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為您提供優(yōu)質的幼兒相關資訊

勿讓自己的不良情緒影響到孩子

發(fā)布時間:2021-03-19 讓幼兒園安靜的游戲 教育孩子的聽課筆記 幼兒園孩子的游戲

父母們的不良情緒會直接傳染對寶寶,并影響著寶寶們的健康成長,家長們應該學會調節(jié)自己的不良情緒!

一位哲人這樣說過:

心態(tài)是人真正的主人。要么你去駕馭生命,要么是生命駕馭你,而你的心態(tài)將決定誰是坐騎,誰是騎師。

你的情緒,誰作主?

一天,刮著大風,大班的嘟嘟一個人站在陽臺上很久。老師喊他回來。嘟嘟說:“我想跳樓?!崩蠋熜睦铩翱┼狻绷艘幌拢麓碳ず⒆?,裝作平靜地說:“這么高的樓,跳下去,人會摔死的?!?/p>

“我就想死。”

“你死了,爸爸媽媽多難過啊!”

“我就想讓他們難過。他們吵架,都說死,我很難過。”

嘟嘟說著眼淚流了下來。老師把嘟嘟緊緊抱在了懷里。

顯然,嘟嘟的情緒反應是不健康的。一個5歲左右的孩子應該是天真爛漫的,小腦袋里會有奇思妙想,但一般跟死啊活啊是不沾邊的。就算是孩子單純模仿大人,沒心沒肺地說了這些生與死的話題,那也不是這樣的。

無論如何,這都不是5歲孩子應有的表現(xiàn)。

故事背后的故事

嘟嘟的爸爸媽媽都是公司職員,工作繁忙,早出晚歸,無暇照顧嘟嘟的飲食起居,更無心關注嘟嘟的情感世界。老師發(fā)現(xiàn),這對夫妻都是情緒化的人,家里的情緒環(huán)境要么熱火朝天,要么寒氣逼人。這冰火兩重天的家庭氛圍全然取決于嘟嘟父母的工作狀態(tài)和由此帶來的情緒變化。他們的家庭環(huán)境、情緒氣氛似乎處在某種失控狀態(tài)。

爸爸媽媽天天跟嘟嘟生活在一起,感情上卻很少有真正的交流。嘟嘟不僅經(jīng)受著親情饑渴,他的情緒世界還時時遭遇“交通堵塞”。嘟嘟的不良情緒反應和情緒行為,跟他的家庭環(huán)境有著很大的關系。

孩子的情緒行為深受父母情緒行為的影響

我們都知道,孩子有一個顯著特點就是善于模仿,爸爸媽媽的情緒語言、情緒行為營造著嘟嘟的情緒環(huán)境,自然也成了他的學習和模仿的對象。

情緒化的父母會誘發(fā)并且造就孩子的不良情緒。嘟嘟的故事告訴我們,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很重要,當父母的尤其應該。

你的情緒,你作主了嗎?

你也許會說,我可不是情緒化的人,更不會像嘟嘟爸媽那樣情緒波動,喜怒無常。我的情緒當然自己作主,誰會把自己情緒和心情交給別人來處理,讓別人作主?

事實上,很多時候,我們的情緒并不受我們的自主控制,有時候甚至是“跟著別人的情緒和感覺走”。嘟嘟的爸爸媽媽的情緒基本受他們所在公司的控制,受工作狀態(tài)控制,顯得很被動。

壓抑情緒≠控制情緒

有人很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緒,喜怒哀樂,不形于色。中國自古就有“報喜不報憂”之說。不過,這里所謂的控制情緒,其實只是把壞情緒埋藏在心底,這只能叫作壓抑情緒。跟情緒管理學所說的控制并調節(jié)的情緒,不是一回事,甚至可以說是南轅北轍。

那些善于壓抑自己情緒的人,一是因為他在某種壓抑環(huán)境里不得不隱藏自己的真實情感,時間長了也許就成了習慣;二是現(xiàn)代人通常浮躁而忙碌,無暇顧及自己的真實感受,不會用心感受自己和他人的情感情緒,顯得麻木而遲鈍。

一個簡單的測試

你的情緒誰在作主?請看下面的選擇題——

面對一件令人生氣的事情,你一般是這樣做的:

A.屏住,告訴自己不能發(fā)火,將怒氣深埋內心,假裝什么也沒有發(fā)生過。

B.發(fā)飆,會用罵人、動手等行為,向對方表示“我很生氣”。

C.心里怒火萬丈,但是不會主動找對方溝通化解,只是等待時間或別人的解決。

D.感覺到自己的情緒處在憤怒狀態(tài),但是努力想辦法,尋找適合的方式主動跟對方溝通,以期解決問題。

情緒管理學的解說

A。表面看上去,這是一種情緒控制行為,其實是一種情緒壓抑,并非真正意義上控制和調節(jié)情緒。壓抑情緒的后果是積聚已久的消極情緒到了一觸即發(fā)的時候,一切都會失控,而且無法挽回。

B。完全讓自己的情緒跟著自己的感覺走,失掉了理智的掌控,顯得失控而放肆,惡語傷人只會使事情激化,后果更嚴重。

C。是一種被動消極的狀態(tài),讓自己的情緒跟著別人的感覺和情緒走,消極地等待時間的化解,被動地等待別人的主動。

D。是相對較好的情緒管理方法。意識到了自己的情緒狀態(tài)——生氣憤怒,但是,沒有讓自己的情緒失控和激化,而且避免了“自我被動狀態(tài)”,經(jīng)過理智分析,找到不良情緒的根源,主動想辦法解決問題,化解這種情緒。

作情緒的主人,首先要學會體察情緒

對父母來說,如何作自己情緒的主人尤其重要。那么,我們該如何體察和了解自己的情緒?讓我們來分析一下日常生活中父母經(jīng)常遭遇的一個情景——

面對添亂的寶寶

忙了一天,媽媽下班回家,正在廚房手忙腳亂地洗菜準備燒飯,一個電話打過來。媽媽只能放下手里的活兒去接電話。電話里,對方抱怨同事,抱怨客戶,抱怨老公,向媽媽倒了一大堆“情緒垃圾”……媽媽好不容易掛了電話回到廚房,發(fā)現(xiàn)寶寶玩水玩得不亦樂乎,渾身上下濕掉了。

繼續(xù)燒飯,還是收拾孩子、給他換衣服?媽媽火冒三丈。

這里有3種選擇,你會是什么樣的表現(xiàn)?

1.(孩子是存心搗蛋)大聲吼孩子,劈頭蓋臉地一頓臭罵;

2.(知道不完全是孩子的不對,但是心里的火氣實在憋不?。┡瓪鉀_沖地給孩子換衣服,怒氣沖沖地嘮嘮叨叨;

3.(哦,我現(xiàn)在疲憊加煩躁,朝孩子發(fā)火多半是我的錯,我不累的時候,孩子玩水,我的火氣好像沒這么大。但是,我現(xiàn)在實在憋得慌)得,坐下來喝杯茶,吃個蘋果,休息一刻鐘,晚飯晚一點開飯問題不大。

分析:

有1、2表現(xiàn)的大人,爆發(fā)以后往往會選擇后悔,發(fā)現(xiàn)自己不應該這樣對待孩子。這是發(fā)生在父母身上最常見、最典型的“遷怒”行為。第3種表現(xiàn)的父母,則清醒地體察到自己情緒,知道自己怒氣的真正原因,并且在自己生氣的時候及時合理控制住情緒。這是對自己情緒負責、對孩子負責的媽媽。

父母們的不良情緒對寶寶所造成的傷害,家長們在生活中多控制自己的情緒,尤其是在小孩子們的面前時,更不可將自己的情緒傳染給孩子!

yJS21.com更多精選家園共育閱讀

育兒觀念:情緒對孩子影響


“老師,今天我媽媽不高興了?!薄盀槭裁矗俊薄安恢?,我跟我媽媽說話她都不理我?!毕嘈藕芏嗉议L都有這樣的感觸:當自己在某些事情上有情緒波動時,很容易將這種情緒傳染到孩子身上。當家長心情好的時候,孩子是幸運的,會陪孩子一起玩或做游戲,甚至對孩子的一些無理要求都會給予滿足,當家長心情不好的時候,孩子也會跟著受點委屈:“一邊兒玩去,我忙著呢!”“叫你干什么你快點兒行不行!”甚至于還給孩子兩下,像這種情況我們可以在總結為“情緒感染”。

每個人都有情緒糟糕的時候,家長工作忙、壓力大,有時難免情緒煩躁,這種情況下很容易把壞情緒傳染給孩子。壞情緒是負面的,家長把壞情緒帶給孩子,拿孩子當出氣筒,這是對孩子的不尊重,是不可取的??v然父母和孩子的關系十分親近,但也不能不負責任的把壞情緒發(fā)泄到孩子身上,必將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從而導致孩子出現(xiàn)叛逆心理和行為。因此,父母應注意避免把不良的情緒發(fā)泄到孩子身上。孩子不僅僅是父母的私有財產(chǎn),父母更肩負著讓孩子健康成長的重任。

家長應學會克制自己的情緒,盡量不把壞情緒帶回家。要懂得克制,明白把壞情緒帶給別人就是對別人的不尊重,即便是帶給自己的孩子也一樣給他造成傷害。

家長要學會排解自己的不良情緒??梢灾谱饕粋€“陰晴表”,以表情圖像來表示當天的心情。當孩子表情欄里出現(xiàn)“委屈”的表情時,家長要及時發(fā)現(xiàn),給孩子排憂解難,幫助孩子樹立積極的情緒,并無形中給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同樣,當自己出現(xiàn)這種表情時,孩子也會以同樣的方式幫助自己。所以說,方法不同,結果也不同。孩子最大天性就是好模仿,自己生活中一點一滴都會直接影響孩子的成長與發(fā)展。無論是家長還是一名人民教師都應謹記:好的教育方式成就好的教育結果。

有不良情緒時,不要教導孩子。作為家長如果實在控制不住自己情緒,那就盡量少和孩子說話,也不要在這種情況下教育孩子、批評孩子,以免把壞情緒傳染給孩子。作為一名教師更應該給孩子一種積極、樂觀的生活、學習氛圍。

幼兒教師不能可將壞情緒帶給孩子,如果壞情緒來臨時可以深呼吸,讓自己的身心放松。平復下來在與孩子進行交談、溝通,切記帶著不好的情緒與孩子交流、溝通。幼兒教師的工作繁瑣、沉重,更應該調整好心態(tài)、管理好自己的情緒讓自己的心情保持積極、樂觀的狀態(tài)。當孩子出現(xiàn)不良情緒時進行有效的引導,對于自己的不良情緒時適度的調整。也可以制作心情“陰晴表”與孩子一起記錄心理變化,記錄一段時間后,讓孩子們自主分享始終保持好心情的秘訣。(鼓勵平時稍顯羞澀、不愛說話的孩子們勇敢回答)

情緒的流動對幼兒發(fā)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無論是家長還是一名幼兒園教師都應具備基本的管理自己情緒的能力,做情緒的主人,讓我們和孩子共同成長給孩子作出良好的示范。也可以讓孩子讀一些關于情緒管理的書籍讓孩子自主分享書中的內容。

好的教育方式成就好的教育結果,希望自身能吾省自身,時刻反思,對自己的教育方式針對不同孩子進行不同的調整。

如何面對孩子的不良情緒?


如何面對孩子的不良情緒?兒子遇到不高興的事就大喊或者發(fā)脾氣,這樣的事曾困擾我多時,給他講道理吧,這種時侯他根本聽不進去,舊嚷不誤,任由他不理會,他會叫一段時間甚至哭得上氣不接下氣,滿臉通紅。這時我都等他平靜下來后再講道理,但是對兒子來說印象不深刻,到時還會再犯呀!

上面所說的情況,其實小時侯很少發(fā)生,只是到了幼兒園之后,剛開始我以為是到幼兒園不適應或者說在外面無法發(fā)泄,回家后才有所表示,但幾次下來,我覺得問題點不對,幾次講道理,但效果不大。

昨晚我們早早吃完飯,帶著小自行車出去騎,天漸漸黑了,他的情緒也變得煩躁,幾次下了車嚷著:“我不喜歡黑天呀!把月亮摘下來炒了吧?”我一聽樂了趕緊接過去:“你很有創(chuàng)意呢?怎么才能把月亮炒得好吃呀?”“先把月亮切成塊,然后加點蔥姜蒜爆炒!”想了一下又補充,“還是再加點鳥肉吧?”“鳥肉?什么鳥呀?”我不解,兒子一聽笑了:“不告訴媽媽,這是秘密!”我們笑作一團,兒子靠在我身上。我趁機說他:“兒子,你都是男子漢了,要調整好自已的情緒,天黑天亮,日月更替都是很自然的事情,我們人類無法改變,無論是白天黑天都好呀!白天工作,晚上休息,對吧?”兒子想了想點點頭。后來又玩了一會,或許是沒玩夠而天又黑了吧,他又說起黑天的壞話了,又有點耍賴的感覺。這次我看著他蹲下身來說:“天黑了不好,我兒子都沒玩夠呀!”兒子一聽我說連忙接上:“不對媽媽,天黑了,我們回家吧?”他倒來了個一百度大拐彎。我們拉著小自行車高高興興地回家,連上六樓他都自已上去,還給我唱了歌。

這讓我很感慨,為什么以前發(fā)生這樣的事,我說了同樣的話效果不好。這次是因為我和兒子產(chǎn)生了‘共鳴’,我理解了他的感受,‘悲情或同情教育’順著他的感受說,他一下子就心坦蕩了。我這才想起,前幾天看《孩子,把你的手給我》這本書所說“和孩子溝通要建立在尊重的基礎之上,另外,還要有技巧:需要a同時照顧孩子和父母的自尊;b要先說出表示理解的話,然后再提出建議或意見。”這句話說得是多么的正確??!書沒少看,但應用起來卻總是不能利用到點上。這次總算用對了。溝通很需要技巧呀!

晚上洗完澡,他提出想玩回積木,我答應了他,他坐在床上擺著,過了一會兒好像有些困了,擺的積木倒下了,他又嚷上了:“怎么就光倒呀?站不住呢?”我看著他:“是呀,是原因呢?動動腦筋吧?”他看了我一眼,“媽媽,你抱抱我吧?!”“行,來媽媽抱!遇事不能急,要先動動小腦袋想一想!”我說他,他靠在我身上說:“我又忘記了!”我一聽真樂了,瞧瞧這小子,已經(jīng)開始接受我的教育了。我抱起他在地上轉了幾圈,然后放下他,他高高興興地收拾好積木,又玩了一會橡皮泥,又重新洗漱,聽了故事睡去。

想想,面對孩子的不良情緒,家長首先要冷靜,先同情說出他的感受,然后再提建議,有時也可以說出一些輕松的話或者只是抱起他,拍拍他的肩膀,他都會安靜下來,這時再趁機講道理,往往效果最好。

孩子一天天長大,要允許他犯錯誤,允許他發(fā)泄,只是要教會他學會如何控制和調整改善所謂的不良情緒,這才是最主要的事情。和孩子一起經(jīng)歷這些成長中的事情,感覺自已重生一樣,有時連自已都覺得和兒子一起在成長呢。

讓寶寶盡情宣泄不良情緒


導讀:適度地讓孩子宣泄,對他們的生理和心理都有益處。如果孩子心中的積郁和不快長期得不到宣泄,就會注意力不集中、行為呆板、神經(jīng)失常、精神不振、人際關系緊張,嚴重時會給孩子個人和家庭乃至帶來危害。有些孩子鬧事、出走、輕生,就是因為不良情緒無法宣泄造成的。

兒童與成人一樣常有情緒變化,諸如憤怒、哀傷、失望、害怕等。保持孩子的心理健康必須讓孩子適度宣泄。宣泄就是舒散、吐露心中的積郁,讓孩子淋漓盡致地吐露自己的委屈、憂愁、牢騷和怨恨等不快,使其達到心理平衡。

適度地讓孩子宣泄,對他們的生理和心理都有益處。如果孩子心中的積郁和不快長期得不到宣泄,就會注意力不集中、行為呆板、神經(jīng)失常、精神不振、人際關系緊張,嚴重時會給孩子個人和家庭乃至帶來危害。有些孩子鬧事、出走、輕生,就是因為不良情緒無法宣泄造成的。

因此,父母最好每天抽出幾分鐘時間與孩子交心,增進感情。只有讓孩子把你既當父母,又當朋友,孩子才會向你吐露真情,吐露不快。交心時,要注意兩點,一是父母要專心,在這時間內父母不許看電視、報紙,只能彼此相對而談。二是父母要經(jīng)常撫摸孩子、親親孩子,讓孩子能實實在在地感受到愛,時時刻刻沐浴在愛的春風之中。

家長切勿壓制孩子哭的情緒


以下幾種情形,您是否也很熟悉呢?

小雯不小心摔了一跤,爬起來后哇哇大哭,一旁的媽媽看在眼里,疼在心里,著急地對女兒說:“讓媽媽看看你摔著沒有?你走路怎么那么不小心!”媽媽著急的心理不經(jīng)意間變成了對孩子走路不小心的責怪,這么幾次后媽媽發(fā)現(xiàn),現(xiàn)在小雯摔跤后,爬起來的第一件事不是尋求安慰,而是用惶恐的眼神看著媽媽,生怕媽媽責怪她。

專家分析:為什么小雯摔跤后在疼痛的同時還感到惶恐?中國完形教育廣西分支機構老師何明謙說,這是因為孩子在摔跤后,沒有得到家長情緒的認同和安慰,不僅如此,家長還責怪孩子,因此孩子不敢再在家長身上尋找依靠和支持。

責怪法

“你怎么那么不小心?”

浩浩不小心被凳子腿絆倒了,一下子浩浩的眼淚便奪眶而出。爸爸看著這個不堅強的孩子,忍不住說:“這一點小事也哭,你怎么那么懦弱?將來怎么當男子漢?”

專家分析:任何時候,家長都不應該對孩子說這樣的話。何明謙說,因為孩子可能會接下“懦弱”這個認同,“懦弱”這個詞就會進入孩子的潛意識,成為一種無形的力量,降低孩子的自我價值感。自我價值感低了,那么孩子將來在處理事情時,就會沒有信心或感到無力。

評判法

“這點小事也哭,你怎么那么懦弱?

妞妞的玩具被媽媽不小心踩壞了,妞妞心疼地看著破損的玩具,哭了起來。媽媽趕緊打開電視機,讓孩子看電視轉移注意力:“妞妞你看,電視上那花花綠綠的是什么?”妞妞循聲望去,果然把玩具的事忘了一大半,停止哭泣看起電視來。

專家分析:當孩子哭的時候,很多家長都會用這種轉移注意力的方法來讓孩子停止哭鬧。何明謙認為,這是一種變相壓抑孩子的情緒的做法,這會剝奪孩子情緒自由流動的機會。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中國就業(yè)培訓技術指導中心(cettic)親子咨詢師徐亮認為,很多孩子在小時候遇到挫折時,家長會買好吃的給孩子吃,以此轉移其注意力,這導致很多人成年后將食物或購物與痛苦的情緒聯(lián)系起來,當他們感到痛苦時,便會通過吃和購物來應對痛苦。

轉移注意力法

“你看,電視上那花花綠綠的是什么?”

小翔在客廳內上串下跳地玩“泰山”游戲,不小心被桌子角撞到了頭,疼痛讓小翔大哭起來。在廚房忙著做飯的媽媽趕緊來到小翔身邊,了解事情原委后“狠狠地”打了桌子兩下,“都怪這桌子不好,它不乖,我們打它!”

專家分析:當孩子被桌子撞倒時,一些家長都會用這種推脫責任的方式為孩子疏導情緒。殊不知,用這種方法應對孩子的哭泣,只會讓孩子養(yǎng)成推卸責任的習慣。徐亮表示,如果這樣的情形多次發(fā)生,很容易導致孩子在遇到挫折時,不會從自己的身上找原因,而總是把責任推卸到別人身上?!斑@也會讓孩子不愿意去面對自己的負面情緒,不知如何從挫折中總結出經(jīng)驗和教訓?!焙蚊髦t說。

推脫法

“都怪這桌子不好,我們打它!”

專家支招

讓情緒流動,避免情緒成“結”

很多成人都會有這樣的經(jīng)驗,當遇到某件事時,心中會莫名其妙地感到憤怒、悲傷或恐懼,那是因為人們在小時候埋下了很多負面情緒的情緒結。心理學認為,每個人都有與情緒在一起的需求,但很多人都只愿意與開心的情緒在一起,把憤怒、悲傷等情緒推開,但即使這些情緒被推開了,憤怒或悲傷也并未消失,而是被壓制住了,并不能得到流動。

“這些被壓抑的情緒在人的身體內積攢多了,會形成情緒結,當人需要一股力量去做某件事時,情緒結就會起作用,在做這件事之前形成負面的情緒。”何明謙說。

接納、同情孩子的哭泣

那么,當孩子出現(xiàn)憤怒或悲傷時,父母應該如何處理他們的情緒呢?何明謙表示,當孩子哭的時候,父母首先要接納哭的情緒,明白孩子有這個情緒的需求,需要經(jīng)歷哭的過程。家長在做到容許這情緒存在的基礎上,還要做到對此情緒持認同、支持的態(tài)度。如家長可以這么告訴孩子:“媽媽知道你摔跤了很痛,媽媽也很心疼,別害怕,媽媽和你在一起?!焙蚊髦t表示,這時是家長增進親子感情的一個契機,孩子這時會想:“在我傷心的時候,還有人在支持我。”

何明謙認為,有些孩子會根據(jù)家長的態(tài)度來判斷父母對他的愛有多深。如果孩子在受挫受傷時,其情緒沒有得到認同,可能會使孩子得出這樣的判斷——“我是一個不夠好的人,不足以讓爸爸媽媽愛我?!?/p>

讓孩子自己處理情緒,培養(yǎng)情商

父母在孩子哭泣時認同孩子的情緒后,孩子就不會繼續(xù)哭鬧了嗎?何明謙表示,實踐表明,孩子在得到父母的認同后,會很快進入下一個情緒,或平靜或開心。這也表明孩子的情緒是處在不斷流動的狀態(tài)。

“孩子能否感受自己的情緒、認同自己的情緒,進而管理自己的情緒,決定著孩子的情商高低。”何明謙說。如果父母一味地壓抑孩子的情緒,便會剝奪孩子鍛煉處理自己情緒的能力。

孩子哭時,家長在處理時很容易走入誤區(qū),專家稱,應讓孩子自己管理自己的情緒。

相關推薦

  • 情緒控制對孩子的影響 今年我?guī)“?,從九月份開學到現(xiàn)在有一段時間了,漸漸覺得這群小寶貝們越來越調皮了,對于老師的要求權當沒聽見。比如:我有一次上完課請孩子們把書交上來,沒想到這么一件事情,我吆吆喝喝竟然強調了五次,全體小朋...
    2021-09-13 閱讀全文
  • 孩子吃菜少影響情緒 導讀:如果您的孩子無法安靜地待在一個地方,那他(她)可能屬于“情緒不穩(wěn)定兒童”。專家們發(fā)現(xiàn),兒童的情緒不穩(wěn)定大都是偏食所引起。不喜歡吃蔬菜的兒童會出現(xiàn)情緒不穩(wěn)定及牙齒不好的問題。 調查發(fā)現(xiàn),愈不喜歡蔬...
    2021-10-13 閱讀全文
  • 讓孩子成為自己情緒的主人 讓孩子成為自己情緒的主人 ●設個“出氣角落” 孩子和成人一樣,有脾氣、發(fā)脾氣都是正常的。父母可以在家里設定一個專門的區(qū)域,作為全家人發(fā)泄情緒的場所。父母與孩子共同約定,無論當時心里有多不痛快,都不能隨...
    2021-05-24 閱讀全文
  • 育兒觀念:情緒對孩子影響 “老師,今天我媽媽不高興了?!薄盀槭裁矗俊薄安恢?,我跟我媽媽說話她都不理我?!毕嘈藕芏嗉议L都有這樣的感觸:當自己在某些事情上有情緒波動時,很容易將這種情緒傳染到孩子身上。當家長心情好的時候,孩子是幸...
    2020-09-29 閱讀全文
  • 如何面對孩子的不良情緒? 如何面對孩子的不良情緒?兒子遇到不高興的事就大喊或者發(fā)脾氣,這樣的事曾困擾我多時,給他講道理吧,這種時侯他根本聽不進去,舊嚷不誤,任由他不理會,他會叫一段時間甚至哭得上氣不接下氣,滿臉通紅。這時我都等...
    2020-11-27 閱讀全文

今年我?guī)“?,從九月份開學到現(xiàn)在有一段時間了,漸漸覺得這群小寶貝們越來越調皮了,對于老師的要求權當沒聽見。比如:我有一次上完課請孩子們把書交上來,沒想到這么一件事情,我吆吆喝喝竟然強調了五次,全體小朋...

2021-09-13 閱讀全文

導讀:如果您的孩子無法安靜地待在一個地方,那他(她)可能屬于“情緒不穩(wěn)定兒童”。專家們發(fā)現(xiàn),兒童的情緒不穩(wěn)定大都是偏食所引起。不喜歡吃蔬菜的兒童會出現(xiàn)情緒不穩(wěn)定及牙齒不好的問題。 調查發(fā)現(xiàn),愈不喜歡蔬...

2021-10-13 閱讀全文

讓孩子成為自己情緒的主人 ●設個“出氣角落” 孩子和成人一樣,有脾氣、發(fā)脾氣都是正常的。父母可以在家里設定一個專門的區(qū)域,作為全家人發(fā)泄情緒的場所。父母與孩子共同約定,無論當時心里有多不痛快,都不能隨...

2021-05-24 閱讀全文

“老師,今天我媽媽不高興了。”“為什么?”“不知道,我跟我媽媽說話她都不理我?!毕嘈藕芏嗉议L都有這樣的感觸:當自己在某些事情上有情緒波動時,很容易將這種情緒傳染到孩子身上。當家長心情好的時候,孩子是幸...

2020-09-29 閱讀全文

如何面對孩子的不良情緒?兒子遇到不高興的事就大喊或者發(fā)脾氣,這樣的事曾困擾我多時,給他講道理吧,這種時侯他根本聽不進去,舊嚷不誤,任由他不理會,他會叫一段時間甚至哭得上氣不接下氣,滿臉通紅。這時我都等...

2020-11-27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