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為您提供優(yōu)質的幼兒相關資訊

正確的早教其實是“返璞歸真”

發(fā)布時間:2022-03-06 幼兒早教故事教學 幼兒早教故事 幼兒園老師早教培訓感想

市民尹先生反映:去年他喜得千金,都說現在的孩子出生7個月后就要進行早期智力開發(fā),但由于我們夫妻平時沒有很多精力,也不懂怎么教育孩子,所以,我想請早教機構專業(yè)人士來幫我。

網上找了幾家,但各家早教機構都把自己夸得很好。因此我想一一試聽后,再作選擇。帶著孩子聽完了一圈,反而覺得“暈頭轉向”,沒了方向。各個早教機構教的內容大同小異,基本上都是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一些簡單的親子游戲,讓孩子多動多爬,或者玩一些號稱能鍛煉某方面能力的玩具。對于這樣的早教班是否真有效果,我十分懷疑。那么,孩子的早期教育究竟應該怎樣進行呢?

幼兒早教十分搶手

這兩年生育高峰,催生了嬰幼兒保健和教育市場的火熱。各種愛嬰機構、早教中心如雨后春筍般涌現。

據了解,絕大多數早教中心面對的是7-36個月的嬰幼兒,基本都宣稱能開發(fā)兒童多方面的潛能,如各種感覺、專注度、想象力、社交能力、學習能力等等,還有情商、智商等。每周1-2節(jié)課,上課方式以親子互動游戲為主;不同的早教機構收費不同,每堂課便宜的只需幾十元,貴的高達數百元。

給幼兒上課可不簡單,貴的自有貴的道理。部分早教機構宣稱自己采用的是歐美教學模式,課程以“德國奧爾夫音樂的原本性、瑞士達爾克羅茲的體態(tài)律動、戈登的音樂性向”等理論為基礎,將7-36個月分成多個階段,每個階段鍛煉不同的能力,每次課程3個月。記者粗略算了一下,一個孩子若要完整地學完0-3歲的早教課程,大概需要近1萬元。

實際效果不如家長期望

在一家早教中心,記者看到一位年輕老師努力地教家長,讓家長告訴1歲不到的孩子,手中的玩具是可以用手摳的。雖然老師和家長們都十分賣力,但不少孩子看起來并不能理解。似懂非懂中,一節(jié)課很快就結束了,課堂上還時常伴隨著哭鬧聲。大多數家長對早教寄予很高的期望,希望投入能夠帶來回報,希望自己的孩子確實能夠在將來的學習上領先于其他孩子。但據記者了解,對照早教的實際效果,家長們的期望有點過高了。

記者采訪了幾位家長,一位家長用不確定的語氣告訴記者:“說實話學了半年了,好像也沒什么大的長進。但是潛移默化的效果總會有一點吧?!绷硪晃患议L倒是挺實在:“看了教學的內容,也不指望真能提高多少智力,只是早教中心的地方比較大,適合孩子多練練爬啊、走啊的能力?!?/p>

0-3歲該怎么早教?

早教中心火熱,很大程度緣于家長對自己教學方式的擔心。那么,0-3歲孩子的早教應該包含什么內容?曾參與研究相關課題的上海兒童醫(yī)學中心金星明教授認為,不少家長對早教存在誤解,把早教理解成了不管孩子的發(fā)展水平如何,只要“早早教育”,孩子都能學會,對早教中心產生了過高的期望。其實,正確的早教就是“返璞歸真”,讓孩子在合適的年齡獲得正確的能力,以保證孩子將來順利適應社會。(實用申請書 373939.COm)

專家認為,0-3歲的早教應包含這些內容:一、讓孩子多運動,這種運動應該是獨立的、帶有探索性質的,而不是家長或老師的指令;二、讓孩子學會表達、溝通,學會與人交流,父母應該在生活情境中和孩子交流所看到的、聽到的、吃到的、玩到的;三、確保孩子學會自我照顧,如吃、喝、拉、睡、自己穿衣服等,很多家長認為這些能力孩子大了自然會,這是不正確的,忽視這點會讓孩子養(yǎng)成眼高手低的個性;四、應該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性格,如孩子常想要什么就必須立即得到,否則便哭鬧不止,家長應讓他們學會忍耐和等待。當然,早教中心寓教于樂開發(fā)學習技能,適當選擇未嘗不可,但家長不應拔苗助長期望過高,生活技能應是早教的主要內容,家長也應該是早教的第一老師,早教中心無法代替。

中國保健協會母嬰研究基地榮譽專家吳圣楣教授則認為,早教就是父母給孩子創(chuàng)造一個豐富、快樂的成長環(huán)境,圍繞這點,家長在家里也可以教得很好。

yJS21.com更多精選家園共育閱讀

育兒知識:正確鼓勵孩子,其實就三步


我認識兩個8歲的小男孩,小雨和杉杉。他們都有一個愛他們的媽媽,但是每天以完全不同的方式開始各自的生活。

兩個媽媽

1.小雨家

小雨每天都會賴在被窩里,耳畔不斷傳來媽媽的呼喚?!翱炱鸫玻蠈W又要遲到了……”磨磨蹭蹭起床洗漱后,小雨終于坐到了餐桌前,媽媽又不耐煩地催促?!翱禳c吃啊,一口飯要嚼到什么時候啊,再給你5分鐘時間,快點把雞蛋吃了……”小雨不知是被噎到了,還是惡心了,把吃進去的都吐了出來。終于走出了家門,路上媽媽還不放過小雨,氣憤地說道,“本來今天叫你的時候蠻早的,讓你磨蹭???,現在出門又不早了,唉!”小雨在一旁耷拉著頭,一副沒精打采的樣子。

2.杉杉家

杉杉每天早上都是伴著熟悉的音樂聲醒來。“今天媽媽做了你最愛吃的炒面,你是現在就起床,還是5分鐘后起床?”杉杉翻了個身,伸了個懶腰,說:“5分鐘后?!眿寢屨f,“好的,”隨即轉身走出了杉杉的臥室。七八分鐘后,杉杉起床、洗漱完畢,坐到了餐桌旁,開心地說,“昨天晚上,媽媽讀的故事太有趣了,稻草人沒有腦子,哈哈哈……”媽媽回答道,“是啊,鐵皮人沒有心,真逗……”出門前,媽媽說:“我看到你把自己的碗筷拿到廚房洗了,我特別高興,這就是整潔?!敝?,母子二人帶著輕松的心情走在上學的路上,一路不慌不忙、有說有笑……

兩種結果

在距離校門口不遠處,小雨媽媽和杉杉媽媽相遇了。小雨媽媽當著小雨的面,帶著凝重的表情說,“這熊孩子,早上不好好吃飯,出門前,把吃進去的飯全吐了出來!”“??!孩子一定很不舒服吧!”杉杉媽媽答道……

這是一個普通的早上,我們能猜出這兩個孩子對自己的看法有什么不同嗎?他們的情緒會一樣嗎?哪個孩子更有積極的心態(tài)而要求上進呢?在學校里,兩個孩子的表現迥異。杉杉為自己定了學習目標,他總是能配合老師,因為他在家里就已經學會和媽媽合作。小雨則在課堂上經常管不住自己,很令老師頭疼。杉杉回家后對媽媽說,“小雨在音樂課上不好好唱歌,還出怪聲,自己沒學會本領,還耽誤時間,真可惜!”媽媽:“哦?”杉杉:“我可不想像他那樣”。媽媽:“你不想像他那樣給別人添麻煩,還浪費時間?”

杉杉:“對,我想好好學習,將來找到更好的工作!”8歲的杉杉稚氣滿滿。

媽媽:“哦,你想有個好工作?

杉杉:”“是的!”

媽媽:“看來你思考了這個問題。”

當杉杉向媽媽傾訴時,媽媽沒有評論,也沒有長篇大論,更沒有說教。只是簡單地回應“哦”,并重復了孩子的話“你不想像他那樣”“你想有個好工作?”最后,媽媽說了一個事實,“看來你思考了這個問題”,而沒有說,“你真是個愛思考的孩子!”

所以,我們從中看出了什么?

當我們贊賞孩子時,不要讓孩子感到壓力。經常有家長在看到孩子的好成績時,會加上一句“繼續(xù)保持??!”其實,這句話背后是對孩子的不信任。贊賞一定要真誠。有的家長看到孩子取得的成績,說帶孩子去公園玩,孩子問什么時候去,家長說等你下次考得好就去!這就好比,上司夸你工作勤懇,業(yè)績卓著,要提薪,你問何時提?他回復說,下次你業(yè)績再提升時。

學會正確的贊賞

贊賞不是隨口夸孩子一句“你真棒”,也是需要步驟的~

1先描述你看到的---“我看到你把自己的碗筷拿到廚房洗了?!?/p>

2描述自己的心情,“我特別高興”。

3最后是總結為一個詞,“這就是整潔。”

贊賞可以是鼓勵的目光,可以是一個擁抱和肯定的言辭。心理學家的研究表明,在家里得到贊賞的孩子,更愿意為自己設立較高的目標。讓孩子學會合作,就要給孩子一個選擇?!澳闶乾F在起床,還是5分鐘后?”孩子自己的選擇,他更愿意負責任。除此之外,小雨的媽媽還需要改進的地方是:不要當著孩子的面評論孩子。當著孩子的面評論孩子,無論孩子多小,他感覺自己好像是家長的私有財產。這樣不利于孩子的自立培養(yǎng)。孩子的培養(yǎng)需要父母適宜的言談舉止。因為孩子是一顆種子,成長需要的是陽光和水分,贊賞就像陽光撒在孩子的心田。父母是照耀孩子的陽光,讓孩子長成棟梁之才。

怎樣教育孩子才是正確的


作為父母,總是想把最好的都給孩子,希望他們能夠成長為有出息的人,因此在教育上總是不遺余力。但是錯誤的教育方式往往會適得其反。今天小編就教大家一些正確教育孩子的小方法,各位家長注意敲黑板劃重點啦~

不要采取過激的方式

有的家長認為,“玉不琢不成器”,“孩子不打罵不容易成才”。所以每當孩子犯錯的時候,不是心平氣和地講道理,而是不分青紅皂白先罵一通、打一頓再說。這樣粗暴的對待孩子,不僅沒有辦法讓孩子真正認識到自己的錯誤,還很有可能會在心里留下陰影,性格容易變得偏激。

要以身作則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父母的一言一行,孩子都看在眼里,他們的模仿能力很強,空洞說教遠不及實際行動的影響力大。

不是有這么一則公益廣告嗎,母親給外婆洗腳,小兒子看在眼里,便有模有樣學著要給母親洗腳。同樣的,“上梁不正下梁歪”,做家長的如果品行不端,那么教育出來的孩子很難說不是一個失敗的復制品??梢姶笕说难詡魃斫淌怯卸嗝吹闹匾?/p>

大人的意見要統(tǒng)一

有的時候家長之間相互要通氣,對于同一件事的看法要爭取一致,態(tài)度也要統(tǒng)一,切忌你說東我說西,你扮白臉我扮紅臉,更不能當著孩子面就相互數落。否則的話孩子往往會莫衷一是,不知道究竟該聽誰的。時間一長,大人在孩子心中的地位和威信也會蕩然無存,再想要管教孩子就比較困難了。

不要扼殺孩子的興趣

學業(yè)固然重要,但是興趣是激發(fā)孩子創(chuàng)造力的源泉?,F在的社會需要的不是讀書機器,而是全面發(fā)展的多面手。所以,如果孩子表現出某方面的愛好,千萬不要干涉,而是應該鼓勵他,說不定還能成為孩子的一項技能。

父母們都想讓自己的孩子更好的發(fā)展,讓自己的孩子贏在起跑線上,早日出人頭地,但教育孩子并非一日之功,循序漸進的基礎上一定要遵循正確的科學方法。

教育,其實是對生命的尊重


一位美國教師在中國某醫(yī)學院講了這么一個故事:

在暴風雨后的一個早晨,一位男士在海邊散步,注意到沙灘的淺水洼里,有許多被昨夜的暴風雨卷上岸來的小魚。被困的小魚盡管近在海邊,也許有幾百條,甚至幾千條,然而用不了多久,淺水洼里的水就會被沙粒吸干,被太陽蒸干,小魚就會干涸而死。

這位男士突然發(fā)現海邊有一個小男孩不停地從淺水洼里撿起小魚,扔回大海。男士禁不住走過去:“孩子,這水洼里有幾百幾千條小魚,你救不過來的?!?/p>

“我知道?!毙∧泻㈩^也不回地回答。

“哦?那你為什么還在扔?誰在乎呢?”

“這條小魚在乎!”男孩兒一邊回答,一邊撿起一條魚扔還大海。

其實,這個故事恰好對應了泰戈爾老人的一句話,“教育的目的應當是向人傳送生命的氣息?!币虼耍逃坝睉搹淖鹬厣_始,使人性向善,使人胸襟開闊,使人喚起自身身上美好的“善根”,也就是讓學生擁有“這條魚在乎”的美麗心境。

一位納粹集中營的幸存者,當上了美國一所中學的校長,每當一位新教師來到學校,他就會交給那位教師一封信,信中寫道:“親愛的老師,我親眼看到人類不應該見到的情景:毒氣室由學有專長的工程師建造;兒童被學識淵博的醫(yī)生毒死;幼兒被訓練有素的護士殺害??吹竭@一切,我懷疑:教育究竟是為了什么?我的請求是:請你幫助學生成長為有人性的人。只有使我們的孩子在成長為有人性的人的情況下,讀寫算的能力才有價值?!?/p>

很顯然,人類有獸性的一面和天使的一面。教育者的目的是使人的靈魂得到鍛煉,克服獸性而轉化向天使的一面。

教育是人的靈魂的教育,而非單純的理智知識和認識的堆積。這是教育久遠而宏大的終極旨趣。否則,你擁有的知識愈多,對人類,對生命的危害愈大。

在這方面的教訓太沉痛了:李政道博士的一位高足盧剛,因論文獎落選,嫉恨、失望困繞著的他,竟然開槍打死了4位太空物理學家,繼而仇殺了自己的獲獎同學。河南宣化一位16歲少年劉某因與女友吵架,竟然喪心病狂地開著轎車朝行人一路碾軋,致使2死13傷。

時下,我們的學校教育往往忽略了學生基本人格、基本道德、基本情感的養(yǎng)成,以致于有些學生對生命、對世事愈來愈冷淡、冷漠甚至冷酷。

所以,一位日本教育家說過這樣一句話,我們要培養(yǎng)學生“面對一叢野菊花而怦然心動的情懷”,這種情懷就是在乎沙灘上每一條小魚的生命的男駭所擁有的情懷。否則,視小魚如草芥,給鮮花以蹂躪,即使其道德評分或許很高,也失去了人的生命價值。

對人的尊重,對宇宙的敬畏,最基本的就是尊重生命的存在,知曉生命的不可重復性。人不應無端地剝奪生命,即使是非常低級的生命。

當一個人對低級的生物或動物毫無憐愛之情時,你能指望他尊重高級的生命嗎?反之,當一個人充滿了對小草、小魚生命的關懷時,對于高級的生命、對于人的生命,他能不尊重嗎?

古人說:“哀,莫大于心死?!币粋€對外部世界冷漠無情的人,是沒有希望的人;一個由許多對生活、對生命無動于衷的人組成的民族,是沒有希望的民族。

作為教育者,也許有許多具體的工作要做,有許多具體的課業(yè)要抓,但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想品質、人文情懷,其中最基礎、最根本、最重要的一點乃是喚醒學生尊重生命的良知。

控制孩子是最不正確的教育


控制孩子是最不正確的教育

如果你只是把全部的認知教給孩子,孩子最好也不會超過你;只有孩子自己才知道,什么對他是最好的;看見孩子的前提,是看見自己;父母是孩子一切問題的根源,愛與自由是唯一的答案。

父母是孩子一切問題的根源

“我們自己想象孩子應該是什么樣,然后再想象出對付孩子的辦法”,這是非常可怕的育兒觀。那么,什么是正確的育兒觀呢?——其實,我想說的是:親子關系比教育方法更重要!

大家都聽過“性格決定命運”,那什么決定性格呢?從心理學的角度說,我們童年遭遇的親子關系會內化到孩子的心里成為內在的關系模式,這一整套內在的關系模式就形成了我們的性格,決定了我們的命運。

母嬰依戀關系奠定了孩子的生命底色。童年的關系模式,與我們今天的事業(yè),婚戀,親子關系,有著絲絲入扣的對應。這么說好像人生是決定論,實際上親子關系決定的是我們人生的起點。

孩子需要被看見

我們先說說孩子的“存在感”。存在必須在關系中才能產生。如果嬰兒對媽媽笑,媽媽沒有反應,嬰兒就傻掉了。他會想,“我存在嗎,媽媽存在嗎,這個世界怎么了?”如果嬰兒的各種反應得不到媽媽的回應,那嬰兒會活在一個感覺里,就是整個世界都是支離破碎的。

那么,通常的回應有哪幾種,并分別有哪些后果呢?

第一個就是重復對方話語中跟情感有關的詞。

比如說寶寶跟你說,“媽媽,這個小狗好可愛??!”那媽媽可以回應說“媽媽看到了,真可愛!”

這就是重復他說的話。重復對方表達出來的情緒或者你感受到的情緒,去確認它,彼此都會很幸福。

第二種是無關反應。

比如一個小孩子說“媽媽,我剛才看見了一只狗,好可愛的!”。有的媽媽會說:“你作業(yè)寫了沒?”。

如果孩子在最初和媽媽的溝通中,經常得到無關反應,那么,長大后,他就會感覺到跟別人溝通是一種很愚蠢的事情,于是變得冷漠。當然,他也可能會非常聰明,在自閉在自己的世界中的時候,思路很清晰,但他覺得跟別人聊天是很無聊的事情。

第三種是情感逆轉。

“媽媽,這個小狗好可愛啊?!薄皥蠹埳蟿倛髮б粋€人因為狂犬病死了!”。等等類似這種反情感的話,你們會感覺到你的能量出去了,被活生生地擰回去。

當我們成年之后,我們不會記得這個憤怒的,但這個憤怒一直藏在心理,后來就會通過情感逆轉表達出來。

第四種,就是不想回應。

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做過一些惡夢,比如自己掉坑里了,或者是遇到其他的危險,就會呼喊“媽媽”,但是媽媽沒有回應。這讓孩子會感覺“要死了,媽都不會來救我”。

如果你想暫時自己存在自己的世界中,不愿意回應孩子,你可以跟孩子說,“我知道你想跟媽媽互動,你的要求很好,但由于媽媽自己的原因,媽媽想自己待一會,這不是你的錯。半個小時后媽媽再陪伴你好嗎?”

控制是最壞的教育

下面,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一些兒童的行為習慣:

孩子吃手指,要不要制止?

首先,孩子為什么吃手指,有人研究發(fā)現胎兒在肚子的時候,就已經開始吃手指了。嬰兒覺得把手舉起來,然后還可以放進嘴里,他會非常喜悅,就像發(fā)現新大陸一樣,是一項壯舉。

孩子在1歲之前,探索世界的工具就是嘴巴,他會把所有的東西放到嘴里去試探。有的家長很緊張,其實孩子是非常非常小心的,處在全然的覺知當中的,只要他們不被打擾,就不會有什么問題。我們只要保證周邊的環(huán)境安全衛(wèi)生,就盡量讓孩子們自由探索。

如果孩子在1歲之后,它還要吃手指,那怎么辦?

有可能是因為口欲期尚未探索夠,有可能是通過吃手指彌補對母乳不夠的缺憾。無論什么原因,我們只能深深的允許而不是制止。有的孩子就是比別的孩子行動得晚,那是因為你的孩子有獨特的特點,不要把他糾正成流水線產品,千篇一律,孩子所有的東西都是需要我們呵護的,而不是去改變。

怎樣讓孩子避免危險?

只有我們體驗過了,我們的智力才會發(fā)展。我爸爸對我很好的一點就是爸爸很少用結論嚇唬的方式教育我。我小時候跟他一起釘釘子,刨木頭,這些看似危險的動作成了我童年有趣的回憶。

孩子天然地處在覺知當中,他不會有事沒事把自己弄傷了。比如小孩愛玩刀,我們可以跟他一起去摸刀,慢慢地去摸它,慢慢達到傷害的臨界狀態(tài),讓孩子自己去體驗這種感覺。有過刀子體驗的孩子,外出時被繩子纏住,他才會尋找類似刀子的尖銳物品去割斷繩子,這就是智力發(fā)展。而只學習過刀子很危險這個結論的孩子,是沒有能力自救的。

如果我們只是學到了一些結論,我們的智力是沒有發(fā)展的,我們發(fā)展的是恐懼和制約。我見過很多00后的小孩,都這么高了,樓梯都不敢下。媽媽時刻處在焦慮當中,孩子覺得探索新世界是件很恐怖的事情,摸索新事物覺得危險,孩子從小學會了恐懼和制約。

控制就等于扼殺精神生命。你如果管他吃飯,他覺得吃飯就是痛苦,你如果要管他學習,他覺得學習就是痛苦。我控制你,你的意志就不存在了,存在的就是我的意志。你的控制欲伸向哪里,孩子一生就會感受到無窮無盡的痛苦。

孩子有了壞習慣怎么辦?

每一個乖孩子都很可怕,他們一生都在按父母的規(guī)矩做事,他們自認為是乖孩子,別人一定要愛他。當他們遇到巨大挫折,再乖也沒人愛,乖的邏輯被沖擊到崩塌,會發(fā)生很可怕的事情。

我有一個朋友,要離婚,他說我過去所有的事情都是父母安排的,我想做一件父母沒有安排的事情,那就是離婚,他其實不是沒有感情了,就是因為他被壓制的太久了。

任何控制都會遭遇反彈,不管是多么正確的控制。每一個頑固壞習慣的背后,都是匱乏愛的痛苦吶喊。

如果你的孩子存在一些壞習慣,你可以告訴他“寶貝,你不管怎么樣,都是我的孩子,我知道你的生命有自己的發(fā)展規(guī)律,我沒有能力理解,但是我可以陪伴和看見?!?/p>

每個靈魂降生到世界上,都有一個使命,這個使命不需要任何督促,只需要愛和自由,他自然就會體驗。

家長應該給孩子怎樣的愛?

只有孩子自己才知道,什么對他是最好的。我們有多少人是活在焦慮中,就是因為現實跟我們想象得不一樣。

為什么說要信任,因為大家看一下這個寓言,干旱時節(jié),小樹為自保把葉子蜷縮起來。園丁A看到表象理解本質,及時補水;園丁B什么也不管,小樹熬到雨季也活下來了。園丁C學了很多知識,認為樹葉伸展是健康的正確的,所以不辭辛勞把葉子一片片掰開——結果可想而知。

我們可以不懂得教育,我們不需要成為心理學家才能生孩子,但是我們要保持一顆謙卑的心,就是你永遠不比孩子更知道什么對他來說是最好的。

教育的本質,是父母的自我修行。我們對自己的覺察體驗有多深,就會有多謙卑??匆姾⒆拥那疤?,是看見自己。對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不露痕跡的教育。

相關推薦

  • 人要保持童心返璞歸真的句子通用六十句 保持一顆童心其實很難,我們往往都是帶著一顆成人之心去創(chuàng)作童話。但能夠隨意放松地去創(chuàng)作。保持童心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情。有哪些好的適合保持童心的句子?下面是由幼兒教師教育網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人要保持童心返璞歸真的句子”,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2022-06-11 閱讀全文
  • 正確認識什么是早期教育 不少家長認為早期教育就是讓孩子讀書、寫字、算算術。這樣理解早期教育太片面化。早期教育主要是培養(yǎng)孩子的智力,智力包括觀察力、思維力、記憶力、注意力、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在開發(fā)孩子的智力時,不能偏重于單個能力...
    2021-04-03 閱讀全文
  • 學習區(qū)分大小,正確歸類 本網站為各位幼兒教師解決教案難題,下面給大家?guī)硪黄秾W習區(qū)分大小,正確歸類》!教案分類:幼兒園托班數學教案 表現內容:讓孩子可以確認大小的含義,并且能夠根據大小進行物品的歸類。 【教案目的】 1、初...
    2021-07-10 閱讀全文
  • 育兒知識:正確鼓勵孩子,其實就三步 我認識兩個8歲的小男孩,小雨和杉杉。他們都有一個愛他們的媽媽,但是每天以完全不同的方式開始各自的生活。 兩個媽媽 1.小雨家 小雨每天都會賴在被窩里,耳畔不斷傳來媽媽的呼喚?!翱炱鸫玻蠈W又要遲到了…...
    2020-09-23 閱讀全文
  • 怎樣教育孩子才是正確的 作為父母,總是想把最好的都給孩子,希望他們能夠成長為有出息的人,因此在教育上總是不遺余力。但是錯誤的教育方式往往會適得其反。今天小編就教大家一些正確教育孩子的小方法,各位家長注意敲黑板劃重點啦~ 不要...
    2021-07-12 閱讀全文

保持一顆童心其實很難,我們往往都是帶著一顆成人之心去創(chuàng)作童話。但能夠隨意放松地去創(chuàng)作。保持童心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情。有哪些好的適合保持童心的句子?下面是由幼兒教師教育網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人要保持童心返璞歸真的句子”,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2022-06-11 閱讀全文

不少家長認為早期教育就是讓孩子讀書、寫字、算算術。這樣理解早期教育太片面化。早期教育主要是培養(yǎng)孩子的智力,智力包括觀察力、思維力、記憶力、注意力、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在開發(fā)孩子的智力時,不能偏重于單個能力...

2021-04-03 閱讀全文

本網站為各位幼兒教師解決教案難題,下面給大家?guī)硪黄秾W習區(qū)分大小,正確歸類》!教案分類:幼兒園托班數學教案 表現內容:讓孩子可以確認大小的含義,并且能夠根據大小進行物品的歸類。 【教案目的】 1、初...

2021-07-10 閱讀全文

我認識兩個8歲的小男孩,小雨和杉杉。他們都有一個愛他們的媽媽,但是每天以完全不同的方式開始各自的生活。 兩個媽媽 1.小雨家 小雨每天都會賴在被窩里,耳畔不斷傳來媽媽的呼喚?!翱炱鸫?,上學又要遲到了…...

2020-09-23 閱讀全文

作為父母,總是想把最好的都給孩子,希望他們能夠成長為有出息的人,因此在教育上總是不遺余力。但是錯誤的教育方式往往會適得其反。今天小編就教大家一些正確教育孩子的小方法,各位家長注意敲黑板劃重點啦~ 不要...

2021-07-12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