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為您提供優(yōu)質的幼兒相關資訊

竹石的課件

發(fā)布時間:2024-04-06 竹石課件

竹石的課件。

幼兒教師教育網的編輯根據(jù)您的需求承諾提供一篇符合您要求的“竹石的課件”。每個老師上課需要準備的東西是教案課件,我們需要靜下心來寫教案課件。教案是教師授課的重要助手。如果您感到快樂不妨告訴身邊的朋友并分享這份快樂!

竹石的課件 篇1

教學目的:

1、認識“破、磨、擊、爾、南”5個生字,掌握“磨”的兩種讀音。

2、有感情地朗讀撲背誦古詩。

3、通過誦讀古詩,感受竹子堅定頑強的精神。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1、(課件出示《竹石圖》,配以古琴樂)

導人:聽過胸有成竹這個成語吧,說的就是清代著名大畫家鄭燮的故事。他可喜歡竹子了,大家看到的這幅{竹石圖}就是他62歲時的作品。

2、感知圖畫。說說畫中的竹子給你的感覺。

3、感知古詩。

鄭燮還會作詩呢,這畫中的詩就是他自己寫的,老師讀給你們聽聽吧。

教師范讀古詩。{配以課件《竹石圖》及古琴樂)

今天老師和大家一塊兒來學習這首古詩。

二、初讀古詩

1、初讀古詩,讀準字音。

2、自由讀詩,自學不認識的字。(教師進行巡視,提醒學生把宇音讀準)

3、小組合作學習生字,教師引導學生互評。

4、救師檢查生字、生詞的讀音。

咬定

破巖

千磨萬擊

堅勁

5、小組齊讀古詩,讀流利。

三、讀詩悟情

1、欣賞圖畫,練習讀古詩,整體感悟詩中怎樣寫畫中竹的。

2、逐句練讀。

①賞畫。竹子長在什么地方?

學生自由讀詩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

②教師描述詩句的意境:竹子緊緊扎根在巖縫中,好像把青山咬住了一樣.一點也不放松。

③學生自由讀前兩句詩,指導學生評讀。標準:音準、有感情、韻律美。

④賞畫想象:風吹來了,雨打來了,竹子害怕嗎?

學生自由讀詩句: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⑤引導學生想象:除了風吹雨打,竹子還會遇到什么折磨?

教師總結:風吹、雨淋、霜凍、雪落,這就是千磨萬擊!

⑥指名讀全詩,學生評讀。

3、再次整體感悟古詩。

①指名學生誦讀全詩。

②對照圖畫,再讀古詩,說說你明白了什么?

③引導:你喜歡詩中的竹子嗎?為什么?

④有感情地齊讀古詩。

4、練習背誦古詩。

學生自由練習背誦,交流好的背詩方法。

四、課后延伸

自然界中有好多植物都具有優(yōu)秀的品質,詩人們時常寫詩來贊美它們。課后讀讀(梅花)。下次課大家來交流學習體會。

板書設計:

竹石的課件 篇2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作者簡介:

鄭燮(1693―1765),清代書畫家、詩人。字克柔,號板橋,興化(今江蘇興化)人。擅畫竹、蘭、石,書法以“六分半書”名世,詩文也寫得很好,所以人稱“三絕”。其畫在畫壇上獨樹一幟。與羅聘、李方膺、李鱔、金農、黃慎、高翔和汪士慎并稱“揚州八怪”。

注釋:

1、竹石:扎根在石縫中的竹子。人是著名畫家,他畫的竹子特別有名,這是他題寫在竹石畫上的一首詩。

竹子抓住青山一點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巖石縫中。經歷成千上萬次的折磨和打擊,不管是酷暑的東南風,還是嚴冬的西北風,它都經受得住,仍然堅韌挺拔,頑強地生存著。

賞析:

這首詩著力表現(xiàn)了竹子那頑強而又執(zhí)著的品質。是贊美了巖竹的題畫詩,是一首詠物詩,也是一首題畫詩開頭用“咬定”二字,把巖竹擬人化,已傳達出它的神韻;后兩句進一步寫巖竹的品格,它經過了無數(shù)次的磨難,長就了一身特別挺拔的姿態(tài),從來不懼怕來自東西南北的狂風。鄭燮不但

寫詠竹詩美,而且畫出的竹子也栩栩如生,用他的話說是“畫竹子以慰天下勞人”。所以這首詩表面上寫竹,其實是寫人,寫作者自己那種正直倔強的性格,決不向任何邪惡勢力低頭的高傲風骨。同時,這首詩也能給我們以生命的感動,曲折惡劣的環(huán)境中,戰(zhàn)勝困難,面對現(xiàn)實,像巖竹一樣剛強勇敢,體現(xiàn)了愛國者的情懷。

竹石的課件 篇3

一、教材分析

《竹石》這首詩是六年級下冊古詩詞背誦中的一首古詩,它是一首托物言志的詩,托巖竹的堅韌頑強,言自己剛正不阿、正直不屈、鐵骨錚錚的骨氣。

二、教學目標

第三學段古詩詞的教學目標是:閱讀詩歌,大體把握詩意,想象詩歌所描述的意境,體會是詩人的情感,受到優(yōu)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勵,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所以本節(jié)課我定的教學目標是

1、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古詩。

2、通過誦讀古詩,感受竹子堅定頑強的精神,感悟詩人的人格魅力和高尚情操。

三、說教法和學法

六年級學生已經積累了一定的學古詩的方法,借助工具書或注釋能理解古詩的意思,所以在教學中我采用的是讓學生自學古詩理解詩句的意思。能從表面上理解詩意,但要從作者的內心世界獲得自己的人生價值觀和審美取向是一個難點。要解決這個難點,需要從作者的資料、時代背景入手,感悟詩人的人格魅力和高尚情操,逐步引導學生形成積極地人生態(tài)度和正確的價值觀,體會古詩詞的魅力和文化蘊涵,激發(fā)學生對古詩詞的熱愛。

1、教法。為了達到教學目標,突破難點,我通通過朗讀、感悟、想象等方法,讓學生走進古詩,感悟作品的內在蘊涵,感受古詩詞的魅力。

2、學法。學生結合注釋理解古詩,反復吟誦,來感受竹子堅定頑強的精神。結合作者的生平,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情感。從中明白做人的道理。

我設計了以下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讓學生背誦《石灰吟》,再交流學古詩的方法。

(二)、學生根據(jù)方法自學古詩。學生結合注釋理解古詩。書上僅有兩個注釋,就是任:任憑,爾:你的意思,原以為學生都知道,沒有做過多的強調,結果在測評時,有兩個學生不會做。

然后讓學生抓住一個“咬”字:像用牙齒咬住一樣,極為有力,理解竹子的剛毅性格。

任:任憑。讓學生練習說話,體會任憑這個詞語。

然后讓學生說說這首詩的意思。

(三)、誦讀古詩,體驗情感。這首詩通過竹子的品格來寫人,在教學中我先讓學生想象竹子生長的環(huán)境,總結竹子的品格,再由竹子到人,結合作者的生平資料,知道作者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受到人格魅力的感染和熏陶。

(四)、鞏固練習。背誦、默寫《竹石》。

(五)、課外拓展,欣賞鄭板橋的作品,受到文化藝術的熏陶,激發(fā)學生對中國古詩詞、書畫藝術的熱愛。

竹石的課件 篇4

竹石

教學目標:

1.學習古詩《竹石》,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并默寫這首詩。

2..學習詩中生字,理解詞句意思,有感情地背誦并默寫

教學準備:

1.課前搜集鄭燮的故事,有關竹的詩句

2..小黑板或課件。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看圖:圖上有什么?(板書:竹石鄭燮說到詩人,他還有一個比他的名“燮”更有名的號——板橋)

2.你知道鄭板橋的故事嗎?學生交流,老師適時補充

(1)江蘇興化人,揚州八大怪之一……

(2)寫過“難得糊涂”(原意是“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

(3)早年家貧,中進士,曾任山東范縣、濰縣知縣,后因幫助縣民訴訟得罪地方豪紳而罷官(辭行前,百姓跪請挽留,板橋當即題詩:“烏紗擲去不為官,囊橐蕭蕭兩袖寒。寫取一枝清瘦竹,秋風江上做魚竿”說他兩袖清風回揚州吟詩作畫去了,表現(xiàn)得十分坦蕩、灑脫)

(4)故事:一天,鄭板橋聽說鎮(zhèn)江江心有座焦山,風景優(yōu)美,栽了許多竹子。于是他每天逛竹林,攤開紙作畫,畫上留下了許許多多竹的形象。那一竿竿墨竹翠莖蔥蔥,枝葉扶疏,配上一兩塊清奇古怪的石頭,題上幾句妙趣橫生的詩文,讓人耳目一新。

3.鄭板橋人稱“詩書畫三絕”,特別是他畫的竹蘭、山石,形象逼真,姿態(tài)萬千。留下了許多名畫——竹石圖、叢竹圖、墨竹圖、蘭竹芳香圖……

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他的一首題寫在竹石圖上的詩。師吟詩,生讀讀古詩。

二、學詩

1.學習古詩,我們不僅要讀懂古詩的內容,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還要領悟學習古詩的方法,以便能夠學習更多的詩,賞析祖國語言文字之美

2.學生說說學古詩的有效方法。

3.學生自讀,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弄懂詩意。合作學習、自我體會均可。

4.反饋:抓住哪些字眼來理解?你認為哪些字詞寫得最傳神?

(“咬”字極為有力,充分表達了勁竹的剛毅性格)

根據(jù)學生學情板書:咬定千磨萬擊

堅勁

立根東西南北風

三、體情

1.合作表演竹與石的對話。

2.詩人喜歡竹子嗎?他是怎樣表達的?再讀古詩,體味詩人寫竹是寫什么?

(板書:詠物明志)

借物喻人,表明詩人剛正不阿的品性,不怕打擊、不畏風浪的氣節(jié)。

把自己想象成鄭燮,說說自己看到竹石的心情、感悟

3.懷著對勁竹、對詩人的敬佩之情朗讀全詩(對讀、指名讀、齊讀)

4.你喜歡竹子嗎?你認為竹子具有哪些品質?

(如:竹是空心的,很謙虛;竹在生命的旅程中每成長一步會留下印記;竹不開花,樸素,保持本色;竹扎根很深,打好了堅實的基礎……)

四、拓展

“花中四君子——梅蘭竹菊”有竹,“歲寒三友——竹松梅”也有竹。有多少人吟誦過這看似普通的竹子!

交流誦讀我們課外搜集的竹的典故,竹的詩句。

典故:宋代文與可畫竹“胸有成竹”

詩句:

王維《竹里館》“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p>

王維《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蘇軾《于潛僧綠筠軒》“可使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p>

李白《慈老竹》“里竹攢石生,含煙映江島。翠色落波深,虛聲帶寒早。”

鄭燮《竹》“一節(jié)復一節(jié),千枝攢萬葉,我自不開花,免撩蜂與蝶?!?/p>

劉禹錫《庭竹》“露滌鉛粉節(jié),風搖青玉枝。依依似君子,無地不相宜。”

五、鞏固

在畫的空白處題寫《竹石》,要求默寫。也可以題寫你喜歡的寫竹的詩句。

竹石

鄭燮

板書:

咬定千磨萬擊

堅勁

立根東西南北風

詠物明志

竹石的課件 篇5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掌握本課的2個生字。

2、能背誦詩歌。

3、能說出詩歌的大意和意境。

過程與方法

通過多種形式的學習,如竹與石的對話、把自己假想成鄭燮等,用情景的創(chuàng)設來加強對文本的體驗。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培養(yǎng)學生堅忍不拔的意志。

2、樹立敢于面對一切困難的勇氣和信心。

教學重點:

掌握本課的2個生字。能說出詩歌的大意和意境‘

教學難點:

通過多種形式的學習,如竹與石的對話、把自己假想成鄭燮等,用情景的創(chuàng)設來加強對文本的體驗。培養(yǎng)學生堅忍不拔的意志。樹立敢于面對一切困難的勇氣和信心,

教學準備:

1、課前搜集鄭燮的故事,有關竹的詩句

2、課件

課時安排:一課時

板書設計:

30、竹石

鄭燮

咬定千磨萬擊

堅勁

立根東西南北風

詠物明志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 、看圖:圖上有什么?(板書:竹石鄭燮說到詩人,他還有一個比他的名“燮”更有名的號——板橋)

2、你知道鄭板橋的故事嗎?學生交流,老師適時補充

(1)、江蘇興化人,揚州八大怪之一……

(2)、寫過“難得糊涂”(原意是“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

(3)、早年家貧,中進士,曾任山東范縣、濰縣知縣,后因幫助縣民訴訟得罪地方豪紳而罷官(辭行前,百姓跪請挽留,板橋當即題詩:“烏紗擲去不為官,囊橐蕭蕭兩袖寒。寫取一枝清瘦竹,秋風江上做魚竿”說他兩袖清風回揚州吟詩作畫去了,表現(xiàn)得十分坦蕩、灑脫)

(4)、故事:一天,鄭板橋聽說鎮(zhèn)江江心有座焦山,風景優(yōu)美,栽了許多竹子。于是他每天逛竹林,攤開紙作畫,畫上留下了許許多多竹的形象。那一竿竿墨竹翠莖蔥蔥,枝葉扶疏,配上一兩塊清奇古怪的石頭,題上幾句妙趣橫生的詩文,讓人耳目一新。

3、鄭板橋人稱“詩書畫三絕”,特別是他畫的竹蘭、山石,形象逼真,姿態(tài)萬千。留下了許多名畫——竹石圖、叢竹圖、墨竹圖、蘭竹芳香圖……課件欣賞

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他的一首題寫在竹石圖上的詩。師吟詩,生讀讀古詩。

二、學詩

1、學習古詩,我們不僅要讀懂古詩的內容,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還要領悟學習古詩的方法,以便能夠學習更多的詩,賞析祖國語言文字之美

2、學生說說學古詩的有效方法。

3、學生自讀,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弄懂詩意。合作學習、自我體會均可。

4、反饋:抓住哪些字眼來理解?你認為哪些字詞寫得最傳神?

(“咬”字極為有力,充分表達了勁竹的剛毅性格)

三、體情

1、合作表演竹與石的對話。

2、詩人喜歡竹子嗎?他是怎樣表達的?再讀古詩,體味詩人寫竹,是寫什么?

借物喻人,表明詩人剛正不阿的品性,不怕打擊、不畏風浪的氣節(jié)。

把自己想象成鄭燮,說說自己看到竹石的心情、感悟

3、懷著對勁竹、對詩人的敬佩之情朗讀全詩(對讀、指名讀、齊讀)

4、你喜歡竹子嗎?你認為竹子具有哪些品質?

(如:竹是空心的',很謙虛;竹在生命的旅程中每成長一步會留下印記;竹不開花,樸素,保持本色;竹扎根很深,打好了堅實的基礎……)

四、拓展

“花中四君子——梅蘭竹菊”有竹,“歲寒三友——竹松梅”也有竹。有多少人吟誦過這看似普通的竹子!

交流誦讀我們課外搜集的竹的典故,竹的詩句。

典故:宋代文與可畫竹“胸有成竹”

詩句:王維《竹里館》“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p>

王維《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蘇軾《于潛僧綠筠軒》“可使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p>

李白《慈老竹》“里竹攢石生,含煙映江島。翠色落波深,虛聲帶寒早?!?/p>

鄭燮《竹》“一節(jié)復一節(jié),千枝攢萬葉,我自不開花,免撩蜂與蝶?!?/p>

劉禹錫《庭竹》“露滌鉛粉節(jié),風搖青玉枝。依依似君子,無地不相宜?!?/p>

五、鞏固

在畫的空白處題寫《竹石》,要求默寫。也可以題寫你喜歡的寫竹的詩句。

竹石的課件 篇6

教學目標:

1、學會3個生字,認識乾、坤兩個字。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焚燒、千磨萬擊、千錘萬鑿。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并默寫課文。

3、了解詩歌的大意,感悟詩人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生活的高尚情懷,領悟本課借物言志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每首詩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想象詩中描寫的景色,從中感受自然美和情操美。

一、了解作者,激趣導入:

1看圖:圖上有什么?(板書:竹石鄭燮說到詩人,他還有一個比他的名燮更有名的號--板橋)

2你知道鄭板橋的故事嗎?學生交流,老師適時補充。

一天,鄭板橋聽說鎮(zhèn)江江心有座焦山,風景優(yōu)美,栽了許多竹子。于是他每天逛竹林,攤開紙作畫,畫上留下了許許多多竹的形象。那一竿竿墨竹翠莖蔥蔥,枝葉扶疏,配上一兩塊清奇古怪的石頭,題上幾句妙趣橫生的詩文,讓人耳目一新。

二、學詩

1學習古詩,我們不僅要讀懂古詩的內容,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還要領悟學習古詩的方法,以便能夠學習更多的詩,賞析祖國語言文字之美

2學生說說學古詩的有效方法。

3學生自瀆,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弄懂詩意。合作學習、自我體會均可。

4反饋:抓住哪些字眼來理解?你認為哪些字詞寫得最傳神?

(咬字極為有力,充分表達了勁竹的剛毅性格)

三、體情

1合作表演竹與石的對話。

2詩人喜歡竹子嗎?他是怎樣表達的?再讀古詩,體味詩人寫竹,是寫什么?

(板書:詠物明志)

借物喻人,表明詩人剛正不阿的品性,不怕打擊、不畏風浪的氣節(jié)。

把自己想象成鄭燮,說說自己看到竹石的心情、感悟

3懷著對勁竹、對詩人的敬佩之情朗讀全詩(對讀、指名讀、齊讀)

4你喜歡竹子嗎?你認為竹子具有哪些品質?

(如:竹是空心的,很謙虛;竹在生命的旅程中每成長一步會留下印記;竹不開花,樸素,保持本色;竹扎根很深,打好了堅實的基礎......)

四、拓展

花中四君子--梅蘭竹菊有竹,歲寒三友--竹松梅也有竹。有多少人吟誦過這看似普通的竹子!

交流誦讀我們課外搜集的竹的典故,竹的詩句。

典故:宋代文與可畫竹胸有成竹

詩句:王維《竹里館》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王維《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蘇軾《於潛僧綠筠軒》可使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

李白《慈老竹》里竹攢石生,含煙映江島。翠色落波深,虛聲帶寒早。

鄭燮《竹》一節(jié)復一節(jié),千枝攢萬葉,我自不開花,免撩蜂與蝶。

劉禹錫《庭竹》露滌鉛粉節(jié),風搖青玉枝。依依似君子,無地不相宜。

五、鞏固

在畫的空白處題寫《竹石》,要求默寫。也可以題寫你喜歡的寫竹的詩句。

竹石

鄭燮

板書:

咬定千磨萬擊堅勁

立根東西南北風詠物明志

竹石的課件 篇7

《竹石》原文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巖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

任爾東西南北風。

《竹石》作者簡介

鄭燮,又名鄭板橋 字克柔,號板橋,又號理庵,江蘇興化人,生于1693年,卒于1765年,康熙秀才、雍正舉人、乾隆進士。后來由于為民眾請賑而得罪了權貴,于是辭官不做寄居揚州,靠賣畫為生。為“揚州八怪”之一,其詩、書、畫世稱“三絕”,擅畫蘭竹。

板橋先世,三代都是讀書人,曾祖新萬,庠(xiang)生;祖父清之,儒官,父立本,字立庵,廩(lin)生。

1693年癸酉,康熙三十二年十月二十五日生于興化城東門古板橋。4歲母汪夫人去世;5歲父繼聚郝夫人。14歲繼母郝夫人卒。少時讀書真州毛家橋約于是年前后,20歲從興化前輩陸種園先生寫詞。23歲與周邑人徐氏成婚,24歲中秀才,26歲開始教館。30歲父鄭立庵卒,31歲約于本年賣畫揚州,陸續(xù)約十年時間。其子亦約于本年夭折。39歲1731年辛亥雍正九年,妻徐氏卒。40歲1732年,壬子雍正十年,秋赴南京參加鄉(xiāng)試,中舉人,作《得南闈捷音》,43歲二月?lián)P州北郊與饒五姑娘定情,題《西江月》一闕。

44歲,1736丙辰,乾隆元年,二月至三月,在京應考,中二甲第八十八名進士。45歲,乳母費氏卒,復得程羽宸資助,納饒氏。50歲,1742壬戌,乾隆七年,春為范縣縣令,兼暑朝城縣。52歲妾饒氏生子。54歲由范縣改任濰縣,連任七年。60歲年底,卸去縣官職務。63歲與李禪、李方膺合作《三友圖》73歲4月作《竹石圖》,5月3日作《修竹新篁圖》。1765年乙酉之年(乾隆三十年)的十二月十二日,病逝于興化城內升仙蕩畔擁綠園中,身后無子,以鄭墨之子鄭田過繼,葬子城東之管阮莊(今大垛鎮(zhèn)管阮村)。

《竹石》簡介

這首詩著力表現(xiàn)了竹子那頑強而又執(zhí)著的品質 。是一首贊美巖竹的題畫詩,也是一首詠物詩。開頭用“咬定”二字,把巖竹擬人化,已傳達出它的神韻和它頑強的生命力;后兩句進一步寫巖竹的品格,它經過了無數(shù)次的磨難,才長就了一身英俊挺拔的身姿,而且從來不畏懼來自東西南北的狂風的擊打。鄭燮不但

寫詠竹詩美,而且畫出的竹子也栩栩如生,在他筆下的竹子竹竿很細,竹葉著色不多,卻青翠欲滴,兵權用水墨,更顯得高標挺立,特立獨行。所以這首詩表面上是寫竹,實際上是寫人,寫作者自己那種正直、剛正不阿、堅強不屈的性格,決不向任何邪惡勢力低頭的高風傲骨。同時,這首詩也能給我們以生命的感動,曲折惡劣的環(huán)境中,戰(zhàn)勝困難,面對現(xiàn)實,像巖竹一樣剛強勇敢,體現(xiàn)了愛國者的情懷。

它還是一首托物言志的詩,托巖竹的堅韌頑強,言自己剛正不阿、正直不屈、鐵骨錚錚的骨氣。

這首詩的語言簡易明快,卻又執(zhí)著有力,具體生動地描述了竹子生在惡劣環(huán)境下,長在危難中,而又自由自在、堅定樂觀的性格。竹子在破碎的巖石中扎根,經受風吹雨打,但它就是“咬定青山不放松”。一個“咬”字,寫出了竹子頑強的生命力和堅定的信念。最后一句中的一個“任”字,又寫出了竹子無所畏懼、慷慨瀟灑、積極樂觀的精神風貌。

竹石的課件 篇8

主 題:千磨萬擊還堅勁 ,任爾東西南北風 。

背景分析:

這首詩純?yōu)閷懢?,但又絕不是自然景物的寫生和翻版。這個畫面有鮮明的象征意義,亂崖惡風,壓制摧殘著竹枝的生長,聯(lián)想到封建王朝的殘酷統(tǒng)治,這不正是當時社會環(huán)境的象征和寫照嗎?竹枝“咬”住青山,扎根亂崖,挺立風中,雖經千磨萬擊,不管是在炎夏還是在殘冬,仍然節(jié)節(jié)向上,傲然屹立,這不正是作者那種不屈不撓的高尚人格的映射嗎?亂崖惡風是兇殘的,但在惡勢力的催殘中,竹枝不僅沒有屈服,反而更加堅勁挺拔。從這強烈的對比中,我們可以明顯感受到作者對惡勢力的強烈憎惡,更能體會到作者對竹所象征的那種剛強人格的崇高贊美。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生字詞,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自讀自悟,能理解詩句中詞語的意思,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3.憑借古詩詩句,感受古詩美的意境,讓學生受到自然美和藝術美的熏陶。

4.學習詩人托物言志的寫法。

教學重點:有感情地誦讀古詩,理解詩意。

教學難點:感悟詩中內涵,學習詩人托物言志的寫法。

教法學法:

自讀自悟、合作、交流法。

教學準備:教師制作課件,學生搜集鄭燮的故事。

教學過程:

一、學詩前

古典詩詞是我國文學瑰寶,也是我國民族文化的精髓。歷代名篇佳作,內涵豐富,具有很高的藝術感染力。其精妙的語言、精練的表達、深遠的含義和奇妙的想象值得我們學習,誦讀古詩詞對提高我們的人文素養(yǎng)有獨特的效果。

在學習古詩之前我們看幾幅圖,說說你的感受。

竹四季青翠,凌霜傲雪,堅韌不拔,所以是文人墨客歌頌贊美的對象,我們學過寫竹子的古詩嗎?

對,我們已經學過鄭燮寫的贊美竹子的詩。誰來向大家介紹一下鄭燮呢?

這節(jié)課我們再學一首鄭燮寫的贊美竹子的詩。(板書詩題)

《竹石》是一首題畫詩。什么叫題畫詩呢?我們學過哪些題畫詩呢?

同學們想學懂學好這首詩嗎?你認為怎樣才算學好古詩呢?

二、學古詩

1.自學

出示自學提示:(1)朗讀古詩,要求讀準字音,注意節(jié)奏。(2)借助書中注釋和工具書理解詩意,弄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記號。

2.檢查自學情況

選幾名學生朗讀,大家評議。注意(1)“勁”有兩個讀音,詩中讀jìng。(2)七言詩的節(jié)奏組合當中,只有“二二三”這種形式常用。(劃出節(jié)奏)

聽課件播放范讀,學生再齊讀。

自學中你有哪些疑惑呢?說出來大家討論討論。如:寫竹的詩怎么題目為“竹石”。

3.理解詩意

先請學生說出每句詩的意思,再理解整首詩的意思。

你認為詩中哪些字詞寫得精彩?說說理由。

朗讀你最喜歡的詩句。

4.理解詩的主題

學生回答師總結:《竹石》描寫了竹子扎根巖縫中堅忍不拔的形象,表現(xiàn)了詩人不畏艱險,剛正不阿的品質。

5.學習寫作方法

什么是托物言志?托物言志就是通過對物品的描寫和敘述,表現(xiàn)自己的志向和意愿,特點是用某一物品來比喻或象征某種精神、品格、思想、感情等。

我們學過的哪些古詩詞也采用了托物言志的寫法?

6.懷著對竹子對詩人的敬佩之情朗讀全詩。

7.背誦古詩。

三、學詩后

1.你覺得這節(jié)課你學得怎樣?談談你的感受或收獲。

2.欣賞鄭燮的墨竹圖。

3.出示鄭燮寫的另外幾首寫竹的詩,學生選擇喜歡的朗讀。 板書

咬定

竹 立根堅忍不拔 堅勁

任爾 竹石 人 剛直不阿

竹石的課件 篇9

陳宏斌,性別男,1974年1月出生,任教于江蘇省揚州市邗江區(qū)運西小學,目前擔任教導主任,中國教育學會班主任專業(yè)委員會秘書,榮獲邗江區(qū)優(yōu)秀班主任、邗江區(qū)優(yōu)秀教師、優(yōu)秀共產黨,多年來在陳萍等老師指導下,嘗試形成“幽默大氣、重視語言文字訓練”的語文教學風格、十余篇論文發(fā)表在《小學語文教學》《小學教學參考》《小學時代》等刊物。曾獲第十四屆江蘇省青年教師課堂教學大賽特等獎,揚州市第十屆二分明月閱讀教學大賽一等獎等,多次在省內外學校進行公開教學和講座。

本篇課文由兩首七言絕句組成。兩首古詩均是詠物詩。

《石灰吟》是明代詩人于謙的作品。吟,古典詩歌的一種形式。詩人托物言志,通過對石頭不畏“千錘萬擊”和“烈火焚燒”,即使“粉骨碎身”,也要留下清白石灰的描寫,贊頌了石灰堅強不屈、潔身自好的品質,抒發(fā)了詩人不同流合污,堅決同惡勢力斗爭到底的思想感情。

詩的前兩行寫石頭面對各種磨難,毫不畏懼;后兩行寫即使粉骨碎身,也要留下清白。

《墨梅》是元代詩人、書畫家王冕的作品。作者善畫梅,也喜詠梅,這是他的一首題畫詩。詩人借墨梅為喻,在蘇姐的梅花身上給予了他鄙視流俗、貞潔自守的高尚情操。

詩的前兩行寫實,強調“吾家”的梅花,朵朵都是“淡墨痕”的,素凈雅潔;詩的后兩行抒情言志,說明他畫梅花,不是為了讓人夸贊顏色好,只是要讓它的清香彌漫在天地之間。

1.理解石灰的形象和特點,體會詩人的崇高品質,并自學《墨梅》。

3.了解詩人的生平與作品,感受詩人的偉大情懷。

3.學會以正確的節(jié)奏地誦讀這兩首古詩,并能根據(jù)自己的感悟讀出詩歌的韻味。

因為S版小學語文教材與蘇教版的區(qū)別,學生對于石灰以及詩人王冕無認識,需要桂林老師提前讓學生了解石灰的制作過程,以及閱讀蘇教版《少年王冕》課文。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中華民族有著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在源遠流長、豐富多彩的文化長河中,詩歌就像是一朵馨香獨具的奇葩,永開不敗。今天我們來學習《古詩兩首》,先來學習其中的一首古詩,認識一位詩人。

板書課題,齊讀課題,解題。

看著這個詩題,結合昨天的預習,你有什么疑問嗎?(師板書問號)這節(jié)課就讓我們一起來研究同學們提出的問題,探究你們想知道的答案。

(二)初讀古詩,讀正確,讀出節(jié)奏。

要想知道這些問題的答案,我們還是先從讀課文開始吧!請同學們自由讀兩遍這首詩,注意把詩歌讀準確,特別注意生字的讀音,把詩讀通順,用筆劃分一下詩歌的節(jié)奏。開始讀吧。

誰來給我們讀這首詩。注意讀正確,大家還注意聽一聽他讀得節(jié)奏。

教師小結“據(jù)義劃分節(jié)奏”:223確實是七言詩中常規(guī)的劃分節(jié)奏的方法,但是為了保持詞語意思的完整,有時是可以分為43句式或者其他句式的。當然,一首詩中,也不是每一句都是一樣的節(jié)奏,像這首詩中的最后一句,也可以劃分為223的句式。

老師也躍躍欲試,想和同學們一起按照這個節(jié)奏來讀這首詩,我們合作一下,一起讀,老師讀詩的前四個字,你們讀詩的后三個字。非常棒!還可以這樣讀:老師讀一三兩行,同學們讀二四兩行,一定注意詩的節(jié)奏哦。

(三)再讀詩句,讀出畫面。

于謙筆下的這首詩,簡練地展現(xiàn)了石灰的生命歷程。詩歌字面的意思相信對于同學們而言并不難懂,但讀詩不能僅限于讀懂意思,還要能夠在腦海里想象出畫面?,F(xiàn)在再來默默地讀上一兩遍,閉上眼睛想一想,你的腦海里會出現(xiàn)怎樣的畫面呢?可以在與畫面對應的詩句旁邊寫上關??鍵詞。默默地讀,靜靜地想吧!

孩子們,你的眼前出現(xiàn)了什么樣的畫面,說給老師聽一聽。再把與你想象的畫面相對應的詩句讀一讀,爭取讀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交流學生交流想象到的畫面。

師小結:石灰不懼千錘萬擊,不怕烈火焚燒,不畏粉身碎骨,那它是為了什么呢?生齊讀(要留清白在人間)

(四)拓展生平,讀出情感,了解詩歌的表達方式。

《石灰吟》是于謙少年時的誓言,更是于謙一生的寫照,如果我們聯(lián)系作者于謙的一生經歷,相信你就會明白詩人為什么要贊美石灰了!

補充介紹于謙“少年立志”“兩袖清風”“刑場就義”的小故事,創(chuàng)設情境,在音樂和教師的誦讀中讀出情感。

白居易曾經說過:“歌詠言,詩言志。”像于謙這樣借石灰來表達自己志向的詩歌的寫法就稱之為“托物言志”,(板書)

像這樣的詩,在我們的文化長河中還有很多很多。老師還給同學們帶來了另外一首詩《墨梅》(板書)請同學們自由地去讀兩遍這首詩,看看自己能讀懂哪一句或者哪幾句?

教師出示范例,學生創(chuàng)作本課書法作品。

(七)質疑:

很快就要下課了,比對這兩首詩,你還有什么疑問嗎?

生質疑。

同學們,相信隨著你們年齡的增長,知識的增加,你們再讀這兩首詩時,一定會產生更多的問題,其實發(fā)現(xiàn)問題比解決問題更有價值。

千錘萬擊出深山,

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骨碎身全不怕,

吾家洗硯池頭樹,

個個花開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顏色,

1.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解釋帶點的詞,說說句子的意思。

(1)千錘萬擊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

(2)不要人夸好顏色,只流清氣滿乾坤。

4.古往今來,還有不少寫梅花的詩,找一兩首來讀一讀,背一背。

課前談話:今天的會場跟平時的課堂有什么不一樣?知道老師來自哪里?從教師朗誦的古詩句子找答案“煙花三月下?lián)P州”分享教師喜歡竹子,介紹揚州八怪鄭板橋的《竹石》指名朗讀。

教學過程:

1.直入課題《石灰吟》,復習背誦《游子吟》,理解“吟”的意思,體會詩歌題目的含義,就課題質疑:詩人是怎么贊美石灰的?為什么贊美石灰?贊美石灰是為了什么?

2.帶著問題自由朗讀詩歌,要求讀準字音,讀出節(jié)奏。指名朗讀,評價音準及節(jié)奏。講223解節(jié)奏,指名不同的節(jié)奏,交流完整的詞語連在一起讀,教師引讀,男女合讀,讓學生感受這節(jié)奏樣朗讀的感覺。

3.想象詩歌畫面朗讀,讀懂詩意。學生嘗試一邊自讀一邊寫出詩意。

指名交流,教師適時點評,引導想象畫面去朗讀詩句:

“若等閑”為什么讀得平常?真的平平常常嗎?

“全不怕”體現(xiàn)石灰的頑強.

后兩句體現(xiàn)石灰的,是為了什么?贊美石灰的堅強、不怕犧牲。解決了問題“為什么寫?”

4.于謙這么寫,引出文天祥的詩句,欣賞于謙的其他詩句,介紹于謙的人物形象及時代背景。加深體會詩句含義。教師語言講述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誦讀詩句。體會作者人物形象和心理,解決

5.學習托物言志的寫作手法,解決“怎么寫”

6.引出王冕的《墨梅》,讓學生從詩句中讀懂什么。欣賞題畫詩,提問,通過這首詩體現(xiàn)王冕的什么志向?齊讀

7.就兩首詩的學習進行質疑,指名說。

8.小結,欣賞歷代書法名家及教師的書法作品。說說書法作品與平時的書寫有什么不同?(豎著寫、無標點、落款),學生練習書寫詩歌。

9.展示學生作品,教師點評。

10.總結:?我希望帶給你們的文化精神之旅,桂林山水甲天下,中華學子甲天下。

[《石灰吟》《墨梅》教學設計 (20全國小語賽參賽教案)]

竹石的課件 篇10

中國古典詩歌是世界藝術園地一朵奇葩,今天我和大家一起探討的是初中語文課本第一冊第五單元《古詩三首》中的一首《竹石》。

一、教材分析

1、強調誦讀,讀出節(jié)奏,讀出輕重,讀出韻味。

2、體會詩歌感情。

3、品味字句,體會詩歌語言精妙。

4、體會詩的意境、情趣,要有一定自讀和初步賞析詩歌的能力。

二、學生分析

五年級學生仍以形象思維為主,基礎較差、文學底子薄,各方面能力相對低下。沒有學習詩歌的意識和方法,教學目標制定應綜合考慮這些因素。

三、教學目標

根據(jù)上述情況,我定出了以下教學目標:

1、體會詩歌情感性。

2、學習閱讀詩歌的方法并初步賞析詩歌。

3、培養(yǎng)學生想像能力,朗讀能力及初步賞析能力。

4、了解我國古代詩歌重要性,培養(yǎng)閱讀詩詞興趣。

目標2是對方法理解,為重點。難點是目標3,由學生自身弱點和學

生對教材適應情況決定的。

四、教法學法

新的語文教材更為注重學生想像能力培養(yǎng),注重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培養(yǎng)。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曾在發(fā)現(xiàn)理論中認為:“應可能的讓學生參與到探索知識過程中去?!比~圣陶也有理論:“教材無非是一個例子?!?學生形象思維為主,活躍好動,再加上詩歌教學一定的難度性。必然采用靈活多樣、形象直觀的方法突破難點。方法定為:

1、情境法(直觀畫面,音樂)

2、誦讀法(反復誦讀)

3、討論法(交流體驗)

4、競賽法(提高興趣)

五、教學過程(穿插媒體分析)

(一)預習

預習要求:①熟讀詩歌,掃清字詞障礙

②了解詩人及創(chuàng)作背景

通過課前預習對新課有一個感性認識,為課堂教學順利進行作準備,并且可以培養(yǎng)學生讀書習慣。提高釋詞識字能力。

(二)學習詩歌,授之以漁

1、第一步,導入新課。

由學生熟悉的詩句引入新課。利用多媒體,播放流動的春景為課堂創(chuàng)設情境讀詩

想詩

解詩

賞詩

悟詩

2、介紹詩歌方法,授以新知。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這一方法符合學生心理、生理特點,并且遵循了循序漸進的規(guī)律。

3、用方法學習本詩。

“讀詩”——

利用多媒體聲、像具備的特點,展開詩句所對應的圖景。學生跟著讀可讀出節(jié)奏、讀出輕重音。在朗朗書聲里,在生動的畫面中學生快樂的'學習著。

“解詩”——

①介紹作者及寫作背景。

②說說詩大意。

③找出詩中所繪景物并且尋求游蹤。

這一步由學生討論完成,充分調動學生的主體地位。解詩是解作者、解詩意,對初中學生而言通過這一步驟可以拓展知識面,同時為后幾步的學習貯備力量。它是必不可少的一步。

“悟詩”——

①景中有情嗎?將你感觸到的說給同桌聽。

②自由誦讀,融入詩情(配樂)。

王國維曾在《人間詞話》中指出“一切景語皆情語”,可見景產生于

情,情是作品的靈魂。悟也就是悟詩情。以情為橋梁與詩人交流容易產生共鳴,體會到了情才會看到詩詞的精妙。這一步我仍然讓學生各抒己見,同時將誦讀作為手段來讓學生悟情。這樣學生口、腦并用,在熱熱鬧鬧的課堂里大膽的發(fā)揮。

“賞詩”——

①點擊賞詩辦法

A、抓字眼(抓關鍵字,美詞美句)

B、品詩情(如游子思鄉(xiāng)情、憂國憂民情、熱愛自然之情等

C、現(xiàn)畫面(找出隱藏著的圖畫)

②賞析詩歌(寫、畫)

葉圣陶曾說:“文學鑒賞猶如采礦,你不動手,自然一無所獲,只要你動手,就會采到晶瑩的礦石。”讓學生將體會到的用筆寫下來,或者鼓勵他們用畫筆將腦海中已有的圖畫勾勒出來,這樣,他們是會有所收獲的。在他們尋找美的過程中,表達與創(chuàng)造已經和諧統(tǒng)一。 “想詩”——

請一位“小導游”,在“導游”描繪的春景中插上想像翅膀飛翔觀光。伴著跳動的旋律,學生心兒也會隨之跳動。這時候他們獲得的不再僅僅是呆板的掛圖,而是著有情感的活生生錢塘湖春景。

“讀詩”——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用競賽形式讓學生進行誦讀。這一讀不僅把前幾個環(huán)節(jié)有機銜接了起來,在書聲里,詩情、詩意、詩韻綜合感受。同時,達到熟讀成誦的目的。是最后一步,也是總結

性一步。

(三)延伸性閱讀

用捕魚方法捕魚是教學最終目的。這一階段是知識的鞏固運用性階段,同時也是能力深化培養(yǎng)的階段。用本課所授方法自學此詞可以培養(yǎng)學生遷移知識的能力和自學能力。

六、總結

1、這堂課體現(xiàn)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教材為例子的原則。

2、具有實踐性。

竹石的課件 篇11

學習目標:

1.會認生字:破磨擊爾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學習古詩。

了解課文內容,感悟詩中內涵,學習詩人借物喻人、詠物明志的寫法。

教學重點:

認識生字,誦讀古詩。

教學難點:

感悟詩中內涵,學習詩人借物喻人、詠物明志的寫法。

教學準備:

1、課前搜集鄭燮的故事,有關竹的詩句

2、小黑板或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簡介作者:鄭燮,他有一個比他的名燮更有名的號板橋)

(1)江蘇興化人,揚州八大怪之一

(2)寫過難得糊涂(原意是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

(3)早年家貧,中進士,曾任山東范縣、濰縣知縣,后因幫助縣民訴訟得罪地方豪紳而罷官(辭行前,百姓跪請挽留,板橋當即題詩:烏紗擲去不為官,囊橐蕭蕭兩袖寒。寫取一枝清瘦竹,秋風江上做魚竿說他兩袖清風回揚州吟詩作畫去了,表現(xiàn)得十分坦蕩、灑脫)

2鄭板橋人稱詩書畫三絕,特別是他畫的竹蘭、山石,形象逼真,姿態(tài)萬千。留下了許多名畫竹石圖、叢竹圖、墨竹圖、蘭竹芳香圖課件欣賞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他的一首題寫在竹石圖上的詩。板書:竹石

二、學習古詩

1學生自學古詩。讀準字音,讀順詩句。

2全班集體正音。

3教師吟詩,學生思考古詩是寫竹,還是寫石?

4小組討論。

反饋:抓住哪些字眼來理解?你認為哪些字詞寫得最傳神?

咬:像用牙齒咬住一樣,極為有力,充分表達了勁竹的剛毅性格

立:站立,扎根。破巖:風化的巖石。磨:磨難。堅勁:堅定,強勁。爾:那。任:任憑。

5說說這首詩的意思。

青竹抱住青山一直都不放松,

原來是把根深深地扎入巖石的縫隙之中。

經歷狂風千萬次的吹打折磨依舊堅硬如鐵,

任憑你地東西南北的狂風。

三、誦讀古詩,體驗情感。

1詩人喜歡竹子嗎?他是怎樣表達的?再讀古詩,體味詩人寫竹,是寫什么?(板書:詠物明志)

(借物喻人,表明詩人剛正不阿的品性,不怕打擊、不畏風浪的氣節(jié)。)

2懷著對勁竹、對詩人的敬佩之情朗讀全詩(對讀、指名讀、齊讀)

3你喜歡竹子嗎?你認為竹子具有哪些品質?

四、課外拓展

1花中四君子梅蘭竹菊有竹,歲寒三友竹松梅也有竹。有多少人吟誦過這看似普通的竹子!

典故:宋代文與可畫竹胸有成竹

詩句:

王維《竹里館》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王維《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蘇軾《於潛僧綠筠軒》可使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

李白《慈老竹》里竹攢石生,含煙映江島。翠色落波深,虛聲帶寒早。

鄭燮《竹》一節(jié)復一節(jié),千枝攢萬葉,我自不開花,免撩蜂與蝶。

劉禹錫《庭竹》露滌鉛粉節(jié),風搖青玉枝。依依似君子,無地不相宜。

五、鞏固

要求默寫《竹石》,也可以題寫你喜歡的寫竹的詩句。

yJS21.com更多精選幼師資料閱讀

2023竹石的課件(范本五篇)


對于初次步入教職的教師來說,教案課件的作用不容忽視,所以這不是隨意涂抹就能完成的任務。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應當高度重視教案課件,以此來推動教學的進步。在此,小編已為大家整理出有關"竹石的課件"的相關內容,我們期望這些信息能夠為你提供參考和實際運用,希望你能夠學以致用,取得成功!

竹石的課件【篇1】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掌握本課的2個生字。

2、能背誦詩歌。

3、能說出詩歌的大意和意境。

過程與方法

通過多種形式的學習,如竹與石的對話、把自己假想成鄭燮等,用情景的創(chuàng)設來加強對文本的體驗。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培養(yǎng)學生堅忍不拔的意志。

2、樹立敢于面對一切困難的勇氣和信心。

教學重點:

掌握本課的2個生字。能說出詩歌的大意和意境‘

教學難點:

通過多種形式的學習,如竹與石的對話、把自己假想成鄭燮等,用情景的創(chuàng)設來加強對文本的體驗。培養(yǎng)學生堅忍不拔的意志。樹立敢于面對一切困難的勇氣和信心,

教學準備:

1、課前搜集鄭燮的故事,有關竹的詩句

2、課件

課時安排:一課時

板書設計:

30、竹石

鄭燮

咬定千磨萬擊

堅勁

立根東西南北風

詠物明志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 、看圖:圖上有什么?(板書:竹石鄭燮說到詩人,他還有一個比他的名“燮”更有名的號——板橋)

2、你知道鄭板橋的故事嗎?學生交流,老師適時補充

(1)、江蘇興化人,揚州八大怪之一……

(2)、寫過“難得糊涂”(原意是“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

(3)、早年家貧,中進士,曾任山東范縣、濰縣知縣,后因幫助縣民訴訟得罪地方豪紳而罷官(辭行前,百姓跪請挽留,板橋當即題詩:“烏紗擲去不為官,囊橐蕭蕭兩袖寒。寫取一枝清瘦竹,秋風江上做魚竿”說他兩袖清風回揚州吟詩作畫去了,表現(xiàn)得十分坦蕩、灑脫)

(4)、故事:一天,鄭板橋聽說鎮(zhèn)江江心有座焦山,風景優(yōu)美,栽了許多竹子。于是他每天逛竹林,攤開紙作畫,畫上留下了許許多多竹的形象。那一竿竿墨竹翠莖蔥蔥,枝葉扶疏,配上一兩塊清奇古怪的石頭,題上幾句妙趣橫生的詩文,讓人耳目一新。

3、鄭板橋人稱“詩書畫三絕”,特別是他畫的竹蘭、山石,形象逼真,姿態(tài)萬千。留下了許多名畫——竹石圖、叢竹圖、墨竹圖、蘭竹芳香圖……課件欣賞

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他的一首題寫在竹石圖上的詩。師吟詩,生讀讀古詩。

二、學詩

1、學習古詩,我們不僅要讀懂古詩的內容,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還要領悟學習古詩的方法,以便能夠學習更多的詩,賞析祖國語言文字之美

2、學生說說學古詩的有效方法。

3、學生自讀,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弄懂詩意。合作學習、自我體會均可。

4、反饋:抓住哪些字眼來理解?你認為哪些字詞寫得最傳神?

(“咬”字極為有力,充分表達了勁竹的剛毅性格)

三、體情

1、合作表演竹與石的對話。

2、詩人喜歡竹子嗎?他是怎樣表達的?再讀古詩,體味詩人寫竹,是寫什么?

借物喻人,表明詩人剛正不阿的品性,不怕打擊、不畏風浪的氣節(jié)。

把自己想象成鄭燮,說說自己看到竹石的心情、感悟

3、懷著對勁竹、對詩人的敬佩之情朗讀全詩(對讀、指名讀、齊讀)

4、你喜歡竹子嗎?你認為竹子具有哪些品質?

(如:竹是空心的',很謙虛;竹在生命的旅程中每成長一步會留下印記;竹不開花,樸素,保持本色;竹扎根很深,打好了堅實的基礎……)

四、拓展

“花中四君子——梅蘭竹菊”有竹,“歲寒三友——竹松梅”也有竹。有多少人吟誦過這看似普通的竹子!

交流誦讀我們課外搜集的竹的典故,竹的詩句。

典故:宋代文與可畫竹“胸有成竹”

詩句:王維《竹里館》“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p>

王維《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p>

蘇軾《于潛僧綠筠軒》“可使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p>

李白《慈老竹》“里竹攢石生,含煙映江島。翠色落波深,虛聲帶寒早。”

鄭燮《竹》“一節(jié)復一節(jié),千枝攢萬葉,我自不開花,免撩蜂與蝶?!?/p>

劉禹錫《庭竹》“露滌鉛粉節(jié),風搖青玉枝。依依似君子,無地不相宜?!?/p>

五、鞏固

在畫的空白處題寫《竹石》,要求默寫。也可以題寫你喜歡的寫竹的詩句。

竹石的課件【篇2】

一、說教材

1、教材簡析

《一只梅花鹿》是西師版教材三年級上冊第六單元中的一篇課文。本單元的選文是一些引人思考的故事。有教會我們“應該有自己的主見”的《父子騎驢》;有教會我們要“正確認識自己”的《一只梅花鹿》;有讓我們知道“不同作法有不同結果”的《三袋麥子》;還有教會我們堅韌、清白做人的古詩《竹石》;以及教會我們要控制自己情緒,不亂發(fā)脾氣的《釘子》。這些故事充滿思維,飽含哲理。不僅僅是人生的智慧,而且也是人生的修養(yǎng)。學生們在學習這些故事中受到啟發(fā),受到教育。學習用辨證的觀點認識事物,學會思考與選擇,提高他們的認識水平與思想覺悟?!兑恢幻坊埂愤x自《伊索寓言》,主要講述了年輕漂亮的一只梅花鹿,開始只喜歡漂亮的皮毛和美麗的角,而抱怨干巴的腿,等到獅子追來的時候,美麗的鹿角差點要的它的命,而難看的腿卻讓它死里逃生。它處于由知識的學習向知識的運用轉化的過渡位置,因此,它是本單元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階段中的一步棋子,是從掌握知識逐步向能力轉換的一架橋梁。

2、教學目標:

根據(jù)《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結合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擬定以下教學目標:

(1)、能認識課后的生字并正確書寫。

(2)、懂得認識事物不能只注重外表,更要講求實用的道理。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3、教學重點、難點

讀懂課文內容,了解故事所蘊含的道理。

為突破教學難點,讓學生創(chuàng)造性地學習,可采用以下方式來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索的能力:(1)圖文結合,理解詞意。(2)聽錄音朗讀課文。

(3)借助情境,動畫演示梅花鹿的情緒變化的過程。

二、說教法

根據(jù)寓言故事的特點及本課的語言特色,教學中,以梅花鹿的情緒變化為線索,以讀代講,以讀促學,讓學生在讀中悟情明理。引導自由閱讀,自由表達,打好自主學習語文的基礎。再有,中年級學生喜歡直觀、形象、生動的畫面,為貼近學生實際,可采用多煤體、錄音、動片演示等手段,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依據(jù)新課標的精神,我運用了談話法、對比法、表演法、實踐法等教學方法,激勵學生全面參與,主動學習,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和實踐能力。

三、說學法

這個世界象一個萬花筒,豐富多彩,變幻無窮。孩子們用他們那雙明亮的眼睛好奇地注視著這一切,他們覺得新鮮、新奇,也充滿了許多疑問。童心看世界,有童心的理解。這個世界充滿了智慧。我們不但要讓孩子們保持水晶一般純潔的心,還要教給他們許多人生的智慧,做人的道理,讓他們變得更聰明、更可愛。

新課標要求,語文課程一定要使學生“掌握最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學生掌握了正確的學習方法,就會產生兩個飛躍:一是由“學會”變?yōu)?/p>

“會學”,二是由“被動地學”變?yōu)椤爸鲃拥貙W”,達到“自能讀書,不待老師講?!钡睦硐刖辰纭_@樣,學生的主體精神被大大激發(fā),其學習效率就會大大提高,做到事半功倍。學無定法,貴在得法,教學本課時,指導學生自由選用“讀、說、背、演”等學習方法,結合比較朗讀、想象情境、直觀理解、做實驗等學習方法,真正達到“教是為了不教”這一教學的最高境界,在閱讀習慣方面,著重培養(yǎng)學生解疑閱讀,學會自學,學會積累的良好習慣。

四、說過程

圍繞教學目標,緊扣新課標和教材,體現(xiàn)“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的教學思想,體現(xiàn)以讀為本,以讀促學教學方法,注重看、聽、說、讀、練的教學思想,可安排兩個課時完成。下面具體說第二課時中的閱讀指導:

(一)復習引如,鞏固生字詞語。

(二)激趣導新。課件展示(配上音樂的課文朗讀)。讓學生初步感知課文朗讀的方法。

(三)指導朗讀,品析重點,感悟明理。

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薄白x” 是閱讀教學永恒的主題?!耙宰x為本,以讀促悟”是閱讀教學的基本理念?!白x”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大聲地誦讀,有感情地表演讀,輕聲地讀,默默地讀,邊讀邊想,這都是讀。在語文課堂上,我們不光要提倡“書聲瑯瑯”,也要提倡“靜思默想”?!缎抡n標》中也明確提出了“各個學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和默讀,讓學生逐步學會閱讀、略讀、和瀏覽?!边@段話清楚地指出了閱讀教學的指導思路。

在《一只梅花鹿》的教學中,我充分利用了文本的語言特色,緊扣文本內容,對讀進行了系統(tǒng)的指導。

一只年輕漂亮的梅花鹿在小溪邊發(fā)現(xiàn)了自己的美麗倒影,深深地陶醉了。“嗬,這身栗紅色皮衣油亮油亮的,上面的斑點雪白雪白的,這一定是世界上最好看的外套了!我的身段那么勻稱,簡直可以做模特兒啦!”“ 嘿,我的角精美別致,好像美麗的珊瑚!如果像猴子那樣頂著一個禿瓢兒,真該羞死了。”“梅花鹿不由自主地看到了自己的腿,不禁撅起了嘴,皺起了眉頭:?唉,這四條腿真是美中不足,太干巴了,那雪花一樣的斑點也少得可憐.要是我的腿更美麗些,我不就可以當個出色的芭蕾舞演員了嗎??”這幾段話真是文中的精華,文字優(yōu)美,精妙絕倫,令人驚嘆!這段栩栩如生的描寫,猶如親眼看到這么一只得意洋洋、正在炫美的梅花鹿。這段文字特別適合于有感情地表演朗讀。因此,我充分利用了文本的特點,以朗讀為主線,讓孩子們自己讀,自己悟。首先是初讀,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其次,精讀,讀懂內容,體會梅花鹿的心情,感受梅花鹿的心情。最后,進行表演讀。將梅花鹿夸耀自己的語言內化為自己的語言,通過朗讀體現(xiàn)出來,把梅花鹿陶醉的樣兒和看到干巴難看的腿時沒精打采的樣兒表演出來,達到故事角色與自己融為一體的目的。

在梅花鹿心情沮喪的時刻,他遇到了一頭兇猛的大獅子。在緊張的時刻,如何才能逃脫獅子的魔掌呢?此時此刻,我們的心繃得緊緊的,似乎也在為梅花鹿的命運擔心。這時,就不適宜朗讀了。我選擇了讓學生默讀的方法。讓學生邊讀邊想象,調動起個人的生活經驗、知識積累,從不同的角度對文本進行不同的詮釋,不同的解讀,產生自己獨特的體驗,這樣才能深入地走進語言文字描繪的境界中,入境悟情,積蓄豐富的談資。唯有這樣,才能達到“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效果。

在閱讀教學中,既要感情地朗讀,體會真情,感悟美文,獲得“大珠小珠落玉盤”的動聽悅耳的聽覺效果;又要留給學生思考的空間,想象的天地,達到“此時無聲勝有聲”的境界。讓我們的語文課堂既擁有高昂的情緒,熱鬧的氣氛,又擁有寧靜的氛圍,用孩子們思維碰撞的火花點燃閱讀教學的燎原天空。

五、說練習

積累和運用是新課標強調的又一重要內容,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以學生的發(fā)展為出發(fā)點和歸宿點,精心設計練習,訓練學生的聽說讀寫的能力。

(1)學生聽老師范讀,聽學生朗讀,在聽中感悟語言;

(2)動畫演示小梅花鹿情感的變化,抓重點詞讓學生練說。

(3)個別讀、齊讀、小組讀、分角色讀、比賽讀、引讀等形式達到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的效果;

(4)改寫課文結尾,領悟故事所蘊含的道理。

創(chuàng)設情景:梅花鹿離開了長滿灌木叢的樹林,來到了原野上。在空曠的原野中,梅花鹿再次遇見了獅子…...

引導:梅花鹿這時要靠什么才能脫險?那么,這時,梅花鹿還會不會

竹石的課件【篇3】

竹石

教學目標:

1.學習古詩《竹石》,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并默寫這首詩。

2..學習詩中生字,理解詞句意思,有感情地背誦并默寫

教學準備:

1.課前搜集鄭燮的故事,有關竹的詩句

2..小黑板或課件。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看圖:圖上有什么?(板書:竹石鄭燮說到詩人,他還有一個比他的名“燮”更有名的號——板橋)

2.你知道鄭板橋的故事嗎?學生交流,老師適時補充

(1)江蘇興化人,揚州八大怪之一……

(2)寫過“難得糊涂”(原意是“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

(3)早年家貧,中進士,曾任山東范縣、濰縣知縣,后因幫助縣民訴訟得罪地方豪紳而罷官(辭行前,百姓跪請挽留,板橋當即題詩:“烏紗擲去不為官,囊橐蕭蕭兩袖寒。寫取一枝清瘦竹,秋風江上做魚竿”說他兩袖清風回揚州吟詩作畫去了,表現(xiàn)得十分坦蕩、灑脫)

(4)故事:一天,鄭板橋聽說鎮(zhèn)江江心有座焦山,風景優(yōu)美,栽了許多竹子。于是他每天逛竹林,攤開紙作畫,畫上留下了許許多多竹的形象。那一竿竿墨竹翠莖蔥蔥,枝葉扶疏,配上一兩塊清奇古怪的石頭,題上幾句妙趣橫生的詩文,讓人耳目一新。

3.鄭板橋人稱“詩書畫三絕”,特別是他畫的竹蘭、山石,形象逼真,姿態(tài)萬千。留下了許多名畫——竹石圖、叢竹圖、墨竹圖、蘭竹芳香圖……

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他的一首題寫在竹石圖上的詩。師吟詩,生讀讀古詩。

二、學詩

1.學習古詩,我們不僅要讀懂古詩的內容,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還要領悟學習古詩的方法,以便能夠學習更多的詩,賞析祖國語言文字之美

2.學生說說學古詩的有效方法。

3.學生自讀,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弄懂詩意。合作學習、自我體會均可。

4.反饋:抓住哪些字眼來理解?你認為哪些字詞寫得最傳神?

(“咬”字極為有力,充分表達了勁竹的剛毅性格)

根據(jù)學生學情板書:咬定千磨萬擊

堅勁

立根東西南北風

三、體情

1.合作表演竹與石的對話。

2.詩人喜歡竹子嗎?他是怎樣表達的?再讀古詩,體味詩人寫竹是寫什么?

(板書:詠物明志)

借物喻人,表明詩人剛正不阿的品性,不怕打擊、不畏風浪的氣節(jié)。

把自己想象成鄭燮,說說自己看到竹石的心情、感悟

3.懷著對勁竹、對詩人的敬佩之情朗讀全詩(對讀、指名讀、齊讀)

4.你喜歡竹子嗎?你認為竹子具有哪些品質?

(如:竹是空心的,很謙虛;竹在生命的旅程中每成長一步會留下印記;竹不開花,樸素,保持本色;竹扎根很深,打好了堅實的基礎……)

四、拓展

“花中四君子——梅蘭竹菊”有竹,“歲寒三友——竹松梅”也有竹。有多少人吟誦過這看似普通的竹子!

交流誦讀我們課外搜集的竹的典故,竹的詩句。

典故:宋代文與可畫竹“胸有成竹”

詩句:

王維《竹里館》“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p>

王維《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p>

蘇軾《于潛僧綠筠軒》“可使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

李白《慈老竹》“里竹攢石生,含煙映江島。翠色落波深,虛聲帶寒早?!?/p>

鄭燮《竹》“一節(jié)復一節(jié),千枝攢萬葉,我自不開花,免撩蜂與蝶?!?/p>

劉禹錫《庭竹》“露滌鉛粉節(jié),風搖青玉枝。依依似君子,無地不相宜。”

五、鞏固

在畫的空白處題寫《竹石》,要求默寫。也可以題寫你喜歡的寫竹的詩句。

竹石

鄭燮

板書:

咬定千磨萬擊

堅勁

立根東西南北風

詠物明志

竹石的課件【篇4】

中國古典詩歌是世界藝術園地一朵奇葩,今天我和大家一起探討的是初中語文課本第一冊第五單元《古詩三首》中的一首《竹石》。

一、教材分析

1、強調誦讀,讀出節(jié)奏,讀出輕重,讀出韻味。

2、體會詩歌感情。

3、品味字句,體會詩歌語言精妙。

4、體會詩的意境、情趣,要有一定自讀和初步賞析詩歌的能力。

二、學生分析

五年級學生仍以形象思維為主,基礎較差、文學底子薄,各方面能力相對低下。沒有學習詩歌的意識和方法,教學目標制定應綜合考慮這些因素。

三、教學目標

根據(jù)上述情況,我定出了以下教學目標:

1、體會詩歌情感性。

2、學習閱讀詩歌的方法并初步賞析詩歌。

3、培養(yǎng)學生想像能力,朗讀能力及初步賞析能力。

4、了解我國古代詩歌重要性,培養(yǎng)閱讀詩詞興趣。

目標2是對方法理解,為重點。難點是目標3,由學生自身弱點和學

生對教材適應情況決定的。

四、教法學法

新的語文教材更為注重學生想像能力培養(yǎng),注重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培養(yǎng)。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曾在發(fā)現(xiàn)理論中認為:“應可能的讓學生參與到探索知識過程中去。”葉圣陶也有理論:“教材無非是一個例子?!?學生形象思維為主,活躍好動,再加上詩歌教學一定的難度性。必然采用靈活多樣、形象直觀的方法突破難點。方法定為:

1、情境法(直觀畫面,音樂)

2、誦讀法(反復誦讀)

3、討論法(交流體驗)

4、競賽法(提高興趣)

五、教學過程(穿插媒體分析)

(一)預習

預習要求:①熟讀詩歌,掃清字詞障礙

②了解詩人及創(chuàng)作背景

通過課前預習對新課有一個感性認識,為課堂教學順利進行作準備,并且可以培養(yǎng)學生讀書習慣。提高釋詞識字能力。

(二)學習詩歌,授之以漁

1、第一步,導入新課。

由學生熟悉的詩句引入新課。利用多媒體,播放流動的春景為課堂創(chuàng)設情境讀詩

想詩

解詩

賞詩

悟詩

2、介紹詩歌方法,授以新知。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這一方法符合學生心理、生理特點,并且遵循了循序漸進的規(guī)律。

3、用方法學習本詩。

“讀詩”——

利用多媒體聲、像具備的特點,展開詩句所對應的圖景。學生跟著讀可讀出節(jié)奏、讀出輕重音。在朗朗書聲里,在生動的畫面中學生快樂的'學習著。

“解詩”——

①介紹作者及寫作背景。

②說說詩大意。

③找出詩中所繪景物并且尋求游蹤。

這一步由學生討論完成,充分調動學生的主體地位。解詩是解作者、解詩意,對初中學生而言通過這一步驟可以拓展知識面,同時為后幾步的學習貯備力量。它是必不可少的一步。

“悟詩”——

①景中有情嗎?將你感觸到的說給同桌聽。

②自由誦讀,融入詩情(配樂)。

王國維曾在《人間詞話》中指出“一切景語皆情語”,可見景產生于

情,情是作品的靈魂。悟也就是悟詩情。以情為橋梁與詩人交流容易產生共鳴,體會到了情才會看到詩詞的精妙。這一步我仍然讓學生各抒己見,同時將誦讀作為手段來讓學生悟情。這樣學生口、腦并用,在熱熱鬧鬧的課堂里大膽的發(fā)揮。

“賞詩”——

①點擊賞詩辦法

A、抓字眼(抓關鍵字,美詞美句)

B、品詩情(如游子思鄉(xiāng)情、憂國憂民情、熱愛自然之情等

C、現(xiàn)畫面(找出隱藏著的圖畫)

②賞析詩歌(寫、畫)

葉圣陶曾說:“文學鑒賞猶如采礦,你不動手,自然一無所獲,只要你動手,就會采到晶瑩的礦石。”讓學生將體會到的用筆寫下來,或者鼓勵他們用畫筆將腦海中已有的圖畫勾勒出來,這樣,他們是會有所收獲的。在他們尋找美的過程中,表達與創(chuàng)造已經和諧統(tǒng)一。 “想詩”——

請一位“小導游”,在“導游”描繪的春景中插上想像翅膀飛翔觀光。伴著跳動的旋律,學生心兒也會隨之跳動。這時候他們獲得的不再僅僅是呆板的掛圖,而是著有情感的活生生錢塘湖春景。

“讀詩”——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用競賽形式讓學生進行誦讀。這一讀不僅把前幾個環(huán)節(jié)有機銜接了起來,在書聲里,詩情、詩意、詩韻綜合感受。同時,達到熟讀成誦的目的。是最后一步,也是總結

性一步。

(三)延伸性閱讀

用捕魚方法捕魚是教學最終目的。這一階段是知識的鞏固運用性階段,同時也是能力深化培養(yǎng)的階段。用本課所授方法自學此詞可以培養(yǎng)學生遷移知識的能力和自學能力。

六、總結

1、這堂課體現(xiàn)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教材為例子的原則。

2、具有實踐性。

竹石的課件【篇5】

教材說明:

本課選了三首古詩,三首詩都是詠物言志詩。它們所寫的事物不同,但都抒發(fā)了詩人做一個高尚正直的人的堅定志向。

《墨梅》是一首題畫詩,是詩人為自己所畫的墨梅而題寫的。詩的大意是:我平常畫畫洗硯的水池邊上有一顆梅樹,那一朵朵盛開的梅花,是用淡淡的墨汁點化而成。它不需要人們夸贊它的顏色鮮艷,只求在天地間留下清香的正氣。全詩表現(xiàn)了詩人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堅貞純潔品格。

《竹石》也是一首題畫詩,是詩人為自己所畫的竹石畫而題寫的。詩的大意是:竹子抓住青山毫不放松,它的根牢牢扎在巖石縫中。千種磨難萬種打擊仍然堅忍不拔,不管你刮的是什么風,。全詩表現(xiàn)了詩人那種剛烈、堅韌,不畏任何艱險、不怕任何打擊的硬骨頭精神。

《石灰吟》的大意是:經過千錘萬鑿從深山里開采出來的石頭,對烈火的焚燒看得平平常常。只要能把自己的清白留在世界上,粉身碎骨也不怕。全詩表現(xiàn)了詩人不畏艱險、不怕犧牲,在人生道路上清清白白做人的高尚情操。

教學目標:

1、學會3個生字,認識“乾、坤”兩個字。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焚燒、千磨萬擊、千錘萬鑿。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并默寫課文。

3、了解詩歌的大意,感悟詩人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生活的高尚情懷,領悟本課借物言志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教學難點:

學習詠物言志的寫法。

教學設計:

一、導入

1、憶古詩,激發(fā)興趣。

同學們,古詩是我國古代文化中的一塊瑰寶,那么你都會背誦哪些古詩句呢?

2、憶學法,遷移舊知,為自學古詩做好鋪墊。

今天我們再來學習幾首古詩。先請同學們回憶一下,我們以前是怎樣學習古詩的?

知詩人,解詩題;抓字眼,曉詩意;入意境,悟詩情。

二、授新

(一)《墨梅》

1、個人自學

依照學法自學《墨梅》

2、小組交流

學生在小組內進行自學合作探究,提出不懂得問題。教師深入小組,適當指導。

3、大組匯報

學生按照剛才總結的學法,依次匯報。結合查閱的資料、結合插圖等等,尤其是對重點字意詩意,說一說、議一議,互動補充。

4、誦讀感悟

在理解詩句含義、初步體會思想感情的基礎上,指導有感情的朗讀。先自由練讀,再指名糾正示范,然后再試讀。使得熟讀成誦,并能有感情的背誦。

(二)《竹石》《石灰吟》

在有了學習《墨梅》的經驗方法的基礎上,自學并匯報這兩首古詩。

(三)寫法

引導學生學習借物言志的寫法:綜合來看這三首詩,都是寫物的,作者分別描寫了它們的什么特點?僅僅是贊美它們嗎?作者借這個物抒發(fā)怎樣的情感、贊美怎樣的精神?

三、鞏固

用不同形式背誦三首古詩,注意難寫易錯字和標點符號。

四、拓展

搜集交流托物言志詩,如《青松》(陳毅)、《梅花》(王安石)等。

教學反思:

1、讓學生在課前按照學法進行充分的預習,這樣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上直接把三首古詩一起交流,節(jié)省時間,提高課堂效率。

2、在理解古詩詩意的時候,不要求逐字逐句的解釋,只要說出大意即可。

3、在交流匯報的時候,形式不要過于單一、三首詩同一個模式匯報下來,要讓學生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交流匯報。

4、對古詩的朗讀練習還不夠到位,一定要保證充分的讀的時間,多讀、熟讀、有感情的讀、有感情的背誦。

5、朗讀、背誦古詩的形式也要靈活多樣。

6、可以擴展第二課時作為古詩背誦大賽,摘抄積累,模仿創(chuàng)作,激發(fā)學生對古詩產生濃厚的興趣。

巖石的課件


優(yōu)秀的人總是會提前做好準備,在日常的學習工作中,幼兒園教師都會提前準備一些能用到的資料。資料包含著人類在社會實踐,科學實驗和研究過程中所匯集的經驗。資料對我們的學習工作發(fā)展有著重要的意義!那么,你知道有哪些常見幼師資料嗎?小編特別編輯了“巖石的課件”,強烈建議你能收藏本頁以方便閱讀!

巖石的課件 篇1

《堅硬的巖石》的教學設計與教學反思

學習內容:

《堅硬的巖石》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根據(jù)自己對巖石的認識進行簡單觀察研究和分類,并進一步了解科學上的分類和初步了解巖石的用途。

2、過程與方法:能通過觀察和使用簡單工具初步認識巖石。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保持與發(fā)展學生探索自然的奧秘的*望。

教學方法:

本課以感性認知為主,對巖石進行一些定性的觀察、實驗測量和比較分類的探究活動。學習淺顯的巖石的知識和研究方法,在自主探究活動中,保持和發(fā)展學生對周圍事物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學重點、難點:

學生通過自主探究活動,觀察及使用簡單的工具初步認識巖石,并進行簡單分類。

教學準備:

1、教師:巖石標本、實驗表格、鐵釘、放大鏡。

2、學生:采集各種巖石標本并洗干凈,記好采集地點,搜集有關巖石的資料。

教學過程:

1、導入

教師:用多媒體展示在生活中應用的巖石。

學生:仔細觀察得出答案

設計意圖:從學生身邊熟悉的生活素材引入課題,學生更感興趣。

2、認識過程

①感受大自然的巖石

教師:多媒體放“大自然的巖石”片子。

學生:觀察:哪些地方有巖石;哪些地方巖石最多?

設計意圖:針對學生的實際,加強學生感性認知,激發(fā)學生研究的*望。

②小組內展覽并討論巖石的內容

教師:分小組展覽石頭,引導學生往哪些方面研究巖石。

學生:把課前收集了一些巖石標本,在小組內展覽。小組討論:要研究巖石的什么?怎樣去研究?

設計意圖:老師在這里只起一個引導性的作用,讓學生自提出研究的內容及方法。

③觀察研究巖石

教師:安排小組實驗,提供實驗工具。

學生:分小組進行觀察研究并作好記錄、匯報等。

設計意圖:讓學生自己動手探究、總結,學會一些簡單的研究方法。

3、深入

教師:引導學生用自己的方法給石頭分類

學生:小組分類并匯報、評價。

設計意圖:這是對觀察研究的一個總結。

4、引伸

教師:多媒體展示科學家的分類方法,讓學生初步了解巖石的用途

學生:學生觀看學習體會,通過說和看,初步巖石的用途。

設計意圖:對學生知識的一處拓展。由自然界到現(xiàn)實生活,讓學生感受到研究巖石的'作用。

5、小結

教師:這節(jié)課我們學會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學生:學生對學習進行小結。

設計意圖:注重學生的發(fā)展。

教學反思

本課以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為宗旨,面向全體學生。根據(jù)本學科的特點,以探究活動為學習的核心,讓學生通過參與“提出問題、猜想假想、觀察實驗、解決問題”等一系列探究活動的過程,獲取科學知識,增長進行科學探究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尊重事實和善于質疑的科學態(tài)度,發(fā)展創(chuàng)新思維。

本人通過本節(jié)課的教學,發(fā)現(xiàn)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特別高漲,興趣很濃,學生在活動研討中增長知識,了解大自然的豐富資源,從而更清楚地認識自然,增強學生保護自然的意識。

巖石的課件 篇2

在教授科教版小學四年級《巖石書》這一章節(jié)時,筆者做了充分的備課,自以為在講課時能夠收獲較好的效果。首先,考慮到巖石是最常見的一種自然物質,因此就以描述、激趣的方式點出本課的主題:因為巖石隨處可見,地上、河邊、海底等分布著各種各樣的巖石,大家如何把這些巖石分成不同的類別?隨即,少數(shù)學生積極發(fā)言,但更多人卻陷入沉默,似乎對這一問題難以作答。而學生的回答大多是根據(jù)書中介紹援引得到的。這就使我意識到,這節(jié)課的導入環(huán)節(jié)是存在不足的。

接下來,在肯定部分學生善于預習的好習慣后,我就正式講解常見巖石的類別。通過讓學生比較不同巖石標本的差異,提示他們可以從顏色、形狀、光澤、顆粒大小等方面進行粗分。如果“看不出”,就接著“動手辨”,可以通過聽聲音、比硬度、滴稀鹽酸的方法來辨別。最后引導學生閱讀資料,讓他們了解巖漿巖、沉積巖、變質巖是按成因劃分的三類巖石。

這節(jié)課的成功之處包括:

第一,關鍵概念引導得突出,基本知識講解得較為全面。如認識巖石,就是引導學生了解不同巖石的基本特性,從多方面描述,使學生掌握相關的基本知識。

第二,教學過程體現(xiàn)了由易到難范文九九網、循序漸進的認識規(guī)律,反映了科學學科的基本能力、方法要求,便于學生從感性到理性,從課內到課外,逐漸深化認識。

第三,本節(jié)課較好地滲透了熱愛科學、發(fā)現(xiàn)自然之美、用科學為人類造福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為目標。

第四,這堂課由于深入把握了學科知識背景,使授課思路比較清晰,課堂氣氛較為活躍,師生互動也十分密切。

當然這節(jié)課也并非完美無缺,其不足之處包括:

第一,課程導入環(huán)節(jié)存在情景設置不當問題。

第二,在課堂探究過程中,學生的自主性不足,主體性偏弱。雖然一系列的觀察、實驗都由學生親身經歷,但最初的定義和最終的結論卻是教師提出的,忽視了學生的歸納討論。

第三,現(xiàn)代教學設備使用不足,一些教學內容難以較好呈現(xiàn)。

三、本課引出的科學教學方式的思考

教學反思的根本目的是為今后的教學活動提供參考和依據(jù),因此,針對一堂課的課后反思,可以推動一門學科教學方式的改進。

本節(jié)課我不僅讓學生掌握了書本知識,還讓他們了解了貴州特產的巖石:馬場石、鐘乳石、貴州龍化石、海百合化石。

一、創(chuàng)設情境,走進學生,調動學生原有知識。

一開課我給學生介紹自己的家鄉(xiāng)以及家鄉(xiāng)的奇石,達到走進學生的同時,也激起學生對巖石的興趣,充分調動學生原有的知識,體現(xiàn)了科學知識的學習,是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的基礎上,通過學生活動主動建構的。

二、引導學生運用正確的、科學的方法進行科學探究。

在科學教學中,我不僅僅要讓學生進行科學探究,還要教會學生如何運用正確的、科學的方法進行科學探究,因此,在觀察前,還出示的觀察要求,在學生實驗的過程中,給學生提供工具、材料,大量的時間進行認識巖石的特征,并隨時作好記錄,我參與到了整個學生探究過程中,引導學生去發(fā)現(xiàn)、去探究,幫助他們解決碰到的困難,體現(xiàn)了科學教學中,教師的指導作用。

三、重視學生之間的合作、交流與評價。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以分工合作的形式進行探究活動,體現(xiàn)了新課程提倡的的合作學習方法。在交流討論巖石的特征時,引導學生對相互之間實驗情況、記錄進行交流、相互補充、評價、完善對巖石的基本特征的認識。并且讓學生及時參與評價,從而使學生學會更加細致、準確的進行觀察。學生通過這樣的實驗,不僅僅認識了巖石,而且最重要的是掌握了認識事物的方法,經歷了研究問題的全過程,培養(yǎng)了學生的認識能力、思維能力和探究能力。五、對學生進行法制教育。讓學生學法、懂法、用法。

四、不足之處:

1、時間安排不夠合理。由于這節(jié)課的容量比較大,如果把“給巖石分類”的活動放到第二課時,讓學生在本節(jié)課中有更多的時間去探究巖石的基本特征,這樣也許會讓學生更有收獲。

2、沒有及時抓住課堂的閃光點。在讓學生觀察完巖石的特征,并請學生匯報觀察結果時,有學生很快舉起了手,但是我由于擔心后面的活動時間不夠,沒有給機會讓其他的學生說說自己的新發(fā)現(xiàn),而是匆匆把這一環(huán)節(jié)過了。課后想想,這是多么遺憾的一件事情,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無形被我打擊了,課堂上最閃光的地方沒有讓我抓住。

3、在調控課堂和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力方面做得不到位。

4、觀察材料準備得不充分,使學生分類時類型少。

五、再教設計:

如果有機會再教,我會注意學生交流觀察記錄時語言的表達能力。我會讓每個學生都準備一個筆記本,記錄每節(jié)課學習探究科學的收獲,以此來規(guī)范語言,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還會準備有特色的有代表性的巖石分發(fā)給學生,比如頁巖、板巖、砂巖、石灰?guī)r、花崗巖、大理巖等讓學生觀察,相信學生的分類會更多一些,學生的視野也得到了開闊。

俗話說: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我在教學中一定存在著我看不到的一些不足之處,請各位老師給我提出寶貴的意見或建議,讓我得到提高和進步,謝謝!

巖石的課件 篇3

過程與方法:

1、會用感官和工具認識常見的巖石,并能在觀察實驗中發(fā)現(xiàn)巖石的一些基本特征。

2、能夠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如語言、文字、圖畫等)記錄觀察結果,能夠用恰當?shù)脑~語描述觀察實驗等探索性活動。

科學知識:

1、知道常見巖石在顏色、結構、軟硬等方面的不同和遇酸反應中的不同特征;

2、知道巖石的基本特征。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培養(yǎng)合作探究,認真細致觀察的科學習慣;

2、欣賞自然界巖石的美麗,產生喜愛祖國山水的美好情感;

說教學準備:

分組觀察實驗用的巖石標號標本。、放大鏡、小刀、燒杯、滴管、稀鹽酸、錄像或課件、盤子,學生準備:自己采集的各種巖石標本,查閱的有關巖石的資料。

說教學過程:

一、視頻導入引出巖石

1、(出示一塊巖石)問:這是什么?巖石。

2、哪些地方有巖石呢?請同學們看一段巖石的資料,播放錄像。

3、指名講、補充小結:巖石在山上,在水中┈┈知道今天研究什么了嗎?板書:巖石

二、研究巖石的特征

1、今天研究的巖石被老師和別的東西放在一起了,你能找出來嗎?(盤子里有五塊常見巖石、磚、煤、玻璃、水泥塊)若找錯了則追問:它們是怎么形成的呢?

2、你對這些巖石了解多少呢?

3、它們的顏色怎么樣?交流、補充。

過渡:它們的顏色不一樣,看來對于巖石的學問還真不少,還想研究巖石的其他問題嗎?

4、小組討論研究巖石的其他問題,邊商量邊把你們小組研究的方法填寫在“我們的記錄”這張紙上,桌上提供的材料可以用。

5、交流學法:想研究巖石的什么問題呢?用什么方法研究?其他小組還有補充嗎?教師相機提出各種方法的注意點,如用錘子應到地面上輕輕敲擊巖石,頭部稍偏一點;用稀鹽酸做實驗時應注意安全不要滴在皮膚和衣服上,每塊巖石滴一小滴,手碰到鹽酸后不要揉眼睛,立即去清洗。

6、學生開始研究巖石,教師親身介入研究活動。提醒填寫研究記錄表。

7、研討交流:

(1)你研究巖石的什么問題?發(fā)現(xiàn)了什么?指名上臺交流。

(2)你是怎么知道的?其他同學進行補充交流。

動態(tài)生成的細化問題可能有:A匯報用放大鏡觀察巖石的顆粒組成時,哪幾塊是顆粒組成的?其他組發(fā)現(xiàn)了嗎?其他幾塊巖石是否也是顆粒組成的?B研究巖石的軟硬時,怎么發(fā)現(xiàn)它是較硬或較軟的?給巖石軟硬排排隊;C用稀鹽酸做實驗時,哪兩種會冒泡?其他組發(fā)現(xiàn)了嗎?設計疑問:為什么其他巖石不會冒泡?(問題盡量啟發(fā)學生提出)

(3)小結:還有別的發(fā)現(xiàn)嗎?現(xiàn)在你對巖石了解多少呢?我們來開展一個搶答比賽,比比誰的反應快!

三、搶答比賽識別常見的巖石

1、搶答比賽規(guī)則:老師說一個關于巖石的問題,同學們根據(jù)自己研究的發(fā)現(xiàn)搶答問題,誰搶答成功就可以獎到一本科學小書。問題如下:

A哪一塊巖石看起來是花白的!

B哪一塊巖石看起來是白色的!

C哪一塊巖石比較起來是最軟的!

D哪一塊巖石是白色且遇鹽酸會冒泡的!

E哪一塊巖石是青黑色遇鹽酸也會劇烈冒泡!

2、相機總結出每塊巖石的名稱并小結:這些巖石就是我們研究認識的常見巖石(板書:認識常見)。

四、機動:

找一找生活中用到巖石的地方?說說用這些巖石的道理,能不能用今天研究的方法來把結果告訴我們。

巖石的課件 篇4

一、教材分析

本課教材共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介紹巖石組成地球的外殼,覆蓋在地球表面通過圖片導入,提出問題“對于巖石,你了解多少”?為后面學習巖石的特征,巖石的種類建立聯(lián)系,作好鋪墊;第二部分:引導學生仔細研究各種巖石,多角度了解巖石的特征,并對巖石進行分類;第三部分:初步了解巖漿巖、沉積巖、變質巖的形成過程。本單元屬于“地球與宇宙”部分的內容,是小學科學教材的重要教學內容之一,同時也為后續(xù)學習“地球運動和地表變化”作好鋪墊。

二、教學目標

(一)過程與方法目標:

1.會用感官和工具認識常見的巖石,并能在觀察實驗中發(fā)現(xiàn)巖石的一些特性;

2.能夠用相關的分類標準(如顏色、形狀、軟硬等)對巖石分類;

3.能查閱巖漿巖、沉積巖、變質巖形成的有關資料;

4.能夠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記錄觀察結果,能夠用恰當?shù)脑~語描述觀察實驗等探索性活動。

(二)知識與技能目標:

1.知道常見巖石在顏色、結構、軟硬等方面的不同和遇酸反應中的不同特征;

2.認識巖石有三種類型:巖漿巖、沉積巖、變質巖,初步了解巖漿巖、沉積巖、變質巖形成的過程。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1.欣賞自然界巖石的美麗,產生喜愛祖國山水的美好情感;

2.意識到巖石在生產、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三、教學重難點

(一)重點:通過對巖石的收集、觀察、分類形式的研究,認識巖石的特征。

(二)難點:鑒別身邊的巖石。

四、教學法

(一)教法:多媒體教學法、合作探究法、案例教學法;

(二)學法:主動學習法、合作談論法、協(xié)作學習法。

五、教學過程

(一)引入課題

1.談話引入。

老師看到你們帶來了許多巖石,說說你們是從哪里找到的?

2.教師課件出示梵凈山風光圖,導入巖石的分布,讓學生欣賞自然界美麗的巖石。

3.講述:巖石組成地球的外殼,有些巖石裸露在空氣中,更多的巖石被水或泥沙、土壤覆蓋。

今天,我們就來認識常見的巖石。(板書課題)

(二)識別巖石

1.介紹巖石的用途。

談話:巖石在生產生活中具有廣泛的用途,你們知道哪些呢?(學生匯報、交流)出示巖石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的圖片,教師進行小結。

2.辨別巖石與非巖石。(教師課件出示)

提問:巖石不但分布非常廣泛,而且它們的樣子也是各種各樣的。今天老師就來考考你們,請你們識別它們(老師指著六種物體),并說明理由。

師:它們都是巖石嗎? (學生討論辨別)

教師小結:巖石一定是天然形成的,像砂巖、礫巖;而不是人為加工后的混合物,像燒制的方磚、水泥塊、玻璃塊;巖石也不是地質變化后的礦產,像煤。

(三)觀察巖石,認識主要特征。

1.介紹巖石。

師:每個小組都帶來了一些巖石,誰來說說自己小組的巖石有什么特別的地方?你們還想研究巖石的哪些方面的'問題?

小組同學討論:準備研究巖石的哪些問題,需要選擇什么工具,使用什么方法。小組內要發(fā)揮好團結協(xié)作精神,認真完成觀察任務。

根據(jù)學生的描述,了解學生的關注點,初步確定指導的方向。

(讓學生初步觀察、描述巖石的一般特征。)

2.談話:鹽酸是具有很強腐蝕性的化學藥品,同學們實驗時要特別小心,注意安全。操作時先用滴管吸少量鹽酸,再滴2~3滴在巖石上,立即觀察現(xiàn)象。千萬不要把鹽酸滴在手上或衣服上。實驗時不要忘記把你們所有的發(fā)現(xiàn)記錄在實驗記錄表上。

大約4分鐘后,材料員整理觀察工具和巖石,小組內的同學可以交流自己的觀察發(fā)現(xiàn)。

3.巖石觀察描述。

師:誰先來說說自己的觀察發(fā)現(xiàn)!學生匯報巖石觀察發(fā)現(xiàn)。

要求同組學生對他的觀察方法和觀察結果進行補充或質疑。

(四)給巖石分類

1.同學們已經對這些巖石進行了研究,大家能不能按自己的方法對這些巖石進行分類呢?

2.學生分類

3.交流,鼓勵學生大膽發(fā)言,充分把自己的想法描述出來

4.剛才這是同學們按照自己的標準給巖石進行了分類,有誰知道科學家對巖石是怎樣分類的嗎?

5.出示課件:巖漿巖、沉積巖、變質巖

科學家根據(jù)巖石的生成方式把它們分為三大類:巖漿巖、沉積巖、變質巖,大家是不是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知識呢?這些巖石又有什么用呢?

(五)課外活動:

1.完成模擬變質巖的形成實驗。

2.拓展、查閱資料,指導學生尋找到自己想要查閱的資料。以小組為單位把巖石作成巖石標本或編寫一張科學小報。

教師要能夠通過展示各種各樣巖石的方式,激起學生對巖石的興趣,讓學生通過這樣的實驗,不僅僅認識了巖石,而且最重要的是掌握了認識事物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識。

巖石的課件 篇5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教科版小學科學四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第3課《巖石的組成》。

教材分析:

教學目標:

1、花崗巖主要由石英、長石和云母三種礦物組成。

2、巖石都是由一種或幾種礦物組成的。

3、不同的礦物具有不同的形態(tài)特征。

過程與方法:

1、放大鏡觀察花崗巖的結構,以及石英、長石和云母三種礦物的形態(tài)特征,并比較它們的特征。

2、資料了解一下礦物的形態(tài)特征。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培養(yǎng)學生對礦物觀察研究的興趣,認識到認真、細致的觀察、比較、記錄、描述是十分重要的。

教學重難點:

根據(jù)教學內容的設計和學生的'認知特點,我把本課的教學重難點確定如下:

教學難點:觀察花崗巖中三種礦物的形態(tài)、并把它們和三種礦物晶體進行比較,從中發(fā)現(xiàn)它們之間的聯(lián)系。

教學方面:

本課教學,我的主導教學方法是“引探—合作”教學,并同時綜合運用觀察法,實驗法,討論法等多種教學方法來組織課堂教學。學生根據(jù)材料獨立進行探究,能充分發(fā)揮手、腦、眼的功能,仔細觀察、獨立思考、認真參與課堂教學,自己去獲得信息、經歷過程。

教學過程:

根據(jù)以上分析和預設,打算把本課的教學過程分為:談話導入;觀察花崗巖;觀察研究物;拓展延伸四個環(huán)節(jié)來展開。

教師談話:上節(jié)課,我們已經知道了花崗巖是由幾種不同顏色的顆粒組成的。你想過沒有,不同的巖石顏色為什么會有那么大的差異呢?

聯(lián)系上節(jié)課所學的內容,激發(fā)學生學習新課探求新知的欲望,自然地引申到新課的教學中。

教師為學生每組提供一塊巖石,問:認識這是什么巖石嗎?學生辨認這塊巖石是花崗巖。

教師提問:請你利用放大鏡仔細觀察,看看組成花崗巖的幾種顆粒是什么樣的?學生用放大鏡觀察,并記錄它們的特點。

教師指出,這三種顆粒都是礦物。利用課件播放石英、長石和云母的礦物標本,談話:請大家觀察比較,花崗巖中的顆粒與這三種礦物中的哪一種礦物最為接近?

學生比較、討論后,匯報。

教師小結:花崗巖由云母、石英、長石三種礦物組成。科學家經過研究發(fā)現(xiàn),所有的巖石都是由一種或幾種礦物組成。

這一環(huán)節(jié)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環(huán)節(jié)。通過對多種巖石的觀察,得出所有的巖石都是由一種或幾種礦物組成這一結論,顯得更科學。利用對照、比較,學生對礦物的觀察更為細致,這為后續(xù)的研究活動做好了鋪墊。

巖石的課件 篇6

一、填空:

1、要想知道礦物的硬度,我們可以采用 、 等去刻劃礦物,判斷其硬度。

2、礦物中硬度最大的是 ,硬度最小的是 。

3、我國已發(fā)現(xiàn)各種礦產 種,這些礦產資源屬于 ,任何 和個人不得私自開采。

4、地質學家根據(jù)巖石的成因,把巖石分為 、 、 三類。

()2、花崗巖主要由石英、長石、云母三種不同的礦物組成。

()3、不同巖石的硬度也不同。

()4、不管什么巖石中都含有一種或幾種礦物。

()5、巖石很堅硬,永遠不會改變模樣。

()6、制造鐘表和計算機都要用到花崗巖。

()7、各種形狀的巖石都會改變模樣。

()8、赤鐵礦具有像玻璃那樣的光澤。

()9、花崗巖是房屋裝修的好材料。

()10、要辨別一塊巖石是不是花崗巖,只要用手摸一摸就可以了。

()11、我們用的.鉛筆芯是用石墨做的。

()12、我國的稀有金屬礦探明儲量居世界前列。

()13、巖石和礦物很多,我們可以隨意開采。

()15、礦物外表的顏色和和礦物條痕的顏色是一樣的。

三、選擇:

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B、巖石和礦物在人們開采之后就不可能再生了,因此要保護和合理利用

2、一些巖石上保留有古代生物的遺體或遺跡,叫( )。

3、下列礦物中顏色為黑色或紅色,硬度相對較硬的是( )。

4、用銅鑰匙刻劃不出痕跡,但能用小刀劃出痕跡,這種礦物的硬度是( )。

5、經過地球運動,( )是在火山噴發(fā)過程中流淌出來的巖漿形成的。

7、我們在觀察巖石時,常用下列方法中的( )。

8、下面巖石中遇鹽酸會冒泡的是( )。

9、下面巖石中容易分層的是( )。

10、下面巖石中有不同的顏色,很堅硬,可用作建筑材料的是( )。

11、巖石學家常常觀察巖石的( ),對巖石種類作出判斷。

12、化石一般存在于( )中。

14、礫巖最主要的特點是( )。

15、下面礦物中有六個面,并且每個面都是菱形的是( )。

四、連線:

巖石的課件 篇7

巖石學是地球科學的一個重要分支,研究地球的巖石及其形成、演化過程以及巖石的性質和特征。學習巖石學有助于我們深入了解地球的構造和演化歷史,以及巖石在地球系統(tǒng)中的作用。本文將根據(jù)標題《巖石學課件》詳細、具體且生動地介紹巖石學的基本概念、分類、形成與變質的過程、以及常見的巖石類型等內容。

第一部分:巖石學的基本概念

巖石學是研究巖石的科學,巖石是地球殼中由礦物質聚集而成的固態(tài)物質。巖石學主要研究巖石的成分、結構、性質和演化過程。巖石可以分為三類:火成巖、沉積巖和變質巖?;鸪蓭r是由巖漿在地殼內外冷卻凝固形成的巖石,沉積巖是由風化和侵蝕作用下的碎屑物質在地殼表層沉積堆積形成的巖石,而變質巖則是在高溫高壓作用下發(fā)生的巖石變質過程中形成的巖石。

第二部分:巖石的分類

巖石根據(jù)其成因和物質組成可以進一步地分為不同的類型。火成巖可以分為侵入巖和噴出巖。侵入巖是巖漿在地殼內冷卻凝固、形成的巖石,常見的侵入巖有花崗巖、輝石巖和正長巖等。噴出巖是火山噴發(fā)時噴出的巖漿在地殼表層熔巖流動后凝固形成的巖石,如安山巖和玄武巖等。沉積巖根據(jù)其成因又可分為碎屑巖、化學沉積巖和有機沉積巖。碎屑巖是由風化和侵蝕作用下的碎屑物質在沉積過程中堆積形成的巖石,如砂巖、泥巖和礫巖等?;瘜W沉積巖是由水中溶解的物質在化學反應作用下沉積堆積形成的巖石,如石膏和鹽巖等。有機沉積巖則是由有機物質在湖泊或海洋中沉積、堆積形成的巖石,如石炭和石油頁巖等。變質巖根據(jù)其變質程度和組成可以分為片麻巖、千枚巖和云母片巖等。

第三部分:巖石的形成與變質過程

火成巖是由地殼內外的巖漿凝固形成的,巖漿可以分為深部巖漿和淺部巖漿。深部巖漿往往形成大型巖體,如花崗巖體和輝石巖體等。而淺部巖漿則在地殼表層冷卻凝固形成小型巖體或熔巖流。沉積巖是由風化和侵蝕作用下的碎屑物質在河流、湖泊、海洋等地方沉積堆積形成的。變質巖是在高溫高壓和地殼變動的作用下形成的,變質過程中巖石中的礦物質發(fā)生改變,產生了新的巖石類型。例如片麻巖是變質過程中存在蛇紋石的巖石,千枚巖則是含有長石和角閃石的變質巖。

第四部分:常見的巖石類型

在地球表層和地殼中都能找到各種類型的巖石。比如,在大陸地殼的構造中,花崗巖是最常見的火成巖,它具有塊狀的晶體結構,常常與礦物質形成巨大的礦山。在海洋地殼中,玄武巖是最常見的噴出巖,它具有細粒的晶體結構和黑色的顏色。在沉積巖中,砂巖是最常見的碎屑巖,它由砂粒堆積而成,常用于建筑和石材。在變質巖中,千枚巖是非常常見的類型,它的硬度和耐久性使其在建筑和雕塑方面得到廣泛應用。

總結:

巖石學是地球科學的重要分支,通過研究巖石的性質、形成和演化過程可以深入了解地球的構造和演化歷史。巖石根據(jù)成因和物質組成可以分為火成巖、沉積巖和變質巖。巖石的形成過程包括火成巖的凝固、沉積巖的堆積以及變質巖的變質過程。不同類型的巖石在地球表層和地殼中普遍存在,如花崗巖、砂巖和千枚巖等。通過學習巖石學,我們能更好地了解地球的演化歷史和地質現(xiàn)象,為地球科學的研究和保護提供重要支持。

巖石的課件 篇8

《巖石書》這篇課文,通過小朋友川川和磊磊跟勘探隊員的對話,講述有關巖石書的故事。課文是以對話的形式來寫的,于是我把教學重點放在指導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上。但課文中對話的提示語有的在前,如:磊磊說“這書上有圖畫嗎?”有的提示語在中間,如:“太好了,太好了!”川川和磊磊一齊跳起來,拍著手說,“我長大了,也來讀這本大書!”有的提示語在后,如:“這書上寫著什么呢?”川川和磊磊一起問。有些對話沒有提示語,如2、3、4、5自然段的對話。所以,在分角色朗讀之前,要先引導學生結合課文插圖,讀懂那句話是哪個角色說的,特別對沒有提示語的對話,要引導學生通過說話的內容來確定是誰說的話。然后讓學生在小組中分角色試讀。以小組為單位分角色讀、師生分角色讀、小組派代表到講臺上賽讀等形式進行朗讀訓練。

我注意讓每個學生都有充當角色朗讀的機會,激發(fā)他們朗讀的興趣。通過朗讀,使學生懂得了為什么叫“巖石書”,巖石書上“寫”著什么,告訴我們什么,讀了這本“書”有什么作用等等。從而激發(fā)學生熱愛大自然,愛科學,愛地質科學的興趣。

巖石的課件 篇9

《巖石書》這篇課文主要讓學生懂得巖石是一本特別的書,人們能通過它了解地質的變動,還能幫助祖國尋找寶藏。學了課文后,學生覺得太奇妙了。于是,我又趁機讓學生補充了解大自然中的一些特別的書,如:樹的年輪可以告訴我們它的年齡,循著胡楊樹可以找到地下水等等。學生聽后,教室里的驚呼聲此起彼伏,“哇,太神奇了!”“大自然真是太奇妙了!”……看著一張張漲紅的小臉和一雙雙渴求知識的眼睛,我激情高昂地說“是呀,孩子們,宇宙中有多少特殊的書呀!小到一棵草,一株花,一塊石頭,大到一片海洋,一顆星球,只要我們認真去閱讀,就能讀懂許許多多的知識?!焙⒆觽凂R上爭先恐后地表達自己的愿望,有的說:“我將來要飛上天,去讀天空這本巨大的書!”有的說:“我將來要到海里去讀大海這本書!”有的說:“我要到森林里去和每一種樹對話,讀懂它們的每一種語言!”還有的說:“我將來要利用大自然中的書為祖國找到更多的寶藏!”……中午,我便驚喜地看到許多孩子的'手上捧著一本厚厚的書,那就是《自然百科知識全書》??粗麄兙劬珪竦臉幼?,我欣慰地笑了。我想:這就是語文課人文精神的魅力吧,它就像一股清泉,靜靜地滋潤著孩子們的心田。

上完這節(jié)公開課,在朗讀方面,感覺學生個別朗讀效果比較好。唯一不足的是在課堂調控時,注重了個別朗讀,缺少了集體朗讀。本來在練習說練習這一環(huán)節(jié)之后有全班角色朗讀,由于時間不夠,給刪除了。在問句和感嘆句的練習中,最后有一環(huán)是全班男女對讀的,可是給漏了。在“自由讀文,說說”一環(huán)中,學生表現(xiàn)不錯。能提問,而且在讀完“小知識”后能自行解決問題。

巖石的課件 篇10

今天有幸聽了 吳老師的《巖石、礦物和我們》這堂課。整節(jié)課聽下來一個整體的感覺是教學思路清晰,環(huán)節(jié)銜接自然,并較好的達成了教學的三維目標。

聽吳老師的課總有一種激情澎湃的感覺,吳老師的語言總是這么的抑揚頓挫,有種讓人“不得不聽”的感覺。尤其是在第一與第二環(huán)節(jié)的銜接處,吳老師講到“如果這塊巖石不小心砸到了你,你有什么感覺?”時加上肢體語言,給人一種真的好想要砸過來的感覺。一下子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了起來。

第二個環(huán)節(jié)教材要求學生通過各種途徑了解巖石礦物的用途,然后再一起交流。吳老師則通過大屏幕的形式直接告訴學生巖石的用途及其發(fā)展過程,然后讓學生找找教室里的存在的巖石和礦物,并在結束時留給學生一個作業(yè)——調查寧波地區(qū)礦產資源的分布與儲存量。真正體現(xiàn)了學以致用。

本堂課課堂上我比較關注著學生的回答以及教師的評價。發(fā)現(xiàn)吳老師對學生的評價也很富藝術感,每個學生回答后都給以一定的`肯定,如:課堂上有個同學被叫起來回答問題了,然而又回答不出時,教師即時的接上:“我知道你已經知道了答案,可能還不能很好的表述出來,先坐下,我們聽聽別人的回答吧!”這樣親切的語言,讓學生有一種樂于回答并且想要回答的感覺,進一步促進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形成。

接下來我針對其中的細節(jié)部分談談自己的拙見。

1、本課開始,吳老師出示了一塊巖石,讓學生說說它的特點。學生通過前面的學習已經學會了用各種不同的方法,去觀察一塊布認識的巖石了。但此處教師又花了大概5-8分鐘時間去回顧研究巖石的方法(包括重復學生的回答),個人此處可以不用花費這么多的時間。

2、吳老師在要求學生研究礦物更多用途時,在大屏幕上出示了許多種礦物和巖石要求學生將這些巖石根據(jù)表格里的標準分類。這里我想問個為什么?為什么要限制巖石礦物的種類呢?為什么要讓學生只按照書本中的這么幾個標準分類。這樣個人認為會牽制學生的思維。

以上是個人的不成熟的想法,不當之處請予以批評指教。

巖石的課件 篇11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知識:

1、指導學生了解采集巖石的方法,知道采集的地點。

2、指導學生掌握認識巖石特征的方法。

3、指導學生了解巖石在生產、生活中的用途。

能力:

培養(yǎng)學生分析鑒別事物的能力以及動手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通過老師提供巖石圖片和實物,學生自行搜集有關巖石變化的資料,使學生經歷尋找?guī)r石變化痕跡的探索過程,并在活動中了解冷熱、風雨、植物等對巖石變化的作用。過程與方法:讓學生經歷“假設——驗證”的科學研究過程,能夠根據(jù)現(xiàn)象,初步解釋自然界中巖石變化的原因。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激發(fā)學生熱愛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珍愛祖國文化遺產的感情。

教學重點與難點:

設計實驗方案,能夠根據(jù)現(xiàn)象初步認識自然界中巖石變化的原因。

教學過程:

一、提出問題

1、同學們,你們知道嗎?在大自然中有許多神秘、稀奇的事物。今天老師要邀請同學們一起到大自然中走一走,看一看。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好,我們出發(fā)吧?。ㄕn件展示風化巖石:鐘乳石、蘑菇石、鵝卵石、黃山奇石等巖石)同學們欣賞了這么多的美景,想跟老師說什么呀?(欣賞并說出有什么想法。)

二、猜想與假設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可真了不得,雕琢出這么多千姿百態(tài)的巖石,那么,它們的模樣一直是這樣的嗎?(猜測巖石會不會改變模樣。)

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科學來研究“巖石會改變模樣嗎?”(板書:巖石會改變模樣嗎?)

1、猜測使巖石變化的因素。

2、教師隨機分類板書:冷熱、水、風、地表運動……

三、制定方案

1、同學們剛才欣賞許多形態(tài)各異的巖石,請同學們設想一下,如果再過一千年、一萬年后,它們還會改變嗎?

2、(板書:會)會是什么力量使巖石改變模樣的呢?

四、實施探究

1、同學們說了這么多使巖石變化的因素,你們能用科學的方法來驗證你們的說法嗎?那么我們就來研究同學們說的其中兩個因素。冷熱作用和水的作用使巖石發(fā)生變化的研究。其它的因素,同學們可以利用課余時間設計模擬實驗驗證其它因素對巖石的改變。先請同學們在小組內討論你們將研究那一個問題?是研究冷熱作用的,還是研究水的作用的、或者是兩個都想研究。選擇好之后,再討論你們將設計怎樣的科學方法驗證?(兩個模擬實驗同時進行)

2、學生匯報實驗方法。

3、其他學生修正實驗方法。

4、同學們的設計方案真好,老師根據(jù)同學們的方案再給你們一些小提示??纯从心男┘毠?jié)是同學們沒有注意到的。(出示提示)

5、老師給你們已經準備了一些器材和實驗紀錄表,請各小組根據(jù)你們設計的方案,每組派兩位同學來領取。器材領到后,就請同學們開始動手研究吧?。ㄉ芯?,師指導。)

6、學生匯報實驗發(fā)現(xiàn)。

7、聽了同學們的匯報,老師覺得同學們觀察的真仔細,真棒!同時通過同學們的實驗研究,的確說明冷熱作用和水的作用能使巖石變化。除了這些,老師還要告訴同學們,植物的根和大氣也會使巖石改變模樣。(展示:長著植物的巖石圖片,師簡析。)

第二課時

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掌握鑒別巖石的方法,了解幾種常見巖石的特征。

教學難點:

給巖石進行分類。

教學準備:

1、教師:巖石標本、實驗表格、小刀、放大鏡。

2、學生:采集各種巖石標本并洗干凈,記好采集地點,搜集有關巖石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提出問題

創(chuàng)設情景,引入課題。

放巖石錄像。

師:關于石頭,你都知道些什么?

二、猜想假設

生:展示自己帶來的石頭。

師:(小結)這些石頭我們都稱之為巖石,它組成了地球外殼。今天我們就來認識巖石。

三:制定方案:

研究各種巖石的特征。

師:關于巖石你們想了解什么?

生:自由回答。

師:歸納學生提問,確定今天研究的問題:巖石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引導學生明確自己的研究方法。

生:回答。

師: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歸納要研究的問題。

生:分組研究桌上的各種巖石,并填寫實驗記錄表。(教師要進行了解,根據(jù)實際情況和學生的需要,給予適當?shù)闹笇А椭?。?/p>

師:引導學生對相互之間實驗情況、記錄進行交流、相互補充、完善、評價。完善對巖石的基本特征的認識。

師:介紹新的認識巖石特征的方法:用化學藥品認識——鹽酸認識巖石的特征。(化學藥品先集中放,學生使用時,再由教師發(fā)給每個小組。)

師:介紹鹽酸,強調鹽酸是化學藥品,有很強的腐蝕性,注意安全。介紹實驗方法:利用滴管,在巖石上滴1-2滴,然后觀察現(xiàn)象。

生:分組實驗。(教師要進行巡視,注意學生的使用鹽酸的情況。)

生:匯報實驗情況。填寫記錄表格。

四、實施方案:

認識巖石在生活中的應用

師:巖石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哪些用途?

師:播放錄像資料。

生:說一說。

五、展示交流

動手玩一玩

師:展示幾種不同的巖石標本盒

生:看書:了解標本盒的制作方法。玩一玩

師:布置課后采集巖石,自制標本盒的作業(yè)。

六、拓展創(chuàng)新

師:歸納總結。(注意既總結本課的知識點――巖石的特征,又總結研究巖石的觀察方法――利用感官、工具及其它物質如化學藥品,三方面的結合才全面了解一個物體特征。)

師:大家感覺我們這節(jié)課上得怎樣,在剛才的研究中你還發(fā)現(xiàn)了什么問題?對于剛才提的問題,你們自己能研究哪些?可以怎樣研究活動?

師生互評,提出課后自己想研究的問題及一些研究想法。

教學反思:

1、讓學生積極對周圍的事物進行探究,體驗動手的樂趣。

2、通過學習,培養(yǎng)學生探索自然事物的興趣。

鉆石的課件


每位教師都需要教案課件作為教學的必備工具,但是教師也要明白,教案課件并不是隨便寫寫就行的。準備教案課件需要花費時間和精力,新老師為了讓課堂教學更加有趣,是否有一些值得借鑒的優(yōu)秀教案課件素材呢?本文是幼兒教師教育網小編通過在網絡上精心整理的“鉆石的課件”,希望這篇文章能夠為你解決問題,并建議你將其保存下來!

鉆石的課件【篇1】

一、教材說明:

這篇精讀課文是根據(jù)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一篇童話故事改寫的。課文描述的是地球上發(fā)生了大旱災,許多植物、人和動物都干渴而死,一個小姑娘抱著水罐為生病的母親找水過程中發(fā)生的神奇故事。小姑娘的愛心使水罐一次又一次發(fā)生了神奇的變化,最后水罐里涌出了清澈的水流,跳出的七顆鉆石升到天上,變成了大熊星座。故事寄寓著作者的道德期盼和美好的追求:無私的博愛能帶來意想不到的奇跡,愛心能為世界創(chuàng)造美好的未來;愛心是永恒的,它像星星一樣晶瑩閃爍,普照人間。

二、成功之處:

1、充分利用“學生資源”,調動了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

這篇童話與“大熊星座”有關,我首先提前廣泛讓學生利用周末時間收集有星星或星座的故事和資料等,學生積極參與,從各種渠道收集到資料。學生的經驗是一種資源,也是我們教學的起點。我查閱了許多相關資料,上課時來了個資料共享。這樣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也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知識只有與學生的經驗結合起來并最終內化為經驗才是最有價值的。所以我認為教師教學必須從學生實際出發(fā)貼近生活,貼近學生,加強課程內容與現(xiàn)代社會科技發(fā)展與學生生活的聯(lián)系。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探究發(fā)現(xiàn)、交流合作,實質上是要豐富發(fā)展學生的經驗。

在上課一開始我就充分利用學生對星星或自己星座故事的興趣,導入時說:“你知道有關一些星星的秘密或者故事嗎?”學生積極舉手,躍躍欲試,贏得個開門紅!接著我(出示大熊星座的投影片)說:在那正北方,有排列成斗形的七顆星,閃閃發(fā)光,這就是大熊星座,又叫北斗七星。同學們,你們可知道這七顆晶亮的,玲瓏剔透的星星是怎樣來的`嗎?這更激起了學生的興趣,有挑戰(zhàn)性,讓許多同學能成功,這是開發(fā)學生的興趣“資源”,興趣是學習的動力。要使學生樂有所獲,老師便要善于寓教于樂,充分調動學生多方面的興趣激勵學生自主探究,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問題設計少而精

問題瑣碎,繁復、膚淺是課堂教學費時低效甚至無效的主要原因,備課時,我的方向很明確,就是首先找到教學的重點,然后以重點為目標去尋求解決重點的捷徑。這條捷徑就應該是能起到“牽一發(fā)而動全身”或者是有思考價值的關鍵問題,宜少不宜多,以精不宜粗。

在研讀教材、教參以及相關資料后,我把目光鎖定在“從水罐的一次次變化中體會愛心的神奇力量”這個教學重點上。要解決這個重點我可以怎么做呢?經閱讀發(fā)現(xiàn),水罐的變化貫穿了全文,是課文的一條明線,學生只要認真閱讀文本,要解決“課文出現(xiàn)了哪些神奇的景象?”——也就是水罐發(fā)生過哪些變化,是不難的。這問題雖淺,但它有效地引領學生老老實實地、認認真真地走進課文的整體閱讀中去。接下來,要體會水罐的變化是愛心的力量使然,卻是有點困難的,因為文章通篇沒有提到“愛心”二字。但恰恰是因為課文沒有提到,給我們制造了層層剝筍,逐漸深入的探索空間,于是就有了讓學生再次回到文中去閱讀,尋求“這些神奇的景象是在什么情況下出現(xiàn)的?”的第二個問題了。在“當時情景”與“變化的景象”都在學生的閱讀探究一一獲得后,一條清晰、分明的線索便出現(xiàn)在學生的眼前。再往下的學習,學生便集中精力去進行“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的有思考價值的深入體會和感受了。學生在老師設計的舉一反三的思維訓練中,從“為生病的母親找水——趕緊回家——分給小狗——讓給女兒——遞給路人”中體會到小姑娘孝順母親——憐愛小動物——(母親)關愛女兒——(小姑娘)情系路人,最終發(fā)現(xiàn)支撐母女倆這一切行為的根源就是“愛心”,至此,主題的揭示水到渠成,花時少,收效大,學生對文章表達的情感感受深刻,這在后來對學生的問卷調查中得以證明。

三、不足之處:

這一節(jié)課結束了,可是留給我得是深深的反思。現(xiàn)在回過頭來細細反思課堂,我總結出以下幾點做的不完善,今后應該改正:

1、時間分配有點不合理,造成前松后緊的課堂節(jié)奏。

2、讀書指導上有點不到位,過渡型語言不簡潔明了,有些不準確。

我會用汲取本節(jié)課總結的經驗和教訓,用于以后的課改之路上。

鉆石的課件【篇2】

教學目標:

1、能正確讀寫本課15個生字及其所組成的詞語;

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從感悟描寫水罐一次次變化的語言文字中,體會愛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話豐富的想象力;

4、體會懂得關心別人,懂得用愛心對待生活。

教學準備:

1、要求學生回憶學過的童話故事,熟讀課文,了解作者的一般情況;

2、教師需通過富有感染力的語言渲染學習氣氛,帶領學生進入神奇的童話世界;

指名讀,齊讀,注意讀準字音。

“看到這四個詞語,你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2、出示: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發(fā)生過一次大旱災,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草木叢林也都干枯了,許多人和動物都焦渴而死。

指名讀。分別出示反映旱災的圖片,指導感情朗讀。

3、“就在這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草木叢林也都干枯,許多人和動物都焦渴而死的時候,一天夜里,一個小姑娘拿著水罐走出家門,為她生病的母親去找水。小姑娘哪兒也找不著水,累得倒在沙地上睡著了,當她醒來的時候卻發(fā)現(xiàn)水罐里竟裝滿了清澈新鮮的水,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兒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走進俄國著名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童話故事《七顆鉆石》。(板書:七顆鉆石)

1、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生字的字音,讀不通順的地方多讀幾遍。

2、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再讀課文。用橫線畫出最讓你感到神奇的地方。

3、有感情地朗讀相關句子,引導讀出神奇的味道。

重點指導讀好以下句子:

①當她醒來的時候,拿起罐子一看,罐子里竟裝滿了清澈新鮮的水。(屏幕出示)

②她以為,水一定都灑了,但是沒有,罐子端端正正地在地上放著,罐子里的水還是滿滿的。(屏幕出示)

③當小姑娘再拿水罐時,木頭做的水罐竟變成了銀的。

④就在這一瞬間,水罐又變成了金的。

⑤這時突然從水罐里跳出了七顆很大的鉆石,接著從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鮮的水流。(屏幕出示)

4、“你認為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水罐發(fā)生了一次又一次神奇的變化的呢?”(板書:愛心)“迅速瀏覽課文,用波浪線把描寫小姑娘富有愛心的詞語和句子畫下來,讀一讀”

5、學生交流匯報,著重順學而導以下句子。

①一天夜里,一個小姑娘拿著水罐走出家門,為她生病的母親去找水。小姑娘哪兒也找不著水,累得倒在沙地上睡著了。

②小姑娘喜出望外,真想喝個夠,但又一想,這些水給媽媽還不夠呢,就趕緊抱著水罐跑回家去。

③小姑娘往手掌里倒了一點水,小狗把它舔凈了,變得歡喜起來。

⑤小姑娘咽了一口唾沫,把水罐遞給了這個過路人。

抓住“哪兒也找不著”、“累得倒在”、“喜出望外”、“真想喝個夠”、“趕緊”“咽了一口唾沫”等詞句,重點指導朗讀,感受這些詞句所蘊含的情感。

選擇下面其中一個情節(jié),展開想象編故事。

①小姑娘出門找水累得倒在沙地上睡著了,她會做一個什么樣的夢呢?

②小狗把小姑娘絆倒了,在小狗身上曾經發(fā)生了什么樣的故事呢?

③從水罐里涌出了清澈又新鮮的水流,大地上會發(fā)生什么樣的變化?

介紹格林童話、安徒生童話等優(yōu)秀兒童讀物,感受童話魅力。

2、指導書寫。

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本課要求會寫的15個生字中,有哪些字的結構是一樣的?

重點指導:“渴”、“舔”、“罐”(相同點:左窄右寬)“累”(下面不是“系”),其它的字自己練寫。

3、通過上面的四組詞語,分別練習復述課文每段內容。

二、以“小小故事會”的形式,練習講述童話故事《七顆鉆石》。

1. 同桌之間互相說一說,也可以共同合作編故事。

2. 指名說自己編的故事,教師注意在學生說的過程中點撥。

互相介紹自己曾經讀過的童話故事,簡要說明推薦理由。

[七顆鉆石教案]

鉆石的課件【篇3】

課件內容:這時,小姑娘再也忍不住,正想湊上水罐去喝口水的時候,突然從門外進來一個過路人討水喝。小姑娘咽了一口唾沫,把水罐遞給了這個過路人。

(2)“咽”字是多音字,教師帶讀。

咽喉(名詞)

咽唾沫(動詞)

(3)“唾沫”輕聲詞,師教讀兩遍。

(5)指名讀——評價——齊讀

(6)問題預設:即使渴到那種程度,小姑娘還做了什么舉動呢?

(,她總是先想到(別人),卻忘了(自己),小姑娘有著一顆( )的心呢?

先填空,后齊讀。

(所以奇跡發(fā)生了:齊讀(這時,從水罐里跳出了七顆很大的鉆石,接著從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鮮的'水流。)

(展示鉆石圖片,教師過渡:鉆石是世界上最珍貴的寶石,它象征著純潔和永恒的愛(板畫愛心)就像小女孩鉆石般的心。

(結合圖片教師過渡:(接著從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鮮的水流,因為有了清澈又新鮮的水,小花( )。

(請兩位同學說說自己寫的句子。

(水對于大自然,對于我們來說多么珍貴??!童話里還有一種力量更為珍貴,是什么?愛心的力量是神奇的,感謝童話送給我們一份至善至美的愛,愿愛心像大熊星座一樣普照人間。

(全班起立,把手慢慢舉起,齊讀(那七顆鉆石越升越高,升到了天上,變成了七顆星星)(配樂)

同學們請坐,星星和鉆石一樣,象征著美好的心靈,象征著愛心永遠地普照人間。《七顆鉆石》是一篇童話故事,童話,是兒童文學的一種,它通過豐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張來塑造形象,反映生活,教會我們一個道理。希望同學們課后和你的小伙伴一起,多讀一讀自己喜愛的童話,它會送給你意想不到的收獲。

鉆石的課件【篇4】

教學要求

1、指導學生讀懂課文,體會人物真誠、善良的情感,從中受到感染、教育。

2、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通過閱讀課文,懂得人與人之間應該友善互助。

教學難點通過兩個人的對話,體會人物的心理變化,感受人們善良的美德。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由閱讀提示導入新課

二、指導學生自學課文

1、自學詞句,認識生字。

2、帶著提示的要求朗讀課文。

三、學生自學匯報

1、匯報朗讀情況。

2、文章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

3、匯報自學的詞句。

4、從這篇課文中都體會到了什么?

5、學生質疑。

四、讀懂課文

1、結合學生質疑的情況,老師提出思考題:

(1)失業(yè)者總在柜臺前溜達要干什么?他正往外走說明什么?他伸出手握住我的手干什么?這一連串的動作表明什么?

(2)失業(yè)者的神態(tài)描寫在文中兩次出現(xiàn)。流露出的神態(tài),表明失業(yè)者的處境如何,他神態(tài)的變化說明什么?

(3)我是怎樣成功地處理這件事的,我當時是怎樣想的?

(4)從這二人的言行中,我們可以看出他們是怎樣的人?

2、學生結合思考題,讀書解疑

五、填補空白

1、學生自由練讀兩個人的對話,從字里行間體會當時他們是怎樣想的?

2、小組討論,為文中的兩個人補上心理想法。

3、學生匯報小組學習情況。

六、課文小結

說說對人大都是心地善良的這句話的理解。

可以結合課文內容,也可以聯(lián)系生活實際,說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七、指導學生感情朗讀

在讀中理解,在讀中入境,在讀中悟情,在讀中明理,在讀中感悟人大都是心地善良的美好品質。

板書

20第六顆鉆石

弄丟

我第六顆鉆石

相信‖歸還‖拾到

人大都是心地善良的失業(yè)者

鉆石的課件【篇5】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初步了解“想象”和“聯(lián)想”。

技能目標:

1、運用合理的想象,給課文補充合情合理的情節(jié)。

2、并適時的在閱讀和寫作中運用想象的寫作手法。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培養(yǎng)愛的情感,并讓學生明白:“愛越無私、愛的境界越高、愛的價值就越大?!?/p>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的合情合理的想象。

教學難點:讓學生深化理解文本“愛越無私、愛的境界越高、愛的價值就越大”的主旨。

教學方法:朗讀法研討法情感體驗法

教學準備:多媒體輔助教學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知識介紹:

“同學們你們讀過童話嗎?”同學回答肯定,然后再問:“誰能告訴什么叫做童話?”同學回答,老師做總結,并用多媒體展示童話的定義:“童話,是兒童文學的一種.通過豐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張來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對兒童進行思想育?!睂W生在理解童話定義的基礎上對文章的寫作手法的應用會更有利。緊接著出示第二章幻燈片:“大熊星座”同學們你們想知道大熊星座的來歷嗎?同學答:“想!”,那我們就一同走進這由俄國十九世紀最著名的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為我們所創(chuàng)作的一篇童話:《七顆鉆石》,從而來了解有關“大熊星座”感人而美麗的傳說。

二、初讀課文、復述故事

(一)在學生讀課文之前,要進行方法的指導。因為這是一篇童話具有“精美短小”的特點在學習方法上對學生適當?shù)闹笇?。并用換燈片出示朗讀方法:“用你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出感情?!弊寣W生引起注意,請同學采用傳遞式讀法來讀課文,

(二)讀完課文后,請學生復述課文。老師強調,在不看書的情況下對課文進行復述:老師要引導學生抓住文本中水罐從無水有水木的銀的金的跳出七顆鉆石涌出巨大、清澈而新鮮的水流,這一他系列神奇的變化進行復述。每一次水罐神奇的變化都是因為無私偉大的“愛”。通過復述課文來感受小姑娘愛的境界之崇高,母愛的偉大和無私。既鍛煉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及技巧,又增加了對文章的深入理解。在復述文章的過程,也是師生進行交流的過程。

三、鑒賞文本

一個感受藝術的過程,為了避免肢解文本,給人造成一種支離破碎的映像。在請同學們一起復述文章的同時就應注意怎樣引導學生按著復述故事的線索賞析文本。老師引導學生鑒賞學習,去體會偉大的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純樸、傳神而美好的語言。從而去體會:“”在鑒賞文本的過程中設置了兩個大問題,在其中又穿插了一些小問作引導鑒賞文本。

(一)小姑娘在為生病的母親找水、送水的過程中水罐發(fā)生了哪些神奇的變化?

(二)水罐發(fā)生一次次更大神奇變化的原因是什么?

第一個問題很好回答,因為學生在復述課文的時候就不自覺地抓住了這條線索。而在回答第二個大問題時就是老師引導學生分析鑒賞課文的過程。

(1)孝心感上帝、清水滿罐:(教學方法:引導學生體驗、感受)(在學生了解故事背景的情況下)我們在賞析小姑娘找水的時候,可以用換位思考的方法去引導學生聯(lián)想一下:小姑娘“累得倒在草地上睡著了?!保寣W生自己回顧體驗、感受一下小姑娘找水的艱難。從而引出了水罐從無水到有水的原因是小姑娘不怕艱難找水救母的孝心感動了上帝。(老師在這時點出這種事情在現(xiàn)實生活中是不可能發(fā)生的,這是應用了想象的寫作手法。)

(2)強忍干渴、急送救命水:(教學方法:引導學生概括、體會):請同學們用“四字詞語”來描繪小姑娘口渴難耐的狀態(tài)。小姑娘獲得了水后產生了那些心理活動和外在表現(xiàn)?引導學生體會小姑娘此時此刻的心理感受:“這些水給媽媽還不夠呢,就趕緊抱著水罐跑回家去。她匆匆忙忙┉…”繼續(xù)引導學生對文章中的詞語進行賞析(請問同學們書中用了那些詞語描繪了小姑娘得水后的心情和舉動的?):“喜出望外、真想喝個夠、趕緊、匆匆忙忙”來展現(xiàn)小姑娘找到水時的欣喜、口渴的程度、感受、和此時首先想到母親的她那偉大的孝心!學生回答后,老師進行總結。孝心,這是人類最美好的感情之一。也是我們親情關系中最美好的情感之一。小姑娘把這珍貴的生命之水留給了自己的母親??梢娝嵌嗝吹挠行⑿陌。?/p>

(3)半路救狗、“木罐”變“銀罐”:(老師引導進行情感教育:愛生命、給同情)在她匆匆忙忙的途中被一只因干渴而躺在地上的小狗絆倒在地。而小狗獲得了小姑娘的滴水之恩,而獲救了。(老師點出:水罐又一次發(fā)生了神奇的變化?!八迯哪镜淖兂闪算y的”緊接著老師追問,是木罐價值大還是木罐價值大?這給你什么啟示?)學生回答,老師做總結:顯而易見,水罐的價值遠比木的價值大。小姑娘自己口渴難耐卻滴水未進,把水帶回家給生病的母親。而在路上又遇到因干渴而奄奄一息的躺在地上的小狗并被它絆倒在地,她不但沒有埋怨它,反而以滴水之恩救了它的命。因為她對弱小生命的同情,超過了對自己生命的關懷。可見小姑娘她那寬厚博大的同情心是多么的崇高和偉大呀!

(4)母親舍己救孩子、“銀罐”變“金罐”:(教學方法:感受情境)當小姑娘把水罐帶回家時,母親對小姑娘說:“我反正就要死了,還是你自己喝吧?!保ɡ蠋熖釂枺赫垎柈敃r母親說這句話時是怎樣的心情?)學生回答,老師總結:母愛的偉大之處,就在于當面臨生命抉擇時,把獲生的機會留給了自己的孩子。(老師又問:這時水罐又發(fā)生了怎樣神奇的變化?)學生回答:水罐又從銀的變成了金的。老師追問:“這又給你什么啟示呢?”學生回答,老師總結:母親,她第一次給“自己”的生命是以巨大的陣痛和艱辛帶來的,而這次卻是以自己的生命為代價,把生命的機會留給了自己的孩子,可以說,這位母親給了孩子第二次生命,這愛的境界是更無私、更崇高啊。這是愛的價值在升華呀!

(5)舍己救人、“金罐”跳“鉆石”:(教學方法:討論法)就在母子兩推來讓去之時,來了一個過路人。小姑娘又把生命之水讓給了過路人,這時水罐里又發(fā)生了奇怪的現(xiàn)象:“突然從水罐里跳出了七顆很大的鉆石……”(老師問:小姑娘把生命之水給了素不相識的過路人這體現(xiàn)了小姑娘怎樣的愛?)學生回答老師做總結:小姑娘的這種舉動表現(xiàn)了小姑娘的愛早已超越了親情,這種無私的愛已經達到了愛的最高境界!讓學生齊讀課文最后一段,(老師提問:請問同學們文章最后一段話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心愿?)同學回答,老師引導總結:用多枚體展示:“愿愛心像大熊星座一樣在人們需要的時候,普照人間,指明方向!”討論題:“請問同學們:水罐是在什么情況下發(fā)生改變的?水罐從木的變成銀的,從銀的變成金的,再從金的水罐里跳出七顆鉆石、水流……水罐的價值越來越大這給大家什么啟示?”四人小組討論,老師總結;“愛可以創(chuàng)造奇跡,愛的境界越高,愛的價值越大!”

四、放飛想象

童話最主要的特點是“想象”,既而讓學生放飛想象,引導學生插上合情合理的故事情節(jié),無疑是對學生的能力的一種鍛煉,這不緊鍛煉了口頭表達能力而且也鍛煉了學生的思維力。想象不能胡編濫造,于是便用多媒體展示同學們在想象時應注意的問題?!罢埬悴迳舷胂蠛吐?lián)想的翅膀,為本文的某一個細節(jié)和結尾插上你所設想的生動的情節(jié)。(注意想象要合情合理、要有新意。)”

結束后,老師總結:這篇童話故事敘述了小姑娘,在用她溫厚的心去愛她周圍的每一個人和事物,她的愛是崇高的,偉大的!故事中的母親是那樣的無私、那樣的偉大和崇高。

師生共唱《愛的奉獻》用多媒體展示歌詞、配樂齊唱。

(這時學生和老師的感情被激起到一個高潮,從而更有利于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進入下一環(huán)節(jié)。)

五、知識遷移、能力訓練用多媒體展示:

愛心大比拼:

愛心像一抹照射在冬日里的陽光,

使貧病交加的人感到分外的溫暖;

愛心像一泓流淌在沙漠中的清泉,

使瀕臨絕境的人們重新獲得生活的希望;

愛心像……

請你仿照上面的句型,寫出你對愛心的理解

(注意修辭和句式)

相關推薦

  • 2023竹石的課件(范本五篇) 對于初次步入教職的教師來說,教案課件的作用不容忽視,所以這不是隨意涂抹就能完成的任務。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應當高度重視教案課件,以此來推動教學的進步。在此,小編已為大家整理出有關"竹石的課件"的相關內容,我們期望這些信息能夠為你提供參考和實際運用,希望你能夠學以致用,取得成功!...
    2023-10-12 閱讀全文
  • 巖石的課件 優(yōu)秀的人總是會提前做好準備,在日常的學習工作中,幼兒園教師都會提前準備一些能用到的資料。資料包含著人類在社會實踐,科學實驗和研究過程中所匯集的經驗。資料對我們的學習工作發(fā)展有著重要的意義!那么,你知道有哪些常見幼師資料嗎?小編特別編輯了“巖石的課件”,強烈建議你能收藏本頁以方便閱讀!《堅硬的巖石》的...
    2024-07-01 閱讀全文
  • 鉆石的課件 每位教師都需要教案課件作為教學的必備工具,但是教師也要明白,教案課件并不是隨便寫寫就行的。準備教案課件需要花費時間和精力,新老師為了讓課堂教學更加有趣,是否有一些值得借鑒的優(yōu)秀教案課件素材呢?本文是幼兒教師教育網小編通過在網絡上精心整理的“鉆石的課件”,希望這篇文章能夠為你解決問題,并建議你將其保存...
    2024-02-11 閱讀全文
  • 鉆石課件 推薦你看看以下的鉆石課件,強烈建議你能收藏本頁以方便閱讀。每位老師不可或缺的課件是教案課件,相信老師對寫教案課件也并不陌生。?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會直接反映在教師的教案和課件中。...
    2023-04-20 閱讀全文
  • 竹影的課件集錦 經過精心制作“竹影的課件”應該能夠達到您的要求了。教案課件是老師工作當中的一部分,每個老師對于寫教案課件都不陌生。制作嚴謹?shù)慕贪甘墙虒W質量好的重要保障。希望這些知識能夠為你在學習和工作中提供幫助!...
    2023-08-26 閱讀全文

對于初次步入教職的教師來說,教案課件的作用不容忽視,所以這不是隨意涂抹就能完成的任務。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應當高度重視教案課件,以此來推動教學的進步。在此,小編已為大家整理出有關"竹石的課件"的相關內容,我們期望這些信息能夠為你提供參考和實際運用,希望你能夠學以致用,取得成功!...

2023-10-12 閱讀全文

優(yōu)秀的人總是會提前做好準備,在日常的學習工作中,幼兒園教師都會提前準備一些能用到的資料。資料包含著人類在社會實踐,科學實驗和研究過程中所匯集的經驗。資料對我們的學習工作發(fā)展有著重要的意義!那么,你知道有哪些常見幼師資料嗎?小編特別編輯了“巖石的課件”,強烈建議你能收藏本頁以方便閱讀!《堅硬的巖石》的...

2024-07-01 閱讀全文

每位教師都需要教案課件作為教學的必備工具,但是教師也要明白,教案課件并不是隨便寫寫就行的。準備教案課件需要花費時間和精力,新老師為了讓課堂教學更加有趣,是否有一些值得借鑒的優(yōu)秀教案課件素材呢?本文是幼兒教師教育網小編通過在網絡上精心整理的“鉆石的課件”,希望這篇文章能夠為你解決問題,并建議你將其保存...

2024-02-11 閱讀全文

推薦你看看以下的鉆石課件,強烈建議你能收藏本頁以方便閱讀。每位老師不可或缺的課件是教案課件,相信老師對寫教案課件也并不陌生。?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會直接反映在教師的教案和課件中。...

2023-04-20 閱讀全文

經過精心制作“竹影的課件”應該能夠達到您的要求了。教案課件是老師工作當中的一部分,每個老師對于寫教案課件都不陌生。制作嚴謹?shù)慕贪甘墙虒W質量好的重要保障。希望這些知識能夠為你在學習和工作中提供幫助!...

2023-08-26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