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為您提供優(yōu)質的幼兒相關資訊

孩子恐懼事出有因

發(fā)布時間:2021-09-07 怎樣教育孩子 教育孩子筆記 關于孩子的教育問題

導讀:孩子對一些事物產(chǎn)生恐懼,是其成長發(fā)展中普遍存在的一種體驗,它的內容會隨著年齡的增長有所變化。

讓每個孩子都可以快樂說晚安

曾讀過臺灣一位兒童文學作家《快樂說晚安》的故事。

記得開頭這樣寫道:又到了媽媽要小建穿厚夾克、戴手套去幼兒園的日子。小建從來都不喜歡冬天,因為寒冷的山風把他房間的窗戶吹得“咔吧咔吧”地響,而且好像才放學,都還沒玩到什么,天就黑了,一下子就得去睡覺了。小建最討厭太陽下山之后,家里什么都變得好大、好暗,還有許多不知道從哪里跑出來的怪影子會粘到窗戶上來,到處都是聽起來很可怕的怪聲音。一想到吃完飯后,就得自己一個人去洗澡、睡覺,小建的心臟便會一直亂跳,那種隨時隨地害怕的感覺,讓小建整個晚上都渾身不舒服。即使尿很急,能和爸爸在客廳,他就不想自己一個人到浴室上廁所;明明知道睡覺時間到了,若可以和媽媽一起看書,他就拖著不回自己的房間。他要跟爸爸媽媽在一起,和大人在一起,他就不太害怕了……爸爸媽媽叫他去睡覺時,小建就會想,人為什么不能一閉上眼睛就睡著呢?每天還沒睡著前,他都會聽到電影里吸血鬼刮玻璃的“吱吱”聲;也擔心床底下躲著一個人,等爸媽睡著后,把他偷偷綁走,然后來跟爸爸媽媽要錢,再把他殺掉,像電視新聞上常常說的那樣……

孩子的世界中,總有著許多讓他們感到害怕的東西。孩子對一些事物產(chǎn)生恐懼,是其成長發(fā)展中普遍存在的一種體驗,它的內容會隨著年齡的增長有所變化。如:出生5-9個月的孩子會對陌生人感到害怕;2歲以內的孩子很容易被巨大的聲響嚇住,2歲的孩子最害怕親密相處的人離開他;3、4歲的孩子會特別害怕響聲、黑暗和未知的東西,怕動物、怕孤獨;5歲的孩子仍然怕黑,害怕在黑暗處受傷;6、7歲是一個充滿想像的恐懼年齡。對想像中的“鬼怪”、死亡、強盜也會產(chǎn)生恐懼,害怕妖魔鬼怪、害怕找不到家、怕一個人睡覺時做惡夢;大多數(shù)的孩子在這個年齡都會害怕雷電、狂風和大火等自然界的現(xiàn)象。隨著孩子知識的增長、對世界了解得越來越多,孩子們害怕的自然界的事物就會減少;到了8、9歲,孩子們可能會開始害怕自己考試的成績不好而受到父母和老師的批評,總的說來,兒童恐懼的對象隨其年齡的增長、經(jīng)驗的豐富而改變。

孩子產(chǎn)生恐懼心理的原因

·與孩子知識欠缺、生活經(jīng)驗貧乏有關

夜幕降臨,孩子們知識經(jīng)驗有限,既不知道黑暗中的世界是一個什么樣的世界,也不知道身邊親人的去世意味著什么,于是就按照自己的理解來解釋黑暗和死亡,由此產(chǎn)生了害怕與恐懼。

·孩子自身的某些經(jīng)歷會導致他們恐懼

如果孩子幼時受到過強烈的刺激,以后碰到類似的事物,甚至碰到的刺激比較輕微,也會引起孩子強烈的反應。如一個孩子曾被一只黑狗咬過,他下次看到黑狗時就會非常害怕,而且他還可能會由怕黑狗到怕所有的狗,繼而怕所有的四足動物,這是心理泛化造成的。

·受他人恐懼情緒的感染

孩子在看到或聽到別人處于恐懼狀態(tài)的情況時,即使自身處境并無任何引起恐懼的因素也會坐立不安。如看到其他人見到蛇后的恐懼反應,孩子以后見到蛇也會大叫大喊。孩子在聽了鬼怪故事,看了帶有恐怖色彩的影視片和圖書時,由于無知及大人的消極暗示,其內心也會產(chǎn)生恐懼感。

·恐懼心理的形成與父母的教育不當有關

例如:孩子玩興正濃,不肯睡覺。父母為了讓孩子趕快入睡,嚇唬孩子:“趕快睡吧!再不睡,妖怪就要來抓不睡覺的孩子了?!保阅憔渥泳W(wǎng) WWw.jZ139.COm)

·當熟悉的環(huán)境發(fā)生變化時

孩子對自己熟悉的情境會有一定的應對方法,但當他去了一個陌生的環(huán)境,本已掌握的對付方法就會“失效”,使兒童感到焦慮和不安,從而產(chǎn)生恐懼心理。

正確對待孩子的恐懼心理

恐懼、害怕是人類為了躲避傷害而表現(xiàn)出的自我防御反應,它不是一種可怕的不良行為習慣,相反有其積極的一面。因此,當孩子表現(xiàn)出膽小畏懼時,父母不用過于擔心。許多時候,隨著年齡增長,恐懼會逐漸消失,并不影響孩子的生活、行為與社會活動。但如果孩子的恐懼心理過度強烈,以致影響到他正常的發(fā)展,就需要進行必要的干預了。

建立和諧安全的家庭心理氣氛

建立和諧、安全的家庭心理氣氛對克服孩子恐懼心理非常重要。孩子恐懼心理來自他們對外界的一種不安全感,讓孩子感覺到安全,多給他們一些關愛,讓他們明白有爸爸媽媽在什么都不用害怕,就會減輕孩子害怕的情緒。

對孩子的恐懼恰當?shù)刈龀龇磻?/p>

對孩子的恐懼既不能滿不在乎,也不能大驚小怪。當孩子感到害怕的時候,切勿責備、嘲笑或愚弄孩子。如果用指責、批評、生氣來對待孩子的膽小,只能讓孩子的焦慮情緒惡化。如孩子開始懼怕黑夜,罵孩子是膽小鬼,嚇唬他不許哭,絕不是好辦法。當孩子聽到雷聲感到害怕時也不能說:“雷聲有啥害怕?別像個小孩子一樣長不大。”越是這樣,孩子就越驚恐不安。當然也不能孩子一害怕,父母也跟著害怕,這時父母的心態(tài)要自然平和,可以和孩子說,爸爸、媽媽小時候也像你一樣害怕這些,長大了才不怕的。

多與孩子溝通,講明事情真相

經(jīng)常給孩子講些常識是幫助他克服恐懼感的最有效的方法。孩子懼怕某事物,常常是因為無知。一旦明白真相,其恐懼心理便會自然消除。如孩子恐懼雷電,教師、父母可向孩子說明雷電產(chǎn)生的簡單道理,讓孩子明白雷聲只是一種自然現(xiàn)象,從而消除他對雷電的恐懼。除了用語言給孩子講道理外,我們還可以引導孩子去實際觀察。如對一個害怕黑暗的孩子,你可以讓孩子聽聽風吹樹葉發(fā)出的響聲,告訴他白天、晚上樹葉發(fā)出的響聲是一樣的,孩子親自看到、聽到,也就不會有奇怪的想法了。

用行為法改變孩子的恐懼心理

要經(jīng)常、及時地贊賞孩子好的表現(xiàn)。當孩子去接近曾經(jīng)害怕的小兔子時,大人要及時鼓勵孩子的勇敢。孩子敢獨自睡覺了,要及時給予表揚。在孩子害怕時也可用轉移注意法,即當兒童看到、聽到懼怕的事物時,用玩具或語言來分散他的注意力,使其注意力從懼怕對象上轉移,忘掉恐懼。孩子已經(jīng)對某一事物比較害怕時,也可以使用系統(tǒng)脫敏法——當孩子懼怕無須恐懼的事物時,成人可誘導他接近所怕事物,久而久之,他便會見怪不怪。

用榜樣示范法改變孩子的恐懼心理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其言行會給孩子潛移默化的影響。一方面,絕不能用魔鬼、妖怪、毒蛇、老虎等恐嚇類的話語刺激孩子;另一方面,要以堅毅勇敢的行為影響孩子,還可以多樹立一些身邊的榜樣,如當身邊有孩子表現(xiàn)出勇敢、堅強的行為時,應及時給予表揚。當然也可以借助影片、故事、圖書,對孩子進行各種示范,從而克服孩子的恐懼心理,培養(yǎng)其勇敢、樂觀的個性。

當環(huán)境發(fā)生改變時,要讓孩子了解并做好準備

在受到重大壓力和面臨巨大變化時,如父母離婚,孩子的恐懼心理往往會達到頂點,此時,一定要給孩子以恰當?shù)膸椭?。父母應該提前讓孩子了解變化,并讓孩子認識到,環(huán)境的變化不能改變他們對孩子的愛,他依然是安全的,不用害怕。

在前面提到的故事中,小建最終成功掃“黑”。故事里的爸爸媽媽通過不斷語言說服、讓小建實際觀察等多種方法,使小建明白了:

1、我在自己的房間里最安全,爸媽就睡在隔壁,只要我一喊,他們就會聽見;

2、每個人都需要睡覺,這樣隔天才能有力氣玩;

3、晚上是因為照不到太陽,屋里的東西和白天都一樣;

4、“嘎嘎”是竹子被風吹的聲音,“唧唧”是蟲在叫;

5、窗簾上動來動去的是雞蛋花的影子;

6、地上黑黑的是我忘了收的機器戰(zhàn)警;

7、祖父最疼我,他雖然過世了,但他還是一樣愛我。

小建在父母的幫助下終于能“快樂說晚安”了,祝愿每一個孩子都能“快樂說晚安”。

Yjs21.Com更多幼師資料擴展閱讀

孩子做惡夢事出有因


導讀:常常在惡夢后,能清晰描述其夢境內容,兒童在完全清醒后因為害怕,不敢自己回床睡覺,常要父母親在身邊或立下保證后才敢再人睡。本病常伴隨有說話,而尖叫、擊打物體或行走很少發(fā)生。

夢魘以恐怖的夢境為基本特征,常把受累者從REN睡眠中驚醒。

惡夢發(fā)作發(fā)生在快眼動相,故常常可以清楚地回憶起晚上的夢境。有10%~50%的兒童在3~5歲時常發(fā)生惡夢發(fā)作。大約75%的患者可記得一次或幾次兒童期發(fā)生的夢魘發(fā)作,50%的成人承認至少偶然有夢魘發(fā)作。

頻發(fā)性夢魘發(fā)作(一個星期1次或多次)的發(fā)生率占成年人群的10%。

本病可發(fā)生于任何年齡,3~6歲兒童多見。兒童期男女比率相等;

本病的主要臨床表現(xiàn)是,在快眼動相睡眠里患兒因惡夢警醒。常常是一種漫長、復雜的夢,越接近結尾越恐怖。通常沒有運動行為,也較少有焦慮、語言和自主神經(jīng)系統(tǒng)癥狀發(fā)生。

常常在發(fā)作后,清晰描述其夢境內容,兒童在完全清醒后因為害怕,不敢自己回床睡覺,常要父母親在身邊或立下保證后才敢再人睡。本病常伴隨有說話,而尖叫、擊打物體或行走很少發(fā)生。

多導睡眠腦電圖特征,發(fā)作時患者從REM睡眠中突然醒來。此REM睡眠發(fā)作通常至少持續(xù)10分鐘且伴有REM密度增加,同時心率和呼吸節(jié)律常不斷變化,但沒有在夜驚中發(fā)現(xiàn)的突然加倍的脈搏和呼吸節(jié)律。

夢魘發(fā)作有時發(fā)生在一次長途旅行的睡眠中的REM期。此外,創(chuàng)傷后惡夢發(fā)作偶爾可發(fā)生在NREM期,特別是睡眠第二階段。

本病診斷主要依據(jù)臨床特征和發(fā)作期多導睡眠腦電圖研究。需與夜驚等睡眠障礙鑒別,后者發(fā)生于NREM期,多導睡眠腦電圖可以鑒別。

臨床上有時還需與睡眠期癲癇發(fā)作鑒別,發(fā)作期腦電圖監(jiān)測可以鑒別。

本病一般不需特殊治療。

關于孩子的恐懼行為


導讀:恐懼這種情緒,若從人類實際生活情境來觀察,那是人人都有過的經(jīng)驗。因此,兒童若有恐懼情緒產(chǎn)生,應屬于正常反應。不過假使此種情緒顯現(xiàn)過分,那就異常了。

人類在環(huán)境生活中,總不免會面臨到各種不同情境。其中若遇到的是危險情況時,個體為避免受到傷害,就會隨機應變,迅速采取逃離行動。而伴隨著這項逃離行為的是一種特殊內在情緒,那是一項令人不愉快的緊張狀態(tài),此種緊張狀態(tài)的情緒,就是一種所謂的恐懼。

恐懼雖然使情緒呈現(xiàn)緊張狀態(tài),但卻存有積極的一面。它會促進個人小心和謹慎,使人們不去從事那些會釀成災禍的事情;它也會成為一種驅策力,使人們努力并對將來有所準備;它亦會提供人類冒險情境,使人們增加日常生活情趣。

恐懼這種情緒,若從人類實際生活情境來觀察,那是人人都有過的經(jīng)驗。因此,兒童若有恐懼情緒產(chǎn)生,應屬于正常反應。不過假使此種情緒顯現(xiàn)過分,那就異常了。恐懼會引起許多不必要的痛苦,不僅直接影響個人情緒及心理健康,而且也妨礙人際關系發(fā)展,具有相當程度的消極面。

為促進兒童良好行為發(fā)展,如何發(fā)揮恐懼情緒的積極價值,減低消極影響,是值得我們重視。

凡個體因察覺或預期到危險性,而產(chǎn)生強烈不愉快的情緒狀態(tài)稱為“害怕”,如小孩見到陌生人,或看到大狼狗所顯現(xiàn)的情緒反應就是害怕。

不合理且過分強烈的害怕稱之為“恐慌”。

厭惡或不愿面對環(huán)境,則稱之為“畏懼”。

非理性且持續(xù)很久的害怕,則稱之為“恐懼癥”。

這里討論的恐懼,則限于常見之畏懼、恐慌、害怕的情緒狀態(tài),甚至包含輕微恐懼癥,統(tǒng)稱為恐懼。此種情緒反應,可能是由于某特定的目標或情境所引發(fā),或根本不為人所注意的一種不自覺反應。

恐懼行為的特征

有關兒童恐懼的行為特征,依據(jù)學者研究結果,大致可歸納下列幾項:

一、顯現(xiàn)生理征候

個人面臨恐懼時,在生理上首先會出現(xiàn)不同征候,隨意筋肉疲軟,有時且作抽筋震動,口音變粗、結舌,或完全不能言語;唾液分泌停頓、口干、出冷汗、皮膚生粗粒、毛發(fā)聳立、咽喉緊縮;血管收縮、忽急忽緩、心跳急促、面色變白等等。

二、伴隨心理癥狀

當恐懼降臨個體后,不僅生理顯現(xiàn)征候,而且也伴隨某些心理癥狀,首先使個體感到渾身不舒服、焦慮不安,有的甚至驚惶失措。其次使一個人變得十分消沉、身心力量大減、欲望退縮,不想出門。若在極端恐懼下,更是手足失措、身體不能做任何活動、呆若木雞、任憑災難侵襲。

三、因年齡而殊異

兒童在發(fā)展過程中,不同年齡階段,呈現(xiàn)不同恐懼行為。幼兒階段的恐懼,主要是由他近旁環(huán)境中的具體事情引起。在學齡前時期,其恐懼便由想像或預料的危險來形成。小學以后,大部分則來自永遠不會實現(xiàn)的不幸。因此,隨兒童年齡不同,其恐懼也有殊異。

四、固定次序模式

研究發(fā)現(xiàn):所有的恐懼都是按照一定次序和模式出現(xiàn),另一方面也是按著一定次序和模式消失,而且每一個孩子都是如此。譬如兩歲孩子,常怕突然的巨大聲音,兩歲半的恐懼,多半是有關空間的,三歲孩子則害怕看見過的東西。

五、具有類化性質

研究發(fā)現(xiàn):兒童恐懼情緒會經(jīng)類化而擴展到其他相似的刺激。例如:一個實驗室里的動物,害怕某一種聲音,以后對其他類似聲音也害怕起來,而此種聲音?未曾直接地對他們制約過。

產(chǎn)生恐懼行為的原因分析

一、生理因素

1.人類恐懼有一部分來自天生本能。譬如,若把剛生下來的嬰兒,忽然一舉一放,嬰兒就會呼吸停止,雙手伸展,這正表示他知道害怕。此外,新生嬰兒容易對喧鬧或突然而強烈的刺激,產(chǎn)生驚恐反應。有學者認為:一歲內的小嬰兒害怕陌生人,兒童害怕黑暗、鬼怪、風雨、閃電等等都不是后天學習的。

2.敏感

我們??砂l(fā)現(xiàn)一些小孩出生以后就會出現(xiàn)過分敏感和難以照顧的現(xiàn)象,他們對聲音、突然的動作、環(huán)境改變等現(xiàn)象反應特別激烈。其主要成因乃是因為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天生就比其他孩子敏感。這類兒童,很容易因一些輕微聲音而驚哭,因此比一般小孩更容易產(chǎn)生害怕情緒。

3.遺傳

一些心理學家認為懼怕來自遺傳。

二、心理因素

1.創(chuàng)傷經(jīng)驗

研究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恐懼癥病人都具有特定的創(chuàng)傷經(jīng)驗。此種創(chuàng)傷是因心理壓力或身體傷害所造成的長期害怕情緒,使得創(chuàng)傷者,經(jīng)常覺得無助,也沒有心思去解決周遇問題,仿佛過去的害怕感覺一直殘留在心中似的。

2.移轉作用

有些個體對某事物的恐懼并非直接來自該事物,而是間接轉移而來的,例如小孩子因被帶到醫(yī)院打針而產(chǎn)生害怕情緒,以后則看到穿白大褂的人,都會害怕起來。

3.引起注意

害怕也會變成影響或操弄別人的一種手段。有時候,小孩只有在出現(xiàn)害怕表情時,才會得到大人的注意。如此,自然強化了小孩害怕行為,變得愈來愈害怕。使得害怕本身變成一種(令自己很不舒服,但又能得到大人關切)矛盾的混合體。換言之,小孩利用害怕博取父母、師長注意。

4.壓抑

精神動力論者認為恐懼是沖動壓抑的結果。以恐高癥為例,有人認為患者可能潛意識有很強的自殺沖動,對這類沖動極度壓抑,反面以害怕到高處的形式來表達。所以,他們很容易感到他們害怕高處,?不知道是害怕自己會自殺。

三、家庭因素

1.不良氣氛

過分批評小孩,可能會導致小孩變得害怕,因為小孩覺得他沒有能力做任何事,即使做了,也會擔心自己一定做得不好,等一下必然會挨罵。

2.過分嚴格

父母對小孩的要求太過嚴格,會造成小孩莫名的害怕,以及對權威的恐懼感。凡是象征權威的形象,例如老師和警察,都會帶給他們相當?shù)暮ε赂杏X。對小孩不夠了解的父母,常會對小孩有過分要求,而且也不能忍受小孩出現(xiàn)害怕,所以父母會對小孩的平凡表示不滿,導致小孩害怕自己會失敗。同理,本身是完美主義者的父母,也容易造成小孩害怕情緒。

四、社會學習

另有一些心理學者認為恐懼是一種學習,是后天習得的。

1.制約學習

行為學派認為恐懼癥主要是因為制約學習的結果。

2.模仿學習

小孩行為大部分來自模仿學習,若孩童經(jīng)常接觸的兄長、父母或朋友,一再顯現(xiàn)害怕情緒時,孩童也會習得害怕。

預防兒童恐懼行為的方法

兒童的恐懼往往是無法預測的,所以我們怎樣運用心智,也不能對一切恐懼成因,都加以預防。而且一個人或一個社會所采取的防止辦法,往往會養(yǎng)成依賴性,所以并非任何恐懼都有必要預防,這是要認清的事實。雖然如此,仍須采取各種步驟,以防止及克服那些沒有實際益處而徒然制止行動并引起苦惱的恐懼。

一、加強面對恐懼毅力

任何兒童在生活中,必然會遭遇恐懼情境。我們若想預防恐懼發(fā)生,首要加強兒童面對恐懼毅力,不宜過度保護,但也不應放任不理,忽視小孩害怕情緒。應鼓勵小孩主動面對他所害怕的事物,提升他與環(huán)境的互動關系。

二、減少人為恐懼情境

雖然兒童的恐懼情緒是自然、無可避免的,但也有部分是父母有意、無意的不當處理所促成,例如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梢月牭礁改刚f:再不聽話,要把你送人了;若不睡覺,大灰狼會把你捉去,諸如這類的話,父母完全忽略小孩對害怕的感受,無形中增添許多恐懼情境,假若平常為人父母或師長者都能謹慎避免制造這些害怕情境,將可減少部分兒童恐懼情緒的產(chǎn)生。

三、促進了解恐懼事實

在人類一般心理上,對某些事物,若大家都是如此,就不會奇怪了,因此小孩假使知悉:在人們生活中,恐懼、害怕是極為平常的事。那么他就較容易接受,不會把害怕視為一件懦弱行為,而勇于接受,讓害怕表露出來,而不致埋在心里,產(chǎn)生緊張的情緒。

四、提供滿足樂觀榜樣

悲觀、恐懼的父母會直接影響小孩的情緒,父母若能適當提供滿足樂觀的榜樣,無疑地,必可減少兒童恐懼情緒。父母若能保持冷靜、自然和樂觀態(tài)度,面對問題和解決問題,無形之中亦能化解小孩恐懼、害怕的情緒。

對恐懼兒童的輔導策略

一、消弱原理的應用

行為主義學者強調人類行為的后果,若獲得增強,則此種行為會再出現(xiàn),若不繼續(xù)予以增強(即消弱),則該行為出現(xiàn)率將逐漸降低,甚至消失。

部分恐懼行為可以藉此原理的應用來輔導改善。例如一位初上幼稚園的孩子,每當母親把他送到幼稚園之后,母親要離開時,他就哭。此種不甚嚴重之害怕分離的焦慮情緒,就可利用消弱原理來改善,每當母親送孩子到校后,馬上離開,不管他哭,老師也不予理睬。起先孩子哭得更厲害,但片刻之后,就停止哭了,這時老師才去注意、關懷他,如此,可以改善哭的行為。

二、增強原理的應用

兒童行為是否再度出現(xiàn),與其后果有關,若有滿意后果,則行為再度出現(xiàn)機會增加。兒童若有恐懼行為表現(xiàn)并非表示永遠如此,處處這樣,有時候會有意、無意間表現(xiàn)出理想的行為,無恐懼的情況,這時要抓住機會,應用增強原理,予以獎勵,使原先會恐懼事物,在表現(xiàn)出勇敢面對時,因增強而后能繼續(xù)表現(xiàn)不害怕的態(tài)度,如此,也有改善的可能。

三、約消除法行為主義學者認為非理性恐懼系后天制約學習的結果。既然恐懼是學習而得,當然也可以透過學習來消除。其方法是:在引起案主恐懼情緒出現(xiàn)時,若與愉快、喜歡、滿意等積極情緒配對出現(xiàn),一段時間后,形成一種制約刺激。以后在案主恐懼情緒發(fā)生時,即呈現(xiàn)此種制約刺激,以喚起案主的愉快情緒,當可克服恐懼。

四、認知治療法

認知心理學者認為,恐懼主要是個人的情感及行為,受到他對該世界看法的影響,因此,恐懼可以藉著教導當事人改變自己不合理性的想法而減低消除。

四、社會模仿法

由于行為是透過模仿學習的結果,因此有些行為主義學者采用示范引導兒童學習減低恐懼的反應。

社會模仿法是將害怕某物的兒童和不害怕的兒童放在一起玩,并讓不怕的兒童接近某物。害怕的兒童在旁邊觀看,并模仿那些不害怕的兒童的動作及情緒。

你會引導孩子克服恐懼嗎?


導讀:幼兒對黑暗的恐懼大部分是源于他的想象。爸爸媽媽應該從正面引導,并在寶寶有了一點進步的時候及時加以肯定和鼓勵,逐步消除他對黑暗的恐懼。

一般來說,幼兒都有“恐懼心理”。隨著他們對世界的認識從懵懂到初步認識,他們受到的外界干擾也在增多,對那些黑暗、巨大、血腥的事物會產(chǎn)生非常恐懼。因此,他們會怕黑、怕巨大的聲響、怕鬼,這些都是正常的心理發(fā)展現(xiàn)象。

幼兒對黑暗的恐懼大部分是源于他的想象。這時的寶寶們想象力豐富,分不清現(xiàn)實與想象的界限,想象黑暗中有鬼,有大灰狼等讓他害怕的東西,所以在黑暗中他容易把恐懼擴大化,這是這個年齡孩子的認知特點。爸爸媽媽應該從正面引導,并在寶寶有了一點進步的時候及時加以肯定和鼓勵,逐步消除他對黑暗的恐懼。

為何產(chǎn)生恐懼心理

有一些原因和情況,在不知不覺中會造成幼兒的恐懼心理,父母應該引起注意。

1、父母的恐嚇:“你不乖乖聽話、吃飯,待會鬼婆婆就會來找你了?!备改競兂诤⒆硬宦犜挄r用鬼來嚇他,其實此種方法很容易讓孩子產(chǎn)生怕鬼和怕黑的情緒。

2、負面的模仿:如果父母本身就怕黑、怕鬼,經(jīng)常大驚小怪或尖叫,孩子會產(chǎn)生‘負面的模仿’,并加深他對黑暗的畏懼感。

3、獨處:孩子的世界里,往往是伴隨著黑暗、陰影和獨處等因素,特別是自己一個人的時候,比較缺乏安全感,容易產(chǎn)生恐懼。

4、媒體的影響:一些電視節(jié)目或圖書,都會將鬼和黑做關連的搭配。于是“鬼”和“黑暗”在孩子心里便有了形象,甚至加深對它的恐懼感。

幫助孩子面對恐懼

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勇敢些,孩子長期怕黑、怕鬼會影響到他將來的個性發(fā)展,使孩子缺乏獨立性,甚至會導致某些心理障礙及性格病態(tài)的發(fā)生。這種情況下,父母該怎么做呢?

1、切勿責備、嘲笑或愚弄孩子

有些父母往往會在這種情況下訓斥孩子,說孩子是“膽小鬼”,甚至給以處罰,這些都會對孩子的自尊心造成極大傷害。這不僅改變不了孩子的膽小狀況,反而可能使孩子的懼怕心理加重。正確的做法是向他講明事情的真相,當令人毛骨悚然的怪物被你一語點破,他就會相信你的力量可以保證他的安全,恐懼感自然隨之消失。

2、要了解孩子真正害怕的事

要協(xié)助孩子克服害怕的心理,應先了解他害怕的真正根源。孩子們往往言行不一地掩蓋他們真正所害怕的事情。因此,要細心觀察孩子的日常言行,了解他真正害怕的事情,然后對癥下藥加以解決。

3、告訴孩子你也曾經(jīng)害怕過

孩子特別愛模仿自己父母的言行,父母的榜樣作用對孩子影響極大。父母可以坦率地承認自己也曾害怕過某些東西,但現(xiàn)在已經(jīng)不再害怕它們了。這樣,孩子就會明白,他并不是世界唯一害怕這些事物的人,恐懼的心理便會得到克服。

4、嘗試用說故事的方式消除恐懼

做父母的要正確對待孩子所害怕的事物。一種非常有效的方法是教給孩子關于某些事物的知識,可以嘗試使用說故事的方式,一邊說給孩子聽,一邊讓他說說他的感覺,以知道他所害怕的是什么。讓孩子從故事中得到一些心靈上的安慰,且以美好的事物充實其心靈。

5、情感上多關懷,多摟抱愛撫

父母甜蜜溫馨的摟抱、愛撫,不僅可以增加親子情誼,而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恐懼的心理。父母應該付出更多的耐心和時間來陪伴孩子,日常生活中要關心孩子思想感情的變化,恐懼持續(xù)的時間。以最確實的行動,了解孩子、支持孩子。

6、可以和孩子一起在黑暗中做游戲

在黑暗中做游戲能讓孩子逐漸適應黑暗,并適應物體在黑暗中的影像。你也可以讓孩子在黑暗中尋找某件家具或者某個物品,增加孩子觸摸、感受黑暗中物體的機會,熟悉黑暗中的物體,與黑暗中的物體建立親和性。

7、慎重選擇電視節(jié)目、圖書

父母應慎選電視節(jié)目和圖書,盡量避免讓孩子看那些怪力亂神的節(jié)目,或是一些兇殺、恐懼的新聞,加深對鬼怪的恐懼感。特別是睡覺前,切勿讓孩子看一些恐怖的片子而影響他的睡眠質量。

8、從小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性和自信心

要鼓勵孩子自己去面對困難,克服其依賴性,使他們感到自己的能力、有辦法應付發(fā)生在自己身邊的事。人生總是充滿著挑戰(zhàn),做父母的要以行動來引導子女。不要對孩子過分呵護,要相信他們自己能夠做到很多我們認為他們難以做到的事情。

寶寶最恐懼的8件事


不同年齡段孩子的害怕對象,如何疏導孩子的恐懼心理呢?

一些司空見慣的事物對寶貝來說簡直就像怪獸或者惡魔,帶給他一種莫名的恐懼感。那么,寶貝可能會害怕哪些事情,又該怎樣消除寶貝的這種恐懼心理呢?

恐懼事件1:分離

媽咪走了,她是不是不要我了?她是不是再也不回來了?

媽咪第一次外出上班的時候,壯壯正跟姥姥玩得高興呢,所以媽咪悄悄地出門,他居然一點都沒有哭鬧。等他想起要找媽咪才發(fā)現(xiàn)她突然不見了,壯壯好一陣哭鬧,最后哭累了,居然迷迷糊糊倒在姥姥懷里睡著了。從此,壯壯每天都把媽咪盯得死死的,只要她一準備出門,壯壯一雙小手便鐵鉤似地揪著媽咪的衣服,死活不肯松手。

壯膽策略:

在寶貝分離焦慮開始形成之前就開始訓練他學習適應和媽咪之間短暫的分離,每次媽咪離開時都要教他和媽咪道別。每次外出的時候,要明確地告訴寶貝,媽咪要去哪,并以寶貝能夠理解的方式告訴他什么時候回來,比如到下一次吃飯的時候。不管他懂不懂,都要堅持這樣做。和寶貝玩分離的游戲,在跟寶貝告別時給他一個喜愛的玩具,給他一些他感興趣的許諾等等,讓這些帶給他一些愉快的情緒體驗,可以有效地減少甚至消除與媽咪分離給他帶來的恐懼感。

恐懼事件2:會叫的電器

那個怪叫著吃灰塵的長鼻子會不會把我也吃進去?

每當媽咪用吸塵器時,丁丁就會在一旁嚇得聲嘶力竭地大哭大叫。有一次,他甚至親眼看到它吃掉了一小塊紙片呢!沒有比這更可怕的了。你沒看它那長鼻子在地上聞來聞去的,肚子里轟隆隆地怪叫著,好像餓壞了的樣子。說不定媽咪沒看住,它就會把自己給吃進去呢。

壯膽策略:

除了吸塵器,寶貝可能還會害怕其他發(fā)出噪聲的家用電器。不管寶貝懂不懂,都要簡單地向他解釋吸塵器的作用以及它“怪叫”的原因,并且告訴寶貝這個東西不會對他造成傷害。耐心地向寶貝演示怎樣開關這些電器,讓他明白他可以通過一個小小的開關來控制這個東西,這樣可以幫助他理解他們無法傷害他的道理。

恐懼事件3:觀葉植物

陽臺上那盆長著好多眼睛的花會抓住我不放嗎?

一些熱帶觀葉植物有著鮮艷的色彩或者紋路,它們大大的葉片有時候會讓寶貝覺得非??謶?。露露就是這樣,她不敢看,更不敢摸陽臺上的那盆被媽咪叫做“花”的東西,即使父母把葉片揪在手里,她也會嚇得哇哇大叫,一個勁兒往后躲:“媽咪,你看,好多眼睛呢!”

壯膽策略:

不要強求寶貝去接近他害怕的觀葉植物,這樣會加重他的恐懼感。父母可以經(jīng)常當著寶貝的面去摸摸那盆觀葉植物,夸夸它漂亮的顏色等,以行動來告訴寶貝,它不會對人構成傷害。等到寶貝敢看那盆植物了,再抱他到跟前看看,慢慢過渡到自己用手摸摸,通過這些讓寶貝獲得一種有關這株植物的經(jīng)驗,并慢慢地建立起它不會“吃人”的概念。

恐懼事件4:閃電

那個把天撕裂了還大喊大叫的東西會不會把我也撕裂了吃掉?

豆豆望著窗外被閃電撕裂了的天空,聽到震耳欲聾的雷聲,簡直嚇呆了。豆豆恐懼地哭叫著躲進媽咪懷里,她用小手捧著耳朵,小臉埋在媽咪胸前,不敢看,不敢聽,但是又忍不住悄悄地調轉頭去瞅一眼窗外?!八烟臁浩屏耍鷼饬?!”她就這樣翻來覆去說著這兩句話,等待那個把天撕裂了大喊大叫的東西消失。

壯膽策略:

不常見的雷聲或者其它巨大的響聲都會讓寶貝感覺恐懼莫名。這時候,不管寶貝懂不懂,父母都要向她解釋這些聲音的來源,并且告訴她這些東西不會傷害到他。為了幫助寶貝習慣這些聲音,平時可以在家適當?shù)睾退嫱嬖肼曈螒颍热缃o寶貝買個小鑼、其他可以敲出比較大的響聲的玩具,或者干脆利用家里的廚具比如金屬材質的鍋蓋和鍋等,敲一敲,讓寶貝習慣這種噪聲,并借此向寶貝說明,雷聲也不過是一種聲音,下雨的時候才會出現(xiàn),并不可怕。

恐懼事件5:陌生人

一個不認識我的人非要抱我親我,他一定是想把我從媽咪手里搶走吧?

當當在家活潑調皮,常常惹得一家子笑個不停。這個在家活躍非凡的小家伙,出了門可就蔫了。奶奶想抱抱他,他趕緊把頭藏媽咪懷里,雙手緊緊地拽著媽咪的衣服,生怕被搶了走。叔叔想摸摸他的小腦袋,他哇一聲就哭了。家里來個客人,他一定拽著媽咪不松手,碰到長得強悍點的叔叔,他還嚇得不停地哭鬧,不把人哭走絕不善罷甘休。

壯膽策略:

怕生是大多數(shù)寶貝都會經(jīng)歷的一個階段,一般到2歲左右,這種現(xiàn)象會得到緩解直至最后消失。對待怕生的寶貝,千萬要尊重他的選擇。他不想讓陌生人抱,就不要勉強他。父母可以將寶貝抱在懷里,在他離陌生人有一定距離的情況下和陌生人聊聊天,讓他慢慢適應那些陌生的面孔,一點點地接受陌生人。平時可以多帶寶貝外出玩耍,每次出去都主動跟鄰居朋友打個招呼,讓他有更多機會接觸陌生人,幫助他逐漸消除對陌生人的恐懼心理。

恐懼事件6:下水道

臭巴巴被吸下去了,我也會被那怪叫著的漩渦揪下去嗎?

萌萌習慣了坐盆,習慣了用自己的小浴盆洗澡。當媽咪第一次讓她學坐馬桶的時候,看到自己的臭巴巴被馬桶里的漩渦沖下去,她驚恐地哭叫起來。當天晚上,當她第一次在浴缸洗浴時,另一段類似的恐懼經(jīng)歷再次嚇得她吊著媽咪的脖子尖叫起來。

壯膽策略:

下水道是很多寶貝無法理解,并因此產(chǎn)生恐懼心理的誘因之一。因此,有的寶貝在家習慣了坐盆,上了幼兒園就可能對幼兒園的小馬桶或者便坑產(chǎn)生一種莫名的恐懼心理,嚴重的甚至因此不肯再去幼兒園。當寶貝因此恐懼時,父母不要強迫寶貝,讓他繼續(xù)坐盆、盆浴,給他一兩周時間緩解這種恐懼心理,同時,在浴缸里沒有水的情況下可以特意讓寶貝到浴盆里玩耍,讓他熟悉浴盆,逐漸消除他對浴盆的恐懼心理。上了幼兒園的寶貝可以跟老師商量,讓他先帶上自己的小便盆過渡一下。每次用浴盆給寶貝洗澡時,記得一定要在放水之前用浴巾將他包裹好,抱他在懷里,這樣也可以降低他的恐懼心理。

恐懼事件7:小動物

小貓豎起身上的毛,弓著背,很不高興地看著我,它想狠狠地咬我一口吧?

杭杭看到鄰居阿姨家的小波斯貓,好奇得不行,他總想去摸摸那只毛茸茸的小動物。這天杭杭總算逮著機會接近了小波斯貓,他的小手剛伸出去,小貓就豎起身上的毛,弓著背,一副不高興的模樣。杭杭立刻嚇得大哭起來。從此只要看到毛茸茸的小動物,他就嚇得往媽咪懷里鉆。

壯膽策略:

寶貝這種對外界事物產(chǎn)生警覺的現(xiàn)象是一種正常的心理現(xiàn)象,是心理成長的表現(xiàn)。如果寶貝害怕小動物到了很過分的程度,可以給他買一些有關小動物的圖書、光盤,讓他通過這些了解更多有關這些小動物的知識,這樣可以幫助他消除恐懼心理。平時還可以給他多一些接觸這些小動物的機會,嘗試給小動物喂食、觀看它們玩耍、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去摸摸小動物等等。隨著寶貝長大,他會逐漸接受小動物,他對小動物的恐懼心理也會隨之煙消云散。

恐懼事件8:黑暗

你看那黑咕隆咚的房間是不是怪物的大嘴巴?那些看不見的牙齒一定會把我嚼個稀巴爛吧?

童童怕黑,每天晚上都要開著燈才能入睡。天一黑,他就不敢出門,并且堅持要打開所有的燈,不管他在哪里,每個房間的燈都要大開著,這樣他才敢安心地玩耍,否則就會哭鬧不休:“媽咪,那個黑怪物會把我吃了。你快開燈吧!”

壯膽策略:

因為什么都看不見,隨著寶貝生活經(jīng)驗增多,想象力日漸豐富,很多寶貝都會對黑暗的環(huán)境無端地生出許多怪異的想象,并因此恐懼萬分。因此,父母平時不要給寶貝講情節(jié)恐怖的故事,睡前不要用“你再不睡,大灰狼就會吃了你!”“你再不睡,警察叔叔來抓你了!”之類的話哄寶貝入睡。如果寶貝怕黑,可以在他入睡前給他開個小夜燈,平時可以一家人在黑暗中玩玩摸人游戲,或者蒙上眼睛玩聽聲抓人的游戲等等,讓寶貝在游戲中驅除對黑暗的恐懼。

家長幫孩子戰(zhàn)勝恐懼心理


孩子的恐懼心理與成年人的恐懼并無兩樣,只是不同的年齡階段的表現(xiàn)有所不同。一般來說,每個孩子都會經(jīng)過這個情感發(fā)展的階段。爸爸媽媽應該怎樣幫助孩子有效地戰(zhàn)勝恐懼心理呢?試試下面這些方法吧:

1.不要懲罰或嘲笑孩子的膽小。這樣只會適得其反,正確的應是承認孩子害怕的東西確實存在,這樣,孩子知道你了解他的恐懼,也就會相信你的勸慰、解釋,才能解除恐懼的心理。

2.教育孩子不要掩飾害怕。有些孩子往往會否認自己害怕,這是孩子常用來對付恐懼的一種方式,但實際上,越是這樣,孩子自己越是恐懼。爸爸媽媽應該讓孩子說出恐懼的具體內容,讓孩子解除心理上的羞恥感,并逐漸克服恐懼心理。

3.平時爸爸媽媽要注意不要強刺激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不要用“你不聽話,大灰狼就會來把你吃掉”、“你不吃飯,就把你關到黑屋子里去”等等的話來嚇唬孩子,爸爸媽媽可以講授有關知識幫助孩子克服恐懼心理;如有的孩子害怕雷電,爸爸媽媽可以給他講解有關雷電的知識,雖然孩子不完全懂得,但他會減少恐懼,感到安全。

4.利用孩子的愉快情感來克服恐懼心理。應經(jīng)常讓孩子參加游戲、去公園玩等活動,產(chǎn)生愉快情感來克服恐懼心理。同時,還可以鼓勵孩子用講故事、繪畫等活動,講出或畫出自己最害怕的東西,把內心恐懼表達出來,宣泄出去,從而解除恐懼心理。

相關推薦

  • 避免出現(xiàn)恐懼 零至一歲 這個時候的寶寶情緒十分平和穩(wěn)定,偶爾號啕大哭,原因可能是生理上得不到滿足,如想睡覺,肚子餓或身體不適,所以父母的周全照顧最要緊,令寶寶覺得安全,舒服。建立正常的作息規(guī)律,寶寶的情緒便不會有太...
    2021-12-21 閱讀全文
  • 孩子的恐懼與年齡有關 在孩子的眼中,一切是美好的、充滿溫情的。女兒不愿接受殘酷的事情和一切不美好的事物。 小孩子都愛聽有關動物的童話故事,女兒也不例外。但是女兒總愛聽一些較弱小的動物故事,如:小兔、小鳥之類的,聽一些較兇猛...
    2022-01-13 閱讀全文
  • 孩子做惡夢事出有因 導讀:常常在惡夢后,能清晰描述其夢境內容,兒童在完全清醒后因為害怕,不敢自己回床睡覺,常要父母親在身邊或立下保證后才敢再人睡。本病常伴隨有說話,而尖叫、擊打物體或行走很少發(fā)生。 夢魘以恐怖的夢境為基本...
    2021-09-21 閱讀全文
  • 引起兒童恐懼心里有哪些原因 引起兒童恐懼心里有哪些原因 兒童常會對一些事物產(chǎn)生莫名的恐懼感,其實這是一種正常的現(xiàn)象。兒童恐懼心理會有哪些外在的表現(xiàn)呢?輕度和短期的恐懼感無關大礙,但是長期和嚴重的恐懼,會給兒童的健康帶來極大的影響...
    2021-09-10 閱讀全文
  • 這五件事情會引起孩子的恐懼 對周圍事物的未知導致孩子產(chǎn)生恐懼感,這是很正常的。如果恐懼感太強,對孩子的成長和生活都造成影響,爸爸媽媽需要多加注意,一定要第一時間緩解孩子的恐懼。接下來跟大家說五件會讓孩子感覺到害怕的事情。 1、看...
    2021-05-17 閱讀全文

零至一歲 這個時候的寶寶情緒十分平和穩(wěn)定,偶爾號啕大哭,原因可能是生理上得不到滿足,如想睡覺,肚子餓或身體不適,所以父母的周全照顧最要緊,令寶寶覺得安全,舒服。建立正常的作息規(guī)律,寶寶的情緒便不會有太...

2021-12-21 閱讀全文

在孩子的眼中,一切是美好的、充滿溫情的。女兒不愿接受殘酷的事情和一切不美好的事物。 小孩子都愛聽有關動物的童話故事,女兒也不例外。但是女兒總愛聽一些較弱小的動物故事,如:小兔、小鳥之類的,聽一些較兇猛...

2022-01-13 閱讀全文

導讀:常常在惡夢后,能清晰描述其夢境內容,兒童在完全清醒后因為害怕,不敢自己回床睡覺,常要父母親在身邊或立下保證后才敢再人睡。本病常伴隨有說話,而尖叫、擊打物體或行走很少發(fā)生。 夢魘以恐怖的夢境為基本...

2021-09-21 閱讀全文

引起兒童恐懼心里有哪些原因 兒童常會對一些事物產(chǎn)生莫名的恐懼感,其實這是一種正常的現(xiàn)象。兒童恐懼心理會有哪些外在的表現(xiàn)呢?輕度和短期的恐懼感無關大礙,但是長期和嚴重的恐懼,會給兒童的健康帶來極大的影響...

2021-09-10 閱讀全文

對周圍事物的未知導致孩子產(chǎn)生恐懼感,這是很正常的。如果恐懼感太強,對孩子的成長和生活都造成影響,爸爸媽媽需要多加注意,一定要第一時間緩解孩子的恐懼。接下來跟大家說五件會讓孩子感覺到害怕的事情。 1、看...

2021-05-17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