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照色彩來判斷孩子的個性
發(fā)布時間:2022-02-14 教育孩子誠實的故事 幼兒園色彩說課稿 幼兒園孩子的游戲每個孩子似乎都有自己無意識的色彩偏好,孩子們玩的24色橡皮泥、36色繪畫水筆,總有一兩種色彩早早需要“補倉”;去童裝柜臺買衣服,款式再怎么新穎可愛,售貨小姐也無法說服孩子接受他“意料之外”的顏色。
對顏色的無意識選擇有可能說出了孩子的內心秘密:他的深層個性與旗幟特征;孩子極端地熱愛某一種顏色,他的個性往往越突出,這種個性常常是他優(yōu)點和缺點的“爆發(fā)點”。
找準了這個“爆發(fā)點”,父母對孩子的引導可以更加有的放矢。
既然顏色說出了孩子的秘密,我們可以運用簡潔有效的“顏色療法”,來對孩子的某些“極端個性”加以矯正。
喜歡黃色
喜愛黃色的孩子有兩種,一種是坦率地表現(xiàn)當時的心理狀態(tài),而另一種則將不滿足轉化成一種強烈的愿望。兩種結果是截然不同的,所以,對于一個喜愛黃色的孩子,應注意是屬于哪種類型。后者之所以喜愛黃色,乃是想憑借色彩來彌補事實的不足,對于存有此類色彩偏執(zhí)傾向者的矯正法,最理想的方式,就是滿足其需求,讓他到戶外去接觸陽光。
如果一個孩子住在有廣大庭院的房子,或附近有綠地、公園,而又喜愛黃色時,該怎么解決其心理狀態(tài)呢?我的判斷是——此類小孩,如果不是生長在極幸福的家庭,就是缺少母親的撫愛,二者必居其一。如果在色彩知覺已固定化的階段(如高中),依然選擇黃色,那么,大體來說,這個孩子必是健康的。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延伸讀
從色彩看孩子性格
洞悉孩子的性格,是父母迫切想了解的。這里介紹一種簡易的方法,那就是“依色彩來判斷孩子的個性”。
從色彩看到孩子性格
色線,線條的心理意義及孩子的特性
心理學家阿爾勒對150名2至5歲兒童所作的畫做為其一年的追蹤調查,所得到的結論是:色彩與線條各有其固定的心理意義。假如兩種具有不同意義的色彩與線條重疊出現(xiàn)在同一畫面上,即表示內心里面有兩種不同的感情,愿望互相糾葛。
喜歡紅色的小孩特性
喜愛紅色者確是個性較低強烈的人,精力充沛。其缺點如個性較沖動且感情較豐富。所以,容易引起與異性關系的麻煩事件。
一般來說,小孩子有喜歡紅色的本能。如果由喜愛紅色轉變?yōu)楹旨t色的人,在個性上兼有兩者的優(yōu)點,且能控制其沖動情緒。
喜愛粉紅色的小孩特性
大部分的女孩子喜歡漂亮的粉紅色。如果您所愛的小女兒喜歡粉紅色的話,表示您的家庭經濟環(huán)境在一般水準之上,而且,也象征著雙親愛心的充分表現(xiàn)。
在愛心的保護下,這種女孩子多具備“高度審美觀”、“細心體貼”,“優(yōu)雅”,“柔順”的物質,亦正是吸引人之處。
喜歡黃色的小孩特性
喜愛黃色的小孩,有天才的一面,對于智慧的需求比任何人都來得強烈,更渴望追求理想,雖然外事態(tài)度較不踏實,但是他的腦筋靈敏、反應敏捷??墒谴祟愋驼?,不容易保持到成年。如果您的子女長大成人,仍然深愛黃色的話,那么,他是所謂“理想家的類型”,同時,他(她)亦會是個重感情、講義氣并深得他人信任的人。但,請務必特別注意,喜愛黃色,亦有可能是一個精神分裂癥患者。
喜愛綠色的小孩特性
喜愛綠色的孩子,個性上較隨和開朗,沒什么心機,具有包容寬恕的心胸及強烈的好奇心,而且頗有求知的上進心。
此類型者,成人后適宜于領薪階層,如能有恒心踏實做下去,也可有成功的一日,許多才氣縱橫的男孩多屬此類型。
喜愛橙色的小孩特性
喜愛橙色者,個性上較外向活潑,喜愛說話而且人緣很好,有趣的是,幼小就喜歡橙色的人,會從一而終地喜歡到成年,雖然有時人暫時喜
歡其他顏色,但仍會再度重返橙色的懷抱。
此類型者創(chuàng)造性,自我為中心,較不懂得體諒他人,粗枝大葉,幼稚地認為天底下都是好人,所以,易被歹我所騙。
喜愛藍色的小孩特性
其責任感較重,處事態(tài)度細心周全,內向而不善言辭。
喜歡紫色、黃色等中間色的小孩特性
喜愛紫色的女孩,容易沉溺在自戀的狀態(tài)中,同時,亦具有病態(tài)體質的一面,所以,需加以關注。幼兒期與少年期的孩子,如喜歡紫色,則雖然表面上看似健康無恙,但必須探討是否含有隱疾!
除此色外,對喜歡欖綠、藍綠色、黃綠色等中間色系的小孩須留意,以探究其心理背景。根據(jù)色彩心理學家表示,喜愛橄欖綠者,大多屬于被壓抑者,個性較乖張別扭,而且,有傾向“歇斯底里癥”的趨勢。
喜愛綠色、黃綠色者,常屬多愁善感型的感性人物!黃綠色尚含一絲積極性,而藍色綠色則完全屬閉塞的人物
六個細節(jié)判斷孩子在幼兒園的情況
近來,頻頻曝光的多起幼兒園虐童事件讓家長們感到憤怒和恐慌。作為父母,我們應該如何保護好孩子們呢?首先大家必須得及時了解孩子在幼兒園過得如何,這樣一旦有問題才能及時發(fā)現(xiàn)并處理。這里有一些自行判斷的方法,快學起來!
六個細節(jié)判斷孩子在幼兒園的情況
在很多時候,由于一些原因,孩子不會主動告訴家長他在幼兒園是否受到不公平待遇。大家不妨通過以下細節(jié)來判斷孩子在幼兒園過得好不好。
1.寶寶是否愿意在幼兒園大便
對于三歲左右的寶寶而言,大便是一件讓他感到很害羞的事。假如不能適應幼兒園環(huán)境,寶寶往往不愿意在幼兒園大便,寧可憋回家解決。
所以說,寶寶愿意在幼兒園大便的話,最起碼可以看出他在幼兒園內心有安全感,情緒也很穩(wěn)定。
2.放學后寶寶是否愿意留園
若寶寶放學后不想回家,還想在幼兒園多玩一會,說明在他心里幼兒園的吸引力大于家的吸引力,寶寶在幼兒園過得很好很開心。
3.寶寶的飲食是否正常
想知道寶寶在幼兒園吃飯怎么樣,大家可以觀察他在家吃晚飯的情況。如果寶寶晚飯吃的很多,吃的速度很快,說明寶寶在幼兒園午飯吃的不好,可能有飯菜不合胃口、飯菜量不夠吃等問題,大家要及時跟老師反映。
4.寶寶的睡眠是否規(guī)律
寶寶入園后,一般很快就能養(yǎng)成良好的睡眠規(guī)律和習慣。如果寶寶出現(xiàn)中午不睡午覺、晚上不睡早上不起的情況,大家就要重視起來,找到寶寶不能融入幼兒園生活的原因。
5.寶寶是否愿意分享幼兒園生活
一般,孩子回家后會很愿意和爸爸媽媽說起在幼兒園的新鮮事,有時候都不用家長問自己就說不停。這說明寶寶在幼兒園過得好。如果在一段時間里,孩子回家后一直怏怏不樂、沉默寡言,逃避或不耐煩回答你的問題,那他估計在幼兒園過得不如意或者碰上什么不開心的事。
這些表現(xiàn)說明寶寶在幼兒園不開心
寶寶在幼兒園過的不開心通常會有以下這些表現(xiàn),請大家保持警惕:
★ 不想去幼兒園
若寶寶剛入園,早上不愿意去幼兒園很正常。如果寶寶上幼兒園有一段時間了,而且之前上學的時候沒有抵觸情緒,最近突然不愿意去幼兒園,那就要引起警惕了。這種情況說明寶寶在幼兒園一定遇到了什么事情,大家一定要及時跟幼兒園老師溝通了解真實情況,不要拖延。
★ 晚上睡覺做噩夢
如果寶寶入園已經有一段時間了,在晚上睡覺的時候有煩躁不安、半夜被噩夢驚醒的情況,那么大家要當心了。建議及時詢問寶寶在幼兒園里究竟發(fā)生了什么,讓寶寶睡覺都感到恐懼。
★ 突然情緒反常
孩子的情緒容易外露,家長平時應多留心。如果寶寶出現(xiàn)以下情況大家應多關注,比如脾氣變壞、變得頤指氣使,突然一入園就哭鬧,很少和其他小朋友交流,看到你表現(xiàn)得很委屈等。另外,孩子突然情緒反常也有可能是寶寶生病的前兆,大家要重視起來。
★ 看老師的表情不對
從寶寶看老師的眼神里,大家能感覺到老師對待寶寶的態(tài)度好不好。如果寶寶面對老師的時候,出現(xiàn)眼神閃躲或者低頭不敢看老師,大家就要多注意了。
在這里要提醒大家,只要寶寶還是很喜歡老師,就說明他在幼兒園沒有問題。有的老師雖然比較嚴厲但也是為了孩子好,大家別太苛求。
兩個技巧了解寶寶在幼兒園的真實情況
如何從寶寶口中得知他在幼兒園里的真實情況呢?達媽教大家一些小技巧,大家趕緊來學學。
? 啟發(fā)式提問
大家可以這么詢問寶寶:“寶貝,幼兒園里有很多玩具,有很多小朋友和老師陪你一起玩,你很開心吧?”不管寶寶如何回答,大家可以進一步往下問:“你玩了哪些玩具啊?為什么開心(不開心)?”接著還可繼續(xù)問:“玩這個的時候,有沒有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老師說了哪些話?”
這樣啟發(fā)式的提問不但可以讓寶寶說出實話,而且能鍛煉他的語言能力。如果孩子不愿意說,要趕緊跳過轉移話題。
? 誘導式扮演
大家可以和寶寶玩角色扮演游戲,誘導他把在幼兒園的情景再現(xiàn)出來。比如讓寶寶扮演老師、自己扮演小朋友。在這種情況下,寶寶會自然而然的把幼兒園里發(fā)生的事情展現(xiàn)出來,從而使大家了解寶寶在幼兒園里的真實情況。
最后提醒大家,不要認為把寶寶送進幼兒園就完萬事大吉了。作為寶寶最親近的人,你要時刻關注寶寶的述說和暗示,及時了解他在幼兒園過得好不好。
請相信,不管在什么地方,心存惡意的幼師畢竟還是少數(shù),大多數(shù)幼師都很有師德很有愛心。希望所有寶寶都能健康、快樂成長。
如何判斷英語特色幼兒園
1、幼兒英語聽說能力是衡量幼兒園英語教育有效性的評價重心
聽和說能力的培養(yǎng)是幼兒期英語教育的重心,幼兒的英語聽說水平也是評價幼兒園英語教育有效性的重心。幼兒期的語言習得最初是從聽開始的,繼而嘗試運用口語交流,而閱讀和書寫的能力則是在幼兒發(fā)展到一定階段、在聽說的基礎上發(fā)展的,外語習得也不例外。幼兒期是語音的關鍵期,幼兒對語音的敏感使其容易獲得第二語言的覺知,幼兒有大量的機會“聽”英語并能理解含義,不僅能夠培養(yǎng)語音意識,也是進一步交流的基礎;“說”作為語言輸出的主要方式,不僅反映了幼兒對輸入信息的理解,也代表了幼兒外語信息加工的水平,成為外語學習的關鍵一環(huán)。同時,“說”也是幼兒運用外語的主要形式,體現(xiàn)了語用價值。因此,對幼兒英語聽說能力考察應是幼兒園英語教育有效性的重中之重。本研究中考察幼兒的聽說能力主要通過幼兒英語水平測試的“聽”和“說”項目實現(xiàn)的。
2、幼兒日常生活的交流能力是衡量幼兒園英語教育有效性的關鍵
外語學習的目的是運用,外語語用研究認為幼兒的外語學習本身應當在運用中進行。幼兒的學習又是通過日常生活整合的,因此能夠在日常生活中用英語進行會話是語言習得的目的和手段。而幼兒在日常生活中的語用能力本身又是建立在聽和說的基礎上,因此對幼兒日常生活交流能力的考察是對幼兒園英語教育有效性基本聽說能力的更高層次的考察。本研究中對幼兒日常生活英語交流能力的考察主要是通過幼兒英語測試的“日常交流”項目實現(xiàn)的。
3、幼兒多元文化意識及知識是衡量幼兒園英語教育有效性的深層次要求
通過幼兒園英語教育,培養(yǎng)幼兒的多元文化意識、豐富幼兒的多元文化知識,是幼兒園英語教育的更深層次的目標,也是衡量幼兒園英語教育有效性的重要指標。語言是文化的載體,幼兒的英語學習同時也通過顯性或隱性的途徑了解了異域文化,從而使其了解異域文化與本民族文化的差異,逐步培養(yǎng)幼兒的多元文化意識以及開放和兼容性格,有利于培養(yǎng)幼兒和他人合作的精神,以適應多元社會、國際化的要求。外語的文化教育同時也是對外語教育自身提出的更高要求,使其脫離語言單純的工具意義,而對幼兒的學習更有價值。鑒于語言文化意識的重要性,幼兒的多元文化意識應成為幼兒園英語教育有效性的重要指標。本研究主要是通過與幼兒英語水平測試中的語言文化部分完成的。
判斷親子關系的辦法
心理學研究表明,如果父母在養(yǎng)育孩子的過程中有這7個跡象,就說明將孩子撫養(yǎng)得很不錯了,所以應該好好肯定自己。
孩子能夠表現(xiàn)出各種情緒
很多父母會比較頭疼孩子在自己面前發(fā)脾氣,但是每個人都會有各種情緒,區(qū)別只是,會不會在某個人面前表現(xiàn)出。
一般而言,覺得越親近的人,越容易在他們面前表現(xiàn)情緒。
只有當孩子心理感覺和父母貼近,才敢在父母面前表現(xiàn)出各種情緒,尤其是生氣這類負面情緒。孩子在父母面前撒嬌,是因為孩子覺得在和父母相處的過程中有絕對的安全感。
如果孩子在父母面前表現(xiàn)的情緒很少,或者只表現(xiàn)某一類情緒,就預示著親子關系有些問題。
孩子遇到問題首先找你
很多父母以為孩子遇到問題就會找自己解決。
其實未必。
孩子會先判斷父母對此事件的反應,預測可能的后果。如果孩子過去在外面受到傷害,找父母求助,而父母采取責怪的態(tài)度,孩子以后可能寧愿忍耐痛苦,也不會找父母求助。
對待孩子的求助,家長應該及時給予幫助,否則孩子以后可能寧愿忍耐痛苦也不會找父母求助。
孩子會和你談自己的想法
如果孩子愿意告訴你自己的任何想法,就說明你們這段親子關系很親密。
有些父母對孩子太過嚴厲,或者對孩子的想法、情緒反應過度,孩子就會越來越不愿和父母說自己的想法。
此外,孩子也能比較準確地感受到父母的心理承受力,如果他們覺得父母不能承受,也不會告訴父母。
家長鼓勵孩子做自己喜歡做的事
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可以幫助孩子發(fā)展出成就感。
很多父母為了讓孩子學習,會不讓孩子發(fā)現(xiàn)自己的興趣,逼迫他們學習自己不感興趣的領域。長此以往,會讓孩子害怕自己讓父母失望,他們學習過程中感受到的壓力也會尤其大。
會對孩子道歉
在親子關系中出現(xiàn)的問題未必都是孩子的錯,有時候父母也有做了不對的地方,比如情緒失控大發(fā)脾氣,甚至是大孩子。
如果事情已經發(fā)生了,父母需要做的,就是承認并且彌補自己的錯誤。
傳統(tǒng)的思想總是認為,父母對孩子就是應該高高在上,對孩子做什么都是理所當然的,甚至只要是自己覺得對,就不需要考慮孩子的感受。
如何教育孩子判斷對與錯
“不,我不能給?!比龤q的燦燦大叫,同時張開雙臂試圖將147塊積木護到自己的胳膊底下?!斑@些都是我的。”他大聲抗議。
顯然,燦燦的行為違背了“分享”準則。那么,我們能說燦燦是一個自私、淘氣、被寵壞了的孩子嗎?也許不能。因為,該年齡段的道德感決定了,他只是簡單地思考問題,自然地按自己的想法去行事。
學前兒童正處于前運算思維階段,思維具有具體形象性、表面性、固定性等局限性,因此相應地在判斷對與錯方面,也存在以下幾個特點:
1、絕對性。凡事常常都是好的或常常都是壞的,在他們眼里,一個行為是有意還是無意并不重要,他們不看動機,只看結果。
2、取決于身體傷害的程度。身體傷害越嚴重,就認為錯得越糟糕。
3、取決于一切行為是否會招來懲罰。如果受到處罰就認為是錯的。
4、規(guī)則。規(guī)則是從來都不應該被打破的,破壞規(guī)則就是錯的。
5、從自己的角度出發(fā)。兒童很難站在別人的角度上考慮問題。
因此,燦秈可能就認為,積木是我先拿的,我有權占有,打破了這個規(guī)則就是錯的;另外,他從自己的角度出發(fā),認為我需要它們,所以就該歸我。
盡管這樣,我們還是應該幫助孩子形成正確的道德認知和道德行為。父母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合理地處理問題
首先,父母應判斷孩子的違規(guī)則行為觸及的是道德規(guī)范還是社會習俗,然后再做處理。如果是道德規(guī)范,一定要和孩子
交談,讓他理解做錯的原因,讓他認識到別人也有他們看問題的角度,幫助孩子去糾正錯誤。2、讓孩子體驗道德沖突?
為兒童安排一定的自由游戲的時間,讓他們自然地體驗道德沖突,嘗試著去解決問題。
3、討論道德兩難問題
選擇一些道德兩難故事,讓孩子從不同人的角度去思考討論。讓他們明白,每個人都是會犯錯誤的,沒有永遠的好人,也沒有永遠的壞人。
4、鼓勵孩子改變規(guī)則
當孩子在玩一個喜愛的游戲時,鼓勵他們改變規(guī)則,用不同的方式去玩。一定要強調指出,如果征得所有游戲者的同意,規(guī)則是可以改變的。
5、讓孩子自己制定一些規(guī)則
強調指出,什么是對集體有利的事情。避免讓兒童決定有關的懲罰規(guī)則,因為他們常常喜歡制定一些殘酷、苛刻、不現(xiàn)實的懲罰措施,而這些對行為的改變地無濟于事。
6、鼓勵孩子開展表演游戲和角色游戲
表演游戲和角色游戲能使孩子站在他人的角度想問題,促進他們觀點采擇能力的發(fā)展。
7、深究意圖和動機的含義
使用故事和木偶劇討論人物的動機。比如,小杰弄壞了小熊的椅子,為什么弄壞的?小熊感覺怎樣?小杰怎樣幫助小熊會好一些呢?
8、表揚有道德的行為
對孩子的合作、幫助行為予以表揚,從而激發(fā)其他孩子的行為。幫助孩子辨別善良、公正和合作等行為。
9、使用真實的兩難問題
在教室情景下,提出生活真正的兩難問題,讓孩子討論。避免使用寓言或格言,因為這對孩子來講太抽象,難以理解。
孩子的五大依賴性心理
關鍵詞:依賴性幼兒心理自卑
導讀:寶寶自出生起就開始了探索世界的過程。有的寶寶膽子大,調皮好動;而另一類則依賴性強,缺乏自信,膽小…怎樣幫寶寶獨立起來?讓我們先從了解他們的心理開始。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表現(xiàn)1、害羞 讓媽媽頭疼的是每次家里有生人來,女兒點點總是顯現(xiàn)出六神無主的樣子;那么小的人兒,顯出與年齡極不相稱的好靜不好動,每次到朋友家里串門,她會一路吵著“不去”,即便是到了目的地,也像被釘在地上一樣就是不進人家的家門。 兒童心理分析: 由于孩子的天生氣質決定的。例如像妞妞就屬于內向型的孩子,比較不愛動,膽小害羞,而且適應性差,對于新事物或陌生人,經常采取拒絕的方式,遇到不順心的事情時,比較容易顯示不愉快的心情。 由于家庭的教養(yǎng)方式有問題。一些父母的性子急、對孩子缺乏耐心;對孩子要求過高、管教過嚴;對孩子指責、約束過多等。有的家庭是爺爺奶奶帶孩子,他們總是陪伴孩子玩,為了安全起見,不讓孩子與外界接觸,使得孩子缺乏與他人交往的機會,變得膽小、害羞、依賴性強。還有的父母經常采用懲罰、體罰、恐嚇等方法教育孩子,對于一些敏感、情緒不穩(wěn)定的孩子來說,會使孩子的神經長期處于過度緊張的狀態(tài),時間久了,孩子就會變得膽小、孤僻。 作為家長平時要認真觀察孩子的行為表現(xiàn),了解他們的氣質,并運用正確的教養(yǎng)方法引導孩子,孩子就會變得活潑大方、開朗樂觀,形成良好的個性品質。 表現(xiàn)2、纏人 獨生的兒童由于環(huán)境的特殊性,容易產生纏人、磨人的壞習慣。比如:吵著要你幫他找玩具,幫他找出來了,玩了不一會兒,他又丟下玩具拿起你手上的絨線當球踢;你寫東西他也要寫,給了紙、筆還不干,又要搶你手中的筆等等,很容易讓家長惱火。 兒童心理分析:1.是一種心理依賴。有個性、活動能力強、會玩的孩子較少磨人。相反,過于嬌生慣養(yǎng),樣樣都由父母安排停當,會使孩子養(yǎng)成離開父母就無法生活的習慣。這種依賴性反映在情緒上,就是圍著父母胡攪蠻纏,甚至被父母罵了一通、打了一巴掌,反而安穩(wěn)了。這種情況正是兒童行為不獨立、內心情緒不安定而采取的一種發(fā)泄。挨罵挨打反而轉移了焦慮,被動地穩(wěn)定了情緒。這就許多家長常說的孩子是賤骨頭,好說歹說不行,罵一頓到舒服了。同時越是自卑的兒童越容易纏磨大人。 2.家庭成員的態(tài)度不一。請注意孩子專找寵愛他的人纏,也專找態(tài)度曖昧、容易妥協(xié)的人纏,因為經驗證明,他們總是在責罵之后滿足他的要求。所以要分清情況分別對待。 要從根本上糾正還取決于對兒童個性的培養(yǎng)。纏人表示孩子缺乏自立、情緒不定,改變這種個性的根本出路,是不要過分保護孩子,而應培養(yǎng)孩子自立能力,多讓孩子自己拿主意,尊重他的選擇。這樣孩子反而對自己的行為會作出負責的選擇,再不會整天磨著你幫他干這干那,也不會不知深淺地提出無理要求。 表現(xiàn)3、恐懼 很多父母難以忘記孩子恐懼的表情,他們經常害怕的說:“那聲音太響了”“夢里的怪獸”“危險到處都有”“分離”“沒嘗試過,我不知道會發(fā)生什么”。 兒童心理分析: 也許嬰兒經歷的第一次恐懼是由巨大的噪聲和強烈而陌生的刺激造成的。這種恐懼通常出現(xiàn)在孩子出生后的第一年。因為孩子在出生后失去了母體帶來的安全感。第一年里,他們剛開始認識外界環(huán)境。因此,任何他們不熟悉的刺激、光線、聲音都會使之產生恐懼感。顯然,嬰兒是逐步適應世界上的新事物的。 在2-4歲之間,孩子會害怕動物。父母適當?shù)乜刂凭置婺転楹⒆犹峁椭R屗麄兞私?,有些動物很危險,而有些動物卻很有善。幫助孩子熟悉動物很重要,父母可以給他們看圖片,為他們買動物造型的玩具,給他們講關于小動物的故事,和他們一起查閱展現(xiàn)動物生活形態(tài)的資料。父母永遠不能強迫孩子接近他們害怕的動物,這樣只會使他們身心不快,并使他們的恐懼心理變成恐怖心理。 孩子常常會對暴雨、閃電和響雷感到恐懼。在自然環(huán)境中,暴雨通常很危險。應該告訴孩子如何保護自己。但是,要注意不能讓孩子的恐懼感變成一種持久的不快。此外,兒童對黑暗的恐懼也很常見。不要忘記,孩子到6歲時往往還不能區(qū)分虛幻和現(xiàn)實。如果孩子夜間醒來,應該關著燈哄他入睡。不要讓他們感到恐懼總是伴隨著黑暗。 表現(xiàn)4、不合群 有的父母生怕孩子出門惹是生非,總是把孩子關在家里,很多原因久而久之就造成孩子“不合群”。 兒童心理分析: 1、寶寶表現(xiàn)為怕生。總是停留在同齡群體之外,郁郁寡歡,孤獨沉默。這些寶寶往往不愿入托或入園,常因此與父母生氣。 2、是孩子以自己為中心,只要大家不按自己想法去做就會不高興。 3、是由于孩子身上的某些缺點。例如,愛搗亂、愛罵人等原因,小朋友們是不歡迎他加入游戲隊伍的。 4、體弱多病的孩子也不愿意參加集體游戲和活動。對于他們首先要增強體質,要找大夫診治,把孩子體力恢復起來。有了強健的體魄,你的孩子就會改變過去那種靦腆的、懦弱的、只縮在家里不敢和小朋友一起玩耍的習慣了。 5、智力發(fā)育遲緩的孩子,總愿意跟比自己小的孩子一起玩,這也不奇怪。如果大人硬讓他和同齡的孩子一起玩,由于智力跟不上,他就免不了受朋友們的欺負和排擠,因而造成孩子易怒、粗暴,產生自卑感,收到相反的效果。 6、性格古怪的孩子也不愿和朋友一起玩。他們一般不容易在短期內轉變。對于他們,父母一定要有耐心,要持之以恒地和孩子交流感情,努力理解孩子,還要找心理專家和精神科大夫咨詢,以便矯治孩子古怪的性格。 7、住在樓房,本單元上下沒有同齡孩子。 8、大人怕把屋子弄贓,不讓孩子帶同學到家里玩。 9、擔心出事,干脆誰家也不讓孩子去。 10、孩子沒常性,與別的孩子玩一會就鬧個不歡而散。 11、不愛和同學說話,總是自己埋頭看書。 12、沒老實勁,不是逗弄這個,就是推倒那個,結果誰也不愿和他玩。 父母可以多鼓勵孩子與同齡兒童交往。大人不要在孩子身邊,也不要叮囑太多,甚至孩子們的爭吵,哭鬧等事也讓他們自己去處理,家長盡量不要去干預。讓孩子廣交朋友。同各種類型的孩子交往,不要局限于鄰居親戚家的孩子。 盡可能改變孩子的依賴狀況。要讓孩子自己穿衣吃飯,夏天自己洗澡,單獨睡覺,自己起床,自己決定一天的活動等。如果孩子一時離不開媽媽,可將他們寄放到親戚家,讓其適應一下離開媽媽的生活。 表情5、重復 我發(fā)現(xiàn)我五歲的孩子最近有一個奇怪的特點:在看動畫片、圖畫書時,特別喜歡重復。即對看過的動畫片和圖畫書不厭其煩地看了一遍又一遍,而對新的、未看過的反而不太感興趣。請問這樣正常嗎?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情況呢? 兒童心理分析: 這位家長對孩子的觀察很細心。四五歲的孩子出現(xiàn)喜歡重復看同一部動畫片和圖畫書的現(xiàn)象并不是個別的,有相當一部分孩子都不同程度地表現(xiàn)出這一特點。 孩子之所以出現(xiàn)這種情況,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個性的原因。在對待事物的態(tài)度上,能表現(xiàn)出人的個性的不同特點,孩子的個性正在形成和發(fā)展,這種個性的不同在一定程度上也會表現(xiàn)出來。喜歡重復看同一部動畫片和圖畫書正是一部分孩子喜歡自己所熟悉的事物、喜歡重復的個性的一種體現(xiàn)。 二是心理發(fā)展水平的原因。由于幼兒的認識能力、想象能力和記憶力的發(fā)展還很不完善,所以就不可能象成人一樣在較短的時間內接受大量的信息。這樣,孩子如果是每次都看不同的動畫片和圖畫書,就會出現(xiàn)記不住、無法接受的現(xiàn)象,而一次又一次的重復則能避免這一現(xiàn)象,使孩子在重復中檢驗自己的記憶和期望,從中體會到一種成就感。一般來說,隨著孩子心理水平的提高,這種現(xiàn)象也會逐漸消失。 所以,孩子喜歡重復看同一部動畫片和圖畫書的現(xiàn)象并沒有什么不正常的,一般也不會有什么害處。如果這種現(xiàn)象的程度非常嚴重時,家長可以適當進行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