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你“馴服”家里的小暴龍寶寶
發(fā)布時間:2021-10-25 寶寶幼兒園的游戲 寶寶入園 寶寶班教育筆記導讀:總會聽到許多年輕父母抱怨:“寶寶慢慢地長大,卻越來越不聽話,總是發(fā)脾氣,又急又氣的?!逼鋵嵵灰改概鍖殞毎l(fā)脾氣的原因,針對不同情況不同對待,就會輕松應對壞脾氣的寶寶。其實幽默也是一種很好的途徑哦。
改掉壞脾氣給寶寶立規(guī)則!
跟寶寶訂個君子協(xié)議吧,什么時候陪他玩要大體規(guī)定一下,比如:媽媽在做飯,就不能陪她玩,飯后則一定要陪她玩一會兒。當然,一開始是不可能有什么結果的,但是,早種下“守規(guī)矩,媽媽才喜歡”的種子,會早開花結果。
幽默是改變寶寶壞脾氣的一把鑰匙
總會聽到許多年輕父母抱怨:“寶寶慢慢地長大,卻越來越不聽話,總是發(fā)脾氣,又急又氣的。”其實只要父母弄清寶寶發(fā)脾氣的原因,針對不同情況不同對待,就會輕松應對壞脾氣的寶寶。其實幽默也是一種很好的途徑哦。
壯壯的媽媽是中學的語文教師,她常說,在學校里教育幾十個孩子也沒有家里這一個費勁,別看壯壯才3歲多,什么都和大人“對著干”。通過多種方法實驗,媽媽發(fā)現(xiàn),對壯壯只能智取不可強攻。于是,她就發(fā)揮自己的語言優(yōu)勢,多用幽默的故事和語句跟壯壯溝通,效果好極了。
一次媽媽批評了壯壯幾句,他就用不吃飯以示反抗,還將碗摔得粉碎。晚上,媽媽編了個《愛生氣的癩蛤蟆》的故事講給他聽:“有個小蛤蟆,每當媽媽批評他時,他就大喊大叫,肚子鼓鼓的,吵鬧得臉紅脖子粗,時間一長,就成了滿身疙瘩的癩蛤蟆,難看死了,”壯壯聽了很快表示說,:“我不要學癩蛤蟆”!以后他倔脾氣發(fā)作時,媽媽就提醒他,別學癩蛤蟆,壯壯便會逐漸平靜下來。
壯壯去年冬天得了感冒,醫(yī)生囑咐要打三次點滴。因為怕疼,他在打完兩天后,說什么也不肯上醫(yī)院,并且得意地說:“第一次打了,第二次也打了,第一加第二等于第三!”中午,媽媽特地燒了兩條壯壯最愛吃的糖醋魚,開飯時對他說:“我吃第一條,爸爸吃第二條,你就吃第三條吧!”壯壯疑惑不解地問:“總共只有兩條,哪來的地三條呢?”媽媽一本正經(jīng)地說:“喏,這是第一條,這是第二條,第一加第二等于第三!”聰明的壯壯馬上明白過來,下午乖乖地跟媽媽上醫(yī)院打第三次點滴去了。
生活中,像壯壯這樣的寶寶不在少數(shù),他們想事情,做事情的思維方法,往往出乎大人的意料,有時即便是錯的,也覺得是理所當然的,作為家長,不可武斷地將其說得一無是處,以免傷及寶寶的自信心。正確的做法是:學會寓教于樂,用寶寶能夠接受的故事,游戲、歌曲等說明道理,讓寶寶以快樂的心情去改正錯誤。
置之不理!給寶寶時間冷靜!
這個畫面,你一定不陌生,孩子大哭大鬧,任你怎么哄戲都無濟于是。弄得你又心疼又煩燥,其實當事態(tài)發(fā)展到這個地步時,你可以讓寶寶冷靜一下,給她時間,當她哭完之后,你就可以開始跟他講道理了。
哭鬧時提的條件決不答應!
寶寶哭鬧的聲音,真是爸爸媽媽的緊箍咒。很多家這個時候往往采用妥協(xié)的辦法來制止孩子的哭鬧,其實這樣不但不能緩解孩子發(fā)脾氣的愿望,反而會讓孩子覺得這是自己達到目的的殺手锏。
明察秋毫!對癥下藥!
看看寶寶的要求是不是合理,如果合理自然要滿足;如果不合理,還是要跟他講清道理,這么大的寶寶應該能理解了。另外,不要讓寶寶長時間哭,可以想辦法轉移其注意力。告訴寶寶哭是不能解決任何問題的。多陪伴寶寶,觀察寶寶有哪些需求。
理解!讓寶寶宣泄
教育專家認為,很多時候,寶寶有意做出一些大人不允許的事情,是為了宣泄不良情緒或不安感。鑒于此,寶寶發(fā)脾氣的時候不要責罵和體罰寶寶,給寶寶一個空間,讓她撤底發(fā)泄不滿情緒也是一種改善寶寶壞脾氣的辦法。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擴展閱讀
改變你家的害羞寶寶
孩子見到生人,總是容易害羞,不敢說話不敢有動作,這是很常見的。孩子不愛在生人面前表演,是由于害羞,有五分之一的孩子的害羞是先天的,或稱之為與生俱來的,這類害羞的孩子長大也會成為友好的、有自信的成人。
要想改變孩子這種害羞的行為,愿意在生人面前表演,可以這樣做:
1、接受他有害羞毛病的事實,四歲半的孩子是一個有主意的獨立的個體,他完全可以不按你的愿望行事。不要因為他沒有聽你的話而發(fā)火,否則他會更退縮。
2、不要當他在場時議論他的害羞,說他不好意思在人前表演,否則他會認為自己就是這樣了,不愿意改了。
3、你可以鼓勵他表演,甚至可以陪他一塊兒表演,讓他覺得在生人面前表演并沒有什么可怕的,媽媽也這樣做了。
4、如果他不愿在人前表演,不必勉強,這并不是每個兒童在社會化過程必須做到的,這也并不是什么錯誤行為。
5、每次他表演完了,家長都要帶頭熱情鼓掌,讓他感到他的行為被肯定和歡迎,增強了自信心,減少了膽怯和害羞,過不了多久,他就會在人前愿意表演了,他表演后,千萬不能冷落他。
我的家里有個“酷”的寶寶
何時,“酷”成為了時尚流行詞匯,誰要是覺得某某人很有個性,往往會形容他很“酷”。這不,在寶貝圈里,也頻繁地出現(xiàn)了一批超酷寶寶。小小年紀就有與眾不同的個性,有人招呼,愛理不理;別人問他,冷眼相對;集體活動,我行我素……這在媽媽們看來可不是什么值得開心的事情。
“酷”小杰的故事
幼兒園招生的那天真是熱鬧極了,大人們圍著老師問這問那,孩子們則紛紛被教室里的玩具吸引了過去,玩得不亦樂乎。兩歲多的小杰卻一個人坐在角落的小椅子上低頭玩著小汽車,不時有小朋友走過來想跟小杰一起玩,可小杰就是低頭不理人家;老師過來想逗逗小杰,他也一言不發(fā);邊上的家長打趣道:“這小家伙倒是真酷?!彪m是趣話,卻又刺痛了小杰媽媽的心事,焦慮的媽媽向老師訴說:“你看這孩子,就是喜歡一個人玩,也不愛理人,我著急想把他早點送幼兒園,就是希望他能有更多的時間和小朋友一起玩,改變一下他的性格……”
通過老師的了解才知道,原來小杰的父母都是做生意的,小杰滿月后媽媽就把他交給鄉(xiāng)下的奶奶撫養(yǎng)。平時兩口子早出晚歸幾乎沒時間陪孩子,奶奶年紀大了也不喜歡出門。一老一小就整天呆在家里看電視。直到這次回老家,媽媽才發(fā)覺情況不對,小杰越來越孤僻,這似乎有悖于這個年齡段孩子的成長特點,媽媽著急了……
“酷”寶寶的表現(xiàn)
不愛說話
一般情況下,寶寶在兩歲時就應該能說一些簡短的句子,但有的寶寶表達能力明顯比實際年齡低,出現(xiàn)口齒不清、發(fā)音不正確、不知道怎樣表達的情況。這是因為語言發(fā)育慢,或者發(fā)音器官出現(xiàn)異常引起的,如舌頭特別寬、短,腭部、牙齒或嘴唇畸形。如果有這種情況就應該馬上帶孩子就醫(yī)。
如何幫助寶寶克服過度戀母
孩子出生后,媽媽與寶寶相處時間占絕大部分,寶寶平時若接觸的人少,會對母親存在一種依賴心理,做什么事情都希望媽媽在身邊。孩子小時候都有一點戀母情結,隨著年齡的增長,接觸的人增多,這種情節(jié)會逐漸減弱。但是如果寶寶誰都不要,整天只要媽媽,這時媽媽需引起注意,應采取一定的措施疏遠一些。
1、疏遠但不要突然離開
媽媽不要覺得寶寶反正自己會玩,或者反正他睡著了,發(fā)現(xiàn)媽媽不在哭一下就好了,這會給寶寶帶來不安全感,造成不能信賴媽媽的心理。
2、與家人或保姆同時照看寶寶
媽媽可以離他遠一點或做自己的事情,讓他跟家人或保姆玩,但要讓他看到你。
3、縮短相處時間
減少媽媽與寶寶相處的時間,讓寶寶用更多的時間與爸爸、爺爺奶奶等人接觸,比如,以前媽媽和寶寶在一起多達90%的時間,現(xiàn)在你可以抽出30%的時間給爸爸、30%的時間給其他的人,讓寶寶逐漸適應與其他人相處。
4、讓寶寶接觸更多的人
經(jīng)常帶寶寶到公園、游樂場、兒童樂園等人多的地方,把寶寶介紹給其他的孩子和家長,讓寶寶與別的孩子一起玩。
5、讓寶寶學會與別人合作
寶寶平時玩的時候,主要是一個人或與媽媽一起玩。但時間長了,寶寶容易形成孤僻的性格。在平時,媽媽可以把兩個人的游戲設計為多人游戲,讓孩子學會與別人合作。比如兩個人的傳接球游戲,可以設計為三人、四人傳球,讓爸爸和其他人也參與進來。
妙招幫你糾正寶寶偏食現(xiàn)象
家長都知道偏食會引起兒童營養(yǎng)攝入失衡,對生長發(fā)育極為不利,長此以往,很容易造成營養(yǎng)不良,所以,要把寶寶的偏食扼殺在萌芽狀況,巧用妙招糾正寶寶的偏食。
巧用寶寶好奇心
在餐桌上,如果有寶寶不喜愛吃的食物,那么先不要強迫寶寶去吃這種食物,以免寶寶對該食物有抗拒心理,寶寶還小,他們還不能懂得“營養(yǎng)”是什么意思。我們要做的是用好寶寶的好奇心,比如可以在寶寶面前津津有味地吃著他不喜愛吃的菜肴,并且跟伴侶交流對菜肴的正面感受,特別是關于口感方面的,幾次之后,寶寶就會對該食物多了一份好奇心,同時為了加入爸爸媽媽的聊天中,開始吃他原來不愛吃的食物了。
不要給寶寶過多選擇
在每次進食的時候,不要出現(xiàn)太多不同類別的菜肴,即使是大人,喜愛的東西也會不自覺地多吃點兒,寶寶的胃口不大,如果喜愛的東西太多,他自然會排擠那些他不喜愛吃的。要讓寶寶吃下他原先不愛吃的東西,那么就要把“干擾項”盡量除去,餐桌上只出現(xiàn)兩三個選項,最好的搭配是一個寶寶原來就喜愛吃的,但量不多,另外是寶寶不喜愛吃的,但你想給他吃的,讓寶寶在沒有太多選擇的情況下進食。
如果你問寶寶:“寶寶,今天想吃什么?”寶寶的回答肯定是他熟悉的食物。如果你換一種方式問寶寶:“今天晚上想吃南瓜粥還是玉米粥?”讓寶寶只能在這兩種食物中進行選擇,他的余地就小了。當然,媽媽們不會真的只準備這兩樣食物,寶寶的口味還是要照顧的,不用多,有一種他喜歡吃的東西做搭配就夠了。
正確估計寶寶的進食量
寶寶雖然活動量大,但胃口小,我們不能對他們的食量有太高的期望值。事實上,有時寶寶吃掉一個雞蛋餅,就已經(jīng)能夠為他提供足夠的谷類和蛋白質了。如果你還是很擔心,那就采取少食多餐的飲食原則。
讓寶寶嘗試動手的快樂
寶寶都喜歡做媽媽的小幫手,當你在廚房忙著準備飯菜時,可以讓寶寶適當?shù)亍皠趧印币幌?。例如開冰箱自己取酸奶、幫媽媽拿蔬菜、攪拌涼菜等。盡管很多人認為對于寶寶來說,廚房里的危險太多,應該讓寶寶遠離廚房。
但事實上,如果父母在做飯時能照看到寶寶,并且教給寶寶避免危險的方法,廚房也不失為寶寶的一個快樂天地。在這里,既充實了寶寶的游戲,又培養(yǎng)了他勞動的興趣,在吃飯時他還能享受自己的勞動成果。或許那個時候,寶寶就不會挑剔食物的種類,而只專心品嘗他參與勞動后的食物變得多么美味了。
游戲引導
每個寶寶都喜歡做游戲,在游戲中扮演著生活中不能扮演的角色,媽媽可以利用寶寶的這一特性寓“飲食”于樂,在游戲中完成寶寶對新食物的嘗試。例如在進餐前專門挑選一些與飲食有關的兒歌,通過兒歌引導寶寶吃青菜?!靶“淄?,白又白,愛吃蘿卜和青菜”、“老奶奶拄拐杖,愛吃韭菜炒雞蛋”等等,潛移默化中改變寶寶的不良飲食結構。曾經(jīng)有個媽媽為了讓寶寶吃胡蘿卜,就編了一個好長的故事告訴寶寶,胡蘿卜來自火星,寶寶可是個天文愛好者,這樣一來,立即喜歡上吃胡蘿卜了。
以身作則,鼓勵提高
寶寶的飲食習慣受父母影響很大,因此父母一定不要在寶寶面前議論什么菜好吃、什么菜不好吃,自己愛吃什么、不愛吃什么,不要讓父母的飲食愛好影響到寶寶。為了寶寶的健康,父母應該調整自己的飲食習慣,不能因為自己不喜愛吃什么就不讓寶寶吃,盡力使寶寶得到全面豐盛的營養(yǎng)。對寶寶戰(zhàn)勝偏食的每一點提高,爸爸媽媽都應予以鼓勵,這樣寶寶自己會很樂意繼續(xù)提高的。
家里有個“大脾氣”的寶寶
偉偉是一個“脾氣大”的男孩,在平時的生活、學習中稍不順心就又哭又鬧。就算是在幼兒園里,偉偉的這種大脾氣也絲毫沒有收斂。要改造這種大脾氣的孩子,應該要幼兒園和家庭一起努力,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實際案例:偉偉,一個“脾氣大”的男孩,在平時的生活、學習中稍不順心就又哭又鬧。
(一)這天,用餐前我讓小朋友按順序去水果吃。可是因為他排在后面稍遲一會兒得到水果,他眼看著同伴拿到水果,急得大聲叫:“老師,我還沒有呢?我,我”“偉偉,不要著急,還有很多呢。”我安慰他說。“我還沒有”偉偉又喊起來,邊把身體往前擠,前面的小朋友都被擠得差點摔跤。
(二)用餐后,孩子們坐到圖書區(qū)看書,只聽見大叫聲:“這是我的椅子?!币宦牼椭朗莻ィ灰娝蛷姀姞帗屢粡堃巫?,面紅耳赤,邊搶邊大叫。
思考:此案例中偉偉的表現(xiàn)可從“反應強度”的角度來理解。所謂反映強度是指情緒反應的強弱,一般來說,反映強度較弱的孩子易相處,反映強度較強的孩子,容易吸引別人的注意而得到別人的關照,但一遇到稍不順心的事就會大吵大鬧,常引得大人著急關火。
偉偉屬于反映強度較強的幼兒,如果我們像以前一樣著急,試圖下“猛藥”來解決這種行為,那么是不切實際的。了解這類孩子的問題后,我們要改變以往的急噪、焦慮,而要以平靜、平和的態(tài)度來對待,解決:
第一,調整心態(tài),避免激化。在孩子情緒激烈的情況下我們平靜地解決事情,以免事情的進一步激化,然后尋找時機,主動地與之交流,分析原因,引導他尋求解決事情的辦法,使孩子這種強烈的情緒得以緩解。
第二,家園配合,步伐一致。針對孩子的情況及時和家長聯(lián)系,與其交流,傳授正確的指導方法,步伐一致來對待孩子的情緒反應,慢慢緩解情緒反應的強度,
第三,循序漸進,適時強化。對于這樣的孩子我們需要循序漸進,等到他對待事情情緒有所改觀時,我們應及時給予認同,鼓勵和表揚,讓他們意識到進步后的“益處”,從而漸漸使情緒反映強度降低。
你家寶寶有耐心嗎?
現(xiàn)在的孩子沒有耐心似乎是眾所周知的常態(tài)了,有些父母也說自己的孩子沒有耐心,還會顧慮孩子學不會等待,擔心以后做事情都受影響。別著急,看完小育今天的分享就會有辦法了。
1、刻意讓孩子等待
妞妞通常總是迫不及待地想得到東西,如看動畫片、切開剛買回的西瓜或是再講一個故事等等。妞妞媽媽都會告訴她,她可以得到,但需要等一會兒。給孩子時間用來體會和比較,讓她明白“等待”是一種什么感受,這段時間里可以為孩子唱個短小的歌曲或是從1數(shù)到10。這樣孩子就能了解“等待”只是一小段時間。
提醒:也可以在孩子等待的時間里干點事,比如父母接電話時,讓孩子安靜1分鐘。如果孩子能安安靜靜地等待了這1分鐘,應該這樣表揚他:“你真有耐心,能在我們說話的時候自己玩。”如果孩子不能做到,那么接下來的1分鐘可以不理會他,并且向他說明為什么這樣做。
2、暫時轉移注意力
當父母正要和朋友交談時,不妨給孩子一個他平時沒有見過或者不怎么讓他玩的小東西轉移他的注意力。當孩子弄明白那是一件什么東西時,或是他能用那玩意兒做什么的時候,你已經(jīng)結束談話了。
提醒:如果父母給3~4歲的孩子一個玩具,意味著父母要替他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對訓練孩子的耐心不利。不妨讓孩子在等待的時間里畫張圖,或是自己看看繪本等,做一些孩子平時比較感興趣的事情,讓孩子學會自己選擇如何打發(fā)時間。
3、默契溝通的技巧
如果父母在路上碰到熟人需要交談幾句,此時孩子想要得到關注,可以事先訓練他與父母的默契。譬如讓孩子把手放到父母的手上,父母握住他的手,以此告訴他:我知道你的要求,我會盡快滿足你。這種方式可以在和孩子溝通的同時不必中斷與人的談話。
提醒:3-4歲的孩子是難以理解“從現(xiàn)在起10分鐘”有多長時間,訓練時應把孩子知道的一些事聯(lián)系起來。譬如可以這樣對孩子說:“用10分鐘給你的芭比娃娃梳好小辮,穿好裙子,媽媽就給你講故事。”這樣孩子就會逐漸理解時間長短的概念
5個好方法幫你從小培養(yǎng)寶寶的好性格
有人說,性格決定命運。雖然不一定完全對,但也有一定的道理,一個人的性格是在很小的時候開始形成的,為了讓孩子們有一個好的性格,父母從小應該怎樣培養(yǎng)呢?高分小編整理了一些策略或許可以供各位家長參考。
●言出必行始終如一
你也許會認為:孩子小,偶然騙騙他沒關系。其實這要不得,除非你希望以后也被他騙。
我不騙孩子。還刻意要他知道:媽媽不會騙他,媽媽說到做到。這一點很重要,一方面可以獲得他的信任;另一方面也能樹立媽媽言出必行的威信,避免她因僥幸而無理取鬧。
盡量做到始終如一,避免造成孩子思維、判定的混亂。處理同樣的事件要給出同樣的標準,假如你今天答應孩子這么做,明天沒有任何理由卻告訴他不行,就會造成混亂。你或許會忘記自己的不一致,可孩子絕對不會忘。久而久之,你會發(fā)現(xiàn)自己的命令很難貫徹。是孩子任性嗎?其實一部分是你造成的。
●別把自己的意愿強加給孩子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喜怒哀樂,即使父母,也無權要求他們事事按照你的意愿來做,即使你是為了他好。比如:你認為他該睡覺了,你一定要他把一碗飯全部吃掉,或者你一定要讓他放下手里的玩具去做你要他做的事……強加的結果只能適得其反。讓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孩子不但開心、樂觀,還能養(yǎng)成獨立、有主見的性格。
●對待孩子要有耐心
對待孩子需要多大的耐心,只有做了父母才能了解。當你們精心預備好大餐,他卻一口都不吃;當你有一大堆事等著他入睡以后再做,他卻無論如何不肯睡;當你晚上瞌睡得要命,小東西卻哭個沒完……這時,你得拼命壓制著自己的怒火,心平氣和地對待孩子。但家長能做到嗎?家長能一次次都做到嗎?
因此,家長應該以所能有的耐心,最大限度滿足孩子的合理要求。孩子其實就是父母的影子,你以怎樣的態(tài)度對她,這種態(tài)度也會潛移默化成她的性格的一部分。但是,人的耐心究竟是有限的,因此家長也需要讓孩子承受一些忍耐和等待,即使他的要求很合理。例如當你在忙時,孩子要求你陪他玩。你可以告訴他: “等一會兒,媽媽忙完了再陪你?!?/p>
●忽視孩子的無理要求
遇上孩子提無理要求,或提出合理要求你也無法滿足時,假如他哭鬧不休,也要最大限度滿足他嗎?恰恰相反。對于孩子的無理要求,你一定不要滿足,而且一次也不能妥協(xié)。否則只會使同樣的不愉快一而再再而三地發(fā)生。
當你對孩子說“不行”、“不能做”時,孩子往往不會馬上放棄他的行動,他會一邊看著你,一邊繼續(xù)試探你是否真的不讓他做。這時,你應該果斷地走過去,把孩子抱開,讓他做別的事;而不是繼續(xù)坐在那里,重復說著“不行”,持續(xù)與孩子較量。孩子從你果斷的態(tài)度上,可以知道這件事是真的不能做。
●讓孩子承擔一點責任
看到這個小標題,你或許會跳起來,這么小的孩子你讓她承擔什么責任?其實,孩子的責任感就應該從小培養(yǎng)。孩子應該從對自己做的事承擔責任開始,樹立起責任意識。
當孩子把一大堆玩具弄得滿地都是,家長可以叫著孩子一起收拾玩具,或者引導他自己收拾。孩子掉落的東西讓他自己撿起來,摔倒后讓他自己爬起來。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家長都應該讓孩子自己做。
孩子的性格都是在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中培養(yǎng)起來的,作為父母更應該努力探索,使孩子成為一個受歡迎的人、一個高情商的人。
你家寶寶是哪一類型的?
俗話說“家家都有本難念的經(jīng)”,特別是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在十幾年的磨煉中,可能你已經(jīng)練就了“一身本領”,但為什么孩子還是不聽話呢?這時你可要注意了,可能是方法出了問題,快來對照看看吧!
第一類:精力過剩的孩子
主要表現(xiàn):愛玩,愛鬧,愛打架,難以管教,但他們較聰明好動,反應快,接受能力強。
教育方法:
首先,要與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讓他們明白自己不是一個“不聽話的孩子”,這樣他們容易在心理上接受教育和指導;
其次,要適當放手,管教適度。管教若太嚴,與他們性格不對勁,就會適得其反。要給他一定自由,一定的活動時間和空間;
再次,耐心教導:即耐心教育與疏導,通過講道理,使孩子明白自己的一些“主見”并不那么好,并不那么符合社會道德與規(guī)范,從而自愿放棄自己的“主見”,克服自己的毛病,逐步走向成長之路。
第二類:上課不專心聽講的孩子
主要表現(xiàn):上課多動、好玩、愛講話,甚至在家中學習也表現(xiàn)出心不再焉。
教育方法:
首先,父母要訓練讓孩子聽一遍就馬上做到;
其次,在生活中,家長可以有意識地訓練孩子的聽話能力,如安排三、四件事,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最后做什么,家長觀察孩子是否如此;
再次,家長要有意識地訓練孩子的注意力,和孩子講話,一定要讓孩子看著你的臉聽;
第四,家長還可以告訴孩子一些聽講的小竅門;
第五,家長應盡量要求孩子復述課堂內容,或談上課中印象最深的問題。
第三類:追求金錢與物質享受的孩子
主要表現(xiàn):“穿要名牌,吃要精品,”甚至還要車接車送。
教育方法:
首先,家長自己要以身作則,艱苦樸素,告訴他們自己孩子時代的生活經(jīng)歷和故事;
其次,家長要把家庭收支計劃告訴孩子,并適當征求孩子的意見;
再次,有效地教育孩子計劃用錢,并用典型事例來教育孩子。
第四類:對長輩教育抱無所謂態(tài)度的孩子
主要表現(xiàn):對父母,師長的教育,充耳不聞,當耳邊風。
教育方法:
首先要讓孩子理解父母的一片苦心,理解父母、師長的任何一種教育方法都是為了他們的健康成長;
其次,要在感情融洽的氣氛中進行教育,消除他們的“敵意”,使他們愿意聽從教導;
第三要給孩子以說話的權利,讓他說原因,說理由,哪怕是不正確或不真實;
第四要多一點寬容,教育之后,還會做錯事,要給予改正的機會,要耐心,要等待;
第五是教育孩子的語氣要堅定,父母兩人說話口徑要一致,有的父母嘻嘻哈哈,有的漫不經(jīng)心,有的輕描淡寫,有的各唱各的調,這都不利于教育。
第五類:具有嚴重惰性的孩子
主要表現(xiàn):學習被動,作業(yè)不完成或抄襲,造成考試交白卷或作弊,生活散漫。
教育方法:
首先要以平時的家務事開始訓練,不要讓孩子飯來張口、衣來伸手;
其次是幫助孩子制定計劃,并加強督促檢查;
三是父母要以身作則,事事起表率作用;
四是要從孩子力所能及的日常小事上培養(yǎng)勤勞的習慣,并持之以恒,堅持訓練。
總之,你在家庭教育中要堅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導之以行,持之以恒”的教育原則,在理解孩子的基礎上講究家教方法。那個時候,你會發(fā)現(xiàn)讓孩子聽話并不是很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