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對待孩子的撒謊
發(fā)布時間:2020-11-02 教育孩子的聽課筆記 幼兒園孩子的游戲 幼兒園說課稿手捧空花盆的孩子 最近,我在班上發(fā)現(xiàn)了一個讓我感到很意外的事情,那就是有個孩子有了說謊的現(xiàn)象,我意識到這一現(xiàn)象的嚴重性。剛開始時我對這名幼兒進行了說教,但是沒有起到很好的效果。
于是,針對這一現(xiàn)象我搜集了許多資料,從中了解到三、四歲的孩子正處于發(fā)展想象力的時期,常常把想象與現(xiàn)實混淆。
幼兒園的教師和父母應(yīng)幫助孩子渡過這一真假難辨的年齡階段。
但當孩子確實在撒謊,而不是把想象與現(xiàn)實混淆的時候,就必須引起我們成人的注意了,那我們怎樣去對待撒謊的孩子呢?我們可以從以下幾點看:首先,成人要識別真假謊言。
如果孩子的確是說謊,就要以淺顯的例子幫助他認識錯誤。
例如用故事《狼來了》等來教育孩子。
其二,成人要多關(guān)心和愛護孩子。
不要在人多的場合職責孩子,更不要因為面子對孩子的錯事姑息遷就,甚至弄巧成拙。[優(yōu)美句子網(wǎng) 111642.COM]
其三,成人要避免給孩子制造說謊的機會。
比如,孩子一說頭疼、肚子疼,媽媽就同意他留在家里,不送幼兒園;孩子一“告狀”,老師便不分青紅皂白地訓斥被告的小朋友。
這樣一來,孩子因說謊而嘗到了“甜頭”,下次就可能故意重演。
其四,成人要以誠實的行動作表率。
比如,家里來了不受歡迎的客人,媽媽就躲起來讓孩子去說“媽媽不在家”。
年幼的孩子會把成人的謊言當成正當行為去仿效,媽媽無形中就成了說謊的啟蒙者。
另外,當成人說一些善意的謊言時,一定要避開孩子,免得孩子辨不清是非,產(chǎn)生不良影響。
Yjs21.Com更多教育筆記擴展閱讀
教你怎樣面對孩子說謊
情況一、害怕受到懲罰
寶寶自述:魚缸打碎了,媽媽會打我屁股
狗狗籃子里那只紅色的皮球真好看,可是,我剛拿起來,狗狗就沖著我“汪汪!”地叫個不停,嚇得我撒腿就跑。
“哎呦!”我的頭,疼死我了!只聽“啪!”地一聲,桌子上的魚缸竟然掉到了地上,地板全濕了,小金魚在地上撲騰撲騰地亂動。這倒底是怎么回事?。吭憷?!媽媽過來了,指著地上打碎的魚缸問我,“這是怎么回事?”我記得上次我把牛奶倒進花盆里,媽媽還打了我的屁股。這次要是知道是我撞壞的魚缸,又要打我屁股了,我趕緊告訴媽媽:“是狗狗撞壞的!”
寶寶心態(tài)點擊:孩子不誠實是恐懼的結(jié)果
哲學家羅素說過:“孩子不誠實幾乎總是恐懼的結(jié)果。”美國著名兒童心理學家基諾特分析兒童說謊的原因時也說:“說謊是兒童因為害怕說實話挨罵而尋求的避難所?!?~3歲的孩子已經(jīng)有了一些基本的是非判斷,當他們發(fā)現(xiàn)自己做錯事時,會本能地害怕隨之而來的懲罰。特別是已經(jīng)有過做錯事被訓斥、懲罰的經(jīng)驗。就如同故事中的皮皮,當媽媽問題魚缸是誰打破的時候,他會本能地想到上次犯錯誤被媽媽打屁股的情景。因此,為了避免懲罰,就會捏造謊話來掩飾錯誤。
家長怎么辦:
1、緩兵之計。不要為了讓孩子說真話而一個勁地盤問,那樣只會使孩子把謊話編得越來越圓。
2、營造寬松環(huán)境。為孩子創(chuàng)造一種說真話的寬松環(huán)境,告訴孩子人都會犯錯,應(yīng)當勇敢的承認,下次注意了就行了,
3、先表揚再處理。當孩子主動說了實話后,首先要表揚孩子的誠實,然后再妥善處理孩子的錯誤。
情況二、想象和現(xiàn)實混淆
寶寶自述:是大象帶我飛回來的
星期天爸爸帶我到動物園。動物園可真好玩,獅子、河馬、大象、犀?!ミ?,看得我眼花繚亂。咦?為什么動物和人長得不一樣?為什么白天鵝長著豐滿的羽毛和大大的翅膀?為什么大象不長翅膀,它還能帶著我飛回家呢。這一天過得真快,還沒盡興就到家了,我自豪地告訴媽媽:“是大象帶我飛回來的。”
寶寶心態(tài)點擊:用想象代替現(xiàn)實
2、3歲左右的孩子,見聞逐漸廣泛、感情豐富、語言能力逐漸發(fā)展,想象力也異常豐富。長著翅膀的大象,和房子一樣大的冰箱,諸如此類天馬行空的想象在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中極為常見。他們常常根據(jù)自己的愿望去幻想,以想象代替現(xiàn)實。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對各種事物都感興趣,但由于生活經(jīng)驗少,缺乏知識,再加上記憶的不準確,想象往往容易受情緒支配,對一些事物分辨不清,出現(xiàn)想象與現(xiàn)實的混淆,此時說謊只是把心中的愿望表達出來,這種行為與孩子的品行無關(guān)。
家長怎么辦:
1、用鼓勵滿足孩子的欲望。遇到這種情況,盡量采用鼓勵性的語言,比如:“大象帶你飛回來的,你太神氣了!”來滿足孩子的欲望。
2、教孩子辨別現(xiàn)實與想象。接下來,幫助孩子分清什么是幻想,什么是現(xiàn)實,并教會孩子如何表達想象和愿望。
情況三、理解性心理錯位
寶寶自述:老師表揚我是
小荷把一輛紅色的玩具汽車帶到了,好神氣??!要是我也有一輛就好了。嘿嘿,機會來啦,趁他看圖畫書的功夫,我拿起了玩具汽車。誰知,小荷突然站起來就和我搶。我可是號稱“大力士”的,他哪搶得過我,于是他一個趔趄就摔倒在地,接著“哇哇”大哭起來。天啊,我可不是故意讓他摔倒的。老師趕忙扶起了小荷哄他不哭。
看著一旁呆呆的我,老師溫柔地說:“搶小朋友東西是不對的,下次改了還是好孩子?!边??老師表揚我是好孩子了。我心里這個美啊。回到家馬上把這個消息告訴了媽媽。
寶寶心態(tài)點擊:心理錯覺讓寶寶誤讀別人的話
皮亞杰的認知發(fā)展理論認為,2~3歲的兒童認知發(fā)展處于前運算階段,個體開始運用簡單的語言符號從事思考,具有表象思維能力,但不能全面理解語言的含義。理解性心理錯位多發(fā)生在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身上。是指孩子對客觀事物的認識不足而產(chǎn)生了心理錯覺,從而說出了與客觀事實不符的話。就如同故事中的寶寶,把老師的客觀評價當成了表揚,出現(xiàn)“撒謊”現(xiàn)象。
家長怎么辦:
1、不要打擊孩子的積極性。對于這類“說謊”現(xiàn)象,家長不能操之過急,應(yīng)該幫助孩子分析成人的話的真正含義,消除孩子的模糊認識。
2、聽話訓練。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和孩子進行聽話訓練,使孩子理解別人的話。比如:妮妮是個好孩子,可是今天卻犯了錯誤?!?,類似于這樣的轉(zhuǎn)折句,幫助孩子全面分析這句話究竟表達了什么。孩子的聽話能力逐步提高了,這類說謊現(xiàn)象就會自動消除。
情況四、表現(xiàn)欲萌動
寶寶自述:其實我根本就沒畫完
幼兒園里,老師讓大家畫一只大大的紅蘋果?!爱嫼玫男∨笥颜埮e手?!薄拔耶嫼昧耍 蔽业谝粋€舉起了手。老師笑瞇瞇地對我點點頭。我心里這個美啊,我是小朋友中最棒的一個!可是,沒想到,老師還讓我把畫好的紅蘋果展示給大家?!霸愀?!”其實我根本就沒畫玩,這可怎么辦啊。
寶寶心態(tài)點擊:表現(xiàn)欲驅(qū)使寶寶說“大話”
,就會高興地向父母顯示。表現(xiàn)欲能增強寶寶的自我意識和自我價值感,同時調(diào)動寶寶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孩子在強烈的表現(xiàn)欲驅(qū)使下,會不自覺地說出一些不切實際的“大話”,這些“大話”往往被父母理解為說謊。
家長怎么辦:
1、鼓勵寶寶的表現(xiàn)欲。父母首先要用鼓勵的言行幫助孩子鞏固、發(fā)展他的表現(xiàn)欲和表現(xiàn)能力,提高其自信心與積極性。如:“寶寶真棒,敢于說出自己的想法?!?/p>
2、培養(yǎng)孩子客觀的自我認知。接下來對于孩子給予客觀的評價,逐漸培養(yǎng)孩子對自我客觀的認知。
情況五、受成人言行影響而撒謊
寶寶自述:誰讓媽媽騙我的
王阿姨打電話約媽媽出去吃飯,媽媽說她生病了去不了。不對呀,媽媽沒有生病啊?!皨寢專隳纳×税??”我話還沒有說完,媽媽就伸出手指“噓”讓我別出聲。一天晚上,鄰居小朋友打電話讓我出來玩,我就告訴她我生病了。媽媽說:“小孩子不許說謊!”我沒說謊啊,媽媽上次就是這樣和阿姨說的啊。
寶寶心態(tài)點擊:成人一句漫不經(jīng)心的謊話影響孩子
幼兒模仿能力很強,成人在社會交往中一句漫不經(jīng)心的謊話,都可能被寶寶模仿。如果父母經(jīng)常當著寶寶的面說些小謊話,以后孩子遇到類似的情況就會說謊。另一種情況是家長有時不經(jīng)意說了的話由于各種原因未能兌現(xiàn),比如有些家長許諾星期天帶孩子到公園玩,但由于緊急的或特殊的情況未能實現(xiàn),孩子就會覺得大人是在說謊,我以后也可說謊。
家長怎么辦:
1、反思自己的言行。身教勝于言傳。當父母告訴孩子要說“實話”時,要反思自己是否給孩子樹立了良好的榜樣。在此基礎(chǔ)上修整自己的言行。
2、認真履行承諾。許諾孩子的事情就要認真履行,如果不能兌現(xiàn)要向孩子說明理由,取得孩子的理解。
情況六、為取悅父母而撒謊
寶寶自述:得了小紅花媽媽總該表揚我了吧
媽媽總是當著我的面夸鄰居家的小姐姐能唱會跳,長得漂亮。她從來不夸我,氣死我了!鄰居家的阿姨看到我說:“這小姑娘,多乖巧啊!”聽得我心里這個美啊??墒菋寢寘s說:“你可不知道沒有人時這孩子有多淘氣。”
哼!在媽媽眼里我這也不好,那也不好。今天幼兒園里老師教我們剪小紅花。我偷偷地把一只小紅花塞到了口袋里。
回家后,我告訴媽媽,今天我的表現(xiàn)好,老師獎勵了我一只小紅花。媽媽夸我真是個好孩子,我心里這個美啊。
寶寶心態(tài)點擊:家長對孩子期待過高
有些家長對孩子要求很高,如果孩子表現(xiàn)得好就會很高興,滿足孩子的一切要求,如果孩子沒有達到期望就會訓斥孩子,長此以往,孩子為了取悅父母就會說謊。而父母如果不了解情況,讓孩子撒謊成功,嘗到了甜頭,會強化孩子的說謊行為。
家長怎么辦:
1、檢查自己的期望是否合理。面對孩子這樣的說謊行為,家長要檢查自己對孩子要求是否得當,期望是否合理,適當?shù)钠谕呛⒆舆M步的動力,但如果期望超出了孩子的承受范圍,就會讓孩子形成心理壓力,導致不良行為的發(fā)生。
2、給予孩子無條件的愛。孩子的不良行為都是緣于對父母有條件的愛的感知,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無條件的愛和充分的尊重,孩子就會健康的發(fā)展。
孩子撒謊行為
早上入園時,孟鑫瑩小朋友的媽媽說昨天穿的那件新衣服上有許多漂亮的金星星,昨天晚上回家后媽媽才發(fā)現(xiàn)衣服上的金星星都掉了,問她是怎么弄掉的,她吱唔著一會兒說是國振娟小朋友給我摘掉的、一會兒又說是王麗斐小朋友給我弄掉的。
孟鑫瑩媽媽這一說我忽然想起昨天早上孩子們?nèi)雸@后,我晨檢時注意過她的新衣服,我還夸獎她,說她的衣服真漂亮。
沒想到一件衣服就穿了一天就弄壞了、不漂亮了。
可是孟鑫瑩說是國振娟和王麗斐給她把衣服弄壞的,我怎么也無法相信,因為無論是在活動時還是在寢室孟鑫瑩離她們兩個人都很遠,怎么會是這兩個孩子給她弄壞的呢?我決定先了解一下再說。
我用嚴肅的口吻問孩子們:“是誰把孟鑫瑩小朋友衣服上的金星星弄下來的?”活動室里頓時鴉雀無聲。
我又說:“誰給她弄壞的主動承認錯誤。
老師原諒他。
”孩子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誰也不出聲。
我有點生氣了,決定把這件事情查個水落石出,于是我想先單獨和孟鑫瑩談?wù)劇?/p>
我盡量用最溫和的語氣問她:“是誰給你弄壞衣服的?”她看著我,吱唔著沒說話。
我接著問:“你自己弄壞的是嗎?”她點了點頭,接著又搖了搖頭,她一下子慌張起來。
這時我已經(jīng)有了答案。
于是,我換了一種方式問她:“是你自己摘下金星星給了好朋友是嗎?”這次她點點頭。
我說:“知道改正錯誤就是好孩子。
”很多時候,孩子都是不小心犯錯誤,而當成年人嚴厲的批評時,他們會因為害怕被批評而撒謊。
好孩子也會撒謊
昨天早上,不知道是哪一個幼兒在晨檢處拿了一張綠卡,這是我們老師特別煩惱的事情,我們基本上在每個星期都會出一個通知讓家長給幼兒剪指甲,可是總還是偶爾有一兩個幼兒忘記剪了。
當我向全班幼兒詢問的時候,他們都異口同聲的說沒拿綠卡,真是奇怪了,我突然想出一個辦法,我讓全班的幼兒把雙手都伸出來攤在桌子上,我希望這樣能查出來是誰。當我一五看過攤在桌子上的每一雙小手后,我仍然沒有查出始作俑者,只是縮小了范圍,有三個幼兒的手指甲比較長。我希望他們其中有一個能主動承認是自己,可是我很失望,他們都一口咬定自己是拿的紅卡。最后就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去做晨檢的鄭老師找答案,其實那是我不愿意的,但是我無奈還是去找了鄭老師??僧斘业玫酱鸢负螅倚睦锔幸环N說不出的滋味,因為拿綠卡卻又不自己承認的人居然是平時我們比較信任的項正楠。他是我們兩位老師都認為很優(yōu)秀的男孩,活潑,開朗、積極,平時也幫我們做一些事情,比如分發(fā)學習用品、餐具等,做得也不錯,上一個月還被評上了“月明星”。他怎么會理直氣壯地說他沒拿綠卡呢?
我回到活動室后,大聲的說:“我已經(jīng)從鄭老師那里了解到是誰拿的綠卡了,我希望他自己到我面前來說。”這時我發(fā)現(xiàn)項正楠的眼睛不敢看我,但是他的臉已經(jīng)紅了。這時我又走過去問他:“正楠,你拿的是紅卡還是綠卡?”“我拿的是紅卡。”他已經(jīng)把頭低了下去。我突然意識到自己是不是有點太逼迫這個孩子了,我輕輕地拍了拍他的肩膀說:“老師相信你是一個好孩子?!蔽译x開了正楠的座位,心里有些許沉重。我想還是等明天和他單獨聊聊吧。
“好孩子也會撒謊”這個問題困擾了我一個晚上,同時我也反思我在處理這件事情時是不是有不夠妥當?shù)牡胤?。我想還是以另外一種方式來和正楠做交流吧。
今天早上,我一大早就來到了幼兒園,因為我知道每天項正楠也是來得比較早的。到了七點半,正楠如往天一樣準時來到了幼兒園,可是當我看他時,他仍然像昨天一樣低著頭。我想現(xiàn)在這個時間是最好的,因為其他幼兒都被另一個老師帶到院子里做晨間活動去了。我小聲說:“正楠,現(xiàn)在沒有別的小朋友,請你和和坐在一起,我們聊一聊,好嗎?”他走到我身邊挨著我坐下來。“對不起,正楠,昨天老師不應(yīng)該當著那么多人問你是不是你拿的綠卡,這樣顯得老師不相信你,其實,老師很喜歡你,也相信你會是一個誠實的孩子?!薄袄蠋?,昨天的綠卡是我拿的,我向你撒謊了,對不起?!闭÷暤恼f著。:“好寶貝,老師原諒你了,老師相信你以后都不會再撒謊了,到院子里去和小朋友們玩吧?!薄班?,那我去了?!痹掃€沒說完,他已經(jīng)像一只小麻雀一樣飛出去了。我想,他也和我一樣壓抑了一晚上,現(xiàn)在終于如釋重負了,其實我也是。
如何對待孩子說謊行為
*4歲的妮妮不小心打碎了茶幾上的花瓶,媽媽問起時,她說是家里的小花貓干的。
*威兒和爸爸媽媽吃了晚飯出門散步,路過蛋糕店,看見櫥窗里誘人的水果蛋糕,威兒的口水都要流出來了,纏著媽媽要買一個蛋糕,并說“我真的餓了”。
*壯壯對班上的小朋友說:“我看到過一個這么大的蝸牛!”壯壯用自己的小拳頭比劃著,那還真是個超級蝸牛,足有他的拳頭那么大。
兒童說謊行為的發(fā)生有著明顯的年齡特征,我們應(yīng)該記住一點:兒童時期的最大特征就是心理發(fā)展的水平與年齡有密切聯(lián)系。處于幼兒階段的孩子,由于他們還分不清現(xiàn)實與幻想的區(qū)別,因此他們的“說謊”,實際上是自我想象的產(chǎn)物,這種現(xiàn)象與誠實不誠實沒有多大關(guān)系;再加上孩子個子小,他所觀察體會到的事情,和成人自然不一樣;因此,孩子說的話有時就會顯得很夸張。一位朋友疑惑地告訴我:小時候他總覺得家鄉(xiāng)小學旁邊是一座山,而現(xiàn)在看看不過是個小土堆罷了!如果這時家長對他們加以批評和責備,反而會向孩子暗示怎樣可以有意識地說謊。因此,對待說謊是幼兒,家長可以不必在意,只要稍加引導就可以了。當兒童到了學齡期后,說謊往往都是有意識的,對這時孩子信口說謊的行為,我們就必須加以高度的注意了。
聽到孩子說的這些話,我們的第一反應(yīng)都是“說謊的孩子!”隨后就有一場關(guān)于道德品質(zhì)的教育,也許,還會給孩子講講皮諾曹的故事,那個說了謊鼻子就會長長的孩子的故事。以前,老人們常常用《狼來了》的故事來教育小孩子不能說謊,這說明人們對兒童說謊這個問題一直都很重視。如果自己的孩子愛說謊,父母就會十分敏感;特別是對那些經(jīng)常說謊不臉紅的兒童,大家更是感到不安和擔憂。
日常生活中,兒童說謊的情況十分常見,他們說謊的原因,概括起來有以下幾種:
1.為了達到某種愿望而說謊。
有時孩子會把希望得到的東西當成已經(jīng)得到的,這是由于孩子的心理活動和思維發(fā)展尚不完善,因而產(chǎn)生了“幻想”,并非真在說謊。例如,孩子說他看到一只和圖畫書上一模一樣的蝴蝶從眼前飛過。
2.為了引起注意而說謊。
孩子希望得到別人的注意,從而來肯定自己的存在(或許孩子的這個特性與成人常常忽略孩子的存在有關(guān)吧),如果在孩子的經(jīng)歷中,說謊比較能引起成人的關(guān)切,孩子就可能用這種方式來引起他人的注意。例如,孩子說“我的腿上都是小紅疙瘩”,而實際上可能只是蚊子咬的一、兩個包,他這么說就是要引起家長對他的關(guān)切和愛撫。
3.受成人的暗示而說謊。
家長不要用暗示性的口氣問孩子,例如“你是不是把黃豆塞到鼻子里去了?”對于這種方式的提問,很多孩子會回答“是的”。這時孩子感受到成人語氣中的焦慮和緊張,而他們又不能理解原因,因此孩子把注意力集中在成人問話中的“是”和“不是”上,而根本沒有注意問題的內(nèi)容。如果你耐心些問孩子“黃豆哪里去了?”孩子會指著桌子底下告訴你“黃豆?jié)L到桌底下去了”。
4.父母的“榜樣”作用。
幼兒模仿性很強,父母的不誠實行為,會對孩子產(chǎn)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如果家長經(jīng)常說謊,孩子多半也不會誠實。有些家長當著孩子的面就經(jīng)常不說實話,例如來了電話,爸爸對媽媽說:“如果有人找我,就說我不在”,孩子對大人的一舉一動都看在眼里,父母的這些表現(xiàn)悄悄地影響著孩子的行為。另外,如果大人喜歡夸大其詞,把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吹得天花亂墜,孩子也會不知不覺地進行模仿,效仿大人吹牛說謊。
有一種說法:兒童說謊,很大程度上是成年人造成的或促成的。分析上述兒童說謊的5個常見原因,其中,后4個都是和成人有關(guān)的。因此,父母分析自己的行為方式對孩子說謊行為的影響是非常必要的,兒童“說謊”與成年人的教育方式與態(tài)度有很大關(guān)系。
父母對孩子的“說謊”要寬容一些,我們應(yīng)該關(guān)注如何解決問題,而不要一開始就責備孩子:不要說“你收拾好你的積木沒有?”而要說:“我們該怎樣來收拾房間?”父母對孩子更多一點理解,更多一些愛心和耐心,不要輕易認定孩子說謊,不要把孩子一時的表現(xiàn)認定為一輩子的特點,對兒童的積極行為給予重視,那么孩子的謊言便會逐漸消失。
5.為了逃避某些事情而說謊。
有時孩子說謊是為了逃避某些事情,比如:孩子不愿去幼兒園,就會說“我肚子疼”。有時孩子是為了逃避批評和譴責而說謊。孩子害怕父母的責罵,便用說謊來掩飾自己的過錯,逃避這種痛苦。這種掩飾得到父母的寬恕,于是下一次做錯事時,便再以說謊來求得寬恕。
如何對待孩子說謊的問題
今天中午吃完飯的時候,梓涵突然過來對我說:“老師,昨天我媽媽帶我去北京了。
”我們這里距離北京那么遠我很好奇問:“你媽媽是怎么帶你去的呀,怎么那么快回來了啊。
”“我媽媽帶我做飛機去的”我明白了梓涵是在說謊,我沒有馬上拆穿梓涵的謊言,而是幫她分析了她剛才說的慌,讓她明白了這是她自己想象的,并不是真的事情。
幼兒在兩三歲的時候,見聞逐漸豐富了,感情也比較豐富了,語言表達能力逐漸增強,常常把自己想象和向往的東西說出來。
因此,當孩子無意識說謊時,我們不要去責罵、怪罪孩子去說謊,而是幫助孩子正確去分析這些謊言的原因,幫助孩子去糾正,如果有條件可以幫助孩子去實現(xiàn)孩子的愿望。
但是還有很多孩子是故意說謊的,有些孩子為了博得老師和家長喜愛,或是犯了錯誤逃避責罵而故意說謊,面對這樣的情況,家長和老師千萬不要一味去盤問孩子,這樣只會讓孩子因為害怕而繼續(xù)說謊,我們應(yīng)該為了孩子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溫和的環(huán)境,讓孩子勇于說出真話。
善待孩子的謊言
在“秋天的水果”這個主題活動中,孩子們帶來了各種秋天的水果,有蘋果、香蕉、橘子······各種各樣的水果,堆了滿滿一籃子。其中我們班王瑞雪小朋友帶來了一個山楂,我們把它視為了“珍寶”,并特意把它擺在了水果中間。
中午,我打掃衛(wèi)生時,發(fā)現(xiàn)籃子里的山楂不見了,不知道是哪個小饞貓“消滅”了它。為了查明事情的真相,我把中午的游戲課,臨時改為談話活動,我以考考孩子們?yōu)橥黄瓶?,先問他們各種水果的顏色、形狀和味道,當我問山楂的顏色和味道時,孩子們都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孩子們的回答都支支吾吾的,不是很肯定,唯獨馬建一小朋友說的有板有眼,說出了山楂是遠遠的、紅紅的,吃起來酸酸的。這時我心里全明白了,但怎么能讓他認錯呢?我想了又想,便以一種難過的口吻對孩子們說:“今天老師非常難過,因為籃子里的山楂被我們班的一個小朋友吃掉了,你們看見誰吃了嗎?”這時,鬼靈精怪的馬建一小朋友說他看見李繁國小朋友吃的,而李繁國滿臉委屈的為自己辯解,我靈機一動說:“吃了山楂并不是什么大事,老師也不會批評他,只是老師希望他做個誠實的孩子?!笨珊⒆觽冞€是無動于衷,“要是誰說實話,老師就再獎勵他一個蘋果娃娃?!痹捯魟偮洌R建一小朋友站起來對我說山楂是他吃的,我接著說:“本來這個山楂是讓大家觀察的現(xiàn)在被你吃了,那么大家就觀察不到了,怎么辦呢?”他立即爽快的說:“老師,我明天再帶個來?!薄澳敲催@個蘋果娃娃老師先幫你保管好,等你明天帶來后老師再給你好不好?”下午放學后,我與他家人就此事進行了交流,請家長配合做好買水果和有關(guān)教育工作。
作為一名幼兒老師,早幼兒說謊言的時候,千萬不要冷嘲熱諷地挖苦孩子。我相信沒有天生就會說謊的孩子,每一個孩子都是天真無邪的,只要我們正確對待他們的說謊行為,適時教育,相信孩子們在我們的關(guān)愛下都能健康快樂地成長。
怎樣面對小孩的謊言 分園中班
任何人都不喜歡自己的孩子說謊,更不會鼓勵孩子的謊言。但是,怎么做才能既不傷害孩子的自尊與自信,又不縱容孩子說謊呢?首先,爸媽必須認識到,幼兒夸張的幻想通常是無害的,是寶寶心理發(fā)育過程中的正?,F(xiàn)象。美國著名小兒科醫(yī)生貝里.布拉澤頓在他的《觸角》一書中指出,幼兒有時候愛假裝是一種正?,F(xiàn)象,是孩子想象力發(fā)育良好的重要標志。因此,從情感的角度而言,充分的想象力能夠更好地幫助孩子明白他想要成為一個什么樣子的人。因此,當聽到自家的幼兒在吹牛的時候,爸媽與其擔憂,倒不如放松一點,好好地享受孩子的“童話免費大放送”。
對于3歲以下的幼兒,當爸媽覺得孩子在“抵賴”或“說謊”的時候,切忌因此而懲罰孩子。用這個年齡的孩子所能夠明白的方式,溫柔地引導孩子說真話,才是明智之舉。爸媽不妨借鑒以下幾個辦法:
鼓勵孩子說真話。
當孩子做錯事的時候,許多家長的第一個反應(yīng)就是責罵孩子。在此奉勸各位年輕的爸爸媽媽,當孩子告訴你他把飯打翻了的時候,你如果責怪他“不乖”、“不聽話”,對他大喊大叫,他就會認為說實話不好,會被爸媽罵的。因此,這時爸媽倒不如夸他“寶寶告訴媽媽了,真乖。”這樣,也就等于在告訴寶寶,說實話的孩子才是好孩子。
切忌責難。
我們在與朋友相處的時候,都會很留意自己的表達方式,如語調(diào)和用詞等。因為我們知道,不同的表達方式會傳遞不同的信息,從而也會導致不同的反饋。然而在對待孩子的時候,許多人往往會忽略這一點。如果我們要引導孩子說真話,而不是對自己所做的錯事矢口否認,那么就必須注意我們說話的方式。例如,“這飯怎么會弄得滿桌子都是呢,要是有人幫我把它們揀起來就好了”就比說“你怎么把飯弄得到處都是?下次再這樣就不給你吃了”,會收到更好的效果
慎待孩子的謊言
原來,孩子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運用了極度夸張的語言,他試圖用這種方法說服媽媽。
東凈瑜是我班的小才子,他能認讀很多字且詞匯量特別豐富,說起話來文質(zhì)彬彬。開學初,他看到別的小朋友去學畫畫,非常羨慕,可是媽媽沒給他報名。晚上,他突然對媽媽說:“媽媽,今天我班的小朋友全都去畫畫了,我們班只剩下我一個,老師都不管我了”。第二天,凈瑜媽媽就這句話來詢問老師:“為什么只把凈瑜一人留在活動室里?”我覺得很奇怪,這是不可能的!這時凈瑜說話了:“老師,我想讓媽媽給我報名學畫畫”。原來,孩子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運用了極度夸張的語言,他試圖用這種方法說服媽媽。
此事告訴我們:孩子對事物的觀察和辨析能力差,還想象不到一些話會對他人造成傷害,很多時候孩子的謊言不是惡意的,只是一種自我保護、自我滿足的本能使然。因此我們不能認為孩子只要說謊就是品質(zhì)有問題,就是壞孩子,決不能發(fā)現(xiàn)孩子說謊就劈頭蓋臉地訓斥,而是應(yīng)該仔細觀察、判斷,認真揣摩孩子說謊的心理,盡量用委婉的方式讓孩子知道說謊會對別人造成傷害,說話應(yīng)該實事求是。作為老師我們要慎重對待孩子的謊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