保持作業(yè)本的干凈整潔,有時候?qū)懙貌缓每?,她自己會說,媽媽,這個寫得太丑了,我還是擦掉重寫吧。做數(shù)學題目的時候,如果是簡單的加法,她會麻利的做好,如果是連加的題目,她就會跟我討價還價,說媽媽這個太難了,我不想做連加或者是只做一半好不好。這種情況下我都會堅持讓她做完,跟她說,你有跟媽媽討價的時間都快做完了,你天天跟媽媽說你好想上小學,那上了小學后如果考試有難的題目你是不是跟老師說,啊,這個太難了,我們不考了。她就會馬上說:不行不行,那還是做吧!然后很快地做完后讓我給她打分。
三、不忽略日常教育的細節(jié)
日常細節(jié)的教育,對孩子德育的發(fā)展也是很重要的。在平時,我們?nèi)绻l(fā)現(xiàn)一些不良的苗頭,及時制止并保持全家的一致。比如尊敬長輩,當發(fā)現(xiàn)有不尊敬長輩的語言或行動的時候,及時批評,不會因為孩子小、可愛而放松,在長輩辛苦做事情的時候,讓她看到,并要求她幫助家長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每天早上下樓的時候,她都會主動對我們說,爸爸,垃圾我來拿吧,并把它扔到垃圾箱?!皩Σ黄?、謝謝、請”這些禮貌用語她都常掛在嘴邊,開始的時候,她讓我們幫我那東西或其他的事情,都是說給我拿下什么什么的,快點。我們就會說:萱萱,讓別人幫你干事情的時候,你應該怎么樣?現(xiàn)在,她都是說:媽媽,請幫我拿什么東西,完了會說:謝謝媽媽!去奶奶家,看到奶奶在做飯,她也會跟奶奶說:奶奶做飯好辛苦,我獎勵你一個貼畫。通過日常小事情的點滴積累,萱萱也學會關(guān)心別人,如果家里有人生病不舒服,她會馬上找個被子給你蓋上,把能夠到的衣服全部蓋到你身上,還時不時的問你好一點沒,讓家人都很貼心。
四、發(fā)揮娛樂設(shè)備的作用
我們現(xiàn)在的日常生活中電視、手機、電腦對孩子的影響已經(jīng)很大了,色彩豐富,界面靈活,形式多樣,能吸引孩子長時間的注意力。對這些我們一直都沒有禁止,因為這也是她和其他孩子交流的一部分。像他們這個年齡喜歡玩的游戲大多還是巧虎和朵拉,游戲本身也是寓教于樂的,既能學到知識,還能鍛煉她的反應能力,另外我們給她的小touch里裝上一些識漢字、學拼音、認識時間、講故事的軟件。通過這些軟件她已經(jīng)認識了不少漢字,而且聽到她喜歡的故事,就會反復的聽,還會說給我們聽,幾乎能做到一字不差。上學期當值日班長講的故事有的就是她自己準備的。我們對她的限制主要是時間上的限制,為了保護視力。
萱萱還有很多的缺點,比如偏食嚴重,吃飯慢等,我們一直沒有好的辦法,在老師的幫助下,大班偶爾吃一兩根青菜,這學期吃飯稍塊一些。這可能是小的時候我們沒有對她太多的限制,一直自由發(fā)揮,約束少,自己做自己的事情,給老師的管理帶來了麻煩,這里也對許老師、劉老師、沈阿姨的耐心照顧表示感謝。
之前也學習了多位家長的經(jīng)驗,希望以后繼續(xù)向其他家長學習好的的教育孩子的經(jīng)驗,同老師一起帶好孩子,讓孩子天真快樂的成長,有美好的夢想,有一顆單純的心。
家園共育:14個鍛煉孩子的小游戲
下面這些小游戲,老師可以布置在活動區(qū)的生活自理角當中,可以在過渡環(huán)節(jié)和孩子們一起玩耍,當然啦,準備上小班的孩子,在家里可以和爸爸媽媽一起玩哦~
1、串珠子
材料:各種珠子、細電線絲、粗細不同吸管塊、瓶蓋、盒子。
玩法:
在細電線絲的一頭打結(jié),另一頭從珠子孔穿過,整條電線絲穿完后,把頭尾打個結(jié)而成一串珠子。
按珠子的顏色、大小或形狀有規(guī)律地串珠子。
將這些材料用來裝飾各種物體,例裝飾手帕裝飾紙碟等等。
將各種珠子、吸管塊或瓶蓋進行分類送入相應的盒子中進行分類。
2、串項鏈或手鐲
材料:粗細不同的吸管(剪成一小塊)、釣魚繩。
玩法:
將釣魚繩的一頭打結(jié),自由選擇各種粗細不同的吸管從釣魚繩的另一頭穿過,最后打上結(jié)。
將材料按大小不同的吸管排序。
3、串瓶蓋材料:各種顏色、大小不同的瓶蓋(中間穿個孔)、釣魚繩。
玩法:
將釣魚繩的一頭的打結(jié),再自由選擇瓶蓋從釣魚繩的另一頭穿過,最后將釣魚繩的頭尾打結(jié)。
將這些材料按大小或顏色不同的瓶蓋排序。
4、水果寶寶排排隊
材料:用輕泡剪成各種不同水果寶寶或各種樹葉(在上面穿兩個孔)、釣魚繩。
玩法:
將釣魚繩的一頭打結(jié),另一頭穿過水果寶寶或樹葉寶寶的兩個孔,整條釣魚繩穿完后,放在桌上或貼在墻上排排隊。
按水果或樹葉的不同形狀、顏色或大小有規(guī)律地串。
把不同水果或樹葉分別貼在相應的樹上,練習按物體不同特征分類。
根據(jù)樹上的物體數(shù)量掛上相同數(shù)量的水果或樹葉,練習按數(shù)掛物。
5、彩鏈
材料:各色布條(長8厘米、寬1、5厘米)且布條的一頭縫有紐扣、一頭有扣眼。
玩法:
將一條彩條的兩端對扣后,另拿一條從中穿過,再將扣子扣住,以此類推。
把不同顏色的布條有規(guī)律地扣在一起,做成彩鏈布置活動或送給小動物。
將布條扣成一長條,用來跳繩。
6、水果樹
材料:布制成的水果樹(上縫有紐扣),各種布制水果(上縫有紐扣)。
玩法:
將各種水果上面的扣眼分別系在樹上,練習扣紐扣技能。
將相同水果扣在同一棵樹上,或按水果的顏色不同來系等。
在每個水果上貼一張動物或人物卡片,幼兒在樹上扣上一個水果,并講述圖上的內(nèi)容。
根據(jù)樹上物體的數(shù)量系上相同數(shù)量的水果,學習按數(shù)系物。
7、小動物穿新衣
材料:魚、蝴蝶等小動物的布塊(上縫有紐扣),半圓形、圓形的小布塊(上縫有扣眼)。
玩法:
將半圓形或圓形的小布塊系在小魚、蝴蝶身上的扣眼上,即:給小魚裝飾魚鱗,給蝴蝶裝飾花紋。
邊扣邊數(shù)數(shù),最后比比看誰扣得最多。
小動物穿完新衣后,手持動物與同伴互相對話或講述故事。
8、小雪花
材料:長8---10厘米,寬2厘米的布條5---6條,且布條一頭釘在一起,上面縫有一粒紐扣、圣誕樹。
玩法:
將每條布條的另一頭分別系在中間的紐扣上即成了一朵小雪花,最后掛在樹上裝飾圣誕樹。
扣完后手持小雪花到表演區(qū)表演。
扣完的小雪花用線有規(guī)律穿起來,并扣在墻上當掛飾。
9、神奇的袋子
材料:多功能手袋3個(上面分別縫有布扣、紐扣、扣眼、拉鏈)、小花、皮帶等。
玩法:
將多功能動手袋套在木板上或放在地毯上,幼兒就可在上面練習扣紐扣、拉拉鏈、扣按扣、系皮帶。
將玩具放在袋中練習分類、排序。
將袋子套在身上到音樂區(qū)表演。
將袋子套在身上,學袋鼠跳。
10、小動物穿新衣
材料:布剪成的小動物模型(上縫有按扣眼)、小花形、圓形、半圓形的小布塊。
玩法:
將小花形或半圓形或圓形的小布塊上的按扣對準動物身上的按扣眼按扣。
邊扣按扣邊數(shù)數(shù),最后比看誰扣得最多。
小動物穿完新衣后,手持動物與同伴互相對話或講述故事。
11、果子成熟了
材料:布制成的果樹(上縫有扣眼),布剪成的各種水果(上縫有按扣)。
玩法:
將水果上的按扣對準果樹上的按扣眼按扣,表示果樹上長了很多水果。
學習按水果的名稱、顏色或大小分類或排序按扣。
邊扣邊按扣邊數(shù)數(shù),如一個蘋果,兩個……
12、按扣魔方
材料:按扣魔方玩具。
玩法:
打開盒子,將小方塊的魔方的尖端對準扣板按扣。
選擇不同顏色的小魔方組合成不同的圖案。
按顏色有規(guī)律地按扣,練習按顏色分類或排序。
邊扣邊數(shù)數(shù),最后比比看誰扣得最多。
13、按扣積木
材料:各種形狀的按扣積木。
玩法:
將兩塊按扣積木上的扣眼與按扣對準按扣,組合成不同造型的物體,如小動物、小路、樹等。
將不同形狀的按扣積木搭建房子、動物等不同的物體。
將不同顏色、形狀的按扣進行分類、排序。
14、裝飾手套
材料:輕泡剪成的小花、塑料螺絲、手套的模型。
玩法:
將塑料螺絲從手套上面的洞穿過,再把小花套在螺絲上,最后把螺母套上螺絲并旋緊,這樣就將手套裝飾上漂亮的小花。
按顏色不同或形狀不同分類裝飾。
把小花換成各種小動物,幼兒把小動物旋在手套上后,可進行講述活動。
手套裝飾花后將手套的套在指頭上當指偶可進行講述活動。
促進聽力發(fā)展的四個聽覺游戲
聽覺語言游戲1:慈母細語
-適合年齡:初生—3個月
-主要目的:母子親密接觸,加強親子交流,促進寶貝早期聽力發(fā)展。
-游戲方式:
剛出生的寶貝就有聽覺,尤其是對媽咪的聲音更為敏感。在寶貝醒的時候,將寶貝輕輕地抱起來,跟他面對面,溫柔、親切、細聲地跟他講話,內(nèi)容可以十分廣泛,說爸爸媽媽對寶貝健康的關(guān)懷、大家對他的喜歡、他給爸爸媽媽帶來的喜悅、快樂和幸福。3個月之后,隨著寶貝年齡增長,這個游戲依然可以繼續(xù),媽咪可以給寶貝念兒歌、講故事,給寶貝提供豐富的聽覺語言內(nèi)容。
聽覺語言游戲2:鈴兒叮當
-適合年齡:3—6個月
-活動用具:鈴鐺
-主要目的:讓聲音與寶貝的肢體部位名稱聯(lián)系在一起。
-游戲方式:
1、將小鈴鐺系在寶貝的小手、小腳上。當寶貝移動手腳時,鈴鐺就會隨之發(fā)出響聲。
2、媽咪可以根據(jù)發(fā)出響聲的部位是寶貝的手或腳,用手握住這個部位,輕輕對寶貝說:“手———寶貝的手”,“腳———寶貝的腳”。時間一長,發(fā)現(xiàn)自己只要一動手腳就會有鈴鐺響,寶貝活動的興趣就會提高,逐步學習用自己的力量去控制一些事物,甚至能夠根據(jù)媽咪的語言指令,來活動相應的身體部位,讓鈴兒發(fā)出清脆的“叮當”聲。
聽覺語言游戲3:自然之聲
-適合年齡:6個月—4歲
-活動用具:有關(guān)大自然聲響的聲帶或CD盤
-主要目的:讓寶貝了解自然界豐富的聲音。
-游戲方式:
1、節(jié)假日帶寶貝到公園或野外,讓他接觸大自然,聆聽大自然豐富的聲音,如風聲、水聲、蟲鳴、鳥叫、獅吼、虎嘯等。
2、購買或自己制作一些自然聲響的音帶或CD盤,有空時放給寶貝聽,同時告訴寶貝這都是些什么聲音。
視覺語言游戲4:辨認顏色
-適合年齡:12—18個月
-活動用具:紙盒一個;紅、黃、藍、綠等顏色的雪花片各幾片
-主要目的:可提高寶貝的語言理解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幫助其建立顏色概念。
-游戲方式:
1、媽咪讓寶貝認識紙片的顏色:“今天,我們一起來認識幾個顏色寶貝,它們的名字叫紅色、黃色、藍色、綠色?!?/p>
2、媽咪將準備好的各色雪花紙片放在盒子里。
3、媽咪從紙盒里任意取出一片雪花紙片,讓寶貝說出其顏色?;蛘邒屵湔f出顏色的名稱,讓寶貝在紙盒里找出,并交給媽咪。
4、游戲可由兩種顏色開始。剛開始玩游戲時,可以從兩種顏色的雪花紙片認知開始,然后再適當增加難度,逐漸由兩種顏色增加到四種顏色。另外,讓寶貝認知顏色時,最好以紅、黃、藍、綠這四種基本顏色為主。
在游戲中促進幼兒社會性發(fā)展
社會性是指人們進行社會交往,建立人際關(guān)系、理解、掌握和遵守社會行為準則,以及控制自身行為的心理特征。幼兒階段是兒童社會性發(fā)展的關(guān)鍵期:2-4歲是兒童秩序性發(fā)展的關(guān)鍵期,3-5歲是幼兒自我控制發(fā)展的關(guān)鍵期,4歲是幼兒同伴交往發(fā)展的關(guān)鍵期,5歲是幼兒由生理性需要向社會性需要發(fā)展的關(guān)鍵期。游戲是幼兒活動的主要形式,著名教育學家陳鶴琴說過:“游戲是孩子的生命,游戲是孩子獲取知識的基本活動形式。”在幼兒社會性發(fā)展中游戲起著重要作用,如果我們抓住其生理、心理上的敏感期,提供孩子適當?shù)挠螒颦h(huán)境,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游戲能為幼兒提供社會交往的機會,發(fā)展幼兒的社會交往能力
幼兒生性不甘寂寞,愛與同伴游戲。游戲中有四類孩子:受人尊敬的“人氣王”;順從、隨和的服從人;不受歡迎又受嫌棄的孤立人;因霸道而遭排斥的兒童人。游戲能使幼兒擺脫“自我中心”,促進親社會行為的發(fā)展,因為同伴交往需要合作、分享、謙讓、同情、助人、寬容等親社會行為。很多游戲,都需要幼兒合作來完成,如在玩《娃娃家》時,有的當媽媽,有的當爸爸,有的當孩子,組成了一家人,在一起快樂的玩耍,這時,另一個孩子也想到娃娃家去玩,只好問他們的“家長”說:“我當你們家的客人行嗎?”得到允許后,于是他們玩起了歡“迎你到我家來做客”的聯(lián)合游戲,你給客人倒水,他給客人搬椅子;媽媽、爸爸問寒問暖;我給客人拿書看;模仿現(xiàn)實生活中的活動,孩子們玩得可高興了。
在建構(gòu)區(qū),“你搶我的玩具”,“我沒有大插片”,“我想……”孩子間的爭吵時有發(fā)生,教師不要只做高高在上的大法官,應去做孩子們的玩伴:“我們一起插個大花籃吧!”“你們兩個剪子包袱錘,誰贏了給誰?!比⒂^、郊游時,鼓勵孩子去問路,提醒孩子注意說話的語氣,讓孩子到現(xiàn)實生活中去體驗交往。在醫(yī)院,鼓勵孩子自己與醫(yī)生交流,回答醫(yī)生的詢問,表述自己的病情;在超市,讓孩子主動與售貨員交往,詢問價格,了解商品等等,誰不喜歡交往,就鼓勵其他孩子主動與他交往,讓他產(chǎn)生安全感,再逐漸鼓勵孩子和小朋友交往,體驗交往的樂趣。讓孩子與玩伴游戲,與比他大的孩子一起玩,可以學習大孩子的為人處事方法;與比他小的孩子一起玩,可以給他一次當哥哥姐姐的機會,讓他學會關(guān)心照顧他人,讓孩子體驗待別人好,別人也會待自己好;攻擊、侵犯別人,別人就不會喜歡自己,促使幼兒重新調(diào)整已有的觀念以適應、了解他人的觀點,逐漸學會了各種社會交往技巧,包括合作性與競爭性技巧,形成友愛、合作等良好行為習慣,促進孩子社會交往能力的良好發(fā)展。
游戲使幼兒學習社會角色,掌握親社會性行為規(guī)范
社會猶如一個大舞臺,每個人都是社會舞臺中的不同角色,也就是說,每個人都按照社會的要求和自我的選擇,承擔著一定的社會職位。由于幼兒身心發(fā)展水平的制約,還無法真正扮演社會角色,參與社會生活,但在社會性教育活動中可以通過角色扮演去讓幼兒模擬社會生活,預演一些角色,使幼兒在扮演中感知社會角色及其規(guī)則、角色之間的關(guān)系,從而豐富幼兒的社會認知,強化社會情感,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
要從小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品質(zhì),只靠成人的說教效果不會太明顯,而讓幼兒在無拘無束的游戲中懂得什么是應該做的,什么是不應該做的,能判斷是非、善惡、美丑、好壞,效果會很明顯?,F(xiàn)在的孩子大都是獨生子女,很少能想到主動地去關(guān)心別人,只知道別人照顧自己、關(guān)心自己是應該的,而在“娃娃家”里,“爸爸”“媽媽”會自覺地關(guān)心照顧自己的孩子:給寶寶做飯,送寶寶上幼兒園;寶寶生病了,“爸爸”“媽媽”急得團團轉(zhuǎn),一會兒找“大夫”,一會兒摸摸寶寶的頭,一會兒給寶寶倒水、喝藥,還不住地說:“你真勇敢,頭燒得燙手,不哭也不鬧,真是個懂事的乖孩子。”寧寧在發(fā)燒痊愈后返園的第一天,媽媽就拉著我的手說:“寧寧生病的時候可乖了,不哭也不鬧,打針時醫(yī)生都表揚他懂事、很勇敢,問他怎么變得這么棒,他說在娃娃家里都這樣?!痹谟螒蛑?,幼兒學會了關(guān)心、幫助別人,并體驗到幫助、關(guān)心別人的快樂。在日常生活中,有的幼兒能主動使用禮貌用語,而大部分幼兒是在成人的提醒下使用,然而在游戲中,去“娃娃家”做客,會主動敲門,“小主人”也是熱情款待:你好!請進,請坐,請吃水果;玩具一起玩;不小心碰了頭,都爭著說“對不起,撞疼了吧?”“沒關(guān)系,我很勇敢!”客人要走了,會主動說:“謝謝你,我在你家玩得很快樂!再見”,“再見,歡迎你下次再來!”這樣讓孩子體驗到禮貌用語給人帶來的愉快,在日常生活中也學會了主動使用禮貌用語。農(nóng)村的環(huán)境所限,孩子的衛(wèi)生習慣不是很好:大多數(shù)孩子不洗手臉,衣服上不是泥,就是污垢,家長農(nóng)活兒忙,也懶得管。我們通過鏡子游戲,讓孩子在洗手、洗臉、梳頭前后照鏡子觀察自己的變化,還結(jié)合兒歌《洗手歌》、詩歌〈〈小朋友愛清潔〉〉、故事〈〈小豬變干凈了〉〉和〈〈我的自畫像〉〉等一系列游戲活動培養(yǎng)孩子愛清潔講衛(wèi)生的習慣,蒙蒙的奶奶笑著說:“俺蒙蒙在家里老嫌爺爺手不干凈,還教他怎么洗手照鏡子?!痹谟變簣@生活里,孩子最喜歡做的就是角色游戲,他們將他們所看過的喜歡的角色都往自己的頭上套,“媽媽”“爸爸”“醫(yī)生”“有病的孩子”等,他們不用角色分配而發(fā)愁,因為總有適合的孩子去擔當需要的角色,他們通過角色扮演來實現(xiàn)與別人的比較和溝通,通過概括他人的觀點,調(diào)整自己的行為,逐漸將社會要求與社會模式轉(zhuǎn)化為個人的價值觀,納入自我概念中,承擔各種社會職責,學習各種社會規(guī)范、行為準則,這樣幼兒就會逐漸養(yǎng)成遵守一定規(guī)則的行為習慣,逐漸形成自控能力。
游戲能鍛煉幼兒意志,培養(yǎng)幼兒的競爭精神和規(guī)則意識
意志是個性的重要構(gòu)成因素,在現(xiàn)實生活中行動的果斷性,對無意義行為的自我控制能力、遵守規(guī)則、克服困難等意志品質(zhì)是幼兒社會性構(gòu)成的重要方面。幼兒年齡較小,自我約束能力較差,對于集體中需要遵守的一些常規(guī)難以接受和適應,如果把規(guī)則融入到游戲中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建構(gòu)區(qū)活動過后,玩具扔了一地,我就組織幼兒進行“撿豆”比賽,幼兒拾起玩具,我又趁勢對幼兒講:“這樣多好,玩具都回到自己的家里,并與幼兒一起制定了一條規(guī)則:玩玩具后要放回玩具架,并且要愛惜玩具,做玩具的好朋友。有一次,轉(zhuǎn)椅旁邊聚了好多小朋友,都想坐轉(zhuǎn)椅,金元小朋友提議:“我們來賣票吧。”于是徐銳取了紙,把它撕成長條,賣給要坐轉(zhuǎn)椅的幼兒,一次賣給六個,他們坐上正好坐滿,其余的幼兒就等著下一輪再買票上轉(zhuǎn)椅,幼兒在游戲中認可規(guī)則的作用,主動、自覺地遵守規(guī)則,逐漸從“知道”到“做到”。
在小狗隊與小貓隊的30米接力賽中,每個隊員必須盡力爭取才能獲勝,才不會趴在地上學動物叫或爬。在“巨鳥”游戲中,作為翅膀的孟雪掉了鞋子,赤腳跑到終點,小組獲勝,而另一組卻因“尾巴”的“折斷”而被淘汰。在娃娃家中,角色應當由孩子自己分配:你當“媽媽”,我也當“媽媽”;你當“老師”,我也當“老師”,這時,有人會提議競選:比一比哪個媽媽更會照顧家,照顧寶寶,哪個老師更會組織孩子上課、妥善處理上課、游戲以及小朋友之間的矛盾、沖突,使當選的孩子讓大家心服口服;如果競選失敗,我會引導孩子多掌握一些處理事情的辦法,下次再競選。通過游戲讓孩子明白:二十一世紀是競爭的時代,只有競爭才能生存,才能適應現(xiàn)代的生活。
游戲有助于幼兒克服自我中心化,學會理解他人
自我主要指自己對自己的認識、評價和控制。發(fā)展自我就是讓幼兒在成人的指導下,在與周圍人們的交往活動中,逐漸認識到自我的存在,認識到自己的生理特征和主體力量,認識到人我、物我關(guān)系以及自己在集體中的地位與作用等。這是幼兒的自尊心、自信心、進取心以及一切積極個性特征形成的基礎(chǔ)。在游戲過程中,幼兒之間難免會發(fā)生各種各樣的矛盾和沖突,如建構(gòu)區(qū)的孩子經(jīng)常會為一盆玩具爭得面紅耳赤,“娃娃家”會為做“爸爸”或是“媽媽”還是“寶寶”角色而停止游戲等等,為了使游戲能繼續(xù)進行,幼兒會試著去認識和理解同伴的想法,學著去處理與協(xié)調(diào)同伴之間的關(guān)系:有時需要幾個同伴來完成某項作品,他們會用商量的口吻請求伙伴和自己一起玩,帶新穎的玩具去吸引伙伴和自己一起玩,以交換物品、看書、講故事等方式來引起伙伴的關(guān)注,然后協(xié)調(diào)合作。有時因材料不夠用,也會相互商量、討論、合作,共同解決材料問題。有時會請同伴來欣賞自己的作品,共同分享其中的快樂,陶醉于幸福之中。在游戲中,孩子們學會了物件用完以后歸放原處,學會了保持周圍環(huán)境的整潔,學會尊重他人的結(jié)構(gòu)成果,學會合作,知道要愛護玩具及各種活動材料等等,游戲幫助幼兒學會遵守規(guī)則,履行集體一致的要求,由于規(guī)則是公正的,幼兒受到規(guī)則的約束,便會逐步擺脫以自我為中心。
正如馬卡連卡所說:“未來的活動家,首先是在游戲中培養(yǎng)起來的?!笨梢?,游戲?qū)τ變荷鐣园l(fā)展的作用不可低估,作為幼兒教育工作者更應以高度的使命感,結(jié)合幼兒教育的特點,左右而全面發(fā)展的啟蒙者、引導者和促進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