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為您提供優(yōu)質的幼兒相關資訊

父母必看:談寶寶請假與遲到

發(fā)布時間:2020-12-01 幼兒園寶寶游戲 寶寶班教育筆記 感恩父母活動總結

父母替孩子請假時不妨跟教師商量一下,看看幼兒園最近是否有新的活動。

父母送孩子上幼兒園的原因很多,有的是孩子沒人帶,有的是嫌孩子在家太吵,有的則希望孩子在幼兒園多學一些東西,不同的目的便產生了不同的上學態(tài)度。

有些父母認為孩子上幼兒園只是玩玩唱唱,所以經常遲到、早退、缺席、請假,認為這些并無大礙。有的父母對孩子請假豪不在意,不想去就不去,有時連打電話告訴幼兒園也省了。

其實,幫孩子向幼兒園老師請假對孩子來說是一個很好的教育機會。讓孩子明白什么情形下可以請假,在潛移默化中使幼兒從中形成一種紀律觀念。在為孩子請假的時候,要讓孩子清楚請假的理由,比如生病會將病菌傳染給其他小朋友,而且在幼兒園的一日活動中各種收效也不會好,所以要等病愈后再上幼兒園。而天冷、下雨等不成理由的理由,則不能被允許,因為這恰恰是磨練孩子意志的好機會。

在不清楚原因,幼兒吵著不愿去的情況下,父母也不應憑自己的意愿隨便做出決定。應及時了解原因,了解孩子的需要,要給他適當?shù)氖鑼?。這時父母最好同老師溝通一下,了解孩子在幼兒園是否遇到了什么問題。也讓教師更好的了解孩子的個性,從而幫助他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和自信心等。www.debasrideb.com

父母替孩子請假時不妨跟教師商量一下,看看幼兒園最近是否有新的活動。如果有,孩子請假可能會受到影響,這時便可跟老師擬定補救辦法。事先的征詢及說明也是對對方的一種尊重,這些都應該讓孩子知道。此外事先請假的天數(shù)和原因,老師在班上說明后讓其他小朋友了解,等孩子回到幼兒園后,就比較容易重新投入到集體中。同時,老師也不會因為不知道孩子何時來園而無從準備孩子的各種物品。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延伸讀

父母如何看待寶寶的提問?


寶寶提出“為什么”是他思考的開始,面對寶寶的提問,作為父母,你們準備好了嗎?

寶寶從牙牙學語開始,就經常喜歡問個為什么,而且問的毫無章法,令人哭笑不得時,父母常常不知所措,忽略寶寶的問題。真正聰明的寶寶不是那些乖乖的寶寶,當然也并非調皮搗蛋的寶寶就是有創(chuàng)造力,但是有創(chuàng)造力的寶寶都是“喜歡打破沙鍋問到底”。

其實,寶寶能提出問題是好事,這充分說明他在動腦子思考,他對世界的好奇心已經不滿足與表面現(xiàn)象,而是想挖掘深層的內涵,寶寶的這種追根溯源的精神值得我們鼓勵。寶寶的問題也許會非常簡單幼稚,但是家長的態(tài)度要真誠,不要嘲笑他,要以積極的態(tài)度誘導他。切記不要因為忙活心情不好就對寶寶的問題不理不睬,這樣做只會使寶寶感到深深的失望,理性的探索欲望也會隨之消失,因此,對寶寶的求知欲是個打擊。

在回答寶寶的問題時要簡明扼要,不要一個勁的解析不停,只要然孩子明白簡單的道理就行了。比如寶寶問:“為什么電話能聽到聲音呢?”你可以簡單的回答:“這是因為有電話線接通?!敝劣诟畹碾娐穯栴},寶寶理解不了,也就不必過多解析一些寶寶聽不懂的知識。

處理寶寶的問題時,還可以與他一起去尋找答案,在尋找答案的過程中,寶寶既學到了知識,也體會到探索的樂趣,他與父母一起努力時,還會讓他體會到父母象朋友一樣可以互相幫助,從而使寶寶的自信心大大提高,因此,這是幫助寶寶提高學習興趣的好方法。

有時你可以采取反向思維來回答寶寶的“為什么”,那就是通過反問來誘導他思考問題,讓他自行尋找答案,在詢問的過程,可以適當?shù)妮o助他思考,幫他理清思緒。

父母怎樣與新生寶寶交往


視、聽、觸覺和模仿是新生兒的主要行為能力。在家中新生兒和父母等交往也是通過這些能力來表現(xiàn)和發(fā)展的。

只要你用心觀察就會發(fā)現(xiàn),小寶寶光臨人間不久就會東張西望,眼睛還會追隨紅球或有色玩具上下左右移動。

父母怎樣與新生寶寶交往

生后12-14天、26-28天的新生兒,在看紅球、聽格格聲這兩項行為方面較生后2-3天的新生兒有明顯長進。

生后2-3天的嬰幼兒雖能看紅球,但頭和眼球只能在水平方向移動,到12-14天特別到26-28天時不少新生兒可隨著紅球轉動。

如你能掌握此規(guī)律,你就可以在哺乳后抱起寶寶,眼和眼接觸(最佳距離是20厘米),一邊說話,一邊慢慢移動面部,寶寶的頭和眼球就會隨著你而轉動,這是輕而易舉的事,但意義卻重大。

正如美國學者文尼柯茨博士所說:“‘最早的母親關注’對幼兒來說是很有幫助的,這是一個能提高敏感性的時期,在生后要持續(xù)幾個星期,可以為形成你寶寶的個性、展開智力發(fā)育及感覺發(fā)展提供條件和環(huán)境?!?/p>

這樣,如抓緊新生兒時期的行為鍛煉(當然要循序漸進),對你寶寶的發(fā)育會有很大好處。

眼對眼的互相注視是相互交往的開始。許多媽媽反映,在寶寶注視她們時會感到很高興,不由自主地會緊緊擁抱她們的孩子。

她們會說:“張開寶寶的眼睛,喔,寶寶是媽媽的,寶寶認識媽媽嗎?”這時寶寶可能會微笑。

大約40%的母親要花一周或更多的時間才感覺到寶寶真正是自己的。

通過接觸、照顧新生兒,父親才真正感到寶寶是自己的,因此這些相互之間的交往是必需的。

父母在此時期內能強烈地感到他(她)們自己與寶寶聯(lián)系在一起,驚人的感情共嗚滲透在母(父)親與新生兒之間。

在家庭隨訪中,媽媽還會告訴你她那些引以為驕傲的事:當寶寶在吃奶時聽到媽媽的談話,寶寶就會停止吸吮或改變吸吮速率,表明寶寶要聽媽媽說話,而別人的說話聲寶寶卻不理會。

父母與寶寶溝通的三大策略


聰明活潑的寶寶是全家的掌上明珠;調皮的寶寶是個出難題專家。初為父母的您又該如何應對呢?

1.父母怎樣認知、解釋孩子的行為表現(xiàn)會影響父母也孩子的溝通。

父母務必把孩子真正放在這個年齡群體的背景上去認知他的行為表現(xiàn)。你不要與鄰家的孩子過分攀比,因為即使同一年齡的孩子,發(fā)展的個別差異也是很大的。另外,同一個孩子,本身各方面的發(fā)展也是不平衡的。一個6歲的男孩,他的智力可能已達到7歲,而個性成熟卻不到5歲?;蛟S,他會是一個聰明的淘氣包,但這仍屬正常范圍。重要的是指導孩子從他自己的起點,按照他自己的速度發(fā)展。任何拔苗助長的企圖都只能適得其反?!芭时取辈豢?,還因為“攀比”的結果往往使家長首先產生挫折、焦慮,從而使家長在教育子女的“溝能”過程中,不能保持平和的心境,而“氣不打一處來”。結果必然陷入破壞性的溝通!

2.父母的自我狀況會影響與孩子的溝通。

這些自我狀況,包括你的自我價值、你從小成長的環(huán)境、你的婚姻狀況、你的理想、你的欲求,特別是你即時的情緒狀態(tài)和身體健康狀況。等等。如果把一個人的“自我狀態(tài)”比作一只“壇子”,那么,你的“壇子”里裝的是什么,會影響你的和你的孩子、你和你的家人溝通。尤其要留意,當你的情緒不好,或身體疲憊時,你會無意放大孩子的過錯。所以,隨時注意清理自己的“壇子”里的東西,丟棄破碎物,是促成親子之間,家人之間良好溝通的前提。

3.家庭中成年人之間的溝通狀況,尤其是夫妻之間的溝通狀況會影響與孩子的溝通。

一般而言,孩子與父母的溝通“模式”來自于你們家庭溝通模式的潛移默化影響。無聲溝通行動遠比有聲的溝通語言更有效。如果你教育孩子要尊敬父母(或母親),那么丈夫(或妻子)在你心中的分量有多重,父親(或母親)在孩子的心目中分量也有多重!

無疑,親子溝通,父母是主導者,是示范者。孩子怎樣與人交往,歸根結底,親子溝通,家人溝通,是一個最具有根本性影響的因素。當然,如果你對自己“拙劣的溝通”不滿,那不完全是你的錯,你成長的家庭,你的父母同樣對你負有責任。但時至今日,我們不必再去追究上一代的責任。重要的是從你這一代開始致力于建立良好的家庭溝通,親子溝通。你不妨從我介紹的親子良好溝通的原則開始做起。只要你認真去學,堅持去做,你和你的家長,你和你的孩子的關系就會發(fā)生明顯的改善。從中你將發(fā)現(xiàn),你的家庭變了,變得溫馨,變得明朗了;你的孩子變了,變得通情達理了,變得好說話了。家庭的溫馨和親子良好的溝能,必能取得對孩子教育的良好效果。

新父母如何與寶寶感情交流


視、聽、觸覺和模仿是新生兒的主要行為能力。在家中新生兒和父母及長輩交往也是通過這些能力來表現(xiàn)和發(fā)展的。

只要你用心觀察就會發(fā)現(xiàn),小寶寶光臨人間不久就會東張西望,眼睛還會追隨紅球或有色玩具上下左右移動。

生后12~14天、26~28天的新生兒,在看紅球、聽格格聲這兩項行為方面較生后2一3天的新生兒有明顯長進。

生后2~3天的嬰幼兒雖能看紅球,但頭和眼球只能在水平方向移動,到12~14天特別到26~28天時不少新生兒可隨著紅球轉動。

如你能掌握此規(guī)律,你就可以在哺乳后抱起寶寶,眼和眼接觸(最佳距離是20厘米),一邊說話,一邊慢慢移動面部,寶寶的頭和眼球就會隨著你而轉動,這是輕而易舉的事,但意義卻重大。

正如美國學者文尼柯茨博士所說:“‘最早的母親貫注’對幼兒來說是很有幫助的,這是一個能提高敏感性的時期,在生后要持續(xù)幾個星期,可以為形成你寶寶的個性、展開智力發(fā)育及感覺發(fā)展提供條件和環(huán)境?!?/p>

這樣,如抓緊新生兒時期的行為鍛煉(當然要循序漸進),對你寶寶的發(fā)育會有很大好處。

眼對眼的互相注視是相互交往的開始。許多媽媽反映,在寶寶注視她們時會感到很高興,不由自主地會緊緊擁抱她們的孩子。

她們會說:“張開寶寶的眼睛,喔,寶寶是媽媽的,寶寶認識媽媽嗎?”這時寶寶可能會微笑。

大約40%的母親要花一周或更多的時間才感覺到寶寶真正是自己的。通過接觸、照顧新生兒,父親才真正感到寶寶是自己的,因此這些相互之間的交往是必需的。

父母在此時期內能強烈地感到他(她)們自己與寶寶聯(lián)系在一起,驚人的感情共鳴滲透在母(父)親與新生兒之間。

在家庭隨訪中,媽媽還會告訴你她那些引以為驕傲的事:當寶寶在吃奶時聽到媽媽的談話,寶寶就會停止吸吮或改變吸吮速率,表明寶寶要聽媽媽說話,而別人的說話聲寶寶卻不理會。

二寶家庭父母必讀


老二還沒出生,老大就開始出現(xiàn)各種“不講禮貌”“不可理喻”的行為,等老二出來了,家里兩孩子更是爭得一塌糊!本想讓孩子手足相親,可照這架勢,絕對的手足相殘啊,有沒有什么辦法能讓老大不那么爭寵?變成有擔當有榜樣力量的哥哥姐姐?辦法當然有,而且就在父母轉念一瞬間。有個二胎媽媽很疲倦地和我說:“我終于明白4個月的老二身上為什么總是青一塊紫一塊的了,原來每次趁我們不在的時候,2歲半的老大都會使勁掐老二,可是為什么在我們面前,他卻表現(xiàn)出很愛弟弟的樣子,還給弟弟跳舞?”身邊的二胎家庭越來越多,我們都希望兩個孩子相親相愛,可是往往事與愿違,老二出生了,老大爭寵,甚至老二還沒出生時,老大就已經開始各種“不聽話”……7歲的農夫也要當哥哥了,周末我們一起出去吃晚飯,最開始七爸是拉著小七,農夫拉著她媽媽,我和她媽媽交流即將到來的二寶母乳喂養(yǎng)的事情,一切都很順利。過了一會兒七爸覺得小七走得慢,擔心影響大家的速度,于是讓她騎在了肩膀上。沒想到之后農夫發(fā)生逆轉,開始用各種話題頻頻打斷我和他媽媽的交流,最后竟然發(fā)展到要像小七一樣“騎大馬”!爸爸沒在,就要騎在身懷六甲的媽媽身上!反正一路就是各種“不講道理”、“不聽話”。這時走到了一個燈光亮點的地方,我停下來看了一眼農夫,從他的表情里我看到了不一樣的東西:如果光聽他說話,那絕對是蠻橫不講理,但看他的眼神,卻能捕捉到一種無助和柔弱……我意識到了問題的癥結,馬上請七爸把小七從肩膀上放下,讓小七自己走,然后對農夫說:“農夫,你看,妹妹也自己走了,你能追上她嗎?”就這么一個改變,農夫的眼睛里突然冒出了光:“當然可以!”說完馬上就往前沖,一下子就把小七追上了。小七一看哥哥追過來,也連忙往前跑。七爸和我趁機鼓勵兩個孩子互相追:“農夫你跑得真快啊,是妹妹的好榜樣!”我們剛說完這話,走在前面的農夫突然轉身往后跑,然后在一個地方停下來,轉身。我疑惑了:“你為什么不和妹妹比賽???”“我肯定能追上她,但是我想讓她一點。”說完他就沖了出去,小七在前面被追得嘎嘎樂,農夫在后頭很man地說“妹妹,你看我跑得多快!”剩下的路程就在這樣的你追我趕里一下就結束了,本來還一路嘟著嘴拉著媽媽手不讓走的農夫,瞬間變身為妹妹的“超級英雄”。是什么讓孩子有這么大的變化?兩個關鍵詞:焦慮和關注。焦慮引發(fā)孩子的退行表現(xiàn):因為家里又要添一個孩子,農夫感覺自己的地位受到影響,爸爸媽媽不只是聚焦在他身上了,所以他很焦慮。因為焦慮就會表現(xiàn)出各種退行行為:把便便拉在身上而不用小便盆、會吃飯的孩子突然要家長喂等,反正就是表現(xiàn)得像一個需要家長照顧的小嬰兒,時刻希望得到家長的關注。這種焦慮無時無刻不在,當身邊有比自己小的孩子出現(xiàn)時,他也會把這種嫉妒的心理投射到對方身上:見到小小孩不理會,繞道走,只和比自己大的孩子玩;小七騎在爸爸肩膀上的行為引發(fā)了農夫的嫉妒,他馬上也退行到一個小小孩的狀態(tài):我也走不動,要騎在爸爸的肩膀上,我也是個孩子!此時如果和大孩子講道理:你長大了,不可以這么做了,等等,這些只會激起大孩子的反感:我沒有長大!我不想長大!我還是你的小寶寶!你要關心我!你不接納我的需求我會很難受的!這種難受會促使他做出更多“不講道理”“不聽話”的行為,而這些不良的行為容易讓家長情緒失控:都這么大了還這么不懂事!你真是討厭!我得好好教訓你!這樣你才能給小弟弟(妹妹)做榜樣!父母用“教訓”來堵塞大孩子,大孩子的焦慮情緒流淌不出來,于是容易做出更多“不講道理”“不聽話”的行為,讓本來已經焦頭爛額的家長更是焦躁。如果這時候老二出生了,小嬰兒的一切都由著家長安排,父母的對比更強烈了:你看弟弟(妹妹)多聽話啊,你怎么越大越不像話,真讓我傷心,你再這樣我們就不愛你了!弟弟妹妹的焦慮還沒處理完,這邊父母又冒出“我們不愛你了”這樣的話語,大孩子的世界遭到毀滅性打擊。回到文章最開始的那個故事,為什么老大私下里掐老二,卻在家長面前表現(xiàn)出非常愛弟弟:“因為哥哥覺得是弟弟奪取了爸爸媽媽對他的愛,所以他恨弟弟,他通過掐弟弟把怨氣都撒在他身上;又因為他不希望爸爸媽媽從此不愛他,所以他要討好爸爸媽媽,而最有效果的方式就是爸爸媽媽喜歡什么我就做什么,爸爸媽媽現(xiàn)在喜歡弟弟,我就在他們面前給弟弟跳舞?!薄翱珊蕖钡睦洗蟊澈笃鋵嵤恰拔液芸蓱z,爸媽你們關注我吧!”的吶喊!關注催生出大孩子“老大”的感覺:讓小七下來自己走,就是告訴農夫“妹妹和你一樣,沒有受到特別照顧了”。這樣一來,農夫就可以恢復到大哥哥的正常狀態(tài)。再加上我們的鼓勵“你是妹妹的好榜樣”,一下子讓農夫有了“大哥”的感覺,“除了能追上你,我還讓著你,讓你先跑很多很多!”有些充滿智慧的媽媽,會反其道而行之,我的表姐就是這樣處理她四歲的大兒子和8個月小兒子之間的關系的:“丁丁,這會兒媽媽就陪你,不陪弟弟了?!薄昂靡 辈灰粫?,幾個月的弟弟開始在床上哭。表姐不支聲,繼續(xù)給丁丁講故事。過了幾秒鐘,丁丁有點坐不住了“媽媽,弟弟在哭呢”“沒事,讓弟弟哭一會兒吧,他可以照顧好自己。這會兒是媽媽和丁丁的時間。”“媽媽……”丁丁跑過去哄了一下弟弟,弟弟還在哭?!拔覀兝^續(xù)講故事吧。”“媽媽,弟弟哭得好傷心啊,你去看看他吧”此時的丁丁已經帶著哭腔在請求媽媽了?!昂冒?,一會兒媽媽就過去告訴弟弟,是哥哥心疼他了,請媽媽幫忙照顧弟弟?!彼陨拼洗蟮摹巴诵小毙袨?,給予他們足夠的關注,手足相親還是手足相殘,就在父母的一念之間了!

寶寶0到3歲,父母要做的八件事


當寶寶呱呱墜地時,初為人父母者總會把全部精力投入其中,細心呵護。短暫的嬰幼兒期轉瞬即逝,其中的每個時期對寶寶的身心發(fā)展都很重要。爸爸媽媽要了解并熟悉寶寶發(fā)育的關鍵期,尤其要做對以下8件事,才能讓寶寶健康成長。

0~2個月,與寶寶親密接觸。此時的寶寶已經有了視覺和聽覺,痛覺、溫度覺和觸覺等也逐漸發(fā)育起來。他們對外界的感受大都通過父母的愛撫、觸摸和擁抱。這樣的親密接觸能讓他們感受到關愛和溫暖。所以,當寶寶哭泣,或伸著小手時,趕緊把他抱起來,摸摸他柔嫩的皮膚,看著他,跟他說說話,寶寶就能很快平靜下來。此時經常給予愛撫,還能幫助寶寶構建最初的安全感。

3~5個月,常跟寶寶說說話。3個月大的寶寶通常開始牙牙學語。嬰幼兒的任何學習過程都是從模仿開始的,說話也一樣。學習語言時,不能少了父母的引導。當爸爸媽媽說話時,寶寶一般也會咿咿呀呀地學著發(fā)音,此時應該慢慢地重復這個詞,并緩慢地告訴他詞的意思??蓜e小看寶寶,這樣潛移默化地教育對他的學習有幫助,興許哪一天他就會給你一個驚喜呢。

6~7個月,給他找個小伙伴。同齡人的陪伴,對寶寶的成長尤為重要。尤其半歲左右的寶寶已經開始對外部環(huán)境有反應了,除了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他們還需要通過與其他人的交流來提高交際能力,學會如何與人相處、如何和平共處。此時,家長就要經常帶孩子去一些早教場所,或者小區(qū)附近的兒童活動區(qū),給寶寶接觸其他小伙伴的機會。有條件的家長不妨常帶孩子與朋友、同事家同齡的孩子一起聚會,從小就給他找個小伙伴一起玩耍。

8~11個月,給他爬行的空間。七八個月時的寶寶開始試著自由爬行,甚至想站起來走路來探索周圍的世界。在此過程中,雖然寶寶會經常摔跤,但骨骼也得到了很好的發(fā)育??墒?,有些父母舍不得寶寶摔著,生怕孩子受傷,于是緊張地看護寶寶,只允許他在限定的區(qū)域爬來爬去。一段時間后,寶寶覺得沒意思了,以后都不怎么喜歡爬行了。所以,父母要敢于讓寶寶探索新世界,感受成功和失敗的滋味。可以在空曠的房間鋪上厚厚的軟墊子,讓寶寶在較大的空間里自由爬行。還可設置一些小障礙,比如用枕頭當臺階,看孩子能不能想出辦法克服障礙。最好讓孩子跟小伙伴們一起爬,在比賽中提升興趣。

12~15個月,常帶寶寶外出。許多家長總覺得寶寶的抵抗力不行,外出容易感染病毒細菌,除非迫不得已,否則絕不出門。但這樣做看似是在呵護寶寶,卻縮小了孩子的視野。一方面,長期待在一成不變的環(huán)境里,孩子接觸不到新事物的刺激,心理和智力發(fā)育可能受到影響;另一方面,免疫力是鍛煉出來的,就像溫室里的花朵經不起風吹雨打一樣,總待在家里的寶寶不能與外界抗原接觸,免疫系統(tǒng)反而比較脆弱。其實,剛滿月的寶寶就可以出門了,1歲左右的幼兒更應該多曬曬太陽,呼吸新鮮空氣,認識小草小花、藍天白云,才能擴大視野,增強免疫力。當然,外出要做些準備,比如冬天要給寶寶穿稍微厚一點的衣物,風大時在嬰兒車上加一層薄紗。

16~24個月,讓寶寶幫做家務。許多家長發(fā)愁寶寶沒有動手機會,其實機會就在生活中。1歲多的孩子已經具備動手能力,家長可以讓他幫著掃地、拖地、收拾玩具等。其實很多孩子把勞動當成好玩的事,這也是培養(yǎng)勤勞品質的好機會。當寶寶認真完成任務后,別忘了真誠表揚他,今后他會更加樂于動手。

2~3歲,培養(yǎng)自理能力?,F(xiàn)代社會,兒童一般3歲左右就開始準備上幼兒園了。人生第一次離開父母,一定程度上獨自生活,對寶寶是個巨大的挑戰(zhàn)。父母要未雨綢繆,提前培養(yǎng)孩子的自理能力,才能臨危不懼,讓寶寶不容易產生入園焦慮,反而會因為比小朋友做得都好而獲得表揚,有助于自信心的培養(yǎng)。兩歲左右,爸爸媽媽就該有意識地教他照顧自己,比如自己穿衣服、整理東西、外出前收拾書包等。

3歲后,逐漸放開手。3歲前,爸爸媽媽在寶寶眼里就像無所不能的超人,能幫著解決各種難題。但3歲后,寶寶的自我意識開始萌芽,也要學會獨自承擔責任。父母此時要逐漸放開手,不要包辦,并讓孩子在錯誤中總結經驗教訓,慢慢成為一個獨立的人。

父母必看:孩子犯錯時,家長該怎么與孩子交談?


孩子長大的過程中,免不了會遇到各種問題。作為家長這時不要急著插手,可以先問孩子八個問題,聽聽他們有什么想法。家長不妨可以一試。

第一個問題是:“發(fā)生什么事情了?”

這個問題看起來不起眼,但是非常重要。許多成人碰到突發(fā)狀況時,會習慣性的太快下判斷:“一定是你先打他,他才會打你。”“一定是你做錯事,老師才會處罰你?!比绻覀儾蛔尯⒆訌乃慕嵌日f說事情的經過,很可能冤枉孩子。況且,讓孩子有機會說話,即使真的是他的錯,他也會因為有機會為自己辯解而比較甘心認錯。

第二個問題是:“你的感覺如何?”

事情經過是客觀事實,當事人心里受到的沖擊純然是主觀的感受,無所謂是非對錯。很多時候,我們只是需要把自己的感受說出來而已。一旦說出來,哭一哭,罵一罵,心情就會好多了。腦科學研究表明,當一個人情緒強烈的時候,外在刺激不容易被腦部吸收。也就是說,當一個人還有情緒的時候,別人說什么他都會聽不進去。總要等到他心情平靜下來,才可能冷靜思考。所以如果我們希望孩子能夠聽得進去我們的意見,我們就需要先同理他的感情,讓他的情緒有個出口。

孩子夠冷靜之后,可以問他第三個問題:“你想要怎樣?”

這時不管孩子說出什么驚人之語,先不要急著教訓他,而是冷靜的接著問他第四個問題:“那你覺得有些什么辦法?”

在這個階段,不妨跟孩子一起做腦力激蕩,想各種點子,合理的、不合理的、荒唐的、可笑的、惡心的、幼稚的……腦力激蕩的重點就是允許任何看似無稽的想法。這時候不論聽到什么,都暫時不要做批評或判斷。

等到再也想不出任何點子的時候,就可以問他第五個問題:“這些方法的后果會怎樣?”

讓孩子自己一一檢視,每個方法的后果會是什么?你可能會很訝異的發(fā)現(xiàn),大部分的孩子都明白事情的后果。如果他的認知有差距,這時候就可以跟他好好討論,讓他明白現(xiàn)實真相。這是一個很好的親子溝通機會,但是要避免說教,只要陳述事實就可以了。

然后問他:“你決定怎么做?”

孩子一定會選擇對自己最有利的狀況,如果他了解后果,通常會做出最合理、最明智的選擇。即使他的抉擇不是成人期望的結果,也要尊重孩子的決定。成人一定要言而有信,不能先問他怎么決定,然后又告訴他不可以這么決定。這樣子,他以后再也不敢信任你了。何況,就算他選擇錯誤,他從這個錯誤中也可以學習到更珍貴難忘的教訓。

接著問第七個問題:“你希望我做什么?”并且表示支持。

等到事情過去之后,問他最后第八個問題:“結果怎樣?有沒有如你所料?”或是“下次碰見相似的情形,你會怎么選擇?”

讓他有機會檢視自己的判斷。

如此練習幾次,孩子就會有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不需要我們操心了。

經典八問:

第一個問題是:“發(fā)生什么事情了?”

第二個問題是:“你的感覺如何?”

第三個問題:“你想要怎樣?”

第四個問題:“那你覺得有些什么辦法?”

第五個問題:“這些方法的后果會怎樣?”

第六個問題:“你決定怎么做?”

第七個問題:“你希望我做什么?”

第八個問題:“結果怎樣?有沒有如你所料?”

或是“下次碰見相似的情形,你會怎么選擇?”

做到了這些,相信孩子的問題就被你解決掉了。

父母必知:寶寶上幼兒園的穿鞋攻略!


寶寶上幼兒園穿什么鞋?寶寶讀幼兒園穿鞋子也是一個學問,穿對了鞋子對于寶寶的成長也是有幫助的,可是究竟幼兒園小朋友穿什么鞋子好呢?

一、質地舒適

1、原因:

質地舒適的鞋子既舒適,透氣性又好。寶寶在幼兒園的活動量比較大,也會有大幅度跑跳動作,所以給寶寶穿透氣性好的鞋很重要。

2、建議選擇:

布面、布底制成的鞋子,軟牛皮、軟羊皮制作的鞋子都可以。

寶寶上幼兒園穿什么鞋1

二、大小合適

1、原因:

鞋子不要過大,要不然的話,小朋友走路的時候會很難感觸到前方物體,容易踩空、摔倒。

2、建議選擇:

為寶寶選鞋子時按照實際尺碼來選。

寶寶上幼兒園穿什么鞋2

三、穿脫方便

1、原因:

寶寶越小,越要買一些方便、易穿的鞋子,越是復雜的鞋子,就越是不安全,如有鞋帶的鞋子,就極其容易被絆倒。

2、建議選擇:

最好是用魔術貼由里往外拉過來一貼即可的,不需要穿過任何的小洞洞。如果需穿過小洞再折回來貼上的鞋子,家長們可以把貼帶的尾端疊起縫上,防止寶寶把貼帶拉了出來而又穿不回去。

寶寶上幼兒園穿什么鞋3

4、鞋底有彈性

1、原因:

不僅舒適,而且安全。如果給寶寶穿人造革、塑料底的鞋子,既不透氣,還容易讓寶寶滑倒摔跤。

2、建議選擇:

最好選擇柔軟有彈性的牛筋底的鞋子。

寶寶上幼兒園穿什么鞋4

五、寶寶上幼兒園穿鞋的注意事項

1、鞋頭:鞋頭部分務必要有一定的空間,前面要加裝硬的包口,保護好腳部。

2、鞋底:鞋底有鉤心,可以支撐足部中間位置。在挑選鞋子時,可以將鞋子兩頭彎曲,看中間是否很軟,如果是軟的,則說明鞋子沒有鉤心,這類鞋子不能在走路時托起足弓。

3、后跟:后跟要裝有主跟,即后跟較硬的地方,腳踝骨的位置較硬,后跟口部最好能墊些海綿,以防止踝關節(jié)不穩(wěn)定的幼兒崴腳。這樣既可以支撐踝關節(jié),同時可以使根骨垂直生長,不致來回扭動。

相關推薦

  • 父母如何看待寶寶的提問? 寶寶提出“為什么”是他思考的開始,面對寶寶的提問,作為父母,你們準備好了嗎? 寶寶從牙牙學語開始,就經常喜歡問個為什么,而且問的毫無章法,令人哭笑不得時,父母常常不知所措,忽略寶寶的問題。真正聰明的寶...
    2021-04-01 閱讀全文
  • 寶寶頂嘴與父母教育有關 導讀:殊不知,孩子和大人頂嘴多數(shù)情況下是父母所逼!說白了,就是父母的教育方式出現(xiàn)了偏差。 按照兒童神經精神發(fā)育的規(guī)律,孩子長到6—7歲時就有了獨立自主,形成性格的要求,所以從這個年齡段開始,孩子就會變...
    2021-11-19 閱讀全文
  • 父母怎樣與新生寶寶交往 視、聽、觸覺和模仿是新生兒的主要行為能力。在家中新生兒和父母等交往也是通過這些能力來表現(xiàn)和發(fā)展的。 只要你用心觀察就會發(fā)現(xiàn),小寶寶光臨人間不久就會東張西望,眼睛還會追隨紅球或有色玩具上下左右移動。 父...
    2021-11-19 閱讀全文
  • 父母要學如會看懂寶寶的心 從躺到坐到走,孩子一天天長大,他們對周圍環(huán)境的理解也在不斷改變。了解孩子眼中的世界是什么樣的,會讓你更容易理解他那還無法用語言表達的內心。 一個孩子從生下來到以后的幾年,他對世界的感受會發(fā)生巨大的變化...
    2021-12-23 閱讀全文
  • 父母與寶寶溝通的三大策略 聰明活潑的寶寶是全家的掌上明珠;調皮的寶寶是個出難題專家。初為父母的您又該如何應對呢? 1.父母怎樣認知、解釋孩子的行為表現(xiàn)會影響父母也孩子的溝通。 父母務必把孩子真正放在這個年齡群體的背景上去認知他...
    2020-11-11 閱讀全文

寶寶提出“為什么”是他思考的開始,面對寶寶的提問,作為父母,你們準備好了嗎? 寶寶從牙牙學語開始,就經常喜歡問個為什么,而且問的毫無章法,令人哭笑不得時,父母常常不知所措,忽略寶寶的問題。真正聰明的寶...

2021-04-01 閱讀全文

導讀:殊不知,孩子和大人頂嘴多數(shù)情況下是父母所逼!說白了,就是父母的教育方式出現(xiàn)了偏差。 按照兒童神經精神發(fā)育的規(guī)律,孩子長到6—7歲時就有了獨立自主,形成性格的要求,所以從這個年齡段開始,孩子就會變...

2021-11-19 閱讀全文

視、聽、觸覺和模仿是新生兒的主要行為能力。在家中新生兒和父母等交往也是通過這些能力來表現(xiàn)和發(fā)展的。 只要你用心觀察就會發(fā)現(xiàn),小寶寶光臨人間不久就會東張西望,眼睛還會追隨紅球或有色玩具上下左右移動。 父...

2021-11-19 閱讀全文

從躺到坐到走,孩子一天天長大,他們對周圍環(huán)境的理解也在不斷改變。了解孩子眼中的世界是什么樣的,會讓你更容易理解他那還無法用語言表達的內心。 一個孩子從生下來到以后的幾年,他對世界的感受會發(fā)生巨大的變化...

2021-12-23 閱讀全文

聰明活潑的寶寶是全家的掌上明珠;調皮的寶寶是個出難題專家。初為父母的您又該如何應對呢? 1.父母怎樣認知、解釋孩子的行為表現(xiàn)會影響父母也孩子的溝通。 父母務必把孩子真正放在這個年齡群體的背景上去認知他...

2020-11-11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