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寶寶出現(xiàn)不良行為的七步
發(fā)布時間:2021-11-26 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 寶寶幼兒園的游戲 幼兒行為故事導讀:愛無止境,如果你的愛是正確的愛,你就需要為他/她制定一些基本的規(guī)則。
愛無止境,如果你的愛是正確的愛,你就需要為他/她制定一些基本的規(guī)則。下面這7個步驟可以防止孩子出現(xiàn)不良行為:
1。設定簡單明了的規(guī)矩
你可以這樣想:如果你把話說死,不留下重新解釋的空間,就可以避免以后的爭論。好好琢磨琢磨下面兩句話的區(qū)別:“哦,好吧,你可以吃一塊餅干?!保ㄟ@給你的孩子留下了無窮的希望,也許要第二塊也沒問題哦?。┖汀澳憧梢猿砸粔K餅干,不過,不能再要第二塊。就這樣?!?/p>
2。不管怎樣都要堅持這些規(guī)矩
規(guī)矩就是規(guī)矩。我們都有過這樣的時候:我們對孩子說不能再吃第二塊餅干,可是之后又會勸告自己其實沒必要這么苛刻。這里的竅門是眼光要放長遠。也許這一次吃第二塊餅干確實沒什么問題,可是你真的想要每次你設定了一個規(guī)矩之后就來反悔嗎?如果你第一次反悔,可能以后都會反悔。
3。不要對孩子的乞求讓步
這很好理解——一旦你這樣做了,就等于是告訴你的孩子乞求這招兒好使,不是嗎?
4。讓你的孩子說服你
如果你的孩子想要某樣東西,而你還沒想好要不要隨他,那就讓他給出充分的理由來吧。他想看喜歡的電視節(jié)目?如果他說他的作業(yè)都做完了,鋼琴也練完了,你就完全可以放心地答應他嘛。
5。要求孩子做完家務活兒以后才可以玩
什么家務活兒都不會干,對你的孩子來說沒有一點兒好處。有研究表明,能把家務做好并有責任感,有助于孩子具備應對挫折的能力。
6。不要害怕讓孩子失望
我們都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孩子傷心難過,不過,有句話說得好:“你不可能總是想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倍乙灿醒芯勘砻鳎簩W會接受失望,會讓你的孩子受益匪淺,他在今后的人生中會更懂得如何應對心理壓力。
7。讓孩子為自己想要的東西努力爭取
很多專家都認為,如果想要的東西得到太容易,孩子們就會被寵壞,因為這會讓他們認為自己得到的一切都是應該的。如果你的孩子想要一輛新自行車,你就可以建立一套表現(xiàn)好的獎勵機制,讓他自己一點兒一點兒地掙。
yJS21.com更多精選幼師資料閱讀
十二種不容忽視的寶寶不良行為
導讀:你的孩子也許迫不及待地想要告訴你什么或問你某些問題,但是如果縱容他打斷你的談話,卻不會有助于教會孩子為他人著想,更不會讓他學會在你忙碌的時候如何自己打發(fā)時光。結(jié)果將會是他認為自己有權(quán)吸引別人的注意,并不能忍受任何挫敗。
幾種不容忽視的不良行為
1、打斷談話
為何不容忽視:你的孩子也許迫不及待地想要告訴你什么或問你某些問題,但是如果縱容他打斷你的談話,卻不會有助于教會孩子為他人著想,更不會讓他學會在你忙碌的時候如何自己打發(fā)時光。結(jié)果將會是他認為自己有權(quán)吸引別人的注意,并不能忍受任何挫敗。
制止方法:下一次在你要打電話或跟朋友聊天之前,告訴孩子他要保持安靜、不能打擾你。給他安排點活動或者讓他玩一個他平時沒玩過的玩具。如果你在談話時,他纏著你,你可以指指椅子讓他安靜地坐在那,耐心等你談完。之后告訴他干擾別人并不會得到他想要的。
2、攻擊性行為
為何不容忽視:孩子和小伙伴有小沖突的時候,你可能不一定會去管教,但是你不該忽視那些小小的攻擊性行為,比如推倒小弟弟或掐小朋友。父母問題顧問米歇爾博士認為,如果你不管的話,孩子到了8歲左右,這種不良行為就會積習難改了。放任自流傳遞的信息是傷害別人是可以被接受的。
制止方法:正面應對攻擊性行為。把孩子拉到一邊告訴他,“那樣會傷了妹妹。如果他這樣對你,你會怎樣呢?”要告訴他任何傷害別人的舉動都是不可以的。在下次出去玩之前,提醒他不要粗魯霸道,幫他練習生氣時該說些什么。也可以給他一點小小的懲罰,如果他再犯的話,不讓他出去玩。
3、假裝聽不見你說話
為何不容忽視:收拾玩具、自己拿水喝,當你提醒孩子做些他不愛做的事,一次、兩次、三次,甚至四次,他仍然像沒聽見一樣,這時你不能忽視了。因為這樣下來傳遞的信息是漠視大人的指令無所謂。一次又一次提醒孩子等于是在訓練他可以等待提示,而不需要注意你的第一次指令,如果你縱容孩子繼續(xù)這種行為,你的孩子很可能會變得目中無人,并極有控制欲。
制止方法:不要在房子的另一側(cè)跟孩子說話,走到她面前,告訴他該做什么。談話時,讓他看著你,并且回答“好的,媽媽(媽媽食品)?!陛p撫她的肩膀,呼喚她的名字,關掉電視都會有助于吸引她的注意。如果他不聽話的話,告訴他后果是什么。
當五歲的杰克開始“選擇性聽取”時,他的父母決定采取措施。他們告訴孩子,如果他非要父母反復要求他做事的話,比如說來吃飯或洗澡,那么那一天他只能看一個動畫片,(通常他可以看兩個)或者那一周他將損失一個外出游玩的機會。如果他們不得不提醒他兩次的話,一個動畫片也不讓看了,或兩天不能出去玩。媽媽們該努力做到不讓步,否則的話,他會繼續(xù)這種壞習慣的。
4、無視規(guī)則
為何不容忽視:如果孩子能自己拿小吃,自己放DVD,當然很方便,但是有些吃的,比如糖果不是可以隨心所欲地吃的,也不能一整天都在家里看DVD。專家認為放任孩子不遵循規(guī)則做事情絕對不是好辦法。如果你看著一個兩歲的小孩子自己從柜臺里拿餅干很好玩,那就等著瞧吧,看看他到了八歲不打招呼自己跑到朋友家去怎么辦。
制止方法:制定幾項家庭紀律,并經(jīng)常和你的孩子談論這個話題,比如,告訴孩子:“你得問問可不可以吃糖,因為這是規(guī)矩。”如果孩子在規(guī)定時間以外的時候就打開電視,告訴他把電視關掉。并且大聲清楚地陳述規(guī)則,這將有助于讓孩子銘記在心。當四歲的姍姍未經(jīng)允許就拿了些圖畫筆玩并把她的一只胳膊整個都涂成了黃色,他的媽媽告訴她下午不能幫著畫車庫促銷的廣告牌了。雖然她哭了,但只有這樣才不會讓她故伎重演。
5、使小性子
為何不容忽視:你或許以為孩子在青春期前不會跟你翻白眼,或說話傲慢無理,但是傲慢的舉止通常在兒童模仿大孩子以試探父母的反應時就開始了。一些家長以為這只是階段性的,于是就置之不理,但是如果你不正面應對這一問題,你會發(fā)現(xiàn)孩子大概上三年級的時候會沒有朋友,并無法與老師和其他成人融洽相處。
制止方法:讓孩子清楚他自己的行為。舉個例子,告訴他“你這樣翻白眼,好像是不愛聽我說的話?!边@并不是要讓孩子感覺難為情,而是讓他明白這樣做可能會失去朋友的友誼和愛戴。如果他堅持不改的話,你可以不理他并走開。你可以這樣說:“你如果這樣和我說話的話,我聽不見。當你準備好有禮貌地說話時,我才會聽?!?/p>
6、夸大事實
為何不容忽視:也許一個還不會疊被子的孩子說自己整理了床鋪,或是一個甚至還沒坐過飛機的小孩告訴同伴他去過迪斯尼,這些夸??诘男袨樗坪鯚o關緊要,但一定要警惕孩子的不誠實。專家認為:“如果孩子了解到說謊可以很容易美化自己,可以避免讓他做那些他不愛做的事,讓他擺脫闖禍的困境,撒謊就變成很自然的事了?!?/p>
制止方法:當孩子說點小謊時,坐在他身旁,直截了當告訴他。“去迪斯尼當然很有意思,說不定我們哪天就會去的,但現(xiàn)在還沒去過,你不該告訴小妹妹說你去過。告訴他,如果總是扯謊的話,人們就會不相信他的話了。看看他撒謊的動機是什么,別讓他的小謊話不斷得逞。舉個例子,如果他還沒刷牙就說刷過了,要讓他回去再刷。當5歲的瀟瀟開始撒謊時,她媽媽給她講了‘狼來了’的故事,撒謊的孩子在狼真來了的時候,沒人相信,沒人來幫她。講故事可以有助于孩子正確看待問題,孩子會慢慢學會非常坦率。當你不相信他的某些話時,他會很堅決地維護自己。
4、5歲的孩子們還會有一些生活上的小惡習,這些小毛病又可能變成大麻煩哦!
7、挖鼻孔
必糾理由:盡管看著孩子的手指從鼻子游到嘴里很惡心,但是吃鼻涕并不會讓孩子生病。但是挖鼻孔卻是感染的一個主要途徑。
制止方法:轉(zhuǎn)移注意力通常是很有效的。給他本書或玩具,任何能占著手的東西都行。向孩子解釋挖鼻孔會傳染病菌。隨身攜帶紙巾,在他伸手挖鼻子時立刻遞給他。讓鼻孔濕潤會減輕瘙癢感。冬天在他的臥室里放個加濕器會有助于避免晚上睡覺鼻涕變干。
8、不良擦拭
必糾理由:孩子會自己使用尿壺時,你或許愿意讓他自己來處理。但是如果沒有擦拭妥當?shù)脑?,他的手可能會弄得一團糟。對女孩子來說,不當擦拭可能會導致膀胱炎。
制止方法:要檢查一下,看看他的內(nèi)褲就知道了,孩子也許還會需要定期的指導。
9、不遮掩地咳嗽、打噴嚏
必糾理由:感冒病毒或其他更嚴重的疾病,像肺炎、腦膜炎都是通過這些顆粒傳播的。
制止方法:做個好榜樣。如果你在咳嗽、打噴嚏時能自己擋住鼻子或嘴,孩子很可能會跟你學。不要怕嘮叨,要經(jīng)常提醒孩子。為防治病毒傳染,教孩子朝胳膊肘,而不是手上打噴嚏。
10、摳瘡痂
必糾理由:骯臟的手指會將感染性細菌帶到傷口上。反復被揭開的傷口也會結(jié)疤。
制止方法:在傷口上敷抗病毒藥膏,然后用創(chuàng)可貼包好以防小手碰到。讓他選擇一個最喜歡的卡通創(chuàng)可貼,他就會不愿意把它揭掉了。
11、忘記洗手
必糾理由:經(jīng)常不洗手的孩子可能會接觸到一些可怕病菌,比如說寄生蟲、排泄類病菌、甚至甲肝。
制止方法:經(jīng)常,并溫柔地提示。提醒她吃飯前,出去玩之后,更重要的是,上完廁所后一定要洗手。你不防在衣櫥,或包里備些殺菌濕巾。
12、咬指甲
必糾理由:孩子的指尖可能會流血、感染。咬臟指甲也會傳染細菌。
制止方法:大多數(shù)小孩子在無聊時咬指甲,此時不妨分散一下他的注意力,比如用音樂,書或畫筆和紙,等等。
如何讓寶寶養(yǎng)成良好行為?
導讀:孩子從母腹來到人間,不懂得是與非、對與錯、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全靠成人教育與訓練。(當然是在先天素質(zhì)和年齡規(guī)律的基礎上來進行的)。
我國現(xiàn)階段實行的是計劃生育的國策,一個家庭最好只生一個孩子。于是,家長對這一個孩子的成長(包括智力和性格)極為關注,希望自己的孩子又聰明、行為又好,是個全面發(fā)展的好孩子。
孩子從母腹來到人間,不懂得是與非、對與錯、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全靠成人教育與訓練。(當然是在先天素質(zhì)和年齡規(guī)律的基礎上來進行的)。那么,怎樣培養(yǎng)兒童的好行為、避免形成不良行為呢?我想談點總的原則,希望對家長有幫助。
一、在思想上要有這樣的認識:
1、愛孩子,但不溺愛孩子。
沒有感受到愛的孩子,發(fā)展不會正常。愛并不是一味“提供”,不是要什么給什么,更不是還沒要,就已經(jīng)準備好了、給了。嚴格要求不是不愛孩子,溺愛只會害了孩子,孩子就會不知道是非,不懂得尊重他人,自我中心就會演變成自私。
2、懂得只有孩子的不良行為,沒有不良的孩子,要批評時,應該說:“我不喜歡你把鞋子脫在沙發(fā)上”(不良行為),而不要說:“我不喜歡你”(不良孩子)。
3、孩子不良行為問題的產(chǎn)生,往往源于縱容和自己的不良言行。比如:孩子講話粗暴、拖拉、不尊重老人、打人、不愛護小動物、霸氣等。要糾正孩子的毛病,先糾正自己的毛病。
二、要早立規(guī)矩,早形成習慣,并堅持不懈地執(zhí)行:
規(guī)矩,也就是有界限,能做的、不能做的規(guī)定下來。甚至早在一歲生日以前就立下來。比如:不大聲吵鬧、不打人、睡覺時不要抱等。有了規(guī)矩才有秩序。早年不立規(guī)矩,孩子會失控,長大了,在一個有規(guī)矩的社會中,就會處處碰壁,不受人歡迎,經(jīng)常受挫折,反而非常痛苦。
如果早不立規(guī)矩,孩子不知道是與非、不知道對與錯,等形成了不良行為,再立規(guī)矩就晚了,要花很多倍的工作,還不見得能改好。
有了規(guī)矩,形成了習慣,孩子做起來很自然,沒有約束感。我國著名教育家陳鶴琴先生曾說過:“習慣養(yǎng)得好,終生受其益?!比~圣陶也說過:“教育就是習慣的培養(yǎng)?!庇枷爰遗喔f:“習慣是人生的主宰,人們應努力求得好習慣?!笨梢娏晳T之重要。
立了規(guī)矩,必須堅持,否則無用,有時還會更壞,孩子會模仿,雷聲大、雨點小是不好的。
三、要具備兒童身體、心理發(fā)育及發(fā)展的規(guī)律的知識:
教育要按規(guī)律行事。如果不懂得發(fā)展的規(guī)律,一定做不好教育工作。在心理方面,比如:嬰兒往往只有極短暫的注意力,不要讓孩子連續(xù)注意學習5分鐘以上(半歲以內(nèi)),10分鐘以上(1歲以內(nèi))。逆反是兩三歲兒童的心理特點,不要在這個階段要他“聽話”,不聽就打。要理解、要疏導。五六歲的兒童好奇心特別強,有時為了探個究竟,會“破壞東西”,應該理解、要正確對待。如果家長有了這些知識,他們就會理解不同年齡的孩子要不同對待,教育才會有好效果。
四、適當表揚、獎勵,適當給以批評、懲罰,注意“度”:
家長往往對孩子的好行為喜在心里,不表露出來,而對不良行為卻揪住不放。批評、打罵,好像孩子不打、不罵,不會形成好性格。清朝思想家、教育家顏元說過:“數(shù)子十過,不如獎子一長”,這是教育孩子重要的原則。
當然,孩子做錯了事,表現(xiàn)了不良行為,批評與懲罰也是必要的,但必須注意“分寸”,“度”,不要小題大做,也不要遮掩,要恰如其分。前蘇聯(lián)教育家馬卡連柯說:“不管你們采取哪一類教育方法,你們都需要一個尺度,因此也就需要在自己身上培養(yǎng)分寸感?!?/p>
愛也要注意分寸、尺度,過份的愛、以兒童為中心的家庭,只能培養(yǎng)出冷酷無情、毫無責任感的利已的孩子。
五、盡早發(fā)現(xiàn)問題,盡早處理問題,注意第一次:
孩子由于其經(jīng)驗不足,往往會出現(xiàn)一些不良行為、小錯誤。比如孩子要買冰棍,不同意,他就大哭、在地上打滾,家長就買了。這樣,第一次教育機會就破壞了,孩子以后遇到類似情況,還會一樣表現(xiàn),再大一點,變成要挾,就難辦了。
六、管教孩子要從孩子的實際情況出發(fā),不要從自己的情緒出發(fā):
這一點雖然看上去容易做到,但實際上很難做到。家長往往是從自己當時的情緒出發(fā)來教育孩子的。孩子出現(xiàn)了一個問題,自己當時情緒好,大一點問題也不處理;反之,非常嚴厲,這樣就不能讓孩子明辨是非、糾正錯誤。
七、不要橫向比較;并數(shù)落發(fā)展稍稍遲緩的孩子:
每一個孩子都有一個自己的發(fā)展表。每一個孩子在不同行為領域的發(fā)展,可以不全是與大多教同齡兒童完全一樣的。在某個領域了解快些,另一個領域可能慢些。不要因為橫向攀比,感到自己的孩子不如人家孩子,就擔心,就數(shù)落孩子。早期稍稍落后的孩子,只要不是弱智兒,后來會趕上來的,甚至還會超過原來發(fā)展較快的孩子。
八、舍得花時間和孩子玩,在此過程中了解孩子:
家長往往因為忙,把小孩交給老人或保姆,大一點了,就送往幼兒園,甚至外地姥姥家、奶奶家。和孩子在一起玩的時間很少。有時,因為高興,才逗逗孩子,這樣不好。孩子需要教育但必須了解他的愛好、他的興趣、他的優(yōu)點和缺點,這樣方能有效。
在一起玩是了解孩子最好的方法。要一起玩、要了解。有時,也有的家長是和孩子常玩,但只是高高興興地玩一通,但并不著意去了解孩子。問家長孩子喜歡什么、不喜歡什么,擅長什么、哪方面能力差些,也不知道,這就不好。
九、樹立榜樣:
孩子早期生活在家里,早期的學習以模仿為主。他們模仿的對象首先是最親近的人,父、母最為重要;因此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儀表。對孩子要誠實、要有責任心、要大度,對朋友要熱情、幫助、有同情心,孩子也會學習這些好品質(zhì)。
十、不要以自己的性格特點來要求孩子:
家長往往以自己的性格特點來要求孩子,把孩子塑造成自定的“模式”,當達不到時,就怪罪孩子怎么這樣“難教”。比如一位家長性格開朗、熱情爽朗,孩子卻比較文靜、不愛交朋友(并不是自閉癥),家長就不高興,經(jīng)常批評孩子不聽話,不和自己一樣,有時還會影響親子關系。文靜的孩子一樣也是好孩子,只是和家長性格不一樣而已。
十一、家人一致:
這一點很重要,尤其是父母親與祖父母、外祖父母的教育方法與教育要求必須一致,否則會使孩子莫衷一事。今天母親說進屋要脫鞋,明天姥姥說用不著,太麻煩,孩子聽誰的呢?另外,也容易養(yǎng)成孩子的兩面性格。見母親一套,見姥姥一套。
十二、要給孩子一個溫馨的家:
家是孩子生活、成長的場所。這個環(huán)境對孩子智力、性格、身體的發(fā)展、成長關系極大,溫馨的環(huán)境有利于孩子的正常發(fā)展。如何營造呢?最重要的是父母和諧一致,絕不要當孩子的面互相爭吵、互相指責。
單親家庭不要讓孩子感到只有一半的父母。父母和孩子的關系是天然的,不應該由于父母分離了,孩子和一半的父母關系也斷了。把父母離婚給孩子的傷害降到最低。
誰都喜歡擁有良好行為習慣的寶寶
導讀:幫助幼兒建立自信心;為幼兒提供多彩的活動空間,調(diào)動幼兒的積極性。
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貫穿于幼兒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與幼兒各方面的發(fā)展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幼兒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是每一位幼教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通過多年的幼教工作,我認為幼兒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必須滲透到幼兒在園內(nèi)的各項活動中去。正如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說,“教育就是培養(yǎng)生活習慣”。良好生活習慣的培養(yǎng),重點是從日常生活中的瑣事、小事做起。所以,我們應該把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用游戲或集體活動的形式體現(xiàn)出來。
幫助幼兒建立自信心
如今,很多孩子生活在“眾星捧月”般的家庭氛圍里,他們在動手能力、行為習慣等方面離集體生活的要求還有一定距離。來到幼兒園,這些孩子無論在行動,還是在自理能力上,普遍缺乏自信。自信是孩子成長過程的核心,是促使孩子實現(xiàn)愿望和理想的動力。幼兒自信心的形成往往離不開成人對幼兒的信任。信任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滋補品”。信任既來自家長對孩子的鼓勵,又取決于教師對孩子行為的認可。教學中,我發(fā)現(xiàn)有相當一部分孩子缺乏自信心,不敢主動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議。面對困難和挫折,他們常常害怕、退縮。在游戲過程中,他們總選擇那些比較容易的項目,回避有困難的或具有挑戰(zhàn)性的游戲活動。每當遇到這種情況,我總是微笑著鼓勵他們:“你是個非常聰明的孩子,你一定會行的?!蔽視屓狈ψ再牡暮⒆舆x擇一些相對簡單的活動,然后再逐漸增加難度,讓他們一次次體驗成功的快樂。對幼兒來說,只有獲得了成功的體驗,才能獲得自信心。孩子只有充滿信心,他們才會信心百倍地面對人生中的機遇與挑戰(zhàn)。
為幼兒提供多彩的活動空間,調(diào)動幼兒的積極性
幼兒在人園前,無論在作息時間上還是飲食起居上都已養(yǎng)成各自不同的習慣。來到幼兒園后,這些原有的習慣將被改變,因此大多數(shù)幼兒會哭鬧。這就要求教師要用足夠的耐心、愛心和細心去護理好每一個孩于。每個孩子都是好動的,他們的模仿能力都很強。因此,教師要時刻為他們創(chuàng)造勞動和鍛煉的機會。比如,通過講故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讓幼兒知道自己的事情應該自己做,并知道應該如何去做,激發(fā)孩子參與做的欲望。通過開展“我?guī)蛯殞氥@洞洞”等游戲教給孩子——必勞動技能,讓孩子們在這些游戲中,學到吃飯、穿衣、整理玩具等基本技能。然后,再幫孩子遷移到自己的實際生活中去。這種方法符合幼兒的心現(xiàn)特點,自然親切,生動活潑,而且收效明顯。
良好的行為習慣需要教師在日常生活中對幼兒進行一點一滴的培養(yǎng),這樣才能使幼兒不斷進步,為幼兒今后的人生道路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