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寶寶“暴力”怎么辦?
發(fā)布時間:2020-12-03 孩子不合群怎么辦 幼兒園中暑了怎么辦教案 在幼兒園孩子不合群怎么辦一、案例
午飯時間,小朋友都坐在桌子邊上等著用餐,樂樂突然用力摟過身邊小米的脖子,緊緊地把他的頭靠在自己胸前。不知所措的小米嚇得大聲哭起來,樂樂有點困惑了,于是又用力把小米從胸前推開,小米被他這么一折騰,哭得更厲害了。樂樂看著小米,眼神茫然又不知所措。
二、原因
2~3歲的寶寶對自己的身體動作力度的覺察力和控制力還比較差,因此人們常說:寶寶打人,沒輕沒重。樂樂對同伴的“暴力行為”似乎毫無來由,其實他只是想向小米表示一種喜愛的心情,可是他過于激烈的動作,讓小米產(chǎn)生了誤解和害怕。
三、怎么辦
1、父母注意正確示范
寶寶對自己動作的認知是通過父母以及周圍人的相互作用獲得的。因此父母要注意:要時時對寶寶的動作做出正確的回饋,當寶寶用力過猛打疼你時,你要把自己的感受告訴他:“寶寶把媽媽打疼了,媽媽覺得好痛?!蓖瑫r給他示范恰當?shù)谋硎竞酶械姆椒ǎ骸皩殞?,如果你喜歡媽媽、喜歡小朋友就輕輕地摸一摸?!本枚弥瑢殞毦蜁萌绾握_地使用自己的肢體語言與小朋友交往了。
2、堅持一貫原則
你要盡可能每次都用同樣的方式對待孩子的“暴力行為”。你用同樣的方法,能建立一套被孩子認識和接受的規(guī)則。最終他會明白,只要自己做錯了事,就得付出代價——這是他學習控制自己行為的第一步。即使孩子是在公共場合做了讓你尷尬的事情,你也要堅持這些規(guī)則。大多數(shù)家長都會理解你的處境,畢竟大家都經(jīng)歷過這種情況。但如果有人對你側(cè)目而視,或者說“你怎么這樣對待自己的孩子”之類的話,不要過多理會,按照自己認為正確的方法去處理。
3、角色扮演
通過角色扮演等途徑,讓孩子認識到他人對其此種行為的不滿,從而使其對自己的行為產(chǎn)生否定情緒。比如,通過講故事、情境表演等形式給孩子呈現(xiàn)一個有攻擊性行為的兒童形象,告訴孩子這樣的表現(xiàn)及其危害,使孩子意識到這樣是不受歡迎的。更為重要的是,一定要進一步與其共同設(shè)想受人歡迎的兒童形象,增強孩子向榜樣學習的決心,從而減少孩子的“暴力”行為。
4、代幣法
這種方法對孩子也很有吸引力。如家長可以跟孩子商量好,不罵人就發(fā)一個三角形,不打人就發(fā)一個圓形,幾個三角形或幾個圓形可以換一個五角星,累積到一定的五角星,就能換一個小獎品,如一個心儀已久的玩具、一次出游的機會……讓孩子慢慢改掉打人等不恰當?shù)男袨椤?/p>
YJS21.cOm更多教育筆記小編推薦
教育隨筆:寶寶愛打小報告怎么辦?
教育隨筆:寶寶愛打小報告怎么辦?
班里有個叫琦琦的小女孩,聰明伶俐、活潑開朗,而且愛唱愛跳,就像一只小黃鶯,十分活躍,深受小朋友的喜愛。琦琦很有能力,常常組織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游戲,下課后還會主動幫老師收拾玩具。但就是這么一個老師和小朋友都很喜歡的女孩,卻有一個連老師都有點兒“犯怵”的習慣——愛打小報告。
琦琦對其他小朋友的行為似乎很敏感,小朋友一有做得不好的地方,她就會馬上跑去告訴老師:一會兒說這個小朋友打人,一會兒又說那個小朋友搶別人的玩具;一會兒說這個小朋友把圖畫貼反了,一會兒又說那個小朋友把桌子弄臟了……
琦琦媽聽說自己的寶貝在幼兒園經(jīng)常告小朋友的狀,很擔心這樣時間長了,琦琦會被其他小朋友孤立,也擔心琦琦太過傲慢,反而不利于她今后的成長。
在幼兒園,幾乎每個班都有一兩個像琦琦一樣愛打小報告的小朋友,那么,我們該怎樣看待他們的狀告行為呢?
【他的小心思】
渴望被關(guān)注
很多時候,寶寶打小報告的目的并不是讓老師懲罰其他小朋友,只不過是想借機在老師面前表現(xiàn)自己,滿足自己的表現(xiàn)欲罷了。寶寶很喜歡被別人關(guān)注,尤其現(xiàn)在都是獨生子女家庭,寶寶在家時,父母長輩都是以他為中心,在幼兒園時,他同樣想借助老師的力量來維持自己的中心地位。
關(guān)心班集體
仔細觀察不難發(fā)現(xiàn),愛打小報告的寶寶,身體都有很多閃光點:他們具有分辨是非的能力,很關(guān)心班集體、富于正義感,而且他們做事普遍都很認真嚴謹。從這個角度看,寶寶打小報告其實都是出于善意。
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
寶寶還很小,在遇到問題的時候,常常不知道該怎樣解決。雖然寶寶打小報告的方式欠佳,但卻是他們想出來的一個能解決問題的辦法,畢竟老師是一個班集體中最權(quán)威的人物,遇到問題找老師解決也很正常。
【你的好辦法】
別太以他(她)為中心
現(xiàn)在的家庭,寶寶從出生起就是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圍著轉(zhuǎn),儼然成了家里的“小太陽”,這樣很容易使寶寶形成依賴思想。對于過于依賴別人關(guān)注的寶寶,在家庭生活中,不去特別關(guān)注他(她),或許是個好辦法。可以不用每次都陪他(她)玩游戲,而是讓他(她)學會自己待一段時間。要教育寶寶,寶寶有自己想做的事情,爸爸媽媽也有啊,如果寶寶只顧自己,那爸爸媽媽的事情就沒法做了。
引導他(她)自己解決問題
當寶寶打小報告時,應該引導他(她)先自己解決問題。爸爸媽媽可以在家里和寶寶一起玩模擬告狀的游戲:比如爸爸把圖畫貼反了,可以引導寶寶幫爸爸正過來;爸爸把桌子弄臟了,告訴寶寶,可以提醒爸爸注意,并跟爸爸一起把桌子擦干凈,而不是向媽媽告狀。這樣,寶寶可以學到很多解決問題的辦法。同時,還要讓寶寶體會到,這樣解決問題的效果要好于打小報告。
給他(她)一點小挫折
有些寶寶能力很強,在同齡小朋友中很強勢,他們像“小大人”一樣,總覺得自己比其他小朋友優(yōu)秀,做什么事都喜歡指揮別的小朋友,這樣的寶寶很容易形成驕傲心理。我們知道,在寶寶以后的人生道路上,不可能永遠是第一、永遠強勢,這樣的寶寶一旦被別人比下去,往往會遭受很大的心理打擊,不利于其成長。
對于這樣的寶寶,家長可以在家庭生活中有意給他們安排一些比較艱巨的任務,讓小困難不時挫一挫他們的傲氣,讓他們感受到自己其實跟別的小朋友一樣,也有做不來的事情。
讓他(她)學會發(fā)現(xiàn)別人的優(yōu)點
能夠指正別人的錯誤當然不錯,但如果能多多地發(fā)現(xiàn)別人身上的優(yōu)點就更好了。對于愛打小報告的寶寶,爸爸媽媽可以有意識地當著他(她)的面夸獎別的小朋友:小唯真乖,媽媽來接她晚了,她都不哭;豆豆真懂事,知道把自己的玩具讓給別的小朋友玩……寶寶也能做到嗎?
家長要教育寶寶,每個人身上都有缺點和優(yōu)點,寶寶要多學習其他小朋友的優(yōu)點,對于小朋友的缺點,也要盡量包容,要學會處理與小朋友之間的矛盾,不能只知告狀。
讓寶寶適應幼兒園的十個辦法
1、由于分離焦慮的影響,孩子離開親人會有一段時間的情緒低落,有的孩子長一點,有的孩子短一點,家長要表示理解,但不要過份同情,你的過份同情會暗示他去的是一個可怕的地方,他會不愿意去。應該用平常心來對待。
2、不要感到對不起孩子,自己沒辦法照管他,只好把他送走了,而應該高高興興地談去幼兒園的好處,比如:可以有許多小朋友,許多玩具,老師還會教他唱歌、跳舞,會講故事給他聽等,盡量把幼兒園說成一個樂園(事實也是如此),給他一個好印象。
3、事先帶孩子到幼兒園去兩三次,讓他玩玩院子里的滑梯、搖馬(任何大型器械均可),看看小朋友們玩球、搭積木、做拼圖的活動,熟悉環(huán)境和情景。
4、帶他見見班上的老師,把他的性格、愛好、興趣、身體素質(zhì)等向老師介紹,也讓老師和他談幾句話,消除一點陌生感。
5、送去的當天早上要早一點起床,吃好早點,從從容容地走。路上說點其他的事。到了幼兒園把他托給老師,待一會兒再走。既然走了就不要再回頭,免得他還等待你再回頭,這很痛苦。
6、送孩子去了幼兒園以后,就不要常在他在園里的時間去看望,甚至接回家(患病當然除外),否則他會生活得不好,老想你接他回家,反而痛苦。
7、向他保證時間一定來接他,絕不能失言,要知道多待在園里,哪怕是四、五分鐘,也是難過的。如果某一天有事,不能按時接他,要事先通知老師,對他做好工作,否則別的孩子被接走了,他會著急,第二天不愿去幼兒園了。
8、在接孩子時,如果有時間,可以和老師談談,了解孩子在園情況,并把孩子在家表現(xiàn)告訴家長,雙方共同更好地做好孩子的工作。
9、孩子回家以后,不要過份關(guān)心,好像他在外面受了委曲,回來補償似的。這樣,他會不愿去幼兒園,愿意天天待在家里了。
10、如果孩子在家有使用慰籍物(如毛巾、小毯子、小熊娃娃等)的習慣,這時正好是放棄它的好時機,因為環(huán)境變化大,很可能忘掉它了。但如果不帶太痛苦,也可以讓他帶幾天,他自然會放棄的。這對安定情緒有好處。
冬天寶寶該怎么補鈣
孩子每天究竟要補多少鈣?專家指出,4—10歲兒童每日鈣攝入量為800毫克。雖然奶制品中的鈣含量較大,但800毫升的鈣含量相當于3—4杯牛奶,光靠喝牛奶補鈣顯然已經(jīng)不夠了。
芝麻醬也是“補鈣能手”
除了我們?nèi)粘J熘呐D獭⒑.a(chǎn)品之外,芝麻也是“補鈣能手”。芝麻中含有豐富的鐵、鈣、蛋白質(zhì),經(jīng)常給孩子吃點芝麻,對骨骼和牙齒的發(fā)育都非常有好處。特別是芝麻醬中的含鈣量不容小覷:每100克芝麻醬中就含有約870毫克鈣,僅次于蝦皮的含鈣量。除此之外,芝麻醬所含有優(yōu)質(zhì)蛋白質(zhì),比瘦豬肉的蛋白質(zhì)含量還要高,充足的蛋白質(zhì)更利于鈣質(zhì)的吸收。在兒童的日常飲食中,家長可以將芝麻拌在蒸熟的米飯里,或者涼拌蔬菜時撒上一點芝麻,還可以做香甜可口的芝麻餅。不僅提高孩子吃東西的胃口,也同時具有促進營養(yǎng)吸收的作用。
飯后補鈣比睡前一杯奶更易吸收
傳統(tǒng)概念中,睡前一杯奶既有利于睡眠又可補鈣。但專家表示,相比較而言飯后補鈣最利于吸收。因為吃完飯菜后,吸收消化了很多酸性的物質(zhì),比如氨基酸,這些酸性物質(zhì)有促進鈣吸收的功能。秋季各種含鈣豐富的海產(chǎn)品、蔬菜紛紛“登場”家長也可以把他們“請”上飯桌給孩子補鈣。含鈣豐富的食物有魚、雞蛋、豆制品、蝦皮、骨湯、木耳、芝麻等,另外蔬菜也是鈣質(zhì)來源之一,如金針菜、胡蘿卜、小白菜、小油菜,既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又可給人體提供鈣質(zhì),在日常生活中應多給孩子食用。
寶寶上學要怎么穿衣
孩子上學了,穿什么樣子的衣服能夠讓孩子既輕松又舒適呢?在忙碌的生活里,有很多家長在兼顧工作和養(yǎng)育孩子的過程中,常常忽略了孩子合理的穿著,使得孩子在幼兒園生活中遇到不必要的挫折,或養(yǎng)成更深的依賴性。這都不是我們老師和家長所樂見的。因此,建議家長在給孩子購買鞋子、衣褲時要重點考慮以下細節(jié):一、鞋子孩子越小,越要買一些方便、易穿的鞋子,最好是用魔術(shù)貼由里往外拉過來一貼即可的,不需要穿過任何的小洞洞。如果需穿過小洞再折回來貼上的鞋子,家長們可以把貼帶的尾端疊起縫上,防止孩子把貼帶拉了出來而又穿不回去。二、衣服2歲~3.5歲的孩子,需要逐漸減少有扣子的衣服,轉(zhuǎn)為直接套頭進去的衣服。另外有些孩子的頭較大一點的,家長們在選購衣服時就要充分地考慮,買些套頭的頸位彈性較好的、較寬松的衣服,或是買一些V型領(lǐng)的或肩上扣扣子的衣服。3歲半以后的孩子,可以逐漸增加各種各樣的衣服,如:扣扣子的、拉拉鏈的、系繩子的等。不管是在何年齡段的孩子,都應該穿上寬松的衣服。三、褲子褲子宜較寬松,褲頭不應太緊。吊帶褲(工人褲)、喇叭褲、緊身褲等,當孩子們穿著這樣的褲子參加幼兒園生活時會出現(xiàn)很多的不便。吊帶褲雖然可愛但在幼兒期孩子無法自己穿、脫、上廁所,所以不可取,尤其不能穿回幼兒園。大部分的喇叭褲都不便于活動,褲襠太淺又不保暖。另外,喇叭太大,女孩子上廁所還容易尿濕褲腳,很不衛(wèi)生。緊身褲不利于孩子的身體成長,褲子太緊不透氣,出汗后孩子穿、脫褲子也更困難了。褲子的布料應柔軟舒適,不宜粗糙過硬。家長們最好選購純綿布制造的褲子。幼兒期孩子應選穿橡皮筋褲頭的褲子,不宜穿褲頭須拉鏈和扣扣子的褲子。
幼兒園的發(fā)展我怎么辦
當前,社會發(fā)展日新月異,社會競爭異常激烈。一個縣級機關(guān)公務員的報考錄取比例竟是七十取一,這是明證。幼教事業(yè)也不例外。五年前,我縣成規(guī)模,師資力量齊備的園所不過三兩家,而今全縣這樣的園所已不低于十家,并且有部分園所的建設(shè)完全是高起點、高標準,放眼長遠。達爾文說的好,物竟天擇,適者生存。固步自封的結(jié)果注定是個悲劇。這就要求我們具備兩方面的優(yōu)勢:1、硬件。園區(qū)建設(shè)、教學設(shè)施,要跟上社會發(fā)展的步伐。2、軟件。擁有一流的師資力量。社會競爭歸根結(jié)底是人才的競爭,一流的園所未必擁有一流的人才,但擁有了一流的人才,也就擁有了一流的園所。做為個人,努力做到以下幾點:
一、居安思危,樹立憂患意識。有了憂患意識和危機感才能在思想深處有所觸動,有所改變,有所進步。危則思變,改變自身的惰性和缺點,樹立競爭觀念,首先和昨天的自己競爭,做到日有所進。還要和同事們展開良性競爭,取人之長,補己之短。
二、加強學習。學習是提高自己能力和素質(zhì)的唯一捷徑,通過不斷的學習,全力掌握當前幼教領(lǐng)域的新知識和發(fā)展方向。向先進人物學習,學習她們的優(yōu)秀品質(zhì)和成功經(jīng)驗。更要刻苦自學,不學習就沒有發(fā)展,成績的取得源于汗水的積累。
三、融入一個團結(jié)向上的集體。俗話說,家和萬事興,人多力量大。個人相對集體是渺小的,但集體的輝煌離不開個體的努力。我們有團結(jié)務實的領(lǐng)導班子,有團結(jié)勤奮的教師隊伍,自己堅決努力跟上,以身在這個集體為榮,以能為這個集體添磚加瓦為榮,團結(jié)在集體這面大旗下,相信我們的明天會更好。
小朋友不去幼兒園怎么辦
很多寶寶在上幼兒園的時候會不適應學校的生活節(jié)奏,他們習慣了在家里的人和事,在面對新面孔的老師時是陌生害怕的,面對那么多的同學是迷茫的。那么小孩不愿意上幼兒園該怎么解決?首先要分析原因,找出問題。下面小編為大家整理出孩子不愿意上幼兒園怎么辦,供各位家長參考,希望對你們有幫助!
孩子不愿意上幼兒園怎么辦(一)
總有些孩子一送到幼兒園,就大哭大鬧起來,怎么哄都不行, 就是不愿意留下來,父母感到束手無策。其實造成這種情況的根本原因,往往是由于父母教育方法欠妥當。正確的做法應該是:
(1)孩子在入園之前,家長盡量讓孩子不要有懼怕老師的心理,要告訴孩子,幼兒園老師和藹可親,幼兒園有許多好玩的玩具,許多小朋友可以在一起玩,也可以讓入了園的小朋友給孩子講他們在幼兒園里的生活和游玩,讓孩子對幼兒園產(chǎn)生好感和興趣。
(2)家長對待幼兒入園時的哭鬧要理智。孩子離開媽媽,初到幼兒園,難免會哭一哭,只要大人不把這種情況看得很嚴重,采取不予理睬的態(tài)度:經(jīng)過幾次后,孩子知道哭也沒用,以后就不哭鬧了,并逐漸對幼兒園的生活習慣起來。
(3)從小應培養(yǎng)孩子學會與小朋友交往??沙Ш⒆拥脚笥鸭易骺偷?,或請別的小朋來家里玩,讓孩子養(yǎng)成愿意到小朋友中玩的習慣。當他看到別的小朋友都去幼兒園時,他也就想去幼兒園了。
另外,只要孩子沒病,就應當堅持每天送孩子去幼兒園,不要因為家里有人看就時不時地不上幼兒園,這樣孩子更不愿上幼兒園.只要父母注意觀察和分析孩子不愿去幼兒園的原因,進行針對性的啟發(fā),孩子的態(tài)度是能改變的。
孩子不愿意上幼兒園怎么辦(二)
不能強迫硬碰硬送小朋友上幼兒園。如果讓孩子感覺到是被遺棄到幼兒園,那孩子幼小的心靈受的傷害可就大了。
送孩子去幼兒園之前,家長一定要做足工作:
讓孩子有機會看到幼兒園的生活,尤其是室外活動;
告訴孩子,幼兒園是孩子們的樂園,但是只有大一點的孩子才有機會去,現(xiàn)在他長大了,終于可以上幼兒園了;
告訴孩子幼兒園的種種好處:很多小朋友在一起玩,有家里沒有的各種玩具,老師會領(lǐng)著大家游戲,講故事,很多小朋友在一個房間睡覺,在一個房間吃飯,多么新鮮有趣!
孩子送了幼兒園,把孩子接回家后,只問高興的事,不要問任何不好的事情,全面的事情到老師那里了解,將孩子的注意力引導到你所關(guān)注的各種高興的事上,孩子吐露出來的不愉快千萬不要大驚小怪,很平和地安撫孩子就行了,孩子會很快適應并喜歡上幼兒園的。
孩子不愿意上幼兒園怎么辦(三)
分析小寶寶心態(tài):第一天上幼兒園有的會比較順利,那是因為小寶寶在家里已經(jīng)或多或少接觸到了一些關(guān)于幼兒園的信息,比如歌曲、電視或著已經(jīng)到幼兒園看過小朋友玩耍時的情景,這些信息會較大地激起小寶寶的好奇心里,但這種心態(tài)只是好奇,或著說她自己覺得好玩。所以很多寶寶第一天在父母長輩的帶領(lǐng)下高高興興地上學去了,但很難保證她接下來會喜歡幼兒園哦。那么過幾天寶寶跟你說:我不想去幼兒園了?是什么原因呢,筆者認為得分析以下四種原因:人、物、神、事。
先說第一種:人,三年來,她一直是跟家里最親近的人在一起,在這里她感受到了溫暖與安全,這給她帶來了快樂,到了幼兒園,她身邊的人全變了,溫暖與安全感沒有了,她當然不喜歡了。原因之二:物,從娘胎出來,她就一直待在家里,家庭的小空間給予她的是熟悉與舒適的環(huán)境,突然間要一整天待在一個陌生的環(huán)境里,她會更懷念家,當然不想去了。原因之三:神,這里指的是小寶寶的精神,她在家里作息時間可以隨意點,但要去幼兒園就不一樣了,每天早上八點左右就得出發(fā)了,就是說七點左右就得起床了,如果沒前晚沒睡好,就更不想去了。原因之四:事,去幼兒園怎么玩與在家里怎么玩是不一樣的,主要是玩伴不一樣了,玩的東西與陌生了,很多時候她還玩得不開心。
分析完以上四個方面,我們就得考慮怎么引導了,先說人,小寶寶一般在家里會最粘一個人,誰帶她,她最粘誰,比如奶奶帶,那么小寶寶會最粘奶奶,這里最好不要讓奶奶送去幼兒園,當然,也不能讓她不熟悉的人送,要有意識地讓她過渡,從家門過渡到上學的路上,再過渡到陌生的老師手里,讓她去接受社會化的第一課,這點很容易被父母忽視,過一段時間認識了新朋友,人的問題自然就解決了。物:園內(nèi)的空間跟家里的空間截然不同,經(jīng)常帶小寶寶并與之一起去感受幼兒園周邊環(huán)境,讓她過渡到像熟悉家周邊環(huán)境一樣去熟悉園周邊環(huán)境,這點要花點時間,但對小寶寶入園,愛園很有幫助。第三點是神,入園前一兩天無論如何要讓寶寶玩得好一點,玩得累一點,早早上床休息,入園后也是要保證寶寶有充足的睡眠,才不至于因睡眠不足引發(fā)入園的抵觸情緒。第四點,要盡可能地在家里與寶寶多講幼兒園里可能發(fā)生的趣事,在家里經(jīng)常性地跟寶寶玩一起在幼兒園里玩的事,也可以引導她教長輩玩,并想方設(shè)法讓寶寶去憧憬明天的幼兒園生活,可以跟她講她最喜歡的卡通人物的幼兒園經(jīng)歷或者讓她把她最喜歡的玩具帶去給同學分享。
在入園之初的一段時間里做好做足以上功課,最重要的是在回家后與上學的路上怎么讓小寶寶提起上學興趣,小朋友自然天天樂于上幼兒園了,從興趣到習慣需要一小段時間,教育是需要耐心,但一定是從培養(yǎng)興趣上入手,而不要從制度上去說教。
要想培養(yǎng)寶寶自信,該怎么做?
自信是一個人最寶貴的品質(zhì),也是通往成功的必然條件,家長應在孩子小的時候就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孩子自信的品質(zhì),那么,培養(yǎng)孩子自信的方法是什么,打擊孩子自信的事又有哪些?請看看專家的建議。關(guān)鍵詞1:理解接受孩子對世界的看法理解并接受孩子們的想法、情緒、看問題的方式、行事方式,對于孩子們培養(yǎng)自尊自信非常重要。所有的孩子在被他人誤解時都會感到極度沮喪。起初,他們只是惱怒。但是,當誤解持續(xù)下去時,他們就會開始懷疑自己及對現(xiàn)實的理解。如果你孩子的愿望、想法或體驗總是被忽略或誤解,他將會變得怨恨不平、憤憤不已。關(guān)鍵詞2:相信給有不自信征兆的孩子安排特別的任務缺乏自信的孩子經(jīng)常自我懷疑,這使他們易于產(chǎn)生內(nèi)疚、羞愧的感覺,總是覺得自己不如他人。孩子的自信來自哪里?在某種程度上,來自于成年人對孩子的信任和信心。倘若沒有人對孩子的能力表現(xiàn)出最初的信任,認為他值得得到愛、支持和關(guān)注,任何孩子都不可能相信自己。關(guān)鍵詞3:認可認可他,即使不喜歡他的所作所為小孩子總是容易陷入困境,因為他們正在學習規(guī)則,學習事物運行的規(guī)律,學習如何管控自己。生硬的斥責傳遞出對他們的不認可,會對他們造成巨大傷害。如果你要對你孩子做過的某件事情發(fā)表看法,一定要明確:你不認可的是他的行為,而不是他這個人,這樣可以使他在學習如何控制自己的行為、理解行為后果的同時,保持自我價值感完好無損。關(guān)鍵詞4:親近多抽時間陪伴孩子研究表明,孩子們喜歡父母在他們身邊,即便父母并不和他們一起做些什么。處于壓力和困境中的孩子,更加需要父母親近他們,給他以安慰。關(guān)鍵詞5:聆聽當他要和你講話的時候,請停下手里的活傾聽不僅需要用耳朵聽人講話,也同樣需要拿眼睛注視對方。如果家長和老師沒有用心聽孩子說話,或者壓根兒就沒聽,實際上是在向他表明,他們及其手頭的事情比他更加重要。如果孩子被人忽視,他會覺得自己無足輕重,感覺受到傷害。他也因此不會對自己感到滿意,其自尊可能也得不到健康發(fā)展。關(guān)鍵詞6:贊賞多贊賞付出的努力,少贊賞最終結(jié)果孩子們喜歡贊賞,因為當他們盡力以后,喜歡看到有人理解并欣賞他們付出的努力。而且贊賞還有助于他們培養(yǎng)自律。他人的贊賞和鼓勵,使孩子獲得該如何生活的明確的正面信息——他們應該做些什么,而不是只聽別人說他們不應該做些什么。關(guān)鍵詞7:關(guān)心不要試圖轉(zhuǎn)彎抹角從他那里套到什么信息大人應該多多地關(guān)心孩子,重視孩子們的所作所為、所思所想。其實,這并不一定需要你花費太多的心思和精力:先問一兩個問題和他進行溝通,并隨后表明你的看法;每天抽出一小會兒時間,和他談談他的生活和想法。參加晚間舉行的會議、體育比賽等,需要花費稍多一點的精力,特別是需要你因此而請假的時候。但是,如果你能克服不便盡力準時到場,會讓他覺得他對你非常重要,認為你是認真對待他的學校和學習的。關(guān)鍵詞8:關(guān)注孩子看著他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任何于我們重要的事情,我們都希望與他人共同分享,孩子們也是如此。孩子們通常喜歡做他們擅長的事情,所以,你看著他做他喜歡的事情,目的之一是要讓他小小地炫耀一下自己,并感受他由此而萌生的自豪感。在一旁看著他做事,可以使你更深地融入他的生活。你在他身邊本身就可以增進你們之間的親密感,讓他對自己感到滿意。關(guān)鍵詞9:支持給面臨困境的他以特別的支持孩子的學習和個人成長是需要家長和教師的支持的,處于壓力和困境中的孩子,尤其需要大人給予特別的支持。生活中的許多事件和變化都可能對孩子構(gòu)成壓力,做父母的應該時時小心警惕。如果你的孩子長時間悲傷或者不快,超出了你的預期,變得好斗、寡言或不愛與人交往,睡眠質(zhì)量不佳,出現(xiàn)胃部及其他部位疼痛,極其口渴,體重減輕,注意力不集中,變得過分依賴他人,這時他可能正痛苦難過,需要你出手進行干預。培養(yǎng)孩子自尊自信的九個禁忌1.否定孩子的情緒2.不與孩子交流溝通3.拿孩子與他人作比較4.動不動數(shù)落孩子5.不能接受真實的他/她6.不能允許孩子犯錯誤7.對孩子抱有過高的期望8.將自我價值感建立在孩子的成功之上9.過度使用權(quán)力手段
孩子不愿去幼兒園怎么辦
孩子不愿去幼兒園,怎么辦?
也許是因為工作原因,或是為了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性,父母會把很小的孩子送去上幼兒園。但是,送孩子去幼兒園可不是件容易的事。雖說不愿上幼兒園是個普遍現(xiàn)象,但每天又哭又鬧的孩子還是讓媽媽覺得很心煩。
上幼兒園的最佳時期和孩子對幼兒園的接受程度,因每個孩子的發(fā)育水平而不同。有的孩子很小的時候就愿意和其他小朋友玩,也愿意聽老師的話;可有些孩子很大了還是吵鬧著不愿意去。雖然時間先后存在些許差異,但通常滿3歲后就可以離開媽媽去幼兒園了。小一點的孩子不愿意離開媽媽而哭鬧是很正常的。還有就是,男孩兒的發(fā)育相對晚一點,4歲前不愿上幼兒園都是屬于正常范圍的。
孩子無論如何也不愿離開媽媽
如果孩子3歲以后還不愿意去幼兒園,媽媽就應該仔細觀察是否有其他原因了。首先要判斷孩子是否處于分離焦慮階段。這時候,媽媽為了培養(yǎng)孩子的社會性,經(jīng)常強迫他和其他小朋友玩,可這樣會讓孩子的焦慮感更強烈。孩子會把去幼兒園和再也見不到媽媽聯(lián)系到一起,因此頑固地表示拒絕。
另一種可能是,孩子以前去過幼兒園,但因為不適應又回來了。媽媽總是希望孩子能多和外人交流,但孩子如果一時難以適應,自然就不愿意再去了。還有就是生性膽小的孩子,不太容易適應陌生的環(huán)境,所以也不愿意去幼兒園。
孩子不愿上幼兒園的原因還有很多??赡苁菍寢屵^于依戀,或者是不善于處理和其他小朋友之間的關(guān)系,也可能是自理能力不強,不適應幼兒園的生活。媽媽應該正確判斷真正原因,并立即著手解決。
不去幼兒園也是可以的
幼兒園不一定是孩子最好的選擇。特別是個別情緒特別嚴重的孩子,最好是在家里由媽媽照顧,以后直接上學。孩子沒做好心理準備就被父母強行送到幼兒園的話,不適應集體生活的經(jīng)歷和記憶會不斷累積,長大后可能會出現(xiàn)厭學心理。經(jīng)歷太多失敗對孩子沒好處,成功的經(jīng)驗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培養(yǎng)孩子的自信。
送孩子去幼兒園之前,為讓孩子更好地適應環(huán)境,可以逐漸延長孩子和媽媽分開的時間。多帶孩子去公共場所或者去親戚家串串門,創(chuàng)造一些孩子和同齡小朋友接觸的機會。一開始孩子會比較關(guān)注媽媽是否在身邊,當他確認即使媽媽不在身邊也不會不安全后,就會逐漸變得獨立起來。
剛開始去幼兒園的時候,大人可以多陪陪孩子,適應1~2周后再逐漸引導孩子自己玩。如果孩子的適應能力比較差,可以事先告訴老師,請老師特別留意。去幼兒園大約1個月左右后,如果孩子能夠適應最好,實在無法適應,也沒必要強求。適應期最好不要超過1個月,即便不能適應,也不要責怪孩子。讓孩子在家調(diào)整一段時間,找機會再送就是了。
另外,親兄弟間或者比較熟悉的孩子之間沒必要做比較,不是說大的適應了,小的就一定沒問題。一定要記住,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