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時間觀念有多差,看完這個你就懂了
發(fā)布時間:2020-09-30 幼兒園說課稿猜猜我有多愛你 教育孩子筆記 幼兒園說課稿喜歡你孩子時間觀念有多差,看完這個你就懂了
原來,許多小朋友認為,生日派對是令他們長大一歲的原因。yJS21.COm
德克薩斯大學的伍利教授進行了一項實驗,他對99名3歲到5歲的兒童進行了調(diào)查,有將近40%的孩子認為生日派對與長大存在某種聯(lián)系。孩子們認為,如果不辦生日派對,就可以保持原來的年齡。
雖然孩子們能夠理解衰老是不可避免的生理現(xiàn)象,但是他們還是難免會混淆派對和長大之間的因果關(guān)系。
這可以理解,畢竟每當孩子們吹完生日蠟燭之后,就會被父母告知:"生日快樂,你又長大了一歲!"
為探究小朋友如何理解長大這件事,伍利教授給孩子們講了三個故事。
在第一個故事里,小朋友沒有舉辦生日派對;在第二個故事里,小朋友舉辦了兩場生日派對;在第三個故事里,小朋友舉辦了一個派對。
結(jié)果發(fā)現(xiàn),近20%的小朋友認為,舉辦兩場生日派對的小朋友長大了兩歲,同時約四分之一的小朋友認為,沒有舉辦生日派對的小朋友年齡不變。
此外,在這項研究中,伍利教授還講述了其他故事,其中有一個是關(guān)于一個女人不希望自己變老的故事。
調(diào)查結(jié)果發(fā)現(xiàn),超過70%的3歲兒童認為女人可以避免變老,但4歲和5歲的兒童持此觀點的比例卻大大下降了。
伍利教授表示,他希望繼續(xù)探究孩子如何逐漸理解時間的流逝,從而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時間觀念。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擴展閱讀
育兒觀念:抽出時間多陪陪孩子
育兒觀念:抽出時間多陪陪孩子
一、背景
我們班里有這樣一批孩子,每天由爺爺奶奶接送,吃住都跟著老人。父母每天忙著工作掙錢養(yǎng)家糊口,或者是他們有兩個孩子,把時間和精力都放在第一個孩子身上,忽視了對第二個孩子的愛。爺爺奶奶由于文化程度,生活觀念等不同,導致班里部分幼兒內(nèi)向膽小,衛(wèi)生習慣差,自我為中心等。
二、案例分析
案例一:小雨,排行老二,有個姐姐,爸爸喜歡搓麻將,媽媽每天忙著工作,沒時間照顧孩子。聰聰每天都跟著爺爺奶奶,而爺爺奶奶平時也喜歡搓麻將,小小年齡每天嘴巴里都是麻將。聰聰本來是個很可愛聰明的孩子,可是由于出虛汗,又經(jīng)常不洗澡,不換衣服,只要一走進他,就能聞到濃濃的汗臭味。多次和奶奶溝通,由于生活觀念不同,老人也總是以怕孩子感冒等借口拒絕給孩子勤洗澡。
案例二:睿睿,一個地地道道的“小皇帝”,絕對是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稍不順心,就會躺在地上打滾。一個三歲的孩子,懶到站都不高興站,平時奶奶送來,都是讓老師抱著,要么靠在老師腿上。吃飯時桌子上一半,地上一半,衣服上沾滿,吃到嘴巴里的沒幾顆飯。由于奶奶的過分寵愛,導致孩子的動手能力極差,語言表達能力和同齡孩子相差一大截。特別是孩子的脾氣,更是沒得說,做不來的事情,也不叫老師,也不請小朋友幫忙,立即躺在地上打滾,大哭,每次把他哄好,我們都要想方設(shè)法。佳佳,真是我們班里的奇葩。經(jīng)過一個學期的努力孩子總有進步,只是佳佳的奶奶比較難溝通,。我只想對他奶奶說:“你這樣不是愛孩子,而是害孩子?!?/p>
案例三:屠天資,第二個孩子,有個姐姐,留守兒童,特別的缺少母愛。平時和姐姐都是跟著奶奶,奶奶身體不好,行動不便,除了給孩子基本的溫飽外,其它的零食,玩具,都少之甚少,更別提帶孩子出去玩了。孩子除了到幼兒園,就是呆在家里,與外界接觸很少,導致孩子平時寡言少語,而且聲音特別小,除非你把耳朵湊過去才能聽到蚊子一樣小的聲音。了解到她家里的情況后,我們對孩子也給予了特別的關(guān)愛,但是始終無法和母愛相比。記得有次孩子的媽媽從外地回來,孩子來園,就特別的不舍,孩子媽媽說放學來接,天資才松手。當天孩子在幼兒園都特別的開心,晚上媽媽來接時,我看到了孩子從未有過的開心,這是奶奶無法給予的愛。
三、反思
我覺得這種隔代教育有許多弊處,如老人的觀念陳舊,會阻礙幼兒健康發(fā)展。祖輩時期接受的教育相對落后,但是他們又不愿意接受科學的育兒方法,他們落后保守的教育觀念不利于幼兒心智的發(fā)展。同時,還有一些老人缺乏教育,語言粗俗,行為舉止不文明,都會潛隱默化的影響幼兒。我想對孩子的家長說,請多抽出時間來陪陪你的孩子吧,掙錢的目的也是為了讓孩子有更好的生活,但是如果孩子的個性從小已經(jīng)形成,長大是很難改變的。
這樣告別拖拉,培養(yǎng)孩子的時間觀念
經(jīng)常會碰到一年級的新生家長向我咨詢:“我的孩子做作業(yè)總是慢吞吞。別人半個小時就能完成的作業(yè),他需要兩個小時。每天晚上都要很晚才能睡覺。我該怎么辦啊?”我給家長最多的建議,就是先讓孩子學會時間管理。對于那些喜歡磨蹭、做事拖拉的孩子,如果仔細觀察,我們往往會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孩子都是因為時間觀念不強、時間意識淡薄,導致做事效率不高、喜歡拖拖拉拉。
訣竅一:培養(yǎng)時間自主感
著名心理學家埃里克森認為,在幼兒階段,如果孩子得到自我管理的機會和支持,他們就會發(fā)展出自主性,獨立行為的能力和意志力——自由選擇和自我控制行為的能力。
對于小學階段的孩子來說,已學會認識鐘表,并對時間以及與時間相關(guān)的規(guī)則有一定概念,比如看懂課程表,知道作業(yè)完成和上交的期限等。對于那些早就對權(quán)力和控制問題比較敏感的孩子來說,完全有意愿和能力自由支配本就屬于自己的時間。但是,有些家長經(jīng)常會出于擔心孩子遲到、害怕孩子浪費時間等方面的考慮,總喜歡不厭其煩地跟著孩子,馬不停蹄地催促孩子。孩子幾乎失去了對所有時間的自主支配權(quán),晚上睡覺得聽大人的,早上起床需要大人提醒,做作業(yè)更需要大人守護。長此以往,孩子很可能就會迷失自我,找不到自我存在感。
伊伊剛上小學的前兩周,由于起床時間比幼兒園階段更早,大多數(shù)時候不能自己按時醒來,需要大人叫醒她才能起床。同時,由于每天的作業(yè)會擠占一部分時間,所以練鋼琴和畫畫就需要打破以往放學回家就開始的規(guī)律,只能等到做完作業(yè)或者吃完晚餐以后進行。剛開始的時候,她仍然需要大人提醒才能想起這些事情來。
這樣持續(xù)了大約半個月以后,我發(fā)現(xiàn)伊伊的時間觀念和自我管理能力有些退步,還不如幼兒園階段。于是,我開始尋思如何做才能讓她有所改觀。后來正好在微博上看到有位媽媽分享了一個好辦法,給孩子買一個鬧鐘,作為定時器,到點自動提醒孩子。
沒過幾天,我?guī)е烈烈黄鸬匠腥ミx了一款她很喜歡的“米妮”鬧鐘?;丶乙院?,我就立馬開始教伊伊學會自己給鬧鐘定時,一旦把時間調(diào)好,鬧鐘就會及時提醒。從未自己使用過鬧鐘的她,卻對自己挑選的這個鬧鐘情有獨鐘,無論做什么事情,她都會提前調(diào)好時間,只要鬧鐘開始“呼喚”,就立即開始行動,絕不磨蹭。
訣竅二:增強時間感
每一個人的時間感都不一樣,如果我們的主觀時間跟客觀時間不一致,對自己可以用多少時間將事情做完沒有概念,就可能導致拖延。對于認知能力遠不及成人的小學生來說,在完成一件任務(wù)的過程中,就更加難以準確把握時間的進度。尤其是做作業(yè)時,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一些小狀況,比如鉛筆斷了需要重新削鉛筆、默寫漢字時把筆畫寫錯、讀英語時把單詞讀錯等等。如果孩子過于糾結(jié)這些細節(jié),就會花很長時間才能完成作業(yè)。
伊伊剛開始上學的一個月左右,大多數(shù)時候都能在比較短的時間內(nèi)完成家庭作業(yè)。但有時也會在做作業(yè)的過程中因為一些小事,耽誤很長時間,最后導致當天花在作業(yè)上的時間比較多。后來,我和伊伊媽媽商量了一個辦法來糾正她的這個不良習慣。每天放學回到家以后,我們首先翻開家校聯(lián)系冊,根據(jù)當天老師布置的作業(yè)量,預估完成作業(yè)所需時間。當時間過去一半時,我們會提醒她一次;還剩十分鐘時,會再次提醒她;還剩五分鐘時,會最后提醒一次。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對比,我們發(fā)現(xiàn)伊伊完成作業(yè)的效率在逐漸提高,對于出現(xiàn)的很多小狀況,她也能快速處理。
訣竅三:提高集中力
仔細觀察和分析喜歡拖延或磨蹭的孩子就會發(fā)現(xiàn),他們大多數(shù)時候是不受時間限制的,做很多事情都沒有時間約束。在始終感覺自己擁有充足時間的情況下,孩子們也不容易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去完成一件具有緊迫性的任務(wù)。
不受時間限制的主觀感覺所產(chǎn)生的后果,既可能是積極的,也可能是消極的。當孩子們玩電子游戲或者看電視時,就容易感到自己進入了一個不受時間限制的領(lǐng)地,似乎可以超越時間的邊界。雖然不受時間限制的感覺會在揮霍的那個當下讓人感覺很愉悅,身心很舒暢,但因此而落下的很多事情仍然會把我們拉進現(xiàn)實,讓人嘗盡拖延或磨蹭的苦頭。
限時法是一種可以幫助孩子在一定時間內(nèi)集中注意力的好方法。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事情其實都是可以給孩子設(shè)立時間限制的。比如從小出去玩的時候,我們可以事先跟孩子商量一次玩多長時間就要回家,到點就按照約定執(zhí)行;吃飯的時候,可以約定一頓飯最長可以吃多久,到時間就收走所有飯菜;完成每天的作業(yè)和其他任務(wù),同樣可以根據(jù)當天的具體任務(wù)跟孩子約定一個完成時限。
同時,我們還可以借助電腦等信息技術(shù)手段,來幫助孩子做一些時間限制的練習。我有一個從事教育培訓的朋友,開發(fā)了一套專門針對孩子數(shù)學練習的軟件系統(tǒng),所有內(nèi)容都跟教材同步。從幼兒園畢業(yè)的那個暑假開始,我們就特地申請了一個賬號,讓伊伊每天花一定時間進去練習20以內(nèi)的加減法。其中有一個模塊,一次練習做五道題目,但系統(tǒng)會自動顯示完成所需時間。由于感覺像跟時間賽跑一樣,伊伊非常喜歡做這個練習,每一次都想挑戰(zhàn)已經(jīng)取得的最好成績(所需時間最少、全部做對)。而在做題的過程中,伊伊非常投入,也很專注,不會受到外界的任何干擾。
開學一個月后,隨著老師的教學進度,我們又讓她繼續(xù)通過這種方式來加強練習。一段時間后,我發(fā)現(xiàn)她在進行加減運算時速度又變得很快。有一天她還告訴我:“爸爸,今天我在上數(shù)學課的時候,老師出的練習題,我是全班做得最快的,全部都做對了。沈老師還表揚我了呢?!敝猿霈F(xiàn)這樣的結(jié)果,我感覺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平時經(jīng)常采用類似的“限時鼓勵法”,讓她對時間很敏感,注意力更容易集中。
訣竅四:學會目標管理
喜歡拖延的人,一般來說,都沒有比較明確的目標和方向,甚至常常抱著“得過且過”的心態(tài)過日子,做任何事情都是“走一步看一步”。即使他們會設(shè)定目標,往往也是模棱兩可的目標,更沒有可操作的措施和清晰的步驟。
不管我們設(shè)定的目標是大還是小,達成一個目標基本上都需要一步一步來,分解成幾個小的、明確的步驟。當目標得到明確、任務(wù)得到分解以后,我們還需要為每一個階段的目標和任務(wù)設(shè)定完成時限。有了具體任務(wù)和完成時限,我們的目標感就會更強,孩子也一樣。
伊伊上小學不到一個月,第一次考試數(shù)學,就考得不好。導致這個結(jié)果有很多原因,由于平時回家練習數(shù)學比較少是其中一個重要方面,影響了她的做題速度,所以試卷上空了很多地方?jīng)]有做。就在那段時間,我們考慮到孩子需要逐漸適應(yīng)小學,盡量減輕學習壓力,就暫停了前面所說的限時練習。
后來,我們就跟她一起分析這個原因,并跟她約定此后需要每天加強練習,爭取下一次比這次考得更好。跟她明確這個目標以后,就把加強練習這個任務(wù)進行分解,第一周先練習10以內(nèi)的加法,第二周練習10以內(nèi)的減法,以后根據(jù)情況再練習連加和連減,等10以內(nèi)的加減法相當熟練之后再練習20以內(nèi)的加減法。當把這些任務(wù)層層分解以后,伊伊每天做完學校布置的作業(yè)就開始主動練習,每一次都很認真。設(shè)定的目標,基本上都能提前完成。
育兒觀念:請你有空多陪陪孩子
育兒觀念:請你有空多陪陪孩子
主題活動[溫暖的家]正在進行中?!凹摇鳖櫭剂x一定是和孩子爸爸媽媽有關(guān).
家是個溫馨有愛的地方。
談話中,說說自己爸爸媽媽最厲害的地方是什么?聽聽孩子們可愛的回答----我
爸爸會開車,我爸爸每天玩手機,我爸爸從來不來看我,我爸爸最喜歡和媽媽吵
架......。我媽媽也每天玩手......。
那家里的飯都誰做呢?奶奶呀----我奶奶做的飯可好吃了,我奶奶每天給我做早
飯,還每天洗衣服;每天送我來幼兒園,奶奶很辛苦的......
孩子七嘴八舌的聊起了奶奶、外婆......
我外婆可厲害了,什么都會做,還會做衣服。我奶奶也可厲害了,給我做的飯可
好吃了;我奶奶還會給我講故事呢;奶奶叫我寫字呢......
著孩子們熱鬧的討論和回答,我心里有一種莫名的傷感,可愛的孩子呀,你們是
那么的懂事,知道心疼奶奶,你們心中的愛是那么的純凈,感恩的你們一定會很棒的
!
我們的爸爸媽媽是不是該好好反思一下呢?你給孩子的是什么?以身示教、潛移
默化是最重要的。
把關(guān)注孩子的座位、孩子之間的一點摩擦、揣摩老師的心思放在關(guān)心在孩子身上
吧!多給孩子一點愛,多陪陪孩子,教會孩子一些做人的道理;好的行為習慣吧!不
要總是因為你的狹隘,你的一些心思去關(guān)注一些沒必要的事件上。
其實,生活是那么的美好;人都是那么的善良;用你的愛,用你寬闊的胸襟去影
響孩子,給孩子一個美好的成長空間。孩子的成就不是他人所為,而是你切身的影響
。
呵呵-----有感而發(fā)。還是做好我自己吧!
你有多精致,孩子的未來就有多從容
父母有多精致,孩子的未來就有多從容。
父母的生活品質(zhì)里,藏著孩子的生活態(tài)度。或許這一生都要努力。
所有懂生活的人,活在哪里都可以爛漫
我二十歲的時候,常常和大琳交換夢想。
我說:大琳,我要努力賺錢,希望有朝一日,父母可以搬出那間不到100平米的房子。也希望自己在四十歲的時候,能給孩子有一套,這樣,無論將來他和誰在一起,都不至于露宿街頭。
大琳說:你想得真遠。我的夢想,就是無論房子有多大,我都過得好好的。做一份自己喜歡的工作,不至于吃不上飯就好;每天出門一定要化好看的妝,偶爾去海灘邊,也要穿著比基尼,絕不允許自己有贅肉;等有了孩子,去帶她去過自己能夠給她的好日子,去吃去玩也去周游世界。
那一年,我不太理解。后來才懂,所有懂生活的人,活在哪里,都可以爛漫;所有不懂生活的,而囿于江湖。
童年擁有好看的色彩,長大后就不會那么俗不可耐
關(guān)于大琳,我更喜歡大琳的母親。我覺得大琳這一生最要感謝的就是她的母親。年少摯交,也算是看著她一路生長。只是你也終于知道,童年擁有好看的色彩,長大后就不會那么俗不可耐。
大琳說:是。
幼兒園的時候,大琳在我隔壁班。我忘了第一次見到她的模樣,只是,我們所有人都知道:有一個每天都打扮得漂亮的小姑娘,叫大琳。
她頭上的發(fā)圈每過一段時間,都會有變化;她的衣服總是那么的特別,有蕾絲、有花紋、無可挑剔。
而她的媽媽呢,總是涂著好看的口紅,無論春夏秋冬,都穿著一字裙,扭動著身體,然后側(cè)在教室門口,好聽地喊“大琳”。
那時常常穿著睡衣睡褲被丟進幼兒園的我們,總是一臉羨慕地看著大琳,像個仙女被自己的媽媽打扮著。
我和大琳認識,是因為一次美術(shù)比賽,我去她家一起準備作品。那是我第一次去她家。
“你知不知道,一個家的容貌,就是生活品質(zhì)?!蔽页3O肫疬@句話,也常常想起初初見到她家那種驚艷感。
她家是平房,我一直逛完了整個房間,都不覺得氣派,后來我知道,她父母都是最普通的工人??墒?,她們的陽臺上整齊地放著花,六個顏色的花盆,井井有條地冒著生氣;她們的餐桌上,有一個九宮零食盒子,是她母親自己用廢紙疊起來的,里面放著每天給大琳的必備零食;她也有一個小小的書桌,她的母親給她黏上了自己剪的窗花,每個角落都精致無比。
那一天,大琳的母親給我吃了我從來沒有吃過的小花糕,是她自己親手做的。她說,那個米粉是她騎了一個多小時,去農(nóng)村收購來的。做米糕最好。
我和大琳吃得特別高興。大琳說,她的母親都是這樣,好像總是要給予最好的。
優(yōu)雅的穿著,精致的容顏,是一種美好的生活態(tài)度
十多歲的日子里,大琳還是一個仙女一樣地存在。
她開始學樂器,也學英語,我們看著她上臺表演,千奇百怪地心生憧憬。她會穿好看的衣服,哪怕開始有了胸脯,我們駝著背,而她總是高高揚著頭。她說:母親說了,沒關(guān)系,女孩子總是會有變化的。
她每次會揣著零花錢,帶我們?nèi)ニ钕矚g的小店。她去的小店都不便宜,我們喜歡吃6元錢的炸雞腿,她卻總是喜歡帶我們搜羅一些所謂高端食品店,我吃的第一顆進口果凍是她給我的,她說,她媽媽去外地出差帶來的。
她看各種各樣的兒童劇,每一次都是這樣,只要我們的城市里有什么兒童劇,第二天,我們就可以圍著她聽故事,一遍又一遍。
她父母后來做了小生意,然后一家搬出了那個小平房。我去參觀的時候,家里已經(jīng)布置好了。她母親種了一大片花,廚房很明亮,每個角落里都繡著有她母親親手的小心意——花紋也好、窗花也罷,不單調(diào)又有趣。
大琳說,母親給了她一面巨大的化妝鏡,給她穿衣打扮。那個鏡子特別大,而她的母親說,希望大琳出門前,別邋里邋遢才好,母親說優(yōu)雅的穿著,精致的容顏,是一種美好的生活態(tài)度。
年輕最大的殘酷是過期作廢,最大的美好,留住就是紀念
其實,我從前不那么羨慕大琳的,可是后來,我才發(fā)現(xiàn),生活之后,我們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
年輕最大的殘酷是過期作廢,而最大的美好的事,你留住的時候,就是紀念。
大學的時候,我們在不同的城市。我每一次見到大琳,總覺得這個女孩子,特別努力,也特別會過生活。在她的身上,我甚至找到了她母親年輕時候的樣子。
她每天必須把自己整理得井井有條,哪怕素顏的時候,也不允許臉上有一點點不妥;
她經(jīng)常會用自己打工賺來的錢,去買貴的衣服和貴的包,她說,人總是要學會愛自己,也學會裝點自己;
她很少吃垃圾食品,油炸的、燒烤的不碰,只是吃一些健康的小零嘴,她總說,別不信,好的食品會給你的身體福報。
而有一天,我再在街上看到她的母親,終于相信了一句話,你給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言傳身教。
孩子生活品質(zhì),追隨父母,你有多精致,孩子未來就有多從容
有一句話是:你有多懂生活,孩子就有多愛生活。
而我也漸漸發(fā)現(xiàn),孩子的生活品質(zhì)里,是追隨父母的,她刻在生活里,于是長長久久地落在孩子的一生中。
父母有多精致,孩子的未來就有多從容。
父母的生活品質(zhì)里,藏著孩子的生活態(tài)度?;蛟S這一生都要努力。
孩子的0-3歲為何如此重要,看完你就明白了!
01
在3歲前,孩子需要的是一個穩(wěn)定的建立依附關(guān)系的人,而不是培養(yǎng)適應(yīng)能力。
每個母親,初為人母時,都是惴惴不安甚至是惶恐的。不僅僅是出于對這個小孩的愛,更出于對我們?nèi)祟惏l(fā)展的不了解。自己的生命開始和另外一個生命捆綁在一起,還沒弄明白自己是怎么回事,就要去對另一個生命負責,這是一種壓力。有些媽媽在這樣的黑暗中看到成長的那縷曙光,看到自己要去的那個方向??梢灿袐寢岄_始退縮,開始放棄母親的權(quán)利和職責。
我見到很多讓老人主導或者阿姨帶孩子的媽媽,她們推諉的原因各色各樣。無非經(jīng)濟、家庭矛盾、自身的身體等等原因。我尊重這些媽媽的選擇,也理解個中的不易。只是面對這些孩子時,我的心情會很難過。金子般重要的三年啊。佛家說因果,“凡人怕果,菩薩畏因”,等孩子到某一年齡的時候,你想改變那個果,是很難很難的,需要種下更多的善因,才能結(jié)出善果。
3歲前的孩子,從另一個世界來到這里,他對周圍的一切都是陌生的,包括自己的身體,他都不會使用。他先要綁定一個人作為他的鏡子,在這個鏡子里他看到這個世界看到自己。如果這個時候和孩子的綁定關(guān)系沒有做好,這個孩子長大為成人之后,也會在人際關(guān)系中去尋找被綁定的人。
通常,孩子會選擇媽媽作為那個對象。這也就是為什么很多媽媽會在孩子3歲前覺得失去了自我,被捆住手腳沒有自由的原因。但請你堅信,這個過程是孩子必須的,也是短暫的。好好享受這段時間,給夠了,孩子就能很好的與你分離。你和他一起,用愛用欣喜用無限的好奇相處,這種綁定將是你一生值得回憶的一段溫暖歲月。
02
在3歲前你所做的一切,無法立刻看到效果,他緩慢釋放在整個人生中。
有的人看了上一條或許要說:“沒那么嚴重吧,我們家小區(qū)很多孩子都是老人24小時帶的保姆帶的,個個陽光燦爛身體健康。該走的時候走該跳的時候跳。3歲前又沒有記憶的,也不學東西,反正是長身體,沒關(guān)系的?!焙冒?,我無法用你肉眼可見的答案來說服你,作為專業(yè)老師的我們是可以憑氣場感覺來感受到那個孩子的狀態(tài),可這又是很難言表的。
教育是先教做人,再教做事??汕罢叩臅r間長度遠遠要超過后者,在這個浮躁急功近利的時代,我們等不了,也不知道到底怎么樣叫做人。于是我們轉(zhuǎn)向更容易看出來好壞的做事,教孩子學會一些技能,展現(xiàn)一些才華。我們的教育已經(jīng)培養(yǎng)了太多技能專家,太多爭取榮譽的機器,卻少有人將自己的使命尋找到,用內(nèi)在的力量去完成深入靈魂進入骨髓的使命。3歲前,6歲前,就是這樣一個無法迅速看到結(jié)果,卻極其重要的培養(yǎng)內(nèi)在力量和彈性自我的時刻。那個主要撫養(yǎng)人的內(nèi)心要有很堅定的理念和對教育的了解才能守得住。
03
在3歲前,孩子需要的是身體感官感受,而不是思考。
3歲前孩子是圖景化學習,應(yīng)該將孩子的發(fā)展能量用于行動而非思維中。這一條規(guī)律,對于目前急躁的中國社會教育非常非常重要。
這個思維不是我們通常理解的學習知識,他是更廣義的,包括講大道理,講孩子沒有通過他自身體驗無法理解的那些抽象詞匯形成的大道理。
比如“這個東西里面有添加劑,吃了會身體不好”,什么是添加劑?如何不好法?這些都是孩子無法理解的,他聽到這個話后的第一反應(yīng)是嘗一下。那該怎么辦?成人用行動決定,這是家庭中的權(quán)威感,媽媽不買,孩子自然就吃不到。講大道理的教育、用暴力控制孩子的教育、怕麻煩而給孩子無限制自由的教育都是一樣的,是偷懶教育,是成人沒有辦法的一種能量宣泄。
我看到太多的孩子,在新事物面前失去嘗試的勇氣,嘴巴里說的都是一套套的道理“這樣危險的”“弄到水要著涼的”“寶寶好孩子不跳的”……面對此,我只能深深的嘆氣。在保證孩子不會受到大傷害的前提下,3歲前讓孩子自由的探索實在是太重要了。
04
在3歲前,孩子需要的是你可靠的愛,而不是過多的物質(zhì)。
走在大街上,看到孩子們穿得越來越漂亮,手上的玩具也越來越新潮??晌叶淅锝?jīng)常聽到的聲音還是“我家有這,你沒有吧”“我讓我媽媽買一個,哼”。人類的欲望是最容易膨脹和升起的,而且越快滿足越容易失去滿足感,靠外在物質(zhì)的滿足沒有止境。
我們看到的情況是,孩子內(nèi)在的愛得到的越充分越自然,他對外在物品的需求也就越少。媽媽送的禮物能彌補自己內(nèi)心的愧疚,卻無法代替缺失的陪伴和母愛。恰恰相反的是,在物質(zhì)上能夠控制住,用心生活,用心關(guān)愛孩子的家庭教育,最能滋養(yǎng)孩子的內(nèi)在。減少物質(zhì)的給予,增加精神的交流。
05
在3歲前,孩子是依靠自身強大的吸收和模仿能力來學習,我們無處遁形。
中國俗話說3歲前的孩子是沒有記憶力的,這也使得很多人覺得3歲前只要把孩子身體帶好就可以了,其他的孩子都不懂的。如果真是這樣,大自然的進化論就太可笑了,白白消耗三年的精華時光,作為高于動物的人類,難道真是這樣低能嗎?
實際上,這三年對于人類來說,上天賜予了最神奇的寶貝,就是超強的感覺器官,這使得我們具備了吸收能力和模仿能力。你是否發(fā)現(xiàn),兩歲左右的孩子學習說話不是當時立刻學會的,而是每晚的自言自語和反復吸收模仿中學會的。同樣的,孩子對其他事物的理解和學習也是通過這樣的方式。
更為神奇的是,當你很想休息推開孩子的時候,孩子就更粘著你,似乎他讀懂了你想推開他的心思而不愿離開。我時常建議全職媽媽們不要請阿姨,我們的身體越來越懶得動,這種無所事事的狀態(tài)會影響孩子也會使得孩子過于自我中心。如果媽媽們常常閑的沒事情做,孩子就會“媽媽!媽媽!”的呼喚你,以填補你內(nèi)心的無聊。而當媽媽真的很忙碌,告訴孩子我在做什么,你可以等一會兒也可以來和我一起做,孩子常常就會同意。這就是因為孩子強大的感覺器官能觸及到我們的內(nèi)在,我們所成為的那個人,而不是我們所做的事情。
如果你不喜歡家里帶孩子的那個人的某個方面,那就不要讓他帶你的孩子,因為孩子遲早也會具備這點。如果你不喜歡自己身上的某個特質(zhì),那就在接受自己的基礎(chǔ)上努力修行改進,否則孩子無法避免這樣的輪回。
06
在3歲前,孩子有成為一切可能的機會,你需要做的就是成長你自己。
所有的教育都將是自我教育,我們無法改變他人,除非他自己內(nèi)在想改變,我們只能提供適度的幫助和耐心的等待。
但我們能決定的是我們自己,我們愿意改變嗎?
我們愿意付出時間和精力嗎?
我們自己的人生將要走向哪里?
我們的成長就是孩子腳下的那一塊基石,孩子將墊著這塊石頭,看到更遠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