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yǎng)孩子好行為有妙法
發(fā)布時間:2021-09-30 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 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自信心 幼兒園好孩子說課稿導讀:孩子成長迅速,其可塑性很強,學會運用巧妙的方法,教導孩子學習,培養(yǎng)孩子的良好行為。
孩子的成長如同一道永遠也解不完的題,舊的問題解決了,新的問題又冒出來。不過,在同兒子的不斷過招中,在同其他媽媽的交流中,在從報刊閱讀中以及在網上的查詢中,我逐漸甩掉了育兒盲的帽子,變成了一位自認為還算稱職的媽媽。現我將自己在實踐中總結的一點經驗分享給大家。
獎勵
及時且經常地獎勵孩子的良好行為,可以增進孩子的良好行為,使其繼續(xù)鞏固與提高。這種獎勵,必須是在孩子表現出良好行為后立即做出的才有效。獎勵有許多種,我主要實施的是精神獎勵和物質獎勵兩種,其中精神獎勵對培養(yǎng)孩子的良好行為習慣尤為重要。
1、精神獎勵
包括微笑、擁抱、親吻、鼓掌、拍肩、口頭表揚等等。
上月底,我為兒子買了一套無圖識字卡。買回的當天晚上,我像同兒子玩其他玩具一樣與他玩認字游戲。我先教他認六張卡片,當讀了幾遍后,我開始將卡片扔在床上,隨便說一個字,讓他在卡片堆里找。當兒子找對一個卡片后,我馬上給兒子一個親吻,并夸張地說聲:“真棒,棒極了?!眱鹤右妺寢屓绱烁吲d,立刻來了精神,一個勁地讓媽媽說,他找。就這樣,一個晚上,兒子都拿著小卡片玩?zhèn)€不停。直到現在,每晚臨睡前的認字游戲都是我與兒子的保留節(jié)目。在玩中,我鼓勵的花樣也不斷翻新,兒子在我的鼓勵下,自信心越來越強,一百張的卡片,不到半個月就已認識了大半。
2、物質獎勵
用獎勵小玩具或孩子最喜歡吃的小食品等辦法,促進孩子改善某種行為。
兒子喜歡看書,喜歡玩玩具,但是在看過玩過后,常常將書及玩具亂扔一氣。有時候,當你給他講書中的某個故事時,他便突然想要看那本書,可是望著床上、地上、桌上、椅上的書,一時還真找不到他要的那本書。為了使他養(yǎng)成做事有規(guī)矩的習慣,我采用了自身找原因加物質獎勵的辦法。自身找原因,主要是反省自己是不是自身表率做得不夠,再者是否能動動腦筋。我首先為兒子買了兩個布制的小書架。買回來后,我將他看的書和玩具分別放入了兩個書架內。兒子看完書后,剛要扔在地上,我忙走過去對他說:“讓我們把它送回家好不好?!闭f完,用手指了指書架,兒子馬上心領神會,將書乖乖地放入了書架。看著進步的兒子,我高興地對他說:“來,媽媽獎勵一個QQ糖。”通過幾次小恩小惠加甜言蜜語,還別說,兒子慢慢地養(yǎng)成了不亂扔東西的習慣。比如吃完香蕉,他會將香蕉皮扔到垃圾桶里。
懲罰
這里所說的懲罰是指溫和懲罰,不是體罰或變相體罰。我常實施的有以下幾種:
故意忽視
故意忽視是指大人的注意力從孩子的不良行為移開,故意不予理睬。這種方法對減少孩子無意識養(yǎng)成的不良行為習慣尤為有效。
一次,我與老公帶著兒子去姥姥家。走著走著,兒子突然注意到馬路對面的一個小女孩在吐舌頭。兒子覺得很新奇,也伸出了舌頭,并笑著看我們。爸爸看不下去,馬上對兒子說:“快別吐舌頭了?!眱鹤勇犃?,不但不縮舌頭,反而吐得更起勁了。到了姥姥家,兒子繼續(xù)向姥姥吐舌頭。姥姥剛要制止,我示意姥姥別提這件事,而是拿出了許多好玩的玩具,以轉移兒子的注意力。過了一會兒,兒子不再吐舌頭了。類似的事情還有很多,我都采取了忽視的方式,可以說屢試不爽。
責備和不贊成
當孩子剛發(fā)生不良行為時,大人要走近他身邊,注視他的眼睛,表情嚴厲,指出那種不良行為,并下命令讓他停止。一般來說,對許多幼兒,大人使用這種責備和不贊成的方法,就足以制止他的不良行為。但對經常爭吵的幼兒,這種就不一定有效,可考慮用其它懲罰形式。
一天中午,我剛一進門,就見兒子拿著籃球在廚房里往頭頂上扔。球剛一扔出去,就掉在了他的腦袋上,并彈了出去。兒子不但不怕疼,依舊扔個不停。我家的廚房是用玻璃鋼窗隔成的,如果球扔得過猛,很可能砸壞玻璃。砸壞玻璃事小,萬一扎著兒子可事大了。我忙走到他身邊,繃著臉,用眼睛盯著他,并大聲說:“兒子,不能在廚房里往上扔球,如果再扔,我可要把球沒收了?!眱鹤涌粗覈绤柕谋砬椋V沽巳忧?。我蹲下身,指著玻璃對他說:“萬一把玻璃砸壞了扎著你咋辦?!眱鹤铀坪趺靼琢?。乖乖地抱著球到客廳去了。
這里要指出的是,大人下命令,必須嚴肅、清楚、明確、有力,讓孩子感到有紀律約束,必須執(zhí)行。
自然結果。自然結果是指孩子不良行為發(fā)生后產生的必然結果。這種方式是讓他咎由自取,以達到懲罰的目的,不再發(fā)生這樣的不良行為。
Yjs21.Com更多幼師資料擴展閱讀
培養(yǎng)孩子良好行為習慣方法
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習慣對于他們的成長和發(fā)展非常重要,但最重要的是,作為父母或監(jiān)護人,要以身作則,成為孩子良好習慣的榜樣。以下是幼兒教師教育網的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有關“培養(yǎng)孩子良好行為習慣方法”,以供參考,歡迎收藏閱讀!
培養(yǎng)孩子良好行為習慣方法(一)
1.?為孩子設定明確的規(guī)則和期望。
制定具體的行為規(guī)范,如尊重他人、誠實守信、分享等,并告知孩子違反規(guī)則的后果。
2.?用正面的方式進行獎勵和鼓勵。
當孩子表現出良好的行為習慣時,及時給予認可和獎勵,例如表揚、獎勵小禮物等,讓孩子明白好行為會得到回報。
3.?建立傾聽與溝通的環(huán)境。
與孩子進行有效的溝通,傾聽孩子的想法和感受,并給予合適的反饋和指導。這樣可以幫助孩子理解自己的行為對周圍環(huán)境和他人的影響。
4.?以身作則。
作為父母或者教育者要成為孩子良好行為的榜樣,自己要遵守規(guī)則和道德準則,表現出積極的行為習慣。
5.?培養(yǎng)孩子的自律能力。
讓孩子學會自己控制和管理自己的行為,培養(yǎng)他們的責任心和自我約束能力。
6.?提供適當的引導和教育。
對于不良的行為習慣,需要及時糾正和引導,教育孩子正確的行為方式和價值觀。
7.?給予孩子足夠的愛和關心。
孩子需要感受到家庭和教育者的溫暖和關懷,這樣才能更積極地培養(yǎng)和保持良好的行為習慣。
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
導讀:外國人的家庭教育對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很重視。正如培根所說:“習慣真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人自幼就應該通過完美的教育去建立一種好的習慣!”
有資料表明,日本人的家庭教育主要注重于培養(yǎng)孩子的基本生活習慣,培養(yǎng)孩子正直果斷、豐富的感情和個性,培養(yǎng)孩子的忍耐力和自制力。西方國家的家庭教育則注重培養(yǎng)孩子適應各種環(huán)境和獨立生存能力,他們教育孩子做到:(1)寧苦而不嬌,(2)家富而不奢(3)嚴教而不袒護。在這種家教思想的熏陶下,他們的孩子到了20歲,個個都站得住,不用父母去管他??梢?,外國人的家庭教育對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很重視。正如培根所說:“習慣真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人自幼就應該通過完美的教育去建立一種好的習慣!”
一、培養(yǎng)良好的行為習慣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需要
一段時間以來,學校教育也好,家庭教育也好,都以應試教育為目標,只希望孩子學習能考個高分,而忽略了對孩子品質、能力的培養(yǎng)。清代大畫家鄭板橋臨終時要吃兒子親手做的饃,等兒子臨時學習并做好送來時,他已經咽氣了。他留給兒子一張字條,上面寫著:“淌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天靠人靠祖宗,不算是好漢!”可見,他臨死前還不忘教兒子自立、自強的習慣,這對我們今天的父母難道不是個啟發(fā)嗎?這就要求做父母的不僅要教給孩子知識,而且要教會孩子做人,要敢于向自身挑戰(zhàn),要從思想品德、科學文化知識等方面不斷發(fā)展和完善自己,為子女營造一個良好的成長環(huán)境。
二、培養(yǎng)良好的行為習慣是家庭的需要,社會的需要
1996年一本期刊的編輯部在中國、日本、美國的學生中同時進行了一次“心目中最受尊敬的10個人”的問卷調查,調查結果顯示:日本的中學生在“最受尊敬的人”的前二位都填了自己的父母親,美國的中學生在“最受尊敬的人”的前三位中有兩位填了自己的父母親,而中國的中學生在“最受尊敬的10個人”中填的大多是電影明星、球星等。悲載,中國父母!難道是中國父母不愛自己的子女嗎?非也。其實,中國父母在養(yǎng)孩子上花的心血、力氣、腦筋,可以稱得上是世界第一流的,特別是當代獨生子女的父母們,更是拼命地在養(yǎng)孩子上攀比,鄰居家給孩子買了電子琴,我節(jié)衣縮食也要給孩子買臺鋼琴:鄰居家給孩子買了電腦,我要給孩子買個更高檔的。他們有的成了孩子的“奴仆”,為孩子提供面面俱到的“服務”,只知道單方面的付出只知道一味慷慨給予、溺愛孩子,卻忽視了培養(yǎng)孩子的良好行為習慣,忽視了培養(yǎng)孩子對父母、對長輩、對社會的愛。給孩子養(yǎng)成了自私、冷漠、任性、放縱、沒有責任感的不良習慣,不僅害了孩子,也害了父母自己,害了社會。
三,培養(yǎng)良好的行為習慣是配合學校教育的需要
瑞士著名的兒童心理學家皮亞杰把兒童的行為習慣發(fā)展劃分為四個階段:自我中心階段(2~5歲)、他律階段(6~8歲)、自律階段(8~10歲)和公正階段(10~12歲)。皮亞杰認為,在自我中心階段,行為習慣具有不穩(wěn)定性:在他律階段,兒童的道德判斷受外部的價值標準所支配和制約,表現之一是絕對遵從父母或老師的。小學低年級兒童正處于兒童行為習慣發(fā)展的他律階段,他們尚未形成自己的道德認識,沒有形成恒定的道德標準,道德觀念主要受周圍人們的影響,比如家長、老師,以及一起玩耍的同學和朋友。
因此,作為家長,一定要抓住這個有利時機,協助學校教育孩子講文明、懂禮貌、守紀律,養(yǎng)成良好的社會行為習慣。因為在這個時候進行教育,孩子容易接受,容易形成穩(wěn)固的習慣,同時還可以防止孩子受社會不良風氣影響而形成一些不良習慣。
五個方法: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精選)
俗話說,手中無網看魚跳。。在幼兒園教師的工作中,經常會提前準備一些需要的資料。資料一般指可供參考作為根據的材料。參考資料會讓未來的學習或者工作做得更好!那么,想必你在找可以用得到的幼師資料吧?或許你正在查找類似"五個方法: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精選)"這樣的內容,更多信息請繼續(xù)關注本網站。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良好的行為習慣是非常重要的。這些習慣不僅能夠幫助孩子建立積極、健康和有益的生活方式,還能夠為將來的成就奠定堅實的基礎。以下是五個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的方法:
1. 建立良好的日常習慣
一些簡單的習慣,比如按時起床、保持衛(wèi)生和整潔、定期運動、認真完成學習任務和規(guī)律的飲食等,是培養(yǎng)孩子良好行為習慣的重要組成部分。幫助孩子建立這些習慣需要耐心和時間,父母可以從孩子小時候開始就進行鍛煉,讓他們養(yǎng)成好的日常習慣。
2. 鼓勵孩子嘗試新事物
孩子嘗試新事物的機會越多,就越有機會發(fā)現自己的潛力并獲取更多的經驗。擴大孩子的經驗世界不僅能夠培養(yǎng)孩子的探究精神,還能夠促進他們的創(chuàng)造力和冒險精神。作為家長,鼓勵孩子不斷探索新的環(huán)境、學習新的課程、交新的朋友,可以幫助他們建立一個有意義和有目標的生活。
3. 制定家庭規(guī)則和家庭儀式
家庭規(guī)則是一種確立家族習慣和價值觀的方式。一些簡單的規(guī)則,比如家庭成員要相互尊重、家長要尊重孩子的意見、不能用冠軍觀念和過分依賴孩子等,可以讓孩子了解到如何與他人相處,提高溝通技巧和社交能力。同時,制定家庭儀式,比如共進晚餐,也能增進家庭成員關系的互動和矛盾的化解。
4. 培養(yǎng)自我控制能力
自我控制是培養(yǎng)孩子良好行為習慣的關鍵。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縱容孩子任性行為的父母不僅會讓孩子失去對自己的信任,還會影響孩子的發(fā)展前景。因此,幫助孩子培養(yǎng)自我控制能力,讓他們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緒和行為,更好地適應各種情境和環(huán)境,是一個令人高興的事。
5. 鼓勵孩子與他人分享
鼓勵孩子與他人分享,不僅能培養(yǎng)他們的合作精神和服務意識,還能讓孩子更好地認知自己和他人的感受, 增強情感溝通的能力。不過,鼓勵孩子與他人分享時不要過度強調孩子的個人貢獻,這可能會使孩子產生更多的依賴感和消極情緒。
總之,培養(yǎng)良好的行為習慣需要家長的耐心、智慧和最重要的是執(zhí)行力。只有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不斷培養(yǎng)良好的行為習慣,才能讓他們邁向一個有益有意義的未來。
培養(yǎng)孩子哪些良好行為(精選)
宜未雨綢而繆,毋臨竭而掘井。在幼兒園教師的平時工作生活中,會經常需要提前準備參考資料。資料包含著人類在社會實踐,科學實驗和研究過程中所匯集的經驗。參考資料可以促進我們的學習工作效率的提升。只不過,你是否知道有哪些幼師資料種類呢?根據你的需要,小編精心整理了培養(yǎng)孩子哪些良好行為(精選),希望對你有所幫助,動動手指請收藏一下!
孩子的成長離不開家長的引導和教育,培養(yǎng)孩子的良好行為習慣是家長最重要的任務之一。以下是一些值得家長關注和培養(yǎng)的良好行為,帶給孩子健康的心理和發(fā)展空間。
1. 自制力
自制力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關鍵能力之一,它能讓孩子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緒和行動,學會延遲滿足感和拒絕不合理的要求。家長可以通過游戲、故事等方式培養(yǎng)孩子的自制力,讓他們從小就學會如何面對困難和挑戰(zhàn)。
2. 禮貌與公德
禮貌是一種基本的社交技能,它能讓孩子在與人交往中更加得心應手。家長可以從孩子的日常言行中注重態(tài)度、用語和表情的規(guī)范化,引導孩子學會感謝、道歉、尊重和友好。
3. 獨立意識和責任感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必須學會分擔責任和承擔自己的選擇和決定的后果,這也是獨立意識和責任感的演變。家長應該給孩子適當的自由和授權是否做錯誤的選擇,從而讓孩子在犯錯和成長過程中學會承擔自己的責任。
4. 積極樂觀
鼓勵孩子學會面對挑戰(zhàn)和困難,勇于迎接失敗和失望,并始終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是一種非常重要的品質,不僅可以增強孩子的心理韌性,也能讓他們在困境中找到出路和轉機。
5. 合理規(guī)劃和時間管理
孩子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需學會合理規(guī)劃自己的時間表,把握時間和優(yōu)化日常作息。家長可以在孩子的作息中引導孩子分清主次,按照計劃執(zhí)行,不斷提升自己的時間管理水平。
6. 領導與分享
領導與分享是人際交往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必不可少的品質。家長可以在日常交往中,鼓勵和引導孩子學會合作和分享,提醒他們有時也要讓步和認真傾聽他人的意見和需求。
總的來說,良好的行為習慣是孩子成長中必不可少的因素之一,家長應該以身作則,不斷引導孩子學會哪些值得注意和尊重的品質,并從日常生活中樹立好榜樣,在孩子的性格和行為習慣的塑造上發(fā)揮積極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