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老師更應注重挫折教育
發(fā)布時間:2021-12-21 小學校園安全教育教案 幼兒老師教育筆記 小班老師教育筆記清明節(jié)帶兒子逛頤和園。入園前我與兒子商量,如果我們從北門走到佛香閣,要走一段山路;如果從東門走就很容易到達,選什么旅游路線決定權在他手中。兒子說他喜歡爬山,他選擇從北門進。
家長應幫孩子正確評估自己的能力
人多路陡,我們走得很吃力,加上之前我們在地鐵里站了50分鐘,兒子有點吃不消,有打退堂鼓的念頭。我便對他講:“走北門的困難爸爸提前告訴過你,路也是你自己選擇的,你應該為自己的選擇負責。”
聽到這些話兒子不再說放棄,只是走路的速度越來越慢,走一會兒就要停下來休息。我又開始鼓勵他:“你四歲多就能爬上盤山,五歲多就登上長城,今年都快八歲了走這段山路SOEASY。如果今天失敗了,讓同學們知道了,他們肯定會笑話你?!痹谖业募⒎ǖ墓膭钕?,兒子又重新振作起來,終于一鼓作氣登上了佛香閣。
第二天,他在自己的日記里寫道:“昨天,我和爸爸媽媽去頤和園玩,玩得很累,我一口氣上了一百層臺階,登上佛香閣。旅游結束了,快樂沒有結束。有機會我還去頤和園爬山。”雖然寫得很簡單,但他戰(zhàn)勝挫折的精神很值得表揚。
專家稱,孩子遇到挫折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對困難估計不足、對自己的能力不能正確評價。遇到挫折的一個常見表現(xiàn)就是逃避,不敢直視挫折。在挫折未出現(xiàn)前,家長應多給孩子打預防針,讓孩子有打“逆風球”的心理準備,不要使小挫折在孩子眼中變成大挫折。當孩子真的遇到挫折時,家長要鼓勵孩子直視挫折,不要逃避困難。在挫折面前,外界的鼓勵是孩子克服挫折的最大動力。批評只會讓孩子感受更大的挫折。然后,家長可以與孩子一起分析具體困難、具體挫折,指導孩子尋找克服困難戰(zhàn)勝挫折的最佳途徑,挖掘孩子克服困難、戰(zhàn)勝挫折的潛力。有時家長本身對挫折的態(tài)度就在無形中對孩子造成很大影響。
學校和老師應主動預防教育
專家建議,對挫折教育我們談得更多的是家長如何做,其實學校在挫折教育中也承擔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們家長習慣為孩子“鋪路搭橋”,盡可能幫孩子減少挫折、有了挫折幫助擺平,而更多的挫折會在學校里發(fā)生,學校如何進行挫折教育,對培養(yǎng)學生的品質(zhì)、性格非常關鍵。
讓學生認識到每一個人身上都有優(yōu)點和缺點,只有正確地認識自己才能自信、自知,遇事不放棄、不拋棄、不盲目?!皭蹪M天下”是陶行知先生畢生追求的教育真諦,只有對每一個學生充滿愛,才能發(fā)現(xiàn)他的閃光點。
但在應試教育下,我們的老師關注的是學生成績的好與壞,是聽話還是調(diào)皮。學習成績好的孩子在老師眼中一切都是好的,有什么缺點和不足都可以忽視。于是,這一類學生常常因此過高評價自己,看不到自己身上的不足,一旦外界的評價與自我評價不符,面對突發(fā)事件又超出自己實際應對能力時,就會自信力暴跌、受挫不振。而學習成績差,經(jīng)常受批評的學生雖然抗壓能力強,但平時自信力不足,遇到挫折特別是在學習方面的挫折也容易失去戰(zhàn)勝挫折的勇氣。而一些老師很少關注的“中游”學生,他們則會常有被遺忘的感覺。記者一個朋友的孩子上小學五年級,一天,他非要去染發(fā),父親問他為什么染發(fā),他說,學習好的老師常表揚,學習差的老師常批評,而他不好不壞,“舅舅不疼姥姥不愛”,他想通過染發(fā)讓老師和同學們注意到他的存在。這類學生相對抗挫折能力較強,但如果持續(xù)得不到關注,他們戰(zhàn)勝挫折的熱情也會逐漸下降。
學校和老師應該認識到挫折教育的重要性,關心學生,不僅關心他們的學習成績,還要關心他們的心理健康。要通過平時的教學活動和豐富多彩的集體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健康心理,提高學生的抗挫折能力。不要等到孩子心理出現(xiàn)了問題或者遇到挫折出現(xiàn)極端事件后才想起挫折教育、才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張惠新說,現(xiàn)在城市的很多中小學都配備了心理教師,但“利用率”很低,很多是等問題學生上門求診,而不是主動預防教育。挫折教育對學校心理教師而言,是一個很大的舞臺。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小編推薦
育兒心得:挫折教育
育兒心得:挫折教育
昨天接孩子圍棋學習下課,經(jīng)過一家體育用品店,兒子看中了一款藍色的滑輪鞋,經(jīng)過試穿后還算滿意,又挑選了一套護具,包括護膝、護肘、頭盔等。一向辦事利落的俺立馬就掏錢付賬了。經(jīng)過老板娘簡單的滑行指導,兒子樂滋滋的穿上鞋子就開步走,沒想到腳下的輪子不聽他使喚,一下子就摔倒在地了,看來穿滑輪鞋來滑行并不是那么容易滴。給兒子耐心的講解要想穩(wěn)穩(wěn)的滑行,首先必須從穿滑輪鞋走路開始,一步一步腳踏實地走穩(wěn)了,再開始練習滑行。
沒想到兒子摔了幾個跟頭后,兒子泄氣了竟然嘴里嚷嚷:“太難了,太難了,我不學了,媽媽你給我把鞋子退了吧?!笨粗鴥鹤右桓贝诡^喪氣的模樣,我又心疼又可氣,這么一點點小小的困難就退縮,以后遇到更大的挫折怎么辦呢?我耐心的給兒子講解我們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并不是與生俱來就掌握很多本事,大家都是經(jīng)過刻苦的練習才學會掌握每一項本領的,你看每一個玩滑輪的孩子,開始都會摔很多跤,媽媽當初學習溜冰的時候也是手都摔腫了啊。兒子似乎明白了些。
中午吃過午飯,兒子不睡午覺,干脆穿上了滑輪鞋,在我值班(孩子爸爸外出開會,奶奶回老家,因為我值班一個星期,兒子就跟著我值班了)的走廊里來回練習了起來,跟著兒子身邊牽著他的小手充當教練角色,不斷提醒他腳步慢點,兩腿撇開,身體前傾保持平衡......哎呀,一不小心又摔跤了,整整一個小時,兒子數(shù)不清摔了多少跤,每次摔倒后,兒子馬上自己爬起來,繼續(xù)調(diào)整姿勢前進,尋求最佳平衡方式,不斷的摔跤,爬起,站立,穩(wěn)身,開步,前進,平衡,摔跤,爬起.......骨子里倔強不認輸?shù)膬鹤右槐楸榈木毩曋?,小手掌跌打紅腫了,小屁經(jīng)過多次的跌摔也有點生疼,揉著小屁股,兒子對我說:“媽媽,怎么沒有護掌啊。”心疼啊,媽媽沒有想那么周全,再說這里也沒有賣這個的吧。
終于,一個小時后,兒子可以松開我的手單獨滑行了,不顧已經(jīng)疲憊的小身子,兒子晚上又在樓下練習了起來。正好晚上,給兒子講的睡前故事是《喬丹落選之后》,是關于喬丹落選后,他自信執(zhí)著,努力刻苦、進取拼搏的故事,中學時候的喬丹1.88米的身高,很熱愛籃球運動,他報名參加校籃球隊,竟然被教練拒絕了,喬丹不氣餒,執(zhí)著申請,最終雖然教練答應他加入校隊,但是條件是他必須為其他隊員抱一年球衣,于是,賽場邊多了一名特殊的球員,他不參加比賽,懷里抱著一堆球衣,眼神專注看著賽場上球員們的一舉一動,賽場下,他刻苦練習,一遍遍投籃。利用一切機會勤奮練習,喬丹終于擁有精湛的球技,成了一名正式的球員,而這才是喬丹運動員生涯的開始。提問兒子這個故事說明的道理,兒子非常響亮的答道:“遇到困難,大家都要相信自己能戰(zhàn)勝它。要努力練習,像今天我跌倒了自己爬起來,不認輸,不斷練習終于會玩滑輪了,就是戰(zhàn)勝了這個玩滑輪的困難啊?!笔堑模鎸щy與挫折,我們要積極樂觀的面對,相信自己能戰(zhàn)勝,以進取之心去挑戰(zhàn)人生可能遇到的每一個難題。
挫折教育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
一個美國孩子摔倒了,母親說:“寶貝,自己站起來!”然后用鼓勵的眼神望著孩子,直到孩子自己站起來;一個非洲孩子摔倒了,母親沒有說話,只在孩子旁邊反復模仿摔倒并站起來,以無聲的實際行動教孩子自己站起來;一個中國孩子摔倒了,母親馬上跑過去,扶起孩子,不停地說:“寶貝,別哭,摔著沒有?”有的還直跺地面:“都怨地不好,讓寶寶摔倒了,媽媽打地,寶寶乖!”于是,孩子不哭了。這是一個小而簡單的故事,可是當你聽完這故事時,你是否會覺得還有一點其他的什么味道嗎?久久回味著!你想知道這三個不同國度的孩子以后會怎樣嗎?讓我來告訴你:將來成長的孩子中,美國的孩子獨立堅強,從小就學會了照顧自己;非洲的孩子也能自己照顧自己,從小就離開父母去闖生活;而中國的孩子似乎永遠生活在父母的“保護傘“中,無風無雨時盡情享受父母的照顧,有風有雨時,更是躲在父母的懷抱中,不敢獨自去面對。讓孩子學會面對挫折,應付挫折,會讓孩子活得更好。父母過多的保護往往使孩子的翅膀越來越軟弱!
一、挫折教育的目的和意義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既會有愉快的成功,也會遇到各種挫折,即所謂的“碰釘子”。心理學上認為挫折是:當個人從事有目的的活動受到障礙或干擾時所表現(xiàn)的情緒狀態(tài)。挫折教育的目的和意義是讓孩子在體驗中學會面對困難并戰(zhàn)勝挫折,培養(yǎng)孩子的一種耐挫折能力。他不僅包括吃苦教育、生存教育、社會教育、心理教育,也包括獨立、勇氣、意志及心理承受力等方面的培養(yǎng)。也就是說挫折教育的內(nèi)容是多方面的,它的目的不只是讓孩子吃點苦、受點挫折,而是時時地、潛移默化地從各方面著手培養(yǎng)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和耐挫折能力。
二、兒童常見的幾種心理挫折
對于兒童來說,由于處于身心發(fā)展時期,他們的生理、心理都發(fā)生著巨大變化,很容易受到挫折。常見的心理挫折有學習挫折、交往挫折、情感挫折等。
1.學習挫折
由于學習上的失敗或偶爾失敗而給孩子造成的心理障礙就是學習挫折。
2.交往挫折
由于在人際交往中感到不適、惶恐,害怕與人接觸。這種情緒體驗就是交往挫折。
3.情感挫折
朋友之間的交流、溝通、可以獲得情感滿足。當朋友欺騙了自己,或是背叛了自己,因為朋友之間的變故而造成情緒、情感波動就是情感挫折。
實例分析兒童遇到挫折的反應
1.焦慮。
焦慮是孩子預感要發(fā)生不良后果時產(chǎn)生的一種復雜的情緒狀態(tài),是孩子處于挫折時最普遍的心理反應。主要特征是恐懼和擔心、煩躁不安。例如:我們班有個叫顧**的小朋友,他常常是一個人玩,你時??匆娝粋€人獨處。班上的幾個調(diào)皮的小朋友每次看見他一個人玩就喜歡去做“惡作劇”,此時他受到了交往方面的挫折。他不知道怎么和同伴說,不知道怎么來解決這件事。他的表現(xiàn)是:先大叫,然后跺腳。還不解氣滿教室的亂跑,嘴里還不停地邊哭邊說“干嗎呀,干嗎呀,怎么辦呢?怎么辦呢?”此時他的焦慮、他的煩躁不安、他的擔心與恐懼油然而生。
2.冷漠。
有些孩子在受挫折后,并不表現(xiàn)出自己的憤怒情緒,而是壓抑自己,以極為冷漠的態(tài)度對待挫折,這種挫折反應形式稱為冷漠。冷漠是表面上漠不關心,實際上并不是不在乎不在意這件事。例如:我們班有個叫王**的小朋友,他對于學習不感興趣。特別是數(shù)學。一次數(shù)學課上,小朋友都在做題目了,他看看旁邊小朋友都在動筆,他無動于衷地看看,然后在紙上亂畫。老師問他,他說不會。表現(xiàn)出一種冷漠、無所謂的態(tài)度。此時他遇到了學習方面的挫折。當老師耐心教他,他會了以后,高興地拿著作業(yè)本給每個小朋友看。說明他的冷漠是表面現(xiàn)象,他的內(nèi)心還是很想得到老師的幫助與肯定的。
3.攻擊。
攻擊是孩子遭受挫折后所采取的一種激烈的行為方式。攻擊行為又可分為直接攻擊和轉向攻擊。直接攻擊是指當孩子受到挫折后,所引起的憤怒情緒,從而對對方發(fā)起直接攻擊行為。例如:我們班的張**是個很有自信心的小朋友??偸怯X得自己最好。什么都好。在一節(jié)美術課上,A小朋友說他畫的不好看。他立刻大聲的辯解:“我畫得就是好?!彼麄兊臓幊骋齺砹艘唤M的小朋友。結果大家都支持A小朋友的觀點,一起指著張**的畫說不好。張看這么多人都指正他,他越來越難過,然后哭了起來。邊哭邊說:“就是好嘛,就是好嘛?!贝藭r他看見了人群里的A同學,想起就是他挑頭的,立刻捶了A同學一拳,兩人都哭了。此時的張**遇到了情感的挫折,因為大家都不認同他,他的一拳屬于直接攻擊行為。那么轉向攻擊行為又是什么呢?轉向攻擊指當孩子受挫后,把攻擊對象轉向于其他的人的行為。例如:我們班的李**小朋友有一次下午和小朋友因為爭搶玩具而發(fā)生了矛盾,結果他‘吃虧’了,心情很不好。當他外婆來接他時,一進門,他就邊哭邊拍打外婆說:“你怎么才來呀,我不是叫你早點來的嗎。”外婆說:“我已經(jīng)早了呀?!薄皼]有,我是要你第一個來?!逼鋵嵗?*他是把挫折感通過攻擊外婆而發(fā)泄出來。
4.耍賴。
耍賴是孩子在遇到挫折后不承認結果的一種行為方式,也是最常見的一種受挫后的表現(xiàn)方式。例如:我們班的湯**小朋友下圍棋很好,一天他主動要和老師下。結果下著下著他感覺自己快要輸了,把棋子一掃說:“我不想玩了?!贝藭r他遇到了挫折,他輸不起,只能贏不能輸。不敢面對事實。
5.逃避。
逃避指孩子在受到挫折后,不敢面對現(xiàn)實,拖延時間,陷入一種幻想之中,在想象中尋求滿足。例如:我們班王**小朋友過生日那天,他請了許多小朋友去參加聚會。而且是在下午來接時一個個當面發(fā)出邀請的。劉依然很自信地認為自己能被邀請到??墒且粋€、兩個、一直到10個還不是她。她心里有點難過,一個人到旁邊沒人的地方去玩了,等媽媽來接她時久久不愿離去,她還在等,因為王**和被邀請的小朋友還沒有走,她想看看是不是到走的那一刻自己才被邀請。一直在拖延時間,處于一種幻想的境界。當他們都走了以后,發(fā)現(xiàn)自己還是遭遇到了挫折才哭了起來。
在不同的挫折情境下的反應形式各不相同。我們大人應該從孩子受挫后的反應中及時去感知孩子的挫折以及原因,而對孩子進行有效的疏導,讓孩子順利地走出挫折。
如何幫助孩子走出挫折
首先,家長要讓孩子走出大人愛的保護圈,放開手腳,不要怕孩子摔著、碰著、餓著、累著。孩子能做的事情,要讓孩子自己去做;自己能解決的事,家長不要去幫忙。如:孩子摔倒了,要鼓勵他自己爬起來;想要玩具,就得自己去拿;衣服呢?要自己去穿、去脫……切不可把他們成長過程中的困難都由家長去包辦代替,把他們前進道路上的障礙消除得干干凈凈,要讓孩子漸漸學會獨立面對生活中的一切。
兒童的抗挫力是隨著知識經(jīng)驗的積累和各種能力的提高而增長的,所以要擴大兒童的知識面,豐富兒童的經(jīng)驗,才能有效地提高抗挫力。1.有針對性地組織幼兒討論:當接到陌生人打電話找你家人,卻只有你一個人在家,你怎么辦?當你在公共場所與父母失散了,你怎么辦?遇到火災怎樣做?遇到困難怎樣尋求幫助?等等,通過討論使幼兒懂得一些基本常識.2.教給幼兒一些生活小常識,如:不小心燙傷了手腳應趕快把燙傷部分在冷水中浸泡;沙子入眼不能用手揉,要不斷眨眼用淚水沖掉沙子,并盡快找成人幫助;蜜蜂蜇人后會死去,你不去惹它,它不會隨便蜇人等。有了一些常識,兒童遇事就不會驚慌失措,而且慢慢學會了獨立應付偶發(fā)事件。
適當?shù)亟o予批評,嘗一嘗失敗的滋味,也是一種培養(yǎng)孩子接受挫折教育的好方法。許多處于“眾星捧月”地位的孩子,聰明伶俐、驕橫傲慢、好勝好強,常受到老師和家長的喜愛,在各種游戲和競賽中,父母總是讓孩子勝利,做事情總是表揚孩子做得最好……這樣孩子久而久之產(chǎn)生只能接受表揚、而不能接受批評的心理;偶爾接受批評,便會沮喪、惱怒或喪失信心。這樣的孩子走上社會后,往往不能正確對待生活道路上的各種挫折和失敗,所以平時對于這樣的孩子,應及時引導適當批評,指出其缺點和不足,并予以適當?shù)募s束,是非常必要的。比如,在游戲活動中,不一定每次都讓這些孩子做主角,經(jīng)常讓他們和其他孩子一起做做配角,在競賽活動中,也不要想盡辦法讓他們勝利,適當?shù)刈屗麄凅w驗一下失敗的滋味,知道成功的艱難,以增強其抗挫的能力,使他們今后能經(jīng)得去大風大浪的考驗。
根據(jù)孩子的年齡特征和個性特點,有意識地設置一些難度不等的情景訓練。正常情況下,兒童遇到的都是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困難和問題,因此家長和老師應在日常生活中為孩子設置一些困難,并及時給以語言和態(tài)度上的支持和鼓勵,讓孩子自己想辦法去解決困難,以增強他們的生活能力,培養(yǎng)他們克服困難,戰(zhàn)勝挫折的勇氣和意志。家長在平時的生活中有意識地給孩子設置障礙,培養(yǎng)孩子更好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他們在遇到挫折時有足夠的心理準備,并能沖破阻礙、重新站起來,實現(xiàn)自己的目標。讓孩子自己去想辦法解決,培養(yǎng)孩子面對困難和解決困難的能力。同時老師和家長要教給他們擺脫困境、解決矛盾、克服困難的方法,讓他們憑著自己的努力去戰(zhàn)勝它、克服它。不過設置的情景應適合兒童的心理承受能力和理解水平,把握好困難和問題的難度,避免孩子產(chǎn)生畏難情緒不敢去做,從而產(chǎn)生一些不良后果。
利用社會和自然環(huán)境鍛煉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孩子生活在大千世界里,總會遇到各種難題,家長要充分利用孩子接觸社會、認識自然的機會培養(yǎng)孩子的抗挫折能力。與同伴交往,是孩子接觸社會的開始,作為家長要多為孩子創(chuàng)設與同伴交往的機會,這樣可以使兒童發(fā)現(xiàn)與自己不同的觀點,從而更好地認識他人和自己,克服自我中心。在同伴群體中,兒童往往會經(jīng)歷一些挫折,如觀點不一致,屈從于被領導的地位等,這樣他必然要在不斷的磨練中學會如何友好相處,如何合作,從而更好地在同伴中保持自己的地位。而這種磨練有助于提高兒童的耐挫力。另一方面,同伴之間的相互交流和指導,也能夠幫助兒童更好地克服困難、解決問題。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如果孩子在與同伴交往中發(fā)生了矛盾,哭著向家長求援,家長不要急著去幫忙,對孩子所遇到的這種挫折應該和孩子商量解決的辦法,培養(yǎng)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家長在平時孩子遇到困難時,教育孩子采取不回避的態(tài)度,鼓勵孩子面對現(xiàn)實,勇敢的向困難發(fā)起挑戰(zhàn)。一句“你行的”“你真勇敢”“好樣的”“瞧你做得真好”……幫助孩子樹立信心,激勵他努力去克服困難,當孩子一次次戰(zhàn)勝困難時,他們便增添了勇氣,激起了戰(zhàn)勝困難的愿望。這使家長的“你行”也就變成了他們自己的“我行”!
在人生浩瀚的大海中,挫折是洶涌澎湃的海浪,拍打著生命之舟從起航到彼岸。生命之旅無坦途,挫折是每一個人要面對的問題。無數(shù)的事例已經(jīng)證明,能否正確的對待挫折,將會影響一個人的人生之路。時代對人才素質(zhì)提出越來越高的要求,未來世界的主人必須學會競爭才能生存,而面對競爭只懂得某方面的知識還是不夠的,他們還要具備堅強的意志,要充滿自信,有適應社會和承受挫折的能力。因此我覺得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很有必要。也是當前兒童教育中的一個重要課題。作為小學孩子,他們的社會交往正處于一個高漲期,他們迫切的希望與同伴之間的交往、交流。在這期間你會發(fā)現(xiàn)他們猶如一個個的社會人,扮演著不同的社會角色,特別是在游戲中。角色的增加,交往次數(shù)的增加,那么遇到的挫折也就會隨之增加。因此,小學孩子的挫折教育就尤為重要。
挫折教育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不是單靠幾件事情就能見效的,應該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有意識地進行,堅持不懈地培養(yǎng)孩子的抗挫折能力,最終孩子擁有強勁的翅膀,能在人生的天空里自由翱翔!
挫折教育,不可忽視的教育
隨著中國的發(fā)展趨勢,在只生一個孩子的“國策”中,各個家庭中的孩子,都成了集“萬千寵愛”與一身的“小公主”“小少爺”了。他們理所當然享受大人們給予的一切,有時還變得驕縱跋扈不可理喻起來。而大人們也縱容孩子的為所欲為,給孩子們將來產(chǎn)生的負面影響是意想不到的。家長們?yōu)楹⒆影才藕靡磺?,讓其過得舒舒服服,要風是風,要雨得雨,卻忽視孩子的挫折教育。值得深思的是:現(xiàn)在你縱容一切,將來步入社會,那誰還會縱容他?誰還會謙讓他?誰又會接受他們的無理取鬧呢?
孩子跌倒了你不可大呼小叫、神色慌張去扶他,并嘮叨“痛不痛”,你嘗試“輕描淡寫”孩子的跌倒,然后用欣賞的眼神鼓勵孩子爬起來,并輕輕吩咐把土擦拭干凈。在日常生活中,許多如此類似例子,雖然那是一個小小舉動,可在孩子內(nèi)心留下的意義卻影響一生。那就是讓孩子學會如何自己去勇于面對挫折。
愿天下父母把自己的愛保存于內(nèi)心,學會放手,讓孩子接受挫折的洗禮,給他們建造一個未來“不畏挫折”的心態(tài)!
兒子受到了挫折教育
昨天晚上,我正在廚房做飯,兒子跑了進來,興奮地到處亂摸,忽然看見電壓力鍋的指示燈亮著,就試圖用手去摸,看到此情形,我立即對兒子說:“聰聰,鍋里正做著飯,鍋蓋非常燙,你不能用手去摸,好嗎”?兒子看看了我,又看了看鍋,好象聽懂了似的,點了點頭。我也就忙著洗菜,忽然,聽到兒子大聲地哭起來,我一回頭,看見兒子正蹲在電力鍋旁指著手,可憐憐巴巴地哭著。這小子,剛才我說的話一瞬間就忘到腦后,我迅速觀察了一下,確認兒子沒事的情況下,便對兒子說:“聰聰,這便是你不聽媽媽話的后果,你是一個男子漢,要為你的行為負責,如果你不聽媽媽的勸告,造成的后果由你自己負責,所以現(xiàn)在請你不要哭了。”雖然說了這么多話,但我沒指望兒子全聽懂,只希望他能明白,不讓他動的東西肯定是有危險,希望他以后能引以為戒,當然,這需要多次強調(diào)和他多次“嘗試”才能明白這個道理。
吃完飯后,我領著兒子去看望生病的同事,兒子和同事三歲多的女兒玩的非常好,同事的女兒非常喜歡兒子,把她的書、玩具還有好吃的東西都拿出來,兒子也表現(xiàn)的非常有禮貌,在沒有經(jīng)過我的允許,沒有去動同事家的其它物品。兩個孩子大約玩了有半個小時左右,另外一個同志帶她兩歲多的兒子也來了,一進門兒子就主動去擁抱同事的這位大哥哥,可誰知同事的兒子一看是一個小不點,不領他的情,直接一巴掌就打在兒子的臉上,我和兒子一下子都蒙住了,隨之,兒子大聲的哭起來,我迅速調(diào)整好自己的情緒,趕緊對兒子說:“聰聰,哥哥是和你開玩笑呢,只是想摸摸你的臉,但是哥哥用的勁太大了,把你弄疼了?!眱鹤勇犃宋业脑?,抬起掛著淚珠的臉蛋看著那個大哥哥,或許同事的兒子被我的這番話說的不好意,一下子跑開了和那個三歲多的小姑娘去玩了。兒子還好,雖然那一巴掌打的不輕,但他很快又跑著和他們一塊去玩了。我和兩位同事聊了一會天,安慰了生病的同事,看時間已經(jīng)八點半了,就對兒子說:“聰聰,阿姨生病了,需要休息,我們現(xiàn)在應該回家了”,兒子一聽回家,迅速跑到我身邊,我對兒子說:“你應該和姐姐哥哥擁抱一下,謝謝姐姐哥哥和你一起玩”,聽了我的話兒子馬上又跑過去和小姐姐擁抱一下,當走到小男孩身邊時兒子猶豫地回頭看著我,我鼓勵地朝他笑了笑,兒子就又朝小男孩伸開雙臂,我萬萬沒想到,小男孩又給了兒子一巴掌,為了不使大家尷尬,我迅速抱著兒子出了門,這一次,兒子居然沒有哭,但卻是滿臉的委屈。
在回家的路上,我對兒子說:“聰聰,你今天表現(xiàn)的非常好,很像一個男子漢!我們應該象那位小姐姐學習(),而不能象那位哥哥一樣沒有禮貌,對嗎?兒子點了點頭。
也許,今晚發(fā)生的這幾件事情對于兒子來說不是壞事情,應該讓他逐漸地明白,這個世界是復雜性和多樣性,今天所受的挫折對于他的成長是必要的!
親子關系比學校教育更重要
如果你只是把全部的認知教給孩子,這并不能說明是教育孩子愛孩子的最好方式,只有孩子自己才知道,什么對他是最好的??匆姾⒆拥那疤?,是看見自己,父母是孩子一切問題的根源,愛與自由是唯一的答案。
“我們自己想象孩子應該是什么樣,然后再想象出對付孩子的辦法”,這是非??膳碌挠齼河^。那么,什么是正確的育兒觀呢?那就是——親子關系比教育方法更重要!
大家都聽過“性格決定命運”,那什么決定性格呢?
從心理學的角度說,我們童年遭遇的親子關系會內(nèi)化到孩子的心里成為內(nèi)在的關系模式,這一整套內(nèi)在的關系模式就形成了我們的性格,決定了我們的命運。
母嬰依戀關系奠定了孩子的生命底色。童年的關系模式,與我們今天的事業(yè)、婚戀、親子關系,有著絲絲入扣的對應。這么說好像人生是決定論,實際上親子關系決定的是我們?nèi)松钠瘘c!
我們先說說孩子的“存在感”。存在必須在關系中才能產(chǎn)生。如果嬰兒對媽媽笑,媽媽沒有反應,嬰兒就傻掉了。他會想,“我存在嗎,媽媽存在嗎,這個世界怎么了?”如果嬰兒的各種反應得不到媽媽的回應,那嬰兒會活在一個感覺里,就是整個世界都是支離破碎的。
那么,通常的回應有哪幾種,并分別有哪些后果呢?
第一種,就是重復對方話語中跟情感有關的詞。
比如說寶寶跟你說,“媽媽,這個小狗好可愛?。 蹦菋寢尶梢曰貞f“媽媽看到了,真可愛!”這就是重復他說的話。
重復對方表達出來的情緒或者你感受到的情緒,去確認它,彼此都會很幸福。
第二種,是無關反應。
比如一個小孩子說“媽媽,我剛才看見了一只狗,好可愛的!”。有的媽媽會說:“你作業(yè)寫了沒?”。
如果孩子在最初和媽媽的溝通中,經(jīng)常得到無關反應,那么,長大后,他就會感覺到跟別人溝通是一種很愚蠢的事情,于是變得冷漠。當然,他也可能會非常聰明,在自閉在自己的世界中的時候,思路很清晰,但他覺得跟別人聊天是很無聊的事情。
第三種,是情感逆轉。
“媽媽,這個小狗好可愛啊?!薄皥蠹埳蟿倛髮б粋€人因為狂犬病死了!”等等類似這種反情感的話,它們會讓孩子感到憤怒。當我們成年之后,我們不會記得這個憤怒的,但這個憤怒一直藏在心理,后來就會通過情感逆轉表達出來。
第四種,就是不想回應。
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做過一些惡夢,比如自己掉坑里了,或者是遇到其他的危險,就會呼喊“媽媽”,但是媽媽沒有回應。這讓孩子會感覺“要死了,媽都不會來救我”。
如果你想暫時自己存在于自己的世界中,不愿意回應孩子,你可以跟孩子說,“我知道你想跟媽媽互動,你的要求很好,但由于媽媽自己的原因,媽媽想自己待一會,這不是你的錯。半個小時后媽媽再陪伴你好嗎?”
如果我們能夠正確地回應孩子,讓孩子感受到自己的存在感、價值觀,感覺自己是被尊重的,那么親子關系自然就和諧了。親子關系好了,孩子才愿意聽父母的話,父母才能將自己的價值觀傳達給孩子,從而對孩子施加影響。當親子關系不好的時候,任何巧妙的方法也是無效的。所以說,親子關系比教育方法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