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常出現(xiàn)的不良行為習慣
發(fā)布時間:2021-07-23 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 習慣的幼兒故事 關(guān)于孩子的教育問題一、忘記洗手
必糾理由:經(jīng)常不洗手的孩子可能會接觸到一些可怕病菌,比如說寄生蟲、排泄類病菌、甚至甲肝。
制止方法:經(jīng)常,并溫柔地提示。提醒她吃飯前,出去玩之后,更重要的是,上完廁所后一定要洗手。你不防在衣櫥,或包里備些殺菌濕巾。
二、咬指甲
必糾理由:孩子的指尖可能會流血、感染。咬臟指甲也會傳染細菌。
制止方法:大多數(shù)小孩子在無聊時咬指甲,此時不妨分散一下他的注意力,比如用音樂,書或畫筆和紙,等等。
三、挖鼻孔
必糾理由:盡管看著孩子的手指從鼻子游到嘴里很惡心,但是吃鼻涕并不會讓孩子生病。但是挖鼻孔卻是感染的一個主要途徑。
制止方法:轉(zhuǎn)移注意力通常是很有效的。給他本書或玩具,任何能占著手的東西都行。向孩子解釋挖鼻孔會傳染病菌。隨身攜帶紙巾,在他伸手挖鼻子時立刻遞給他。讓鼻孔濕潤會減輕瘙癢感。冬天在他的臥室里放個加濕器會有助于避免晚上睡覺鼻涕變干。
四、不遮掩地咳嗽、打噴嚏
必糾理由:感冒病毒或其他更嚴重的疾病,像肺炎、腦膜炎都是通過這些顆粒傳播的。
制止方法:做個好榜樣。如果你在咳嗽、打噴嚏時能自己擋住鼻子或嘴,孩子很可能會跟你學。不要怕嘮叨,要經(jīng)常提醒孩子。為防治病毒傳染,教孩子朝胳膊肘,而不是手上打噴嚏。
五、打斷談話
你的孩子也許迫不及待地想要告訴你什么或問你某些問題,但是如果縱容他打斷你的談話,卻不會有助于教會孩子為他人著想,更不會讓他學會在你忙碌的時候如何自己打發(fā)時光。結(jié)果將會是他認為自己有權(quán)吸引別人的注意,并不能忍受任何挫敗。
制止方法:下一次在你要打電話或跟朋友聊天之前,告訴孩子他要保持安靜、不能打擾你。給他安排點活動或者讓他玩一個他平時沒玩過的玩具。如果你在談話時,他纏著你,你可以指指椅子讓他安靜地坐在那,耐心等你談完。之后告訴他干擾別人并不會得到他想要的。
六、攻擊性行為
孩子和小伙伴有小沖突的時候,你可能不一定會去管教,但是你不該忽視那些小小的攻擊性行為,比如推倒小弟弟或掐小朋友。父母問題顧問米歇爾博士認為,如果你不管的話,孩子到了8歲左右,這種不良行為就會積習難改了。放任自流傳遞的信息是傷害別人是可以被接受的。
制止方法:正面應(yīng)對攻擊性行為。把孩子拉到一邊告訴他,“那樣會傷了妹妹。如果他這樣對你,你會怎樣呢?”要告訴他任何傷害別人的舉動都是不可以的。在下次出去玩之前,提醒他不要粗魯霸道,幫他練習生氣時該說些什么。也可以給他一點小小的懲罰,如果他再犯的話,不讓他出去玩。
七、任性
你或許以為孩子在青春期前不會跟你翻白眼,或說話傲慢無理,但是傲慢的舉止通常在兒童模仿大孩子以試探父母的反應(yīng)時就開始了。一些家長以為這只是階段性的,于是就置之不理,但是如果你不正面應(yīng)對這一問題,你會發(fā)現(xiàn)孩子大概上三年級的時候會沒有朋友,并無法與老師和其他成人融洽相處。
制止方法:讓孩子清楚他自己的行為。舉個例子,告訴他“你這樣翻白眼,好像是不愛聽我說的話?!边@并不是要讓孩子感覺難為情,而是讓他明白這樣做可能會失去朋友的友誼和愛戴。如果他堅持不改的話,你可以不理他并走開。你可以這樣說:“你如果這樣和我說話的話,我聽不見。當你準備好有禮貌地說話時,我才會聽?!?/p>
八、假裝不理睬你
收拾玩具、自己拿水喝,當你提醒孩子做些他不愛做的事,叫他多次,他仍然像沒聽見一樣,這時你不能忽視了。因為這樣下來傳遞的信息是漠視大人的指令無所謂。一次又一次提醒孩子等于是在訓練他可以等待提示,而不需要注意你的第一次指令,如果你縱容孩子繼續(xù)這種行為,你的孩子很可能會變得目中無人,并極有控制欲。
制止方法:不要在房子的另一側(cè)跟孩子說話,走到她面前,告訴他該做什么。談話時,讓他看著你,并且回答“好的,媽媽?!陛p撫她的肩膀,呼喚她的名字,關(guān)掉電視都會有助于吸引她的注意。如果他不聽話的話,告訴他后果是什么。
也可以用冷處理的方法來對待,不許周圍人理睬他的方式,可以讓孩子單獨處于房間的角落,使他更深刻地體驗到不被人理睬的孤獨難受滋味,當然之前先告訴他為什么罰他。需要強調(diào)的是很多人不了解合適的冷處理的時間期限,并不是越長越好。應(yīng)該是年齡幾歲就罰幾分鐘,這樣既讓他認識到為什么被罰與體驗孤獨的滋味,又沒有超過他的心理承受能力。
九、夸大事實
為何不容忽視:也許一個還不會疊被子的孩子說自己整理了床鋪,或是一個甚至還沒坐過飛機的小孩告訴同伴他去過迪斯尼,這些夸??诘男袨樗坪鯚o關(guān)緊要,但一定要警惕孩子的不誠實。專家認為:“如果孩子了解到說謊可以很容易美化自己,可以避免讓他做那些他不愛做的事,讓他擺脫闖禍的困境,撒謊就變成很自然的事了?!?/p>
制止方法:當孩子說點小謊時,坐在他身旁,直截了當告訴他?!叭サ纤鼓岙斎缓苡幸馑?,說不定我們哪天就會去的,但現(xiàn)在還沒去過,你不該告訴小妹妹說你去過。告訴他,如果總是扯謊的話,人們就會不相信他的話了。看看他撒謊的動機是什么,別讓他的小謊話不斷得逞。舉個例子,如果他還沒刷牙就說刷過了,要讓他回去再刷。當5歲的瀟瀟開始撒謊時,她媽媽給她講了‘狼來了’的故事,撒謊的孩子在狼真來了的時候,沒人相信,沒人來幫她。講故事可以有助于孩子正確看待問題,孩子會慢慢學會非常坦率。當你不相信他的某些話時,他會很堅決地維護自己。
Yjs21.coM更多教育筆記延伸讀
改變孩子的不良行為
馮彥彬是我班的一名男生,聰明活潑又可愛。喜歡唱歌,交朋友,課堂上積極發(fā)言,下課時忙于穿梭在小朋友中間。一會兒在教室,一會兒在公共區(qū)域,跑來跑去,在開學的頭幾天,每天總是這樣,有時不光自己跑,還要拽住小朋友衣服一起跑。這多危險呀,這么多的孩子容易撞上,地上還是瓷磚,摔一跤多疼啊。于是下課后我常盯著他的舉動,他呢?偏要與我作對似的,不聽你的,自顧自跑,因此很累人。這不,今天下課后,他又故伎重犯,我頓時火冒三丈,“馮彥彬,你快進來”,我連喊二遍,他呢?沒聽見。我正要出去把他請進來時,看到孩子們把美術(shù)本交上來時疊放得東倒西歪,靈光一閃,有主意了,平常我常囑咐他,想耳邊風一樣,今天我何不改改策略,讓他沒時間玩呢。主意一定,我就出去了,說:“馮彥彬,今天徐老師想請你做小老師,小朋友本子交上來時你檢查一下,看看本子腳有無翹起,本子疊放得是否整齊,封面是否朝上,如果錯了糾正過來?!蓖瑫r我還請他的玩伴曹智輝、褚佳楊幫忙收油畫棒,試下來效果還真不錯,其它想學樣的孩子也都變得乖乖的。
通過這一小事,我發(fā)現(xiàn)教師要善于抓住教育的契機,做一個有心人,用多種方法來改變孩子的不良習慣。
不良習慣不容遷就
昨天早上,我跟往常一樣接待孩子入園。馬文浩小朋友也有媽媽領(lǐng)者來到幼兒園。剛進門,馬文浩媽媽便對我說:“老師,今天中午我想把浩浩接回家吃午飯。”我說:“噢,是有什么事嗎?”她支支吾吾地說:“噢……是有點事兒?!笨吹剿环奖阏f,我也就沒再問。第二天自由活動時,我聽到一個小朋友在問馬文浩:“馬文浩,你今天還回家吃飯嗎?”馬文浩說:“不,今天幼兒園吃米飯,是我最愛吃的?!甭犃艘院?,我突然明白了什么。我便蹲下來問他:“浩浩,昨天媽媽為什么把你接回家呀?”他低下頭不說話。我又說:“老師知道你是一個誠實的孩子,請你回答我好嗎?”終于,他小聲地說:“因為昨天我不想喝幼兒園做的紫菜湯……”事情原來是這樣的。我感覺非常生氣,但我沒有責備孩子,因為錯不全在孩子。我想,我應(yīng)該找馬文浩的媽媽好好談?wù)?,我要告訴她,為了孩子有一個健康的身體,不良的飲食習慣不容遷就,請家長一定要配合老師的工作,不能幫幼兒找理由去回避問題。家長應(yīng)正確地引導孩子,給孩子培養(yǎng)正確的飲食習慣,這樣才有利于幼兒的健康成長。
淺談小班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
英國作家薩克雷說過:“播種行為,收獲習慣,播種習慣,收獲性格,播種性格,收獲命運?!贝嗽挼莱隽伺囵B(yǎng)良好行為習慣的重要性。我國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曾說:“凡人生所需之重要習慣性格態(tài)度多半可以在六歲以前培養(yǎng)成功?!贝嗽捰纸沂玖伺囵B(yǎng)良好行為習慣應(yīng)及早抓起的必要性。幼兒期是培養(yǎng)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關(guān)鍵時期,而良好的行為習慣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事,要培養(yǎng)一個人良好的行為習慣,必須從小抓起,從家長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習慣開始,從老師用人格的魅力潛移默化影響孩子開始。
小班幼兒從各個不同的家庭來到幼兒園,最棘手的是生活常規(guī)較差。他們常常以自我為中心,缺乏必要的禮貌,不懂得遵守集體規(guī)則,生活衛(wèi)生習慣還沒有養(yǎng)成。根據(jù)小班幼兒思維的具體形象性,注意力的不穩(wěn)定性以及好模仿的心理特點,針對幼兒目前的需要,對幼兒進行生活常規(guī)教育,是小班學期中的重中之重。在這方面,許多家長與我們老師的意見是一致的,但談到具體的情況,卻是眾說紛紜。那么究竟應(yīng)該如何培養(yǎng)小班幼兒良好行為習慣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關(guān)注小班幼兒生活習慣的培養(yǎng)
《綱要》提出:“根據(jù)幼兒需要建立科學的生活常規(guī)。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飲食,睡眠,盥洗,排泄等生活習慣和生活自理、能力”。良好的行為習慣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在長期的生活里逐漸形成的,它貫穿于幼兒一日生活的各個方面。小班幼兒年齡小、能力差,但卻是培養(yǎng)各種良好習慣的關(guān)鍵時期。單憑呆板的說教,會使他們無所適從,只有采取適合他們心理特點的方法、措施,才能使他們在快樂的氛圍中逐漸養(yǎng)成各種良好的行為習慣,順利達到目標。
(一)言傳身教的重要性
幼兒的思想很單純,對這個世界的認識,基本上還是一片空白。所以對于自己啟蒙老師的言行舉止尤為上心,老師不雅的一句話、一個動作,都可能誤導幼兒。老師首先要嚴格要求自己,做幼兒的表率,用自己人格的魅力,來影響孩子、教育孩子。老師平時能夠很好地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就往往能夠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這就突顯了教師言傳身教的重要性。比如:教師看到書架上掉下很多書,就可以對正在玩耍的小朋友們說:“你們看,書掉在地上了,你們是喜歡看干凈的書呢還是喜歡看不干凈的書呀?”然后當著小朋友們的面把書一本一本地撿起來放回書架上。此后有這種情況出現(xiàn),小朋友們就會很自覺地爭著撿書。類似的扶起倒地的椅子,把地上的垃圾撿起來丟到垃圾桶里。
人們常說: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有什么樣的父母,就會有什么樣的孩子,父母的一言一行就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隨著年齡的增長,這種影響就逐漸發(fā)展成一種人生方式。孩子好模仿,思維具體形象,家長的良好行為習慣是孩子學習的直接范例,家長的行為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孩子。如排隊購物、讓座、不隨地吐痰等到細節(jié)都是如此,要求孩子做到的,父母首先做到,要求孩子不做的,父母一定帶頭不做。
(二)寓教于樂的必然性
幼兒喜歡在有趣的活動中接受教育,而游戲則是對幼兒進行常規(guī)教育的良好手段。因此,我充分利用教學游戲?qū)τ變哼M行生活習慣的培養(yǎng)教育。如教育孩子講衛(wèi)生、愛清潔,不亂丟果皮紙屑,設(shè)計了系列活動:“吃了東西為什么要漱口?”、“毛毛的袖口”、“果皮應(yīng)該放哪里?”、“駝背的大拇指”等,運用直觀的教具、模具、木偶表演、講故事等方法引導幼兒對良好的生活衛(wèi)生概念有較具體的理性認識。又如在教育幼兒飯后漱口、保護牙齒的教育活動中,準備了兩盤清水,讓幼兒吃完東西后漱口,把漱口水吐在其中的一盤水中,引導幼兒觀察、比較兩盤水有什么不一樣。幼兒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這兩盤水不一樣,一盤很干凈,一盤有很多臟東西”,又通過討論和老師講解,幼兒知道了臟水是漱口的水,是人們吃了食物后粘在牙上、藏在舌頭底下和牙縫里的食物,要是吃了東西不漱口,時間長了口腔里的就會長細菌,細菌就會侵襲牙齒,使牙齒變成蟲牙。幼兒通過親身體驗,對漱口的重要性有了初步的認識,為了進一步加深認識,老師通過對有的幼兒牙齒潔白、有的幼兒牙齒霉爛等現(xiàn)象進行比較,讓幼兒在比較中知道保護牙齒的重要性。
(三)妙用兒歌的可行性
兒歌是兒童文學作品中的一種體裁,極其短小精悍,而且讀起來朗朗上口、易記。在對兒童進行生活常規(guī)教育時,我經(jīng)常使用兒歌來引起幼兒的興趣,幫助幼兒掌握生活常規(guī)的要領(lǐng)。比如在洗手的時候,我邊教幼兒一邊洗一邊念兒歌:“小朋友,來洗手,洗手先要挽袖口,洗手心,洗手背,洗手縫,洗手腕,看誰洗得最干凈?!边@樣幼兒在不知不覺之中根據(jù)兒歌引導的步驟完成了洗手的動作。另外,老師可根據(jù)幼兒的情況和各環(huán)節(jié)的情況,隨機地編念一些兒歌,來幫助幼兒掌握常規(guī)環(huán)節(jié),從而在愉快的氛圍中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四)個別教育的必要性
在常規(guī)教育的過程中,老師要研究影響遵守常規(guī)的原因和幼兒生理、心理上存在的差異,而情緒、經(jīng)驗、疲勞或環(huán)境則是構(gòu)成破壞規(guī)則的因素。教師要根據(jù)不同孩子的不同情況有針對性進行教育。比如我們班上有一名幼兒叫皮皮睡覺時總有個習慣,就是手里要拽著被角才能入睡。到了幼兒園以后,她外婆要求老師幫著改掉她的壞習慣。開始時,老師不讓她拽被角,她中午簡直無法入睡,后來,有一天我對她說,被角太臟了,有細菌,你看小朋友都不拽的,漸漸地,她就改掉了這個壞習慣。
二、注重小班幼兒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
(一)激發(fā)幼兒學習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幼兒學習活動的助推器。有了興趣,再困難的學習活動幼兒也會樂此不疲。因此,能否激發(fā)幼兒的興趣,也是我們教學過程中必須考慮的重點。尊重幼兒的天性,尊重幼兒的內(nèi)在需要是愉快教育的前提。在教學過程中緊緊抓住教育思想的轉(zhuǎn)變,充分尊重幼兒,多一分童心,多一分愛心,寓教于動,寓教于樂,讓幼兒在游戲中接受教育、在愉快的情緒中認識并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如運用情緒情感的感染性、激勵性和動力性的功能,滿足幼兒愛表揚心理,在各項活動中,注意幼兒的年齡特點,言語的組織極富童趣,形象生動。又如,運用貼切的比喻方式,教師用自己的言行感化幼兒,用真情和激情在教師與幼兒之間搭起一座橋梁,產(chǎn)生互相感染的效應(yīng),幼兒就會興致勃勃地投入到活動中。
(二)強化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鞏固
一個人的良好行為習慣并不是一下子就形成的,需要有一個從陌生到熟練,再由熟練到自由化的過程,要完成這一過程必須反復訓練,逐步強化。如有的幼兒在玩完玩具后,沒有把玩具放回玩具柜的習慣,老師就要有意識地組織幼兒進行收拾玩具的練習,并多次重復訓練,使幼兒養(yǎng)成不用提醒玩完后就能自覺、及時地將玩具放回去的好習慣。行為鞏固是指定期對幼兒的行為常規(guī)進行檢查和評比,使其能夠在生活常規(guī)的制約下自覺養(yǎng)成良好生活常規(guī)和鞏固已經(jīng)形成的良好行為習慣。在行為鞏固教育時,老師要注意使用適當?shù)募钍侄蝸泶龠M幼兒堅持良好行為。在檢查中對行為習慣好的幼兒進行表揚,對較差的孩子個別幫助。評比可以每日一次,也可以每周一次,對評比中行為表現(xiàn)突出的兒童在墻報上掛上小紅花,使其產(chǎn)生自豪感和榮譽感,以激勵其他幼兒學習。由于幼兒年齡小,每天評比一次效果較好。如為了養(yǎng)成幼兒的良好生活習慣,可以根據(jù)班級幼兒的常規(guī)要求,在值日生活動中開展了“小小檢查員”的活動,每天安排一組幼兒擔任班級的“檢查員”,讓他們檢查和評價全班小朋友的生活常規(guī)表現(xiàn),對幼兒的良好行為的養(yǎng)成作用很大,能夠有力地促進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
(三)培育幼兒良好行為習慣貴在持之以恒
托爾斯泰說:“家長的責任是不能托付給任何人的,金錢買不到成功的孩子。”孩子們需要時間——家長的時間、大量的時間。教育的成敗貴在堅持。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龍成鳳”,可能一段時間信心十足,雄心勃勃,但好景不常,就半路夭折,結(jié)果全盤落空。所以,培育孩子良好的習慣,,需要時間,需要原則,需要耐心,需要持之以恒。時松時緊的遷就結(jié)果只能是推波助瀾,對孩子好習慣的養(yǎng)成百害而無一利。在幼兒園日常的行為習慣教育中,老師就要責無旁貸的持之以恒,對幼兒及時進行提醒引導,使之形成良好的性格和習慣。
當今時代,是一個高速發(fā)展的時代,我們都希望把幼兒培養(yǎng)成優(yōu)秀的人,使幼兒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擁有健康的人格,擁有健康的人生、快樂的生活,我們的社會才能進步,祖國才有希望,所以,我們應(yīng)該從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習慣開始,強化對幼兒思想道德教育,這是父母及社會留給幼兒最為寶貴、受用終生的財富。
三、重視家園結(jié)合的小班幼兒培育模式
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形成,離不開老師的引導,同樣離不開家庭的熏陶?,F(xiàn)在的孩子,大多數(shù)都是獨生子女,是家中的小太陽,對孩子的生活照顧的是無微不至,給孩子吃最好的、穿最好的,幫孩子做一切需要做的事情,最大限度的滿足孩子的要求,從不在孩子面前說一聲:不!結(jié)果使孩子養(yǎng)成了自私自利、依賴性強的壞習慣。況且幼兒在生理、心理上都在不斷發(fā)展變化,其行為習慣尚未真正形成。在幼兒園接受的行為模式,如果家長不配合,幼兒回到家后,可能很快便棄之一旁。因此幼兒園的教育是離不開家庭的配合和補充的。
幼兒園和家庭之間可以制定家園聯(lián)系表、家園信箱,使家長了解科學育兒的知識,對家長提出一些具體要求,要求家長督促幼兒嚴格執(zhí)行,積極鼓勵有進步的幼兒,逐步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幼兒園定期召開家長會,組織家長圍繞如何培養(yǎng)幼兒形成良好行為習慣中的若干問題進行討論,組織各種親子活動形式,使幼兒家長真正了解幼兒的良好行為習慣究竟有哪些內(nèi)容,指導家長用科學的育兒方法,循序漸進,幫助幼兒逐步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定期舉行家長開放日活動,可以讓家長親眼目睹幼兒在園的表現(xiàn),了解自己孩子與其他孩子之間的差距,同時也增加了父母與孩子之間的親情,寓教育于游戲之中,讓家長和孩子在愉快的環(huán)境中受到教育。
家庭也要創(chuàng)設(shè)良好的教育環(huán)境。首先,父母要努力創(chuàng)設(shè)和保持一種和諧愉快、互相尊重的氛圍。幼兒在這樣的家庭中才會感到溫暖愉快,情緒穩(wěn)定,得到愛心的熏陶,萌發(fā)自信心、上進心;其次,要創(chuàng)設(shè)優(yōu)美整潔的家庭環(huán)境,使幼兒從小萌發(fā)愛美愛整潔,愛護物品,生活有規(guī)律等良好行為習慣。最后,要將教師的教育模式延伸到家庭教育中來,幼兒園要求孩子怎么做的,在家里同樣如此要求孩子。這樣,才能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
總之,幼兒時期,良好的行為習慣易于塑造,不良的行為易于糾正。行為日久成習慣,習慣日久成性格,性格日久定前途。作為幼教工作者,必須重視對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把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當成一件關(guān)系孩子健康成長和社會進步、振興民族的大事來抓。
孩子們不要讓拖延成為習慣
現(xiàn)在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最近我經(jīng)常會發(fā)現(xiàn)周圍有的孩子或多或少的有拖延的習慣。
比如:今天該做的事情,總會拖到明天再做。
現(xiàn)在該收拾玩具,總說要拖到過一會再收拾……“拖延”不僅僅存在于孩子中間,對于我們成人也已經(jīng)是司空見慣的現(xiàn)象了,有時我也會說“明天再說吧”,成了日常生活的口頭禪。
昨天,我們果果班把新書教材讓孩子帶回家看一看。
這套教材內(nèi)容有6本書,11張手工制作卡片,我布置的內(nèi)容是讓孩子回家把每一本新書都寫上名字,第二天帶回來學習用。
為了讓孩子都能帶回來,我是千叮嚀萬囑咐,第二天必須把書帶回來,每一位孩子把我說的話重復了一遍,說一定帶回來。
可是今天早上,當我收教材書時,發(fā)現(xiàn)班中超超、奧奧、巧巧三位孩子沒帶回來。
當時我并沒有一味的責怪孩子,而是讓他們?nèi)蛔约河^察其他小朋友把書帶回來的情景,隨后我把他們?nèi)唤械栏?,首先讓孩子自己說發(fā)生了什么事(沒帶回書),其次讓孩子自己把為什么沒帶書的原因解釋一遍。
當?shù)谝粋€孩子超超給我的解釋是:“老師,我今天忘了帶,明天再帶可以吧?”而第二個奧奧說:“老師,媽媽不給我?guī)?,我明天再?”第三個巧巧只是低著頭不說話,而后給我的解釋是:“忘了帶”我看著這三個孩子,很顯然,超超和奧奧、巧巧都覺得今天不帶書沒什么關(guān)系,明天再帶是可以的。
當時我笑了笑沒說什么。
9點整活動課正是開始,我要求每一位孩子把第一冊書拿出來讀兒歌,當然超超、奧奧、巧巧是拿不出來的,過了一會,我看時機差不多了,我給孩子們讀了一首詩《明日歌》: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來老將至,朝看水東流,幕看日西墜,百年明日能幾何?”孩子們聽得是津津有味,當然這首詩的意思孩子們不一定全都懂,但我笑著對孩子簡單的說:“它的意思是今天能完成的是不要留到明天,因為明天還有明天要做的事情,你們說是吧?”看著小朋友拿著新書,想到我剛剛說的意思,這三個孩子不好意思的低下了頭。
我在《讀者》中看到過這樣一段話:在哈佛圖書館的墻上懸掛著諸多學子受用終身的訓言,“今天不走,明天要跑”“一天過完,不會再來”“現(xiàn)在流的哈喇子,將成為明天的眼淚”……如此等等,難道不能使我們的心靈受到震撼嗎?孩子們不要讓拖延成為習慣。
改變幼兒的不良行為
情況分析:
軍軍是全園聞名的“新聞人物”,相對于同齡兒童來說他確有不少特別之處,如:無緣無故打人,搶玩具,欺負同伴,不愛學習,常搞破壞,等等。盡管他母親花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采取了多種教育手段,但收效甚微。通過家訪,我們了解到:軍軍在一歲時,被開水燙傷,光醫(yī)藥費就用了將進十萬。他的父親沒有什么工作,整天在社會上混,三天兩頭不回家,即使偶爾回來也是從不管孩子。孩子基本上由母親一人撫養(yǎng),由于媽媽也沒有工作,再加上身體不好,孩子因此就缺少管教,逐漸使他養(yǎng)成了“沒有人能管我、惟我獨尊”的性格。
學期總目標:
通過創(chuàng)設(shè)“小老師”“小幫手”等機會,逐步增強軍軍的自控能力,培養(yǎng)他的堅持性;在活動中,正確對待孩子的攻擊性行為,積極發(fā)揮他的長處、肯定他的優(yōu)點,使軍軍成為小伙伴都喜愛的好朋友、好榜樣;通過家長交流、取得家園教育一致,并能理解和支持教師的工作。
第一階段目標、措施:
1、通過老師對孩子的觀察、正確對待軍軍的攻擊性行為。
2、逐步增強他的自控能力,培養(yǎng)他的堅持性。
第二階段目標、措施:
1、不在同伴面前損害他的自尊心,注意挖掘他的“閃光點”。
2、通過運用各種方法,有意識地樹立軍軍在集體中的威信,讓同伴真正親近他、接納他。
幼兒個案追蹤記錄
第一階段:(3月17日)
軍軍是我班的淘氣鬼,也是全園聞名的“皮大王”,手腳一刻不閑,屁股坐不住小椅子。上課時,愛做小動作,一會兒碰碰積木,一會兒又惹惹小朋友;活動時,更是橫沖直撞,蠻無約束。一天之內(nèi),告他狀的小朋友接連不斷:“老師,他打我”,“老師,他搶我玩具”,“老師,他推我”……只要有他在,教室便不得安寧。這一天吃點心時軍軍又管不住自己,用喝剩的牛奶將別的小朋友灑得滿頭滿臉。被灑的小朋友委屈得大聲哭泣,他卻瞧著自己的“杰作”,直樂得大笑。我又氣大惱,真想狠狠訓他一頓,然而理智迫使我按捺住心中怒火,耐心地說服教育:“牛奶是營養(yǎng)品,是工人叔叔,阿姨飼養(yǎng)奶牛擠出牛奶,經(jīng)過辛辛苦苦勞動才得到的,能浪費嗎?小朋友之間要互相友愛……”他默默地低下頭,看似有所觸動,我也暗喜這一次終于收到成效……
4月3日
軍軍非常敏感,他往往會對外界的各種刺激作出過度反應(yīng)。他的攻擊性行為一方面是為了引人注意,一方面似乎是為了發(fā)泄自己的不滿情緒。如:飯菜太燙時,他會莫名其妙地摳別人;散步時,他會突然去撞前面的同伴;畫畫時,他會冷不丁地到別人臉上畫一條線;高興時,他會突然打別人一拳……問他為什么這樣做,他說不知道。問他對不對,他會承認不對。
第一階段小結(jié):
看到孩子這段時間的表現(xiàn),我認為他的攻擊性行為主要是自我控制能力不強而表現(xiàn)出來的無意識的失控行為。針對他的這一特點,我認為如果過分關(guān)注他,只會擴大他的問題和缺點。如果就此采取一些特別的措施,反而會使他感到自己與其他小朋友不一樣,是個不好的典型,從而更加導致他不能與同伴友好相處。因此,在他出現(xiàn)無意識失控行為時,我會設(shè)法加以阻止,但決不斥責他,也不實施壓服教育,以免因自己的主觀臆斷而傷害他。然后,再找適當?shù)臋C會,了解他的行為動機,耐心地告訴他同伴間的相處之道,暗示他努力改正缺點。當他稍有進步時,我便馬上大張旗鼓地予以表揚、鼓勵,讓他逐步感受到老師對他的愛和信任。另外,我認為
軍軍表現(xiàn)出來的許多行為特征可能與成人的過多關(guān)注有關(guān)。他已習慣于成為人們注意的焦點,一旦別人注意他,他就會感覺被忽視,就會作出一些過激反應(yīng)(包括侵犯行為)以引人注意。所以,我常常"故意"不去關(guān)注他的舉動,逐漸使他也"忽視"自己。
第二階段:(5月9日)
今天戶外活動時,軍軍站在臺階上揮動著手臂,很神氣地學交警指揮車輛。我走過去對他說:“你做的真好,真象一個小警察。現(xiàn)在,老師和幾個小朋友扮司機和乘客,你當警察,我們一起來玩一個游戲?!彼犃宋业脑?,用興奮的眼神望著我,然后又不好意思地低下了頭。我鼓勵他說:“你看小朋友都在等著你做游戲呢,我相信,你一定是一個能干的交通警察?!彼谖业墓膭钕?,很快地投入了游戲。在游戲中,我以角色身份不斷給他以鼓勵,直到游戲結(jié)束時,他都始終堅守崗位。對他的表現(xiàn),我及時地給予了表揚和鼓勵,孩子們也紛紛鼓掌向他表示祝賀。
6日5日
軍軍的攻擊性行為使他同伴之間的關(guān)系不太協(xié)調(diào),小朋友常常出于害怕而疏遠他,滿足不了交往需要的他便只好以新的攻擊性行為來引起同伴的注意,如此這般形成“惡性循環(huán)”。
為此,我盡量不在同伴面前損害他的自尊心,注意挖掘他的“閃光點”。如當他帶來蜘蛛俠玩具時,我就專門請他介紹、演示玩法并指導同伴玩;當他把散了好久的拼圖整理好時,我便夸他手巧,讓全班小朋友向他學習;當他從家中帶來自己做的手工作品時,我就立即把它裝飾在教室里。通過種種辦法,使他逐漸樹立自信,感受到集體生活的快樂。
學期小結(jié)
通過我的計劃的實施,這個孩子漸漸地變了,他不僅漸漸地改掉了以前許多不良的行為習慣,而且還經(jīng)常幫助老師拿送各種游戲教具、擺放桌椅、主動幫助阿婆收拾碗筷等。由此可見,老師通過種種辦法可以改變孩子的不良行為,可以讓他在孩子們中間擁有一定的威信、讓大家真正地親近他、接納他。
引導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
本網(wǎng)站為各位幼兒教師解決教案難題,下面給大家?guī)硪黄耙龑Ш⒆羽B(yǎng)成良好的習慣”!
本學期,我班推行了“值日生”制度,每天輪流選兩個小朋友當值日生為大家服務(wù),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讓孩子體會到能為小朋友和老師做些事情,是很快樂的事情。
能當上一名光榮的值日生,成了孩子們最期盼的事情。
這一天,陽陽當值日生。
她帶上紅胸卡顯得非常精神,興奮、喜悅之情溢于言表。
下午,我讓陽陽給小朋友發(fā)桔子時,宇宇跑過來告狀:“陽陽給苗苗和她自己發(fā)大桔子。
”我正忙著給小朋友喂藥,就隨口說了一句:“什么大的小的,都能吃。
”宇宇沒再說話。
過了一會兒,我正在給孩子們梳頭,聽到幾個孩子私下議論:“陽陽給她自己和她的好朋友挑大桔子,鄭老師也不管!”“下次輪到我當值日生時,我也給自己挑大的發(fā)……”看來,我對這件事的處理,引起了孩子們的不滿。
桔子的大小雖是小事,但我的處理方式對孩子的負面影響卻很大。
仔細考慮之后,我組織孩子們討論“你喜歡什么樣的值日生”。
孩子們討論得非常熱烈:“應(yīng)該是先想到大家,后想自己。
”“對待其他的小朋友要跟對待自己的好朋友一樣。
”“做事情要公平,不偏心。
”……經(jīng)過討論,孩子們都明白了應(yīng)該怎樣做值日生,什么樣的值日生才是大家喜歡的值日生。
一場值日生風波就這樣平息了,我也相信今后的“值日生”一定會做得更好。
孩子身邊無小事,我們老師和家長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認真對待孩子的每一件“小事”,引導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不知道本文“引導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是否對你有所幫助,感謝您的閱讀,了解更多相關(guān)內(nèi)容可以瀏覽其他頁面!
對孩子的行為說不
許多家長經(jīng)常對我抱怨自己的孩子不聽話,上放學路上總是要這要那,不給買就哭鬧個不停,真的很氣人。這幾天,我班的一個孩子,來幼兒園總帶著東西,有時是零食,、有時是玩具。據(jù)他的家長反應(yīng)這幾天只要一上學,就要買東西,不給買就鬧,拿它沒辦法。這一天,他又帶來了一架玩具飛機,我勸他讓他的家長帶回去,回家再玩,他說什么也不肯。家長走后我就問他,你每天買這買那你爸爸給你買嗎?他的回答讓我覺得非常驚訝,他小小年紀,居然這么了解自己的家長。他說:我爸爸不給我買,我就使勁哭,使勁哭,他就給我買了。當時,我不由的對他說:你真厲害。
聽到這個孩子如此說,我也不由得想到自己的孩子,不也這樣嗎。走出校門的第一件事,就是買東西,不給買就碰頭打滾,沒辦法只好一次又一次的妥協(xié),結(jié)果,抓住了我拗不過他的弱點,形成了只要一出校門就買東西的習慣。
其實,形成這種惡性循環(huán)的真正原因不在孩子,而在于家長的態(tài)度。家長總認為自己就這么一個孩子,掙錢不給孩子花給誰呢,何況又花不了幾個錢,再加上周圍人的眼光,覺得不給買就丟了面子,也就乖乖掏錢給孩子買了。而孩子呢,一而再,再而三的成功,讓孩子形成了,只要我想要的東西,不給,我就鬧,一鬧就給的想法。
那我們做家長的該怎么辦呢?家長就要學會對孩子的行為說不,但不要傷害孩子的自尊心,對事不對人,只要堅持住一次,就能堅持住兩次、三次……。慢慢地孩子就會覺得自己的招不靈了,無理的要求也就會越來越少。家長們覺得我的這一招有用嗎?我覺得肯定有用,不信,你也試試吧!
用具體行為指導幼兒形成良好習慣
用具體行為指導幼兒形成良好習慣
在實踐中,如果只注重說教,而忽視行為指導,良好的習慣是不能真正形成的,因此,對幼兒動作技能的具體指導非常重要。如“幼兒園規(guī)程”中指出:“要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生活衛(wèi)生習慣,飯前便后要洗手。”可在生活中,幼兒在洗手時,常常把手放在水龍頭下沖一下就走了,這樣既浪費水又不能把手洗干凈。為了從小培養(yǎng)幼兒用正確的方法洗手并使幼兒養(yǎng)成節(jié)約用水的好習慣,我先給幼兒講了水的用途,又讓幼兒解吃了不干凈的食物或病毒進入人體會生病的常識,然后組織幼兒討論為什么要洗手。課后,我把和幼兒一起討論的正確洗手方法和順序畫成了網(wǎng)片貼在了水池上面,而且將這一方法和過程編成兒歌,用邊念兒歌邊示范的方法教幼兒洗手。這樣不僅使幼兒很快掌握了洗手的方法
,更重要的是幼兒也知道了應(yīng)節(jié)約用水,從小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生活習慣。
在游戲中反復引導強化幼兒良好習慣的形成
習慣培養(yǎng)貴在堅持,但在實際生活中也會因為時間的推移或其他原因而影響習慣的穩(wěn)固,這就需要我們仔細觀察并針對問題改變活動的形式,吸引幼兒,從而達到活動的目的。游戲是幼兒最基本的活動,我針對問題采用不同的游戲,吸引幼兒,重新激發(fā)幼兒的興趣,引導幼兒堅持良好的習慣。在培養(yǎng)幼兒午睡前脫掉外衣、外褲并把它疊好放到指定的地方后再睡覺的習慣時,開始我一邊教孩子怎么脫外衣外褲、如何疊外衣外褲,一邊要求、引導他們將衣服放到指定的地方。幼兒都學得很認真,也能按老師的要求去做,有的幼兒疊好了還要讓老師看他的成績??傻胶髞砦野l(fā)現(xiàn)有一部分幼兒趁老師不注意總想把脫掉的衣服隨便扔一邊就上床。還有在培養(yǎng)大班幼兒良好的書寫習慣時,一開始書寫時,幼兒特別感興趣,總能按老師的要求用正確的方法書寫,可到后來,在書寫時我發(fā)現(xiàn)有一部幼兒只要求書寫數(shù)字的質(zhì)量和速度,而不注意在書寫時的坐姿、握筆姿勢等。針對這種情況,我及時利用“比一比、看一看”“爭當小老師”“獎勵小紅花”等的游戲反復強化良好習慣的形成。
抓住幼兒心理特點,因勢利導
“好奇”、“吹?!笔怯變旱奶煨?,他們時常會說:“我本來就會”、“我早就知道”、“我會開飛機”等等。正是這種天性激勵他們?nèi)ヌ剿魑粗氖澜?。作為教師?yīng)保護幼兒的這種意識,抓住幼兒這一心理特點,因勢利導,積極地鼓勵他們。比如,當幼兒說自己會聰時,其實他并不是多么會
,這時,教師不可一味地指責他“吹?!?,而應(yīng)幫助他認清自己對此到底會多少,還有多少不會。又如:在活動中,有的幼兒說:“我會開飛機”顯而易見,他并不會,只是他想會開飛機,這時,我并沒指責他撒謊,而是引導他跟老師一起來認識一下飛機,然后,結(jié)合掛圖,多媒體等課件等使幼兒在興趣很濃的基礎(chǔ)上,順利地掌握了有關(guān)飛機的知識,最后告訴幼兒,只有從小好好學本領(lǐng),長大才能會開飛機。
鼓勵幼兒敢于承認自己、否定別人意見的精神
由于教育環(huán)境及遺傳等因素的影響,幼兒形成各自不同的個性,教師應(yīng)了解每個幼兒的個性特點,鼓勵他們要敢于承認自己,否定別人意見的精神,在教學中,由于個性的差異,有的幼兒表現(xiàn)特別活躍,對事物有很濃厚的興趣時常發(fā)表自己的簡介,對于這類幼兒,教師不能以“瞎說什么一顯你聰明”來對待,應(yīng)鼓勵其大膽地發(fā)言。如:我在講球體時說:“月亮也是球體”不曾想一名幼兒站起來說:“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