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捉幸福
發(fā)布時間:2021-12-06 幸福是什么教案 幸福與教育讀書筆記 做幸福的幼兒園教師 轉眼間,來到幼兒園工作已半年有余,多少個日出與晨昏,我工作著,收獲著,思考著,幸福著。 初到幼兒園時,面對又哭又鬧的孩子,我曾是那般的無奈與六神無主,同時,反復縈繞在我腦海中的問題使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幼兒教育是什么?幼兒教育應如何做?幾乎每天,我都會這樣追問自己。 我俯下身去,把最愛哭的小欣怡抱在懷里,為她擦去淚水,洗凈淚痕,攤開精美的小人書,帶她進入故事的王國。漸漸的,精彩的故事內容使她忘記了哭泣,初入園的焦慮感在一點點的消退。一周后,她已經(jīng)面帶笑容,同站在幼兒園門口的媽媽揮手再見,一聲甜甜的“老師好”使我從心底陡生一種幸福感。 暑氣漸漸褪去,早飯后的跳操時間見證著孩子快樂的童年時光,和著歡快、活潑的樂曲,孩子們盡情的蹦著、跳著、唱著,舒展著肢體,愉悅著身心,成長著歡樂,收獲著自信?! 袄蠋熢?”幾個大班的孩子來到我面前,模仿軍人的姿態(tài),行了一個軍禮,孩子們夸張的表情逗樂了我。我深知,從建園之初倡導的養(yǎng)成教育已融入孩子們的一日生活,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在潛移默化著孩子幼小的心靈,文明禮儀之花在孩子們的心底已經(jīng)綻放?! 袄蠋煟惝嫷恼嫫?!”“老師,你穿的衣服真好看!”“老師,你真帥!”……孩子們不加掩飾的贊譽,充盈著靈性,更豐富著我的情感。原來,職業(yè)的幸福感可以這么恣意的流淌在心間! 每日,迎著初升的朝陽來到幼兒園,驚喜著孩子們的點滴進步,快樂著孩子們的快樂,見證著孩子們的成長,收獲著孩子們對我的問候與祝?!⒆觽兪悄菢拥纳衿?,我的快樂扔進去,會快速復制,一變二,二變四,幾何級瘋長;我的苦惱扔進去,則會快速消亡,直至歸零。這才是實實在在的生存狀態(tài)——幸福會在不經(jīng)意間降臨,任你捕捉。 感謝這些精靈古怪的孩子們,是他們讓我在學習、拼搏、奉獻、思考的行程中,時時浸潤著快樂,捕捉著幸福。YJS21.cOm更多教育筆記小編推薦
捕捉孩子的興趣
如果我有一對會飛的翅膀多好?。≡谶@樣一種自發(fā)、積極的愿望后,我提供制作的材料,以滿足幼兒美好的愿望。在活動一開始,我請幼兒說說自己有了翅膀會干什么?有孩子說:“要飛到宇宙中去看一看。”有孩子說:“我想到哪里去就能到哪里去了。”還有孩子說到:“姐姐在寧波上學,很想念姐姐,有了翅膀就能飛到寧波去看姐姐了?!焙⒆觽冋f的不亦樂乎。于是我出示準備好的材料,給孩子們示范如何做一對美麗的翅膀,孩子們都非常激動,興致特別高。等到他們動手時,各個都不含糊,雖然有個別男生第一次嘗試失敗了,不過他們都主動要求再試一次,最后都成功了。通過相互幫助,孩子們把做好的翅膀粘在背上,他們一個個都把自己當成了小天使、小蝴蝶,開心都在走廊里飛來飛去,仿佛自己都成了有翅膀的精靈,體驗著有翅膀帶來的歡樂勁。
下午放學時,孩子們還過來讓我把他們親手制作的翅膀粘在身上,看來他們是真喜歡這對美麗的翅膀。這也讓我感受到在教學活動中,捕捉孩子的興趣,讓他們主動參與,真情投入是很重要的。
捕捉孩子“敏感區(qū)”
凡是發(fā)育正常的孩子,大多五六歲時就開始對某一方面表現(xiàn)出特殊的敏感和強烈的好奇。倘若父母能迅速及時地捕捉孩子的“敏感區(qū)”,順勢予以引導,就為孩子成才打開了通道。因為凡是孩子最敏感的也就是最有興趣的,而興趣則是孩子成才的啟蒙老師。
不少父母對孩子生活上的照料可謂細心、悉心、精心之極,但在發(fā)現(xiàn)孩子的“敏感區(qū)”上卻表現(xiàn)出一種異乎尋常的粗心。有的孩子多次在父母面前表現(xiàn)了對動物、植物、機械、色彩、音樂、繪畫、書法等方面強烈的敏感,做父母的卻視而不見,貽誤了培養(yǎng)孩子成才的時機。天津有個少年科技愛好者叫張明,十一歲時他制作的七管低壓臺式收音機,獲得了全國青少年科技作品三等獎。但最初張明的父母都很討厭他的淘氣;小時候不肯到幼兒園去家長只好把他鎖在家里。他在家摸爬滾打,渾身弄得像個泥猴似的,把買給他的手槍、汽車等玩具拆得七零八落。后來在一位小學老師的啟發(fā)下,父母才喜出望外地知道孩子拆卸玩具正是他好奇心強,愛觀察,肯鉆研的表現(xiàn)。發(fā)現(xiàn)了孩子這一“敏感區(qū)”之后,張明的你母便同孩子一起拆卸玩具,同時邊拆卸邊教授道理,啟發(fā)他的思維,假如張明的父母仍是討厭訓斥、打罵孩子,那么科學天地里這一株茁壯的幼苗不就被扼殺了嗎?
細心觀察孩子吧!從孩子日常生活中的語言動作、眼神或所提的問題中去捕捉孩子的“敏感區(qū)”吧,那樣,你也許能為孩子成長找到個突破口,而要做到這一點,你就得更多地學習,因為它需要你有一雙智慧的眼睛--能夠實事求是地發(fā)現(xiàn)、捕捉孩子的“敏感區(qū)”,而不是主觀的神經(jīng)過敏地將自己的意志強加于孩子,從而造成貽誤孩子的健康發(fā)展的后果。
捕捉幼兒的敏感區(qū)
兒童在各個階段都會經(jīng)歷最近發(fā)展區(qū),而中班幼兒也就是5歲左右的幼兒所經(jīng)歷的敏感期是在發(fā)展他們的社會性興趣上。
我們這里所說的發(fā)展他們的社會性興趣是指他們開始積極的了解自己和他人的基本權利,喜歡遵守和共同建立規(guī)則,培養(yǎng)更多的合作意識。
處于社會性行為敏感期的孩子們,他們渴望更多的認識社會,渴望更多的了解社會規(guī)則,渴望更多的學習社會行為,渴望更直接的體會社會性情感······
他們會主動扮演社會角色,并建立規(guī)則來感受角色所帶來的權利和義務,學習如何在角色中與其他成員接觸和相處。
他們還會做一些“特別”的事情來引起老師和同伴的注意,希望得到更多的關注和感情。盡管有時他們也不知道他的行為是否是好的,是否是有效的,能否帶來一個好的預期和結果,他們沒想過甚至不在乎,但不可否認他們通過這些行為得到了更多與他人交流合作的機會,得到了精神上的滿足還有愉悅。
在這一階段,教師要給予幼兒更多心靈上的安撫和慰藉,我們要在集體活動、區(qū)域活動中,對每個孩子都進行簡單的對話溝通,讓他們作為一個獨立的整體行為人來與他人進行社會性的行為交流,這對他們來說很重要。
我們要給他們學著處理問題的機會,在與同伴發(fā)生小摩擦時,能盡可能的自己想辦法解決,減少“告老師”的次數(shù)并且更多的嘗試與他人進行合作式的活動,建立簡單的游戲規(guī)則來減少沖突,讓大家更好的游戲到一起,無論是體育游戲還是角色游戲都能找到共同的方法,更好的解決問題。
幼兒就是這樣不斷的擴展認知,在自我成長中得到發(fā)展和提高。
兒童在各個階段都會經(jīng)歷最近發(fā)展區(qū),而中班幼兒也就是5歲左右的幼兒所經(jīng)歷的敏感期是在發(fā)展他們的社會性興趣上。
我們這里所說的發(fā)展他們的社會性興趣是指他們開始積極的了解自己和他人的基本權利,喜歡遵守和共同建立規(guī)則,培養(yǎng)更多的合作意識。
處于社會性行為敏感期的孩子們,他們渴望更多的認識社會,渴望更多的了解社會規(guī)則,渴望更多的學習社會行為,渴望更直接的體會社會性情感······
他們會主動扮演社會角色,并建立規(guī)則來感受角色所帶來的權利和義務,學習如何在角色中與其他成員接觸和相處。
他們還會做一些“特別”的事情來引起老師和同伴的注意,希望得到更多的關注和感情。盡管有時他們也不知道他的行為是否是好的,是否是有效的,能否帶來一個好的預期和結果,他們沒想過甚至不在乎,但不可否認他們通過這些行為得到了更多與他人交流合作的機會,得到了精神上的滿足還有愉悅。
在這一階段,教師要給予幼兒更多心靈上的安撫和慰藉,我們要在集體活動、區(qū)域活動中,對每個孩子都進行簡單的對話溝通,讓他們作為一個獨立的整體行為人來與他人進行社會性的行為交流,這對他們來說很重要。
我們要給他們學著處理問題的機會,在與同伴發(fā)生小摩擦時,能盡可能的自己想辦法解決,減少“告老師”的次數(shù)并且更多的嘗試與他人進行合作式的活動,建立簡單的游戲規(guī)則來減少沖突,讓大家更好的游戲到一起,無論是體育游戲還是角色游戲都能找到共同的方法,更好的解決問題。
幼兒就是這樣不斷的擴展認知,在自我成長中得到發(fā)展和提高。
隨時捕捉教育契機
最近一段時間,發(fā)現(xiàn)班內益智區(qū)里的串珠少了許多,問孩子們誰知道它們到哪里了,孩子們都把頭搖得像撥浪鼓,都說不知道。其實,我心里有數(shù),大概是坐在離區(qū)角最近的萱萱拿了,可我又怕直接說出來會傷害孩子幼小的自尊心,便沒多說。
一天我給孩子們上了一節(jié)《小象要回家》的語言課。首先,我出示了小象玩具,模仿小象哭聲,引出了故事;然后,我又引導幼兒觀察掛圖一二三部分,熟悉了故事內容,讓孩子們理解了小象的心情;最后,又引導幼兒觀察了掛圖四,講述了故事的第二部分內容。講完故事后,我問孩子們:“孩子們,你們說元元把小象帶到哪里了?”孩子們異口同聲地說:“帶回家了?!薄爱斣研∠髱Щ丶視r,小象樂意嗎?”我又問。孩子們說:”“小象低著頭,拖下了長長的鼻子,一聲也不響.”“當元元想讓小象睡覺時,小象睡了嗎?”“沒有睡,小象一面哭一面嚷,要回家,要找媽媽。”惠惠小朋友說?!澳窃獑栃∠蟮募以谀睦飼r,小象是怎么說的?”‘小象說它的家在幼兒園,它的媽媽找不到它,一定會很著急的。”佳佳說。“那最后,元元把小象送回幼兒園了嗎?”“送回了”,.孩子們異口同聲地說。
說到這里,我問孩子們:“那你們說幼兒園的玩具能帶回家嗎?”孩子們都說:“不能帶回家。”我說:“為什么啊?”“因為幼兒園的玩具是大家要一起玩的。”海月?lián)屩f。
這時,萱萱突然低著頭紅著臉站起來低聲說:“老師,對不起,是我把區(qū)角的串珠拿回了家,我想自己在家玩?!蔽艺f:“知錯就改,就是個勇敢的好孩子。”我為她的誠實帶頭為她鼓起掌來,孩子們也都跟著鼓起掌來。。。。。。
作為一名幼兒教師,要時刻捕捉教育契機,以積極引導幼兒,以達到教育目的。
捕捉生活中的教育契機
《綱要》指出:要讓幼兒“愛護動植物,關心周圍環(huán)境,親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資源,”而這些初步的意識和情感。正是從生活中的點滴小事培養(yǎng)起來的。孩子們對身邊的一草一木都感興趣,對可愛的小昆蟲充滿了好奇心。在閱讀了《給幼兒教師的建議》中的《捕捉生活中的教育契機》一篇文章后,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深受啟發(fā)。
在主題活動《有趣的昆蟲》中。我班的幼兒也是對小昆蟲特別感興趣,在班級門口出現(xiàn)了許多的螞蟻,孩子們興奮極了,蹲在地上不停地觀察,因此我們抓住時機,開展有關“昆蟲”的主題。在主題剛開始時,小朋友開始搜集有關的資料。在爸爸媽媽的幫助下,他們陸續(xù)帶來許多有關動物方面的圖片、文字資料,圖書,在周末他們還同家長一起捕捉到許多的昆蟲,裝在小瓶中,帶到幼兒園參加“展覽”,小朋友就在區(qū)角活動時互相交流起來。在主題活動中,我讓幼兒帶來了各種各樣的昆蟲,讓幼兒盡情地觀察,有的甚至讓幼兒與之“親密接觸”,孩子邊玩我邊提問“你帶來的是什么昆蟲?”“它長得什么樣?”“它有什么本領?”“你喜歡哪種昆蟲?”等等,逐漸過渡,層層深入。在飯后散步時,我?guī)е變簛淼阶咸贅湎滦菹r,他們驚奇地發(fā)現(xiàn)這里有一個大的西瓜蟲。于是草地下還有什么就成了最新的話題,大家趴在凳子兩邊,有的用手,有的拿著揀到的樹枝,一個勁地在草地下找呀找:“哈哈,快來看,我找到了好多昆蟲啊!”大家一下都圍過來說:“蜘蛛、瓢蟲、螳螂等?!庇谑瞧咦彀松嗟恼f起來,臉上露出開心的笑容。
在幼兒的生活中快樂無處不在,無所不能。只要根據(jù)孩子們的興趣,有意識地積極引導,讓幼兒在生活中獲得有益于其身心發(fā)展的經(jīng)驗。
善于捕捉孩子感興趣的事情
本網(wǎng)站為各位幼兒教師解決教案難題,下面給大家?guī)硪黄吧朴诓蹲胶⒆痈信d趣的事情”!
每天午睡前活動室里總先熱鬧上一陣子,先分床、送飯,個別孩子吃藥、喝水、上廁所,有的動作快速的已經(jīng)跑到了小床上……老師送完飯還要忙著打掃衛(wèi)生,而此時孩子們也會趁著老師忙的時候再度從小床上起身嬉戲,甚至有的孩子下床玩起了摞床用的帶輪子的底架。
從上學期開始班級里為了節(jié)省空間,給小床量身定做了一個帶輪子的底架,每天午睡起床后統(tǒng)一摞起來推到外面去,因而孩子們也總是對帶輪子的底架感興趣。
每天起床都會爭先恐后的將自己的床第一個放在底架上,這樣可以有機會推著小床等待下一個小朋友摞床。
看著孩子們如此對小床底架感興趣,想想他們每天臨睡覺的混亂場面,老師還要忙著各種各樣的事情,我突然想到了一個很不錯的主意,何不利用孩子感興趣的事情來管理他們呢?于是對他們說:“小朋友既然你們大家都很喜歡這個帶輪子的底架,老師答應你們,允許你們的小床放到上面,中午可以在上面休息,體驗一下帶輪子的小床。
”“耶!!”話音剛落孩子們興奮的喊了起來。
“不過,小床的底架只有三個,所以今天我只能選出三個表現(xiàn)最好,最遵守紀律的孩子。
然后再讓這三個人為明天選出三個小朋友,這樣每天中午都會有三個最棒的人來體驗一下會轉動的小床……”話還沒說完,只見孩子們各自忙碌尋找自己的枕頭和被褥,頃刻間個個躺好了,沒有再亂說話的現(xiàn)象了。
接下來的一段時間了孩子們的紀律出奇的好,每個人都在想著:下一個體驗帶輪子會轉動小床的人將會是自己。
由此小事讓我再次認識到:生活中老師要有一顆善于觀察的心,善于捕捉孩子感興趣的事情。
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資源。
既滿足了孩子的好奇心又幫老師減輕了不少的負擔。
“對癥下藥”,是工作中的一種有效法寶。
不信你也可以試一試。
不知道本文“善于捕捉孩子感興趣的事情”是否對你有所幫助,感謝您的閱讀,了解更多相關內容可以瀏覽其他頁面!
教育隨筆:捕捉幼兒的敏感區(qū)
教育隨筆:捕捉幼兒的敏感區(qū)
兒童在各個階段都會經(jīng)歷最近發(fā)展區(qū),而中班幼兒也就是5歲左右的幼兒所經(jīng)歷的敏感期是在發(fā)展他們的社會性興趣上。
我們這里所說的發(fā)展他們的社會性興趣是指他們開始積極的了解自己和他人的基本權利,喜歡遵守和共同建立規(guī)則,培養(yǎng)更多的合作意識。
處于社會性行為敏感期的孩子們,他們渴望更多的認識社會,渴望更多的了解社會規(guī)則,渴望更多的學習社會行為,渴望更直接的體會社會性情感······
他們會主動扮演社會角色,并建立規(guī)則來感受角色所帶來的權利和義務,學習如何在角色中與其他成員接觸和相處。
他們還會做一些“特別”的事情來引起老師和同伴的注意,希望得到更多的關注和感情。盡管有時他們也不知道他的行為是否是好的,是否是有效的,能否帶來一個好的預期和結果,他們沒想過甚至不在乎,但不可否認他們通過這些行為得到了更多與他人交流合作的機會,得到了精神上的滿足還有愉悅。
在這一階段,教師要給予幼兒更多心靈上的安撫和慰藉,我們要在集體活動、區(qū)域活動中,對每個孩子都進行簡單的對話溝通,讓他們作為一個獨立的整體行為人來與他人進行社會性的行為交流,這對他們來說很重要。
我們要給他們學著處理問題的機會,在與同伴發(fā)生小摩擦時,能盡可能的自己想辦法解決,減少“告老師”的次數(shù)并且更多的嘗試與他人進行合作式的活動,建立簡單的游戲規(guī)則來減少沖突,讓大家更好的游戲到一起,無論是體育游戲還是角色游戲都能找到共同的方法,更好的解決問題。
幼兒就是這樣不斷的擴展認知,在自我成長中得到發(fā)展和提高。
兒童在各個階段都會經(jīng)歷最近發(fā)展區(qū),而中班幼兒也就是5歲左右的幼兒所經(jīng)歷的敏感期是在發(fā)展他們的社會性興趣上。
我們這里所說的發(fā)展他們的社會性興趣是指他們開始積極的了解自己和他人的基本權利,喜歡遵守和共同建立規(guī)則,培養(yǎng)更多的合作意識。
處于社會性行為敏感期的孩子們,他們渴望更多的認識社會,渴望更多的了解社會規(guī)則,渴望更多的學習社會行為,渴望更直接的體會社會性情感······
他們會主動扮演社會角色,并建立規(guī)則來感受角色所帶來的權利和義務,學習如何在角色中與其他成員接觸和相處。
他們還會做一些“特別”的事情來引起老師和同伴的注意,希望得到更多的關注和感情。盡管有時他們也不知道他的行為是否是好的,是否是有效的,能否帶來一個好的預期和結果,他們沒想過甚至不在乎,但不可否認他們通過這些行為得到了更多與他人交流合作的機會,得到了精神上的滿足還有愉悅。
在這一階段,教師要給予幼兒更多心靈上的安撫和慰藉,我們要在集體活動、區(qū)域活動中,對每個孩子都進行簡單的對話溝通,讓他們作為一個獨立的整體行為人來與他人進行社會性的行為交流,這對他們來說很重要。
我們要給他們學著處理問題的機會,在與同伴發(fā)生小摩擦時,能盡可能的自己想辦法解決,減少“告老師”的次數(shù)并且更多的嘗試與他人進行合作式的活動,建立簡單的游戲規(guī)則來減少沖突,讓大家更好的游戲到一起,無論是體育游戲還是角色游戲都能找到共同的方法,更好的解決問題。
幼兒就是這樣不斷的擴展認知,在自我成長中得到發(fā)展和提高。
發(fā)現(xiàn)幼兒的差異,捕捉閃光點
人們常說每個孩子都是一本有趣的書,要想讀懂這本書并不容易。只有愛他們的人才能讀懂。每個孩子來自不同的家庭,有著不同的生活經(jīng)驗和生活環(huán)境,他們性格特點不同,發(fā)展水平不同,存在明顯個體差異。作為教師,應善于發(fā)現(xiàn)幼兒的差異,捕捉幼兒的閃光點,利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尊重和理解幼兒。
我們班有一位叫可鑫的小朋友,第一天來班上時,她一直拉著爸爸的手不放,戀戀不舍地說:“爸爸,早點接我,早點接我?!痹谖业膭裾f下,可鑫滿眼含淚地松開爸爸的手??肾蔚陌职衷谂R走前,悄悄地對我說:“可鑫吃飯的速度較慢,她害怕老師批評、指責她,所以一直都不愛上幼兒園?!甭犃诉@些話,我開始留心注意可鑫。在活動區(qū)游戲時,可鑫靜靜地坐在椅子上,于是我走過去,輕輕問她:“可鑫,你喜歡玩什么?”她說:“我喜歡看書?!薄袄蠋熀湍阋黄鹂春脝?”可鑫高興得點點頭,于是我和她一起看起書來,開始是我講,講著講著,可鑫也不由自主的講起來,我高興地說:“可鑫,你好棒呀!能自己看書講故事,你愿意把故事講給小朋友聽嗎?”“愿意”,于是我叫了好些小朋友來聽可鑫講故事,可鑫很高興,講得也更起勁了。
午餐時,為了減輕可鑫進餐的緊張心情,我們給她少盛了一些飯菜,可是當一部分小朋友吃完飯,離開座位后,可鑫哭了起來,我忙走過去,問她:“可鑫,你怎么啦?”“我吃不下”,“可鑫,別著急,你瞧,就剩下這么一點點了,來,我?guī)湍?”可鑫在我們的耐心幫助下,終于把飯吃完了,盡管她是最后一個吃完飯的,但是我們沒有批評她,反而給她以鼓勵,以信心,幫助她逐步克服緊張、自卑的心理,逐漸培養(yǎng)她進餐的良好習慣。
第二天,可鑫和爸爸一早就來到幼兒園,爸爸手里還拿著幾本書,他對我說:“老師,太謝謝你們了,可鑫以前不愿意上幼兒園,可今天一早說,爸爸,我要上幼兒園,快,咱們別遲到了,我要講故事給小朋友們聽呢!老師還夸我故事講得好呢?!蓖肾伟职指吲d的樣子,我也會心地笑了。這一切對于一位幼兒教師來說,雖是一件很平常的小事,但對于家長和孩子來說,卻是多么重要。
通過這件事,我深深體會到,孩子們都有一顆敏感而細膩的心靈,教師善于發(fā)現(xiàn)孩子閃光點,尊重幼兒的興趣,幫助幼兒成功地表現(xiàn)自己,就會使幼兒獲得心理上的滿足與快樂,從而促使幼兒健康發(fā)展。
充分了解幫助孩子改掉挑食的毛病
今天我把香噴噴的飯菜端到小朋友面前,并介紹了飯菜的名字,孩子們都吃的可香了,但唯獨只有梅嘉旺小朋友把菜吐了出來,露出不想吃的表情,這時我急忙走到她身邊,我對梅嘉旺小朋友說:“怎麼啦?為什麼把菜都吐出來了?是不餓,還是不喜歡吃這個菜啊?開始梅嘉旺還有點做錯事不敢說的語氣和表情,我就摸著他的頭邊說,沒事,是不喜歡吃嗎?他喃喃地說:“是,我不愛吃,不想吃”,我蹲下來和梅嘉旺說:“咱們就吃兩口好嗎?這菜特別香,很有營養(yǎng),你看其他小朋友吃的多香呀,梅嘉旺對我搖了搖頭,露出無助的表情,最終梅嘉旺還是沒有吃。
通過這件事我反思到我平時沒有細心的觀察梅嘉旺的吃飯情況,應該了解孩子愛吃什么與不愛吃什么,多和家長了解孩子在家的飲食情況,只有充分了解,懂得孩子,這樣我才能使孩子逐漸的把挑食的毛病改掉,在以后的日子里我會及時與梅嘉旺的家長配合,幫助梅嘉旺養(yǎng)成合理的飲食習慣,我相信梅嘉旺小朋友以后會更加健康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