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學生們需要什么樣的課本?
發(fā)布時間:2021-04-13 新生開學需要做哪些調(diào)整 幼兒園需要說課稿 創(chuàng)造適合學生的教育筆記我兒子念小學五年級,昨天放學回家激動地對我說:“老爸,我有一個重大發(fā)現(xiàn)。我有充足的證據(jù)證明,麥當勞贊助了我們的英語課本?!薄坝羞@樣的事?”這倒確實可能是一個重大發(fā)現(xiàn),“你有什么充足證據(jù)?” 我兒子拿出他的英語課本說,“我們今天英語課學的單詞,你聽聽都是些什么單詞?。篗cDonald‘s, BigMac, French fries, apple pie, McChicken, hamburger, Spicy McWing,Coke。你的結(jié)論是什么?”還沒等我回答,他又立即補充道:“實際上,我從三年級就開始懷疑麥當勞贊助了我們小學的英語課本。”“為什么?”“因為當時我們學了hamburger這個單詞,四年級又有相關的單詞,當然沒有今天這樣集中?!?/p>
我第一次關注課本對學生的影響、尤其是潛意識的影響是在法國,當時我的一個法國朋友,他的兒子一歲多,一次我們聊起了他兒子的識字卡片。他向我介紹說,為了幫助法國兒童從小就接受法國是一個多種族社會的概念,兒童識字卡片上出現(xiàn)的小朋友圖片特別在不同種族上取得平衡,以便法國孩子在潛意識中就能獲得種族平等的概念。
那次事件促使我開始思考課本對學生的影響,課本該如何選擇文字、圖片的問題,因為我自己有一個正在讀小學的孩子。從法國一回來,我就迫不及待地打開我兒子的課本,讓我頗感意外的是,我能在我兒子的語文教材上找到許多我熟悉的內(nèi)容——我兒時有些課文他們?nèi)匀辉趯W。
也許是我們的課本更注重“經(jīng)典”的緣故,我感覺我兒子的語文課本在時代感上有所不足。首先,反映城市生活的文章極少,就更不要說反映當下的中國城市生活與面貌了。有關農(nóng)村的文章比例倒是不低,但是課本里的農(nóng)村更像是我小時候的農(nóng)村。今年高考上海一位考生因為關注了農(nóng)民工的下一代的問題,他的作文得了滿分,那么,我們的課本里為什么不能也增加農(nóng)民工、農(nóng)民工子弟的內(nèi)容呢?
前不久,有記者請我對一項即將出臺的教學實驗進行評價。這個教改方案的核心是為每名學生配備一臺筆記本電腦,老師從而可以取消板書。我回答說,如果如此巨大的投資只是為了節(jié)省一個板書似乎太過浪費。我當即舉了課文《草地夜行》的例子,該文講述紅軍過草地時一個老紅軍為幫一個小紅軍而犧牲的故事。文章中有許多東西對今天的城市孩子的理解有一定困難,比如伸手不見五指的黑夜、餓著肚子行軍的感受、沼澤泥潭的可怕等等,這些背景的東西如果能用多媒體的形式呈現(xiàn)出來,才能更有效地發(fā)揮筆記本電腦的功效。yJs21.cOm
相比而言,英語課本倒是變化最大的。我至今還記得我學的第一個英語單詞是a red flag,參考書里多是這樣的例子:Completely Overthrow all exploiting classes(徹底推翻一切剝削階級)。再回到麥當勞能不能、該不該進小學課本,這樣做是否客觀上有促銷洋快餐的效果的問題,我請廣大的讀者朋友一起來思考。
不過這之前我想先聽聽小學生自己的看法,于是我問我兒子:“如果你覺得不應該學McDonald’s,那你認為該學些什么呢?”
“油條啊、豆?jié){啊什么的,至少也可以讓我們多了解中國文化?!蔽覂鹤友a充道,“你知道嗎,三年級我們做眼保健操的音樂是鋼琴演奏的,現(xiàn)在我們做保健操的音樂改成二胡演奏的了?!?/p>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編輯推薦
今天,我們拿什么教育孩子
昨天晚上睡覺時,女兒很神秘的對我說:“媽媽,今天晚上澤輝沒有認真寫作業(yè),你猜他媽媽是怎樣治他的?
我急忙糾正孩子的用詞不當:“那不是治,是教育??墒菨奢x他媽媽也太壞了,這么冷的天讓他在外面,我把澤輝領進屋里,他媽媽又把他趕出來了?!甭犃伺畠旱脑挘疫B忙說:“你要是不聽話,我也會把你趕出去的?!迸畠喝匀秽洁熘骸澳悄阋彩莻€壞媽媽?!?/p>
在這之前去澤輝家串門,當與他媽媽談起如何教育孩子時,就親耳聽到她這樣說:“孩子不聽話就打,舍不得打,只會把孩子慣壞了?!被丶椅野堰@話對老公一說,他堅決反對,不贊成用打的方法教育孩子。
通過這件事,我陷入了深思:中國實行了改革開放,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人們的腰包都鼓得足足的,孩子的教育越來越成為社會的焦點問題,各種教育觀點、教育理論、教育模式鋪天蓋地而來,其中也有一些“快樂教育,成功教育,賞識教育……”哪個做家長不把孩子的教育當做頭等大事?可為什么孩子們不領情呢?
我突然想起在一本書上說過這樣一句話:“當孩子知道你在教育他時,你的教育已經(jīng)失敗了。”那么,教育究竟是什么?我們到底應該怎么去教育孩子呢?我回憶起小時候的一個鏡頭:一個刮風下雨的天氣,一位患有風濕性關節(jié)炎的老師騎著車子去上班,走到一個小橋邊,腿一軟,從橋上摔到河里去了,他從河里掙扎著爬上岸,提著兩只鞋出現(xiàn)在教室的門口,此時離上課還有五分鐘,他微笑著對同學們說:“你們真棒,按時上課,都是勇敢的孩子?!彼褪俏业男W老師,永遠忘不了的是他全身濕漉漉的,光著腳,手里提著滴水的鞋,水珠順著頭發(fā)往下滴,他也許從來沒有教育孩子怎樣去做人,但我從他的身上理解了“德高為師”的含義,懂得了“以身作則”的真諦,他只教了我一年,卻成為我教師生涯中永遠的楷模,從教15年來,這個鏡頭永遠定格在我的腦海中,它時時鞭策我,做一個這樣的好老師。
教育,是無言的愛。父親是一位老老實實的農(nóng)民,他從未教育過我什么,只是偶爾從農(nóng)田回來早一些的話,我就會纏著父親講故事,講的故事里邊的最終結(jié)果是好人的好報,壞人的嚴懲下場,就是父親的愛在無形中影響了我,做人要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走下去,走出自己的美好人生。
教育,是無聲的行動。再看看古往今來的教育家如何詮釋教育。泰戈爾老先生說:“天空中沒有留下翅膀的影子,而我已飛過?!蔽蚁耄骸斑@是多么高明的教育智慧呀!也應該是教育的最高境界了。而我們現(xiàn)在有些父母,望子成龍盼女成鳳切可理解,但天天把教育掛在嘴上,不僅沒有把鐵煉成鋼,反而讓孩子很小就產(chǎn)生逆反心理,出現(xiàn)心理障礙,是兒童心理健康問題日益嚴重,這不是很可悲的事實嗎?
試想:當年朗朗在學校學習,取得的成績并不好,他的媽媽并沒有采取嚴厲的懲罰,而是為孩子選擇了更好的機會,留下了佳話,從而造就了一代國際鋼琴大師。
試想:當年的愛迪生“孵蛋生雞“的故事,被眾人所歧視,他的媽媽如果不是那么堅信兒子的才智并帶回家親自教育,世界將痛失一個偉大的發(fā)明家,那么我們何時用上電燈,教育到底是什么?聰明的父母老師們,今天,我們到底拿什么來教育孩子!
什么樣的愛才是孩子真正需要的
前幾天蘇州高二女孩失蹤的消息牽動全城,我們都在圈里轉(zhuǎn)發(fā),希望能夠找到這個女孩??删驮谏现?,警方在運河路的一條河里找到了她的尸體。聽到這個消息后,我們都很震驚,家長也崩潰極了。好好地一個孩子,怎么就出現(xiàn)這樣的意外了呢?
警方對孩子溺水身亡的原因正在進一步調(diào)查、檢驗之中,目前沒有發(fā)現(xiàn)有外力加害跡象。因為此事就發(fā)生在身邊,所以感觸特別深。和同事聊天,大家都議論紛紛,女孩的父親說孩子最后一次考試不太理想。有人猜測說孩子因為壓力太大所以選擇離家出走,然后溺水自殺。有人表示,如果真的是這樣就自殺,這個孩子根本不值得同情;有人表示,孩子自殺和父母的教育和成長環(huán)境有關。
這年頭,但凡孩子遇到了什么事,自殺也好,罵人和別人打架也好。許多人都會把原因歸結(jié)在父母的教育上面。我認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對孩子的言行舉止有著深刻的影響。在日常生活中,父母應該要多和孩子溝通,了解孩子心里在想些什么,有什么壓力和顧慮。女孩是家里的獨苗,她死之后父母每天以淚洗面。直到現(xiàn)在,父母也不知道孩子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樣的事?
我不知道孩子是自殺還是他殺,或是有其他的隱情?,F(xiàn)在孩子已經(jīng)走了,出于對死者的尊重,我希望也不要再去過多揣測。不管怎樣,逝者安息,生者如斯。
對于孩子,我們總是會覺得很愛很愛他,可我們忘了,我們給的是否是孩子想要的。我們總是以為趁年輕多努力賺錢,以后可以滿足孩子的各種需要和滿足??蛇@樣的愛,真的是孩子需要的嗎?靜下心來想想,你真的了解身邊的孩子嗎?你知道他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嗎?
孩子需要父母的陪伴與愛。
父母的陪伴與愛,是給孩子最好的能量。在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也只有父母的陪伴與愛才能讓他更有信心去克服。孩子需要我們的接納,可對于一些工作忙碌的父母而言根本無法停下腳步聽聽孩子的心聲。研究表明,孩子經(jīng)常獲得父母得愛和肯定,以后在他面對生活得不愉快時會更積極得處理好一切,勇于找到辦法去解決和脫離困境。孩子的成長等不了,多給他一些呵護與陪伴吧,讓孩子每一天都幸福樂觀!
孩子需要父母的傾聽與溝通。
溝通是孩子和父母之間的橋梁,千萬不要讓孩子對父母產(chǎn)生距離感。很多父母都以工作忙碌為由,與孩子溝通時,總是居高臨下得要求孩子。當孩子想要去表達些什么,父母卻根本沒有耐心聽孩子說完。溝通都是雙方面的,如果我們只是一味的去要求孩子妥協(xié),而不能靜下心來去理解孩子所表達的意愿,那么以后很容易讓孩子覺得和父母無法溝通,代溝問題也會越來越深。
孩子需要父母的尊重和理解。
除了傾聽孩子的心聲以外,還要懂得尊重和理解孩子心里的想法。孩子有自己獨立的個性,需要我們的關愛和培養(yǎng)。很多父母以為孩子是自己的,替孩子做主是理所應當?shù)氖虑?。讓孩子失去自己的空間和感受,對他是很不尊重的。父母不能用成人的眼光看待孩子,應把他當做大人一樣尊重,平等生活,遇到事一起商量。日后他才會擁有自信和獨立的精神。孩子是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的思想和感受,需要我們的尊重和理解。
什么樣的愛是孩子真正需要的?孩子是獨立的個體,他有著自己的喜怒哀樂,有自己的思想和選擇。孩子需要的是父母的陪伴和參與,是父母的傾聽與溝通,是父母的尊重和理解。他的成長需要自己去探索和體驗,我們應該多給孩子一點時間,耐心得陪伴,寬容得接納。用鼓勵和贊美去激勵,讓他感受到我們對他的理解,尊重和愛。孩子在沒有壓迫和束縛的環(huán)境下才會成長得更幸福更快樂。
孩子最需要的是什么?
孩子最需要的是什么?
是吃、穿、用、玩方面的嗎?不是。
是知識嗎?也不是。今天的孩子已經(jīng)學到了許多以前需要到小學才能學的東西。那什么才是孩子最需要的呢?對于中國的兒童來說,他們最需要的是尊重,來自父母的真愛。
要知道嬌慣、溺愛或“恨鐵不成鋼”地指責孩子都不是愛孩子的表現(xiàn),只有從心底里尊重孩子才是對孩子的真愛。孩子的自尊心就像稚嫩的小苗,一旦受到傷害,會留下難以愈合的傷口,甚至會影響他的一生。因此,爸爸媽媽應保護孩子的自尊心,就像保護他的眼睛一樣。
那么,怎樣才能做到尊重孩子呢?在此,筆者介紹幾個便于你靈活運用的小招數(shù)。
第一招:傾聽孩子的訴說
3歲前的寶寶特別依戀父母,因此,年輕父母應該每天花一點時間聽聽寶寶的訴說、提問,并為寶寶念兒歌,講故事。也許只要花30分鐘,父母自己也可以輕松一下,就能給寶寶帶來極大的滿足和快樂。
1至2歲的寶寶也許還不會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或不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如果父母能夠真正學會傾聽,多鼓勵寶寶大膽地說話,既能促進寶寶語言的發(fā)展,也有利于發(fā)展親子關系,使寶寶感覺受尊重,以促進寶寶心理健康。
另外,父母要耐心地對待寶寶的每一個問題或要求。認真聽取孩子想要告訴自己的事情。在他表達不清時,你可以與他進行充分的目光接觸,但不要打斷他。
寶寶與你講話時,你不但要認真傾聽,還要注意傾聽的方式。不要總是站著,居高臨下地說話,這不僅使寶寶感到他有一種壓迫感,所以你要盡量彎下腰或蹲下與寶寶說話,與他的眼神交流,這既是一種親密接觸,也是對孩子尊重的具體表現(xiàn)。傾聽寶寶的心里話
禁忌用語:
“問這問那,有什么好奇怪的?”
“我正忙著呢,問你們老師去!”
“真討厭,你沒看見我正在忙嗎?”……
分析:
這一類的語言會使孩子覺得您在“打發(fā)”他而自尊心受到了傷害,以后可能不愿告訴你他內(nèi)心的想法。
第二招:冷靜對待寶寶的過失
年輕父母可以從寶寶1歲左右起,為寶寶建立一套簡單、明了、容易操作的行為規(guī)則,讓他知道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
給他一個寬松而具有規(guī)則的環(huán)境,使他逐漸學會自律。
寶寶如果犯的是同一種錯誤,這也很正常。正確的做法是:你可以對寶寶說明自己的感受,并以一種關心孩子的口吻表達出來:“當你做某某事時,我感到……”,如“當你把玩具扔到小妹妹床上時我感到很生氣,那樣做會碰傷她的?!闭堊⒁庹f話的語氣和內(nèi)容,既要讓寶寶明白自己錯在那里,又要保護他的自尊心。懲罰孩子,也是一門藝術(shù)!
禁忌用語:
“你這個壞孩子!”
“我沒想到你會干出這樣的蠢事,你令我很失望!”
分析:
這樣寶寶就會產(chǎn)生強烈的自責情緒,他會覺得很難受。有的寶寶還會產(chǎn)生逆反心理。
第三招:珍惜寶寶擁有的玩具與物品
珍惜寶寶的東西,是個極易被人忽視而又對寶寶健康成長有著積極意義的事情。寶寶年齡雖小,但也擁有許多屬于他們自己的東西,如玩具、圖書、學習用品、衣帽鞋襪、小碗筷、小桌椅、小被子、毛巾、枕頭,有的孩子還有自己的小房間,有鋼琴、電子琴、小運動器械等。這些物品無疑都是成人給孩子提供的,但“產(chǎn)權(quán)”已屬于孩子。
父母可以幫助孩子建立有關物品取放的規(guī)則,但不能隨意擺布和挪動孩子的物品。有小客人來時,也要經(jīng)小主人的允許,使用他的玩具或物件。最好的辦法是鼓勵他自己將玩具給小朋友玩。
有的父母不經(jīng)孩子允許丟掉寶寶喜歡的小東西,比如小樹葉等,這也會使孩子很難過。父母認為不重要的東西在孩子眼里往往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第四招:鼓勵寶寶發(fā)展獨立性
你要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識的創(chuàng)造環(huán)境讓寶寶自己作主。
有時候,不適當?shù)膸椭彩且环N犯,會傷害他的自尊。小寶寶也需要刺激和挑戰(zhàn),你要盡可能創(chuàng)造機會讓他學會自己解決問題。
當他需要幫助時,你要指導和協(xié)助他想辦法尋求答案,而不是取而代之。比如在孩子做一些簡單的家務時,你可以讓孩子自己決定碗筷的擺放、日用品的收拾的方式。當寶寶與其他小朋友玩耍時出現(xiàn)了爭執(zhí)和沖突,你要給寶寶自己解決問題的機會。
禁忌用語:
“這件事你干不了?!?/p>
分析:
當孩子試圖去解決一個問題或完成一項任務如洗衣服、打掃衛(wèi)生時,千萬不要干涉他,如說“這件事你干不了”等。這類用語會導致孩子低估自己的能力,從而變得膽小、自卑。讓寶寶獨立自主也要從小事開始做起。
小貼士
1.不要一味地表揚、獎勵、贊許寶寶,這會使寶寶產(chǎn)生虛榮心。必要的批評以及慎重的處罰也是一種對孩子尊重方式。這是一種冷卻劑,可以使孩子冷靜地檢點自己的言行,修正自己的錯誤。
2.防止對寶寶不適當?shù)臐M足。1至2歲的寶寶已經(jīng)會用一些手段來要挾家長以滿足自己的要求,如果父母經(jīng)常采取妥協(xié)的方式滿足寶寶的話,這絕不是尊重而是縱容。對于寶寶的無理要求父母要堅決拒絕。
生孩子究竟需要什么條件?
生孩子究竟需要什么條件?看到**媽媽在討論“是否要生個‘窮三代’”,我的理解就是爺爺奶奶窮,父母窮,還要不要生個孩子一起來“承受”窮?事情的起源可能是有位女士在網(wǎng)上發(fā)帖,說不能給月薪2500的老公生孩子。也許月薪2500在北京這種地方真的不算多,但是在北京月薪低于2500元的人的可能也不少吧,可是這能作為我們不要孩子的理由嗎?
我給大家講個小故事吧,放在這兒不一定對,但是卻可以清晰地詮釋孩子和金錢之間的關系。
我休產(chǎn)假的時候,經(jīng)常帶著孩子到我們小區(qū)外面的一個小游樂場散步。那有一個簡陋的鐵皮房子,里邊住著五口人,一對老夫婦和兒子一家三口。當時,我也是驚嘆,不知道這五口人是怎么住的。
因為經(jīng)常到那去玩兒,和老人比較熟悉。一天老人問我:“你老公一個月能不能掙1000塊?”估計老人可能以為我沒有工作。我笑著答:“差不多吧?!庇谑?,老人特認真地說:“那你還能再生一個。我一個老鄉(xiāng),一個月掙700塊,還生了一個老二呢?!?/p>
我回家和老公說起來,我說,你看那個老爺爺說了,只要你能掙1000塊,咱也能生老二了,哈哈哈。老公說:“現(xiàn)在你們兩個都把我整死了,我再要一個,還活不活了?”看來,生不生孩子和錢沒多大關系,重要的是父母有沒有足夠的耐心和愛心,呵呵。(我倒是想生,可是不符合政策,呵呵。)
當然,我舉這個例子有些不切實際,因為我們都不想讓孩子“享受”貧窮的生活,我們都想給孩子一個舒適安逸的環(huán)境,一個富足的環(huán)境,一個能給孩子創(chuàng)造更多機會的環(huán)境??墒?,那多少錢算夠呢?我想沒有人能給我一個確切的答案。
我想出現(xiàn)這個問題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因為人們的攀比心理和虛榮心在作祟。我們都想過得比別人好,我們都不想讓別人看癟了。其實,我想說的是,如果非要和別人比的話,為了我們的生活能夠更加有幸福感,我們還是往下比,而不要往上比了吧。往上比,我們永遠都會覺得我們的生活太差了,我們給孩子提供的條件太差了,至少我是這個條件。我同事的一個朋友,為了讓孩子插班進入某大學的附小,花了15W,據(jù)說今年某附小的贊助費漲到了20W,雖然對外宣傳是12W,但是,我肯定不會花十幾萬的贊助費去讓孩子讀所謂的重點校,我不舍得也覺得不值得!我覺得孩子好,在哪里都會好。
還有,很多學?,F(xiàn)在都推出各種各樣的夏令營、游學活動,甚至有的從幼兒園就開始了,國內(nèi)的還好說,國外的動不動就是好幾萬,大孩子可以自己去參加,小孩子還需要有一位家長陪同,去一次,還勉強能夠忍受,但是如果寒暑假都去,估計好多家庭都會財政吃緊吧。
反正,如果想給孩子花錢,社會上有各種各樣的班、機構(gòu)來讓你給孩子揮霍,可是,真的有必要嗎?孩子過著“富人”的生活,父母卻要節(jié)衣縮食,因為我們都不是掙錢無數(shù)的人,我們都是靠工資吃飯的人,我們這樣做帶給孩子的是什么?是攀比、是虛榮、是對家庭、對社會責任感的缺失。
還有,富人家的孩子在物質(zhì)上可能是富有的,但是精神卻未必富有。他們的父母為了更大的財富,拼命工作賺錢,經(jīng)常會忽略了對孩子的陪伴和教育,或者是他們想陪孩子也沒有時間,所以對現(xiàn)在富二代的孩子經(jīng)常惹出這樣那樣的是非也就不足為奇了;而我們雖然財富不夠多,但是我們能帶給孩子充足的愛,我想這對孩子的成長是彌足珍貴的。
我經(jīng)常對朋友說:“其實現(xiàn)在我們都是幸福的人,我們現(xiàn)在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我們不能總想著和富人比,那樣的話,我們永遠都是失敗的。我們一定要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和誰都不要比,因為日子是過給自己的,不是過給別人看的?,F(xiàn)在有很多下崗工人,人家一家人過得也很快活,為什么呢?因為他們的精神生活是充足豐盈的,這才是一個人幸福、快樂的源泉!”
記得一個出租車司機師傅和我說過,他從來不像好多司機那樣,沒日沒夜地跑車,他每天固定跑幾個小時,中午一定會找個地方休息一小會兒,讓自己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tài),這是對自己的身體負責,也是對乘客負責。晚上雷打不動都要回家和孩子老婆一起吃晚飯,他說,每天都能和孩子老婆一起吃頓飯,是這世界上最幸福的事兒了。
所以,我覺得,不管收入多少,有愛才是最終要的。在這個世界上,最幸福的事兒不是你擁有多少財富,而是能夠和你愛的人、愛你的人相伴相守。所以,只要你有了足夠的愛孩子的心,那么就生吧,擁有充盈的父母之愛的孩子才是最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