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小班語言領域:換一換
發(fā)布時間:2019-12-17 幼兒園小班語言領域說課稿 幼兒園語言領域說課稿 幼兒園語言領域教案設計意圖:
故事《換一換》圍繞小雞和小動物們互換叫聲的情節(jié)展開,語言精練、富有童趣。在本次活動中,我通過創(chuàng)設一系列游戲情境,讓幼兒在模仿中理解故事情節(jié),學習簡單對話,并體驗“交換”帶來的樂趣。具體安排如下:第一環(huán)節(jié),學說對話。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我先后設計“用叫聲打招呼”“交換叫聲”“利用交換的叫聲對付大花貓”等三個游戲情境,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第二環(huán)節(jié),完整欣賞。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我提供幼兒完整了解繪本故事的機會,使幼兒的零散閱讀經(jīng)驗得到整合。第三環(huán)節(jié),拓展想象。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我準備了各種動物胸飾,引導幼兒把注意力遷移到其他動物的叫聲上,拓展幼兒的經(jīng)驗。
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學說對話“喂,××,換一換叫聲,好嗎”。
2.了解各種動物的叫聲,樂意模仿和講述。
3.在表演中體驗故事的趣味性。
準備:
1.繪本《換一換》的PPT(演示文稿)。
2.小雞、小老鼠、小豬、小狗、小青蛙、大花貓及其他動物胸飾。
過程:
一、學說對話
1.教師扮演小雞,幼兒扮演小動物,認識自己與他人所扮角色,初步學習對話。
師:春天到了,我們一起到草地上玩吧。我是小雞。嘰嘰,嘰嘰。你們是誰呀?請叫給大家聽聽吧。
師:小老鼠叫,小狗叫……你們的叫聲太好玩了!我要和你們打招呼了!你們也用叫聲和我打招呼吧。(師幼用角色的叫聲互打招呼。)
師:喂,小老鼠!換一換叫聲,好嗎?
幼(小老鼠):好的。
師(小雞):吱吱,吱吱。
幼(小老鼠):嘰嘰,嘰嘰。
師:換一換叫聲的游戲真好玩。小動物,你們也想玩嗎?
2.小動物之間互換叫聲。
師:小豬,你們想和誰換叫聲呢?
幼(小豬):小狗/小雞。
師:怎么問他們呢?
幼(小豬):喂,小狗,換一換叫聲,好嗎?
幼(小豬):喂,小雞,換一換叫聲,好嗎?
師:小青蛙,你們想和誰換一換叫聲呢?那你們去問一問吧!
師:小狗,你們想和誰換一換叫聲呢?我們幫著小狗一起問。
3.幫小雞想辦法對付大花貓。
師:來了一只大花貓!讓我們看一看大花貓做了什么動作,一起學一學!(pPT出示大花貓的動作畫面。)
師:你們猜一猜,大花貓這樣做是要干什么?
幼:它要吃掉小雞/它要嚇唬小雞……
師:一起聽聽大花貓說了什么?(喵!我要把你吃掉!)
師:它果然想吃掉小雞??鞄托‰u想想辦法吧!
二、完整欣賞繪本
1.教師邊播放PPT邊完整講述故事。
師:故事里的小雞用什么辦法趕走了大花貓?我們一起來學一學。
2.師幼共同閱讀。
師:小雞真聰明!我們遇到困難時也要像小雞那樣動腦筋、想辦法。
三、拓展想象
師:剛才我們玩了換一換叫聲的游戲,還想玩嗎?除了故事里這些小動物以外,你還想和哪個小動物換一換叫聲?(教師出示牛、綿羊、蜜蜂等其他動物胸飾。)
延伸活動:
在區(qū)域活動中繼續(xù)模仿其他小動物的叫聲,仿編故事。
附:換一換
一天早晨,調皮的小雞想出去玩,它對媽媽說:“我出去玩了!”說完就“嘰嘰,嘰嘰”地出發(fā)了。
小雞一邊“嘰嘰,嘰嘰”地唱著歌,一邊向前走。
一只小老鼠“吱吱,吱吱”地走過來。小雞說:“喂,小老鼠!換一換叫聲,好嗎?”小老鼠說:“好的?!毙±鲜蟮慕新晸Q成了“嘰嘰,嘰嘰,嘰嘰”,小雞的叫聲換成了“吱吱,吱吱,吱吱”。
一只小豬“哼哼。哼哼”地走過來。小雞說:“喂,小豬!換一換叫聲,好嗎?”小豬說:“好的?!毙∝i的叫聲換成了“吱吱,吱吱,吱吱”,小雞的叫聲換成了“哼哼,哼哼,哼哼”。
一只小青蛙“呱呱。呱呱”地蹦過來。小雞說:“喂,小青蛙!換一換叫聲,好嗎?”小青蛙說:“好的?!毙∏嗤艿慕新晸Q成了“哼哼,哼哼,哼哼”,小雞的叫聲換成了“呱呱,呱呱,呱呱”。
一只小狗“汪汪,汪汪”地走過來。小雞說:“喂,小狗!換一換叫聲,好嗎?”小狗說:“好的?!毙」返慕新晸Q成了“呱呱,呱呱,呱呱”,小雞的叫聲換成了“汪汪,汪汪,汪汪”。
哎呀,來了一只大花貓,“喵——,我要把你吃掉!”
聰明的小雞對著大花貓叫:“汪汪。汪汪,汪汪?!贝蠡ㄘ垏樀么舐暯校骸斑鳌獓標牢伊?”然后頭也不回地逃走了。
小雞今天玩得真高興呀,它學著大花貓的樣子,“喵嗚,喵嗚”地回家了。
Yjs21.Com更多幼兒園教案擴展閱讀
幼兒園大班語言教案:換一換
活動目標1.理解故事內容,學說故事對話,了解不同動物叫聲,并樂意模仿。2.能愉快的參與情景表演游戲,感受故事的趣味。3.知道自己是獨特的,增強自信心。活動準備PPT 小動物的圖片各一個?;顒舆^程(一)看一看,學一學1.出示各種動物圖片,幼兒看一看并說一說都是誰,它們是怎樣叫的?2.教師示范:"小雞是雞嘰嘰嘰的叫著",幼兒學習老師的句式說一說。(二)看PPT,引出故事主題1.出示封面圖,引起幼兒閱讀的興趣。請幼兒認一認封面上的字"換一換",小雞到底要換什么呢?2.看PPT,分段欣賞繪本,了解故事內容,學說句型并樂意模仿小雞變換的叫聲。(1)欣賞第一幅畫師:"小朋友們看,上面有誰啊?小雞在和雞媽媽說:我出去玩啦!嘰嘰,于是小雞便嘰嘰的上路了。"(2)欣賞第二、三幅圖,樂意模仿小雞變換的叫聲師:"你們看它遇到了誰呀?小老鼠怎么叫的呢?小雞對小老鼠說:小老鼠,換一換叫聲好嗎?小雞和小老鼠交換了叫聲,那小雞現(xiàn)在怎么叫了呀?小雞便吱吱的上路了"(3)欣賞第四、五幅圖,感受句型"XX,換一換叫聲好嗎?"師:"你們看它又遇到誰了呀?小青蛙怎么叫的呢?小雞對小青蛙又說了同一句話:小青蛙,換一換叫聲好嗎?(讓幼兒一起嘗試說一說)小雞和小青蛙交換了叫聲,那現(xiàn)在小雞怎么叫了呢?小雞呱呱的上路了。"(4)欣賞第六幅圖師:"一路上小雞又碰到了朋友,你們看它又遇到誰了呀?小狗怎么叫的呢?"(三)游戲游戲一:換聲音1.教師扮小雞,一幼兒扮青蛙,進行游戲。2.請兩名幼兒分別扮兩只小動物,進行游戲。游戲二:換名字1.教師和一名幼兒進行游戲。2.幼兒兩兩合作進行游戲。3.請3名幼兒嘗試換名字的游戲。(四)看PPT,教師分段講故事后半部分1.小雞和三位朋友都換了叫聲,他還會遇到誰呢?2.大貓想干什么?小雞怎么做?(通過觀察圖片,大膽的想象與猜測,想出各種辦法。)3.看幻燈最后一頁:發(fā)生什么事情了?媽媽為什么會覺得奇怪?(五)完整講述故事,學說故事對話(六)情感提升小雞之所以能夠換聲音,聲音獨特好聽。那我們小朋友也應該做獨特、最棒的自己。
小班語言教案:換一換
整理了關于幼兒小班語言教案《換一換》,希望對幼兒學習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設計意圖:
故事《換一換》圍繞小雞和小動物們互換叫聲的情節(jié)展開,語言精練、富有童趣。在本次活動中,我通過創(chuàng)設一系列游戲情境,讓幼兒在模仿中理解故事情節(jié),學習簡單對話,并體驗“交換”帶來的樂趣。具體安排如下:第一環(huán)節(jié),學說對話。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我先后設計“用叫聲打招呼”“交換叫聲”“利用交換的叫聲對付大花貓”等三個游戲情境,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第二環(huán)節(jié),完整欣賞。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我提供幼兒完整了解繪本故事的機會,使幼兒的零散閱讀經(jīng)驗得到整合。第三環(huán)節(jié),拓展想象。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我準備了各種動物胸飾,引導幼兒把注意力遷移到其他動物的叫聲上,拓展幼兒的經(jīng)驗。
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學說對話“喂,××,換一換叫聲,好嗎”。
2.了解各種動物的叫聲,樂意模仿和講述。
3.在表演中體驗故事的趣味性。
準備:
1.繪本《換一換》的PPT(演示文稿)。
2.小雞、小老鼠、小豬、小狗、小青蛙、大花貓及其他動物胸飾。
過程:
一、學說對話
1.教師扮演小雞,幼兒扮演小動物,認識自己與他人所扮角色,初步學習對話。
師:春天到了,我們一起到草地上玩吧。我是小雞。嘰嘰,嘰嘰。你們是誰呀?請叫給大家聽聽吧。
師:小老鼠叫,小狗叫……你們的叫聲太好玩了!我要和你們打招呼了!你們也用叫聲和我打招呼吧。(師幼用角色的叫聲互打招呼。)
師:喂,小老鼠!換一換叫聲,好嗎?
幼(小老鼠):好的。
師(小雞):吱吱,吱吱。
幼(小老鼠):嘰嘰,嘰嘰。
師:換一換叫聲的游戲真好玩。小動物,你們也想玩嗎?
2.小動物之間互換叫聲。
師:小豬,你們想和誰換叫聲呢?
幼(小豬):小狗/小雞。
師:怎么問他們呢?
幼(小豬):喂,小狗,換一換叫聲,好嗎?
幼(小豬):喂,小雞,換一換叫聲,好嗎?
師:小青蛙,你們想和誰換一換叫聲呢?那你們去問一問吧!
師:小狗,你們想和誰換一換叫聲呢?我們幫著小狗一起問。
3.幫小雞想辦法對付大花貓。
師:來了一只大花貓!讓我們看一看大花貓做了什么動作,一起學一學!(pPT出示大花貓的動作畫面。)
師:你們猜一猜,大花貓這樣做是要干什么?
幼:它要吃掉小雞/它要嚇唬小雞……
師:一起聽聽大花貓說了什么?(喵!我要把你吃掉!)
師:它果然想吃掉小雞??鞄托‰u想想辦法吧!
二、完整欣賞繪本
1.教師邊播放PPT邊完整講述故事。
師:故事里的小雞用什么辦法趕走了大花貓?我們一起來學一學。
2.師幼共同閱讀。
師:小雞真聰明!我們遇到困難時也要像小雞那樣動腦筋、想辦法。
三、拓展想象
師:剛才我們玩了換一換叫聲的游戲,還想玩嗎?除了故事里這些小動物以外,你還想和哪個小動物換一換叫聲?(教師出示牛、綿羊、蜜蜂等其他動物胸飾。)
延伸活動:
在區(qū)域活動中繼續(xù)模仿其他小動物的叫聲,仿編故事。
【精選】幼兒園大班語言課教案《換一換》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學說故事對話,了解不同動物叫聲,并樂意模仿。
2.能愉快的參與情景表演游戲,感受故事的趣味。
3.知道自己是獨特的,增強自信心。
活動準備
PPT 小動物的圖片各一個。
活動過程
(一)看一看,學一學
1.出示各種動物圖片,幼兒看一看并說一說都是誰,它們是怎樣叫的?
2.教師示范:"小雞是雞嘰嘰嘰的叫著",幼兒學習老師的句式說一說。
(二)看PPT,引出故事主題
1.出示封面圖,引起幼兒閱讀的興趣。
請幼兒認一認封面上的字"換一換",小雞到底要換什么呢?
2.看PPT,分段欣賞繪本,了解故事內容,學說句型并樂意模仿小雞變換的叫聲。
(1)欣賞第一幅畫
師:"小朋友們看,上面有誰啊?小雞在和雞媽媽說:我出去玩啦!嘰嘰,于是小雞便嘰嘰的上路了。"
(2)欣賞第二、三幅圖,樂意模仿小雞變換的叫聲
師:"你們看它遇到了誰呀?小老鼠怎么叫的呢?小雞對小老鼠說:小老鼠,換一換叫聲好嗎?小雞和小老鼠交換了叫聲,那小雞現(xiàn)在怎么叫了呀?小雞便吱吱的上路了"
(3)欣賞第四、五幅圖,感受句型"XX,換一換叫聲好嗎?"
師:"你們看它又遇到誰了呀?小青蛙怎么叫的呢?小雞對小青蛙又說了同一句話:小青蛙,換一換叫聲好嗎?(讓幼兒一起嘗試說一說)小雞和小青蛙交換了叫聲,那現(xiàn)在小雞怎么叫了呢?小雞呱呱的上路了。"
(4)欣賞第六幅圖
師:"一路上小雞又碰到了朋友,你們看它又遇到誰了呀?小狗怎么叫的呢?"
(三)游戲
游戲一:換聲音
1.教師扮小雞,一幼兒扮青蛙,進行游戲。
2.請兩名幼兒分別扮兩只小動物,進行游戲。
游戲二:換名字
1.教師和一名幼兒進行游戲。
2.幼兒兩兩合作進行游戲。
3.請3名幼兒嘗試換名字的游戲。
(四)看PPT,教師分段講故事后半部分
1.小雞和三位朋友都換了叫聲,他還會遇到誰呢?
2.大貓想干什么?小雞怎么做?(通過觀察圖片,大膽的想象與猜測,想出各種辦法。)
3.看幻燈最后一頁:發(fā)生什么事情了?(:)媽媽為什么會覺得奇怪?
(五)完整講述故事,學說故事對話
(六)情感提升
小雞之所以能夠換聲音,聲音獨特好聽。那我們小朋友也應該做獨特、最棒的自己。
幼兒園小班繪本閱讀:換一換
一、設計意圖
在兒童生活中,交換東西是很平常而又常見的事情,可以交換食品,可以交換玩具,可以交換圖書?!稉Q一換》繪本圖書中講述的是動物交換聲音的故事,它來自于兒童的天真想法,被成人的慧眼發(fā)現(xiàn)了,又用成人的智慧加以再創(chuàng)造,于是就變成了這本以幽默見長的趣味橫生的故事。故事中,出現(xiàn)的"嘰嘰"" 吱吱""哼哼""呱呱""汪汪""喵喵"等象聲詞是幼兒最喜歡,又是最想模仿的聲音,《換一換》繪本圖書演繹了一場小動物們互相交換叫聲的游戲,既可以讓幼兒認識許多動物,又可以讓他們學會各種動物的叫聲。
二、活動目標
1.熟悉小雞、小老鼠、小豬、青蛙、小狗、大貓、烏龜?shù)耐庑吞卣骷捌浣新暎?/p>
2.在老師的指導下以讀圖的方式閱讀圖畫書,知道小雞嚇走大貓的原因;
3.體驗動物換叫聲的樂趣。
三、活動準備
1.草地場景:內有小老鼠、小豬、青蛙、小狗、大貓、烏龜指偶圖。
2.《換一換》繪本大書。
四、活動過程
(一)找一找 草地上藏著哪些小動物?
1.引入情境
教師帶領幼兒,一起在草地上游戲、玩耍。
2.找尋動物
師:(手指一只小老鼠藏的地方問)咦,草地上藏著誰呀?
幼:小老鼠。
師:(請幼兒取出小老鼠指偶,并粘帖到花園前的一條小路上。)草地上還藏著誰呢?我們一起找找看。
(幼兒依次找出小豬、青蛙、小狗、大貓、烏龜,教師有意識地指導幼兒按故事中的順序進行粘帖…………)
3.過渡語:今天草地上真熱鬧啊,一下子來了這么多小動物,每天游戲,玩耍,好開心呀!
環(huán)節(jié)點評:
創(chuàng)設草地的場景,讓幼兒在模擬真實的教育情境中快樂的玩耍游戲;這樣的游戲的方式將幼兒自然地引入教學活動,接著,在游戲式的說說、貼貼中讓幼兒按動物的某一特征找尋、識別小動物,吸引幼兒注意力,激活幼兒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使幼兒進一步熟悉了小動物的主要外型特征,為接下來猜小動物叫聲了作了鋪墊,同時也為《換一換》故事的展開拉開了序幕。
(二)猜一猜 小動物怎么叫?
師:小朋友知道這些小動物是怎么叫的?
幼:(自由模仿自己知道的某動物叫聲)
師:(重點引導幼兒模仿小豬和烏龜?shù)慕新暎?/p>
最后按展板上小動物順序,依次學習小動物的叫聲。
環(huán)節(jié)點評:
由幼兒先根據(jù)自己知道的小動物叫聲進行學習,最后再學習比較陌生的小豬、烏龜叫聲,遵循了由易到難的學習規(guī)律,所以,幼兒學得輕松、愉快,效果也非常好。通過互學、向老師學,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掌握了六個小動物的叫聲。最后,按故事中小動物的出場順序,依次學習小老鼠、小豬、青蛙、小狗、大貓、烏龜?shù)慕新?,不僅強化了幼兒對小動物叫聲的認識,為它們理解故事作了一個知識準備。
(三)讀一讀 發(fā)生了什么有趣的事?
師:小朋友聽,還有誰也到草地上來玩了?嘰嘰嘰--
幼:小雞。
師:(出示大書《換一換》),小雞要跟小老鼠它們玩什么游戲呢?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教師邊翻書,邊講述《換一換》。)
師:故事講完了。(教師手指動物圖卡小雞)小雞跟小動物們換了什么?
幼:換叫聲。
師:小雞跟哪些小動物換了叫聲?
幼:小老鼠、小豬……
師:小雞想跟小老鼠換叫聲,是怎么說的呀?
幼:小老鼠,我們換一換叫聲,好嗎?
師:誰來學學小雞對小狗說的話?……
師:當小雞遇到老貓時,發(fā)生了什么事?老貓怎么說的?
幼:差點給老貓吃掉。
師:小雞最后給老貓吃到了嗎?為什么?
幼:小雞學了小狗的叫聲。
師:最后小雞回到家,媽媽嚇愣了,為什么呀?
(引導幼兒理解小雞嚇走老貓的原因,以及媽媽嚇一跳的原因。)
環(huán)節(jié)點評:
幼兒在邊傾聽邊讀圖中,眼里流露出無數(shù)的好奇與驚喜,尤其當小雞遇到貓要吃它時,全體幼兒心也跟著懸了起來,當小雞緊張中脫口學了小狗的叫聲,卻意外地嚇走小貓,讓幼兒們頓時放松了心情,自然地迸發(fā)出爽朗的笑聲。故事結尾,當小雞學烏龜叫聲"嗯、嗯"地回到家,又把媽媽愣住了。這些讓孩子們完全沉浸到故事中,情感也隨著情節(jié)一起跌宕起伏。故事中有趣的換聲音,使幼兒帶著游戲的心情去閱讀,去感受,在讀完故事后,幼兒仍然感到意猶未盡,沉浸在故事的趣味中。書中動物圖畫展現(xiàn)的神情,妙趣橫生,充滿著探究欲,讓幼兒產(chǎn)生許多的聯(lián)想。最后在回憶情節(jié)時,也因為前面兩環(huán)節(jié)的滲透,以及展板上依次排列的動物順序,使得幼兒輕松地掌握了動物出場順序,以及他們之間發(fā)生的故事,獲得了閱讀的愉悅感。
(四)玩一玩 我們也來換一換。
師:小朋友,我們也來學小動物,換一換叫聲,好不好?
指導語:這里有小雞、小老鼠、小豬、青蛙、小狗、大貓、烏龜各種小動物胸飾,你喜歡哪個小動物,就戴上它。然后學他的叫聲去跟其他小動物交換叫聲。
(幼兒自選小動物胸飾,教師和幼兒帶上動物胸飾,做換一換的游戲。)
環(huán)節(jié)點評:
游戲是幼兒的天性,當幼兒聽完《換一換》后,進入角色的欲望非常強烈,教師安排幼兒玩換一換游戲,正符合幼兒的心理需求。在游戲中,幼兒模仿著動物的叫聲,再與另外的動物換叫聲,既是對文本的體驗,又是對文本的拓展。游戲中,各種小動物都成了換叫聲的主人,一個個興致勃勃地去找尋自己所喜愛的動物,并主動進行叫聲的交換,既豐富了故事情節(jié),又愉悅了自己的心情。最終讓繪本真正成為幼兒發(fā)展的心靈雞湯。
五、活動反思
幼兒在接觸故事《換一換》過程中,始終是興奮的、愉悅的、收獲的。這些都體現(xiàn)在對找尋動物的熱情中;模擬動物的叫聲中;屏息傾聽故事中;以及游戲中流暢的語言里。這次活動之所以讓幼兒在閱讀中獲得了愉悅,增強了對動物的認識,產(chǎn)生了強烈的興趣。究其原因,可以歸納為以下三點:
1.作品內容的磁場性
在日常生活中,幼兒有與同伴交換玩具等物品的體驗,所以對作品所描述的故事情節(jié)并不陌生,似乎就是他們平時生活的一個真實寫照,所以,幼兒樂于接受,易于接受;同時作品中交換的居然是動物間的叫聲,這讓大家耳目一新,充滿新奇感;更為重要的是小雞在與動物交換叫聲中所遇到的差點給老貓吃掉的驚險經(jīng)歷,更讓作品增添了無限的幽默與情趣。所有這些,都對幼兒的眼球產(chǎn)生了強烈的磁場。使幼兒始終對活動有著強烈的興趣。
2.作品語言的重復性
在故事中,小雞與動物交換叫聲時,一直用輕輕的、禮貌的聲音與同伴商量:"××,我跟你換一換叫聲,好嗎?",就是這么一句重復的問話,讓小班幼兒極其感興趣,當他們聽了2-3次對話后,已經(jīng)很順利的在老師的講述中輕聲地跟著對話。在游戲中,也都能熟練的運用這句問話,與同伴交換叫聲,既愉悅了身心,又發(fā)展了語言。
3.環(huán)節(jié)過渡的自然性
活動中,每一個環(huán)節(jié)的過渡都做到了自然、水到渠成。比如,在出示故事之前,首先用找的方法,找到躲藏在花園里的小動物;接著自然而然地讓幼兒學學小動物叫聲;再緊接著,由"嘰嘰"小雞的叫聲引出作品的主人公,一環(huán)緊扣一環(huán),在幼兒正沉浸在模仿小動物叫聲的興奮、激動時,又引出小雞"換一換"的故事,將幼兒剛才熱烈的情緒暫時冷靜下來,進入到傾聽故事的階段,再接著理解小雞嚇走貓、嚇愣雞媽媽的原因。最后又讓幼兒扮演小動物呼喚叫聲,讓幼兒在游戲中對話、模仿叫聲,拓升了幼兒對作品的理解,同時也讓幼兒在體驗閱讀的愉悅中結束活動。
4.活動過程的情境性
文學具有情境性,活動開始部分創(chuàng)設了一個美麗的花園,把幼兒引入一定的情境中,讓幼兒身臨其境,在審美中產(chǎn)生情感的沖擊,激發(fā)幼兒閱讀的情感,同時也解決了文學作品內容與生活實際之間的距離。在美麗的花園里找尋躲藏的動物,使幼兒幼兒置身于花園,找尋動物時的熱情也就更高,當他們找到動物時,自然而然地就學習、模仿起小動物的叫聲。緊接著,出示來到花園的小雞,也使得故事更具直觀、形象、情境。最后幼兒帶上動物胸飾,扮演動物互相交換叫聲,更使活動的情境性增強,幼兒活動的熱情也因此更為強烈,把知識變得智慧和感性。
5.幼兒參與的主體性
在整個活動過程中,無論是找尋躲藏的動物,還是模仿動物的叫聲、扮演動物交換叫聲,幼兒都是站在一個主體的地位,沒有老師指揮、操縱的痕跡?;顒又?,他們積極地找尋動物,激動地模仿動物叫聲,認真地思考小雞嚇走大貓的原因,愉快地交換叫聲等,無一不是在一個輕松、愉快地氛圍中去主動的學習、與作品互動、與同伴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