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為您提供優(yōu)質的幼兒相關資訊

幼兒園小班節(jié)奏游戲:請你搖一搖

發(fā)布時間:2021-09-07 小班游戲 幼兒園小班小手洗一洗說課稿 小班音樂游戲

設計意圖 音樂區(qū)里新投放了一些用瓶瓶罐罐自制的打擊樂器,幼兒被這種“土”玩具吸引,有空就會跑去搖搖晃晃,敲敲打打。一次,飛飛一邊搖晃罐子一邊問貝貝:“你猜,這里面裝的是什么?”貝貝把罐子拿到耳邊使勁搖搖,說:“可能是好吃的糖吧?!倍苟鼓眠^罐子邊搖邊聽說:“我覺得像小石子。”飛飛說:“我覺得像豆子。”他們還試圖打開封好的罐子口,但努力了半天沒成功,后來三個小家伙通過問老師,終于弄清了罐子里裝的是石子。通過這件事,我找到了幼兒對聲音的一個興趣點?!?—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音樂教育建議中指出:讓幼兒傾聽和分辨各種聲響,引導幼兒用自己的方式來表達他對音色、強弱、快慢的感受。于是我根據這一興趣點設計了本次集體節(jié)奏游戲活動。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感知、辨別核桃、紅豆、米三種不同的物體撞擊罐子發(fā)出的不同聲音,培養(yǎng)聽力。 2.讓幼兒在游戲情境中,聽著音樂,合著節(jié)拍進行簡單的輪奏、合奏。(重點和難點。) 3.讓幼兒體驗節(jié)奏游戲帶來的愉悅感,激發(fā)其對節(jié)奏游戲的喜愛之情。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 幼兒認識核桃、大米、紅豆;玩過“紅綠燈”游戲。 2.物質準備 與幼兒人數相等的罐子里分別裝上核桃、大米、紅豆;3—5個空罐子;《幸福拍手歌》伴奏樂;一面紅、一面綠的圓形牌子3個,綠面上分別貼大米、紅豆和核桃的照片。 3.場地準備 小椅子圍成一個大半圓,前面放三張小桌子。 活動過程 1.玩“找罐子”游戲,區(qū)分出“空罐子”和“有東西的罐子” (1)感知空罐子。教師左右搖晃一個空罐子,問:罐子里面有東西嗎?你怎么知道沒有? (2)驗證空罐子。打開罐子,罐口朝向幼兒轉一圈,讓幼兒驗證罐子里沒有東西。 (3)變魔術游戲。教師悄悄放兩個核桃在罐子里,再次晃動罐子,問:罐子里有東西嗎?你怎么知道的? (4)找有東西的罐子。 教師:這里有好多罐子,現在你去找一個里面有東西的罐子。 要求:不能打開罐子,只能通過搖罐子用耳朵聽的辦法去找有東西的罐子。每人找到一個有東西的罐子,拿回自己的座位。 2.玩“找朋友”游戲,準備分辨核桃、米、紅豆撞擊罐子發(fā)出的不同聲音 (1)告訴幼兒罐子里裝了這樣三種不同的東西,然后出示“紅綠燈”牌子,逐一認識上面的核桃、米和紅豆卡片,把三個卡片牌分別插在三張桌子上。 (2)告訴幼兒:卡片寶寶想找裝著和自己一樣東西的罐子做朋友。請幼兒搖自己的罐子,判斷罐子里裝著哪種東西,然后把罐子放到插著對應牌子的桌子上。 (3)師幼共同檢驗罐子和牌子的匹配是否正確。教師先拿起核桃牌子前的一個罐子,搖晃之后讓幼兒判斷里面是否裝著核桃,然后打開蓋子驗證。依次判斷三個之后,可以請一名幼兒對剩余的罐子進行檢驗。用同法依次檢驗紅豆、大米牌子前的罐子,每種只打開一個罐子驗證,其余都用聽的方法檢驗。注意幫助幼兒總結聽辨的方法。 (4)幼兒每人拿回一個與自己座位對應桌子上的罐子。(為方便玩游戲,讓座位靠著的6—8個幼兒拿同一種罐子。) 3.玩“搖一搖”節(jié)奏游戲,合著《幸福拍手歌》的音樂進行簡單的輪奏和合奏 (1)玩紅綠燈游戲,幼兒學會看指揮,有節(jié)奏地搖罐子。 老師出示貼有某種東西(如:核桃)的牌子,拿這種罐子的幼兒有節(jié)奏地晃動罐子,當牌子轉成紅面就不能發(fā)出聲音了。老師在出示牌子的同時用語言“××寶寶請你搖一搖”提醒幼兒。 (2)玩“搖一搖”游戲,幼兒合著音樂有節(jié)奏地搖罐子。 老師把《幸福拍手歌》的旋律配上“××寶寶請你搖一搖”的歌詞伴唱,邊唱邊出示“紅綠燈”牌子,幼兒跟著伴唱有節(jié)奏地搖罐子。幼兒熟悉玩法之后,教師逐漸加快伴唱速度,游戲兩次。 (3)改變規(guī)則玩“搖一搖”,幼兒合著音樂練習輪奏和合奏。 ①教師唱“××寶寶請你搖一搖”,持該罐子的幼兒做好準備,待歌詞唱結束立刻搖罐子,打出“|××|”的節(jié)奏。教師唱“讓我們大家都一起搖一搖”,一唱完,全體幼兒用罐子打出|“|××|”的節(jié)奏。玩3—4遍,逐漸加快唱歌速度。 ②跟著音樂伴奏游戲2遍。 教師指導語:現在請樂隊來和我們一起演奏。樂隊的聲音很好聽,但速度很快,小朋友要看好指揮,聽好音樂,跟上節(jié)奏。 4.延伸游戲“快樂搖一搖”,進一步激發(fā)幼兒的探索欲望和游戲興趣 把罐子投放到音樂角,定期更換罐子里裝的東西,換上鵝卵石、玻璃球、黑豆、麥子、沙子等,讓幼兒繼續(xù)在音樂角探索和游戲。

Yjs21.Com更多幼兒園教案擴展閱讀

幼兒園小班語言教案:搖呀搖


活動目標:

1、愉快的朗讀童謠,分清糖、果、和團子的發(fā)音。

2、體驗與外婆(老人)的親情。

活動準備:

1、請一位教師扮外婆。

2、教學掛圖、幼兒用書《搖呀搖》。

活動過程:

1、體驗親情:

--"你的外婆喜歡你嗎?是怎么喜歡你的?"讓幼兒都能說說自己的外婆。

2、學習童謠:

教師出示圖片。

--圖片上有誰,在做什么?

教師朗讀童謠,幼兒欣賞、理解。

幼兒跟著教師朗讀童謠,注意分清糖、果和團子的發(fā)音。

教師運用兒歌中的句子進行提問,如"搖啊搖,搖到哪里去?"幼兒邊朗讀邊做動作。

建議與

1、在區(qū)域活動中,引導個別幼兒看看說說幼兒用書,學會完整朗讀童謠。

2、家里有老人的話,請幼兒回家后念給他們聽。

童謠:

搖啊搖搖啊搖,搖啊搖,搖到外婆橋,外婆夸我好寶寶。

糖一包,果一包,又有團子又有糕。

小橋搖搖搖


一、活動設計

《綱要》中指出“環(huán)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和利用,有效的促進幼兒的發(fā)展”。此活動設計,我考慮到首先要創(chuàng)設一個寬松、自由的環(huán)境。幼兒的思維特點是以直觀形象為主,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上及教具的設計上都要重視其直觀性,于是我把整個操場設計成一個寬寬的河,讓幼兒完全置身于情境之中?!靶驌u搖搖”是以平衡臺為主要教具的感統(tǒng)活動。我的感覺統(tǒng)合子課題目標主要是關注幼兒的注意力,由于幼兒注意力集中程度和本身對活動的興趣濃度有關,所以活動的趣味性及新穎性能極大集中幼兒的注意力。我首先在活動的設計上下功夫,由于平衡臺的搖擺的特性,我就先想象為小橋,把小橋放在一個什么樣的位置合適,我想到的河。原先設計幼兒在河兩岸來回走,但平時幼兒走平衡臺已經比較熟悉了,對他們來說幾乎沒有難度,也沒有挑戰(zhàn)性。《綱要》中指出“教育活動內容的選擇要既適合幼兒的現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戰(zhàn)性。”,于是我想到不提供現成的橋,要過河讓他們自己造,只提供幾塊用平衡臺做成的“石頭”,讓幼兒充分發(fā)揮其想象和智慧。在此基礎上,我以游戲為基本活動,設計了 “搬家”和“狼來了”等一系列情境游戲,使幼兒幼兒在愉快的游戲中,得到更進一步的發(fā)展。

二、活動過程:

(一)活動目標:1、通過情境游戲的方式,激發(fā)幼兒對活動的興趣,提高幼兒有意注意的時間。2、活動中運用視聽運動覺等多種感官的刺激,協調幼兒注意的分配性。3、能在不連續(xù)放置的平衡臺上走或者是跳,刺激幼兒的前庭平衡器官,培養(yǎng)幼兒的勇敢、不怕困難的意志品質。4、通過一起造橋、搬家等,培養(yǎng)幼兒勇于創(chuàng)造和團結合作的精神。

(二)活動準備:

器械準備:4~6塊“大石頭”(平衡臺),兩根長條紙做成河岸線(適當距離),8塊紅色平衡臺(小豬的家),8塊藍色平衡臺(小羊的家),8個 小豬和小羊 的胸飾,一個狼和狼家的標記 ,若干個禮物 及裝禮物的小籃子若干音樂準備:豬豬村和咩咩村的標示牌,大灰狼的音樂(獅王進行曲)和歡快的背景音樂場景圖如下:

(三)活動流程:

造橋——搬家——找禮物送禮物——大灰狼來了——解救小動物——結束(四)過程實錄: 注解和自我評析  1、造橋 ① T:今天的天終于放晴了,小豬小羊我們一起玩玩去吧。(來到河邊)呀,不好,河上的橋被大水沖走了,那我們怎么過去呀?以“開門見山式”直接進入主題,恰好前幾天剛下雨,利用此環(huán)境背景,順利引到下面的活動“造橋”。 ②幼兒相互討論,并嘗試找材料造橋。S1:找棵樹來當船駛S2:打電話引發(fā)幼兒富有創(chuàng)造力的想象充分發(fā)揮幼兒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運用已有經驗來想辦法。引發(fā)幼兒富有創(chuàng)造力的想象充分發(fā)揮幼兒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運用已有經驗來想辦法。 ③利用環(huán)境資源—河岸邊的“大石頭”讓幼兒自己來造橋。 在幼兒充分想象后,我讓幼兒自己來造橋,并在周圍找找有沒有自己講到的這些東西,結果他們只找到了“大石頭”,很快幼兒紛紛動手搬起“石頭”來。在此過程中,我始終做一個支持者,鼓勵幼兒的各種創(chuàng)造性行為,個別能力強的幼兒主動指揮其他幼兒把“石頭”搬成一豎排。此時幼兒已經進入情境中,松松沖上去站在第一塊“石頭”上把前面的一塊石頭往前挪,站不穩(wěn)就跪在石頭上挪,后面的幼兒跟著一起激動地喊:松松,當心??!期間,幼兒間互相關心的氣氛蕩漾在整個操場上。幼兒一個個的傳石頭,挪石頭,還有的緊緊拽前面一個人的衣服,不讓他摔下“河”。 ④過橋,橋終于造好了,第一個松松過去了,孩子們激動得歡呼起來!接著過了橋的幼兒還站到最后一塊石頭上,去攙扶后面的幼兒過橋。不需言語,好多幼兒紛紛在此時伸手去幫助后面的同伴?;ハ嚓P愛在此又得以濃濃的體現。 2、搬家①T:有了橋,我們就可以在河岸兩邊建兩個村子,豬豬村和咩咩村,紅色的是小豬的家,藍色的是小羊的家,好,我們行動吧! 在過橋的基礎上,拿東西過橋,符合幼兒現有水平,又增加了難度。幼兒又一次發(fā)揮主觀能動性,操場上到處是幼兒忙碌的身影。他們先把家建得很擠,此時我成了引導者,提醒說“房子建在一塊兒,都不通風了”他們紛紛同意,各自把房子在分開一些,留個過道。 ②幼兒商量河兩邊村子的位置,一起搬家,并豎好村口標示牌。 ③自由建村,搬家3、找禮物送禮物① T:村子建好了,我們找些禮物送到對面的朋友家去吧。 在此過程中,幼兒自由找禮物,互送禮物,非常專注此時,大灰狼跑過來了都沒有看見,個別的聽見音樂聲大聲喊起來“大灰狼”,幼兒感到很吃驚,四處亂跑。我趕緊用語言提醒,再做一個引導者,讓幼兒在游戲的過程中理解規(guī)則:只要到了家大灰狼就抓不住了。在此過程中,由于平衡臺的搖擺性,平時站在上面不覺得難,現在在氣氛緊張的影響下,上平衡臺能站穩(wěn)就有難度了。平時玩過兩人一平衡臺的游戲,在此緊張的環(huán)境下兩人站又增加了難度。所以被大灰狼抓住的小動物有好幾個,接下來,幼兒在送禮物的過程中很小心的四周觀察,注意力高度集中,后來沒有幼兒被抓住,即使沒有站好的旁邊的幼兒也都伸出手去攙扶他們,再次體現出同伴間的互相關心互相幫助。 ② 幼兒互相找禮物送禮物 4、大灰狼來了 背景:在幼兒互相送禮物的時候,音樂響起,大灰狼出現。 ①T:不好,大灰狼來了,小動物快躲到家里去。 ②幼兒團結合作想辦法躲進家③大灰狼抓小動物5、解救小動物①大灰狼:今天可要飽餐一頓啦,哎呀家里的柴火不夠了,我得去找點柴火去。 此時,大灰狼連續(xù)幾次都沒抓住。乘大灰狼取柴火的機會,我引導幼兒以最快的速度去解救了被抓住的小動物。他們見同伴回來了,興奮得歡呼起來!氣氛達到了高潮! 最后在歡快的氣氛中結束活動!幼兒還意猶未盡,認出了扮演大灰狼的老師都悄悄的在背后打一下她。幼兒完全融入了角色。

②T:大灰狼不在家,我們去救小動物吧 ③解救成功 6、結束活動①T:我們勝利啦,一個伙伴都沒有被大灰狼吃掉,好,帶上各自的禮物回家吧~

②唱歌結束活動.

(五)活動評析我覺得活動過程應是一個讓幼兒全身心投入的過程,設計的最終目標是真正能引發(fā)幼兒參與的興趣,調動幼兒的積極性,讓活動真正符合幼兒的需要,在于能引發(fā)幼兒的操作、探究和體驗,在于能與幼兒已有的經驗建立一定的聯系,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最大限度的發(fā)展。此次活動是以感覺統(tǒng)合器材“平衡臺”為主要教具的活動,我利用平衡臺的搖擺性把它設計成“石頭”,整個活動全都圍繞平衡臺來進行,用平衡臺做成的“大石頭”及“小動物的家”。由于這次活動是戶外體育活動,在考慮活動安全性的同時考慮活動的難度,引發(fā)幼兒與環(huán)境材料間的相互作用!平衡臺器械貫穿于活動的始終,在平衡臺上走不難,所以我在活動的設計中注意給幼兒留有充分創(chuàng)造想象的空間,讓他們想辦法造橋,讓他們想辦法搬家,讓他們想辦法不被大灰狼的抓住……在此過程中,平時我講的同伴間要團結互助,在活動的進行中得以充分的體現,他們很主動地去抓住要掉下“河”的同伴的手,兩個,三個……大灰狼來了的時候,看到同伴沒有注意到大灰狼時,激動得喊起了同伴的名字,叫他趕緊回家。還沒有站到平衡臺上的幼兒被旁邊的手拉到平衡臺上,甚至抱住他們站到平衡臺上的也有。緊張激動的氣氛充滿了整個操場~~我的活動目標是利用感覺統(tǒng)合器材來培養(yǎng)幼兒的注意力,從活動的效果來看,幼兒始終沉浸在角色里,沉浸在活動中,對游戲有濃厚的興趣,以至他們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所以在活動結束時,他們還問我什么時候還玩此游戲,太刺激了。在“大灰狼來了”的游戲中,要求幼兒運用視聽行動等多種感官來協調幼兒注意的分配性,刺激感覺的統(tǒng)合。有的幼兒是先聽到“大灰狼的”音樂,然后再逃跑的;而有些幼兒是觀察大灰狼的動靜再行動,充分調動了多種感覺器官。綱要中指出,師生要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生互動。在本次活動中,幼兒始終是活動的主人,我把自己的角色定位為他們的同伴朋友,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導者,在游戲的過程中,完全放手鼓勵他們的一切行動,并和他們一起干。在他們沒有意識到問題存在時,引導他們,但答案卻需要他們自己動腦筋得來的。幼兒充分發(fā)揮了主觀能動性,由他們自己努力得來的結果孩子是最開心的。比如他們造好橋能過河后,都情不自禁的歡呼起來!活動中還有幾個些可以改進的地方:如河的寬度要適當,以能自如的走過為好,在此次活動中,河的寬度若再窄一些,幼兒就能更自如的跨過去了。由于前幾天剛下雨,地上潮濕,作為河岸的皺紋紙一粘到地就濕了,所以若換另一種紙可能效果會更好些。

幼兒園小班園本特色教案:語言——搖啊搖搖到外婆橋


活動目標1、學念童謠(用紹興方言)。

2、用肢體動作表現搖船的動作。

活動準備1、準備外婆頭飾一個2、輕音樂活動過程1、問答游戲,引出話題:老師問,幼兒答。

2、師生談話:

◆你們都有外婆嗎?外婆住在什么地方?

◆你去看外婆嗎?你是坐什么車到外婆家的?

◆有一個寶寶他也要到外婆家,我們來聽聽他是怎么去外婆家的?

3、欣賞歌曲。

◆錄像里的小朋友是怎么去外婆家的?

◆你們乘過船嗎?乘船的時候船是怎么搖擺的?(請幼兒做做搖船的摸樣)◆小朋友搖著船,到了什么地方呢?我們來仔細聽一聽!

◆(欣賞音樂后提問)橋是什么樣子的呢?你們有什么好辦法搭一座橋?

◆聽音樂搖船、搭橋去外婆家。(幼兒根據音樂的變化來做不同的動作)4、學念兒歌。

◆教師先示范念一遍,幼兒仔細傾聽。

◆請幼兒說一說,這個兒歌和以前學過的兒歌有什么不一樣,引導幼兒發(fā)現紹興方言的特點。

◆幼兒學念2-3遍。重點練習發(fā)音。

附兒歌:

搖啊搖,搖啊搖,搖到外婆家,外婆給我吃糖茶,茶水茶碗別人家,水缸底里結蓮花。

幼兒園小班教案《響瓶搖搖》及教學反思


小班教案《響瓶搖搖》含反思適用于小班的科學主題教學活動當中,讓幼兒愿意積極參與聽辨游戲,愿意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自己的發(fā)現與感受,幼兒能通過傾聽、猜測、驗證并發(fā)現不同物體撞擊瓶子時發(fā)出的聲音不同,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快來看看幼兒園小班《響瓶搖搖》含反思教案吧。

活動目標:

1、幼兒能通過傾聽、猜測、驗證并發(fā)現不同物體撞擊瓶子時發(fā)出的聲音不同。

2、幼兒愿意積極參與聽辨游戲,愿意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自己的發(fā)現與感受。

3、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主動參與實驗探索。

活動過程

一、搖一搖,聽一聽,初步感受不同物體在瓶內發(fā)出的撞擊聲

教師:桌子有什么?請你們搖一搖它們,會聽到什么?請每個小朋友哪一個瓶子,輕輕地在耳邊搖一搖,聽一聽。

教師:這三個瓶子搖起來,聲音一樣嗎?哪里不一樣?

二、觀察記錄板,根據聲音猜測、驗證瓶中物品。

1、觀察了解瓶中物品。

教師:瓶子搖起來聲音不一樣,是因為里面放的東西不一樣。

2、聽辨聲音,猜測自己瓶子所放物品。

教師:猜猜看,里面可能放了什么?

教師:請你們搖一搖,聽一聽。

3、驗證猜測,按聲音歸類。

教師:你的瓶子搖起來聲音怎么樣?大家來聽一聽。

教師:誰的瓶子搖起來聲音跟他一樣呢?

教師:里面是什么呀?

教師:這些瓶子應該送到哪里?請小朋友一邊送一邊說:“我的瓶子搖起來聲音……,里面放的是什么”(教師示范,幼兒學習邊說邊送)。

4、再次聽辨,將瓶子按聲音分類。

教師:你聽到了什么聲音?里面可能放的是什么?

教師:請小朋友將這些瓶子送到前面來,一邊送,一邊說:“我的瓶子搖起來聲音……,里面放的是……”

三、幼兒嘗試自制響瓶

教師:這里有一些空瓶子和什么呀?(幼兒辨認)

教師:請小朋友每人拿一個瓶子,選一樣東西放進去,蓋緊瓶蓋,搖一搖,聽一聽,會發(fā)出什么聲音呢?請其他小朋友猜猜看。

教師:你聽到了什么聲音?里面可能放的是什么?

教師:請小朋友將這些瓶子送到前面來,一邊送,一邊說:“我的瓶子搖起來聲音……,里面放的是……”

幼兒拿起瓶子搖起來,有的放在耳邊聽,有的沒有放在耳邊聽。搖得很用力。

浩博:我的好像是紙團。

牛牛:積木。

幼兒沒說,“我的瓶子搖起來聲音……”有的幼兒瓶子搖起來跟在上面的幼兒聲音不一樣,也上去了。

有幼兒的瓶子搖起來沒有聲音,后來發(fā)現是回形針卡在瓶口。

問題:

混亂:瓶子亂響成一片,聽覺游戲,主要靠安靜地聽,幼兒在聽的時候,包括老師請幼兒上去的時候都有點兒混亂,很多聲音和有用的信息被掩蓋了。

匆忙:幼兒忙著搖瓶子玩,沒有注意到要聽,也沒有來得及聽和說,老師已經替他們說完了。

材料準備方面:回形針容易卡在瓶口。紙團聲音比較悶,也不容易描述“悶”這種聲音。

桌子擺放有點兒冷。擺了三張桌子,每張隔得比較遠,每張桌子邊做四個幼兒。

老師在說各種不同聲音的時候,也沒有準確描述出來。

教學反思:

可請幼兒圍坐在桌子旁邊,便于交流,也便于老師及時聽到的話語、看到幼兒的動作。響瓶里放回形針,顯然不是很合適,可放些聲音聽起來更容易辨認的,又不容易卡在瓶口的材料。老師的節(jié)奏要慢下來,要聽幼兒說,鼓勵幼兒去說,而不是自己包辦。

幼兒百科: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聲波。是通過介質(空氣或固體、液體)傳播并能被人或動物聽覺器官所感知的波動現象。

相關推薦

  • 幼兒園小班語言教案:搖呀搖 活動目標: 1、愉快的朗讀童謠,分清糖、果、和團子的發(fā)音。 2、體驗與外婆(老人)的親情。 活動準備: 1、請一位教師扮外婆。 2、教學掛圖、幼兒用書《搖呀搖》。 活動過程: 1、體驗親情: --"你...
    2019-12-12 閱讀全文
  • 小橋搖搖搖 一、活動設計 《綱要》中指出“環(huán)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和利用,有效的促進幼兒的發(fā)展”。此活動設計,我考慮到首先要創(chuàng)設一個寬松、自由的環(huán)境。幼兒的思維特點是以直觀形象為主,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上及教...
    2019-12-12 閱讀全文
  • 幼兒園區(qū)域游戲:《搖鈴鐺》等 《搖鈴鐺》  游戲目的: 1、訓練幼兒聽聲音記數,初步培養(yǎng)幼兒的心算能力; 2、發(fā)展幼兒的聽覺系統(tǒng)、記憶力及快速反應能力 游戲內容: 1、在游戲前準備鈴鐺一個。 2、家長拍手引起幼兒注意,并問"我拍...
    2019-12-16 閱讀全文
  • 幼兒園說課稿:搖搖瓶 一、關于選材 本活動是科學和藝術領域的綜合活動。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指導幼兒利用身邊的物品或廢舊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藝品等來美化自己的生活或開展其它活動。”《搖搖瓶》正好切合了這一點,把幼兒常見的石...
    2019-12-17 閱讀全文
  • 幼兒園小班園本特色教案:語言——搖啊搖搖到外婆橋 活動目標1、學念童謠(用紹興方言)。 2、用肢體動作表現搖船的動作。 活動準備1、準備外婆頭飾一個2、輕音樂活動過程1、問答游戲,引出話題:老師問,幼兒答。 2、師生談話: ◆你們都有外婆嗎?外婆住在...
    2019-12-12 閱讀全文

活動目標: 1、愉快的朗讀童謠,分清糖、果、和團子的發(fā)音。 2、體驗與外婆(老人)的親情。 活動準備: 1、請一位教師扮外婆。 2、教學掛圖、幼兒用書《搖呀搖》。 活動過程: 1、體驗親情: --"你...

2019-12-12 閱讀全文

一、活動設計 《綱要》中指出“環(huán)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和利用,有效的促進幼兒的發(fā)展”。此活動設計,我考慮到首先要創(chuàng)設一個寬松、自由的環(huán)境。幼兒的思維特點是以直觀形象為主,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上及教...

2019-12-12 閱讀全文

《搖鈴鐺》  游戲目的: 1、訓練幼兒聽聲音記數,初步培養(yǎng)幼兒的心算能力; 2、發(fā)展幼兒的聽覺系統(tǒng)、記憶力及快速反應能力 游戲內容: 1、在游戲前準備鈴鐺一個。 2、家長拍手引起幼兒注意,并問"我拍...

2019-12-16 閱讀全文

一、關于選材 本活動是科學和藝術領域的綜合活動。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指導幼兒利用身邊的物品或廢舊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藝品等來美化自己的生活或開展其它活動?!薄稉u搖瓶》正好切合了這一點,把幼兒常見的石...

2019-12-17 閱讀全文

活動目標1、學念童謠(用紹興方言)。 2、用肢體動作表現搖船的動作。 活動準備1、準備外婆頭飾一個2、輕音樂活動過程1、問答游戲,引出話題:老師問,幼兒答。 2、師生談話: ◆你們都有外婆嗎?外婆住在...

2019-12-12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