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女兒解決交往難題
發(fā)布時間:2022-03-12 睡前故事《海的女兒》 幼兒園社會交往說課稿 幫助寶寶養(yǎng)成吃飯的好習慣尊敬的專家:您好!
我的寶貝女兒3歲多了,她很喜歡和小朋友一起玩,不和小朋友搶東西,樂意與大家分享。每回有好吃的,總是先輕聲問別的小朋友吃不吃。可是,別的孩子卻對她不那么客氣,我們親眼見到幼兒園小朋友將她推倒在地,女兒自己爬起來,也不作聲。問她“幼兒園好不好”,她總說“不好”,再問她為什么,她回答:“小朋友都欺負我?!?/p>
我們院里有幾個五六歲的小女孩,女兒很想和小姐姐們玩,有好吃的也主動遞上,但是小姐姐們見到她就像見到“敵人”一樣,除非其中有人落了單,沒人玩的時候才愿意和女兒在一起,一旦同伴來了,立馬就變臉“不和你玩了”,剩下我女兒在那里無所適從。我看著心里很焦急,為此睡不著覺,吃不下飯。
女兒的交往能力有欠缺,而我自己也不擅交往,當女兒遭遇拒絕萬般無助時,我該怎么做才好?
山東讀者小紅
小紅:你好!
感謝你提出了一個非常好的問題?,F(xiàn)在的孩子絕大多數(shù)是獨生子女,沒有兄弟姐妹為伴,所以小朋友之間的人際交往對孩子的健康成長尤為重要。
從來信的字里行間,我感到更多的,并不是孩子交往能力上的欠缺,而是你作為母親的沉重感和無助感,在此談一點自己的感受與你分享。
你的女兒非??蓯郏綍r的表現(xiàn)可能會比較羞怯,向其他小朋友發(fā)出邀請的聲音會比較小,但她還是能將自己的意愿清楚地表達出來,說明她在人際交往上沒有障礙。事實上,幼兒園的情形并不是想象中的“所有的小朋友都欺負她”;五六歲的孩子不太愿意和比自己年齡小的孩子來往,這是正?,F(xiàn)象,但她們也曾接受過你女兒,不是嗎!那么,問題出在哪兒呢?
每個孩子都會有意無意地模仿母親,心理學上叫作“認同”。因此,母親的態(tài)度、情緒和行為對孩子交往能力的培養(yǎng)至關(guān)重要。當母親的內(nèi)心對人際交往不夠自信和豁達時,便會對孩子是否被別的小朋友接納這件事非常敏感,一旦看到女兒受挫,較強烈的情緒反應油然而生,如緊張、恐慌和擔心,進而束手無策。一個3歲的孩子,已經(jīng)能夠讀懂家長的情緒了。母親的面部表情、身體言語所表達出的緊張和內(nèi)心的焦灼都可能被孩子敏感的心捕捉到,孩子會把母親的反應解讀為:周圍的小朋友是不友好的或自己是不受歡迎的。再與小朋友交往時,會產(chǎn)生本能的防御反應,或退縮,或膽怯,或自卑,孩子的這種態(tài)度反過來又會招致孩子們對她的拒絕或不友好。因此,幫助孩子要從母親的心態(tài)改變開始。建議如下供參考:
1。做一個有親和力的媽媽
擁有足夠親和力的媽媽,是孩子人際交往最好的榜樣。如果媽媽處于開放狀態(tài),那么孩子也會受到感染和影響。
和孩子一起外出時,見到熟人主動與其打招呼,相信大多數(shù)人都會對你的友好報以正面的回應。不要擔心“熱臉貼冷屁股”的場面,對方可能尚未對你友善的笑容作出反應,或者還不習慣你身上發(fā)生的變化,不妨忽略它們,輕松地說一句:“呵呵,他沒認出我來?!敝?,依舊笑盈盈地往前走。
2。關(guān)心孩子,還要理解孩子
孩子之間發(fā)生爭執(zhí)、沖突時,需要父母以開朗、明智的心及時加以引導。如果一味認為自己的孩子被別的小朋友“欺負”,表現(xiàn)出過度保護或無所適從,或無奈傷心,反而不利于孩子的心理成長。我們也不能教育孩子“以暴制暴”,更不宜將事態(tài)擴大,引發(fā)老師及家長之間的爭端。孩子需要大度、寬容的父母,對孩子最好的關(guān)心應該是向她表示“媽媽知道你是個好孩子”、“媽媽是理解你的”,知道自己是被媽媽保護著的,孩子的心會得到滿足,也就不會糾結(jié)于先前的不快之中。孩子的心是純凈的,“哀而不傷”,情緒來得快去得也快。家長不宜過多干涉或過度擔心,給孩子一個自由交往的空間。
3。主動出擊找朋友
“孩子遭遇拒絕”這件事并不可怕,人在成長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別人的拒絕,重要的是家長如何善后。鄰居家的孩子今天不想和女兒玩,爸媽千萬別表現(xiàn)得很緊張,請告訴孩子“玲玲今天不和你玩,沒有關(guān)系啊”、“并不是玲玲不喜歡你哦”;然后,領(lǐng)著孩子一起去兒童樂園,主動去找同年齡或比她小的孩子一起玩,有了爸媽的支持,孩子會重拾信心和勇氣。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小編推薦
幫助孩子和同伴更好地交往
和同伴交往,可以使孩子更快地掌握社會交往規(guī)則,獲得情感上的滿足,同時還有助于自我建構(gòu)。對于那些在與同伴交往過程中處于不利處境的孩子,父母應該怎么做呢?
●培養(yǎng)孩子遵從社交規(guī)則
被同伴拒絕的孩子,很多是因為他們不懂得交往規(guī)則。比如他在參與團體游戲時,不懂得“輪流”規(guī)則,只想自己先玩夠了;小朋友們一起商量做哪項活動時,他也不知道“協(xié)商”、“少數(shù)服從多數(shù)”,一味地要求按自己的想法做。為此,父母在日常的生活中,不妨制訂明確的交往規(guī)則,要求孩子遵從。舉個簡單的例子,比如在餐桌上,不必每一次都把孩子愛吃的東西全留給他,而是適當?shù)胤纸o其他家人,然后告訴他:“好東西人人都喜歡,所以大家要公平地、輪流地享用,不能夠一個人獨占。”久而久之,孩子在與父母交往過程中習得的社交規(guī)則,能被他逐漸內(nèi)化形成鞏固的能力后,再運用到和同伴的交往中。
●教孩子具體的社交策略
父母可教孩子學習一些具體有效社交策略。例如,對于前文中提到的強制型和逃避型的孩子,父母可以直接教他們學習社交策略。比如當孩子想加入其他人的游戲時,可以教孩子友好地向人詢問:“我可以參加你們的游戲嗎?”“我想和你們一起玩,可以嗎?”或者教孩子注意觀察其他小朋友。當別的小朋友在游戲過程種出現(xiàn)了麻煩,如搬不動東西時,可讓寶寶主動上前提供幫助。如果其他小朋友表現(xiàn)得出色,可教孩子不妨贊美他:“你做得真好!”如果孩子害羞,父母可鼓勵他先找和自己差不多的孩子一起玩,和一個人多接觸幾次,再慢慢去和其他孩子接觸。社交策略的學習,對鼓勵膽怯型的孩子勇于交友句具有非同小可的作用。
●創(chuàng)造具體的情景鍛煉交往能力
父母還可以做的是創(chuàng)造一些具體活動,吸引孩子們走到一起共同活動。交往需要情景,對孩子而言,交往的最好前提是共同做某項彼此都感興趣的事情。比如,媽媽可以準備一些沙包,教孩子們做丟沙包的游戲,或者在家中舉辦小小晚會,邀請左鄰右舍的小朋友一起參加。盡管孩子在幼兒園或在學校能夠獲得機會和同伴交往,但父母還是不妨自己再創(chuàng)設(shè)一些活動,觀察孩子與同伴交往的特征如何,再有針對性地進行交往能力的培養(yǎng)。
●引導孩子體察他人的情感變化
在同伴交往中,對他人情緒的正確感受和積極反應是交往的基礎(chǔ)。教孩子敏感地判別他人的情感變化,是父母應當重視的事情。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可以通過看電視、游戲等方式,教孩子觀察人的各種情緒變化是如何通過臉部表情以及肢體動作來表現(xiàn)的。還應注意引導孩子學會思考自己的行為對他人會造成什么樣的情感變化。可以多問問他:“如果你是別人,這時你會怎么想?是高興還是生氣呢?”
溫馨提醒:
父母如果嘗試過多種方法,孩子仍不愿意與同伴交往,或者和同伴交往時總要發(fā)生磕碰,父母不妨帶他去專業(yè)心理或教育人員處看看。如果經(jīng)過判斷,孩子并無精神與心理上的疾患,父母不妨隨孩子天性。幼年時期的交往行為,不一定就是成年時期交往模式的預演,最重要的原則是讓孩子覺得快樂,覺得安全,覺得自在。
全國各地優(yōu)秀老師幫你出謀劃策——解決午睡難題
前段時間蛐蛐老師發(fā)表了一篇關(guān)于午睡話題的討論,這個話題點出了老師心中的痛。全國各地的老師紛紛表達了自己的心聲,同時也將自己成功的經(jīng)驗借助傳遞給更多的人。一起來看下,對于午睡大家都怎么說吧?
針對午睡老師的痛楚:
老師有話說:
1、我們就有一個不睡的,自己在教室跑著跑著頭磕著桌子角了,還去了醫(yī)院,這是我的傷痛,忘不了。
2、不午睡的孩子給家長說了,老師沒有那么多精力又要照顧睡覺的孩子,又要管老不午睡的孩子,小班的孩子有個別孩子午睡是要陪伴的,一不留神不睡的孩子就會跑到教室里打鬧,會出事情的,出了事情下午還要給家長解釋。
3、家長不配合,其實孩子他一人靜下來也會打瞌睡的,他自己也不敢睡,說媽媽交代過了,不讓睡的,主要是他晚上精力很好,要十一二點才睡的。
孩子到底要不要睡午覺呢?
海燕老師:我覺得孩子一定要睡覺。但針對不睡覺的孩子不能以這種方式。
小白老師:我覺得一定要睡覺。
小蔣老師:對于這種實在不睡午覺的,老師可以把孩子帶在自己身邊,好好給他說,不能打擾其他孩子,反正中午老師也不睡,就把孩子帶在身邊也沒事阿,高溫罰站是不對的,再怎么說也是小孩,不和大人一樣老師應該深思。
小編以為,無論支持哪種觀點都無可厚非,每個老師的出發(fā)點都是關(guān)愛孩子。最關(guān)鍵還是尊重孩子,具體情況具體處理。比如這種情況:
我們班剛開的時候就有一個小姑娘。她直接不睡,她第一次來園的時候她就說,這不是我家的床,這被子也不是我家的,我不睡。她說只要她家的,但那張被子本來就是他們家自己買的。她說,反正我要爸爸媽媽和我睡,我不在這兒睡,就是不睡。然后她一直都沒有睡。開學了一個星期還是沒有睡,但是她不會去影響其他的小朋友。然后我們的保育老師就在她身邊陪著她,輕輕地陪在她身邊。靜靜地陪她玩手指游戲,抱在懷里慢慢地就睡著了。后來把她放去床上后,睡醒后就和老師打招呼“老師,下午好”,就去做自己的事情了。(感謝王梅老師提供的案例)
孩子其實很困,只是還不適應,這個時候作為老師,我們知道只要方法得當她是需要午睡的。而且良好的睡眠,會有助于緩解孩子入園初期的分離焦慮。再如這種情況:
早上到園比較晚,睡眠時間比較長,到了中午睡覺時間,還精神飽滿的到處蹦跶,極度的興奮。這個時候老師讓孩子進行午睡,我想多厲害的人可能也解決不了。因為此時孩子根本不想睡覺,他的生理告訴他,他還要玩,老師就可以讓孩子保持安靜不需午睡。
所以要想解決午睡這個難題,最關(guān)鍵的還是了解孩子,找對方法策略,和家長齊心協(xié)力的一起找解決的辦法。
???驚喜在這,看來自各地的老師都給你支了哪些招,有代表性的:
鐘老師:不睡覺的孩子,我睡到他旁邊。
小梅老師:總的來說,小班是要注重常規(guī)培養(yǎng)。
小慧老師:我是在他們睡之前講一個故事給他們聽,我們講完睡前故事,那么所有小朋友都必須躺下去,如果有人再吵我就會停止講故事。
對于不睡覺的孩子怎么辦?
小慧老師:我們班上學期有一位小男生,中午也是不午睡,我剛開始,采取的是和小朋友溝通,給他兩個選擇,一個是安靜的躺在床上不要發(fā)出影響到小朋友們休息的聲音,另外一個就是閉上眼睛睡覺。
如果他還是吵鬧,我采取的就會是隔離,但是我是在教師有其他老師在看午睡的情況下,把該幼兒帶離教室,和他一起坐在教室門口的小椅子上,直到他和你說想進去,那么你就可以告訴他,?如果你要進去,那么你就應該做到不打擾其他小朋友,如果你違反了這個規(guī)則,那么,你將失去午睡的時間。
豆豆老師:以讓那個最牛不肯睡覺的看其他睡覺的小朋友,讓他有事做且知道管理其他小朋友首先管好自己不能鬧,要讓其他小朋友好好睡覺,他知道有責任會安靜的,等其他小朋友睡覺了沒人陪他就會安靜了。
花花老師:孩子不愿意睡覺就讓他家孩子自己拿本書上去看。我個人覺得不打擾其他小朋友就行了,他躺在床上玩是可以的。
小宇老師:這個時候,給他賦予一個身份任務,這個辦法還是很管用的。有的時候我們會實行寢室長輪班制
不睡的孩子如何與家長溝通呢?
小杜老師:幼兒園里搞一個活動,讓家長自愿報名來當一天老師,就是和老師配班,老師干什么,家長就干什么,這個活動效果非常好,家長們都體會了老師的辛苦。
梅梅老師:可以組織一次混齡活動。活動中會拍很多照片。參加的家長讓他們每人洗一張照片,然后老師收集做自由墻在外展示,讓沒有參加的孩子和家長覺得很可惜,下次就會參加。 家長溝通工作就很簡單了。
小蔣老師:孩子來園的時候多和他們交流,把家長當成自己的朋友,平常多贊美下家長,可能是他換了發(fā)型,也或者是他細心的為孩子準備了一個小頭繩,這樣讓家長感覺你是一個細心的人,把孩子交給你自然是放心的。
小編覺得老師們的建議都非常的實用,大家不妨拿去試一試?;仡^看看老師們處理幼兒午睡的方法,都是用愛付出行動,用尊重的思想去制定策略。所以各位老師們,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都有著不同的思想,產(chǎn)生不同的行為。遇到無法解決或是不知道該如何解決的問題時,不妨想想小編說的話,也許一切事情都能找到最佳的解決方案了。
本文特別感謝來自全國各地老師們的支持,因為有你們才讓更多人獲得接地氣的解決方案,讓更多的老師受益。希望大家繼續(xù)關(guān)注,發(fā)表大家的想法,傳遞幼師的聲音。關(guān)注小編,有什么問題可以私聊我哦!
專家支招幫孩子解決入園問題
幼兒園是孩子們一生重要的教育,所以家長們早早的就開始為寶寶們的“前途”打劃,并且當寶寶們正式入園以后,家長們也是對于孩子的入園教育關(guān)心不止,可是面對幼兒園的三道難題我們又應該如何來解決呢?
面試準備好了嗎?
雖然只是孩子入園前的小小面試,但對于緊張的家長來說,重視程度可不亞于孩子的中考高考。一方面是好不容易拿到的面試名額,家長恨不得親自上陣替孩子面試;另一方面,年幼的孩子對于爸爸媽媽的焦急卻全然不知,根本不知道配合,這可怎么辦呢。
幼兒園的入園面試,真的有那么可怕嗎?老師會問孩子什么問題?孩子到底需要學會哪些技能才能通過這人生的第一場面試呢?
教師觀點:
入園前對孩子進行了解是必要的,但用“面試”的說法會給家長和孩子造成壓力。其實所謂的“面試”過程,一般只需孩子和老師做一番簡單的交流。
就近原則
一般幼兒園的招生參照“就近原則”,先照顧附近社區(qū)的小朋友。另外,面試當天并不進行體檢,如果面試通過,入園前,家長還需帶孩子到專門的婦幼保健醫(yī)院體檢,拿到合格報告后,才能正式入托。
日常交流不可少
老師和孩子交流的內(nèi)容,一般是提一些問題。有時是圍繞家庭成員、自己的喜好等;有時會要求孩子分辨物體的顏色、大小或形狀;有時會給孩子一些玩具,如積木、洋娃娃,以觀察他們的玩耍過程等。這些主要是測試孩子在智力和認知等方面的發(fā)展水平。家長只要在平時跟孩子多交流,培養(yǎng)孩子一定的表達能力,在面試的時候孩子一般都能從容應答。如果僅靠最后關(guān)頭“加班加點”,只會影響孩子的情緒,對面試并沒有幫助。
培養(yǎng)孩子的膽量
對于一些比較靦腆的孩子來說,家長平時就要注意培養(yǎng)孩子的膽量??梢远鄮Ш⒆犹皆L親友,讓孩子單獨與親友共處,以訓練他們的應對技巧。平時要鼓勵孩子大膽與別人進行交流,這樣孩子無論是在面試的時候,還是進入幼兒園過集體生活,都能盡快適應。
我要不要送禮
孩子終于順利入園了,這時家長終于松了口氣。可一看日歷,教師節(jié)到了。該不該給老師送些禮物呢,家長們心里各自嘀咕開了。
羊羊媽:女兒的老師對人很好,很和善有愛心,我想送禮不是為了拍老師馬屁,是真的發(fā)自內(nèi)心的感謝,但不知送什么好。
強強爸:送吧,我覺得老師管那么多孩子,挺不容易的。孩子這幾天還主動自己畫了朵花,說是送給老師的。
萱萱媽:人人都送不就等于沒送嘛,我們啥也沒送過,可孩子一直是老師最喜歡的。
玲玲爸:會送,如果別的家長都送,我不送,那豈不是讓老師認為我“送不起”嗎?怎么也得送,禮物太輕還不行。
教師觀點:
換位思考
家長費盡心思送禮,主要有三個害怕:一怕不能充分表達對老師的感謝;二怕人家送了自己不送而失禮;三怕老師沒收到禮虧待孩子……一腔單向的熱情,卻沒想到站在老師的立場上考慮一下。其實老師面對家長送禮也很煩惱:誰說我們想收禮了呢?收了禮反而不自在。
更好的禮物
入園須知,其實孩子們的一張賀卡、一幅親手畫的畫、一個擁抱、家長們對老師工作的尊重、理解和配合、多和老師了解孩子的在園情況,孩子的問題多和老師商量,這些對于老師來說,是更好的禮物。
老師您偏心
現(xiàn)在,在幼兒園生活了一段時間,孩子已經(jīng)適應了幼兒園的生活,生活似乎走上了正軌。這天,是幼兒園家長開放日。家長高高興興地領(lǐng)著孩子入園來了,可幾個活動下來,家長不高興了,怎么幾個活動我們家孩子都沒參加表演,這老師也太偏心了!難道,是我們沒送禮,所以老師不給我們家孩子表演的機會?
教師觀點:
兩種重視
在家長和在幼兒園教師的概念中,“老師的重視”有著不同的含義。家長往往把“露臉程度”和“老師重視度”劃上等號,以孩子參加了幾次表演來判斷老師是否關(guān)心自己的孩子。而實際上,從教師的角度看,“老師的重視”其實是對孩子的及時關(guān)注和幫助。
細節(jié)更重要
幼兒園教師對孩子的重視體現(xiàn)在許多容易被家長忽略的小細節(jié)上,如哪個孩子肚子痛、哪個孩子今天心情不好、哪個孩子還想添菜、哪個孩子不愛吃芹菜、誰的美工紙被撕破了、哪些孩子爭玩具了等等。孩子在幼兒園的生活其實就是由這樣一個個的細節(jié)組成的,從這個意義上說,每個孩子都是老師重視的對象。
幼兒園和家庭這兩者之間是密不可分的,從孩子一入園開始,家庭就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家長與老師既是合作關(guān)系,也是朋友關(guān)系,更是親鄰關(guān)系,就讓我們?yōu)榱撕⒆拥某砷L,共同創(chuàng)造一個充滿友誼和溫暖的世界吧。
通過以上的介紹我們可以看出很多的時候都是父母們想的太多了,即然將孩子們送入了幼兒園就要充分的相信老師,只有家庭與幼兒園相互配合,才能讓寶寶們更加健康的成長!
育兒心得:幫孩子學會交往
育兒心得:幫孩子學會交往
與人交往是孩子日后成才的重要能力之一,文章里介紹了美國心理學家認為成功的比例為30%的才能和70%的人際交往能力,在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培養(yǎng)合作精神和適應能力尤為重要,讀了這篇文章我的感觸很深,書中也介紹了一些方法。
1、主動培養(yǎng)孩子的交往能力?,F(xiàn)在都是獨生子女,家長可以在家和孩子做游戲,讓孩子來分配角色,盡可能的激發(fā)孩子與人交往的愿望。
2、培養(yǎng)孩子的自信心。自信是孩子不斷進步的標志,無論孩子的想法多么怪異,我們都要先給予肯定,樹立信心,然后同孩子共同分析找出結(jié)果,這一點我認為尤為重要,不管干什么事情有自信就等于成功了一半。
3、培養(yǎng)孩子開朗的性格。班里有的孩子孩子內(nèi)向,不愛和別人說話,有的孩子愛說愛笑,自然朋友也多。
4、給孩子創(chuàng)造寬松的家庭意見,要多聽孩子的意見。
5、多鼓勵孩子參與集體活動,現(xiàn)在都是獨生子女,應多給孩子參加群體活動的機會。
6、讓孩子自己解決矛盾,通過觀察我發(fā)現(xiàn)孩子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很多,可不能小看他們,我們要多提供一些解決問題的機會給他們,在需要我們幫助的時候在伸出援助之手也不晚!
六大策略解決英語閱讀困難問題!
英語閱讀困難是孩子在英語學習過程中常遇到的問題,如何解決呢?特整理本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遇到不同類型的文章,我們會采取不同的閱讀策略。比如,我們在讀小說和查字典時,用的就是不同的閱讀策略。讀小說時重點放在理解主要情節(jié)和事件上,而查字典時,我們只是搜索目標而忽略其他的文字。
根據(jù)文章的文體和我們的閱讀目的,我們會運用到以下的閱讀策略
- 確定主題(identify the topic)
讀者們一般通過我們之前提到的“一般認知”來判斷文章的主題。比如,當讀到“I Was a Size 18 but now I'm a Size 6”這個標題,我們就知道了這是一篇關(guān)于減肥的文章。
- 預測與猜測(predict and guess)
通常確定了主題后,我們會預測或猜測文章的內(nèi)容。比如,當讀了“Tsunami Hits Indonesia”這個標題后,我們就會自然而然地預測到,這篇文章里可能會談到傷亡。
- 閱讀大意(read for general understanding)
讀者閱讀時不需要為了理解每個詞的意思而停下,也不需要分析理解文章中的所有細節(jié)含義。通常這種閱讀是略讀(skimming)的狀態(tài),眼球快速轉(zhuǎn)動只抓取與主旨大意相關(guān)的信息且不停留。Skimming是很重要的閱讀技能,是以后實現(xiàn)速讀的有效手段。
- 閱讀特定信息(read for specific information)
與閱讀大意相反,這個是在特定目的下尋找特定信息。如果你在火車站,想要確定你所乘列車的檢票口,就需要在大屏幕上快速閱讀來尋找。我們在過程中忽略一切無關(guān)信息,這種閱讀叫做掃讀(scanning),也是以后實現(xiàn)速讀的有效手段。
- 閱讀細節(jié)(read for details)
與閱讀大意不同,閱讀細節(jié)不注重整體主旨,更在意文中的具體內(nèi)容。但是與閱讀特定信息也不同,閱讀細節(jié)(read for details)目的在于仔細閱讀一段文字以了解所有信息。比如,閱讀操作說明書,我們不想錯過任何說明而導致安裝失敗或無法使用產(chǎn)品。
- 釋義與推理(interpret or make inferences)
讀者可以從字面上讀到很多沒有寫進去的信息,這就是釋義與推理。比如說,你看到一個牌子上寫著“You are now in a non-smoking zone”,你就會知道應該把手里的香煙熄滅了。雖然它沒有直接寫著“把煙滅掉!”
因為我們可以調(diào)用一般認知,schema,以及自行腦補,很多作者認為我們可以在閱讀中得到文字以外更多的內(nèi)容,所以很多信息都沒有直接寫出來。因此,釋義和推理變成了閱讀中非常重要的策略。
理解孩子,幫助孩子
理解孩子,幫助孩子“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拍拍手……”,隨著幸福拍手歌的響起,又是孩子們載歌載舞、展示自己才藝的圣誕節(jié)到了.
當小朋友都樂呵呵地手舞足蹈的時候,家長們有沒有發(fā)現(xiàn),有些孩子身體很靈活,蹦來蹦去像兔子一般,但是有些孩子相對就表現(xiàn)得笨手笨腳,走路一板一眼,磕磕碰碰的……為什么會造成這樣的差異呢?其實,這是孩子后天訓練不足,身體協(xié)調(diào)性不良的一個表現(xiàn)。在日常生活中,家長應該怎么樣去改善小朋友的這種情況呢?其實音樂就是一種很好的方法。音樂是和語言、動作、舞蹈緊密結(jié)合在一起的,讓孩子通過動作的快、慢,動作的高、低,動作的強、弱來感受音樂,將有助于發(fā)展孩子的肢體協(xié)調(diào)能力和對音樂的感知力。
隨著音樂的落幕,迎來了我們的主題節(jié)目:親子游戲。這次我們一起感受語言的力量,這個游戲叫:兩分鐘國王。游戲很簡單,在兩分鐘內(nèi),小朋友是國王,家長是百姓,百姓要聽國王的話,國王要百姓做什么,百姓就得做什么。就這樣,很有趣的事情發(fā)生了,有位小朋友叫媽媽扯自己頭發(fā),有位小朋友叫爸爸做一百個俯臥撐,有位小朋友太害羞不愿意出來做國王,有位小朋友站了半天說不出指令,有位小朋友權(quán)利大反轉(zhuǎn),指令他爸爸當國王,自己當百姓……
你喜歡被人指揮你的生活嗎?其實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的家長才是國王,每天對我們的小百姓們指手畫腳,但是你的小孩又能不能如你所愿,你要他做啥他就做啥呢?每個小朋友都是獨立的個體,他有他的思想,也有他控制不住的行為,例如說上課不專心、怕黑、咬指甲、學不會跳繩等等,不一定是他故意要跟你作對,而是他真的是力所不能及,是他生理性的神經(jīng)發(fā)育不完善,感覺統(tǒng)合能力失調(diào),加上后天沒得到適齡的、相應的訓練所致,爸爸媽媽,這不是孩子的錯??!
讓我們從心出發(fā),理解孩子,幫助孩子,祝愿每個小孩子的每個圣誕都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