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yǎng)寶寶良好習慣的七種方法
發(fā)布時間:2021-12-15 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 幫助寶寶養(yǎng)成吃飯的好習慣 幼兒好習慣故事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良好習慣呢?這是很多父母在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問題。良好習慣不是一日之功,從“小”做起最重要,然后在長期反復的訓練中才能養(yǎng)成。
由于孩子年齡小,是非觀念不強,自控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轉(zhuǎn)移,一些良好的行為習慣形成后,如不及時強化鞏固,仍容易改變。因此,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應在成人的幫助下,在生活實踐中不斷得到鞏固??刹扇∫韵路椒ǎ?/p>
1.表揚鼓勵法。
如,家人吃水果時,孩子主動將大蘋果讓給長輩吃,家長要及時予以肯定,表揚鼓勵,久而久之,孩子尊老愛幼的美德將得到形成與鞏固。
2.家庭教育和幼兒園教育應一致。
孩子在幼兒園得到教育,良好的行為習慣的建立,家長應予以了解,并積極配合幼兒園,對孩子進行一致性的教育,以免家、園教育脫節(jié),不利于良好行為習慣的形成和鞏固。例如,幼兒園正在培養(yǎng)孩子愛勞動的行為習慣,家長就不要再溺愛孩子,孩子力所能及的勞動,就不要包辦代替了。
3.示范法。
孩子的模仿能力強,如教育孩子洗手帕,家長可示范手帕的全過程,讓孩子去模仿、學習,以此鞏固孩子愛清潔、愛勞動的行為習慣。
4.練習法。
如培養(yǎng)孩子的自理能力,讓他學會快速穿脫衣服,成人可通過游戲競賽的形式,與孩子一起反復練習穿脫衣服,系鞋帶等。
5.隨機教育法。
如帶孩子去公園玩,突然看見一位老奶奶被路上的香蕉皮滑倒,應鼓勵孩子立刻扶起老奶奶,并隨機教育孩子,不要隨便丟果皮,要把果皮放在果皮箱內(nèi),并讓孩子反復實踐幾次。
6.暗示法。
孩子易受暗示,要充分運用孩子的這一特點,及時鞏固孩子的良好行為。如見一位小朋友不小心跌倒了,可用暗示法提醒孩子:“小朋友摔倒了,該怎么辦?”用來提示孩子主動幫助他人。
7.運用各種文藝形式,強化良好行為。
可通過講故事、唱歌表演、詩朗誦、演童話劇等來鞏固孩子的良好行為。如,表演童話劇《小熊拔牙》,就可以教育孩子養(yǎng)成堅持早晚刷牙的習慣。
專家表示,家庭教育的根本任務就是教孩子做人,做一個符合社會需求的人。在孩子小的時候,父母所能做的就是打好做人的基礎,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這是孩子終身受益的東西。從長遠來看,這個基礎打好了,比孩子學知識、學特長對他一生的作用更大,而且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進孩子的全面發(fā)展。
yJS21.com更多精選家園共育閱讀
培養(yǎng)寶寶良好的睡眠習慣
(一)按時睡覺:在寶寶入睡前0.5~1小時,應讓寶寶安靜下來,不看刺激性的電視節(jié)目,不講緊張可怕的故事,也不玩新玩具。晚上入睡前要洗臉、洗腳、洗屁股。睡前讓孩子排空小便。脫下的衣服應整齊地放在相應的地方,要按時上床、起床。逐步形成按時主動上床、起床的習慣。
(二)自然入睡:寶寶上床后,晚上要關(guān)上燈;白天可拉上窗簾,使室內(nèi)光線稍暗些。
寶寶入睡后,成人不必攝手攝腳。習慣在過于安靜的環(huán)境中睡眠的寶寶容易驚醒。只要不突然發(fā)出大的聲響,如“砰”的關(guān)門聲或金屬器皿掉在地上的聲音即可。要培養(yǎng)寶寶上床后不說話、不拍不搖、不摟不抱、自動躺下、很快入睡、醒來后不哭鬧的好習慣。并讓寶寶養(yǎng)成不蒙頭、不含奶頭、不咬被角、不吮手指,不把玩具放在床上或抱玩具入睡以及不把衣褲放在床上的好習慣。對不能自動入睡的孩子要給以語言愛撫,但決不遷就,要讓寶寶依靠自己的力量調(diào)節(jié)自己入睡前的狀態(tài)。不要用粗暴強制、嚇唬的辦法讓孩子入睡。有的寶寶怕黑夜,可在床頭安一個臺燈,教會寶寶開關(guān),使他能控制黑夜,有利于寶寶安然入睡。
(三)睡姿舒適:1歲以后的寶寶已形成了自己的入睡姿勢,要尊重寶寶的睡姿,只要寶寶睡得舒適,無論仰臥、俯臥、側(cè)臥都是可以的。如果寶寶晚上剛喝完奶就要接著睡,宜采取右側(cè)臥位,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若寶寶睡的時間較長,可以幫他變換姿勢。
(四)睡眠不安的處理:有的寶寶夜里睡眠不安、易驚醒、哭鬧,父母便立刻將其抱起來又拍又哄,讓其再度入睡,結(jié)果寶寶很快習慣于這種在父母懷里睡眠的情況,不拍不哄便不再入睡。為此,對偶然出現(xiàn)的半夜哭鬧,要查明原因。如白天是否受了委屈,聽了驚險的故事,睡前是否吃得過飽,或饑餓、口渴,尿床、內(nèi)衣太緊、太硬以致軀體不適,以及腸道寄生蟲或其他原因?qū)е碌母雇?、呼吸道感染導致的鼻塞等,給予針對性的處理。若無軀體疾病,則應改變其睡眠環(huán)境,如讓其一個人獨睡;對其夜間醒來,父母應克服焦慮情緒,既不宜過分撫弄孩子,也不要煩躁或發(fā)脾氣,則夜間哭鬧可自行糾正過來。
(五)注意事項:
保持被褥清潔,每周最少曬2次,一年最少拆洗3~4次;厚薄應隨季節(jié)不同及時調(diào)換。
臥室經(jīng)常開窗通風換氣,打掃衛(wèi)生。夏天可開窗睡眠、露天睡眠或在涼棚下睡眠。寒冷季節(jié)可打開1~2個通風窗睡眠,寶寶起床前20分鐘可關(guān)閉窗戶以提高室溫,防止寶寶穿衣時著涼。
如何培養(yǎng)寶寶良好睡眠習慣
如何培養(yǎng)寶寶良好睡眠習慣
有不少小朋友也跟著爸爸媽媽一起“貪黑”,三四歲的小朋友也經(jīng)常晚上11時多才睡覺。專家提醒父母注意:自己夜生活的習慣可能會很大程度地影響孩子,而孩子保持健康的入睡時間對于他們的健康成長是非常重要的。
22點至凌晨1點不入睡影響生長激素分泌
據(jù)統(tǒng)計,我國0~2歲嬰幼兒每天睡眠時間比美國同齡人平均少1個小時,原因之一是父母鐘情夜生活。有些家庭讓寶寶早睡了,可是大人不注意自己的動作幅度,或房子隔音效果不好,寶寶即使早早躺在床上,仍不能進入睡眠狀態(tài)。
兒童保健科專家指出,22時到次日凌晨1時是生長激素分泌高峰期,若錯過這段時間細胞新陳代謝將受到影響,因此家長應盡量讓孩子在22點前睡覺。
不要拿睡眠指標來衡量孩子
如何對孩子的睡眠進行科學管理也成為很多家長的心頭之惑。有的小朋友每天睡眠總量大約只有10小時,幼兒園安排的午睡常睡不著,這樣的睡眠時間長度達標嗎?
專家指出,睡眠時間有很大的個體差異,一味拿書本上的睡眠指標來要求孩子,反而會使孩子產(chǎn)生逆反心理,出現(xiàn)行為問題?!叭绻⒆与m然睡得少但精力充沛,注意力和情緒都很穩(wěn)定,生長發(fā)育也不受影響,就說明現(xiàn)有的睡眠時間已經(jīng)足夠?!?/p>
要解決寶寶睡覺日夜顛倒這一難題,為寶寶布置一個舒適、安靜的睡眠空間是首要任務。在外在的環(huán)境布置妥當之后,接下來就要看爸媽平日所需下的工夫了。
建議對付日夜顛倒的“夜郎兒”有以下幾個招數(shù):
1.白天盡量讓寶寶玩耍,減少午睡的時間或不要讓寶寶太晚睡午覺。
2.沐浴時間最好改在睡前的半個小時-一個小時前,如此可使寶寶放松心情,易于入睡。
3.為寶寶制定生活作息表,并確實執(zhí)行。
另外要提醒父母的是,在您要調(diào)整寶寶睡眠時也要注意寶寶是否吃飽了?尿布是否干爽?身體是否有任何不適?再排除這些狀況之后,才能開始為寶寶進行睡眠調(diào)整計劃。
要吃夜奶也是寶寶晚上醒來的原因,因此調(diào)整孩子喝奶的時間。其方法是:
·半夜寶寶吵著要喝奶時,可以用白開水代替牛奶,慢慢戒除寶寶半夜喝奶的習慣。
·將寶寶睡前的奶量增加。
·增加最后一次牛奶的濃度。
父母應該盡量讓寶寶養(yǎng)成晚上10點前入睡的習慣!
11種培養(yǎng)寶寶耐性的方法
現(xiàn)在的孩子沒有耐性是眾所周知的,動不動就耍脾氣,同小朋友們打架,缺乏耐性時,遇到很小的困難就會放棄。
培養(yǎng)寶寶耐性的招數(shù)
為了培養(yǎng)寶寶獨立做事的意志和耐性,爸媽應掌握如下的招數(shù)。
1、爸媽言傳身教
父母首先要學會忍耐等待,才能讓孩子學會忍耐。爸媽性子急躁,孩子長大后可能會存在畏怯或霸道等情緒問題。
2、勿包辦代替
對于缺乏耐性的孩子,父母往往愛一切包辦,這樣一來孩子如果不喜歡時,父母便全權(quán)代勞,使孩子失去求知欲,更失去了耐性。
3、讓孩子獨立解決問題
無論是誰都不喜歡困難的問題和費力的事情,看到孩子做題慢或不能做出來而將答案告訴孩子的辦法是錯誤的。應當培養(yǎng)孩子獨立解決問題。
4、重過程甚于重結(jié)果
剛會走的孩子是不可能會跑的,初學鋼琴的人不可能即刻演奏出動人的樂曲。孩子要經(jīng)過爬、走的過程后才能學會跑;學習鋼琴必須有一個反復熟悉琴鍵的過程。即使孩子著急,做父母的也不應當著急,應抱著相信孩子的態(tài)度,耐心等待。
5、別對孩子過分期望
孩子不是為了滿足父母的欲求而出生、存在的。父母應當讓孩子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并對孩子給予關(guān)注和鼓勵。
6、堅持有規(guī)則的運動
有了健康的身體才會有健康的心理。運動有無與倫比的功效。讓孩子確立可行的目標,每天進行一定量的運動鍛煉,孩子會逐步具備自我調(diào)整的能力。
7、玩益智玩具
讓孩子玩一些具有開發(fā)智力功能的玩具,例如積木類。一個個小木塊堆積在一起組成不同的形狀,在這個過程中鍛煉了孩子的耐性。此外,剪紙同樣也是一種培養(yǎng)孩子耐性的好方法。沿著畫好的線小心地裁剪,自然而然地鍛煉了孩子的耐性。
8、多玩團體游戲
與單獨玩相比,多玩一些團體游戲可以使孩子養(yǎng)成遵守規(guī)則的習慣,在游戲等待的過程中,鍛煉了孩子的耐性和團結(jié)協(xié)作精神。
9、因材施教
看到別人的孩子學鋼琴,也把自己的孩子送入學琴班;看到別人的孩子學圍棋,也把自己的孩子送入圍棋班。這樣只會讓孩子感到厭煩。當孩子對某種學習確實有興趣時,給孩子創(chuàng)造機會,使其潛能得到充分發(fā)揮。
10、從容易的教材入手
對于沒有耐性的孩子而言,一開始就接觸較難的教材,會使孩子喪失學習興趣。如果從簡單的教材入手,等孩子能很好地理解時再稍增加難度,這樣一來,孩子在一點點獨立完成學習任務的過程中便逐漸提高了耐性。
11、說出自己的目標
在孩子力所能及的范圍內(nèi)為他們確定目標,并幫助他們最終實現(xiàn)。此時,孩子最好要反復用嘴說出自己的目標,因為通過這一方式,向自己暗示一定要堅守承諾,從而產(chǎn)生堅強的意志。
缺乏耐性寶寶的特征
缺乏耐性的孩子會出現(xiàn)三種傾向:過度的暴力性、依賴性及散慢性。
暴力性:這是缺乏耐性兒童的最大特征。不管是誰讓自己做不愿做的事或得不到想要的東西時就失控地尖叫、罵人或打小朋友等。剛開始自己還會自責,不過一旦形成習慣,自責感就會消失,連父母的勸導都聽不進去,反而會使性子、發(fā)火。
依賴性:碰到稍陌生或困難的問題,便喪失了獨自解決問題的意志,轉(zhuǎn)而向別人求助,這種依賴性會使寶寶漸漸變得意志薄弱。
注意力低下:沒有耐性的寶寶做事肯定沒有持久性,因而會顯得注意力低下、散漫。玩玩具時,看看這個拿拿那個;參加鋼琴、美術(shù)、書法等學習班,沒有一個能堅持下去。
判斷孩子的耐性指數(shù)
1、做事不能有始有終。
2、任性。
3、經(jīng)常容易哭。
4、情緒易激動,很難預測他們會干什么。
5、吃飯時愛動。
6、看電視時一會坐著,一會站著。
7、不能堅持玩一個玩具,而是拿拿這個,碰碰那個。
8、自私,只關(guān)心自己。
9、咬手指甲。
10、神經(jīng)敏感、神經(jīng)質(zhì)或經(jīng)常感到不安。
11、情緒不穩(wěn)定,變化無常。
12、所做的事與年齡不相稱。
13、經(jīng)常爭吵。
14、坐立不安,多動。
15、經(jīng)常打碎朋友或家里的物品。
16、不能同朋友和諧相處。
17、經(jīng)常打架。
18、沖動,做事前不思考。
19、飲食調(diào)節(jié)不好。
20、發(fā)火時罵人或說一些傷人的話。
21、不能如自己的愿望時就打滾耍賴。
22、經(jīng)??蘅尢涮涞佤[。
行為習慣:培養(yǎng)寶寶養(yǎng)成一個好的刷牙習慣
整理了行為習慣:培養(yǎng)寶寶養(yǎng)成一個好的刷牙習慣,希望對新手爸媽對早期孩子正確教育引導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很多媽媽都非常重視孩子的口腔清潔問題,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教給他飯前飯后刷牙漱口,這種做法是非常值得表揚的,
如果你想要讓寶寶擁有一副好牙齒,同時保持口腔清潔的話,就一定要從小培養(yǎng)孩子??谇坏那鍧嵵饕褪且揽克⒀纴硗瓿傻?,所以爸爸媽媽應該怎么樣指導孩子養(yǎng)成刷牙的習慣呢?
我們可以三步走:
第一階段
在寶寶的第一顆牙齒出現(xiàn)以后,差不多是5、6個月時,爸爸媽媽就可以開始給寶寶刷牙了。不過刷牙的時候還不需要使用牙刷,爸爸媽媽可以用干凈的濕紗布包裹自己的食指來擦拭寶寶的牙齒,把一些附著物擦拭掉。
第二階段
到寶寶18個月時,可以用牙刷來給寶寶刷牙(購買牙刷的時候要注意買一些頭小,刷毛軟而圓,不會傷及牙齒及牙床的牙刷),一天兩次,讓寶寶在水池前,然后爸爸媽媽站在后面,抱住他的頭,讓他的頭向后,在看到寶寶口腔結(jié)構(gòu)的情況下給寶寶刷牙。
另外,在你刷牙的時候也可以讓寶寶看著,讓他模仿你刷牙的樣子。
第三階段
孩子2歲時就可以自己刷牙了,爸爸媽媽在教給孩子正確的刷牙方法后,要在孩子的身邊看著他,指導他正確地刷牙。
另外,孩子有乳牙完全長成時,最好是每隔半年的時間就帶孩子去檢查一下。牙醫(yī)能夠幫助孩子預防蛀牙,在發(fā)現(xiàn)問題時也可以第一時間解決。
培養(yǎng)寶寶獨立學習的能力好方法
培養(yǎng)寶寶獨立學習的能力好方法
爸爸媽媽是否經(jīng)??吹竭@樣一個情況:寶寶會把各種東西堆得高高的,然后推翻,重來,一次又一次建好,推翻、建好、推翻……
對于這樣的場景,爸爸媽媽是不是不以為意呢?其實這就是寶寶的一種獨立學習的體現(xiàn)!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寶寶對這種動作的重復,可能就是他們接受外部事物的一個過程。而且這種“重復性”的動作也是一個學習和自我鍛煉的過程,更是他自發(fā)地提高動手能力的獨立學習過程。
科學表明當幼兒在重復在一件事情過程是他們自發(fā)的獨立學習過程,這是一種自發(fā)的、主動的學習,與大人引導的那種獨立學習的做法兩者皆不可拋,更需要相輔相成。在寶寶的學習過程中,二者是伴隨孩子成長的。所以,家長要正確地理解寶寶的重復性行為是進行獨立學習的過程,而且還應該在孩子進行這種重復的獨立性學習過程中給予支持和幫助。
那爸爸媽媽應該怎么樣做才能很好地幫助寶寶增強他的獨立學習能力呢?
首先當爸爸媽媽看見寶寶在反復地做一個動作,或重復地在完成一件時,爸爸媽媽應該盡量不打擾寶寶,讓他盡可能自己獨自完成整個操作過程。因為寶寶的學習是需要重復的過程,通過這些過程,可以讓寶寶增強自己的動手能力,也能加深寶寶對其它事物的體驗和理解。當然了如果爸爸媽媽能在一段時間以后再次引導孩子玩同樣的游戲,那么收到的效果會比你想象中還要來的好。
其次爸爸媽媽還可這樣做:
第一要學會肯定寶寶的這種行為,這種反復探索行為一定要給他們正面的鼓勵;
第二是經(jīng)過一段時間以后爸爸媽媽可以營造游戲氛圍,讓寶寶再玩一次曾經(jīng)玩過的游戲,然后用心觀察下寶寶在這幾次游戲中有什么變化;
第三是不要強迫孩子來反復練習某種能力,一定要尊重孩子自己的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