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為您提供優(yōu)質的幼兒相關資訊

專家:家長要學會幫孩子"立志" 當好孩子的領航人

發(fā)布時間:2022-01-04 幼兒園好孩子說課稿 適合家長給孩子講的睡前故事 讓孩子學會乘坐電梯教學設計

談到對孩子進行理想教育時,現(xiàn)實生活中,常聽到一些家長這樣說:“這東西太虛,現(xiàn)在把學習搞好了是最實際的,將來就什么都有了?!庇嘘P專家表示,家長一定要學會理想教育,幫孩子“立志”,當好孩子的領航人。

近日,在天津舉行的“貫徹《未成年人保護法》學校與家庭責任”學術論壇上,天津市家庭教育研究會副會長關穎說,古人說,“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孩子如果沒有遠大的志向,自身的激勵因素得不到很好的開發(fā),在成長道路上只能處于被動狀態(tài),不是自己向前奔,而是靠父母推著走。缺乏開拓進取精神,這是孩子成長的大忌。

專家說,實際上,人的志向從兒童階段就開始萌生了。它是隨著孩子學習與實踐活動的發(fā)展,隨著家庭和學校教育的不斷深化,從無到有、從低水平到高水平逐步形成的。如果說志向是人生的航標,那么父母就要幫助孩子立志,當好孩子人生路上的領航人。

關穎認為,孩子立志,首先要找出孩子的素質優(yōu)勢和興趣所在,揚長避短,確立發(fā)展的目標。只有在了解孩子的基礎上,才有可能有針對性地幫孩子作出適合自己的志向選擇。在孩子小的時候,興趣愛好是不固定的,做父母的要因勢利導,為孩子積極創(chuàng)造發(fā)展興趣愛好的條件。

專家建議,幫孩子立志的同時,家長還要引導孩子腳踏實地作出自己的努力?!叭绻改感責o大志、目光短淺,就很難使孩子樹立遠大理想。”關穎說,有的人從眼前利益出發(fā),把能賺錢作為奮斗的目標和有本事的標準;有的父母甚至公開向孩子灌輸“金錢萬能”的思想,甘心情愿讓孩子棄學經(jīng)商。對于年幼的孩子來說,從小打下了這樣的思想烙印,很難在成才的道路上有所作為。所以,為了孩子的將來,家長應當把自己的眼光放得遠一些,對自己的消極言行應當有所收斂。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延伸讀

家長要與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


家長要與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

要知道,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錯過了就不能再重來。只有貼心地陪伴,才是父母給孩子最好的禮物,而且這不是其他物質所能夠取代的,在與孩子的相處中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家長和孩子之間才能更融洽的相處,孩子才能更快樂的成長。

很多家長把自己定位成“監(jiān)工”的角色而不是陪孩子玩的角色,也有一部分家長雖然每天都跟孩子在一起,但是孩子并未感覺到來自父母的關愛,因為這些家長把孩子送給了各種培訓班。沒有陪伴孩子的家長往往借口都很充分,大多在喊“工作忙,無法抽出時間陪孩子”;把孩子送給培訓班的家長借口也很冠冕堂皇,說“現(xiàn)在孩子不努力,長大了是要吃苦的”。說到底,家長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孩子,那么你們有沒有問過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嗎?

在孩子的童年時期,父母主動進行的親子活動是至關重要的,會影響到孩子的一生。這個階段如果缺乏對孩子足夠的陪伴,孩子的世界里就會缺乏父母的形象,不利于人格的形成與完善。家長再忙也應該多抽時間陪陪孩子,多關愛孩子,彌補平時工作忙與孩子溝通少的缺憾。

現(xiàn)代社會中,很多年輕家長都是把孩子交給老人來帶,而自己用工作繁忙來推卸自己的教養(yǎng)責任,這對孩子的成長是非常不利的。因為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對孩子再好,也代替不了父母的愛,所以,工作和時間都不是親子溝通的障礙。

當家長光顧著為工作忙碌,不留意間就忽略了孩子,不知不覺間造成親子之間的鴻溝越來越大。要知道,父母與孩子之間的很多問題都是由于缺乏良性的親子溝通造成的。溝通是人與人之間最重要的交往方式,無論是與誰,都需要有良好的溝通,而許多父母卻掌握不好與孩子溝通的原則和方法,頻頻發(fā)生親子大戰(zhàn)。那么,要加強親子之間的溝通應該怎么辦呢?

1、充實孩子的生活經(jīng)驗

父母與孩子對談的題材,大部分是來自生活之中,因此培養(yǎng)孩子一顆敏銳、好奇的心是很重要的。父母可以帶領孩子觀察身邊的各種事物,如一花一草一木,路上車子的顏色、造型、品牌,街上行人的穿著打扮、說話內(nèi)容、百貨櫥窗等,都可以成為談話的素材,孩子的觀察力會自然而然地提高。當然,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師,所以父母的引導對孩子是十分重要的。一般來說,孩子的成長過程可以分為保護、指導和自立幾個階段,對于年幼的孩子來說,父母更重要的是保護他健康成長,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父母的角色應該從一個保護者,轉變?yōu)橐粋€指導者和教練,千萬不要再拿家長的權威來干涉孩子,一定要與孩子交朋友,耐心地引導孩子,讓孩子樂于與你交流。

2、注意體會孩子的感受

如果孩子在外面受了委屈,或者與好朋友或心愛的寵物分離時,孩子細膩的小心靈會難過半天。這時候就很需要家長的關心,但父母如果只是一味地告訴他“沒關系,堅強一點”,“這沒什么好難過的”等話語,這就會讓孩子覺得父母一點都不能體會他的感受。

家長要與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

如果父母把話改一改,比如說:“你很難過吧?我要是你也會有這種感受的?!毕嘈藕⒆勇牭竭@樣的話一定會有不同的表現(xiàn)。

3、要注意孩子的非語言反應

與孩子溝通的時候,父母不要自顧自地說,一定要注意孩子的反應,尤其是孩子的非語言反應。比如孩子開始出現(xiàn)左顧右盼,注意力不集中,父母就應該停止溝通或者轉換話題了。

對于年幼的孩子,這種非語言反應更加重要,許多孩子還不會用語言來拒絕父母,只會下意識地用行動來表示。如果父母不了解這一點,久而久之,孩子就會養(yǎng)成“父母說父母的,我做我的”的習慣,于是,父母在孩子面前的威信也就失去了。

4、注意孩子的反應與態(tài)度

現(xiàn)代父母由于工作忙碌,在和孩子說話時,常常會急著表達自己的意見和指示,期望孩子乖乖照自己的話做,最好不要有意見。所以,往往沒有仔細地把孩子的話聽完,而孩子感覺與父母難以溝通,代溝必然越來越深。所以家長與孩子說話時的耐心很重要,不但要聽完孩子的講述,還要理解孩子所表達的意愿。

5、要用孩子喜歡的溝通方式

在與孩子溝通過程中,不僅要考慮孩子能夠理解,而且最好采用孩子喜歡的溝通方式。一味地用說教、命令、強迫等方式讓孩子聽你的話,孩子必然產(chǎn)生反感。孩子喜歡的方式可以是聊天,父母在聊天的過程中把要教育的道理融進去;可以是講故事,通過講故事,讓孩子從故事中領悟道理,這比簡單說教要好得多; 可以是在游戲過程中溝通,因為孩子處于比較興奮的狀態(tài),比較容易接受父母的教育。

6、要用孩子愿意接受的語言

在與孩子溝通的時候,要注意用語,比如,當你要求孩子放學后不要在外面玩耍,要按時回家時,你應該說:“放學后你不按時回家,媽媽會擔心的!” 這樣孩子就會感受到父母的關心,比較容易接受父母的意見。如果你說:“放學后不準在外面玩,給我立即回家!”孩子則會感覺到你在限制他,必然產(chǎn)生逆反心理。

7、要用孩子能夠理解的語言

與孩子的溝通應該是一個雙向互動的過程,如果你講的話,孩子無法理解,那么溝通就不是有效的。有些父母經(jīng)常會一廂情愿地喋喋不休,根本不考慮孩子有沒有興趣聽、能不能理解自己所講的話,久而久之,孩子就學會了對父母的話充耳不聞。這就是因為父母沒有注意用孩子能夠理解的語言進行溝通。

8、經(jīng)常變換新鮮的話題

常變換新鮮的話題會引起孩子的興趣,例如:“你猜猜看今天我發(fā)生了什么事?”、“你知不知道為什么小孩子最喜歡恐龍?”、“如果有一天,太空人真的不到地球……”等問題,相信會比“今天過得好不好?”“快樂不快樂”更能吸引孩子。因此有時一些啰嗦的話反而起到更好的效果,只是要運用得當。

9、避免用負面意義的語氣

所謂的負面比如家長不要用“我命令你……”、“我警告你……”、“你最好趕快……”、“限你在五秒鐘內(nèi)……”、“我數(shù)到一、二、三……否則……”、“你應該……”、“你真笨”、“你好環(huán)”、“你太讓我失望了”、“不可以……”等等帶有指揮、命令、警告、威脅、責備、謾罵、拒絕等負面意義的說話語氣。而且說的多了,孩子對此更是無所謂的態(tài)度,所以家長再說類似的話就沒有任何意義,還讓孩子感到厭惡。

10、及時了解孩子的發(fā)展程度

父母應該知道多大的孩子理解多少的話,如果父母盡說些孩子無法理解的話,或提出一些孩子達不到的要求。這不僅讓孩子覺得辛苦、壓力大,親子間對話也勢必難以搭得上線,就很容易形成交流不暢而使雙方之間有代溝的產(chǎn)生。

11、回答時要注意方式

孩子提出問題時,應先了解其真正含意,并針對孩子的需要做回答。例如孩子問:“媽媽,你要不要去買菜?”這個問題的真正意義其實是:“媽媽,我想跟你一起去買菜?!奔偃缒阒篮⒆拥恼嬲康?,就可以說:“是啊!你要不要一起去?”孩子聽了必定會很高興,因為這正是孩子當時的心愿。

家長,請幫幫你的孩子


一個孩子的學習,如果能得到家長的幫助,那是多么幸福。相反,那些學習上得不到父母應有關心的孩子,又是多么可憐。

六歲半的小春就是這樣一個在學習上得不到父母關心的孩子,母親說:“我們很忙,哪有時間管他?。 边@話很冷漠,很刺耳,讓人很難相信出自一個母親之口。瘦弱的男孩小春,上課不是很專心聽講的小春,回家無人輔導學習的小春,學習上已有些落后的小春,那天家長會上低頭默默坐著的小春,孤單得像一只被遺棄的小鳥。

第一次注意到這個小男孩,是緣于他的爺爺。那天是開學前的幼小銜接報名,一個老人走進教室就大聲抱怨,他抱怨天氣太熱,路途太遠;他抱怨學校撤并,沒有校車接送;他抱怨不是正式報名,還要上四個半天;他抱怨……好在那天我心情特好,一直微笑地聽著,不跟老大爺一般見識,只告訴他這幾天可以不來。然后我就注意到了他身邊一直沉默的小男孩,我甚至有點替孩子感到尷尬。還想:以后這個孩子分到哪個班,攤上這樣的家長還真有的受!

結果,小春同學來到了我的班里,每天布置的拼讀作業(yè),家長幾乎不簽名,小春的過關情況也很不能讓人滿意,因為他是班中兩個坐車的學生之一,平時根本碰不到家長,打電話過去,得到的就是開頭那句話。

周五開家長會,發(fā)了通知和兩遍校訊通,囑咐孩子們一定要讓父母中的一位來,開始家長們都在大會議室里集中聽講座,然后到后操場觀摩新隊員入隊儀式,儀式結束,家長們一個個站到了孩子的身邊,牽起孩子的小手回教室,那和畫面真的很感動人。也在此時我才發(fā)現(xiàn)小春家長沒來,他一個人孤孤單單地走著,我連忙拉過他跟媛媛小朋友一起走,因為媛媛爸爸此時在操場上給學生上課。然后回到教室,其他小朋友坐到了家長的懷里,沒有家長到來的小春只好孤孤單單地獨自坐在座位上。

后來我給小春媽媽打了電話,她說自己忘了今天開家長會,我告訴她今天的活動安排以及孩子的孤單,希望她向自己的孩子解釋一下,她母親倒是一副無所謂的樣子,還是那句話:“我們都忙,哪有時間管他???”這真讓我替她的孩子感到難過。

養(yǎng)育養(yǎng)育,在物質條件相對富足的今天——父母責任更重要的,是教育,而不僅僅只是撫養(yǎng)。像小春父母這樣的家長,真希望你們好好幫助孩子。

家長要如何給孩子立規(guī)矩效果好


隨著孩子的年齡一天天的長大,家長也應該讓孩子明白,這是怎樣的一個世界,生活在怎樣的一個環(huán)境中。那家長應該怎樣告訴孩子在某些特定的情況下應該怎樣做,這也就是所謂的規(guī)矩。

首先,給孩子立規(guī)矩時,信號要明確。立規(guī)矩時,需要明確地告訴孩子,這樣做的后果,我想最好這個后果跟孩子的切身利益有關的。

第二,要就事論事,別輕易給孩子貼標簽。如果我們大人說些“你從生下來就給我找麻煩”這樣的話會使明明把自己和壞孩子連同起來,從而喪失信心。“既然我生下來就這樣,那我也就只能這樣了,那還有什么要改的?”所以不要把一件事擴大化。

第三,懲罰一定要及時。孩子的長期記憶比較差。早上吃飯慢這件事到晚上,她很可能早就忘了。媽媽實際上也沒必要再說;對孩子的懲罰要切實可行。如果父母的話對孩子是個不切實際的“威脅”,這個威脅對孩子不起什么警告作用;立規(guī)矩的時候最好能把孩子不遵守規(guī)矩的后果明確告訴她。

第四,給孩子樹立規(guī)矩,一定要簡單易懂,讓孩子容易遵守。小孩子的理解能力沒有那么深刻,自我控制能力也不強,樹立十分復雜艱難的規(guī)矩,非但不能夠讓她遵守,反而會讓她糊涂;要把道理講清楚,而不是簡單粗暴地命令孩子,更不要擺出強權嘴臉——“你聽我的!我說了算!”不要以為孩子小,什么都不懂。你講的道理也許她一時不能夠完全領會,但是你平和的語氣和尊重她的態(tài)度,卻會讓她信任你的判斷,順從你的要求.。實在復雜或者講不明白的道理,應該和藹地告訴孩子:“這是這里的規(guī)定”或者“這是咱們家規(guī)矩”,“所有的人都要遵守的”。

第五,立下的規(guī)矩,無論時間地點場合,都要遵守,比如在家不許隨地吐痰,在外邊也不許。而不是今天這個樣子,明天那個樣子,在家一套,外邊一套。這樣只會讓孩子糊涂,無所適從。所有的規(guī)矩都不僅僅是立給孩子的,而是父母也要嚴格遵守,以身作則。

第六,規(guī)矩不是絕對不能夠打破的,在孩子的要求下,偶然“放寬政策,有些事情,可以放手讓孩子親自體會一下”放縱”的后果。winner前一陣子她要求周末兩天每天吃兩次冰激凌。我對她說冷飲吃多了會不舒服,她不理解。我就依著她周末兩天每天吃兩次,一個星期過后,她開始咳嗽、流鼻涕,還吐了兩次清水,說她“難受、不舒服”。我告訴她這就是冷飲吃多了的后果。從那以后,她再也沒有要求過一天兩次冷飲,而是主動約束自己,只吃一次。有些事情,規(guī)勸不管用,就換一種辦法,不一定正面要求。

第七,不要以成年人的行為準則來規(guī)范約束孩子,不要把孩子的一些淘氣行為統(tǒng)統(tǒng)斥責為“犯錯誤”。要多從孩子的角度出發(fā),體會到在她看來,向你身上潑水或是什么的,是非常好玩兒的事情。這樣你就不會惱火,而是和緩地告訴她,“我知道這樣挺好玩兒的,但是我不喜歡你這樣做,衣服濕了會讓我不舒服,請你不要再向我身上潑水了。”

這些規(guī)矩應該是適應于各個年齡段的孩子的,也因人而言。和所有的父母一樣,我們總有犯錯誤的時候,在管理孩子的時候,常常不知怎么辦。不過也許讓孩子和我們漸漸建立有秩序的規(guī)則,對孩子和我們都有益。

規(guī)則在孩子“學習——發(fā)現(xiàn)”的過程中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但是,如果父母的信號不明確的話,父母一心想教給孩子的東西很容易不起作用。規(guī)矩對孩子的成長,不但起著約束作用,更會使孩子得到安全感。

入學前家長需要幫孩子做好心理準備


絕大多數(shù)的孩子到了可以入學讀書的年齡,心里非常高興,當他背上新書包跨進小學大門,別人稱他是小學生時,他心里十分清楚,自己的身份已經(jīng)改變了。孩子具有自尊及獨立自主的感受,但孩子不知道進入小學以后,環(huán)境改變了,將會發(fā)生什么?作為家長,應提前思考并做好孩子入學前的教育工作。

客觀分析一下,從家庭進入學校至少有以下兩方面的改變。首先是生活方式、生活要求的改變。在家里比較隨便,散漫自由,例如可以睡懶覺,不按時起床;一日3餐可以不定時,個別的孩子非常任性,很少受紀律的約束。周圍接觸的人中,主要是家庭中的人員,親熱的小伙伴不多,甚至沒有。但進入學校以后就成為班級成員之一,要遵守學校的各項制度、紀律、學生守則,例如聽到打上課鈴就要進教室上課,打了下課鈴才能下課;接觸到的人都是陌生的老師和同學。在生活要求方面,在獨生子女的家庭,家長的活動往往是圍繞著孩子“轉”的,即一切的家庭活動都以“孩子為中心”,孩子在家庭中受到特殊的待遇與照顧,談不到謙讓;家長對孩子表揚得多,批評得少。但進入學校以后,老師對全班學生一律對待,只能關心照顧個別非常不適應的孩子;老師要求小學生講禮貌,同學之間要有謙讓的精神,同時是非分明,好的表揚,差的批評。其次,在活動內(nèi)容方面,入學之前以游戲為主要的活動內(nèi)容,即使在幼兒園,也是以游戲為主,輔以少量的知識課;但進入小學以后,以學習為主,游戲僅僅是學校生活內(nèi)容中的一小部分,與入學前完全相反。

面對上述種種改變,相當多的孩子能自己逐漸適應,但也有一小部分的孩子不能適應。對孩子出現(xiàn)的種種不適應的表現(xiàn),每一位父母并不十分了解。例如有的孩子感到進入學校以后并不如以前想像的那樣愉快、舒服,而是壓力很大,覺得老師并不如爸爸媽媽那樣關心自己,覺得受了不少的委屈,有空虛的感覺。有的孩子曾經(jīng)進行這樣的嘗試,為了引起老師對他的關心,下課時不斷地叫老師這,老師那,把老師糾纏不休;或者以與小朋友打架來吸引老師對他的關注。有的孩子感到讀書之后不自由,學校的紀律約束太多,心情不舒暢,因而抱怨父母把他送入學校,造成對父母的感情的淡漠,因而表現(xiàn)得消沉、孤獨。有的孩子甚至每周1~6的早飯吃不下去,因為吃了早飯后爸爸媽媽要送他到學校;但周日或假日完全不一樣,早飯吃得特別多,因為沒有上學的威脅。還有個別的學生借口頭痛、腹痛而不去上學,或者到了學校后逃出校門。性格容易緊張的孩子,進入學校后常常提心吊膽。亦有個別的學生進入小學后仍以游戲為主,忽視學習,缺乏學習的自覺性。

為了避免上述不正常的心理狀態(tài)及行為的出現(xiàn),建議每位家長在孩子入學之前及入學之后認真地做好家庭教育工作。

平時對孩子要有一定的要求,是非分明,獎懲分明,不要無原則的遷就。

入學前幾個月就要進行入學的的教育,向孩子說明入學后學校、社會將會對小學生提出更高的要求。

入學前要創(chuàng)造條件讓孩子有機會結交幾個小伙伴。不應在入學前把孩子關在家中不與社會上的人接觸。要讓孩子在結交小朋友的過程中知道社會上除了家長、親戚之外,還有其他人,通過與別的小朋友接觸使他懂得與學會尊重別人,克服個人獨尊,以預防入學后的消沉、孤獨感,適應與別的同學交往。

入學前比較好動,定不下來的孩子,應在入學之前幾個月逐漸培養(yǎng)他每天進行幾次“靜”的活動,例如看圖畫、聽音樂、畫圖等等,每次10~15分鐘,以適應入學后安靜聽課的情形。

入學后家長要關心孩子在學校中的生活情況及學習成績,家長要耐心的傾聽孩子的訴述及意見,讓孩子把“心里話”都說出來。因為這樣一方面,說出來之后孩子的心情會比較舒暢,另方面家長可以了解孩子在校的情況。對孩子錯誤的思想與事情,要注意批評的方式,要耐心地說服引導與解釋。家長還應該定期與老師互通情況,共同做好孩子的思想工作,使入學后的情緒較快穩(wěn)定下來,達到心理平衡,從而更好地接受教育。(司長河)

家長要嚴慈相濟幫助孩子成長


“嚴父出孝子”……傳統(tǒng)教育觀念中總是強調教育的嚴厲性。如今,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孩子們看到的、聽到的、學習到的信息越來越廣、越來越深,家長們?nèi)绻粫晃稄娬{嚴加管教,恐怕在現(xiàn)代家庭教育中就有些落伍。石家莊市東苑小學的盧家熠老師表示,家長確實不能對孩子過于溺愛,但面對孩子的錯誤時也不能針鋒相對,只有嚴慈相濟才能幫孩子取得更大的進步。

盧老師說,家庭教育成功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父母對孩子是否嚴慈相濟,恰到好處。嚴,即“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所謂慈,主要是指親子關系要成為朋友關系,當孩子遇到問題時渴望向父母傾訴,并且從中得到父母的關愛與幫助。家長與孩子溝通時可采取以下幾方面技巧:

1、用眼睛觀察。

父母親應該養(yǎng)成多用眼睛和耳朵,少用嘴巴來與孩子溝通的好習慣。隨時注意生活中孩子的面部表情、言談舉止,這樣有利于真實了解孩子的身心狀況,有針對性地與孩子交流,并及時地給予指導和幫助。

2、用真心傾聽。

當孩子想要表達自己對某件事的看法或感受時,父母應該讓孩子感覺到自己在全神貫注地聽,從而使孩子產(chǎn)生自己被父母重視的喜悅。哪怕父母手邊有事情也應該放一下。眼神的接觸是溝通不可或缺的,適時地給予回應或支持,會與孩子的關系更接近。

3、用角色扮演來思考。

有時候,我們可以假設自己就是孩子,扮演孩子的角色,遇到了孩子正在經(jīng)歷的事情,想一想,自己有什么感受,這時,我們就會明白孩子的一系列表現(xiàn)了,就會讓彼此的感受更為接近,從而明白作為父母,我們該對孩子說些什么,為孩子做些什么了。

4、用欣賞的語言來贊美。

父母要不失時機地與孩子聊天,不要等到孩子做錯事時才開始用嚴厲的話語來指責他,平時更要主動發(fā)現(xiàn)孩子的優(yōu)點,多給孩子鼓勵。其實,恰如其分的獎勵比懲罰更為有效。即使孩子做錯了事,也應該首先欣賞孩子做事的勇氣以及所付出的努力,再就事論事,幫孩子找出問題的原因。這樣孩子就容易接受意見或建議,有利于提高孩子的能力。

5、用商量的語氣來交流。

當父母與孩子遇到問題意見不一時,請多用商量的語氣來交流意見,針對問題,與孩子一起思考兩全其美的辦法,而不要習慣于用責備的口吻說:不要這樣、不準那樣、你應該怎樣、不應該怎樣、你怎么等,請多使用和善、建議的語氣說,如”你能說說看、你的想法是……”,這樣,有助于建立良好的溝通關系,孩子會十分愿意說出自己的真實想法。如果父母本身有過錯,應該主動向孩子表達歉意,以化解誤會,從而營造出溫馨的家庭氛圍。

相關推薦

  • 家長要與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 家長要與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 要知道,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錯過了就不能再重來。只有貼心地陪伴,才是父母給孩子最好的禮物,而且這不是其他物質所能夠取代的,在與孩子的相處中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家長和孩子...
    2021-07-06 閱讀全文
  • 家長,請幫幫你的孩子 一個孩子的學習,如果能得到家長的幫助,那是多么幸福。相反,那些學習上得不到父母應有關心的孩子,又是多么可憐。 六歲半的小春就是這樣一個在學習上得不到父母關心的孩子,母親說:“我們很忙,哪有時間管他?。?..
    2020-08-21 閱讀全文
  • 家長要如何給孩子立規(guī)矩效果好 隨著孩子的年齡一天天的長大,家長也應該讓孩子明白,這是怎樣的一個世界,生活在怎樣的一個環(huán)境中。那家長應該怎樣告訴孩子在某些特定的情況下應該怎樣做,這也就是所謂的規(guī)矩。 首先,給孩子立規(guī)矩時,信號要明確...
    2021-04-02 閱讀全文
  • 入學前家長需要幫孩子做好心理準備 絕大多數(shù)的孩子到了可以入學讀書的年齡,心里非常高興,當他背上新書包跨進小學大門,別人稱他是小學生時,他心里十分清楚,自己的身份已經(jīng)改變了。孩子具有自尊及獨立自主的感受,但孩子不知道進入小學以后,環(huán)境改...
    2021-12-17 閱讀全文
  • 家長要嚴慈相濟幫助孩子成長 “嚴父出孝子”……傳統(tǒng)教育觀念中總是強調教育的嚴厲性。如今,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孩子們看到的、聽到的、學習到的信息越來越廣、越來越深,家長們?nèi)绻粫晃稄娬{嚴加管教,恐怕在現(xiàn)代家庭教育中就有些落伍。石家莊...
    2021-03-19 閱讀全文

家長要與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 要知道,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錯過了就不能再重來。只有貼心地陪伴,才是父母給孩子最好的禮物,而且這不是其他物質所能夠取代的,在與孩子的相處中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家長和孩子...

2021-07-06 閱讀全文

一個孩子的學習,如果能得到家長的幫助,那是多么幸福。相反,那些學習上得不到父母應有關心的孩子,又是多么可憐。 六歲半的小春就是這樣一個在學習上得不到父母關心的孩子,母親說:“我們很忙,哪有時間管他??!...

2020-08-21 閱讀全文

隨著孩子的年齡一天天的長大,家長也應該讓孩子明白,這是怎樣的一個世界,生活在怎樣的一個環(huán)境中。那家長應該怎樣告訴孩子在某些特定的情況下應該怎樣做,這也就是所謂的規(guī)矩。 首先,給孩子立規(guī)矩時,信號要明確...

2021-04-02 閱讀全文

絕大多數(shù)的孩子到了可以入學讀書的年齡,心里非常高興,當他背上新書包跨進小學大門,別人稱他是小學生時,他心里十分清楚,自己的身份已經(jīng)改變了。孩子具有自尊及獨立自主的感受,但孩子不知道進入小學以后,環(huán)境改...

2021-12-17 閱讀全文

“嚴父出孝子”……傳統(tǒng)教育觀念中總是強調教育的嚴厲性。如今,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孩子們看到的、聽到的、學習到的信息越來越廣、越來越深,家長們?nèi)绻粫晃稄娬{嚴加管教,恐怕在現(xiàn)代家庭教育中就有些落伍。石家莊...

2021-03-19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