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為您提供優(yōu)質(zhì)的幼兒相關(guān)資訊

案例:巧妙利用接孩子時光

發(fā)布時間:2021-06-07 幼兒園案例 教育孩子筆記 怎樣教育孩子

爸爸媽媽每天都要到幼兒園接寶寶,這其實也是一段很好的親子互動時間,如果能巧妙利用,則能提高孩子多方面的能力.這里給出你一點建議,不妨一試。

1、了解孩子的在園情況

把孩子送入幼兒園后,心中一定十分牽掛:孩子今天是怎樣度過的?能適應(yīng)幼兒園的生活嗎?在從幼兒園接孩子回家途中,可引導他講講在園的一日生活,特別要讓孩子講出每天在園里最開心的事,借此可使孩子萌發(fā)喜愛幼兒園的情感。

2、詢問孩子結(jié)識的小朋友

父母可以問問孩子今天班里是否來了新朋友?鼓勵寶寶大膽與同伴交往,和每個孩子交朋友。教給孩子交往中的小技巧,如何與同伴友好相處,不爭搶玩具。教孩子學用簡單的禮貌用語,借此也可洞察孩子的交往能力。

3、啟發(fā)孩子表演所學本領(lǐng)

幼兒園每天都會按計劃進行相應(yīng)的課程,家長去接孩子前,可以先看看孩子所在班級的周計劃表,了解了每天的課程或游戲的名稱,就可以有的放矢地引導孩子表演相關(guān)的內(nèi)容。

4、鍛煉孩子的徒步能力

現(xiàn)在家長接送孩子,要么用車,要么抱著、背著孩子。建議您接送孩子時與他一同步行,可設(shè)計游戲和孩子邊走邊玩,不斷鼓勵孩子。激發(fā)孩子識字的欲望,馬路兩旁有許多大型的噴繪廣告牌、寬幅的標語、商場的招牌、路牌等等,上面的字比較醒目,可作為教孩子識字的好教材。

5、引導孩子認物

馬路上的各式車輛、道路兩旁的花草樹木、不同風格的建筑物、顯著的標志等都可以教孩子來認識??上茸屗约簛砘貞浽谀睦镆娺^這種物體(書上、雜志上、卡片上、拼圖上等等腰三角形),啟發(fā)孩子說出它們的名稱、顏色、形狀、位置等,注意糾正孩子的字音,提醒孩子用較連貫完整的句子描述。

6、培養(yǎng)孩子點數(shù)、計數(shù)能力

上下樓梯時,在路上遇見過往行人、車輛時,看到路邊的樹木、電線桿、門牌號碼等都可以讓孩子來點數(shù)或計數(shù)。年齡小的孩子可按順序進行點數(shù),年齡大的可直接認識數(shù)字,或根據(jù)實際情況引導孩子用10以內(nèi)的數(shù)字做加減運算、編應(yīng)用題等。

只要家長對時間利用得巧妙,就可以使孩子的觀察、理解、分析、表達、耐力、識字、認物、點數(shù)等多方面的能力得到提高。

yjs21.cOm更多幼師資料編輯推薦

巧用妙招制止孩子說臟話


1.別讓寶貝覺得說臟話很有趣

聽到很小的寶貝說臟話,有些父母會覺得有趣,忍不住吃吃地笑。這樣,就會使寶貝產(chǎn)生錯覺,認為這是一種能得到父母贊賞的行為。于是,寶貝會一再地說臟話,試圖繼續(xù)獲得這種愉快的體驗。如果父母聽到寶貝說臟話就大怒或覺得十分尷尬,寶貝也會因說臟話引起父母的注意,而繼續(xù)他的說臟話游戲。最好的方式是聽到寶貝說臟話時,給他一個冷冰冰的面孔。讓他明白,你對他說臟話的游戲一點兒沒有興趣,也很反感,這樣他就不會嘗試用說臟話來吸引你的注意了。

2.教寶貝一個新的表達方法

如果寶貝僅是在嘗試一個新詞,看看它會帶來什么樣的后果,或一時找不到合適的詞來表達自己,那么,父母可以嘗試用另外一個有趣的新詞,比如用一些童話書或者神話故事里提到的咒語或有趣的圖來吸引寶貝;也可用一些聽起來很愚蠢但不是臟話的詞匯,來幫助寶貝表達自己,轉(zhuǎn)移寶貝對那些臟字眼的注意力。即便寶貝剛剛開始學說話,他也能很快就學會用這種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憤怒情緒。

3.給寶貝設(shè)定一些界限

一旦發(fā)現(xiàn)寶貝說臟話,就有必要給他設(shè)定一些界限。但給寶貝設(shè)定界限時一定要冷靜,不能過于激動甚至以近乎瘋狂的態(tài)度對待寶貝。如果是寶貝自己生造的詞,告訴他沒有那樣東西,沒人明白他在說什么。這樣,可以降低寶貝說臟話的積極性;如果寶貝模仿其他成人說的臟話,不要給他解釋臟話是什么意思,為什么不能說,冷靜又明確地告訴他“你不能用這樣的詞”就可以了。

4.別給寶貝的臟話太多注意力

有時,寶貝說臟話僅是想要某個東西,或想吸引父母對他的注意。父母不要因?qū)氊愓f臟話感覺尷尬,就試圖盡快結(jié)束寶貝的這種行為,甚至不惜放棄原則,讓寶貝的小“陰謀”暫時得逞。比如,寶貝想要冰淇淋,父母不宜說“這樣說話不好,不要再說了。好了,這是你的冰淇淋?!?歲左右的寶貝生活經(jīng)驗匱乏,根本就不可能明白父母跟他說的這些話的含義,他們看重的只是一說臟話就可以達到目的的結(jié)果,而不會想到父母的真正意圖是什么。因此,父母這樣的行為無疑是在鼓勵寶貝,只要說臟話就能達到目的,而那些不能說臟話的道理他們根本就不會往心里去。

5.教寶貝學會尊重他人

寶貝最常見的說臟話,就是給人起一些他認為很可笑的外號。他們常常將一些自己認為不好的詞湊在一起,組合成一些新的詞語,來表示自己對他人的不滿。要告訴寶貝,給人起外號是不尊重人的習慣。無論是在家、幼兒園還是其他公共場所,一旦看到別的小朋友說臟話,就要及時向?qū)氊惤忉專寣氊惷靼仔∨笥训倪@種做法是不禮貌的,不受人歡迎的。也可以問問寶貝,如果別人這么叫你,你會不會不高興。通過這種移情作用,寶貝就會理解他對別人說臟話時,別人會有什么樣的感受,也就明白為什么不能說臟話了。

6.父母做寶貝的好榜樣

盡管成人與寶貝的行為規(guī)則有很多不同的地方,一旦寶貝聽到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偶爾冒出一些臟話,就會認同父母的這種表達方式。父母管不住自己的嘴,當你要求寶貝不要說臟話時,他會很困惑:為什么爸爸媽媽能說,我就不能說呢?這樣,父母對寶貝說的話就沒有了權(quán)威性。解決問題的方法是,一旦你無意中說了一句臟話,寶貝開始模仿時,趕緊用一些別的事情來轉(zhuǎn)移寶貝的注意力。比如,給寶貝講個故事,教寶貝唱一首歌,或者和寶貝玩一個游戲,以這樣的方式來洗刷父母自己的行為給寶貝帶來的污染。

7.別隨意做語言與行為之間的關(guān)聯(lián)

給寶貝換尿布或者把尿時,要溫和地描述父母所做的一切,對寶貝的身體也不要做一些不適當?shù)脑u價,比如皺著眉頭,一個勁兒說些類似“臭屁股”之類的難聽話。這樣,寶貝會在潛移默化中將這些詞與他那些體驗聯(lián)系起來,并把這一切看成是很不好的事。今后,他在不高興時就會用這些詞來表達自己的憤怒之情。

8.配合一些小小的懲罰

如果在警告寶貝后,寶貝仍然說臟話,父母就要采取措施了。最有效的方法是,讓寶貝停下他正在做的感興趣的事,讓他安靜地待上幾分鐘,不許說話,不許動。比如,讓寶貝待在汽車后座上、商場一角某個位置或家里某個房間等。如果這種懲罰不發(fā)生作用,可以撤銷對寶貝的獎勵。撤銷時父母一定要嚴肅冷靜,不要情緒化。一旦向?qū)氊愋媪诉@樣的決定無論如何都要堅持,不能因?qū)氊惖陌蠡蚱渌魏卧蚨p易放棄原則。

巧妙應(yīng)對孩子暴躁


生活中常見到小孩子暴躁的樣子,暴怒發(fā)作中的孩子往往不聽勸阻、除非成人滿足他們的要求,否則會僵持下去。

壞情緒原因1:無理取鬧

一般都是比較小的寶寶容易犯的錯。起因可能有很多,比如:寶寶不喜歡刷牙,所以每次刷牙的時候,他就故意搗亂或吵鬧;寶寶不讓父母離開,媽媽爸爸急著去上班,他就是不讓;到了商店里,他一定要買和家里一模一樣的玩具,不買就大吵大鬧等等。

應(yīng)對招數(shù):轉(zhuǎn)移注意力

對待年齡比較小的寶寶,書上說的要講道理這一套,肯定是行不通的。寶寶比較在乎自己的感受,如果態(tài)度強硬地逼寶寶就范,也會搞得大人、寶寶都非常生氣。比較好的辦法就是想辦法轉(zhuǎn)移寶寶的注意力。既讓寶寶有新鮮的感覺,又不會違背父母的原則。

壞情緒原因之2:遭遇失敗

寶寶的心非常簡單和單純,但是也非常脆弱,經(jīng)不起一點打擊。比如,寶寶很用心地在拼拼圖,但是拼了半天,都不成功;或是很努力地搭積木房子,搭得很高的時候,房子突然塌了。寶寶覺得自己沒有想象當中那么能干,就會情緒低落。

應(yīng)對招數(shù):同情并給與鼓勵

告訴寶寶,其他小朋友也可能發(fā)生過類似的情況,也無法完成這個任務(wù),讓寶寶覺得“這件事情很多人都遇到過”,以此緩解寶寶的壓力和自責的情緒。父母同情的表達可以拉近與寶寶之間的距離,而拉近距離之后的勸慰效果會更佳。不要吝嗇你的親情,輕吻一下寶寶或抱抱他,都是讓寶寶擺脫壞情緒的好方法。等寶寶情緒稍稍穩(wěn)定后,再幫他找到失敗的原岡,一起完成原先的任務(wù)。

壞情緒原因之3:要求得不到滿足

寶寶終歸是寶寶,不懂得控制自己的欲望和情緒。當他在街頭因為得不到想要的玩具當眾哭鬧甚至躺在地上耍賴時,父母要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呢?很多父母也許都會忍不住厲聲喝斥,但這對控制場面毫無用處,對安撫寶寶的情緒也是沒有幫助的。寶寶會很長時間憤憤不平,他不覺得自己做錯了什么,覺得是父母對他不好。應(yīng)對招數(shù):保持冷靜教導寶寶

的確,最令父母尷尬的情形,是寶寶在公眾場所鬧別扭。但是大人這時必須讓自己先冷靜下來,不要大聲喝斥他,因為你的干預(yù)愈多,他的脾氣可能愈強烈。寶寶鬧情緒,有時是帶點試探性質(zhì)的,大人表現(xiàn)得愈在乎,他可能愈是過分。建議這時,你先深呼吸,由一數(shù)到十,平靜自己的情緒,穩(wěn)定下來再跟寶寶說話,這也是給寶寶一個調(diào)整情緒的時間。寶寶見你如此冷靜,就可能覺得無趣而收斂了。如果寶寶仍然無法冷靜,就告訴寶寶“我們現(xiàn)在要走”,然后抱走他,等到了無人的場所,就試試讓他哭夠了自己安靜下來吧!當然,你也可以在安全的前提下,離開他一會兒,寶寶“打仗”找不到對手,過一會兒他自己就會感到?jīng)]有意思,發(fā)脾氣也就停止了。

暴怒發(fā)作與孩子的性格有關(guān),但頻頻發(fā)作的原因往往在于家長身上。

首先,是家人的溺愛。父親、母親或爺爺、奶奶過分疼愛孩子,總怕孩子受委屈,為了博取孩子的歡心,有求必應(yīng),而不考慮這種要求是不是適當。這樣就逐漸使兒童滋生了一種自我為中心的意識。自我為中心的孩子,無論做什么事,都是以自己的意志為轉(zhuǎn)移,隨心所欲,為所欲為。有時,父母覺得孩子的要求過于無理,本不想答應(yīng),但孩子一發(fā)脾氣,就立刻加以滿足,這是一種最糟糕的做法。因為孩子從這樣的事情中知道,發(fā)脾氣是滿足愿望和要求的最有效的手段,于是就變得更容易發(fā)脾氣了,造成了惡性循環(huán)。其次,是家庭教育缺乏一慣性和一致性。今天禁止的事,明天便鼓勵去做,父親認為是好事,母親說壞,爺爺同意的事情,奶奶偏要阻攔。這樣就會增加孩子的受挫感,從而導致煩躁和暴躁。

再次,是父母對孩子要求過分嚴格。孩子稍有過錯或沒有按要求去做或做的不好,父母就嚴加訓斥甚至把孩子狠狠地揍一頓。這種做法會造成兩種不良結(jié)果。其一,使孩子感到不滿和壓抑,這種不滿和壓抑會在以后的某種場合中表現(xiàn)出來;其二,父母的舉動,為孩子提供了一個效仿的榜樣,一旦環(huán)境適當,孩子也會表現(xiàn)出同樣的暴躁和攻擊性行為。除此以外,疾病與生理條件也是引發(fā)壞脾氣的原因之一。神經(jīng)衰弱的兒童特別容易興奮、發(fā)脾氣,處于疾病和疲勞狀態(tài)中的孩子也常常有煩躁不安,易于發(fā)火的表現(xiàn)。

對于容易暴怒發(fā)作的孩子,平時要加強對他們的心理輔導,當發(fā)生不愉快時,要采用活動轉(zhuǎn)移法,讓他們在體育游戲或其他活動中宣泄內(nèi)心的緊張,并為他們樹立講道理、講禮貌的榜樣供他們學習。每次發(fā)作平息后,要嚴肅地教育他們,使他們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如果發(fā)現(xiàn)孩子在哪一次能克制自己沒有發(fā)作,應(yīng)及時予以表揚和獎勵。最后,提及一點,家長不要自已經(jīng)常暴怒發(fā)作,摔盆砸碗

巧妙培養(yǎng)孩子好行為


導讀: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會出現(xiàn)各種各樣的問題,媽媽要懂得用最好的方法,教育出最好的孩子。

孩子的成長如同一道永遠也解不完的題,舊的問題解決了,新的問題又冒出來。不過,在同兒子的不斷過招中,在同其他媽媽的交流中,在從報刊閱讀中以及在網(wǎng)上的查詢中,我逐漸甩掉了育兒盲的帽子,變成了一位自認為還算稱職的媽媽。現(xiàn)我將自己在實踐中總結(jié)的一點經(jīng)驗分享給大家。

獎勵

及時且經(jīng)常地獎勵孩子的良好行為,可以增進孩子的良好行為,使其繼續(xù)鞏固與提高。這種獎勵,必須是在孩子表現(xiàn)出良好行為后立即做出的才有效。獎勵有許多種,我主要實施的是精神獎勵和物質(zhì)獎勵兩種,其中精神獎勵對培養(yǎng)孩子的良好行為習慣尤為重要。

精神獎勵。包括微笑、擁抱、親吻、鼓掌、拍肩、口頭表揚等等。

上月底,我為兒子買了一套無圖識字卡。買回的當天晚上,我像同兒子玩其他玩具一樣與他玩認字游戲。我先教他認六張卡片,當讀了幾遍后,我開始將卡片扔在床上,隨便說一個字,讓他在卡片堆里找。當兒子找對一個卡片后,我馬上給兒子一個親吻,并夸張地說聲:“真棒,棒極了?!眱鹤右妺寢屓绱烁吲d,立刻來了精神,一個勁地讓媽媽說,他找。就這樣,一個晚上,兒子都拿著小卡片玩?zhèn)€不停。直到現(xiàn)在,每晚臨睡前的認字游戲都是我與兒子的保留節(jié)目。在玩中,我鼓勵的花樣也不斷翻新,兒子在我的鼓勵下,自信心越來越強,一百張的卡片,不到半個月就已認識了大半。

物質(zhì)獎勵。用獎勵小玩具或孩子最喜歡吃的小食品等辦法,促進孩子改善某種行為。

兒子喜歡看書,喜歡玩玩具,但是在看過玩過后,常常將書及玩具亂扔一氣。有時候,當你給他講書中的某個故事時,他便突然想要看那本書,可是望著床上、地上、桌上、椅上的書,一時還真找不到他要的那本書。為了使他養(yǎng)成做事有規(guī)矩的習慣,我采用了自身找原因加物質(zhì)獎勵的辦法。自身找原因,主要是反省自己是不是自身表率做得不夠,再者是否能動動腦筋。我首先為兒子買了兩個布制的小書架。買回來后,我將他看的書和玩具分別放入了兩個書架內(nèi)。兒子看完書后,剛要扔在地上,我忙走過去對他說:“讓我們把它送回家好不好?!闭f完,用手指了指書架,兒子馬上心領(lǐng)神會,將書乖乖地放入了書架??粗M步的兒子,我高興地對他說:“來,媽媽獎勵一個QQ糖?!蓖ㄟ^幾次小恩小惠加甜言蜜語,還別說,兒子慢慢地養(yǎng)成了不亂扔東西的習慣。比如吃完香蕉,他會將香蕉皮扔到垃圾桶里。

巧妙幫助害羞的孩子


導讀:少讓孩子在家中窩著,多出去交交朋友,和伙伴一起玩耍,家長要多引導孩子改變害羞的行為。

愛因斯坦、牛頓、李安、周杰倫、妮可?基德曼……這些相當有名氣的人物在小時候也有許多害羞事件。但如果害羞的主角換成我們自己的寶寶,接受起來多多少少都有點兒困難。

大人們熱情地想抱抱寶寶,但小家伙卻頭一扭將臉埋在父母的懷中或者躲到父母的身后;對著曾經(jīng)見過兩三次的大人,讓他叫叔叔、阿姨,催促幾次,終于小聲地叫了,算是給媽媽面子;見到小朋友,一開始也不主動打招呼,扭扭捏捏或是冷冰冰的,需要別人主動而且友好地招呼他玩兒,才可能慢慢地活躍起來……

經(jīng)常接到父母的咨詢:我的寶寶小時候一點兒也不怕生,怎么大了卻害羞起來?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以下幾個具有代表性的“害羞”事件吧。

線索1我6個月了,千萬別抱我!

6個月以前,棒棒見誰都愛笑,大家都說棒棒是個小甜心。可是最近一段時間以來,棒棒卻變得怕人了。姨媽好久不見棒棒,真想立刻親親他,但是棒棒小臉緊繃著,姨媽剛湊過去,棒棒就“啊呀”地叫著,好像在示威:你千萬別抱我!姨媽強行把棒棒抱過去,小家伙不買賬了,哇哇大哭起來。

你應(yīng)該知道的

棒棒出現(xiàn)“陌生人焦慮”,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認生”。媽媽大可不必緊張,現(xiàn)在,棒棒已經(jīng)可以區(qū)分熟悉的人和陌生人了。他與每天看護他的人——比如媽媽——形成了一種親密依戀,媽媽就是棒棒的安全港灣;而不熟悉的人對棒棒來說可是一種危險信號,意味著不安全,棒棒當然要大聲呼救了。

一般說來,嬰幼兒在陌生環(huán)境中見陌生人的怯生程度比在自己家里高??醋o人不在身邊比在身邊的怯生程度高,見兒童比成人容易親近,更容易接受慈眉善目、語氣和藹的成人。

這樣幫助“小害羞”

安全港灣自然過渡

先讓小家伙明白:除了媽媽以外,爸爸、奶奶、爺爺也同樣愛他,讓棒棒逐漸適應(yīng)不同的看護者。不要急于讓棒棒和陌生人親近,孩子需要慢慢接納。在這個過程當中,媽媽要陪伴在他身邊,幫助棒棒建立安全感。很快,棒棒就會輕松地度過這個階段。

線索2就是不進別人家的門……

鬧鬧1歲半了,每次帶鬧鬧去朋友家,媽媽都很發(fā)愁:鬧鬧死活不進朋友家的門,進去之后也要哭鬧著回家,弄得媽媽手足無措。但是只要跟阿姨熟悉了之后,鬧鬧又活躍得像只小老虎,跟阿姨打得火熱,還不停地表演節(jié)目,回家的時候又要動員半天,才肯離去。

你應(yīng)該知道的

這是鬧鬧的一個氣質(zhì)特點。氣質(zhì)是寶寶與生俱來的對外界刺激的一種反應(yīng)形式,是寶寶的一種天性。氣質(zhì)中有一個方面就是寶寶的“趨避性”:高趨向性的孩子見人“自來熟”,特別喜歡接近人,陌生人也無所畏懼。但是高回避的孩子,見人的第一反應(yīng)就是回避,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預(yù)熱之后,通常也能很好地適應(yīng)環(huán)境。

這樣幫助“小害羞”

理解和建立恰當期望

那些氣質(zhì)不容易接近的寶寶,雖然表面冷淡,但內(nèi)心也愿意對人友好,經(jīng)常也能夠自得其樂。一分為二地看,這種特點可使孩子減少受不良影響的幾率。

人們常說稟性難移,天生氣質(zhì)特點如此的孩子長大后往往仍然不主動,與性情相投的朋友在一起會輕松自在得多,否則容易緊張、少言寡語。這樣的孩子雖然交友少但友情穩(wěn)定、長久,只要他能開心快樂地度過每一天就不必過分擔憂。

給予機會,循序漸進

如果是過分怯生,也會妨礙孩子的社會交往及適應(yīng)能力。從孩子很小的時候就要開始降低怯生的程度,發(fā)展良好的交往能力。

創(chuàng)造接觸新事物和社會交往的機會。從小聽得多、看得多,就會習慣于接受各種新的事物,對物對人有較強的適應(yīng)性。

在見到陌生人或到?jīng)]有去過的地方之前,作好充分的準備工作。提前告訴孩子將要見到誰、見到什么、要去哪里、要做什么,這些將要發(fā)生的事情會給他帶來什么好處,讓孩子“心中有數(shù)”。

見到陌生人的時候,給孩子緩沖的時間。創(chuàng)造寬松的環(huán)境,讓孩子逐漸熟悉陌生人。比如,輕松地為孩子介紹“阿姨是媽媽的朋友,阿姨也很喜歡寶寶”。不要剛?cè)ゾ鸵蠛⒆哟蛘泻簦@樣會給孩子造成一定壓力。

線索3從來不和小朋友一起玩。

文文性格比較內(nèi)向,在家就喜歡一個人擺弄玩具。媽媽認為要充分放手,發(fā)揮文文的自主性,大人也有足夠的時間做自己的事情。但是媽媽發(fā)現(xiàn),每次帶文文去小區(qū)玩,文文總是特立獨行,從來不和小朋友一起玩,連個招呼都不打。

你應(yīng)該知道的

文文不喜歡跟人接觸,并不是怕人,而是一種回避。表現(xiàn)出好像根本沒看見你,這和媽媽在看護文文過程中的“大撒把”有一些關(guān)系。媽媽在看護中沒有滿足文文的情感需要,和文文很少有交流和互動。文文讓媽媽陪自己玩的時候,媽媽總是說:文文自己玩。逐漸地,文文開始認為:看來媽媽更喜歡讓我自己玩,不喜歡跟我一起。文文就把注意力轉(zhuǎn)移到自己的玩具上:看起來好像更專注于“物”而很少關(guān)注“人”了。

這樣幫助“小害羞”

愛的關(guān)懷情感互動

多跟孩子進行一些愛的交流。孩子感到緊張的時候擁抱一下文文,告訴她:媽媽在文文身邊。逐漸地,文文就學會怎么表達感情,怎么跟別人交流。

線索4躲在姥姥身后更安全。

冰冰3歲了,是姥姥一手帶大的。冰冰就喜歡跟姥姥在一起。家里來了客人,冰冰總是躲在姥姥身后不敢出來。他也不喜歡甚至害怕跟小朋友玩。媽媽帶冰冰去親子園,無論他在玩多么喜歡的玩具,只要有別的孩子來,他就會嚇得扔掉玩具躲到大人身后。

你應(yīng)該知道的

深居簡出,少與外界接觸。有些寶寶從小就很少出家門、見到家以外的人。孩子被關(guān)在家中出于幾種原因,如隔代看護的老人身體狀況不好或者對孩子的安全過分擔心;家長本身就內(nèi)向、不善交際甚至有社交焦慮,很少有親朋好友登門;父母工作忙沒時間管孩子,在家中也常自顧自而缺乏與孩子游戲、對話、講故事……孩子缺少跟小朋友玩耍的體驗,在跟小朋友接觸的時候就會焦慮、害怕。

這樣幫助“小害羞”

站在身后,大膽鼓勵

多帶孩子去接觸小朋友。一開始可以找小一點的小朋友一起玩,避免爭搶玩具給孩子造成不愉快的體驗,打消跟小朋友一起玩的積極性。慢慢再接觸更多的小朋友,循序漸進,不要強迫孩子。如果他見到小朋友感到害怕,不要訓斥和指責他,要接納他,也可以抱抱他,給他一段適應(yīng)的時間。等孩子放松下來再慢慢鼓勵他:你們可以一起玩火車啊,看看誰的火車跑得快。

Tips“小害羞”最不需要的5句話

“真沒用!”

“這孩子很害羞、怕見人。”

“XX小朋友多大方?。 ?/p>

“你啞巴了,又不叫人!”

“這又不是什么難事。”

巧妙戒除孩子戀物癖


導讀:隨著寶寶年齡越來越大,總是有一件事讓媽媽感到煩惱,那就是寶寶依舊對某些物品十分迷戀,甚至到了寸步不離的程度。為什么寶寶會迷戀這些物品?什么樣的物品最容易讓寶寶迷戀?該不該戒除寶寶這種習慣?又應(yīng)該如何去戒除呢?

有許多寶寶會對小包被、小抱枕、絨布熊等很有質(zhì)感的用品“上癮”,這些東西很多時候都已經(jīng)成為孩子生活中的重要的一部分,有許多都扮演著陪睡的角色。面對孩子的戀物情結(jié),看看兒童教育專家怎么說?

戀物為尋求安全感

簡單地說,寶寶戀物就是一種成長過渡期的依戀行為,是寶寶從“完全依戀”轉(zhuǎn)為“完全獨立”的過渡期間所產(chǎn)生的行為。寶寶產(chǎn)生依戀行為的時間,絕大多數(shù)發(fā)生在6個月大至3歲之間,其戀物表現(xiàn)在2歲時最為強烈。為什么寶寶會迷戀這些物品呢?因為它們是寶寶心理安全感的依靠,尤其在白天變成黑夜、寶寶想睡又怕失去知覺時,不安全感就會大大增加,此時某些物品對寶寶來說就非常重要。

那么,都是什么樣的物品最容易讓寶寶迷戀呢?大部分是柔軟的物體,是可以讓孩子擁抱、享有絕對操控權(quán)的物品,比如他們經(jīng)常玩的絨布玩具、經(jīng)常用的杯子、經(jīng)常蓋的小毛毯等。

5種最容易讓寶寶依戀的物品

乳房、奶瓶

吃是寶寶最基本的生存需求,一旦這種需求無法得到滿足,那么寶寶就會對與吃有關(guān)的物品格外關(guān)注,進而尋找一種替代性的滿足,比如乳房、奶瓶等。

指頭、玩具或拳頭

當寶寶要尋求自己能夠完全掌控的物體,以此來尋求心理上的安全感時,指頭、玩具或拳頭便成為最好的選擇。伴隨著小寶寶對基本需求的生理滿足,這些物品也將讓小寶寶更加愉悅,盡快把糟糕的負面情緒排解掉。

毛毯

在寶寶最容易迷戀的物品中,毛毯也許是僅次于奶瓶的第二大戶,而且必須是那種長期使用的、稍微有些破舊的毛毯。是什么給了毛毯如此大的魅力?這不僅因為它上面有寶寶熟悉的味道,還因為毛毯能帶來溫暖的觸覺聯(lián)想,而且摩搓毛毯的聲音又能聯(lián)想到媽媽的輕柔細語。

柔軟物品

除了那些能帶來熟悉味道的物品之外,寶寶對某些物品的觸感也非常在意,因為這種感覺能傳達出令人心安的訊息,比如安撫性奶嘴、奶瓶、毛巾、被子、枕頭、玩偶、手套等??吹接心敲炊鄬殞毾矚g拿軟毛玩偶在臉上摩擦玩耍,您就知道柔軟物品是多么受歡迎啦。

照顧者的身體

除了具體的單個物品之外,主要照顧者的身上部位也常成為寶寶一再光顧的地方,如耳朵、手、頭發(fā)等,甚至有些媽媽必須保持固定的頭發(fā)長度,這樣寶寶才能安心玩著頭發(fā)入睡。

兒童教育家認為,既然孩子的“戀物癮”是由安全感缺乏引起的,那么預(yù)防或逐步戒除幼兒的“戀物癮”,也要從增強孩子的安全感入手,爭取為孩子創(chuàng)造一個開放式的家庭環(huán)境。具體方法,你可參照以下內(nèi)容進行嘗試:

1.平時多擁抱孩子,多拍撫孩子的背部和頭頂,以解其“皮膚饑餓”。注意擁抱和拍撫不是獎賞,不要等孩子畫得一幅好畫或彈出第一首鋼琴曲時再去擁抱他。擁抱應(yīng)該是日常的、無條件的,就算孩子做錯了事感到不安,也可以擁抱他,后者更多的是在兩代人之間找到一種無聲的和解方式。經(jīng)常性的擁抱給孩子這樣的暗示:我在你身邊;我愛你;別怕,有我呢;失敗了不要緊;你很安全……經(jīng)常與父母擁抱的孩子,絕不會將小包被或玩具熊當做他的“精神保險帶”。

2.就算讓孩子獨處一室,也要進行睡前安撫工作。所以的孩子都在本能上畏懼噩夢和黑暗,所以硬性將孩子與父母分開,對孩子是一件很難接受的事。很多幼兒就是在入睡前的害怕不安中染上“戀物癮”的,如果父母在孩子獨睡前陪伴孩子,唱催眠曲或讀一兩個美妙的童話,開亮一盞小燈,等孩子睡著再離開,就比較容易使其對襁褓包被之類物體“脫癮”。

3.弄清九成以上戀物兒童會被小包被、小抱枕、絨布熊、用慣的浴巾之類“上癮”后,做媽媽的在選購這些幼兒用品時,就要有意識地備下幾個“遷移載體”,讓孩子無法對其中的某樣東西“專情”。如果一開始就備下兩三條小包被、一個絨布熊家庭(包括絨布熊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叔叔嬸嬸、小絨布熊和它的表弟們),讓孩子選擇使用的話,孩子恐怕就會領(lǐng)悟到:這是無生命的物質(zhì),而不是有感情能交流的人。

意識到這些,就有利于幫助他們走出與“戀物”相守的封閉天地,接觸到外面世界的充沛陽光。

相關(guān)推薦

  • 案例:巧控孩子看電視時間 難題: 佳佳4歲,平時就是個電視迷,從周一至周五,每天只要從幼兒園回到家,就會熟練地拿起遙控器,趁媽媽做飯之際,看上一個半小時電視。晚飯后,通常還會看上一段時間的卡通片才肯在媽媽的督促下洗澡睡覺。到了...
    2021-04-23 閱讀全文
  • 巧妙運用方法來懲罰孩子 當孩子犯了錯誤時,家長就要對孩子進行教育。說起教育的方式,一般總是強調(diào)孩子年幼無知、情感脆弱、身體稚嫩,應(yīng)當從正面引導教育,講道理說服。這當然是對的。但是,這只是教育的一種方式,合理的懲罰也是一種必不...
    2022-01-24 閱讀全文
  • 巧用妙招制止孩子說臟話 1.別讓寶貝覺得說臟話很有趣 聽到很小的寶貝說臟話,有些父母會覺得有趣,忍不住吃吃地笑。這樣,就會使寶貝產(chǎn)生錯覺,認為這是一種能得到父母贊賞的行為。于是,寶貝會一再地說臟話,試圖繼續(xù)獲得這種愉快的體驗...
    2021-07-27 閱讀全文
  • 巧妙應(yīng)對孩子暴躁 生活中常見到小孩子暴躁的樣子,暴怒發(fā)作中的孩子往往不聽勸阻、除非成人滿足他們的要求,否則會僵持下去。 壞情緒原因1:無理取鬧 一般都是比較小的寶寶容易犯的錯。起因可能有很多,比如:寶寶不喜歡刷牙,所以...
    2021-08-03 閱讀全文
  • 巧出妙招,教孩子合群 :剛?cè)雸@的幼兒,在與同伴的交往中咬人、打人、搶東西、搶玩具的現(xiàn)象普遍存在,時有發(fā)生。這與家長的溺愛、家庭的教養(yǎng)方式有關(guān),也與孩子想要的東西得不到又不會用語言去表達,于是就靠這些攻擊性的行為去尋求解決,...
    2021-11-18 閱讀全文

難題: 佳佳4歲,平時就是個電視迷,從周一至周五,每天只要從幼兒園回到家,就會熟練地拿起遙控器,趁媽媽做飯之際,看上一個半小時電視。晚飯后,通常還會看上一段時間的卡通片才肯在媽媽的督促下洗澡睡覺。到了...

2021-04-23 閱讀全文

當孩子犯了錯誤時,家長就要對孩子進行教育。說起教育的方式,一般總是強調(diào)孩子年幼無知、情感脆弱、身體稚嫩,應(yīng)當從正面引導教育,講道理說服。這當然是對的。但是,這只是教育的一種方式,合理的懲罰也是一種必不...

2022-01-24 閱讀全文

1.別讓寶貝覺得說臟話很有趣 聽到很小的寶貝說臟話,有些父母會覺得有趣,忍不住吃吃地笑。這樣,就會使寶貝產(chǎn)生錯覺,認為這是一種能得到父母贊賞的行為。于是,寶貝會一再地說臟話,試圖繼續(xù)獲得這種愉快的體驗...

2021-07-27 閱讀全文

生活中常見到小孩子暴躁的樣子,暴怒發(fā)作中的孩子往往不聽勸阻、除非成人滿足他們的要求,否則會僵持下去。 壞情緒原因1:無理取鬧 一般都是比較小的寶寶容易犯的錯。起因可能有很多,比如:寶寶不喜歡刷牙,所以...

2021-08-03 閱讀全文

:剛?cè)雸@的幼兒,在與同伴的交往中咬人、打人、搶東西、搶玩具的現(xiàn)象普遍存在,時有發(fā)生。這與家長的溺愛、家庭的教養(yǎng)方式有關(guān),也與孩子想要的東西得不到又不會用語言去表達,于是就靠這些攻擊性的行為去尋求解決,...

2021-11-18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