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對待孩子更好
發(fā)布時間:2020-11-02 教育孩子筆記 中班孩子教育筆記 孩子挑食教育筆記 這樣對待孩子更好兩天前,婆婆來看xx。由于和她保持著有規(guī)律的見面機會,xx對奶奶并沒有生疏感,挺愿意和奶奶在一起。這周六上午的半天時間,我便決定不送xx去保姆家,滿足婆婆想多和孫子相處的心愿。(我周六上午要上班)只是,xx要留在家里,我要出來上班。而xx是個很戀媽媽的孩子。我要走的時候,可能會有一些難纏。
果然,我從臥室走出來,比我早起,正在客廳和奶奶玩的xx已經(jīng)一眼看到,立即歡呼:“媽媽來啦!”然后奔過來要媽媽抱。不肯奶奶再碰到他。
婆婆擔心xx粘著我不再肯和她,便說:“我?guī)ハ词滞嫠?,你悄悄地走掉。沒事的,他沒看到你也不會哭的,哭也就哭一兩聲。”【dJZ525.Com 勵志的句子】
我倒是在想,作為媽媽,要盡可能少地這樣悄悄地從孩子身邊溜掉。
我決定先陪陪他。
先是為他剝了一顆他讓我給剝的糖——給他吃,是因為他早飯吃飽了,而且這塊糖是他自己找到的,我覺得要讓他享受他自己的“勞動成果”和這種意外的快樂感覺。
接著,我試著和他“聊天”?!皩氊?,你要和奶奶還是要和姨婆?”xx回答的是:“和奶奶?!钡粫缶透骸昂蛬寢?。”
我們一起背了兩三首兒歌,然后認真地對xx說:“寶貝,媽媽一會要上班,有事情,奶奶在家陪你玩,行嗎?過兩三個小時,媽媽就會回家,你能等著媽媽嗎?”他笑嘻嘻地說:“不行!”我又陪了他一會。接著,非常堅定地說:“寶貝,媽媽必須去上班了?!?/p>
可能聽到了我說必須兩個字,xx同意了。有一些眷戀,但還是和我說了再見,做了飛吻的動作。
我自己覺得,這樣去上班,很安心。
孩子是需要尊重的。悄悄溜掉,沒有任何期許留給孩子,我覺得不是尊重。孩子會纏著媽媽不讓走,是在表達:媽媽,我還想要你陪我一會。媽媽,我想繼續(xù)享受你的愛。滿足了孩子的這種心理需求,分離,也變得很平靜溫馨。
順便想交流一下我在育兒過程中,總結(jié)出來的一些比較有“用”的話。
“是呀,媽媽也很想讓你繼續(xù)看電視,但今天你看了很久了,我們得睡覺去了。”很理解,但也很堅定。
“寶貝,你感覺很生氣,媽媽知道你生氣了。讓媽媽抱抱你?!痹诘谝粫r間里,洞悉了孩子的情緒,而且做出了安撫措施。
“哦,寶貝真的很可愛,媽媽很想一直陪著你,但是現(xiàn)在媽媽必須去上班辦事情了,媽媽會在兩個小時后回來,請等著媽媽?!北磉_自己對孩子的愛,但不放棄理性的堅持。
“現(xiàn)在是吃飯時間,請你過來吃飯?!币⒆又酪幌聲r間是什么東西,同時試圖建立規(guī)矩。
“打架是不好的事?!焙唵味隙ǖ馗嬖V孩子一個答案。
“不可以?!蔽兆『⒆拥氖郑粗?,嚴肅但不兇狠地說。為了制止孩子做一些不對的舉動,“不可以”三個字可能要上百遍地說。而且,光說不行,一定要走到孩子身邊,最好蹲下身子,和孩子可以目光平視。
“滑滑梯很好玩吧?你再玩兩遍,我們就要回家了。一定要回家了。”有約定,而且一定遵守這個約定,孩子會習(xí)慣遵守約定。
“告訴媽媽,你是想要吃棒棒糖嗎?”孩子哭鬧的時候,拿出很愿意傾聽的姿態(tài)來,能起到很好的安撫作用。
“媽媽正在接電話,請你不要打擾媽媽。你可以去玩一下積木。”媽媽尊重孩子,也得讓孩子尊重媽媽,很多時候,就算母子或者母女之間,也要有界限。我不想讓我的兒子認為我是個24小時不必休息的全能機器。當然,你得讓孩子知道他可以做的事情有哪些。
雖然是小小的孩子,但也和他說禮貌用語。一來能讓孩子感受到禮貌是什么東西,二來祈使句往往是簡單而明確的,孩子接受起來比較容易。
不過,我要承認,我并不是百分之百能按照我上面的說法去對孩子說,我也經(jīng)常發(fā)脾氣,經(jīng)常不耐煩,但我相信這樣說,更好。我會努力將此養(yǎng)成習(xí)慣。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擴展閱讀
這樣讓孩子更體貼父母
很少有父母天生就會教孩子,也很少有父母能自然而然地成為育兒高手。要想做一個成功的父母,就需要不斷地充實新知識。如果您從小就沒有得到太多良好的教育體驗,現(xiàn)在又很難去思考應(yīng)該如何對待孩子,那么請參考一下程桂英老師提出的10個方法。當您被孩子氣得火冒三丈的時候,不妨用這些方法來取代打罵的教養(yǎng)方式。
1、多多了解孩子
在忙于生計的同時,家長一定要抽出時間來多了解孩子,與孩子、保姆、孩子的老師多多溝通,盡量對孩子在幼兒園和家庭中的表現(xiàn)有一個全面把握。多一分了解,就少一分誤解。這樣一旦孩子真有不聽話的時候,也能比較明白應(yīng)該如何去引導(dǎo)孩子。
2、吸收教育知識
社會在變化,孩子的成長環(huán)境也在變化,那么教養(yǎng)方式自然也要不斷進步。身為家長,就要責無旁貸地主動吸收教育新知。在傳統(tǒng)的親子教育方式中,多半是父母用權(quán)威來教育孩子,而打罵處罰更是權(quán)威教育的重要方法。吸收新知可以幫助家長跳出自己的成長經(jīng)驗,及時調(diào)整自己的教育觀念。
3、耐心傾聽孩子
如果是氣急攻心的家長,在面對不聽管教的孩子時,通常最直接的反應(yīng)就是破口大罵。此時,程桂英老師建議家長先冷靜下來,嘗試著多一分耐心,問問孩子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當家長的心思已經(jīng)放在了解孩子的想法,并想辦法幫孩子解決問題時,也許就會發(fā)現(xiàn)孩子的行為其實是情有可原的,并且也已經(jīng)釋放掉了很多負面的情緒。
4、真正放下身段
有些家長總喜歡在孩子面前保持威嚴,習(xí)慣用以上對下的態(tài)度來對待孩子。對此程桂英老師特別建議,希望家長真正放下身段,從內(nèi)心尊重孩子,不要再用命令的口氣跟孩子說話,將孩子當做成人一樣給予尊重。不要總是對孩子說“不”,而是要給孩子選擇題,讓孩子自己做決定。如果孩子的年齡足夠大,表達能力沒有問題,也可以讓孩子自己提出解決方案或替代辦法。
5、跟孩子講道理
除了平時的告誡之外,家長也要在實際的情境中教導(dǎo)孩子一定的道理。讓孩子有同理心,讓他從其他人的角度去體會一下,真正明白自己的行為會如何影響他人。至于解說道理的方式,則可依孩子的年齡來選擇講解的深度,特別小的孩子可以用講故事的方式來進行。
6、讓孩子去體驗
如果孩子老是聽不進大人的話,那么在保證安全和沒有惡劣后果的前提下,家長也可以讓孩子自己體會“自食惡果”的滋味。通過自身的切實體驗,孩子將能深刻領(lǐng)悟到家長的教導(dǎo)有多么正確和重要。
7、同孩子做協(xié)商
不要總是要求孩子按照大人的心意去生活,那么不只是孩子痛苦,就連大人也很痛苦。孩子也是人,當然有他自己想做的事,因此,同孩子做協(xié)商,各退一步也許是很好的方法。比如當孩子想要跳沙發(fā),而家長卻有事情要思考的時候,就可以請孩子去臥室的床上跳,或者請他等一會再跳,或者等家長把事情處理完,再帶孩子去公園盡情地跳。
8、盛怒時不管教孩子
在極度憤怒的狀況下,家長肯定無法以理性的方式來管教孩子。所以,當家長無論如何也平靜不下來的時候,程桂英老師建議家長暫時離開現(xiàn)場,或是轉(zhuǎn)移自己的注意力去做別的事,如打電話給朋友聊天、聽音樂等。等自己平靜下來以后,再和孩子好好談?wù)劇?/p>
9、修正對孩子的期望
有時家長真的太過于求好心切了,常常拿自己都做不到的標準(或許是家長自以為能夠做到,但實際上從來沒有做到過!)來要求孩子。要知道,孩子年齡還小,有好動、固執(zhí)、健忘等表現(xiàn)都很正常。家長如果真的要對孩子有所要求,也一定要考慮孩子的成長狀況,不要總是拿放大鏡去看待孩子的表現(xiàn)。
10、真誠對待孩子
有些家長在與孩子做溝通的時候,總是喜歡用指責或命令式的語氣,這常常讓孩子難以接受。據(jù)程桂英老師介紹,親子之間的溝通應(yīng)該是真誠而沒有距離的,家長可以很誠實地將自己的擔心或情緒解釋給孩子聽,讓孩子了解他的行為會讓你難過,或是會讓你擔心、懼怕。只要語氣是平和的、態(tài)度是真誠的,你就會發(fā)現(xiàn),其實孩子是很樂意體貼爸爸媽媽的!
我準備這樣對待孩子的吃飯難問題
我準備這樣對待孩子的吃飯難問題我所有的朋友可能都知道我的一樁煩惱事——兒子長得特別瘦小,胃口特別差。
我試過各種辦法,但要么無法堅持要么因為覺得麻煩而放棄。此間種種,難以細述?,F(xiàn)在,我有了一個新思路。
一、把飯菜做得豐富些,可愛些,好吃些;經(jīng)常帶他去運動。因為確實需要用一些辦法促進孩子的胃口,加快成長速度。
二、不過度關(guān)注孩子的吃飯問題。他吃得多吃得少,吃得快吃得慢,都不評判和催促,更不發(fā)怒責罵、逼迫。我也不再提醒個沒完沒了。我相信我家孩子已經(jīng)將進食當成痛苦的折磨,起碼有好多時候是這樣來感受的。他的內(nèi)心因為吃飯已經(jīng)飽受創(chuàng)傷,我需要花時間讓他相信我們在進行改觀,我會還給他自由,還給他尊重,多給他關(guān)愛。幫助他感受到快樂和放松。
三、如果他吃得比較慢,而我吃完了,我就陪著他;如果他希望我喂飯,我會喂他。當然我也會大力鼓勵他自己吃飯;我允許他吃些健康的小點心,當他餓了的時候;如果他不想吃飯我也同意。但為他準備點心,當他想吃時可吃。過去一直是用書上的一些理念和說法來當指導(dǎo),我其實早就發(fā)現(xiàn)專家和暢銷書上的說法有點不適合我家,但有點信奉權(quán)威的我還是不敢扔掉。而現(xiàn)在我決定更新那在我家行之無效的,不適合我兒子情況的,在以后的育兒過程中,我將自己嘗試,自己摸索,自己確認,我將判斷的標準立為:孩子是否認同和快樂。專家和育兒前輩的說法是用來參考的,不必信奉如法寶更不可照搬。我發(fā)現(xiàn)喂飯時兒子很快樂,有時吃得挺好的;我和兒子商量說,吃不完的飯菜不要收走,想吃時就熱給他吃,他連忙說:“那媽媽,你幫我放在餐桌上?!?/p>
四、將這套方法持續(xù)下去,相信這樣做能最大程度幫助到孩子和自己。我總是缺乏耐心,希望在一次兩次后就出現(xiàn)顯效,很多方法沒成功就是因為這個原因。而這次我想堅持下去。
育兒觀念:也許這樣對待孩子的哭鬧是不對的
育兒觀念:也許這樣對待孩子的哭鬧是不對的昨天晚上,寶寶8點多就表現(xiàn)出想睡的樣子,于是早早給他洗洗澡,喝了奶,想讓他早點睡。而我,也早早洗漱了,也希望和孩子一起睡個早覺。然而,講過故事后,照例關(guān)了燈,開了音樂,準備睡覺。可是,寶寶在快要睡著的時候,突然爬起來了:“媽媽,我想去電腦房,看動畫片?!?/p>
“不行,現(xiàn)在是睡覺時間,等明天早上你醒來再看吧!”我拒絕了孩子的要求,是因為,我覺得在暗的環(huán)境中突然面對電腦亮亮的屏幕對眼睛有刺激(他爸爸正在用電腦,電腦是開著的);還有個理由就是我中午沒有睡覺,也很困,很累,想睡了。
“我就看一個動畫片就可以了,看《五輛大卡車》那個,只看一個就可以了”他反復(fù)強調(diào)只看一個。不過,他每次都要看好幾個才罷休。
“不行,媽媽說不行,現(xiàn)在是睡覺時間!”我又拒絕了他。
然后,他開始哭了起來,哭得越來越厲害,邊哭,邊說“看一個動畫片”,“我想去電腦房”這類的話。
而我,故意沉住氣,裝作忽略他的哭鬧,目的讓他知道哭鬧是不能達到目的的?!澳悄阆肟蘧涂迺喊桑瑡寢屜人恕?,我裝作睡著的樣子,而他在我身邊哭啊哭啊。
哭了大約20分鐘。期間,我不停地給孩子擦汗,因為哭鬧,他出了很多汗。兩條手絹都被擦濕了。我一方面心里確實比較煩燥,另一方面克制自己的情緒,在孩子面前表現(xiàn)得很平靜。但是,我還是比較心疼孩子這么哭下去,既然忽略他的哭鬧這個方法行不通,我就采用另外一個辦法吧:轉(zhuǎn)移注意力。于是,我讓他爸爸給他拿鈣片吃,因為鈣片很甜,他喜歡吃,而白天還沒有吃鈣片。可是,鈣片吃了,還是哭著要去看動畫片。
這個時候,我一急之下,說:“你再哭,媽媽走了?!蔽蚁麓惭b作要離開房間。寶寶見我要走,突然哭得喘不過氣來了,而剛吃過鈣片的他可能嘴里有口水,在劇烈哭鬧的過程中嗆了一下。我回頭抱起他來,“好吧,那就看一個動畫片?!闭f這話的時候,我的腦子閃過一個念頭:自己半個小時左右的堅持還是妥協(xié)了。
可是,寶寶真的很配合,看過一個動畫短片之后,就乖乖地跟著我去睡了。我和寶寶躺在床上,寶寶說,“怎么樣媽媽都喜歡我!”這句話是我常給他說的,意思是媽媽無論在什么時候都愛他。寶寶之所以這么說,可能是在重申媽媽對他的愛。我說,“媽媽愛你,所以媽媽愛你眼睛、鼻子、耳朵,你的什么部位媽媽都要愛護,媽媽不要你看電腦,是為了保護你的眼睛,知道嗎?”然后,寶寶要求我親親他,在抽泣中很快地睡去了。
孩子睡了,而我的睡意全無。我在想,我是否做錯了!突然,很心疼孩子哭那么久了!或許一開始,我就答應(yīng)孩子的要求,也許就沒事了。孩子之所以非要我答應(yīng)他的要求,是不是覺得如果媽媽不答應(yīng)他,就是不愛他呢?是不是孩子還小,有些事情不能過于強求孩子?是不是孩子太小,不能強迫孩子聽道理?
或許在類似的情景中,我需要針對孩子的要求首先妥協(xié)一下呢?看來,這里有個度需要很好的把握!
孩子不懂事兒?你是不是也這樣對待過他
中國自古以來都是禮儀之邦,禮貌溝通體現(xiàn)了一個人的個人素質(zhì),也能反映出一個人的家庭教育水平。那么,關(guān)于孩子的禮貌溝通教育,你做對了嗎?
【案例一】
朋友領(lǐng)著孩子來家里做客,臨走時,鄰居家的孩子想把自己孩子的一樣玩具帶走,于是你這樣說:“你是姐姐,別這么小氣,讓著妹妹,媽媽再給你買……”
做一個中立的仲裁者
大型真人秀節(jié)目《爸爸去哪兒》第二季里的多多深受大家的喜愛,這與黃磊日常對女兒的教育密不可分。一次貝兒告訴黃磊,她想把多多的小狗帶回家,黃磊建議貝兒和多多溝通。黃磊的做法就好比一個中立的仲裁者,他沒有因為貝兒年齡小而出于面子偏袒,也沒有為了保護自己女兒而反對。
3歲左右是孩子自我意識的建立和成長期,漸漸成長起來的還有他們的物權(quán)意識。真正的分享不是違背自己的愿望,而是帶來更多的快樂,所以父母要學(xué)會尊重孩子的想法?,F(xiàn)在很多年輕情侶,為什么一旦異地戀就分手?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們不相信自己的東西永遠是自己的。
【案例二】
帶孩子坐地鐵,一位好心的阿姨把座位讓給了你的孩子,孩子默不作聲。于是你這樣說:“快謝謝阿姨,快點,看著阿姨眼睛說話……不好意思啊,我這孩子太內(nèi)向……”
榜樣教育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公共場合的時候能夠懂禮貌,所以當孩子沒能及時作出反應(yīng)的時候,父母會感到自己很沒面子,所以提醒甚至強迫孩子的情況屢見不鮮,有的父母礙于情面會給孩子貼上“太內(nèi)向”“不懂事”等標簽,殊不知這些話已經(jīng)影響了孩子的自我價值感,他們慢慢地會真的很內(nèi)向,不敢做任何嘗試。
其實,父母只要在日常生活中起到榜樣作用就好了,有的時候我們遇見熟人都假裝沒看見,走開的話,怎么能夠教會孩子懂禮貌呢?同時,借助一些故事進行教育也是有效的,孩子能夠通過共情和模仿學(xué)會禮貌的溝通。
【案例三】
帶孩子在街上偶遇熟人,熟人夸贊你的孩子,你明明心里樂開了花,卻這樣說:“哪有哪有,他還不行,比他強的有的是,我們的還得再接再厲……”
面對贊美:欣然接受、合理歸因
面對熟人的贊美表揚,有的父母其實心里是很高興的,但為了讓自己表現(xiàn)的謙虛,同時防止孩子驕傲,常常會“客氣一下”,但是這樣的客氣卻像是給孩子“澆了一盆冷水”,甚至摧毀了他們本來就脆弱的自信。
欣然接受別人對孩子的贊美,并將孩子取得的結(jié)果歸功于孩子近期的努力。當父母愿意肯定孩子的時候,孩子也會更加自信。把取得的成績歸功于孩子的努力,是將成功歸因于內(nèi)在、可控因素,當孩子也這樣認知自己成功原因的時候,他們會有更多的動力,從而形成良性的循環(huán)。
你以什么樣的方式對待孩子,孩子就以什么樣的方式對待你
去找朋友玩,卻看到了令人尷尬的一幕。
朋友的弟弟正在和自己的父親吵架,吵的很兇,當父親的抑制不住自己的怒氣突然一腳把旁邊的一把暖壺踢飛了!暖壺在空中劃了一個弧度重重的摔在了地上,爆炸發(fā)出“嘭”的一聲巨響,把我嚇得一個哆嗦,緊接著就是玻璃渣滿地、熱水流出,連著升起一股濃濃的白色熱氣。
在這樣的威懾力下,任何孩子都會被嚇傻,我站在那兒一動不動,從小父母都沒有大聲紅過臉的我,早被這架勢嚇得魂飛魄散了。
然而,更厲害的還在后面,當兒子的居然沒有一絲的懼怕和畏縮,反而來了個更勁猛的動作,一把把桌子掀飛了!隨著一聲“哐當”巨響,桌子上的茶壺茶杯碎了一地,一片狼藉。
正在這時,朋友的媽媽回來了,人家居然能心不煩氣不燥的說了句:“你們這對冤家父子奧!”就開始收拾起東西來。
讓我更吃驚的是,朋友的弟弟看見了母親,原本怒氣沖天的臉瞬間變成了和顏悅色,就像按了一個轉(zhuǎn)換開關(guān),恭恭敬敬的幫著媽媽收拾起殘局來,一邊收拾一邊還安慰媽媽不要生氣!
當父親的看到這幅情景,很沒臉的躲了出去。
我也幫忙收拾東西。朋友的母親說:“讓你見笑了?!?/p>
我好奇的問:“你們同樣是他的父母,為什么態(tài)度卻是天壤之別?”
朋友的母親看了一眼在一旁掃地的兒子,嘆了口氣說:“你以什么樣的方式對待孩子,孩子就以什么樣的方式對待你!”
通過一個母親的肺腑之言,和她看孩子時愛憐溫柔的目光,我能想象出這個兒子從小是怎樣在暴躁脾氣父親的威懾下壓抑成長的!
當孩子在外面受了委屈哭泣時,父親打雷般的咆哮一句“閉嘴,一邊哭去!”孩子只好硬生生的把眼淚憋了回去;當孩子耍小脾氣把手里不滿意的一塊餅干扔了時,父親卻把整包的餅干摔在了地上,然后還不解恨的再上去重重的踩碎了。
這種粗暴行為在孩子的小時候確實能立竿見影,孩子確實被你的舉動嚇得乖巧無比。
但你可知道,每個孩子的心里都有一個特殊的儲存罐,它是專門用來儲存情感的,一路成長中的點點滴滴,誰對他好,誰對他不好,他全部都儲存了起來。也許這種行為是無意識的,但它確確實實的存在著。
這些儲存的情感像一根隱形的藤蔓,看似無形,卻將我們的過去緊緊纏繞,又影響著我們走向前方。當我們以為過去已遠去時,卻發(fā)現(xiàn)我們的一些思維模式就是父母的復(fù)制品,對待他們的一些行為方式與父母小時候?qū)Υ覀兊姆绞襟@人的相似。
通常,壞脾氣的孩子后面是一個壞脾氣的家長;性格急躁的父母在教導(dǎo)孩子情緒管理時往往會適得其反。
以暴制暴,恐嚇,只能造成無休止的惡性循環(huán)。
我們從小生活、成長在一個家庭里,耳濡目染地接受父母的教養(yǎng)方式,并潛移默化地繼承它,不自覺地應(yīng)用于我們的婚姻、交友、職場以及對待父母的態(tài)度上。
這好像是一種輪回,又像是一種循環(huán)。
一位老人上洗手間時不小心滑了一腳,結(jié)果胳膊肘就粉碎性骨折了,孩子氣沖沖的埋怨:“你這么大年紀了,真讓人操心,怎么這么沒出息,就不能小心一點嗎!”
當有一天孩子這么說你的時候,你是否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一個正處在好動時期的孩子,媽媽再三叮囑,他還是不停的跑來跑去,結(jié)果跌倒把手磕破了,于是你沒好氣的訓(xùn)孩子“活該,讓你不聽話,跌到了吧!和你說別跑了、別跑了,就是不聽!”
一位許久未見孩子的老人,湊過來想和孩子聊聊天,說說話,孩子卻眼睛盯著手機心不在焉的隨便敷衍幾句。
你是否看到了自己現(xiàn)在為了看手機敷衍孩子的影子?
你真是太讓我生氣了!
你能不能讓我省點兒心!
你怎么這么沒出息,就知道哭!
你不聽話感冒生病了我可不管你!
你在學(xué)校里干的啥!考了這么一點分數(shù),長大了撿垃圾去吧!
你可知道這些話將來會變成孩子嘴里的:
你老人家能有一天不氣人嗎!
你老人家能讓年輕人省點兒心嗎!
你老人家多大了,還哭,還不如小孩子呢!
你血糖這么高,還不注意飲食,病了都是自找的,沒人陪你去醫(yī)院!
你們一輩子干的啥,這么點錢也拿不出來!
我們總說,“看清別人容易,卻看不清自己”,其實透過父母我們便可以看明白自己。每個人在孩童時候認知發(fā)展并不完善,很難獨立自主,所以他們必須主動適應(yīng)環(huán)境,接受和模仿父母的行為模式,并習(xí)以為常地把父母的生活公式代入自己成年后的生活。
家長的威信,是教育孩子的前提,是孩子好好對待你的首要條件。著名的教育家馬卡連柯說:
“威信的意義在于它不要求任何的論證,在于它一種不可懷疑的長者的力量和資望?!?/p>
在生活中,父母對孩子人格的尊重與信賴,對孩子的關(guān)懷與幫助,可讓孩子從內(nèi)心深處真誠的感激父母,從而使得孩子對父母提出的合理要求能積極、自覺的接受,并努力按照父母的要求去做。
這樣,日久天長,父母在孩子的心目中,也就自然而然地具備了一種建立在威望基礎(chǔ)上的巨大教育力量,也就是威信的力量。
有句老俗話說:父不慈,子不孝,各奔他鄉(xiāng)。這“各奔他鄉(xiāng)”好像有點過了哈,總不至于吧!
父母是孩子天然的老師,對孩子的教育,自身做到身正嚴明,自然可以產(chǎn)生不怒而威的力量。
就像上面這位父親,摔桌子、砸椅子是最無能的表現(xiàn)!
人家林肯的兒子在白宮的橢圓形辦公室里往父親的帽子里拉大便,林肯卻哈哈大笑說兒子有創(chuàng)意。要你還不氣的把白宮都炸了!呵呵。
林肯之所以能這樣的對待兒子,是他的童年恨透了父親的粗暴和苛責,所以他形成了一個父親應(yīng)該很寬容很溫和的觀念。真正的成長,便是跳出原生家庭的桎梏,知道我們父母教育方式中哪些值得繼承或需要拋棄,然后自己去孕育一個全新的文化。就如林肯。
每個孩子的成長過程都會產(chǎn)生生氣、傷心、沮喪和失望等負面情緒,這種時候,家長要明確知道什么應(yīng)該做,什么不應(yīng)該做。
孩子鬧脾氣的時候家鄉(xiāng)應(yīng)該擁抱孩子,讓孩子有“安全感”,允許孩子自由地表達情緒;要用心傾聽,讀懂孩子的情緒,要安撫孩子的情緒,然后判斷是非對錯,給孩子人生道路正確的引導(dǎo),讓孩子做事時有章可循,說話時有本可慘。而不是簡單粗暴的管教孩子,甚至“以暴制暴”。
有人說靈魂是會記賬的,我覺得性格脾氣也會記賬,如果你不想孩子以后也會這樣的對待我們,那就嘴下留情,手下留情吧!
也為自己在孩子心里儲蓄一份感情,一份依賴,一份信任,一份愛戀,一份尊敬,一份威望,一份崇拜。
突然想起昨天晚上的事情,今年的冬天似乎比著常年要冷一些,還沒到供暖的時候被窩里已經(jīng)涼的進不去了,我特意給兒子買了個暖水袋灌上熱水暖和被窩。
兒子說:“媽媽,你怎么不買兩個,咱倆一人一個?!?/p>
我說:“媽媽是大人了不怕冷的,再說過幾天來了暖氣就用不著了?!?/p>
晚上睡覺時,兒子早已睡著了,我鉆進自己的被窩,伸開腿,腳碰到了熱熱的暖水袋,一股暖流瞬間傳遍全身。
兒子的暖水袋什么時候到了我的被窩里了!
也許是兒子覺得自己的被窩暖過來了就給我拿了過來;也許是兒子根本沒用,直接就放在了我的被窩了。
父母是孩子們啟蒙老師,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你以什么樣的方式對待孩子,孩子就以什么樣的方式對待你。
一位媽媽的苦惱:我的女兒一直都挺懂事的,可是自從上初中后就變了。我讓她往東她偏往西,越來越不聽話,而且還學(xué)會了頂嘴,真是氣死我了。
相信很多家長都有這樣的苦惱,其實孩子跟家長頂嘴一般都是有原因的??纯催@些孩子們對自己為什么頂嘴是怎么回答的吧,或許會對家長們有所啟發(fā)!
我為什么要跟爸爸媽媽頂嘴:
—言而無信—
上個星期,和爸爸約定好如果我作業(yè)完成了就帶我去迪斯尼玩。可等我完成了他卻改口說,等你考上班級前十名,考不上就別想了。我真的特別生氣,為什么你們大人這么言而無信……
—感到委屈—
其實,只有在媽媽誤會我時,我才會頂嘴。有次我只是想幫她分擔一點家務(wù),不讓她很辛苦,不小心摔壞了碗。媽媽就過來向我大吼:“誰讓你洗碗了!有這個閑工夫還不去看書!”我感到很委屈,就向她頂嘴了。
—父母不以身作則—
爸爸媽媽要求孩子做的事情,自己卻都沒有做到。讓我早睡,可他們在外面打麻將到凌晨才回家;讓我別玩電腦,我媽卻在電腦上看韓劇一看就幾個小時。
—父母霸道—
我覺得父母太霸道了。媽媽經(jīng)常教訓(xùn)我說:“我是你媽,你就得聽我的,你小孩子懂什么?”我的天哪,這話也叫講理嗎?
—總拿我與別人比—
他們只知道打擊我,我媽反正就是有意無意的就說起別人家的孩子,隔壁的某某某得什么獎啦,考上重點高中啦巴拉巴拉的。為什么你們總是說別人的好?那你找別人的女兒做你女兒好了!
—頂嘴是表達想法—
在我們孩子面前,父母總覺得自己絕對正確,無所不知,無所不曉,無所不能。其實,我已經(jīng)長大了,有了自己的觀點,和父母看法不一致的時候,如果不大聲“頂嘴”,根本沒有威力,我們就應(yīng)該勇敢地說出自己的想法。
—討厭被命令—
我只是想把后半集的連續(xù)劇看完就馬上睡覺,爸爸堅決說不行把我電視關(guān)了,而且他總是用命令的口氣跟我說話,一副高高在上的樣子,這讓我很不爽。
“一個巴掌拍不響”,從以上幾個孩子的回答可以看出,孩子和父母頂嘴并非無緣無故的,父母也應(yīng)當反思一下自己,認真分析產(chǎn)生的原因,多與孩子談心,了解孩子。
孩子頂嘴不是解決問題的好方式,一旦習(xí)慣成自然,也不利于孩子的學(xué)習(xí)和成長,甚至?xí)绊戦L大成人后的人際關(guān)系的和睦。所以作為家長要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引導(dǎo)。
一、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
沒法讓孩子有效地停止頂嘴的父母,往往自我控制能力比較差,在教育孩子時不免粗暴急躁,而這種不當?shù)奶幚矸椒ㄍ苋菀讉⒆拥男撵`。
二、遇事冷靜,賞罰有度
作為家長無論孩子犯了多大的錯,都不要急躁,先要問清事情的來龍去脈,再決定處治方法,不搞連帶處罰,不翻舊賬。賞罰前,要講明道理,讓孩子徹底信服。
三、主動了解孩子的意圖
在孩子頂撞你時,你應(yīng)該問問自己:“究竟發(fā)生了什么?這個小家伙想怎樣?”當你明白了孩子的意圖后,你就會理解為什么突然之間這孩子變得那么粗魯。從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有助于父母緩和氣氛和自己的情緒。
四、提醒孩子改變說話方式
父母直截了當?shù)貙⒆诱f“不許頂嘴”,還不如說“我理解你的感受,但是你能換一種口氣說嗎?”或者說“我不喜歡你這樣說話,你可以慢慢用你的道理說服我”。如果孩子正在氣頭上,父母也可以說:“我知道你現(xiàn)在很生氣,等你冷靜下來我們再談好嗎?”
五、注重言傳身教
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強,如果父母自己都時常跟愛人頂嘴,跟老人發(fā)生沖突,那管教孩子的力度就可想而知了。因此,父母多多以身作則,平日處事平和,不急不躁,遇到長輩時言行尊重,孩子自然會聽從教導(dǎo),而不再頂嘴的。
六、減少對孩子的溺愛舉動
所有的父母都知道溺愛的害處,溺愛可能造成孩子頂嘴,只有把對孩子溺愛的氛圍驅(qū)除了,頂嘴現(xiàn)象才能減少。最好是全家同一陣線,如果孩子不聽話,明顯是不講道理地頂嘴胡鬧,大家都不理他,孤立他,讓他承受后果。而當他變得講道理聽話時,則要用鼓勵的言行強化他的轉(zhuǎn)變。
七、營造民主的家庭氣氛
為了讓孩子有話可以輕松講出來,做父母的不應(yīng)該時刻以權(quán)威自居。不妨在家里營造出足夠的民主氣氛,誰說的有理就聽誰的,并且鼓勵孩子隨時講出自己的感受,隨時化解孩子的委屈。別怕你會沒有威信,其實你越這樣做,孩子越會理解和認同你。反之,如果父母總是以“大”壓小,長期下去,反而可能導(dǎo)致孩子在日后形成逆反或逃避心理。
八、給孩子申辯權(quán)利
即便知道他們在狡辯,也要耐心聽他們把話講完,然后因勢利導(dǎo),幫助他們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如果條件允許的話還可以讓他們選擇將功補過的辦法來彌補過錯,這往往是他們最樂于接受的。
對于孩子的頂嘴現(xiàn)象,我們不可一味地埋怨孩子,以自己的父母權(quán)威壓制孩子,要了解孩子頂嘴背后的原因,積極引導(dǎo)孩子,并改變自己的教育方式。
你可以這樣對孩子說NO
“廚具很危險,不能玩!”“陽臺很高,絕對不能爬!”“看電視不能離電視機那么近,很傷眼睛!”……這些No對寶爸寶媽來說一定不陌生,你有沒有想過你對孩子說了多少次No,你說的孩子都聽明白了嗎?
心慌說No,適得其反
商場里,媽媽看中了一雙漂亮的童鞋,想著給小娜試試看。但是一轉(zhuǎn)眼,小娜就像只猴子一樣爬到了鞋架上,正興奮地搖晃著雙腿對著媽媽招手。媽媽大喊:“不許爬,快下來!”小娜吃了一驚,身子失去平衡栽了下來,幸好眼疾手快的售貨員接住了小娜,媽媽再也忍不住了,沖上去對著小娜的屁股就是兩下,小娜哇哇大哭起來。媽媽氣憤地叫道:“不許哭!”小娜反而哭得更兇,周圍漸漸有人圍觀,最后媽媽只好抱著小娜狼狽回家。
小娜媽的初衷是希望孩子安全,但是心太急了。如果不能試著先去理解孩子的內(nèi)在,我們所付出的愛就會變得粗暴,教育的結(jié)果也常常無效。小娜的“愉快體驗”被打斷,掉下來后的恐懼心情也沒有得到媽媽的安撫,甚至不能徹底地表達自己的情緒。這樣狀態(tài)里的孩子,小小的腦袋瓜里會產(chǎn)生混亂:啊,這世界太危險啦,我這樣是不行的,哭是不對的,媽媽是不是不愛我了……在探索世界的時候,如果一直接收著父母傳遞出來的焦慮不安的信號,她可能會變得回避風(fēng)險,害怕犯錯,甚至隱瞞錯誤。
可以這樣做,先保證孩子的安全,走過去抱住她,問問她爬上來是因為什么。如果孩子尚沒有很好的表達能力,可以猜測幾種可能的答案,讓孩子選擇。當孩子意識到你懂她后,你就可以試著去影響她了,記得清晰你自己說No的初衷:“媽媽知道你喜歡爬上架子,很好玩,不過,你看這架子有點松,不安全,下次想爬的時候,先問問媽媽好嗎?”爬架子本身并沒有對錯,每個孩子都在學(xué)習(xí)如何和世界相處,而你就是他的第一位老師。
該說No時,溫柔堅持
小寶很喜歡吃糖,每次都纏著爺爺說:“我要再吃顆糖!”爺爺總是說:“吃糖蛀牙很不好,你這個小孩子怎么就不懂事呢?”然而爺爺常耐不住小寶的撒嬌和淚水,最后還是妥協(xié)了。爸爸媽媽總是說爺爺這樣不好,但是平時都是爺爺在帶小寶,爸媽也沒有辦法。
小寶吃糖的行為傷害到了牙齒,屬于需要被干預(yù)的行為,全家要試著達成一致。這里對于爺爺不要責備,要理解老人對于孫子的喜愛,同時和爺爺一起尋找方法,做到在面對小寶的軟磨硬泡時,可以溫和堅持,爸媽平時也可通過故事等方式來影響小寶,重點在于建立良好地護齒習(xí)慣。
說No前,先尊重孩子的感受
明明發(fā)現(xiàn)表弟在玩自己的玩具小汽車,他有點不高興地搶了回來,還嘟囔著:“你怎么隨便拿我的東西?!卑职钟X得明明太小氣了,于是邊責備他,邊拿起另外一輛小汽車遞給小表弟,明明爆發(fā)了:“爸爸,你是不是不愛我了?”爸爸瞬間覺得腦袋變大了,怎么解釋呢?
孩子在一件事中沒有獲益,那么他自然而然地就會不喜歡這件事。如果明明沒有因為表弟的到來失去對自己物品的掌控權(quán),并且可以體會到小主人的樂趣的話,他會變得更容易合作。建議大人應(yīng)盡量尊重孩子的感受,并促進孩子們做一些共同參與的游戲,結(jié)束后可以再次強化孩子的美好體驗。
說No要掌握正確方法
麗麗的玩具總是會出現(xiàn)在家里的各個角落,媽媽說了多次也沒有用,只好在她睡著后一件一件地收拾起來,媽媽自我安慰說:“至少麗麗現(xiàn)在吃飯的時候不亂丟骨頭了,總要一步步來嘛。”
一步步來是對的,多個行為同時塑造往往會事倍功半。媽媽說了多次沒有用,那么就要換種方法了,要正式面對孩子,而不是在廚房里喊著客廳里的孩子收拾東西。介紹一下“希望之手”溝通法,家長可以試試看:
大拇指“聯(lián)系”:親愛的,過來談一下。
食指“希望”:我希望你把東西用完后收好。
中指“利益”:這樣在需要時你更容易找到你的東西,我也會更高興。
食指“自信”:我知道你可以做到,因為你已經(jīng)做過好幾回了。
小手指“協(xié)議”:我們該怎么約定?你要我在你忘記時候如何提醒你?
閨蜜小結(jié)
對孩子說No,是每個家長都要修煉的功課。說No,不是用自己的意志控制孩子,那無異于用愛謀殺一個生命的活力;說No,不含對世界和孩子的敵意,充滿信賴地等待我們的小小蝸牛慢慢長大,他知道你在陪他長大。
怎樣對待孩子的“自作主張”?
導(dǎo)讀:在某件事上,父母批評教育孩子,爺爺奶奶千萬不要拉過來護著,或馬上去批評父母。這樣易造成孩于無所適從,甚至產(chǎn)生陽奉陰違的不良效果。
有的家長感到孩子到3歲時,就不那么聽話了。你讓他干什么,他偏不干;你不讓他干的,他又按著自己的“主意”去干。這時他常表規(guī)為任性、頂嘴、反抗,甚至出走,這是兒童心理迅速成長的表現(xiàn)。
這個過程要經(jīng)過較長的時間,還要反反復(fù)復(fù),交替出現(xiàn)。這時兒童往往處在不平衡狀態(tài)中,行為表現(xiàn)也較混亂。他有獨立的想法,但畢竟沒有經(jīng)驗,又不愿附和客觀環(huán)境,因此,往往違抗大人的命令,去干他們實際上不會做的事情。對于這樣的孩于,父母既要管,又不能管得太多。對待“反抗期”的兒童,下面提出幾點建議,供做父母的參考:
1.愛干活是好現(xiàn)象。家長應(yīng)幫助他們?nèi)プ鏊麄兿敫傻氖拢f不要挫傷他們的自尊心,不要罵他們“逞能”。
2.用轉(zhuǎn)移法引導(dǎo)他們?nèi)ジ闪λ芗暗氖虑椤?-4歲小兒喜歡模仿大人去干些自己干不了的事情,這時應(yīng)引導(dǎo)他干自己能干的事情,同時還應(yīng)對他講清他干不了的道理。
3.父母、爺爺、奶奶教育的態(tài)度要一致。父母對孩子的情感前后要一致,不要一會兒愛個不夠,一會兒又打又罵,這樣會使反抗期表現(xiàn)加重、延長。另一方面是家長對孩子的態(tài)度要一致,在某件事上,父母批評教育孩子,爺爺奶奶千萬不要拉過來護著,或馬上去批評父母。這樣易造成孩于無所適從,甚至產(chǎn)生陽奉陰違的不良效果。
怎樣對待孩子打人和被打
怎樣對待孩子打人和被打
在班集體里,總會有少部分愛攻擊別人的孩子。其表現(xiàn)就是搶人家東西,什么都要搶先,愛打人等。一旦有了糾紛,他就動手打人,不會說理。攻擊性行為更多是破壞行為,看見別人玩積木很開心,他走過去把積木搭成的房子推倒了;看見同伴畫的畫很漂亮,直接加上幾筆去破壞;或者對著同伴吐口水、推人等,讓人家不痛快。像這樣的孩子過去較少,一個班集體中會出現(xiàn)一兩個例子而已。近幾年,幼兒攻擊性行為卻不斷增長。主要原因有:隔代教育——孩子從小由老人帶大造成零教育,得到老人過分寵愛、呵護,習(xí)慣為孩子不良行為尋找各種理由,為孩子行為后果承擔責任等。有時孩子打人了,爸爸媽媽教育孩子,卻被爺爺奶奶罵一頓。孩子在園受批評了,或者沒有得到特別照顧,老人還會直接找老師“教育”一番,孩子也就更加為所欲為。環(huán)境因素——家庭成員對孩子關(guān)愛過度,缺乏原則要求,以致孩子養(yǎng)成獨占、獨霸的習(xí)慣,在家里什么好東西都是他一個人的,容不得別人,他要什么,就得給他,不許別人有,所以到了幼兒園,他就會跟人家搶東西,不講道理,也不會講道理。還有一種毛病,也是受身邊大人的影響所致。大人總看著別人的東西好,總愛攀比,人家有的,他也得有,給孩子造成一種不良影響。榜樣不好——孩子從小缺乏同齡伙伴,在電視節(jié)目中模仿超人、打斗游戲,孩子覺得這樣很好玩,看見其他孩子,會突然去推人、打人,看見別人哭還大聲笑,從小缺乏辨別是非能力和同情心。有些是看見別的孩子打人,自己也偷偷模仿。在大班階段,男孩子最容易出現(xiàn)模仿壞習(xí)慣、起哄等不良行為,需要成人及時制止、教育。面對這種攻擊型孩子,老師需要花費一定精力去教育個體和全體,尤其需要從情感方面著手教育,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行為品德,讓幼兒懂得分辨是非、對錯,不隨意模仿和從眾。但如今的教育,已經(jīng)不只是單純的師生間的教與學(xué),家長的干預(yù)、偏袒,也是常有的事。對于經(jīng)常會攻擊同伴的孩子,除了堅持正確教育、引導(dǎo),有時要適當?shù)亟o予言行控制,給予自己獨自承擔后果的機會。在集體中存在攻擊性孩子,集體中就會出現(xiàn)常有孩子被打、被侵犯的現(xiàn)象。愛攻擊的孩子通常只對性格懦弱、膽小、貪玩或者個性過于張揚、愛嘲笑別人的同伴“下手”。從小班開始,老師會在班級主題活動中告訴孩子如何建立自己的立場。首先要明白哪些行為是對的,哪些行為不對,不模仿不對的行為,更不要隨意去招惹攻擊型孩子。被別人無故攻擊時,一定要大聲、嚴肅地告訴對方“你不可以碰我”。如果對方行為過于暴力,還可以在語言制止過后,推開對方直接找老師說明原因。被攻擊的孩子同樣也是在家過于保護的孩子,沒有解決能力和自信,遇事只會找老師幫助,造成一種依賴心理。這樣的孩子,要多放手讓孩子去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困難,要有迎難而上的自信,大人會告訴你方法和建議,但要靠自己去想辦法解決。
家長們也許認為“孩子被打和孩子打人”都是小孩子間很正常的事情,長大了就好。行為習(xí)慣從嬰兒已經(jīng)開始建立,來到幼兒園,最容易分辨出孩子行為習(xí)慣的好與差,看出孩子成長在怎樣一種教育氛圍的家庭,孩子間比的就是行為習(xí)慣。孩子在集體中的成長,也同樣看出家長的成長,這是相互的。開學(xué)兩周,班級女孩子明顯懂事、乖巧了,基本不參與無理行為。男孩子卻開始出現(xiàn)兩個極端,一半是非常上進、好學(xué),偶爾調(diào)皮也是男孩子的天性;但也有一些孩子經(jīng)過一個假期的放松,開始“黏”向打鬧、攻擊行為行列,覺得很好玩,影響班級活動,還耽誤自己的學(xué)習(xí)。出現(xiàn)這樣的行為更多是模仿,處在個性不穩(wěn)定階段。只要家長重視,配合幼兒園及時給予正確教育,孩子很快可以建立良好的行為習(xí)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