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別教育——角色定位從4歲開始
發(fā)布時間:2021-12-17 幼兒故事4歲 幼兒園工作計劃個別教育 幼兒角色故事你的小寶寶從4歲開始,有了關(guān)注身體結(jié)構(gòu)差異性的好奇——爸爸媽媽的身體與自己的身體的一樣嗎?男孩和女孩的身體一樣嗎?那為什么我是男孩她是女孩呢?我們有著怎樣的不同?性別角色的定位,那個時候在孩子的心中悄然長大,我是男子漢?還是乖乖女?
性別角色的面子和里子——
CASE1 曦曦,男,5歲
面子:愛哭地像個小姑娘
里子:隔輩人過分的保護
媽媽在曦曦出生6個月后回單位上班,工作十分繁忙,照顧和教育曦曦的重擔就落在了姥姥和老爺肩上,因為兩位老人都已退休在家,身體也很健康,有充裕的時間和體力,對曦曦的愛護到了隨時陪伴在孩子身邊,形影相隨。
時間轉(zhuǎn)瞬即逝,曦曦5歲半了,逐漸地,爸爸媽媽發(fā)現(xiàn):曦曦整天都纏著姥姥,說話慢聲細氣,稍有不滿意就一臉哭兮兮的小樣看著大人求助,沒有一點男孩樣,卻像一個十足的小女孩。這下爸爸媽媽開始著急了,反復跟姥姥姥爺提示:曦曦是個男孩,不要養(yǎng)成過分依賴的習慣,凡事要讓他自己去努力解決。然而老人畢竟心疼寶貝外孫,仍然敵不過曦曦哭著求助的眼神,曦曦也越來越像個柔弱的小女孩了……
爸爸媽媽最大的心結(jié):曦曦如何能有個威武豪爽像個男孩樣?
專家發(fā)言:
有句話叫,男孩放著養(yǎng),女孩寵著養(yǎng)。不僅大人別把男孩子曦曦當作小寶貝來溺愛,還可以嘗試著向曦曦示弱求助,讓曦曦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讓孩子感覺到自己的強大并從中找到自信,丟掉依賴的心理習慣。
CASE2 妙妙,女孩,6歲
面子:喜歡像男孩子那樣打架
里子:疼愛她的媽媽拗不過她
妙妙的不聽話是出了名的,只要稍有不如意,這個小姑娘就會大吵大鬧,疼愛她的媽媽拗不過她,每每就只好順了她的心意。
這次爸爸帶女兒妙妙去游樂場,在爸爸忙著接電話的時候,妙妙看見5個男孩在玩球,也很感興趣,就主動過去和他們一塊玩,不一會就看見妙妙和這幾個男孩爭執(zhí)起來,妙妙大打出手,以1對5,爸爸連忙掛掉電話過去制止。
媽媽最頭疼的事:妙妙做什么事總是很霸道,很喜歡玩一些男孩喜歡玩的游戲,比如舞槍弄棒之類的,挑釁性很強,總是和小朋友們發(fā)生爭執(zhí)。
媽媽最大的愿望:妙妙怎么才能變得規(guī)矩一點,有個文雅溫和的女孩樣!
專家發(fā)言
不要過度放任孩子的挑釁行為,讓這個小寶貝們知道被拒絕、被打擊的滋味。這對于男孩子適用,對于女孩子更適用,要知道成為一個“小霸王”,不僅難于和別人交往,也多了傷害到自己的機會。媽媽可以通過經(jīng)常提示妙妙觀察周圍人表情的方法,逐漸增強她的覺察能力,接受來自別人的不同建議和多樣情緒,不能無端地冒犯別人。
CASE3 俊俊,男孩,4歲半
面子:喜歡穿裙子
里子:來自家長的錯誤認可和贊許
一天,媽媽帶俊俊到朋友家里玩,對方家里有個小女孩與俊俊年齡相仿,穿戴非常別致,俊俊媽媽忍不住贊賞了幾句??】∫矟M眼羨慕,向媽媽要求說:“媽媽,我也要像那個小姐姐一樣,穿上花裙子!”周圍人聽了只是覺得好玩,就給俊俊換上了女孩子的花裙子,俊俊也很得意,手舞足蹈的表演樂得大家前仰后翻……兩個小朋友也玩得很開心,難舍難分。以后每次俊俊到小姐姐家里做客,都要求媽媽給自己穿裙子,漸漸地,俊俊開始不喜歡穿自己原來的衣服了,并總是要求媽媽買裙子呢。
媽媽開始產(chǎn)生了擔心:自己的兒子怎么穿裙子穿上癮啦?
專家發(fā)言
俊俊只是因為好奇而穿上了裙子,這本來只是一個游戲,但來自周圍人的稱贊卻使得這個小家伙不知所措??】≌`以為是媽媽和大家都很喜歡自己這樣,所以強化了俊俊想要再次想穿裙子的愿望。小孩子們的內(nèi)心都有著求寵的心理,他們希望永遠在媽媽和親人的視線里,被關(guān)注的感覺是孩子們獲得安全感的方式,而通過穿裙子來讓媽媽認可,就和媽媽的錯誤贊許有關(guān)啦。
CASE4 盈盈,女孩,4歲
面子:摸“小鳥”
里子:對身體差異的好奇心
夏日的娃娃館里,小盈盈午睡醒來,看見大衛(wèi)(小男孩)的毛巾被斜翻開,光著下半身,小鳥微翹,盈盈這還是第一次看見,覺得很好奇,爬過去用小手輕輕撥弄了一下大衛(wèi)的小鳥,大衛(wèi)迷迷糊糊向旁邊翻了一下身,盈盈跟著湊過去好奇地打量,又想伸出小手撥弄,被值班老師巧妙地用別的方式吸引開了。
專家發(fā)言
小孩子對異性同伴的生殖器好奇的現(xiàn)象并不少見,通常這種情況下我們都采用迅速轉(zhuǎn)移注意力的方式來降低小孩子的探索欲,千萬不要大呼小叫,大驚失色,呵斥怒罵。如果孩子多次出現(xiàn)并堅持探索,只需表情平靜,自然坦白地告訴孩子:男孩女孩的性別不同,身體結(jié)構(gòu)不一樣,男孩的小鳥在外面,女孩的在里面。
CASE5 豆豆,男孩,5歲半
面子:我要和媽媽一起洗澡
里子:媽媽的愛最溫暖
豆豆媽正在洗澡,猛然從浴室的鏡子里突然看見豆豆站在門縫里看自己,不禁一驚,走過去想把門關(guān)上。豆豆撒嬌說:“媽媽,我要和你一起洗澡!”媽媽楞了一下,兒子都這么大了,趕緊哄著他關(guān)上門。豆豆媽媽面對鏡子良久,這孩子怎么回事?小小年紀別學壞了吧,但想起豆豆看著自己天真而又認真的表情,媽媽真有些摸不著頭腦?
專家發(fā)言
這里可不僅是孩子對成人身體的好奇心,更因為脫離開母體而又在媽媽懷里長大的孩子,都有著對母親特別的依戀。他們希望自己永遠是那個可以被爸爸和媽媽抱在襁褓中的小嬰兒,擁有著最安全的愛護和最溫暖的擁抱。但是,隨著孩子一天天地大起來,無論是媽媽對于兒子,還是爸爸對于女兒,都要完成他們的心理斷奶,讓他們能夠順利脫離母體,獨立而堅強地長大成人。
TIPS 性提問的3個坦白
1.事件坦白
許多父母都羞于對自己的孩子談性,當然也包括談性生理差異,這容易導致孩子對性生理產(chǎn)生神秘感。
2.表情坦白
出現(xiàn)孩子擺弄生殖器等性探索行為,家長一般不要強行干涉,可若無其事地用別的事情來轉(zhuǎn)移他們的興趣。恥笑、斥責或打罵的方式,只能讓孩子們感到不知所措,受到驚嚇。
3.告知坦白
當發(fā)現(xiàn)孩子對身體結(jié)構(gòu)差異的感興趣時,父母不妨落落大方地向孩子介紹身體器官的結(jié)構(gòu)和功能,不要把性器官忽略喲,讓孩子清楚地認識到兩性差別就像自然界的花朵有不同品種一樣,是一種自然現(xiàn)象。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小編推薦
莫造成孩子性別角色的錯位
許多人發(fā)現(xiàn),說話細聲細氣,動作扭扭捏捏的女性化的男生在增多。其實,男生的女性化本質(zhì)上是性別感錯位。
造成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目前中小學女教師過多也是造成男生女性化的原因之一,過于突出的女性氛圍,當然對學生健全人格的形成有不利影響。
家庭教育的失誤,是造成性別感錯位的另一個主要原因?,F(xiàn)在大部分是獨生子女,于是家里男孩當女孩養(yǎng),和女孩當男孩養(yǎng)的情況不難見到。結(jié)果,有些男孩長大了行為類似女生,經(jīng)常遭人嘲笑,要經(jīng)過艱難的抵抗,才能回復“正?!薄?/p>
性別角色是以性別為標準進行劃分的一種社會角色,它決定著一個人的行為模式。如人們要求男性行為體現(xiàn)出陽剛之氣,女性行為表現(xiàn)出陰柔之美。雖然男女性別是由遺傳決定的,但性別角色卻是從兒童時期受到成人影響、教育的結(jié)果。而對孩子性別教育的缺失,是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的。結(jié)果很容易造成孩子性別角色的錯位,帶給孩子的將是心靈的扭曲和傷害。
性別教育包括一定的性知識教育,但是性知識教育絕非性別教育的全部。在欲望泛濫的今天,我們要特別注意保護孩子不受泛濫的色情的侵害,給他們一個不受侵害的童年和少年,給他們提供一個健康成長的環(huán)境,不要逼他們早熟。同時,家長和學校應該積極思考有效的性別教育方式,對孩子進行正確的性別教育,給他們以正確的引導。
3歲開始培養(yǎng)孩子性別意識
孩子的性別教育,對于家長們來說似乎再簡單不過:男孩就是男孩,女孩就是女孩,沒有什么教導可言。但是,專家指出,對孩子進行正確的性別角色教育是非常必要的,這非但關(guān)系到孩子日后正常的社會交往、戀愛、婚姻、家庭生活,還會影響其心理發(fā)展。性別教育最終的目的就是幫助孩子養(yǎng)成健全的人格。
目前國內(nèi)有兒童教育專家指出,幼兒園分廁對孩子性別意識的認知有很重要的作用,有些幼兒園也在嘗試這種做法。他們認為,性別角色是以性別為標準進行劃分的一種社會角色,它決定著一個人的行為模式。如人們要求男性行為體現(xiàn)出陽剛之氣,女性行為表現(xiàn)出陰柔之美。雖然男女性別是由遺傳決定的,但性別角色卻是從兒童時期受到成人影響、教育的結(jié)果。河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院心理學系袁立壯老師指出,現(xiàn)在的孩子出現(xiàn)以上的現(xiàn)象,是因為對孩子的性別教育存在著一些誤區(qū)或缺失,這很容易造成孩子性別角色的錯位,帶給孩子的將是心靈的扭曲和傷害。
“現(xiàn)在越來越多的父母都非常關(guān)心和重視孩子青春期的性教育,讓孩子學會保護自己、愛護自己,這是非常必要的。但父母往往忽視了孩子從出生就應開始的性別教育。性別教育是對孩子進行性教育的基礎(chǔ),是孩子對自身了解的啟蒙,也是孩子形成健康人格的基礎(chǔ)。所以從小就開始對孩子進行科學的性別教育也是非常必要的?!痹蠋熃榻B,孩子的性別角色意識從3歲以后就開始建立了,而真正形成性別角色意識是在孩子進入青春期之后。至于6—12歲的小學階段,孩子的注意力轉(zhuǎn)移到學習社會知識和興趣的培養(yǎng)上,這個階段則屬于孩子性別意識的潛伏期。“所以,從小就要對孩子進行性別教育有利于孩子形成健康的人格,為他們進入青春期后正確處理兩性關(guān)系打下牢固的人格基礎(chǔ)。”
“幼兒階段所受的影響要比青春期孩子所受的影響大得多。我們在心理咨詢的實踐中發(fā)現(xiàn),有同性戀傾向的人,都會追溯到幼兒階段的經(jīng)歷?!痹蠋熣J為,家長和幼兒園應該對3—6歲的孩子進行適當?shù)男詣e教育,傳授給他們一些基本的生理知識和自我保護意識,讓孩子對自己有一個最基本的認知。
單親孩子更需要性別角色教育
單親現(xiàn)象早已引起婚姻學家、社會學家及心理學家的關(guān)注。但是,單親父母如何對孩子進行性別角色教育的問題至今還是一個空白。
不少父母對性教育頗感困惑,因為他們簡單地認為性教育內(nèi)容就是夫妻性生活的內(nèi)容和技巧,這是一個錯誤的概念。對于不同年齡的對象,性教育的具體內(nèi)容也不盡相同。對幼兒的性教育主要是性別角色的認同教育及健康科學性觀念的形成。
單身母親家庭是指由于離婚、喪偶或其它原因造成由母親單獨一人與兒子組成的家庭。在這樣的家庭中,缺少父親的形象和來自他的教育,使得單身母親對兒子進行恰當?shù)男越逃H為困難。在正常的父母雙全的家庭中,兒子從小就有自己的性別角色認同對象,即男性父母,并在與異性父母的關(guān)系中打下未來人際關(guān)系的基礎(chǔ),在潛移默化中逐漸形成恰當?shù)男詣e角色。如:怎樣承擔家庭的責任,怎樣與同性和異性相處,怎樣解決社會需要與家庭需要之間的沖突,等等。而在早年生活中缺乏父親形象的兒子,如果母親沒有相應的關(guān)注,結(jié)果會使孩子在性別角色確認這一環(huán)節(jié)出現(xiàn)困難和混淆,表現(xiàn)出“男性女性化”的傾向,在性格上會表現(xiàn)出敏感、多疑、自卑、膽小、心胸狹窄、依賴性強等,這會給他的人格塑造及未來的社會生活和家庭生活帶來不良影響。為了讓孩子的性心理得到健康發(fā)展,單身母親對男孩要在教育中注意以下幾點。
注意兒子男性角色性格的培養(yǎng)
一些母親在教育兒子時,首先將他看作是自己的孩子,然后才將其當作獨立的男子漢,甚至從未將其視為獨立的男子漢。對孩子過分支配和保護,滿足于兒子的順從、依賴、怯懦、仔細,這對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極為不利。例如,男孩子總是十分淘氣,天不怕地不怕的,但母親要求他講衛(wèi)生,不要把衣服搞臟,不要亂跑,不要這樣不要那樣,結(jié)果孩子變得處處謹小慎微,縮手縮腳。成年后,母親對兒子的這種性格當然是“恨鐵不成鋼”,殊不知這主要是母親本人教育的結(jié)果。
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和模仿的榜樣,如果要培養(yǎng)孩子果斷、自信、大膽、心胸坦蕩等性格,就要有意識地對男孩子采取內(nèi)細外粗的教育方式,教育內(nèi)容要符合男性性格特征,而不要培養(yǎng)出“脂粉氣”。
為孩子創(chuàng)造適當?shù)慕煌h(huán)境
由于家庭中缺少父親,兒子自然與母親相處的時間大大增多。有的母親認為,與女孩子一起玩安全、文明、衛(wèi)生,而與男孩一些玩則容易出亂子。其實,這樣會使孩子在成年之后產(chǎn)生人際交往上的障礙,他們只對某些人有安全感,而對另一些人表現(xiàn)出膽小、退縮和敏感。因此,母親應該多安排孩子與爺爺、舅舅、男性同事等交往,補償父親缺乏而造成的同性交往上的空白。另外,在這樣的交往過程中,他們也不知不覺地模仿了其他男性的行為,這是母親那里所得不到的。
給孩子適度的母愛
單身母親往往將兒子視為自己生活的唯一寄托,把全部的愛和感情都傾注到孩子身上。例如,有的母親將喂奶的時間不恰當?shù)匮娱L;允許兒子一直與自己同床而眠;對兒子過多的關(guān)心和愛撫等等,結(jié)果孩子產(chǎn)生“戀母情結(jié)”,習慣于依賴母親,而不愿意獨立,更有甚者會產(chǎn)生變態(tài)心理和行為。
心理學家研究表明:兒子最好在七歲以后就和父母分室休息,如果家庭條件不許可,至少也應分床。在國外,孩子一生下來就和父母分床休息。中國家庭因條件和傳統(tǒng)等原因,沒給孩子創(chuàng)造獨自生活的環(huán)境。而單身母親由于對孩子過分的愛,使得有些人在一定條件下分不清母愛和情愛的界限,也不了解這樣做給孩子帶來的惡果,造成兒子在心理上永遠不能“斷奶”。
母親要有自己的生活安排
孩子一生下來本能的具有占有欲,他們吮吸母親的營養(yǎng),占有母親的懷抱和目光,成為母親生活的中心。隨著孩子的長大,母親應該慢慢將注意力離開孩子,但是,許多單身母親將全部時間都給了孩子,沒有自己的私生活,這其實對兒子性心理的發(fā)展是無益的。母親應該定期給自己安排時間,用來處理私人事情,包括同異性的交往,使孩子明白,母親是愛他的,但他不能占有母親所有的感情空間。否則孩子會變得放蕩不羈,不服管教,或向母親濫施命令,自私地反對母親再婚等等。母親給自己時間的同時,也就給了孩子成熟的機會。
讓孩子接受健全的婚姻觀和性態(tài)度
有些單身母親在以往的婚姻生活或性經(jīng)歷中受到的創(chuàng)傷使她們對婚姻、異性都持有一定的偏見,并且將這種偏見灌輸給孩子。例如,告訴孩子是爸爸不要他們了,男人都很壞,自己是如何不幸,等等,使孩子對人產(chǎn)生敵意、不信任感,同時也有不安全和被拋棄感。還有的母親喜歡一遍又一遍地對孩子說:“我這么辛辛苦苦都是為了你,如果沒有你,我就好過多了?!彼齻円詾檫@樣說,孩子就不會忘記母親的養(yǎng)育之恩,實際上卻造成了孩子憂郁、多愁善感、自卑、自責的心理,給未來的生活投下了沉重的陰影。有些成年男性所患的“心因性陽痿”,原因就是母子關(guān)系的異常造成的。他們總有“女性是痛苦的,自己是有罪的”潛意識,因此,在性生活中無法產(chǎn)生平等、共享的感覺。因此而導致性功能障礙。
六、再婚,有利于兒子的性教育
在很多情況下,單身母親是為了孩子不受苦才選擇了不再婚,這對孩子的性心理發(fā)育很不利。由于家庭中缺乏男性形象,使得性教育中許多細節(jié)的具體實施受到限制,即使有其他男性親屬的幫助,也很難彌補父愛對于孩子的影響。而孩子與繼父關(guān)系的處理,以及母親在生活中的處理技巧。而且,再婚對于單身母親本人的情感和生理需要也是有益的,如果母親的情感和欲求受到壓抑,也會影響孩子的情緒和個性發(fā)展。當然,母親是否再婚是其個人的選擇,但是,如果是為了孩子的成長考慮,則要改變傳統(tǒng)的觀念。
總之,單身母親對兒子的性別角色教育是一個復雜的課題,與一般意義上的性教育內(nèi)容和方法都有許多具體差別,有待于進一步研究的探索。隨著社會經(jīng)濟生活的不斷變革,離婚現(xiàn)象越來越得到公眾的理解,但我們希望孩子受到越來越少的不良影響。
瑞典從幼兒園開始進行性教育
瑞典是性教育開展得較成功的國家,從幼兒園開始到高中有一套系統(tǒng)完整的教育內(nèi)容和體系,收到了比較好的效果。自1976年開始,瑞典少女妊娠和人工流產(chǎn)數(shù)字明顯下降,性病和性犯罪發(fā)生率也逐步減少,“未婚母親家庭”幾乎全部消失。
實際上,英國是西歐國家中性教育辦得最差的。上文中提到的17歲少女媽媽維姬?格萊恩只是英國每年新增的幾十萬少女媽媽中的一個。她們中多數(shù)都會把孩子生下來,而其中有一成甚至還不滿16歲。這個數(shù)字在歐洲高舉榜首,更是比公認的性開放國家荷蘭高了將近5倍。
雖然自布萊爾上臺后,英國工黨政府從1998年發(fā)起過數(shù)次旨在減少少女媽媽數(shù)量和發(fā)展青少年性教育的行動,但收效甚微:每萬名英國少女中,有31人懷孕;而荷蘭只有不足7人。
“我身邊的現(xiàn)實就是,許多人在不到16歲就有了性經(jīng)驗。我還認識很多十二三歲就有性經(jīng)驗的朋友。麻煩在于,他們所認識的‘性’神秘又有趣,但卻不知道它同樣會帶來危險。”少女媽媽維姬坦言道。
從4歲開始對孩子嚴格一點
孩子一歲時,搶小朋友的玩具,因為他以為凡是看見的就是自己的;兩歲時,他不肯讓別人玩他的小車,因為他不懂分享;三歲時,他常把“不”掛在嘴邊,因為他要自己“做主”。我們明白孩子的發(fā)展規(guī)律,所以我們給他一個寬松的環(huán)境,等他慢慢長大。不過到了四歲,雖然仍然有些事情是情理之中的,但在理解的同時,也該開始設(shè)立更嚴格的規(guī)則,讓他知道,什么是對,什么是錯,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不可以。
孩子4歲是個坎?
我們普遍認為美國人對孩子更寬松,但最近《PARENTS》雜志所做的一次獨家調(diào)查中,80%的受訪者認為現(xiàn)在的父母對孩子過于放任自流,40%的人希望自己還能管得更“緊”一點。
如果孩子小的時候我們告訴他一些規(guī)則是為了更好地保護他,比如洗澡時好好坐在浴缸里,不能站起來;吃飯時不能亂跑……那么等他大一些,這些將成為無需申明也必須堅守的規(guī)矩。
1歲時孩子打人我們可以解釋為他不知道怎么表達自己的感受,4歲時再出現(xiàn)打人行為將成為決不許可的錯誤。更嚴格的行為規(guī)則將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逐漸增多。
我們對孩子已經(jīng)越來越理解和尊重,對他們的態(tài)度越來越寬容和開通。我們不再為孩子決定一切,而是為他們提供自主選擇的機會;當他們淘氣時,我們克制自己爆發(fā)的沖動,努力解釋他們行為背后的原因;一旦他們不能達到我們設(shè)立的目標,我們首先會反思自己是不是把標尺定高了。
但是,看著我們一天天長大的孩子,父母們開始發(fā)覺,自由也是需要限度的,讓孩子們有章可循、學會承擔明確的行為責任會更好。沒有紀律約束的孩子會變得過分關(guān)注自我,自私自利,而且不快樂——還會使周圍的人也苦不堪言。
有的學者也通過研究發(fā)現(xiàn),父母既滿懷關(guān)愛又不失權(quán)威,對孩子既支持又限制,其教育的孩子往往學習出色,社交順利,且自我感覺良好,總體來說也比要么過于寬松、要么過于嚴厲的父母所教育的小孩更為快樂。
父母們?yōu)槭裁锤敢鈱⒆訉捤梢稽c兒?
父母們對孩子的情緒十分敏感,擔心教訓孩子或過分頻繁地說“不”,都會給他們造成心靈創(chuàng)傷。此外,如今的爸爸媽媽們往往十分珍視與孩子之間關(guān)系,希望受子女喜愛和尊敬。
很多人似乎很難接受這一事實:一旦成為家長,有時難免會不得人心。另外,最后的原因或許很簡單:我們之所以嬌慣孩子,完全是由于時間太少的緣故。畢竟,大部分母親是職業(yè)女性,全職媽媽們也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忙,誰又愿意把如此有限的時間花在對孩子明令禁止、實施懲罰上面?
然而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孩子不守規(guī)矩的時間越長,家長就會越來越聽之任之,而這對任何一方都有害無益。舉個例子,有一位母親要她6歲的兒子去清理他自己的房間。可小孩不聽話,吵吵鬧鬧的就是不干。如此對峙的局面當然令人不快,這位母親只好不再提及此事,以求得安寧。但是她的行為實際上是在告訴孩子,只要他胡鬧下去,他就能為所欲為。就這樣,孩子們學會了怎樣讓大人無可奈何。
從4歲開始更嚴格一點兒吧
按照孩子的發(fā)展規(guī)律,他們在4歲以前還不了解規(guī)則和行為后果之間的聯(lián)系。從4歲起,我們就可以加強紀律。
*制定規(guī)則:對4歲及更大的孩子,我們可以針對他們最令人頭疼的行為表現(xiàn),諸如和小朋友打架啦,說話粗魯無禮啦,制定一份規(guī)則清單。育兒專家建議,對于4~8歲的孩子可以制定不超過5條的規(guī)則。
*確定違規(guī)的后果:父母要清清楚楚地寫明,如果違反規(guī)則,將有怎樣的后果,比如說短時期內(nèi)不再享受某些“好處”。(選擇孩子最喜歡的活動作為“好處”,如出外游玩,請朋友上家里來,或者在臨睡前看影碟。)一旦孩子違規(guī)時,立即貫徹行為后果。這個時候,無需警告,不用討價還價,也沒有第二次機會。如果小家伙認為有商量的余地,他們可就不大會把你的規(guī)則當真了。
*做好反反復復重申規(guī)則的準備:研究學齡前兒童的教育專家說:“在兒童這個年齡段,父母要想他們聽話去做某事,或許得說上個百八十遍才行?!?/p>
*規(guī)則要公平合理:我們要了解各年齡段的相應特點,以保持合理的期望。如果你4歲的兒子總是在飯桌旁坐不住,你就要知道,通常6歲的孩子會比4歲的時候更加能夠“坐得住”,而等到8歲,他們的表現(xiàn)還會要好很多。
*面對孩子違規(guī)的行為,家長的反應要言行一致,平靜迅速:有些家長往往空發(fā)號令,光口頭嚷著要怎么怎么樣,譬如,“不準那樣!”或者“叫你別干,我說話算話的!”但從來都不落實到真正的行動上。要記住老話——行動比言語更有力。
新約法三章
不論你想將自己的管教技巧作微調(diào)還是整修,以下幾個點子都可以幫你更堅決地貫徹行動。
安心拒絕
如果孩子苦苦央求,嗚嗚抱怨,胡攪蠻纏,軟磨硬泡,總讓你禁不住心軟——“就這一次吧”,你的孩子就會斷定,當媽媽說“不”時,其實意味著“還有機會”。
然而請記住,以長遠的眼光看來,妥協(xié)是有害的。一旦說了“不”,就一定要堅持。
如果孩子求你買一件你不想給他的東西,譬如含暴力的電腦游戲,或者晚飯前吃的糖塊,你得說“不”,然后解釋為何拒絕他。一旦你給出了解釋,就別再討價還價,談判協(xié)商,甚至放棄剛才的主張。你要做的只不過是設(shè)下規(guī)則。你要傳達給孩子的信息是——你是家長,有些事情你說了算。
選擇措辭
“公平”和“信用”這類詞對孩子很管用,我們可以好好利用這一點。例如,當6歲的兒子堅決不肯清理桌子時,你可以說:“大家都為打掃房間出了力,你不干你那份活兒,不公平?!被蛘咛崆熬?,對你5歲的女兒說:“你打算啥時候把玩具收好???”如果她說晚飯后會做,卻沒有執(zhí)行,你可以直截了當?shù)刂赋觯骸澳銢]守信用!說好了要做的,現(xiàn)在要說到做到?!?/p>
另一個巧點子就是表示驚訝。當孩子胡鬧時,父母往往會說:“又來了”或者“你老改不了!”然而更好的方式是表現(xiàn)出不解和驚訝——盡管這可能需要奧斯卡明星級的演技。你可以說“你最近表現(xiàn)好多了,我可真沒想到你會打小朋友!我知道你喜歡小明,你心里肯定不想這么做的?!?/p>
適可而止
紀律嚴明并不意味著苛責甚至虐待。父母不管是制定規(guī)則還是實施懲罰,都應該心平氣和,飽含關(guān)愛,注意別脅迫和恐嚇孩子。
懲罰也不要過分。別老想著“該怎樣才能教訓教訓這小子?”多想想怎樣能幫助孩子達到你的期望。說到底,有效的紀律還是為孩子自己好:如果他現(xiàn)在對簡單的規(guī)則——如“不打妹妹”或“說真話”——都置之不理,他怎么能學會在將來與人打交道時尊重朋友、坦誠待人?記住,紀律嚴明的目標不是權(quán)力與控制,而僅僅是為了教會孩子如何在生活中有所成就。
父母要做好性別教育中的定位
性別教育,就是指引導和影響孩子向適合于自己自然性別特征的健康的個性品質(zhì)、風格、行為發(fā)展的活動。對孩子的早期性別教育,主要是父母在家庭生活中對孩子的教育。其中首要的一步就是‘性別認同’,它依賴于和諧、自然的雙性環(huán)境和雙性影響力:父母相互支持,能展現(xiàn)出各自的性別優(yōu)勢等等,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生活的孩子,能自然地、順利地認同自己的性別。相反,也有一些影響孩子性別認同的不良因素,比如:父母把女孩當男孩養(yǎng)或把男孩當女孩養(yǎng);孩子處于單親家庭或只與父母親中單方關(guān)系密切;家庭氛圍中‘陰盛陽衰’的味道太濃;父母關(guān)系不和、相互拆臺等。為使孩子能順利地認同自己的性別,今后更健康、更全面地發(fā)展,父母應盡力為孩子創(chuàng)設(shè)最完美的受教育環(huán)境。
性別教育包括一定的性知識教育,但是性知識教育絕非性別教育的全部。我們要特別注意保護孩子,給他們一個不受侵害的童年和少年,給他們提供一個健康成長的環(huán)境。同時,對孩子進行正確的性別教育,給他們以正確的引導。
有男孩的家庭,盡量多由父親帶,給孩子以男性的力量和陽剛;有女孩的家庭,則多由母親帶,教會孩子善解人意、溫柔賢淑?!暗改负秃⒆釉谝黄饡r應該注意,異性家長不能太隨意,需要把握一個度,這就是既要讓孩子了解性別的差異,卻又不能因性別的差異而對孩子造成過多的束縛與心理的壓力。要培養(yǎng)孩子與同性父母的親密關(guān)系:父親應常常陪兒子玩,母親也要有單獨與女兒在一起的時間,讓孩子從他(她)們身上習得良好的行為?!?/p>
鼓勵孩子向異性學習
由于很多家長對性別教育知之甚少,更談不上對孩子進行性別教育了。當面對越來越多的潑辣女孩和越來越多的細膩敏感男孩,他們往往感到束手無策。
性別角色意識對孩子的成長起著重要的幫助作用,而社會環(huán)境和媒體的影響對孩子來說不能忽視?!艾F(xiàn)在的電視劇似乎進入了‘男色時代’,而廣告中的某些性取向也存在一定的問題,‘超女’的出現(xiàn)更使孩子們認為只要長得漂亮或唱得好就會成功。因此,家長應該教育孩子,要想取得成功,并不是僅靠姣好的外表,這個社會還是注重個人能力的。
雖然當今社會追求男女平等,但這種平等是在尊重自然性別特征前提下的平等發(fā)展,是塑造人格的平等,不是性別無差異的平等。不論是男孩還是女孩,都應在發(fā)揮自己“性別”優(yōu)勢的基礎(chǔ)上,注意向異性學習,克服自己性格上的弱項,促進身心的全面發(fā)展和人格完善。如:男孩多多學習女孩的細心、善于表達和善解人意,女孩則多多學習男孩的剛毅、堅定和開朗?!艾F(xiàn)在提倡的‘中性化’就是要綜合男性和女性的優(yōu)點,兼收并蓄,而不是男人女性化和女人男性化。
0歲開始性啟蒙教育的6個策略
從寶貝一出生,我們的一些行為就可能會妨礙寶貝正常的性心理發(fā)育,甚至給寶貝的一生都帶來難以彌補的不良影響。因此,性教育應該從零歲開始,而并非像我們固有的觀念里認為的那樣,非要在孩子青春期以“猶抱琵琶半遮面”的方式惡補。
1.父母要處理好雙方及與寶貝的關(guān)系
除了要注意對待寶貝的態(tài)度之外,父母之間的關(guān)系也會對寶貝產(chǎn)生深遠的影響。
如果父母關(guān)系緊張,寶貝就很容易成為承受父母一方或雙方憤怒和怨氣發(fā)泄的對象,因為年齡太小,社會經(jīng)驗缺乏,寶貝缺乏正確判斷事情緣由的能力,常常會把父母之間關(guān)系惡劣的原因歸結(jié)到自己頭上,從此種下自責的根苗。寶貝長大后會形成缺乏自信、膽小怯懦、性格軟弱和行為退縮等人格特征,或者內(nèi)心閉鎖、精神抑郁,甚至因不能承受自罪的壓力而自殺。所以父母一定要處理好彼此的關(guān)系,給寶貝一個溫馨快樂的家庭環(huán)境,以免給寶貝心理上造成各種傷害。
2.同性父母與異性父母要發(fā)揮好的作用
同性父母是寶貝性別意識形成的楷模,異性父母則是寶貝學習與異性相處的楷模,在寶貝成長的過程中都起著無法低估的作用。因此,無論是母親還是父親都應該積極配合,共同養(yǎng)育寶貝,給寶貝一個良好的成長環(huán)境。當寶貝懂事后,異性父母與寶貝相處時一定要注意分寸,不要過度親密,以免導致寶貝形成不健全的人格。
3.在日常照料中讓寶貝學會愛自己的身體
孩子一出生,就用自己的感官體驗周遭世界。在喂養(yǎng)寶貝的過程中,父母恰當?shù)男袨榭梢宰寣氊悘闹畜w會到自己被關(guān)愛,學會尊重并愛護自己的身體。
給寶貝換尿布時:
給寶貝換尿布時一定要耐心、溫和地跟寶貝交流,這樣才會讓寶貝對自己的身體有個正確的認識。相反,如果皺著眉頭,以一臉厭惡的表情來處理寶貝的排泄物,就會給寶貝傳遞一個錯誤的信息,讓他覺得他的身體是令人厭惡的。
給寶貝洗澡時:
從8個月開始,父母就要引導寶貝認識自己的身體。比如給寶貝洗澡時,父母可根據(jù)寶貝的理解力很自然地向他解釋他身體的各個部位和功能,并以關(guān)愛、欣賞的態(tài)度來對待寶貝的身體,讓他正確地了解并對待自己的身體。
1歲半是對寶貝進行性生理教育的最好時機,比如,可以讓同齡的男孩女孩一塊洗澡,讓他們裸露著小身子識別彼此在生理結(jié)構(gòu)上的差異,鼓勵他們觀察對方與自己不同在哪里。
給寶貝做撫觸時:
撫觸不僅有助于寶貝的身體健康,也有助于寶貝心理健康。撫觸做好了,可以幫助寶貝有更多的有關(guān)自己的身體的美好體驗和正面的記憶。
進行大小便訓練時:
在大小便訓練期間,幼兒往往會發(fā)生“事故”,如果成人失去耐心,對孩子大吵大嚷,會讓孩子對自己的身體產(chǎn)生負面的感覺。父母如果能夠采取寬容、耐心的態(tài)度則有助于孩子形成健康的身體意識。
4.以恰當?shù)姆绞阶寣氊惲私饽信膮^(qū)別
一般從1-2歲開始,寶貝就會注意到男、女身體上的區(qū)別。
隨著語言能力的發(fā)展,2、3歲的寶貝開始詢問與性別相關(guān)的詞匯。當寶貝詢問:“妹妹為什么沒有小雞雞?”“我從哪里生出來的?”等問題時,父母最好告訴寶貝相應部位的正式名稱,或者正式名稱加上俚語中的名稱,并從這些詞匯開始逐漸擴展,讓他對有關(guān)性的問題有個科學而系統(tǒng)的了解。不少性教育專家認為,一定要給予性器官以正確的名字,要把***、陰部叫得跟身體其他部位一樣自然,而不要用小弟弟、小雞雞來取代正確的叫法。
研究表明,和寶貝談?wù)撔栽皆玳_始越好。當然,對于學齡前兒童進行性教育最合適的方式,就是在平時對寶貝的提問或相關(guān)行為給予適當反應,在潛移默化中進行。這樣的做法會給寶貝一個暗示:一旦有了性方面的問題,他不需要通過別的途徑去了解,父母會給他提供可靠而科學的信息。
5.讓寶貝以正確的方式對待自己的私處
當寶貝進入性蕾期,他可能會當眾碰觸自己的生殖器,這時,大多數(shù)父母往往會以“羞羞”這樣一個含糊的字眼,或者嚴厲的呵斥來制止寶貝的行為。但是這種做法不僅不能教給寶貝正確的做法,還會讓他對自己的身體產(chǎn)生不好的評價。正確的方式是告訴寶貝,那個地方是他秘密的地方,不能讓別人看到,如果他想碰觸的話,可以回到自己的臥室去。這樣說不會讓寶貝對自己的身體產(chǎn)生羞恥感,同時也教給了他符合社會規(guī)范的行為方式。
父母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選擇適當?shù)臅r機讓寶貝明白:他身體的哪些部位不宜暴露,并不是那些部位不好;哪些事不適合當眾做,但可以在衛(wèi)生間或自己的臥室做;有些事情男、女要分開做等等。
6.讓寶貝學會尊重自己和他人的身體
在很多成人眼里,很小的孩子根本就不是一個完整的人,因此他們往往拿孩子當活玩具,不管孩子愿意不愿意,都要隨意逗弄他們。如果寶貝長期處在這樣的環(huán)境,他就很難學會反抗成年人的一些不恰當?shù)男袨?。因此,從寶貝很小的時候開始,父母就應該尊重寶貝的身體,教給他關(guān)于身體接觸的一些基本原則,潛移默化地提高寶貝的自我保護能力。
父母應該教給寶貝以下原則:
他可以撫觸自己的身體,但撫觸隱私部位不宜當眾進行;
如果別人不喜歡他觸碰身體,他就不能隨意接觸別人的身體;
不可接觸別人的隱私部位;
除了父母、其他特別親近的照看者和醫(yī)生以外,不要讓任何人觸摸寶貝的隱私部位;
如果有人觸摸自己的隱私部位,要離開對方并要求對方停止這種行為。
天才教育從右腦開始
-國際著名右腦開發(fā)專家七田真訪談
日本教育專家七田真教授相信,人類的右腦具有不可思議的能力,但在成長過程中,這種能力卻逐漸消失。
所以,要讓孩子成為天才,當孩子還在準媽媽的肚子里時,可以通過母子之間的愛的感應,開發(fā)孩子的右腦能力。
據(jù)說,在日本,父母輩聽完右腦教育專家七田真(MakotoShichida)教授的演講后,往往會有想生小孩的沖動?,F(xiàn)年71歲的七田真,40多年來鉆研、提倡“右腦教育理論”,以開發(fā)人類未知的潛能,引起廣泛矚目。
七田真教育研究所自1978年成立以來,已在日本已建立400多家實行七田真式教育的幼稚園,學生總數(shù)2萬名。韓國也有60家幼稚園7000名學生。這套方法幾年前也引入臺灣,掀起一陣“腦內(nèi)革命”熱潮。明年初新加坡也會成立第一家“七田真右腦教育兒童教室”?!?/p>
幼兒教育始于胎兒時期
七田真日前來新作第一次公開演講,接受本報訪問時說,育兒其實并不傷腦筋,只是父母不得其法,因而缺乏生兒育女的信心。父母有信心,放心,自然會多生。
人們不孕、不生育的原因很多,包括環(huán)境污染,或者擔心幼兒患有先天性身體殘障等病癥。七田真認為,只要正確采用右腦教育啟發(fā),通過胎教方式,讓胎兒自行調(diào)理,就能生出活潑健康的寶寶。
七田真說:“準媽媽不妨在胎兒時期就開始試著與寶寶對話,建立心靈感應或互動。準媽媽對腹中的寶寶說:身體不好的部分自己都能治好,健康生下來。嬰兒出生時就全靠自己的力量,因為嬰兒具有這樣的能力。這就是右腦的功能。”
雖然胎兒的頭還沒完全成形,但卻可以使用下位層的腦。準媽媽與胎兒的溝通,是通過“心電感應”及“想象”而產(chǎn)生,它不與左腦相連,只與右腦相連。想象,使嬰兒在媽媽肚子里看到爸爸的臉及外面的景色。想象,也具有治療疾病的力量。
七田真說:“若準媽媽知道這個胎教方法,嘗試運用,就會發(fā)現(xiàn)我所說的都是真的。”
其研究個案也顯示,使用七田真式胎教的準媽媽不僅順利分娩,寶寶天生健全,很快就能說話,吸引能力佳,個性沉穩(wěn)又好帶。他說,父母這才發(fā)現(xiàn):“原來,帶孩子是那么輕松快樂的事。
教育幼兒需先教育父母,這成為七田真終生職志?!?/p>
左腦抑制右腦運作
七田真念大學時,曾擔任某中學生補習老師。他的學生永遠記不得5分鐘前才教過的東西,這使他開始思索:人的才能是天生的,還是由后天教育而定的呢?
經(jīng)過40多年研究與實踐,七田真認為,所有嬰兒出生時都是天才,具有大自然所給予的不可思議的能力,只是在成長初期缺乏良好的環(huán)境把能力給引發(fā)出來,以至資質(zhì)消失。天才的頭腦功能來自右腦。
人類左右腦的思考方式不同:左腦主以語文、邏輯性思考,右腦則主以影像和心像思考。七田真認為,大部分人都用左腦思考,很少用右腦思考。
他說,遠古時代的人類與原住民,左腦幾乎不發(fā)達,但心電感應的能力卻很強?,F(xiàn)代人為了讓語言理性發(fā)展,所以喪失了ESP(右腦的五感)的能力,左腦抑制了右腦的運作,右腦的潛能因此不易發(fā)揮。唯有左腦抑制右腦的能力消失,左右腦可以靈活使用,才可成為全腦開發(fā)的人類。
七田真的理論受卡爾?維特《才能遞減法則理論》啟發(fā),他主張以右腦訓練用在幼兒教育,以圖像、聯(lián)想、配對等方法來增進兒童智能。零歲到3歲是右腦教育的黃金時機;左腦是填鴨式學習,充滿艱難。而右腦已開發(fā)的孩子吸收能力強,學習就變得輕松愉快。
受過右腦訓練的孩童,一般智商較高,平均介于140到200之間,也具有以下特點:
看到圖像,就像攝影機一般印入腦中。
文字及數(shù)字、符號,可用影像方式記入腦海,具有逆向的推算能力。
直覺能力超強,有獨特創(chuàng)造力。
具有速讀能力。
七田真在著作中,提起對長子實驗早期教育,長子4歲時就能隨意讀書,畫漂亮的水彩畫,卻不幸患病去世。七田真夫妻過度悲痛而忽略次子的早期教育,過后驚醒才糾正過來?,F(xiàn)在七田真也在孫兒身上實驗自己的教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