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案例分析我難過
發(fā)布時間:2021-06-07 幼兒園案例分析 幼兒園中班案例分析 幼兒園游戲案例分析事件:袁軼倫是個內(nèi)向,愛動腦筋、聰明的孩子。這幾天,搭班老師要求大家收集自己旅游的經(jīng)歷、照片。她找不到那么多照片卻把自己去過的地方用圖畫的方式畫在了紙上。第二天一早,她揣著這幅得意的杰作,高高興興地進了班級,給我看,我說:等會兒空了,請你為大家介紹你的圖畫??擅β档奈野堰@件事忘得一干二凈。家長向我反映她很難過,因為“我動腦筋畫的畫,老師為什么不讓我介紹”?
思考:由于我的疏忽、粗心造成了孩子心理的難過甚至是受損。內(nèi)向的孩子不善于用言語表達自己,好不容易畫了圖鼓起勇氣請老師給自己一個表達的機會,老師卻留給她了一個失望。
平時一直說老師要尊重幼兒探索、表現(xiàn)周圍世界的獨特方式,肯定幼兒的創(chuàng)造成果,鼓勵幼兒的創(chuàng)造熱情,并在活動中給幼兒一定的表現(xiàn)機會以催發(fā)幼兒的創(chuàng)造性、表現(xiàn)性。也許因為她的查找資料是搭班老師主題活動的需要我就沒有加以重視?良好的教育機會從我的手中溜走更給孩子心靈蒙上陰影,也許內(nèi)向的她下次不會再有自己站出來說要介紹自己作品的勇氣了。課程的整合不止是個人活動內(nèi)容的有機結(jié)合更需要把眼光著眼于與搭班老師、更或是與平行班老師、不同年齡的孩子們之間的互動
措施:1、誠心地在集體面前向袁軼倫致歉,利用午餐前的自由活動時間請她介紹自己的作品、與大家共享她旅游的趣事。
yjs21.cOm更多幼師資料編輯推薦
案例:日常案例分析
每個孩子的性格都不相同,有些孩子比較內(nèi)向,他們總是默默坐在一邊看著別人快樂地游戲、玩耍,自己卻一個人呆呆做著看別人玩,別人欺負他他也不敢告訴老師,更不敢還手;明明自己會的問題,看著別人搶著回答,自己卻不敢舉手。他們沉默寡言常常成為被老師忽視的兒童。其實,這些孩子更需要老師的關(guān)愛。我們班文文就是這樣的孩子。課后活動安排小朋友背誦《三字經(jīng)》,大部分人都在念,但他不開口,讓他上來也不肯。
教師策略:
1、對于這類孩子,老師應(yīng)更多的關(guān)注他,讓他信任老師,和老師成為朋友。然后逐漸的給孩子創(chuàng)造表現(xiàn)的機會,記住,對于他的每一點小進步,一定要及時的在全體幼兒面前給予表揚,增強他的自信心。在課余時間多和他們親近,和他們講講話,聊聊天。
2、教師在活動中應(yīng)面向全體孩子,促進每一位孩子身心和諧的反展,積極關(guān)愛膽小、內(nèi)向、的幼兒,使他們漸漸膽大、活潑、開朗起來。并喜歡和老師做朋友。
分析及反思:
對于這些膽小的幼兒我應(yīng)該給他們多點關(guān)心,用熱情的目光、親切的話語,愛撫的動作主動和他們交談,消除他們與老師之間的隔閡,細心觀察他們的舉動,了解他們的需要,給予必要的幫助和滿足,激起他們愉快的情緒,并積極鼓勵他們學會與人交流、溝通。鼓勵他們與同伴交往,體驗和同伴間一起游戲的快樂。
案例:小班案例分析
實錄:
剛開學的一天,焦點小朋友站在那大聲的哭了起來,我們連忙跑過去,問焦點怎么了,邊哭邊指著手說:““鄺憶冰咬我”,只見焦點手上一個深深的齒痕,別的小朋友見焦點哭了,也都跑來看樂鬧。這時李家齊也跑來告訴我“鄺憶冰打我,還搶積木”。但見鄺憶冰小朋友卻若無其事,正在玩剛搶來的積木。
分析:
鄺憶冰小朋友是個她聰明伶俐,長相可愛。但就是這樣一個女孩,她自私,以自我為中心,把什么玩具都歸為己有,人家要玩,她就打,就咬,嚇得其他孩子哇哇大哭。針對這種情況,我們經(jīng)常與家長溝通,才發(fā)現(xiàn)原來該幼兒她要什么總是事事依著她,使她養(yǎng)成了自私,好攻擊的心理。這樣的孩子我們該采取怎樣的教育呢?
首先,我們通過家長學校講座、家長會、家園聯(lián)系欄地等形式向家長宣傳幼教知識,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觀念。其次,我們通過填寫“家完聯(lián)系冊”、家訪,半日開放活動,以及入園、離園時與家長交流等方式幫助家長更全面的了解自己的孩子,對孩子有正確的認識。第三,我們指導家長用恰當?shù)恼Z言正確評價自己的孩子,發(fā)現(xiàn)孩子的優(yōu)點,及時給予鼓勵,找出孩子的不足之處,給予指導幫助,使孩子全面發(fā)展。
反思:
針對這樣的情況,我們老師在幼兒園里應(yīng)該多培養(yǎng)該幼兒的自控能力,比如說在體育活動中為達到游戲目的,幼兒必須勇敢、頑強、機智、果斷、團結(jié)互助,幼兒的年齡特點設(shè)計了他們感興趣的體育游戲,來促進自控能力的發(fā)展,如設(shè)計游戲“木頭人”,目的是培養(yǎng)幼兒的反應(yīng)能力,發(fā)展自控能力,方法為:教師背對幼兒念兒歌邊向前走,幼兒跟隨其后,念完兒歌后教師回頭,幼兒迅速停止正在做的動作,并保持身體姿態(tài)不變,游戲中教師鼓勵幼兒要盡量把堅持不動的時間拉大一些,對于自控較好的幼兒給予充分的肯定。再加“過小橋”,讓幼兒走過高25厘米的平衡木,剛開始時,幼兒走得很慢,有1/3的幼兒不敢過,我們鼓勵“勇敢點”,并牽頭他們的手,經(jīng)過多次練習,幼兒基本都能獨立、快速、順利的走過平衡木,變得更能力,不怕困難了。通過游戲孩子們的自我控制能力增強了。
希望通過我們與家長的溝通,使家長認識到自我意識培養(yǎng)的重要性,家長以更積極的態(tài)度面對孩子,給孩子以良好的榜樣,讓孩子在模仿父母過程中,學會認識自我,評價自我,控制自我,形成了良好的自我意識。
案例:案例分析彩光燈
事件:這幾次的講評中孩子們對搭建宏苑小區(qū)的孩子們提出了建議:“這個小區(qū)房子很高、很漂亮但是沒有鍛煉身體的地方給爺爺奶奶玩”有的說:“沒有草地,小朋友沒有玩的地方”……
◆增加各種插塑積木、自制的樹等
幼兒在搭建樓房后,用積木圍起了一個噴水池,噴水池的里面種滿花。中央是一個高高的許多花疊起來的物體
講評時幼兒介紹:我們的噴水池里面有花、可以噴水、到了晚上還能有燈光(他指的就是那高起的花堆)、另一個幼兒補充:“這燈光是七彩的,還會旋轉(zhuǎn),燈光一打花壇會更美”(花堆是彩色的)
分析:1、從替代物的出現(xiàn)、替代物的造型、色彩等外形來看,幼兒的創(chuàng)造思維能力、想象能力都有所發(fā)展。
2、幼兒游戲中的以物代物現(xiàn)象也是由于替代物的低結(jié)構(gòu)提供了幼兒較大的想象空間
思考:積木材料沒有固定的形象特征,孩子們根據(jù)自己對物體的感知、分析,利用它在色彩、高度上的特征,以符合自己游戲的需要。
在大班時期幼兒的想象不斷發(fā)展、豐富、獨特,他們可以使用的替代物越來越多,一物可以多種替代、一件替代物也能表示許多不同的事物(這往往取決于幼兒游戲的需要、情感的滿足等因素)。因此在材料的提供方面,更適合多種材料、自然、低結(jié)構(gòu)的材料
案例:兒童成長案例分析
案例背景:
蕭蕭小朋友是一個比較孤僻的孩子,雖然平時在班里并不是很會說話,是個比較聰明的孩子,他會說英語,對自己感興趣的東西會很著迷,他的知識面很廣,而且經(jīng)常能在不經(jīng)意的時候表現(xiàn)出來。但是在在日常的生活中缺少愛心,不愿意為老師和同伴幫忙,相對而言更喜歡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即使看到眼前需要幫助的小朋友,也會默然走開。對這樣的孩子,如果能全面發(fā)展,用自己的愛心來對待每個小朋友,將會非常出眾,。因此針對這一情況,展開對他愛心的培養(yǎng)。
時間
案例描述
分析與反思(教育策略)
2月25日
開學的第一天,小朋友陸續(xù)都回到了幼兒園,一個寒假沒有見面,他們很多個子都長高了,見面的第一天,他們象小鳥一樣唧唧喳喳地圍著老師說個不停,這個時候,蕭蕭來了,他沒有多說話,自己徑自走到位置上,攤開一本宇宙的奧秘開始看起來,也沒和任何人說話。我走過去和他打了個招呼,他也沒有多說話,等我一再要求時候,他才向我問了個好。(由此發(fā)現(xiàn)蕭蕭好象做什么事情都是很淡然的,對周圍漠不關(guān)心,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做事情,所以我想以后對他要多加提醒,也許會又收效。)
3月1日
開學兩個星期了,從早上來說,蕭蕭見面會和你問個好,但是,好象都是處于義務(wù),而不是由心而發(fā)的向你打招呼,而問好結(jié)束,就開始看他的書,我發(fā)現(xiàn)他看書的時候是很認真,而且?guī)淼臅蠖际怯钪娴膴W秘,自從上學期進行過宇宙的主題之后,我知道他對宇宙很著迷。(于是,我從他感興趣的話題宇宙開始進行和他的交談,他對于興趣的東西完全是兩種反映,所以我想這個也許是拉近我和他關(guān)系的地方)
3月18日
我們上課的時候要把桌子上西湖的圖片架移開,于是我指定了陳雨瑞來負責,今天上完課以后,忽然看見蕭蕭迅速從位置上站起來,然后準備把圖片架子放回原來的地方,但是雨瑞馬上就說到,這是我的事情,蕭蕭說,我只是想幫幫你,于是悻悻的走開了。(看到這樣的情況,我應(yīng)該是高興的,說明他并不是冷淡于一切,幫助別人就是一個很好的開始。我表揚了他,鼓勵了他。但是他的表情卻顯得無所謂。)
4月19日我們最近在進行七彩世界的主題,主題進行到今天,我們嘗試做了一朵七色花,當問到你會怎么使用七色花的時候,有小朋友說要買很多玩具,要有很多吃,也有小朋友說要幫助別人,幫助生病的小朋友,當問到蕭蕭的時候,他說他有了七色花要讓媽媽的身體更好。(我聽了以后,覺得他其實是一個會關(guān)心別人的孩子,只是不善于表達,好象都放在心里,我馬上在小朋友面前表揚了他。他表情上告訴我他很開心。)
5月17日
中午在吃飯前,別的組都很安靜,惟獨霄霄一組聲音很響,等我走過去的時候,我看到他和天天已經(jīng)手和手扭在一起了,我想,應(yīng)該是和他們有沖突了,我有點生氣的和蕭蕭說,“你發(fā)生了什么事情”他說:“天天沒經(jīng)過老師的允許就開始吃飯了,老師還沒有請到他呢”(我一聽,馬上批評了鐘天逸,但是我也同樣批評了蕭蕭,他覺得有些委屈,就眼睛直直的望著我,我就和他講起了道理,最終蕭蕭服氣的點點頭。)
5月31日
在自由活動時間,小朋友各自拿出自己帶來的玩具,蕭蕭也拿出自己的玩具,他帶的是一輛半機械的塑料自行車,在玩的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他在我的跟前不停的晃來晃去,有時還故意在我的面前把法條一拉,讓“自行車”滾到的腳邊,這時我明白了,他是在引起我的注意,我立刻撿起地上的“自行車”,裝著很欣賞的樣子問:“這是你帶來的”,他點點頭,“這個玩具怎樣玩,你教我玩好嗎?”那一天我看見他會心的笑了。
6月8日
今天,蕭蕭的媽媽告訴我,蕭蕭與以前有了變化,發(fā)現(xiàn)他的班級榮譽感強了很多,以前對班級的事情是絲毫不關(guān)心的,但是,前幾天,他請求媽媽幫他買瓶洗手液,原因是班里沒有洗手液了,我聽了很高興,趕忙在小朋友面前表揚了他,我看的出他很開心。
6月21日
中午,他在教室里玩汽車,突然風風哭了起來,我一看原來是蕭蕭玩的汽車壓到了他的腳,我還沒來得及說話,他馬上就向徐道歉了,而且棱棱的看著我,似乎我要批評他,如果是以前他一定是自己就走開了,(我看到他的進步?jīng)]有多批評他,反而安慰徐風起,并一起得到他的原諒。)
小結(jié)
人類的基本需求之一是交往,幼兒的交往是他們社會化行為發(fā)展一個重要方面,像蕭蕭這樣的幼兒在各個幼兒園為數(shù)也不算少,他們由于某些客觀的環(huán)境影響,使得自身各方面的能力發(fā)展與同伴之間有差距,因此交往起來就有了一定的困難。從社會心理學的角度看,人們在進行交往時多傾向于那些有能力的人,而對那些反應(yīng)慢、行動遲緩;生性怯懦、膽小,遇事無主張,只會隨大流的人,會避開他們,不愿和他們呆在一起。因此,幼兒對人對事的態(tài)度,往往又是成人對人對事的態(tài)度的翻版。通過這一學期的觀察,及鼓勵,蕭蕭的進步應(yīng)該說是很大的,從對周圍的漠不關(guān)心,到現(xiàn)在的愛心涌現(xiàn),很多地方體現(xiàn)出他有愛心的一面。在平時的教學、游戲中,在集體的活動中,老師要注意培養(yǎng)他們健康的個性,克服自卑感、孤獨感及消極情緒,形成活潑、開朗,積極向上的個性,這種良好的個性更容易被別人接納。讓我們的老師都成為有責任心、有愛心、受小朋友尊敬的,喜愛的老師,讓那些可愛的孩子不再受冷落。
案例:區(qū)域活動案例分析
在一次區(qū)域活動中,我正在“美發(fā)廳”旁忙著收拾東西?!靶〗?,你要美發(fā)嗎?”一個甜甜的聲音在背后響起,我沒在意?!癤X小姐,你要美發(fā)嗎?”聲音加大了,原來在叫我,居然還敢直呼其名,簡直“膽大包天”,因為確實忙就沒理會。忽然,感覺束好的長發(fā)在背后被一雙小手摸著。看來“美發(fā)師”看上了我這一頭長發(fā),不去美一下是不行的。再說孩子們怎么知道我的名字呢?干脆將計就計趁機調(diào)查一下。主意打定我放下手中活,轉(zhuǎn)身笑瞇瞇地說:“誰是美發(fā)師,你是怎么知道我的名字的?”小女孩菁菁站了出來,“我是美發(fā)師,絕對給你做好?!薄奥爮埨蠋熀澳銌h,我就知道了。”她一臉神氣的樣子,原來這么簡單。
一場顧客(注:執(zhí)筆者)與美發(fā)師之間的自由交談開始了。
美發(fā)師:“你得低下頭,把頭發(fā)低下來。”
顧客:“你們這兒沒有專門洗頭用的長躺椅嗎?這樣不舒服?!逼鋵嵨沂桥滤齻儼杨^發(fā)弄的一團糟。于是菁菁叫了小文文、亭亭等幾個小女孩七手八腳的忙了起來。一會兒,她們就用幾張小椅子拼了張洗頭躺椅。一切動作都比較專業(yè):拔掉我的發(fā)圈,象模象樣的抓搓頭發(fā)。打開假水籠頭沖了沖、吹頭。
美發(fā)師:“你想做什么發(fā)型?”
“你看我做什么好,就做什么吧!”我裝做很隨便的樣子。]
美發(fā)師:“你會唱《青藏高原》嗎?”
“不會”我如實回答。
“你唱歌不行!”美發(fā)師評價到?!澳阒肋@首歌是誰唱的嗎?”,“不知道?!蔽宜餍匝b糊涂到底。
“你怎么什么都不知道呢?是一個叫韓紅的人,她是一個胖豬豬?!泵腊l(fā)師越發(fā)得意起來,“這首歌很難唱,我姨媽會唱?!彼贿呑鲆贿呎f?!拔医o你做個韓紅式的發(fā)型?!?/p>
“好吧!”顧客答到。美發(fā)師左手拿塑料推子,右手拿剪刀,象模象樣地剪起來。閑聊更深入了。
“我以后教你唱?!倍嗝醋孕?、自主的孩子。我笑了。
案例:案例與分析小花園
學習活動“美麗的小花園”中,幾個寶寶興致勃勃地用彩泥做著自己喜歡的小花等。倪倪是班里最小年齡的寶寶,我在一旁觀察發(fā)現(xiàn)她做的小花和別的寶寶做的都不一樣,她惟獨選擇了白色,做了一朵朵白色的小花貼到了木柵欄上,正當她貼完的時候,邊上的幾個寶寶(龍龍、玲瓏等)不約而同地說起來:“她貼的小花不漂亮,我們的小花漂亮”。當時我并沒有發(fā)表任何意見,我想假如當時我用哄的辦法,或用批評的辦法,讓倪倪接受同伴的好意,可能就抹殺了她的興趣。我見倪倪沒有回答只是看了他們一眼又選擇了吸管插起做的小花來。
分析:
首先應(yīng)該尊重她的選擇,在尊重她意愿的前提下,引導她發(fā)展。倪倪雖然能力差,但她好不容易完成了作品,可同伴卻說她不好,給她的情緒一定帶來了影響。老師要理解她追求成功的心理,應(yīng)該給予肯定,保護她的自尊心,并且對她可以不必和其她寶寶有一樣的要求,順應(yīng)她的發(fā)展。把白色的小花貼到了木柵欄上,可以告訴寶寶,花園里的小花是五顏六色的,有的是紅顏色的,有的是白顏色的,所以倪倪貼的小花也是漂亮的。其次,應(yīng)穩(wěn)定倪倪的情緒,然后可在集體活動中請小朋友一起來說說這件事,說說“這是我自己貼的小花我很喜歡,可其他寶寶卻笑我,說我貼的小花不漂亮,我一點也不開心該怎么辦呀?”通過幼兒間的談話我得知小年齡幼兒的認知水平比較低,只有給予耐心的等待和關(guān)注,才能順應(yīng)他們的發(fā)展。我贊同了寶寶們的獨到見解,但也提出了自己的觀點和建議。我認為:獨立、自信、自主等個性品質(zhì)和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必須通過幼兒自主性的游戲活動才能實現(xiàn)。倪倪不接受同伴的好意,是她正沉浸在自己的“成功”之中,還沒意識到貼得不妥,因而對同伴的議論情緒很反感。如果要她被動地糾正,她的抵觸情緒會更強。所以,我想試一試這樣的方法:帶領(lǐng)大家欣賞倪倪做的小花和同伴們做的小花,老師用夸張的口吻說:“倪倪,聽說你的小花很漂亮,讓我們來找找它在那里?怎么找不到?”然后再一起欣賞其它幼兒裝飾的小花,讓倪倪在欣賞多種作品中自己去比較、發(fā)現(xiàn)、思考怎樣更美。我想:采用幽默的方法,孩子更容易理解色差對比、同種色,滿足幼兒的自主愿望。對不同的兒童,知識性的教育目標不必刻意在一次活動中完成,而對幼兒一生產(chǎn)生影響的個性品質(zhì),卻需要老師實實在在將它滲透在教育過程的點點滴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