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動孩子多做游戲
發(fā)布時間:2021-10-12 幼兒園孩子的游戲 怎樣教育孩子 教育孩子筆記導讀:孩子好動、不安,上課時不是咬手指就是捏鼻子,很多家長認為孩子是“多動癥”。專家提醒,孩子多動可能是得了“感覺統(tǒng)合失調(diào)”,最好的方法不是關起來訓斥,而是讓孩子多玩游戲。
專家認為,孩子“感覺統(tǒng)合失調(diào)”的原因一方面是先天因素。有的母親懷孕期間工作忙碌、焦慮、運動不夠、情緒緊張等都會對孩子的感覺系統(tǒng)發(fā)展有很大影響。此外,剖腹產(chǎn)率不斷增高,幼兒出生時沒有經(jīng)過產(chǎn)道擠壓,這對孩子的觸覺和關節(jié)生長很不利。另一方面,家長對孩子保護過度、嬌寵溺愛,造成孩子操作能力欠缺。城市的孩子大都是獨苗,住房又都是獨門獨戶,孩子的活動空間比較小,導致在成長過程中孩子應有的各種感覺刺激太少。此外,還有不少家長將成人社會的競爭意識過早地加到孩子身上,使孩子負擔加重,剝奪了孩子玩耍和接觸外部世界的機會。
糾正孩子的“感覺統(tǒng)合失調(diào)”,最好的方式就是讓孩子好好玩,多接觸自然。在室外奔跑、爬樹、涉水、玩泥沙,經(jīng)常曬太陽、看花草,對孩子身體各方面控制能力鍛煉很有好處。一些傳統(tǒng)的游戲如跳房子、滾鐵環(huán)、捉迷藏等,都是非常有利于孩子感覺系統(tǒng)的發(fā)展。
Yjs21.coM更多幼兒園游戲延伸讀
游戲活動:動手做,游戲樂
一、活動背景; 一天,和小朋友玩ji媽媽和小雞的游戲,陽陽突然問:“老師,小雞是ji媽媽生的嗎?”“是ji媽媽生的!”“對!”小朋友喊著,“不對,是ji蛋里出來的!”昕昕一個人發(fā)表了不同的意見。孩子們有了自己的問題,而且爭論開來,根據(jù)幼兒的興趣火花,我們產(chǎn)生了《可愛的蛋寶寶》的主題活動,旨在引導幼兒在活動中去發(fā)現(xiàn)、探索、去尋求更有趣的奧秘?!拔医o蛋寶寶穿彩衣”是這一主題活動中的一個小活動。幼兒正確經(jīng)驗的積累,概念的形成,情感的體驗需要借助于仿真的情景,因此,根據(jù)剛?cè)雸@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從他們的興趣入手,在進行該活動設計時,努力創(chuàng)設了真真假假、真假難辨的場景,以達到更佳的活動效果。
二、活動目標:
1、學習使用剪貼的方法大膽地為蛋寶寶進行裝飾。
2、在情景式的游戲活動中發(fā)展綜合能力。
3、積極參與活動,在活動中體驗幫助別人的快樂。
三、活動準備:
1、 ji媽媽頭飾一個。
2、 大蛋五各,貼在展示板上,放于教室四周。
3、 剪刀,彩條,小簍子每人一份,放于教室四周。
4、 紅、黃、綠彩紙,圓形、方形、三角形彩紙。
四、活動過程:
(一)扮演角色,在音樂游戲中參與活動,產(chǎn)生興趣。
1、跟著“ji媽媽”隨音樂入室。
2、跟著“ji媽媽”找個地方坐下來。
(二)通過與彩條寶寶做游戲掌握剪的技能。
1、創(chuàng)設情景游戲,激發(fā)幼兒的想象。
(1)“今天媽媽真高興,媽媽的衣服不漂亮,我要打扮一下?!苯處煶鍪静蕳l做衣服打扮自己。
“媽媽的穿的是什么?媽媽的裙子是什么做的呀”(彩條寶寶)
“小朋友好!”(彩條寶寶好)
(2)“這些彩條還會跳舞呢,聽!它們發(fā)出什么樣的聲音,學一學呢?”
讓寶寶多與爸爸做游戲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親所扮演的角色不可缺少,亦不可替代。雖然,大多數(shù)父親與寶寶呆在一起的時間大約只占母親與孩子相處時間的三分之一,但他們照料嬰兒的能力并不一定比母親差。研究表明,父親的實際操作能力、對嬰兒各種動作的敏感性、對孩子的關心與責任心,以及對孩子的鐘愛絕不遜于母親。
父親與嬰兒的接觸不同一般。在交往內(nèi)容上,母親花更多的時間料理嬰兒的生活,父親則花較多的時間與嬰兒游戲。在交往方式上,母親往往更多地摟抱嬰兒,與他們說話,更溫柔地對待他們,父親則更多地通過身體運動與嬰兒玩耍,如把孩子高高舉起-放下,逗引孩子笑等。
父親是嬰兒重要的游戲伙伴,這種父——嬰交往情境在嬰兒多方面的發(fā)展中有重要影響。首先,父親與寶寶的游戲,可以引起孩子的興趣,給嬰兒極大的快樂和滿足。其次,在父親與嬰兒的摸爬滾打中,孩子的活動范圍與認知范圍得到擴大,使他們能夠更廣泛地認識自然和社會。與此同時,嬰兒開始在實際操作中模仿父親,這對他們認知技能的提高、成就意識和自信心的樹立起著不可低估的作用。第三,父親與母親二者之間的角色與行為的差別,對于兒童性別角色的形成,均起同樣重要的作用。無論是男孩還是女孩,如果缺乏父親的關心與愛護,其性別角色的發(fā)展將會有欠缺。此外,父母二人之間的關系,對孩子各方面的發(fā)展會起很重要的作用,熱情、和諧、互相支持的父母,對嬰兒的一舉一動會更加關注。
手指游戲:《小動物做游戲》
【活動目標】
1.知道自己每個手指的名稱,體驗手指的靈活性。
2.變換手的各種動作,引導孩子們做出小動物的形狀,對自己的手感興趣。
【活動過程】
教師邊念《小動物做游戲》(兒歌)邊做動作,引導孩子們便唱邊做動作。
《小動物做游戲》
你拍一,我拍一,小雞小雞嘰嘰嘰。
(雙手食指伸出點作小雞嘴狀放在胸前)
你拍二,我拍二,小兔小兔跳跳跳。
(雙手食指、中指伸直其余手指作小兔狀放到頭頂)
你拍三,我拍三,孔雀孔雀飛飛飛。
(雙手大拇指、食指相碰其余手指伸直作孔雀狀一只手放頭上一只手放腰旁)
你拍四,我拍四,小狗小狗汪汪汪。
(雙手大拇指放在太陽穴其余四指并攏作小狗狀)
你拍五,我拍五,螃蟹螃蟹爬爬爬。(雙手五指伸開放在身體兩側(cè)
我們一起爬上山 (從寶寶腳面上爬到腿上做好)
和小班孩子做角色游戲
導讀:角色游戲是孩子們將自身的生活經(jīng)驗的反映同時也是對成人社會的模仿,角色游戲之所以深受孩子們的喜愛是因為它能滿足孩子的需要,教師在組織游戲的過程中觀察是最為重要的,通過觀察教師能了解到孩子實際的發(fā)展水平和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通過觀察教師能準確尋找到孩子游戲水平的最近發(fā)展區(qū)。
在組織指導幼兒游戲的過程中,每個教師都有自己的見解和經(jīng)驗,我們都知道細致觀察、善于捕捉、及時提供、關注反饋、共同分享、學會關注對游戲的指導是至關重要的,但是如何把握好尺度,在動態(tài)的游戲中教師始終能站在合理的角度,對幼兒進行適時的恰如其分的指導幫助,既能使幼兒在游戲中的水平得到發(fā)展又能使孩子在自主的游戲中獲得身心最大化的愉悅和滿足是我們在實踐中指導幼兒角色游戲是經(jīng)常遇到的難題。不得不承認,在實踐中我們經(jīng)常身處一對對的矛盾中:什么時候應當介入指導?是介入還是繼續(xù)觀察待其發(fā)展?什么時候提供物質(zhì)的支持?物質(zhì)的支持會促進幼兒的發(fā)展還是會制約孩子創(chuàng)造性的發(fā)揮?
在對我們小班幼兒的角色游戲的指導實踐中,我覺得解決上述的問題關鍵就是要把握以下三步。
第一,游戲觀察到情感共享,我們參與游戲,成為幼兒游戲的真正玩伴。
角色游戲是孩子們將自身的生活經(jīng)驗的反映同時也是對成人社會的模仿,角色游戲之所以深受孩子們的喜愛是因為它能滿足孩子的需要,教師在組織游戲的過程中觀察是最為重要的,通過觀察教師能了解到孩子實際的發(fā)展水平和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通過觀察教師能準確尋找到孩子游戲水平的最近發(fā)展區(qū)。教師不應急于將自己的認定的游戲目標、游戲內(nèi)容灌輸給孩子,要時刻認識到:游戲是孩子們的游戲,游戲滿足的是孩子們的需要而不是教師的;教師要先安于做“旁觀者”,在小班孩子游戲水平發(fā)展的不同階段采取不同的觀察重點。
例如:剛進幼兒園的小班孩子是喜歡玩“角色的游戲”的,雖然他們對“角色游戲”這個名詞并不理解。但是面對著教室里琳瑯滿目的玩具孩子們會忍不住地去擺弄擺弄,在與玩具的“交流”中他們會很簡單地模仿成人的一些動作,比如:我們班的李睿瑜爸爸媽媽給他理了一個光頭,他就拿著玩具理發(fā)器拉住班級里另一個孩子給他理發(fā),嘴里不停地念叨:“給你剔個光頭、給你剔個光頭……”;陳歆家住在浦東,坐地鐵是他和爸爸媽媽的出行的首選,他在游戲中找到了方向盤,玩起了乘地鐵的游戲;文文抱著娃娃的孩子會去找碗、調(diào)羹喂娃娃吃飯;史越玩煤氣灶不停地炒啊炒;孩子們還會出現(xiàn)一些相當簡單的語言比如:“你別哭懊!”“你吃呀!”……作為教師,我們沒有馬上對孩子的游戲進行干預,而是將觀察重點放在讓孩子充分自由的進行游戲的過程中,我們看到了來自不同背景家庭的孩子在游戲中反映出的不同的生活經(jīng)驗,我們的觀察就落在對孩子已有的水平的了解上,熟悉孩子們各自的經(jīng)驗水平,在此基礎上逐漸完善我們班級的角色游戲的主題,從而使游戲更符合孩子們的需求。在角色游戲開展的過程中,由于我們對每個幼兒的生活經(jīng)驗和游戲水平有了較為全面的理解,我們就能真正地和孩子們進行游戲的交往,在游戲中準確地找到孩子游戲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并以玩伴的身份引領幼兒的發(fā)展。
又例如:一段時間后孩子的游戲水平有所發(fā)展了,經(jīng)驗更為豐富了,此時孩子在游戲中會不斷地有閃光點,教師此時的觀察重點就要捕捉閃光點。在游戲中原有的醫(yī)院主題中出現(xiàn)了新的情節(jié):醫(yī)生找來了一張硬紙在窗的移動槽上來回劃動。于是,我們對小醫(yī)生說:“呦!醫(yī)生,你們醫(yī)院又有新的機器了?”此時,孩子會很自豪地對我們說:“是呀!這是刷卡的呀!”我就進一步對孩子說:“我是電腦工程師,我和你一起把你的機器搬到你的辦公室,這樣你就不用跑來跑去的了?!庇谑牵⒆雍屠蠋熞黄饎幽X筋對小醫(yī)院進行了“辦公自動化工程”的改造,小醫(yī)院的游戲內(nèi)容的到了豐富和完善,孩子體驗到了自己創(chuàng)新的成功。在角色游戲中只要用心觀察我們會經(jīng)常發(fā)現(xiàn)孩子們新花樣,教師要先仔細觀察并且和孩子進行適當?shù)慕涣髁私夂⒆拥囊鈭D,通過了解我們可以清晰地感受到豐富多彩的生活內(nèi)容給幼兒的認知結(jié)構(gòu)帶來了發(fā)展,孩子們在游戲中,不知不覺體現(xiàn)出這些親身經(jīng)歷和所見所聞。此時,教師就應當根據(jù)幼兒實際的發(fā)展與他們共享他們的“創(chuàng)新”讓他們的閃光點得以充分的發(fā)揚。
對幼兒游戲的觀察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重點,教師要把握好觀察的重點,只有觀察了解的基礎上我們才更能和孩子在游戲中產(chǎn)生情感的共鳴,從而自然而然地會以玩伴的身份和孩子進行游戲做到適時有效的指導。
第二,從情感支持到環(huán)境提供,我們把握幼兒年齡特點,提供充分的空間。
由于小班孩子的年齡特點的原因使他們的游戲進行不僅需要情感的支持,更需要環(huán)境的提供。游戲是兒童與環(huán)境交互作用的形式,兒童通常將一些剛剛經(jīng)歷過、看到過的新鮮事物反映在游戲中;兒童也常常把一些已經(jīng)熟悉的各種事物綜合起來,按自己的意愿進行改造,創(chuàng)造性地反映到游戲中。但是由于年齡所限,小班孩子的角色游戲大都停留在動作的模仿,尤其在角色游戲的初期孩子并無明確的目的和角色意識,而且,這些情節(jié)通常隨該幼兒角色的變換而消失。因此,教師不僅應深入觀察和了解幼兒游戲現(xiàn)狀,預測幼兒的發(fā)展水平,更要從幼兒的需要、興趣、能力所及出發(fā),把握游戲中的閃光點,及時提供支持游戲發(fā)展的材料,有針對性地創(chuàng)設適宜的環(huán)境,適時適當?shù)倪M行指導。教師應讓小小的閃光點得以發(fā)揚光大,進一步增強孩子的角色意識,既使幼兒自主游戲,又使其獲得各方面的提高。這方面的例子在我們班級的角色游戲中有很多:醫(yī)院里的醫(yī)生要為病人吊鹽水,可是“吊針”很難固定在病人的身上,于是我們及時提供了白色即時貼,剪成幫迪的形狀,放在醫(yī)院的藥箱里。孩子們在游戲中看見了就立即領悟了,他們將即時貼背面的紙撕下就可以貼在病人身上固定“吊針”了。娃娃家的爸爸下班了坐在沙發(fā)上說:“我要看晚報?!笨墒峭韴笤谀睦锬兀亢⒆痈鶕?jù)他們自己的經(jīng)驗說:“從信箱里拿的?!庇谑?,老師提供了一只小盒子并在盒子上開了一個小口子,孩子們就把它當作了信箱放在了娃娃家的門口,就這樣娃娃家的爸爸有報紙看了同時還衍生出了郵遞員送報紙的情節(jié)……
在材料的提供和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上,我們根據(jù)孩子的年齡特點和不同孩子的情況建立了不同的途徑:有的環(huán)境由老師幫助提供,有的是師生共同完成的。教師要讓孩子真正成為游戲的主人,首先要創(chuàng)設寬松的氛圍,讓幼兒成為“幼兒園的主人”,使其享有充分自主的權(quán)利,這樣,教室里的“一草一木”都可能激發(fā)他們的靈感。在小班下期天氣轉(zhuǎn)熱了,孩子們想到了要為娃娃家裝空調(diào)。孩子們有了設想,我們就帶著孩子一起到幼兒園的倉庫里尋找可以做“空調(diào)”的材料,結(jié)果孩子們找到了舊紙板箱,在老師的幫助下娃娃家里新添的“小空調(diào)”;生活角里練習扣鈕扣的小衣服成了大舞臺演員的新裝;大型的積木被用來搭建成了一個淋浴房;元宵節(jié)的小燈籠在游戲中變成了霓紅燈,點心店有沒有開張只要看看霓紅燈有沒有亮……幼兒創(chuàng)造性的萌芽,將在這點點滴滴中慢慢滋長起來。
第三,從環(huán)境創(chuàng)設到適時回應,我們建構(gòu)幼兒經(jīng)驗與教師預設之間的橋梁。
材料提供了、環(huán)境創(chuàng)設了,教師并非大功告成了,還要注意幼兒在材料的使用和新的環(huán)境中的適應反饋情況,建構(gòu)幼兒經(jīng)驗與教師預設之間的橋梁。例如:當娃娃家有了“大浴缸”后,“爸爸”洗澡時又想出用礦泉水瓶做龍頭。這一新點子立刻受到其他孩子的青睞,相繼仿效。但是,幾天后熱情很快消失了。教師經(jīng)過觀察發(fā)現(xiàn),原來這種新“龍頭”極易被碰落,“安裝”也不方便。分析得出:由于操作不便,幼兒喪失興趣,材料是干擾和影響游戲發(fā)展的因素。于是,我們在游戲中生成了用什么方法將“龍頭”固定住方便娃娃家使用的研究實踐性主題。老師和幾個對解決這個問題感興趣的孩子成立了“物業(yè)維修公司”開始在娃娃家進行研究,教師從中預設了各種解決問題的方案引導孩子在游戲中嘗試選擇解決問題的方式。最后孩子們通過實踐采取了他們覺得最佳的對策:可以用繩子將水龍頭拴在門上,繩子就是橡皮水管可以彎曲扭動這樣娃娃家洗澡的時候也很方便了。新“龍頭”安裝好后再觀察,發(fā)現(xiàn)由于操作簡便,幼兒樂意采用,這一情節(jié)很快又回到游戲中。當幼兒陷入困境時,如果教師不聞不問,幼兒的創(chuàng)意可能就此消失,所以需要教師細致觀察,分析把握幼兒的游戲動向,預設孩子可發(fā)展的目標采取有效措施,在游戲中不斷推動孩子游戲水平的發(fā)展,提高幼兒游戲興趣。
當孩子在游戲中獲得了支持,對游戲環(huán)境逐漸適應后,孩子漸漸有了與同伴交往分享的愿望,尤其是在小班下期,幼兒漸漸喜歡在集體面前交流自己的游戲體會。教師在這個過程中更要有意識地捕捉發(fā)現(xiàn)孩子們生成的問題,回應幼兒在過程中引領幼兒達到預設的發(fā)展目標。例如:娃娃家經(jīng)常發(fā)生角色混亂的情況,孩子們在游戲中進進出出各忙各的。在游戲的討論中,他們都說自己是到娃娃家做客的。怎樣做客?怎樣做主人?孩子們有各自的說法,于是我們就回應孩子生成了〈小主人和小客人〉的主題。通過一系列的主題活動達成了預設的目標。
和小班的孩子一起做角色游戲我們追隨孩子的發(fā)展,把握孩子的年齡特點,從觀察到情感共享,我們參與游戲,成為幼兒游戲的真正玩伴;從情感支持到環(huán)境提供,我們把握幼兒年齡特點,提供充分的空間;從環(huán)境創(chuàng)設到適時回應,我們建構(gòu)幼兒經(jīng)驗與教師預設之間的橋梁。孩子們就會在游戲中發(fā)揮出令人刮目相看的創(chuàng)造力和主動性,在游戲中分享快樂,體驗成功,獲得發(fā)展。
手指游戲:小動物做游戲
1、小動物做游戲
你拍一,我拍一,小雞小雞嘰嘰嘰(雙手食指伸出點作小雞嘴狀放在胸前)
你拍二,我拍二,小兔小兔跳跳跳(雙手食指、中指伸直其余手指作小兔狀放到頭頂)
你拍三,我拍三,孔雀孔雀飛飛飛(雙手大拇指、食指相碰其余手指伸直作孔雀狀一只手放頭上一只手放腰旁)
你拍四,我拍四,小狗小狗汪汪汪(雙手大拇指放在太陽穴其余四指并攏作小狗狀)
你拍五,我拍五,螃蟹螃蟹爬爬爬。(雙手五指伸開放在身體兩側(cè))
我們一起爬上山(從寶寶腳面上爬到腿上做好)
2、手指寶寶做運動
一個手指點點點(伸出一個手指點寶寶)
兩個手指敲敲敲(伸出兩個手指在寶寶身上輕輕敲)
三個手指捏捏捏(伸出三個手指在寶寶身上輕輕捏)
四個手指撓撓鬧(伸出四個手指在寶寶身上撓一撓)
五個手指拍拍拍(雙手對拍)
3、小兔子蓋新房
小兔子,蓋新房(雙手做小兔耳朵,五指并攏,指尖碰指尖各三下)
小猴、小狗來幫忙(雙手做小狗、小猴狀,右手手背向上,左手手指爬過)
鋸的鋸,釘?shù)尼?左手并攏做鋸子,右手心向上,同樣左手握拳做錘子)
新房蓋得真漂亮(雙手交*,手指自由晃動)
進屋一看黑漆漆(雙手做眼睛,左右觀望)
原來忘了安個窗(雙手食指在頭兩側(cè)畫圈,雙手大拇指、食指再做照相機狀)
游戲活動:和紙杯做游戲
活動目標:
1、探究一次性紙杯的多種玩法。
2、與同伴合作進行的搭建游戲。
3、培養(yǎng)幼兒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的大膽嘗試的精神。
活動準備:
一次性紙杯每人6個、獎勵貼、小盤、紙杯玩具、小球。
活動過程:
一、示一次性紙杯,引導幼兒看看說說。
寶寶們,看!老師手中拿的是什么?
你在哪里見過紙杯?
它是用來干什么的?
教師小結(jié):小朋友們知道得真多,在家里我們用紙杯喝水,在肯德基店里、德克士店里,用紙杯喝可樂、喝果汁。紙杯除了能用來喝水、喝飲料,給我們帶來方便,它還能和小朋友一起玩游戲呢!
二、幼兒體驗紙杯的多種玩法。
1、幼兒每人一個紙杯,自由探究紙杯的玩法。
寶寶們,來這邊,每人拿一個紙杯,試一試可以怎樣玩?
(頂、托、拋、投、跳、夾、滾)
引導幼兒自由嘗試各種玩法。
小結(jié):寶寶們真聰明,想出了這么多玩法,下面咱們來比一比誰最棒?
2、帶領幼兒集體體驗一個紙杯的玩法。
(1)頂紙杯:將紙杯扣在頭上,兩手伸平,保持平衡慢慢走。
“小紙杯頭上戴,變成小帽頂起來?!?h2 style="color:#333333">一起行動來做親子游戲
全家來個大掃除吧!在勞動的過程中,既能培養(yǎng)孩子的勞動能力,還能加深親子關系,可謂一舉兩得。
有了這個計劃,先別忙著干,由于寶寶的能力有限,為了不讓他干得太盲目和太累,全家人應該一起開個“策劃會”,一家三口人坐下來先分清每個人的工作范圍和職責,在討論中盡量各抒己見和相互支持,對將要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做出預測,使孩子對完成所選擇的任務有一定的心理準備。
現(xiàn)在是否可以開始干活了,先別急,工具還沒準備好呢!等各自挑選了必須的工具,如墩布、吸塵器、簸箕、笤帚等,也不遲啊!
打鐵要趁熱,爸爸、媽媽和寶寶一起開始享受勞動帶來的快樂吧!
方案一:灰塵不見了
背景
房間大部分家具落滿灰塵,急需清理,其中以客廳為積塵之最。
策劃
引導孩子通過觀察、比較,確認哪些家具臟了,知道為什么要擦。父母也可以“旁若無人”地大聲討論要做的事,自然引導孩子入境“游戲”。
過程
尋找目標:“寶寶快來看一看,房間里哪兒臟了?什么該擦了?”通過提出問題,鼓勵孩子主動發(fā)現(xiàn)該做的事,引導孩子邁出“有所為”的第一步??梢暫⒆拥哪挲g,進行引導,如歪頭看看、手指抹抹等。
交流信息:親子間相互交換自己所搜集的情報:如桌子該擦了,因為有臟印兒了;柜子該擦了,因為都能劃出道道了;茶幾該擦了……通過交流擴大兒童的關注范圍。
討論分工:“媽媽一個人擦,得干很長時間。我們一起動手,一會兒就干完。寶寶會擦嗎?你能擦哪兒?”鼓勵孩子選擇一個適合他身體高度和應付能力的擦拭對象。引導孩子在選擇的過程中,進一步了解和認識自己的能力。如果成人認為孩子的選擇不妥,最好不要簡單拒絕,在不構(gòu)成安全隱患的前提下,給孩子留下選擇的空間,便是給了孩子主動發(fā)展的可能。
各司其職:每個家庭成員認真履行自己的承諾,擦拭自己分管的責任區(qū)。勞動的過程中,父母要以身作則,并注意運用語言及身體動作感染和鼓勵孩子做好、做完一件事,保持持久的愉快情緒。
快樂分享
*夸夸我自己:引導孩子關注自己和他人的勞動成果,分享合作的快樂。“看,爸爸真棒,把高高的臥室柜擦得這么亮?!眿寢屢部梢宰晕医榻B:“電視柜上的土真多,我用了兩塊抹布才擦干凈。”
*發(fā)現(xiàn)變化:“快看,寶寶真了不起。原來這塊抹布是白白的,現(xiàn)在白抹布抓到了這么多的塵土?!?/p>
建議:這類家務清潔工作不宜在任務太重的情況下讓孩子參與,以免孩子煩躁與產(chǎn)生反感,避免孩子對勞動產(chǎn)生負擔沉重的消極體驗??梢暫⒆拥哪挲g,在參與清潔的活動中,做出有彈性的調(diào)整。如孩子認領很多任務,但實際又可能完不成,父母可以以游戲的口吻介入?yún)f(xié)助?!拔覀儊砝?!我們幫你來啦!”在培養(yǎng)孩子責任意識的過程中,使孩子獲得親情支持。
方案二:幫助媽媽洗衣服
背景
該洗衣服了,可以在收集衣物、晾曬小件物品和涂抹衣領凈等環(huán)節(jié)讓寶寶介入。
過程
*收集洗滌對象:交給寶寶一個洗衣袋(或塑料袋、紙袋),請孩子看看找找,哪兒有臟衣服,把它放在袋子里,送到指定的地方。
*分類:父母可以直接提出分類要求,把外衣放在一起,內(nèi)衣放在一起。教孩子學會分辨哪些是外衣,那些是襯衣。如果孩子稍大些,也可讓孩子自己想辦法:一次洗不了這么多,要分開洗,可以怎么分?如果孩子提出的分類標準有一定的道理,父母要盡可能接受,培養(yǎng)孩子主動想辦法、動腦筋做事的習慣與意識。
*觀察洗滌過程:父母邊做邊向孩子講授相關的簡單常識。如局部涂抹衣領凈時,可介紹這種洗滌劑的特殊作用,甚至可以讓孩子抹一抹,體驗除污效果,培養(yǎng)孩子的求知欲與好奇心。如果是機洗,家長要特別關注孩子對電器與安全方面的認知經(jīng)驗的積累,要清楚地告訴孩子,電源不能亂動,什么地方可以動,什么地方不能動,為什么,強化兒童的自護意識。
*晾曬衣服:晾曬小件衣物時,可讓孩子幫忙從洗凈的衣物中取出小件物品,并找到合適的地方晾曬。還可以幫媽媽數(shù)一數(shù),今天洗了多少件衣服?寶寶幾件?爸爸幾件?媽媽幾件?誰的多?為什么?
建議:
不要嫌孩子礙手礙腳或幫倒忙,要珍惜失敗在孩子積累經(jīng)驗中的特殊價值。
方案三:看,柜子多整齊
背景
孩子的柜子里東西雜亂,圖書堆放在一起,找件東西很難。
過程
*提出問題:用對比的方法,讓孩子通過看,發(fā)現(xiàn)問題?!皩殞殠蛬寢尠寻l(fā)夾從抽屜里拿來?!保▼寢尩臇|西放得井井有條,尋找起來非常方便。)“寶寶,媽媽也給你梳理一下頭發(fā),去把小發(fā)帶拿來吧!”發(fā)在寶寶柜子里,由于雜亂,找不到,從而引發(fā)思考。
*解決問題:“為什么找不到要找的東西?你覺得東西怎樣放才好找?讓我們試試吧!媽媽是這樣做的。”帶著孩子看一看成人的書柜、物品柜,并隨意說出該柜中某件物品,讓孩子找出來,引導孩子體驗有序擺放與分類帶來的方便。
*應用操作:若孩子較大,可以任其自主決定擺放方法。若孩子較小,可以提出,小小的建議,如變形蛋、彈力球、昆蟲模型等很細小的東西,建議其放置在小的盒子內(nèi),其他則可順其偏愛。如有明顯的不合理之處,可通過日后孩子使用過程中的不便,引導其逐步調(diào)整。
建議:
指導孩子的分類擺放不要操之過急,要學會等待,給孩子留下自己作決定的空間與權(quán)力。孩子對物品擺放的策略,源于生活中的需要與經(jīng)驗。成人包辦,優(yōu)點是見效快,缺憾是當孩子不知其所以然時,就難以在養(yǎng)成好的習慣的同時,提高認知水平,成為生活中的智者。
體育游戲活動多變的繩子(一物多玩)
體育游戲活動多變的繩子(一物多玩)教案反思主要包含了活動目標,活動準備,活動過程,活動反思等內(nèi)容,培養(yǎng)幼兒克服困難的精神以及與同伴合作的意識與能力,能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多種方法玩繩,發(fā)展幼兒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適合幼兒園老師們上游戲活動課,快來看看多變的繩子(一物多玩)教案吧?;顒幽繕?
1、培養(yǎng)幼兒克服困難的精神以及與同伴合作的意識與能力。
2、能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多種方法玩繩,發(fā)展幼兒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
3、發(fā)展幼兒動作的協(xié)調(diào)性和靈敏性。
4、通過活動鍛煉幼兒的跳躍能力,讓他們的身體得到鍛煉。
5、培養(yǎng)競爭意識,體驗游戲帶來的挑戰(zhàn)與快樂。
活動準備
1、長短、粗細不同的繩子若干。
2、布置小河、鐵絲網(wǎng)、山崖等場景。
活動過程
1、今天我們來開飛機,請小朋友讓你的螺旋槳轉(zhuǎn)起來。飛高點,飛低點,輕輕降落。
2、幼兒成做操隊形散開,跳繩操。上肢-----下蹲-----體側(cè)-----體轉(zhuǎn)-----腹背---跳躍。
3、我們剛才用繩子開飛機、做繩操、繩子還可以怎么玩?
幼兒自由探索玩繩的多種方法,教師積極鼓勵幼兒探索。并仔細觀察,發(fā)現(xiàn)有與眾不同玩繩方法的幼兒。
4、"xx他們的玩法真新穎,與別人不一樣,我們來看看。"
個別幼兒展示自己與別人合作的新玩法。
5、"我們也來試試他們的新方法,自己找好朋友試試,看看能不能想出更多更好的方法。"
幼兒繼續(xù)探索與別人合作玩繩的方法,教師仔細觀察,發(fā)現(xiàn)玩繩方法有創(chuàng)新的幼兒。
6、"誰有更好的方法,來給大家介紹介紹。"
請幼兒合作玩繩方法中有創(chuàng)新的幼兒展示。
7、"今天,我們的好朋友藍貓帶來了一個消息。它說:"外星人就要來了,要來搶占我們的山坡。"“我們應該怎么辦?"“對了,要把外星人打敗。但是,外星人在通往山頂?shù)穆飞显O置了鐵絲網(wǎng)等很多障礙,小朋友只有通過這些障礙,才能到達山頂。而且要注意過鐵絲網(wǎng)的時候一定要匍匐前進,否則會發(fā)生危險。只要小朋友能克服困難,完成任務,就都能得到獎章。準備,開始?!?
"xx小朋友爬過鐵絲網(wǎng)的時候身體碰到了鐵絲網(wǎng),太危險了。誰來示范一下匍匐前進過鐵絲網(wǎng)的動作?
幼兒示范匍匐前進的動作要領。
8、"外星人就要來了,我們要和他們比賽,以最快的速度到達山頂,你們有信心??!""好,準備,開始。"
幼兒進行游戲。
幼兒到達山頂尋找獎章。
9、放松運動:手里拿繩子擺一擺,身體隨著擺動,呼吸放松,就向沒有骨頭一樣,腿向下放松,腰放松,肚子放松,胸放松,脖子放松,頭放松(人和繩子一起倒在地上),由快到慢。
活動反思
這個活動是孩子們感興趣的,幼兒活潑好動,讓他們長時間坐著聽你講,肯定不會有很大的收獲。只有動靜結(jié)合才能讓活動效果最好。此活動符合孩子的現(xiàn)有發(fā)展水平。每個孩子都在活動中興趣盎然、生動、活潑、主動地玩耍,在活動中孩子們感受到了游戲的快樂,能夠主動積極參與探索繩子的變化,打破了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不再是以往的老師教,幼兒被動地學。培養(yǎng)了幼兒的探索精神,創(chuàng)造了條件讓幼兒實際參加了探究活動,孩子們在玩的過程中充分調(diào)動了孩子們的自主性,并獲得了自我認知、身體運動、語言、思維力、想象力等方面的相關發(fā)展。
游戲做做玩玩
游戲做做玩玩教案反思主要包含了活動設計背景,活動目標,教學重點、難點,活動準備,活動過程,教學反思等內(nèi)容,能利用芭茅草進行簡單操作,讓幼兒親近大自然,體驗其中的樂趣,適合幼兒園老師們上游戲活動課,快來看看做做玩玩教案吧?;顒釉O計背景
“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自古以來,大自然和成人的勞作就是孩子學習、模仿的最佳對象,當今孩子的玩具五花八門,卻都遠離了自然,遠離了人們的勞作。脫離自然的教育是貧乏的,因此我們充分利用本土資源,帶孩子親近大自然。時值深秋,山坡上依然隨處可見芭茅草,回想我們兒時玩芭茅草的情景,不得不感嘆我們童年的幸福!強烈的希望現(xiàn)在的孩子們也能體會到自己動手制作玩具的喜悅。
活動目標
1、能利用芭茅草進行簡單操作。
2、讓幼兒親近大自然,體驗其中的樂趣。
3、感受民間文化的多樣性。
4、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與同伴共游戲的快樂,樂意與同伴一起游戲。
5、通過活動幼兒學會游戲,感受游戲的樂趣。
教學重點、難點
引導幼兒根據(jù)材料展開聯(lián)想,設計自己的作品。
與同伴合作參與游戲。
活動準備
VCR 芭茅桿
活動過程
一、 引入:播放VCR,幼兒觀看。
1、談話:①剛才小朋友看到那些高高的、頂端開著狗尾巴花一樣的植物是什么呢?對,它們是芭茅草。你在哪里見過它們?(山上、路邊、外婆家的屋子外……)②你聽到了什么呢?(童謠)童謠里都說了些什么?
芭茅花花,像條尾巴, 芭茅桿桿,扯來玩玩,
編匹馬馬,跑遍天下, 編顆糖糖,給你嘗嘗
編把手槍,一起打仗, 編只小鳥,帶我飛得高又高。
2、提問:爺爺奶奶在干嘛?那我們到魁山上去找芭茅草,好嗎?(安全教育:1.緊跟隊伍,不離隊、掉隊。2.遠離懸崖,小心摔跤。3、帶好自己的草墩。)出發(fā)!
二、 路途中,教念童謠、強調(diào)安全注意事項。(小心芭茅葉子割傷手和臉,不能跑的太遠,可以和同伴一起合作等)
三、 采集、整理芭茅桿。
小朋友們,你們看那邊,滿山遍野的芭茅開花了,美吧!來,我們把墊子放在這片空地上,準備去采集芭茅桿咯!
四、 討論:我們可以用它來編什么呢?
五、 幼兒自由分組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六、 作品展示。
七、 自主游戲。
八、 情感教育:芭茅草雖然樣子很普通,但是很有用處。以前農(nóng)民伯伯的茅草屋,多半是用芭茅草蓋的。人們喂養(yǎng)的牛羊,多半是用芭茅草做飼料,因為有了它,牛羊才長得壯壯的。今天我們還用芭茅桿做了這么多好玩的東西。芭茅是不是很有用啊?所以我們要象芭茅草一樣,做一個有用的人。
教學反思
今天的活動開展較為順利,幼兒能積極參與活動,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性設計自己的作品,充分體驗到了動手制作和在大自然中游戲的快樂。在活動中,孩子們能互相幫助,共同制作芭茅玩具,體現(xiàn)了團隊合作意識。我認為此項活動還可以通過搭建、拼接或體能游戲等方式更充分地挖掘材料的多種玩法,在活動中更有效地調(diào)動孩子玩的興趣,真正做到“益智益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