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狠話”對孩子的傷害很大
發(fā)布時間:2022-04-14 家長對孩子未來的寄語 對孩子虧欠太多的句子 對有好奇心的孩子如何培養(yǎng)幾乎所有的家長都對孩子說過“狠話”,專家認為這比體罰的后果還要嚴重?!靶牧P”對孩子的傷害大,具體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恐嚇、冷落孩子。
每當孩子調(diào)皮或犯錯誤時,家長都會不自覺地用諸如“不要你了”等話恐嚇孩子,讓孩子因害怕而“就范”。
不良影響:膽小恐懼以及發(fā)育不良容易使幼兒情緒不穩(wěn)定,產(chǎn)生緊張、焦慮、抑郁、敏感、膽小、恐懼等反應,甚至有可能導致發(fā)育不良、智力低下以及神經(jīng)衰弱、偏執(zhí)、強迫等癥狀。
2.對比中“抹煞”孩子的努力。
很多家長追求完美,忽視孩子的努力,僅僅因為孩子沒達到“最佳”或“理想”標準,就抹煞其成績。
不良影響:不能正確地評價自己。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不斷把外界的評價轉為自我評價,長期對孩子持否定評價,會影響孩子正確地評價自己,并失去信心。
3.夸張歪曲事實影響孩子。
家長往往沒有注意自己的言辭中帶有夸張的成分,“小事化大”。
不良影響:長大后容易犯錯。家長對事實的歪曲和夸張會影響到孩子的為人處世,為以后的許多不良行為,諸如撒謊、愛吵架、欺騙、偷竊及攻擊性行為等埋下禍根,孩子長大后也容易犯錯。
家長要成為孩子的一面好鏡子。當孩子不聽話或調(diào)皮搗蛋時,家長靠“言語暴力”是不能解決問題的,對孩子心靈造成的創(chuàng)傷卻是深遠的,老師和家長們應意識到它的嚴重性。
yJS21.com更多精選家園共育閱讀
家長催促孩子有很大的傷害
家長催促孩子有很大的傷害
有一位家長向我投訴:孩子做什么都太慢,催了都沒多大用!
事情是這樣的,這位媽媽給孩子報了一個暑假班,每天早上開始的很早,媽媽得把孩子送去暑假班之后才能去上班,所以每天早上時間都很緊,偏偏孩子又是慢吞吞的性格,穿衣服洗漱慢吞吞,收拾書包也慢吞吞。
媽媽是個急性子,一面看不下去孩子的磨蹭,一面擔心自己遲到,溫柔的勸了兩次之后就再也按捺不住一肚子火氣,急吼吼的就拖著孩子去上課了。
但這樣久了孩子還是每天早上保持那個節(jié)奏,有時候因為磨蹭連早飯的吃不完。這位媽媽感到非常頭疼,所以來詢問我怎么讓孩子早上不那么磨蹭。可孩子的磨蹭真的需要改正嗎?或許僅僅是因為和家長的節(jié)奏不同而已。
是父母打亂了孩子的節(jié)奏
父母因為孩子磨蹭生氣主要是因為孩子打亂了父母的生活節(jié)奏,不能按時上班,要更早起床等等,父母也會因此感到不耐煩而訓斥孩子。
而父母對孩子不斷催促,其實是因為他們并沒有把孩子的生活節(jié)奏放在眼里,下意識的認為孩子的生活應該與自己保持同步。
與此同時,孩子的生活節(jié)奏也被父母打亂了。兒童的生活節(jié)奏本就與大人的有很大不同。而對孩子而言最舒服的就是自己的生活節(jié)奏,一旦這種生活節(jié)奏被打亂,可能會影響孩子的激素分泌,對身體健康可能也會造成影響。
孩子的節(jié)奏長期被打亂的話,性格也會出現(xiàn)各種問題,因為從小被催促,會更容易早熟,沒有耐心,反應遲緩,易煩躁。這些性格原因會讓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面臨比其他孩子更多的困難。
一個健康孩子的生活節(jié)奏比成人慢是非常正常的事情,起床慢是因為孩子的睡眠較深,所以更難醒來,而吃飯慢則是因為孩子的腸胃系統(tǒng)消化能力不如成人強勁,所以需要更長的咀嚼時間來確保消化吸收。家長實在不應該在這種方面對孩子催促太過。
趕時間怎么辦?
可家長會問:難道我要每天等著孩子吃完飯之后遲到嗎?當然不是。家長們可以教育孩子,如果想要維持自己的生活節(jié)奏的話就要自己做出努力
1、有的孩子早上很難起床,想要多睡一會,那么家長就應該在前一天晚上讓孩子自己設定時間早睡,保證睡眠時間。
2、前一天晚上要收拾好書包,把作業(yè)和書本都整理好,盡量能做到第二天早上背上書包就能走,這樣可以節(jié)省早上一大部分時間,還省去了因為忙亂丟三落四的煩惱。
3、家長可以把早飯?zhí)崆白龊梅旁诒淅?,第二天熱一熱就可以吃,或者提前想好早餐?nèi)容,盡量做一些快手早餐,一個神清氣爽的早上也能讓家長有更多的耐心面對孩子。
4、培養(yǎng)孩子的自理能力,如果早上什么都要家長來幫忙效率明顯要低得多,家長只要在孩子自己整理完畢后進行檢查就可以啦。臺灣作家龍應臺在《孩子,你慢慢來》一書中寫道:“我,坐在斜陽淺照的臺階上,望著這個眼睛清亮的小孩專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他從從容容地把這個蝴蝶結扎好,用他5歲的手指。孩子,慢慢來,慢慢來……”
別著急,你的孩子不是故意磨蹭的,他只是有點慢。
心理懲罰對孩子的傷害更大
“心罰”對孩子的傷害大
恐嚇、冷落孩子。每當孩子調(diào)皮或犯錯誤時,家長都會不自覺地用諸如“不要你了”等話恐嚇孩子,讓孩子因害怕而“就范”。
不良影響:膽小恐懼以及發(fā)育不良容易使幼兒情緒不穩(wěn)定,產(chǎn)生緊張、焦慮、抑郁、敏感、膽小、恐懼等反應,甚至有可能導致發(fā)育不良、智力低下以及神經(jīng)衰弱、偏執(zhí)、強迫等癥狀。
對比中“抹煞”孩子的努力。很多家長追求完美,忽視孩子的努力,僅僅因為孩子沒達到“最佳”或“理想”標準,就抹煞其成績。
不良影響:不能正確地評價自己。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不斷把外界的評價轉為自我評價,長期對孩子持否定評價,會影響孩子正確地評價自己,并失去信心。
夸張歪曲事實影響孩子。家長往往沒有注意自己的言辭中帶有夸張的成分,“小事化大”。
不良影響:長大后容易犯錯。家長對事實的歪曲和夸張會影響到孩子的為人處世,為以后的許多不良行為,諸如撒謊、愛吵架、欺騙、偷竊及攻擊性行為等埋下禍根,孩子長大后也容易犯錯。
家長要成為孩子的一面好鏡子。當孩子不聽話或調(diào)皮搗蛋時,家長靠“言語暴力”是不能解決問題的,對孩子心靈造成的創(chuàng)傷卻是深遠的,老師和家長們應意識到它的嚴重性。
你會對孩子發(fā)飆說狠話嗎?
你會對孩子發(fā)飆說狠話嗎?不知道是工作的壓力(我一直不怎么喜歡現(xiàn)在的工作,可是在當前經(jīng)濟危機的大形勢下,也下不了決心辭職。),還是因為帶孩子一直休息不好,反正我經(jīng)常在**不聽話的時候沖她發(fā)飆,但是,每次發(fā)完飆我都會后悔不迭,我怕我的暴怒會給她帶來心靈上的傷害:
較小的時候,如果**發(fā)脾氣,在我怎么勸都不行的情況下,我就會使出最后一招殺手锏:走。我氣呼呼地甩開**拉著我的手,就往外沖,每當這個時候,**都會大哭叫著:“媽媽,媽媽,你別走,你別走,我再也不鬧了,再也不惹你生氣了,再也不哭了......?!笨粗薜脗挠^,淚眼婆娑的小人兒,我忍不住心軟,蹲下來,抱住妞兒,安慰她。這個時候我是后悔的,后悔不該對她發(fā)脾氣。
可是,我終究還是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氣,**也是無法控制她的脾氣。她還是會就同樣的問題和我鬧(比如,在我的時間很緊張的情況下,她非要讓我給她穿衣服,穿鞋,爸爸和奶奶誰都不能給她穿;出門一定要媽媽抱,即使媽媽胳膊都快累斷了,也不能讓爸爸抱等等。),我還是一樣會發(fā)怒,**一樣會在我發(fā)脾氣的時候,給我說好聽的哄我高興。每次,我都能夠感受到**心中的恐懼,害怕媽媽走了,再也不回來了,她就再也沒有媽媽了。我們兩個就像是針尖遇到了麥芒,誰也不肯就服輸。
有時候,在**會無休止地鬧,而且是不明原因地鬧。這時,我會感覺自己要發(fā)瘋,我會控制不住地說些狠話:“**,你想把我氣死呀,氣死我,你就開心了,就再也沒有媽媽管你了?!?*聽到這些,就會哭著說:“媽媽,我再也不氣你了,我聽話了,我不鬧了,我不讓你死?!弊罱辉僬f我聽話,我再也不惹你生氣之類的話了,而是在我生氣的時候問我:“媽媽,你能原諒我嗎?你能原諒我嗎?你能原諒我嗎?”如果我不說原諒她了,她就會一直不停地問下去。
上個周六,我們兩個又因為一點兒小事兒頂起了牛兒,我對**吼了幾句,**突然哭著沖我作揖:“媽媽,我道歉,我道歉,你能原諒我嗎?你能原諒我嗎?”看著**眼中的恐懼,我忽然有了深深的自責,我這是在干什么呀?我干嘛把孩子嚇成這個樣子呀?我沒懷孕的時候不是就已經(jīng)想好了嗎?一旦自己生了孩子,我一定要對她好嗎?怎么現(xiàn)在總是因為一些小事兒非要和孩子爭個你死我活呢?我真是如lg所說,涵養(yǎng)太差嗎?**恐懼的眼神給了我強烈的震撼,我想,不管我是不是涵養(yǎng)差,我確實需要改變一下自己對**的態(tài)度了。
我不知道,我現(xiàn)在的做法會不會給**的心靈上留下陰影,我希望不會?,F(xiàn)在看來,**還是個很開心的小孩子,還是和媽媽最親,也許她并沒有把我對她的“不好”記在心里,但是,她的恐懼眼神,她沖我作揖請求我原諒的情景卻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腦海里,銘刻在了我的心里,讓我無法原諒自己的每一次沖動。
我寫這篇博文的目的有兩個,一個是自省,再一個就是希望所有的母親在沖孩子發(fā)脾氣之前都深吸一口氣,盡量把自己的火氣壓下去,我相信除了發(fā)火,我們還可以有另外的可以解決我們和孩子之間沖突的辦法。我們大多數(shù)人都只有一個孩子,我們疼還疼不過來,怎么還能讓他們用如此恐懼的眼神來面對我們呢。
父母吵架對孩子傷害有多大?
網(wǎng)友“天天彤”:兒子今年上幼兒園大班,在老師眼里,他是個充滿暴力的孩子?!坝變簣@老師常常給我打電話,叫我管管兒子,甚至有一次還讓我把兒子接回家,以后不要去上課了?!痹瓉?,兒子在幼兒園時,跟小朋友玩著玩著,就容易發(fā)脾氣,亂扔東西,用臟話罵同學,有時甚至會動手??墒莾鹤娱L得白白凈凈,很討人喜歡,看不出脾氣這么差。我很傷心,可是老師也不會冤枉孩子。
心理老師解答:的確老師不會冤枉孩子,可是孩子為什么看上去沒那么差的脾氣,實際又是另一回事呢,我想原因就出在你和你老公的身上吧,你也說過常常和老公吵架,而且你老公吵架的時候還會罵臟話。試想想,這一切孩子都看在眼里,會有什么效果?
父母吵架對成人而言是很平常、能理解的,但對孩子而言,卻是天塌下來了,他的安全感會受到很大沖擊。網(wǎng)友林家媳婦對此直接指責道“都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看看這個孩子的父母都是怎么當?shù)陌 保W(wǎng)友御姐控坦言“孩子的性格一半先天一半后天發(fā)育的,這個孩子要改過來已經(jīng)有難度了”……
所以,如果想要改變孩子,那么身為父母的你們是不是先從自身找問題呢?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與離婚相比,孩子對父母吵架的心理體驗更為明顯,受到的直接傷害更大。生活在父母經(jīng)常吵架、打架的環(huán)境里,孩子又怎樣會不受到影響呢?家不是一個講理的地方,很多家庭瑣事分不清是非對錯。當各自總是試圖據(jù)理力爭的時候,就難有家庭的和睦。這個時候,家長們應該理性想想孩子了!
傷害孩子心理的牢騷話
關鍵詞:育兒心理教育
導讀:從寶寶降臨媽媽肚子里那天起,媽媽就對寶寶充滿無限疼愛。然而當寶寶把媽媽弄得筋疲力盡,即使忍耐度再好的媽媽都或多或少會對寶寶出言不遜。媽媽覺得沒什么大不了的責罵,在寶寶心中可能會留下深深的傷痕,所以媽媽出口前一定要三思。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在日常生活中,媽媽要避免以下最常見的牢騷:
一、否定寶寶人格
“煩死了,自己去玩!”“笨!”“你怎么這么笨!”媽媽往往以大孩子的標準來衡量寶寶的行為。
媽媽帶著寶寶到親戚或鄰居家玩,寶寶不愿叫“阿姨”,媽媽就會責怪說:“這孩子怎么這么沒用,叫一聲阿姨都不會?!彪m然是對別人說的,可是寶寶都聽在心里。
正確方法:如果寶寶有能力而沒有做好,媽媽也須耐心指導,而不是責罵。
二、影響孩子對媽媽的信賴
“我才不要你!”“把你送給別人!”“再不好好吃飯,媽媽就不要你了,把你送給別人做兒子?!边@類話會讓寶寶懷疑媽媽為什么不愛他。
寶寶被媽媽罵了幾句,一氣之下跑出家門,媽媽追到家門口,生氣地對著寶寶喊:“你給我回來,不回來是吧,那以后永遠不要回來了。”這類話聽多了,寶寶心理會產(chǎn)生陰影,以后可能真的要離家出走。
正確方法:寶寶有時候是需要小小的懲罰來糾正不良習慣或錯誤,但媽媽的懲罰不能讓寶寶對媽媽的愛產(chǎn)生懷疑,只要讓寶寶知道他的行為是不對的就可以了。
三、嚇唬寶寶,導致寶寶不安
“我告訴老師去!”寶寶對老師很敬重,更不敢像對媽媽一樣對老師撒嬌,媽媽喜歡利用寶寶這一害怕心理對寶寶施壓。
孩子一做錯事就說“叫警察叔叔把你帶走”,孩子會懷疑自己是個壞孩子,在別人面前抬不起頭。
正確方法:寶寶做錯事情,媽媽應及時幫他糾正,并稱贊他是個好孩子。
四、不顧寶寶的能力,提出過分的要求
“快一點!”“動作快一點,媽媽還要上班呢?!逼鋵崒殞殑幼髀皇撬腻e,他不知道為什么要快。
“再做好一點!”在寶寶眼里,他的作品可能已經(jīng)做得最完美,可是在媽媽眼里,還是沒有達到要求。
“連這個也不會!”寶寶不是天才,人不是一生下來就什么都會做。責罵多了,寶寶會做的事情他也不敢做了。
正確方法:媽媽花時間去了解寶寶的能力,在讓寶寶做之前,把事情與寶寶的能力進行對照。如果寶寶能做而不做,媽媽應進行勸導;如果超出寶寶能力,就要量力而行,千萬不要勉強,小心適得其反。
育兒觀念:別讓大人的話傷害孩子
育兒觀念:別讓大人的話傷害孩子
來園的時間到了,孩子們陸陸續(xù)續(xù)地和家長再見后面帶笑容地和老師打招呼,然后走進了活動室,戰(zhàn)重益的媽媽悄悄地告訴我,她家孩子今天沒有吃早餐,順便遞給我兩個包子。再看看這孩子,一臉的不高興,“重益,你怎么了?能告訴老師嗎?”我走過去問他。孩子沒有吱聲,我旁邊的老師告訴我她可能知道原因,原來昨天下午戰(zhàn)重益的媽媽因為工作忙忘了接孩子了,這孩子可能因為這生氣了吧?“孩子,媽媽工作忙,咱都大了,懂事了,原諒媽媽這一次,咱先把飯吃了,這樣才是好孩子,老師最喜歡聽話的孩子了,我看我們重益最懂事了。”在我的再三勸說下,孩子還是不太情愿地把早飯吃了,孩子的臉上始終沒有露出笑容,一直悶悶不樂,我也是一臉的迷惑,我特意安排幾個孩子在活動時主動找他玩。
中午離園的時間到了,回家吃飯的孩子陸陸續(xù)續(xù)地被接走了,重益坐在那掉眼淚了,旁邊的孩子跑過來告訴我:“尹老師,我們沒有欺負重益,他自己在那掉眼淚呢?!蔽易叩剿母?,抱了抱這孩子:“孩子,我覺得你一直都有話想對老師說,只是有點不好意思,對嗎?我是你的好朋友,我們可以一起商量解決問題呀?!焙⒆尤滩蛔×?,邊哭邊告訴我:“昨天晚上因為媽媽忘了接我,爸爸和媽媽吵架了,爸爸要和媽媽離婚,我不想沒有爸爸,更不想沒有媽媽,老師我要怎么辦呀?”“孩子,這事我可以幫你解決呀?!蔽乙贿叡еf道,一邊和他商量怎樣讓爸爸媽媽和好,他終于開心的笑了。
下午離園后,我主動和重益的媽媽聯(lián)系了一下,重益的媽媽認識到作為家長有時候做得有些不妥,也主動和孩子解釋了一下。在這里我也想對所有的家長說幾句:別因為一點小事而在孩子面前爭執(zhí),孩子的心是很脆弱的,你的不經(jīng)意的一句話,會把孩子傷的很深;在孩子面前要讓孩子體會到父母之間的關愛,因為這種愛是可以傳遞的,孩子會被這種愛感染。讓我們的孩子沐浴在這種愛的氛圍中健康快樂的長大吧!作為家長我們有責任為孩子創(chuàng)造這樣的環(huán)境!
最容易傷害孩子的十句話!
作為父母,應該從正面的、積極的、健康的、亮麗的角度審視孩子、肯定孩子、表揚孩子、激勵孩子。以下十句話會傷害孩子的心,請不要再說。
[第一句]“笨蛋,沒用的東西?!?/p>
告訴孩子:你不笨。是誰給孩子貼上了“笨蛋”的標簽。如果你不想讓孩子成為“笨蛋”。
在平常之中賞識你的孩子,翹起你的大拇指。
一句簡單的話,能改變孩子的一生。
[第二句]“住嘴!你怎么就是不聽話?!?/p>
“聽話“的孩子到底好不好。不要一味要求孩子服從自己,給孩子爭辯的權力。
培養(yǎng)有主見的孩子,學會與孩子說話。
當孩子與父母頂嘴時,沉默會更具震撼力。
[第三句]“我說不行就不行。”
別?!耙驗槲沂悄惆职帧钡耐L。“一言堂”的后果。
懼怕不等于信服,尊重孩子的選擇。
學會與孩子商量,聽聽孩子的建議。
[第四句]“我再也不管你了,隨你的便好了?!?/p>
沒有力度的話不要說,別把父母的意愿強加給孩子,停止空洞的說教。
尊重是最好的辦法,批評孩子時,注意不要傷著孩子,寬容孩子的“不務正業(yè)”。
不要強迫孩子做他暫時不喜歡的事。
[第五句]“你若考100分,我就給你買……”
物質獎勵刺激孩子學習好不好。為孩子制定的目標應該是跳一跳能摸得到。
怎樣幫助孩子最有效,要讓孩子知道,他們因什么而可愛,讓孩子知道學習是他自己的事。
別把孩子的分數(shù)看得太重要。
[第六句]“你可真行,竟做出這種事!”
只當“參謀”,不當“司令”。“早戀”不是洪水猛獸?!百\”的帽子扣不得。
接納孩子的缺點,想一想孩子為什么這樣做。
不要怕孩子吵架。
[第七句]“你又做錯了,真笨!”
允許孩子犯“錯”。失敗后孩子更需要肯定。
你在給孩子傳遞什么樣的信息,拯救一個人的靈魂比制裁肉體更有效,教育孩子是疏而不是堵。
告訴孩子每天做好一件事。
[第八句]“一看你就沒多大的出息,將來就撿破爛吧!”
擺正期望的天平,永遠不要對孩子說:你做不到。
做一位自信的父母,孩子需要賞識,渴望被肯定。給孩子一個機會,讓他去鍛煉。
驅除孩子心中自卑的陰影
[第九句]“都是一樣的孩子,你怎么就不如別人!”
教育孩子不應統(tǒng)一模式,要因材施教,孩子不是一張白紙,不可隨意涂抹。
別讓孩子患上“習得性無助”。告訴孩子:成功不在于角色的大小。
讓孩子成為優(yōu)秀的關鍵在哪,讓孩子學會跟自己比賽,讓孩子以他自己的速度成長。
[第十句]“就知道玩,一提學習就沒了精神?!?/p>
孩子最喜歡什么樣的教育方式。
讓孩子把玩的心用在學習上,讓孩子在寬松的環(huán)境中學習,讓孩子適當?shù)赝嬉煌骐娮佑螒颉?/p>
不可剝奪孩子玩耍的權力,玩出孩子的自信心。
狠一狠心 孩子就長大了
今天下午,我接待了一對特殊的家長。
說來好笑,這對家長竟然是來要求把自己已經(jīng)入托在幼兒園寄宿的孩子接回家的,理由呢,更是讓人啞然失笑。孩子的爸爸不好意思地說:“王老師,真是對不起了,今天我不把兒子接回家,他奶奶就要死要活了!”
經(jīng)了解:要接回家的這個孩子名叫琪琪,今年4歲,是本期新入園的孩子。孩子的爸爸媽媽長期都在外地打工,家里只有孩子的爺爺奶奶照看,這個孩子是爺爺奶奶的一口氣,含在嘴里怕化了,摟在懷里怕飛了……開學的時候,琪琪的爸媽特地請假把孩子送進了幼兒園,為了減輕爺爺奶奶的負擔,堅持放在幼兒園全托,這幾天集體生活下來,在老師的精心照看下
,孩子很快就適應了幼兒園生活。可是,孩子的奶奶在家卻呆不住了,天天流淚,幾天不吃不喝的。老是擔心孫子在園吃不好,睡不好,而且怕他不習慣沒有奶奶在身邊照顧的日子,最后逼著孩子的爺爺給琪琪在外地打工的爸爸打電話,讓他立即回來接琪琪回家,否則,就見不到孩子的奶奶了!于是呢,就有了本文開頭的那一幕……
當班主任張老師把琪琪帶到她父母面前,介紹琪琪這兩天在幼兒園的表現(xiàn)的時候,我注意到張老師對琪琪的表現(xiàn)并不怎么看好,她說:與同齡幼兒比較,琪琪的思維、語言、動手能力發(fā)展相對緩慢,表現(xiàn)在與小朋友交往的時候,語言表達比較遲鈍,課間活動時喜歡一個人靜靜地坐著,不像其他的孩子那樣天真活潑、生龍活虎的,而且進餐的時候,特別慢,好像還不太會自己拿勺子吃飯……但是呢,這兩天,孩子的進步特別明顯…張老師的話還沒有說完,琪琪的媽媽就接著埋怨起來:還不是琪琪爺爺奶奶慣的,從小啊,這孩子就一直跟著他們,老人家對孩子過度地關愛,什么事都是爺爺奶奶包辦,如此下去,怎么得了哦……!
話雖這樣說,琪琪還是被帶回家了,從此,由全托轉為了半托,每天由爺爺奶奶負責接送上學。
望著他們逐漸遠去的背影,我陷入了沉思:目前,隔代教育幾乎成了農(nóng)村幼兒園的主力軍。數(shù)據(jù)顯示,我園100多名入園幼兒,隔代教育竟然占百分之六十五左右,這是一個多么龐大的陣營!雖然這種情況與我們鄉(xiāng)鎮(zhèn)特殊的經(jīng)濟結構——“打工經(jīng)濟”有著直接關系,但是天長日久,隔代教育的弊端已日漸明顯:
一是祖輩對孩子包辦代替,過度溺愛。曾有專家做過一個研究,將從小在托兒所、幼兒園長大的孩子,與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帶大的孩子進行心理比較,發(fā)現(xiàn)有很大的不同。那些在幼兒園長大的孩子群體意識強,適應能力好,社交圈子寬,膽子大,能吃苦,許多事都能自己動手做。而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帶大的孩子則不然,有的已經(jīng)二三年級了,還要老人接送,事事不愿動手,像提書包這樣的事都要別人代做。稍不如意撒嬌哭鬧,甚至和同齡孩子都難以相處。
二是祖輩為孩子“護短”,不講原則。一些老人帶孩子往往溺愛無度,任何規(guī)矩都不放在眼里,孩子自然變得任性頑劣。當父輩批評教育孩子的時候,祖輩老人卻反過來袒護孩子,當著孩子的面責怪他們的父母:“對孩子那么兇干嗎?你忘了你小時候啦?尿床、打架、逃學,還不如你兒子聽話呢!”
三是老一輩思想觀念比較陳舊落后,重男輕女思想嚴重,教育理念方法跟不上時代要求,
四是容易導致親子隔閡。時間久了,與爺爺奶奶比爸爸媽媽親,再者,父輩的嚴格管教與祖輩的過分寵愛已發(fā)展為隔代教育矛盾的焦點。
我無權評判這對家長做法的對錯,但是很是替他們擔心,更是為琪琪的未來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