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yǎng)對幼兒園的期待
發(fā)布時間:2020-11-27 對幼兒園游戲的認識 幼兒園對教師的管理 幼兒園對游戲的作用培養(yǎng)對幼兒園的期待
這幾天常城小朋友感冒沒去幼兒園,在家玩的時候試著與他玩和對話,說一些在幼兒園里快樂的事情,看得出他對幼兒園里的很多事情還是記憶很深刻,很感興趣的。
對話的時候避開不快樂的事情,比如他不喜歡的午睡等。說一些他玩的活動,玩沙子,滑梯,很多小朋友等,我們兩個的對話如下。
我:幼兒園有什么好玩的?沙坑?
兒子:有沙坑,滑梯,玩沙子,阿姨一起玩,一會媽媽就來了。
我:是的,媽媽來了,來看常城小朋友和其他好多小朋友一起玩的很快樂。
我:玩滑梯時還有哥哥拉著你上去呢。
兒子:大哥哥拉著我,拉、拉、拉,把我拉上去了。
我:放學了還有蛋糕吃呢,誰的蛋糕。
兒子:姐姐生日蛋糕,一個人分一塊,我也吃。
我:是的,過生日吃生日蛋糕,一起分享,你一塊我一塊,多快樂啊。
我:自已去洗手嗎,上廁所呢?
兒子:自已上廁所,然后洗手,開水龍頭,洗洗手,小朋友都洗手。
我:然后呢,擦手
兒子:洗洗手,然后拿紙擦,然后放進拉圾桶,就去教室了。
我:教室有什么?
兒子:玩具,還有小朋友,
我:有秀秀嗎,我知道,清月嗎
兒子:有,還有daivei,(我也不知道有沒有這個名字)
我:哦?還有Maray呢。哈哈
我:吃飯去哪兒?
兒子:去餐廳,很多人,
我:大家都坐好,圍著桌子?常城坐這兒,秀秀坐這兒,清月坐這兒(我指著茶幾上的位置)
兒子:多好小朋友,阿姨拿了好多好多的勺子,
我:一人分一個?我接著說,有什么菜和水果嗎?
兒子:白菜,蘋果,
我:還有什么菜呢?
兒子:花菜,,,自已亂說一翻
我:媽媽有一天接你的時候你剛吃完飯,還聞著你香香的,問你吃的什么?
兒子:那是茄子,媽媽來接我了。穿好衣服,背上書包媽媽就來接了。
我:是啊,媽媽到放學的時候就來接你,你很乖嗎。
我:你那天一起玩的那個哥哥是孔雀班的,你是哪個班的?
兒子:我是老虎班的,
我:那你們在一個學校,都是好朋友,哪天和哥哥一起去吧。
兒子:好
我:豎個大母指,好,幼兒園好多玩啊。
看得出他在幼兒園里還是很快樂的,每說到好玩的地方都一蹦三跳的,我與他很高興快樂的對話,向老師了解他在園里每天發(fā)生的事情,加深他在幼兒園喜歡幼兒園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擴展閱讀
育兒心得:如何培養(yǎng)幼兒禮貌待人的品德
育兒心得:如何培養(yǎng)幼兒禮貌待人的品德
3~6歲,特別是4歲以后的幼兒已具有相當?shù)闹橇腕w力,語言變得清晰,動作更加靈敏,對待人接物表現(xiàn)出強烈的興趣。我們應抓住這個關鍵期,因勢利導,充分利用接待來客這一生活環(huán)節(jié)來培養(yǎng)幼兒禮貌待人的品德。
父母要為孩子樹立榜樣。古語說:“己正而后能正人?!弊鳛楦改溉粢⒆佣Y貌待人,首先自己要做表率,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最直接、最深刻。父母的身教是對孩子最生動、最實際的教育。父母應充分利用家里來客的有利時機提醒孩子,給孩子示范,使孩子在親身體驗和實踐中理解文明、禮貌、熱情的含義,并通過父母的行為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使幼兒在耳濡目染的環(huán)境中,逐步形成禮貌待人的品德。
為幼兒講解待客的“規(guī)矩”。父母要給幼兒講解待客的“規(guī)矩”,使幼兒懂得一定的行為規(guī)范。如親友來訪時,聽到敲門聲要說“請進”;見了親友按稱謂主動親切問好;拿出茶點,熱情地請客人吃,不應顯出不高興的樣子或獨自去吃;當大人談話時,小孩不應隨便插話;小客人來,應主動拿出玩具與小客人玩;共同進餐的人未完全入席前不得動餐具自己先吃;客人離開時要說“再見”,并歡迎客人再來。
鼓勵幼兒直接參與接待。家里來客,幼兒一般很興奮。我們不能冷落孩子,要讓孩子感到自己是家庭中的一員,是小主人,待客要禮貌、熱情。可以讓孩子參與一些力所能及的待客活動,通過直接參與,使幼兒待客的動作和技巧得到練習并逐步養(yǎng)成行為習慣。
對幼兒的表現(xiàn)作出評價。別人的反應通常是刺激孩子學習的最佳催化劑??腿嗽跁r,父母對于幼兒良好的表現(xiàn)可作出表揚、鼓勵的表示;客人走后,父母也可以對孩子的表現(xiàn)作出評價,肯定幼兒做得好的地方,指出不足以及今后要注意的地方。這里需要指出的是,幼兒在接待客人中出現(xiàn)了失誤,如打碎了茶杯,弄臟了飯桌,父母千萬不要當面批評,要保護孩子的積極性,對待孩子的過失要重動機輕后果,要原諒他們由于缺乏經(jīng)驗而出現(xiàn)的過失。
幼兒禮貌待人的行為規(guī)范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要靠平時不斷教育、訓練和強化。年輕的父母要經(jīng)常為孩子提供“教育情境”,讓孩子不斷練習,鞏固熱情、禮貌待人的行為,這對幼兒思想品德、學識能力、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都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從幼兒期培養(yǎng)孩子的自信心
自信心強的孩子比較樂觀,自我感覺較好,喜歡與別人交往,愿意追求新的興趣,從不輕視自己。遇到難題時不說“我是白癡”,而說“我暫時還不理解”。
國外一位心理學家是這樣給具有自信的兒童下定義的:自信就是一個人所擁有的對自己的信心和感覺的集合。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人們的做事動機、態(tài)度和行為。孩子的自信可在約3、4歲時出現(xiàn),當孩子學會用湯勺將飯放進自己嘴里時,就會出現(xiàn)“我能做到”這種心理。自信心強的孩子比較樂觀,自我感覺較好,喜歡與別人交往,愿意追求新的興趣,從不輕視自己。遇到難題時不說“我是白癡”,而說“我暫時還不理解”。反之,缺乏自信心的孩子比較悲觀,總是感覺“我不行”或“我什么事情都做不好”等。往往表現(xiàn)出被動、抑郁和孤獨。
父母應如何做
1.注意孩子說話的語氣
不僅在孩子做得好的時候要表揚,而且在孩子做出努力后,盡管未達到預期的目標,千萬別說“下次努力,爭取選上”。應該說“沒有被選上,這沒關系,你已經(jīng)做出了努力,很令人滿意”。
2.及時發(fā)現(xiàn)并糾正孩子的錯誤信念
孩子除數(shù)學外,各科學習成績都挺好。孩子有可能會認為自己是個笨學生?!澳闶且幻脤W生,數(shù)學僅僅是幾門功課的一門,只要多花點時間成績會好的。
3.對孩子流露出發(fā)自內(nèi)心的愛
將孩子抱在懷里告訴他你為他而驕傲,經(jīng)常性地、誠意地給予表揚。
4.對孩子行為給予及時準確的糾正
不要說”你總是這樣攏不住火“。這會使孩子認為自己控制不住自己?!蹦氵@次真的是對你弟弟發(fā)瘋了,但如果你沒有怒吼或打他的話,我會非常高興的“。
5.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家庭氛圍
孩子在家里沒有安全感或受虐待時,將會喪失自信心,如父母經(jīng)常爭吵。讓你的家成為孩子的避風港,時刻注意孩子是否有受他人虐待的跡象。
對幼兒進行良好情緒的培養(yǎng)策略
對幼兒進行良好情緒的培養(yǎng)策略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有關研究的深入,幼兒情緒的重要性已受到了很多人的重視。可在幼兒園的日常生活、游戲及教學過程中,因為種種的原因:如教師思想觀念和角色定位的問題、保教工作的瑣碎繁忙而導致無暇顧及的現(xiàn)狀等,都無疑會抑制教師深入地觀察幼兒,了解幼兒的情緒需求,進而導致某些消極情緒的存在,這些對幼兒健康心理的發(fā)展危害極大。情緒在人心理活動中有著其它心理過程所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它是人的認識和行為的喚起者和組織者。這種作用在幼兒身上顯得尤為突出,幼兒的行為常常充滿情緒色彩,愉快的情緒往往使他們愿意學習,不愉快情緒則導致各種消極行為。故有人稱幼兒是“情緒的俘虜”。幼兒期是一個人身心健康的奠基時期,如從小就能注重培養(yǎng)幼兒的積極情緒,會有助于幼兒健康心理的形成乃至幼兒將來一生的幸福。所以我在保教工作中盡量根據(jù)每個幼兒的不同實際情況,采取一些策略對幼兒進行良好情緒的培養(yǎng)。
一、 創(chuàng)建平等和諧的心理環(huán)境,形成良好的師生情,避免消極情緒的產(chǎn)生。
幼兒情緒常常容易受周圍環(huán)境氣氛的感染,被當時的情景左右,別人的情緒因素使他們在無意中受到影響。因此,需要我們?yōu)橛變簞?chuàng)設了一個良好的班級氣氛,營造一種有利于幼兒情緒放松的心理環(huán)境。我在日常教育中,首先比較注重對幼兒態(tài)度:溫和體貼,經(jīng)常多關注幼兒心理、情感上有什么特殊的需要,時常和幼兒進行情感交流,建立良好的師生感情。幼兒在集體中感到溫暖,心情愉快,形成安全感、信賴感。其次,比較注意自身的情緒控制,包括主配班教師之間互敬互愛,遇事友好協(xié)商,從不發(fā)生爭執(zhí)、沖突。時時以愉快的情緒為幼兒作良好的示范和感染幼兒。幼兒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感到自由、輕松、愉快,避免了幼兒的許多不良情緒的產(chǎn)生。
《幼兒園工作規(guī)程》中指出:要創(chuàng)設和諧的環(huán)境,促進幼兒身心和諧的發(fā)展。所謂“和諧的環(huán)境”,我的理解應該是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幼兒能夠自由表達自己的見解,不必擔心老師批評和同伴的譏笑。所以,在進行教學和游戲活動時,我是一個引導者、合作者,更多的時候是一個共同游戲者的身份。在一種平等、和諧寬松的情緒氣氛中,積極鼓勵幼兒有自己不同的見解和獨創(chuàng)意識,讓他們敢于當眾發(fā)表,樹立他們的創(chuàng)造意識,消除“我說錯了大家會笑話我”的顧慮,形成積極、樂觀的自我態(tài)度和信念。如我班的梁世旭小朋友,性格有些內(nèi)向且敏感,以前從不敢在眾人面前說話,通過我們老師的鼓勵形成多次的成功體驗后,該幼兒現(xiàn)在在園情緒愉快、積極,思維活躍,表現(xiàn)欲逐漸增強,自我認識、自我評價也相應提高。
二、及時了解幼兒的情緒,給予正確的引導和幫助,通過采取積極的教育措施,消除幼兒的消極情緒。
消極情緒會降低幼兒的活動效率,導致各種消極行為,并對心理活動起破壞作用。為了避免消極情緒對幼兒心理造成傷害,我們平時要善于觀察,一旦發(fā)現(xiàn),就必須及時了解、分析原因,在對每一位幼兒充分尊重信任的基礎上尋找解決對策。在實踐工作中,我主要采用以愛來打動幼兒的方法,平時主動關心幼兒,發(fā)現(xiàn)其優(yōu)點,給予耐心幫助。教師對孩子的愛,是他們情緒發(fā)展的必要營養(yǎng),教師的愛能使孩子產(chǎn)生積極的情緒體驗,消除他們的不安、恐懼、焦慮、煩躁等不良情緒。伴隨著幼兒的晨間入園,各種情緒也隨之即來,除了有開心愉快外,還有悶悶不樂或焦慮不安的消極情緒。
如果是因為與家人分離或相關情景聯(lián)系產(chǎn)生的思念親人的情緒反應,我就會似慈母般地抱一抱、摸一摸這些孩子,輕聲詢問他們的要求,并用一些有趣的游戲活動等轉(zhuǎn)移情緒,讓他們感受到老師的關心和愛,從而喜歡和信任老師;如果是因為希望引起注意,渴望得到安慰的幼兒,我則是迎合他們需要“寵愛”的心理,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注,使他們覺得自己在老師心中很重要,愿意愉快地參與活動,從而體驗幼兒園集體生活的樂趣。我班周宇翔小朋友就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他個性極強,在家中備受寵愛,情緒波動很大,以前如哪天早上來園不開心沒有及時處理好,會影響到他一整天的情緒,或隨意搗亂影響大家,或?qū)Ω鞣N活動置之不理……。所以,為了避免他的這種消極情緒形成習慣,對心理造成傷害,我盡量做到及早發(fā)現(xiàn)并采取積極的教育態(tài)度,通過仔細觀察分析,發(fā)現(xiàn)他具有關心集體物品、樂意幫老師做事等優(yōu)點,于是以此為切入點,強化優(yōu)點,逐步消除他的不良情緒。現(xiàn)在,該幼兒有不愉快的事會主動找老師,尋求幫助,消極情緒及消極行為很少發(fā)生。每個幼兒的內(nèi)心世界都會通過外在的行為等表現(xiàn)出來,所以我們教師要善于觀察,捕捉契機,從孩子的興趣愛好尋找切入點,轉(zhuǎn)移其注意力,控制、消除消極情緒,盡力讓每個幼兒產(chǎn)生愉快的情緒體驗。
三、家園配合,幫助孩子控制情緒,逐步學會情緒自我調(diào)節(jié)。
幼兒不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容易沖動,行為穩(wěn)定性差。年齡越小,幼兒情緒的自控越差,經(jīng)常在自己要求不能滿足時,采用不正確的情緒表現(xiàn)方式,如; 大發(fā)脾氣、跺腳、哭鬧,甚至在地上打滾。雖然這些不良情緒行為在幼兒園有所收斂,但經(jīng)常如此,將不利于幼兒良好情緒的培養(yǎng)。所以我們作為教師,有必要讓家長了解一些教育方法,并在家庭教育中也進行嘗試,幫助幼兒控制情緒。方法主要有:轉(zhuǎn)移法、冷卻法、消退法等。
當幼兒情緒十分激動時,可以采取暫時不予理睬的辦法,待幼兒冷靜下來后,讓他想一想,反思一下:自己剛才的情緒表現(xiàn)是否合適,要求是否合理等等。當幼兒遇到困難時傷心哭泣時,可以教他自己說服自己,用“我已經(jīng)長大了”的思想來約束自己的不良情緒;也可以用“好孩子”、“男子漢”或某個榜樣人物來鼓勵自己。在正確的引導和培養(yǎng)下,幼兒能逐漸學會恰當?shù)卣{(diào)節(jié)自己的情緒和情緒的表現(xiàn)方式。
由于幼兒情緒的發(fā)展往往容易受到成人強化的影響,所以作為教師,我們要以肯定為主,多鼓勵進步。幼兒經(jīng)常處于正面影響下,自然就會情緒積極。在教師的情緒關注和培養(yǎng)下,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的情緒會逐漸豐富,自我調(diào)節(jié)的水平也日益提高,這將更有助于他們的心理健康發(fā)展。
家庭對幼兒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
講述能力的培養(yǎng)
家長在對幼兒進行講述能力的培養(yǎng)時可以使用回歸自然法。如在周末,全家人可以帶著幼兒去戶外、鄉(xiāng)下親近大自然,這能讓幼兒有美好的生活體驗,可以自由抒發(fā)自己對美的感受。這種回歸自然教育法可以周期實行,也可以不定期的實行,對于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都是有促進的作用?!霸谟變旱闹v述過程中家長要興致盎然地傾聽,激發(fā)幼兒極大地講述熱情。”再者,幼兒在講述的過程中,家長要尊重幼兒,不要中途打斷幼兒的講述,當幼兒講完后再稍微作一些評論,并且這些評論是多些鼓勵,少些批評,保護幼兒講述的愿望。對于性格內(nèi)向、不善交流的孩子,家長可以提問一些廣泛性的問題,讓孩子有能說的內(nèi)容,慢慢地幫助孩子積累經(jīng)驗和講述語言的材料;對于性格活潑開朗、善于交流的大班孩子,家長可以鼓勵他們使用各種形容詞、同義詞來表達意思,積累大班孩子的詞匯。
培養(yǎng)幼兒早期閱讀能力的方法
早期閱讀是幼兒語言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語言對于嬰幼兒來講是他們學習的對象,同時也是他們認知和交流的工具。通過語言,他們接受信息和表達信息,可以用耳朵聽,用眼睛閱讀,用嘴巴說話,用手寫字,用身體表現(xiàn)。此外,語言還是一種重要的心智能力。因此,早期閱讀已成為幼教界研究的課題,同時也要引起家長的足夠重視。
正如德國著名哲學家海德格爾有句名言:“語言是存在的家”。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和思維形式。0-6歲是人類語言發(fā)展和獲得的重要時期,而3-6歲幼兒期語言發(fā)展對其身心發(fā)展和日后的社會生活發(fā)揮著非常關鍵的作用。如果5歲以前是智力發(fā)展的最快的時期:那么把17歲時人所達到的智力水平定在百分之百,而出生后的前四年已獲得百分之五十。還有人認為,學齡前,即7歲前獲得的智力占百分之八十;也就是說,從8歲到17歲,人的智力只獲得的百分之二十。
在我國,2001年頒布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把幼兒早期閱讀納入了語言教育的目標體系。2012年頒布的《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中,將"具有初步的閱讀理解能力",作為語言發(fā)展的目標和要求,并進行了詳細的闡述。進一步明確了閱讀對幼兒語言發(fā)展的重要作用,幼兒時期是語言發(fā)展的重要階段,應準備一些有益于幼兒的低幼讀物,常常陪伴幼兒看圖畫書、講故事,有利于培養(yǎng)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據(jù)專家研究的結(jié)果顯示, 3-8 歲是兒童學習基本閱讀能力的關鍵期,在這個階段,兒童的口頭語言發(fā)展速度驚人,家長們要切實把握這個發(fā)展兒童閱讀能力的時機。既然幼兒的閱讀能力如此重要,家長們就要抓住這個時期對幼兒進行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
由于現(xiàn)有的教育制度及“望子成龍”的心態(tài),不少父母將早期閱讀完全等同于讀書和識字,將早期閱讀這一充滿童趣的活動變成枯燥乏味的學習,嚴重地扼殺了孩子的閱讀興趣和積極性。其實,兒童早期閱讀教育的重點不是能讀、寫多少字和詞,而是通過在閱讀中和成人的交流、自主的思考積累經(jīng)驗,促進孩子想象力、思考力和探究精神的發(fā)展。
所謂早期閱讀,是指0—7歲學前兒童憑借變化著的色彩、圖像、文字或憑借成人形象的讀、講來理解讀物的活動過程。具有閱讀能力的幼兒求知欲旺盛,能運用語言大膽與人交往,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對自己充滿信心。
閱讀是孩子學習成功的重要條件,閱讀能力是學習的基礎,早期教育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閱讀習慣,為孩子入小學做好準備。由此可見,早期閱讀對與幼兒的將來乃至一生的發(fā)展都有重要的影響。
人類獲取的信息83%來自視覺,圖像相對于文字具有不可比擬的優(yōu)勢。長久以來人們對早期閱讀一直存在認識誤區(qū),普遍更看重知識灌輸。有的家長對如何正確選擇兒童繪本有誤區(qū),他們盲目的認為書中字多畫少的比字少畫多的書好,學到的東西多。認為只要看懂故事書中文字的內(nèi)容與意思,會把故事內(nèi)容復述出來就達到目的了。這些觀點都是錯誤的,幼兒閱讀應該先從畫多字少的圖書開始入手,這樣更能激起幼兒的興趣。作為教師、家長,我們應認真了解幼兒的發(fā)展特點,學習如何正確引導幼兒選擇圖書,更好的引導幼兒進行早期閱讀!
專業(yè)人士建議早期閱讀應以繪本為主。因為早期的閱讀必須是具有趣味性、語言美、有教育意義的,符合幼兒年齡特點與心理發(fā)展特征的。繪本正好符合幼兒這一特點。豐富的想象力并非天賦,而是經(jīng)由直接或間接的體驗得來,體驗越多,想象力越豐富。繪本正好能提供給幼兒更多的機會去體驗。只要有豐富的想象力,肉眼看不到的東西,都可以用“心”看到。如《鼠小弟和鼠小妹》《小真的長頭發(fā)》《埃米爾隱形記》《好餓好餓的毛毛蟲》《點點點》《小豬的房子》《兩個朋友》《神奇的小鎮(zhèn)》《爸爸的吻》《奇妙的尾巴》《爺爺一定有辦法》《猜猜我有多愛你》《埃米爾隱形記》《別學我》《好朋友》《你一半我一半》《切切切》《鼠小弟和鼠小妹》《我的后面是誰呢》《小真的長頭發(fā)》《長鼻子折了》《媽媽的紅沙發(fā)》《約瑟夫有件舊外套》《愛心樹》《逃家小兔》《秘密》《風兒花兒和牛媽媽》《三只小豬》《螞蟻和西瓜》《我長大以后》《小豬變形記》《花婆婆》《壞掉的電話》《鱷魚怕怕,牙醫(yī)怕怕》等。
通過早期閱讀可以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建立幼兒良好的自信心,激發(fā)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而繪本閱讀為幼兒早期閱讀提供一個有主題、真實生動的語言運用情境,作為家長、教師,充分認識到早期閱讀對“人”終身發(fā)展的重要作用,有利于從小培養(yǎng)幼兒閱讀興趣、閱讀習慣、為其終身學習提供動力與基礎。在繪本閱讀與幼兒早期閱讀能力培養(yǎng)的道路上,需要家長與教師不斷研究與探索,為孩子開啟人生的智慧之門,尋找金鑰匙。
社交能力要從幼兒期培養(yǎng)
據(jù)心理學家多年的研究,許多成年人的不善交往、拘謹可以追溯到他的幼兒時期。如果孩子的拘謹、不善交往在幼時得不到解決,那么他的不合群、不愛與他人交往的個性將會妨礙他今后事業(yè)的成功??梢娚鐣煌芰κ侨说囊簧斨泻苤匾膬?nèi)容之一,但許多家長卻因孩子不懂得謙讓,不善于與同伴交往、合作而傷腦筋。那么,我們在日常的家庭教育中,如何培養(yǎng)幼兒善于交往的能力呢?
耐心引導,增強謙讓意識。父母要經(jīng)常給孩子講講關于“合作、友愛、謙讓”的道理,不要事事以孩子的意志為轉(zhuǎn)移,以免孩子形成“自我為中心”的思想意識。例如,可以給孩子講講“孔融讓梨”的故事,讓孩子明白應該向孔融學習什么,以便給孩子樹立一個學習的榜樣。又如家里有好吃的東西,可以讓孩子來分配,家長不要因偏愛孩子而拒絕孩子的分配,要欣慰地接受并適時進行夸獎和鼓勵,從而引導孩子學會與人分享,形成好習慣。再如,當孩子有機會與別的孩子玩耍時,要鼓勵孩子把自己的玩具分給別人一起玩,而不要怕孩子吃虧,限制孩子的分享行為。
積極創(chuàng)設環(huán)境、提供鍛煉機會。
家長要適時地給孩子假設一個與他人平等、友好相處的生活環(huán)境,讓孩子得到交往的鍛煉。盡早地把適齡兒童送到幼兒園,是發(fā)展幼兒交往能力的一條捷徑,因為生活在幼兒園里的孩子,有許許多多同伴一起游戲、玩耍,能真正體驗到交往、合作的樂趣,容易懂得只有平等、友好地與他人相處,才能得到別人的認可、友愛、幫助的道理。在幼兒園,教師也會因勢利導進行教育,使每個孩子都能融入幼兒園班集體的大家庭中,享受平等、合作與快樂。把孩子交給老人或雇保姆單獨看管絕非良策,因為孩子生活在自我小天地里,長期獨處容易使他們形成不合群或孤僻的個性。
進行游戲表演,傳授交往技能。
家長不僅要多提供機會讓孩子得到鍛煉,還應進行一些必要的訓練。有些社會交往的技能必須是“教給”的,如怎樣招待客人,如何使用日常的文明禮貌用語;怎樣參與到別人的游戲中;怎樣與同伴分享食物、玩具;怎樣對同伴的友好行為作出回應;怎樣給予同伴以關心幫助等等。經(jīng)常向孩子傳授這些知識,比單純讓孩子模仿別人效果會更好。另外,對于那些特別內(nèi)向的孩子,家長可引導孩子進行一些角色扮演練習,比如在“客人來了”這一表演情境中,家長與孩子各選角色進行表演,也可由家長先示范,孩子再參與并互換角色,引導孩子體驗當事人的心情。通過這樣的訓練,幫助孩子學會交往技能。
努力促進合作,激發(fā)純真友情。
對我們很多人來說,一生中最親密、最長久的友情大都是在孩提時代建立起來的,多提供機會讓孩子們能經(jīng)常在一起接觸、交往,做孩子友誼的引路人。共同的愛好是友誼的基礎,家長可以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孩子某方面的專長,使孩子能利用這種專長充滿自信地去結(jié)交朋友。同時,還要引導孩子發(fā)現(xiàn)朋友身上的優(yōu)點,取長補短,而對于朋友的弱點要引導孩子幫助他一起克服,從而建立純真的友誼。
此外,家長應注意,多表揚孩子那些符合社會期望的好行為,如合作與分享行為,還可充分利用看電視,看書與別人一起玩等機會,及時發(fā)現(xiàn)可供孩子模仿的榜樣,利用榜樣的力量,引導幼兒與同伴積極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