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為您提供優(yōu)質(zhì)的幼兒相關(guān)資訊

寶寶8種難搞行為大解密

發(fā)布時間:2021-08-07 幼兒行為故事 寶寶入園 幼兒園種說課稿

難搞行為one:認生

認生是每個寶寶都會經(jīng)歷的發(fā)展階段,有些長大后自然會減低,有的則會持續(xù)一生;這與寶寶個人的氣質(zhì)有關(guān),觀察幼兒可以發(fā)現(xiàn),有些活潑外向,有些則容易害羞,這是很自然的現(xiàn)象喔!

破解法:

寶寶害羞,是自我意識萌芽的表現(xiàn),不必急于矯正,但如果害羞過頭,父母就得找出問題所在,并積極解決!一般來說,造成寶寶害羞的原因有二種,其一是自身因素,其二是家庭因素。

自身因素可能與孩子身材過胖、過瘦、身體有缺陷,或是覺得自己長的不好看有關(guān)。家庭因素則可能是父母要求過高,或過度保護,例如,父母如果萬事要求完美,可能使小孩因經(jīng)常擔心事情做不好而挨罵,產(chǎn)生膽怯或害羞的情緒;而過度保護,則會使小孩難以克服陌生焦慮,害怕與人接觸,長久下來,可能會使小孩產(chǎn)生自卑的性格,有礙發(fā)展。

若寶寶有過度害羞的毛病,父母所扮演的角色就很重要,專家建議,此時父母應多鼓勵小孩與同儕接觸,并多讓小孩有表現(xiàn)的機會,以贊美、鼓勵來代替責罵,讓寶寶覺得自己是被接納的、被喜愛的,讓其在安全感的環(huán)境下,建立自我價值。

難搞行為Two:模仿

模仿是社會行為的重要部分,與學習問題解決能力有極大的關(guān)聯(lián),也是檢視幼兒心智成長的重要依據(jù)。專家解釋,嬰兒約到三、四個月大時,才真的會模仿,如模仿媽媽的各種動作等,期待與媽媽建立關(guān)系。

等小孩大些,約四歲左右,就會開始展開模仿游戲,瘋狂地模仿周圍的人,并顯得樂在其中,常見的有借由模仿父母舉止等行為,來了解成人的世界,或表達自己的感受。

雖然早期的嬰兒模仿只是一種反射驅(qū)使行為,不是真正的模仿,但父母還是可多與孩子互動,如張嘴、吐舌等??商峁氊愑腥さ拇碳?,有助于開啟寶寶頭腦的新連結(jié),為接下來的發(fā)展程序奠定基礎。

難搞行為Three:競爭

處于嬰兒時期的寶寶,并不真的具有攻擊或競爭的意圖,其注意力的焦點多半為玩具。寶寶經(jīng)常會去搶別人手上的玩具,有趣的是,當玩具到手后,他可能馬上就扔掉不要了,轉(zhuǎn)而再去搶別人手上的另一個玩具。

待成長至幼兒時期,寶寶就會有明顯的競爭意圖,在言語上或游戲時,會想超越其他人,專家說,如果仔細聽小孩的對話,常會聽到甲寶寶炫耀說:“我有玩具槍,你沒有?!币覍殞毾攵紱]想就回說:“我也有,昨天媽媽才買給我的,比你的新,而且更棒。”事實上,乙寶寶的媽媽可能根本就沒有買玩具,但寶寶會為了與他人比較、競爭而撒謊。

專家說明,幼兒時期的寶寶有種的舉動是很正常的行為。當幼兒期的寶寶為了強過他人而撒謊時,家長不可斷然地認定小孩有撒謊的壞習慣,應先搞清楚,孩子為什么說謊?再來判定。面對孩子的競爭行為,父母的態(tài)度很重要,若鼓勵良性競爭,可以促進幼兒自尊的形成,及成就動機;但反過來說,若經(jīng)常教導孩子,一定要考100分、爭第一,反而會使幼兒流于惡性競爭的不好習慣中,不得不小心。

難搞行為Four:反抗

我家的小孩很叛逆,經(jīng)常將不要掛在嘴邊,怎么辦?如果父母有這樣的憂慮,就得先著手了解,寶寶為什么會反抗。從嬰兒十八個月起,就開始有反抗意識,此時寶寶對自我有了認識,知道自己與其他人不一樣,表現(xiàn)于外的,就是常說“不要?!?/p>

人生的第一次反抗期,大約是在三歲左右出現(xiàn)。幼兒會開始和爸媽作對,媽媽叫他不要做某一件事,他偏偏就要去做;而且任何事情都想自己動手處理,可卻又經(jīng)常把事情搞砸了,經(jīng)常把媽媽搞的很頭痛,不知如何是好!六歲左右的寶寶,雖然頗具獨立性,但自尊心強,不愿受批評,有強烈的反抗性,容易與人發(fā)生糾紛。

面對寶寶的反抗行為,父母不必擔心寶寶會成為叛逆小子,告訴你一個小秘密,根據(jù)研究顯示,如果嬰幼時期沒有過反抗行為的小朋友,可能會成為意志力薄弱的小孩,所以家里的小孩出現(xiàn)反抗行為,其實是件很好的事情喔!但要注意,也不可一味的放縱寶寶,否則會將事情搞的更糟!

專家指出,正確的處理方式應為,有技巧的轉(zhuǎn)移小孩的注意力。首先父母先深呼吸,做和寶寶長期抗戰(zhàn)的心理準備;接著經(jīng)常使用贊美的方式來對待小孩,例如,夸贊寶寶:“你會自己收玩具,好棒??!可不可以再幫媽媽一個忙呢?”;最后要提醒,千萬不要用打罵的方式,因為若以威脅、打罵來應付的話,可能會引起小孩更大的反彈!

難搞行為Five:有利社會行為

你知道嗎?人類的天性中就含有利社會行為!從出生開始,人類就不斷的發(fā)展利社會行為,唯有透過互助合作,種族才得以存活。專家認為,寶寶從出生~六個月,就開始展現(xiàn)此項行為的特質(zhì),例如心情好時對大人微笑;情緒不佳時則哭鬧;此外,寶寶也會主動參加社會游戲,喜歡和媽媽玩躲貓貓等。待成長至六~十二個月,寶寶開始會在游戲中扮演主動的角色,并開始與他人分享的行為,也會對熟悉的人表現(xiàn)自己的情感。

再大些到了一~二歲左右,小孩開始會服從大人簡單的要求,對游戲的規(guī)則有初淺的認識,并開始會安慰人,主動幫忙媽媽。二~三歲的幼兒的反應則更加明顯了,孩子會知道應該要幫助人,也愿意表達樂于助人的意愿。想知道嬰幼兒的利社會行為表現(xiàn)還有哪些?

1.同情和憐憫:

到醫(yī)院的育嬰室走一趟,會發(fā)現(xiàn)一個奇特的現(xiàn)象,只要其中一個寶寶哭了,其他的寶寶也會哇哇哇的哭起來,這就是寶寶的伴哭現(xiàn)象,但這只是一種聽覺刺激反應,不是真的有所反應。

大約要到十八個月左右,寶寶才能約略體會其他人的感受,并安慰人,如見到家人因傷心而哭泣,小寶寶搖搖晃晃的走去給對方一個擁抱。不過,并不是每個寶寶見到別人哀傷時,都會有相同的反應,其中仍存有個別的差異性,舉例來說,有些寶寶會因知道,別人傷心的情緒可能會影響自己,因而反而會伸手打在哭的人,以期能解除自己不愉快的感覺。

幼兒時期的寶寶,對他人的悲傷已經(jīng)能采取有效的行動,例如,如果有其他的小朋友傷心而哭泣,寶寶可能會走過去拍拍他,或想些好玩的點子,企圖安慰他、幫助他渡過傷心的時刻。

怎么培養(yǎng)寶寶的同情心?媽咪是關(guān)鍵!專家指出,當嬰幼兒出現(xiàn)傷害他人的行為時,若媽媽以懲罰的方式來處理,則寶寶可能會較缺少同情心喔!相反的,如果媽媽以說理的方式代替處罰,勸導孩子給予受害者幫助,那么孩子會較有同情心。所以當下回小朋友有不當?shù)男袨闀r,先別急著處罰,試著用溫和說理的方式來處理吧!

2.分享與合作

如果以為小孩子什么都不懂,就太小看他們?!當不會說話的嬰兒試圖用手指東西與你溝通時,就是分享的開始;而當他開始會和你躲貓貓時,就是合作行為的開始。很奇妙吧!幼兒時期的分享,則需視孩子的經(jīng)驗不同,而有所差別。舉例來說,如果其他的寶寶曾和他分享玩具,那么日后他也會和其他孩子分享自己的玩具,反之則不會。此時,寶寶也會藉由與同儕玩耍的機會,來學習合作的行為。

不要將孩子整日關(guān)在家里,多帶他出去和其他小孩玩吧!只要能提供適當?shù)沫h(huán)境,讓孩子有機會與他人相處,孩子就能學到如何與人分享與合作。

難搞行為Six:攻擊

嬰兒時期的攻擊行為多不具敵意,例如當寶寶動手搶別人手上的物品時,注意力多在物品上,而非人的身上,其目的只是在奪取物品,而不是真的想傷害人,所以時常會出現(xiàn)打人或力道稍重的情形。長大些,到了幼兒期,雖然較少有攻擊身體的情形,但敵意卻增加不少,寶寶會開始有嘲笑他人的行為,特別是三~五歲時,經(jīng)常會為了搶玩具,而有意圖的傷害同伴。

寶寶經(jīng)常動手打人,或是喜愛用不雅的話語辱罵同伴,怎么辦?其實幼兒的攻擊行為會隨著年齡增長、社會互動增多、自我控制增強而獲改善,所以不用太過緊張。不過,如果你對寶寶的行為感到難以控制時,不要隨便扔一個玩具讓寶寶宣泄,否則反而會適得其反,讓寶寶認為,生氣時打人是被允許的?。≡囋嚳磳<依蠋煹姆椒ò?!或許可以減少孩子的攻擊行為!

1.不相容反應技術(shù):

如果寶寶的攻擊性行為,只是為了吸引長輩注意,該不該制止呢?阻止了,怕孩子變本加厲;不理會,又怕孩子以為打人是被許可的行為,究竟該如何是好?此時不妨采取不相容反應技術(shù)法,除非孩子有嚴重的攻擊行為出現(xiàn),否則不應加以干涉,另一方面,則對與人分享的幼兒加以獎勵。

2.使用暫停法:

用暫停法來對付寶寶的攻擊性行為也十分有效喔!執(zhí)行起來也不太困難,媽咪可以試看看。下回當寶寶出現(xiàn)攻擊行為時,就立即中止他的活動,請他到一旁靜坐,同時不可開口說話,旁人也不能與他交談,約維持5分鐘左右,即可收到不錯的成效。但要注意,不宜將幼兒關(guān)在密閉或黑暗的空間內(nèi),以免產(chǎn)生反效果。

3.打造不具攻擊性的環(huán)境:

這個方法的原理很簡單,就是提供足夠的玩具,及寬廣的活動空間,避免小孩因碰撞,或搶奪玩具產(chǎn)生攻擊事件。還有最重要的一點,千萬不可漏掉,即不要給寶寶具有攻擊性的玩具,記住了嗎?

難搞行為Seven:性別角色發(fā)展

幼兒時期的女寶寶常有一個疑問,為什么哥哥可以站著尿尿,我卻不行?由此可以得知,孩子對于自己的性別角色并不十分清楚,那什么又是性別角色?黃倩儀解釋,即在一社會中公認的,男性或女性應有的行為,如女生應溫柔賢淑,若男生有此特質(zhì),大家可能會嘲笑他娘娘腔,造成他的社會適應有困難。

而寶寶怎么認定自己是男是女,就與性別概念發(fā)展有絕大的關(guān)系。三歲左右的幼兒對自己的性別并無太多的認知,若問一個二歲的男生,你是男生還是女生?他可能一會回答男生,過一會卻又變成女生。到了四歲左右,孩子可能會知道自己的性別,但不知道不能改變,所以如果問一個四歲的女生,你長大要當男生還是女生,她可能會答說男生。再大些到了五歲,孩子會根據(jù)頭發(fā)的長度來判定男女,如果看到長發(fā)的男生,會直覺得“他”是女生。

一~三歲是孩子性別概念發(fā)展的關(guān)鍵期,所以家長應教導孩子,男生與女生性別角色上的差異,否則日后要調(diào)整就不容易了。為了讓您了解事情的嚴重性,黃倩儀舉一個個案作說明:小可是一個可愛的男孩,但因媽媽喜歡女孩子,所以從小就將他打扮的像女孩子一樣,長大后,小可也真有傾向女孩子的打扮,造成他日后發(fā)展的障礙。

因為社會對不男不女的現(xiàn)象,接受度尚不高,所以建議家長宜摒棄男生性別的刻本印象,或是重男輕女的觀念,給予孩子具性別尊重的兩性教育,如讓孩子輪流做家事、不要對女孩過度保護,或讓男孩做不必要的冒險等,才是最恰當?shù)姆绞洁福?/p>

難搞行為Eight:角色取替能力

當孩子踏入幼稚園時,開始了有別于家庭的環(huán)境,就需要有我與別人不同,有不同的心情、能力及想法,也就是孩子必須脫離自我中心的想法,了解他人的想法與自己有所不同,想和他人做朋友就得站在對方的立場,替對方著想才行,這就稱做角色取替能力。YjS21.com

當寶寶遇到人際挫折時,是最好的教育機會。黃倩儀建議父母,此時可以用關(guān)心的口吻詢問幼兒,“你覺得他為什么生氣?”如此一來可以刺激孩子去考慮對方的立場,幫助他建立良好的人際技能。

yJS21.com更多精選幼師資料閱讀

寶寶19種不聽話行為全揭秘


專家解密孩子的話顯然來自家人的版本。如果家庭崇尚民主,對孩子的教育也應該是民主的。此例孩子的話,可以說“句句是真理”,且能夠維護自己的權(quán)利,他的行為本質(zhì)沒有錯。他只是欠缺尊重父母,但前提是父母也沒有尊重他。

不聽話行為1:頂嘴

4歲的兒子能說會道,你說一句,他頂你10句,且振振有詞。比如玩具不收好就去看電視,我說:“不收好不能看電視?!彼驼f:“我有權(quán)決定什么時候收拾玩具?!蔽覛獾藐P(guān)掉電視不讓他看,他就叫起來:“你不能干涉我的自由?!?/p>

專家解密孩子的話顯然來自家人的版本。如果家庭崇尚民主,對孩子的教育也應該是民主的。此例孩子的話,可以說“句句是真理”,且能夠維護自己的權(quán)利,他的行為本質(zhì)沒有錯。他只是欠缺尊重父母,但前提是父母也沒有尊重他。

一對一支招在孩子回答“我有權(quán)決定什么時候收拾玩具”后,父母可以不再言語。事后與孩子討論:父母希望他立即收拾玩具,他是否應該接受?他希望什么時候收拾玩具,父母是否也可以接受?

不聽話行為2:批評就摔門

每次批評女兒時,她會在你面前“砰”地把門重重關(guān)上。

專家解密這是個模仿力強、對人際關(guān)系敏感的孩子。若處在良好家庭人際環(huán)境中,孩子的人際能力將得到卓越的發(fā)展。父母忽視家庭人際(夫妻之間、與長輩之間等)溝通或大人之間戲謔、嗔怪的行為,年幼孩子看到的是表面,而孩子的模仿性很強,就學會了。一對一支招成人之間互相關(guān)愛,互相理解,多做正向溝通。孩子將很快學會并反饋給你,令你欣喜萬分。

不聽話行為3:耍脾氣

兒子玩起電腦游戲沒完沒了,我說:“別老玩,眼睛會弄壞的?!彼^也不回地說:“你真煩,煩死了。”如果你和他討論這個問題,就陷入糾纏不清的討價還價之中,弄得我頭都大了。

專家解密孩子嫌父母煩,是因為他必須停止玩游戲,且即使不停止也勢必玩不成。而頂撞的言語是家人的版本。

一對一支招玩電腦時間長了影響眼睛,是孩子已經(jīng)知道的和你多次嘮叨的。正確的做法是與孩子約定玩電腦的時間,并用鬧鐘或計時器予以控制。必要時父母輕拍孩子的身體給予提醒。平時,要特別夸大地表揚他如何有自控力予以強化。

不聽話行為4:反駁有理

女兒聰明伶俐,為達到自己的目的,會以各種理由說服我們,如為什么不?為什么要那樣?我們可以……比如去外婆家前,我叫她快穿好衣服,她立刻“回敬”:“為什么要快?外婆家又跑不了”、“你不是總叫我做事要仔細、耐心嗎”、“外婆也總說慢慢來,不可心太急”……我覺得很難對付她。

專家解密毫無疑問,這是一個愛“說道理”的家庭。孩子不能理解不同場合人們的行為需要彈性和靈活性,他們受思維發(fā)展(思維刻板性)和生活經(jīng)驗的局限,運用的是一種特殊的推理(轉(zhuǎn)導推理),并據(jù)此反駁父母教育理念的自相矛盾”。一對一支招減少籠統(tǒng)的大道理說教,注意具體事情具體要求。本案中,如孩子說“外婆家跑不了”,你的回答是“但外婆會著急”。針對“你不是總叫我做事要仔細、耐心”,不可回答“特殊情況例外”,否則,孩子下次又會用這句話為自己找理由。父母可用日常生活中孩子經(jīng)歷過的事例,以故事的形式,具體指導孩子的行為,逐步發(fā)展孩子的思維。

不聽話行為5:不理你

說好午睡起來去公園,可午睡時間到了,兒子還在玩,我們一遍遍催促他:“寶寶乖,趕緊上床,要不來不及去公園了?!笨伤拖衩@子似的,毫無反應。

專家解密要看到很好的一面,注意力集中,并有很好的對策“不予理睬”。這樣就不會被輕易干擾。時間是抽象的,幼兒普遍缺乏時間觀念,這種現(xiàn)象是正常的。

一對一支招日常生活是有作息時間的。父母需要制定規(guī)矩和運用策略。如給孩子有限選擇“要么睡午覺,可以去公園;要么繼續(xù)玩,不去公園”,視孩子的游戲內(nèi)容而定,如他正在搭火車,就說“晚上到了,旅客和司機都要睡了。下一站是兒童公園,大家睡好了有精神玩”等。如果孩子的游戲內(nèi)容難以暫時告一段落,則應允許其完成(不可隨意打斷孩子的游戲或活動,因為培養(yǎng)注意力也很重要)。

不聽話行為6:化妝品刷墻

3歲的兒子太淘氣了,一眼沒看牢,他就把我的化妝品、牙膏擠到墻上“刷墻”,把摩絲噴滿房間,說是“下大雪”。

專家解密慶幸!你有一個充滿創(chuàng)意并敢于嘗試的兒子。千萬不要罵他,如果你“制止”成功,你可能扼殺了一個“愛因斯坦”!

一對一支招孩子的行為提示:他對探索自然感興趣。請和他一起把廚房變成實驗室,帶他做油鹽醬醋糖“攪和”的實驗?;驗樗峁└鞣N顏料,讓他混合,觀察變化,并提供豐富的科普讀物。最好,從此你對科普也發(fā)生濃厚的興趣。

不聽話行為7:用蟲嚇姐姐

兒子知道小表姐特別怕蟲,他就會抓只螞蚱甚至蟑螂放到姐姐頭上,弄得姐姐尖聲哭叫。專家解密這是兒童的惡作劇,也是兒童的幽默。他要的就是“姐姐尖聲哭叫”的效果。須知,幽默是智慧,幽默是樂觀,不可粗暴扼殺。

一對一支招常帶孩子看幽默漫畫,講幽默故事,同時關(guān)照孩子使人生氣、害怕的行為“不可以”。平時,在管教孩子的過程中,也可運用幽默的技巧。如孩子想去游泳不得而大哭,父母說“有個人哭呀哭,哭出兩缸眼淚水,結(jié)果就在淚水里游泳了”,孩子會覺得很滑稽而破涕為笑。

不聽話行為8:不斷要新玩具

下班回家,兒子第一句話就問:給我買玩具了嗎?他爸爸出差,從外地打來電話,他搶過話筒就叫:給我買玩具!弄得家里玩具成堆,可兒子還是不斷地說要買。

專家解密這樣的孩子有很強的探索欲,同時喜歡新玩具,這也是孩子普遍的心理。但孩子真正在意的不是玩具是否“新”,而是一種“新”的玩法,這是孩子探索的需要。此外,這與父母購置玩具的特性也有關(guān),如漂亮的玩具汽車只能開來開去玩,孩子玩兩天就厭了;若是可拆裝可變換造型的汽車,孩子就能反復琢磨玩。要是父母再加以引導和鼓勵,孩子就更能玩出創(chuàng)意玩出名堂。一對一支招多提供結(jié)構(gòu)性玩具,讓他們拼拼拆拆。引導孩子舊玩具新玩法或把廢棄物當玩具,他也會興致勃勃的。如把舊報紙揉成球當足球踢,孩子一定大為開心。

不聽話行為9:故意做壞事,還做鬼臉

吃飯前讓4歲的女兒放全家人的筷子,她卻故意將筷子丟到地上,我罵她,她還自得其樂地向你做鬼臉。

專家解密有兩種可能,一是不愿做,二是想以此引起父母的注意。特別是有客人時,孩子有時會感到被忽視,而故意“不聽話”引起大人注意,即便是挨罵。做鬼臉,很可能是有次她偶爾做了,獲得成功:父母因忍俊不禁,化氣為樂,不再處罰她。

一對一支招對她的鬼臉不予理睬,平靜而堅決地要求地把筷子撿起來。若孩子堅決不撿,也不要堅持,自己處理好,飯桌上權(quán)當沒發(fā)生這一幕。因為即使2歲的孩子也會產(chǎn)生內(nèi)疚感。事后溝通,讓她知道,生氣時可以扔靠墊(不會摔壞);如果想要大家注意你,可以用語言表達,如“我覺得沒人理睬我!”平時不要忽略孩子被注意的需要。

不聽話行為10:纏人撒嬌

女兒常提出種種煩瑣的要求并夸張地訴苦。比如說好上街要自己走,可到時她準會哭哭啼啼地說:“我腳痛,要背(要打的)”;睡前故事講好該熄燈了,她又嚷嚷著叫我過去,一會兒說怕黑,一會兒想喝水,一會兒又哭叫:“要媽媽陪呀……”

專家解密早期母子依戀沒得到滿足,孩子就可能特別粘媽媽。

一對一支招媽媽要注意主動親近孩子,而不是在孩子粘你的時候才予以滿足。如果必須由孩子粘你,你才注意她,那么,她就學會粘你。每天約定一個特定時間,讓孩子知道這個時間媽媽屬于她。如果孩子總是處于不知媽媽什么時候會陪伴她的焦慮狀態(tài)中,媽媽一旦被她“逮住”,自然就不肯放手。

不聽話行為11:上幼兒園哭

周一早晨上幼兒園,總要哭鬧一番……

專家解密這是分離焦慮,多發(fā)生在剛?cè)雸@或因病長時沒上學的孩子身上。若非上述情況,原因就比較復雜,可能是老師、小朋友令他不愉快,甚至害怕,也可能是孩子自身依賴性太強,不習慣幼兒園環(huán)境對孩子獨立、規(guī)范的要求。

一對一支招和老師溝通,老師對孩子是否喜歡幼兒園起關(guān)鍵的作用;若是孩子自身的問題,在家要逐步培養(yǎng)其獨立性。比如孩子在家吃飯要喂,那么,他會因“吃飯”的挫折感而想賴學。改變就要從家里做起。

不聽話行為12:乖孩子換了一個人

5歲的兒子越來越懂事,常安靜地自己玩或畫畫、看書,可欣慰之時,發(fā)現(xiàn)他又突然不聽話了,嘟嘟嚷嚷地纏人,動不動就蹬掉鞋子跺腳,仿佛退回到2歲。我十分納悶,那個“大孩子”哪去了?

專家解密這是需要引起重視的信號?!安宦犜挕北赜性?。請仔細回顧家里或幼兒園有無重大事情發(fā)生?幼兒表達痛苦、悲傷情緒的方式和成人不同,事發(fā)時,他們好像無動于衷,事后,當大人逐漸淡忘時,他們常以非正常行為表現(xiàn)出來,看起來像“換了個人”。特別是很乖巧的孩子,他們因為太聽話,也更加容易受到傷害。

一對一支招如家里沒有重大事故發(fā)生(親人病、亡,父母吵架、離異等),要和孩子或老師細談,有些事情大人不經(jīng)意,孩子在意。

不聽話行為13:情緒戲劇化

女兒情緒非常戲劇化,剛見到小朋友時會歡呼著沖過去,但轉(zhuǎn)眼又哭著來找你,一會兒說找不到想要的玩具,一會兒又哭著來告狀。

專家解密每個孩子的氣質(zhì)、情緒穩(wěn)定性都會有差異。一般而言,孩子越小,情緒穩(wěn)定性越差,成熟也意味著情緒穩(wěn)定性提高。父母要檢視自己的情緒狀況,神經(jīng)質(zhì)的父母很容易帶出情緒不穩(wěn)定的孩子。

一對一支招父母務必情緒穩(wěn)定,視變不變,視亂不亂。處理事情態(tài)度溫和但堅定,以健康、穩(wěn)定的人格去潛移默化影響孩子并幫助孩子學習控制情緒。同時要準備打持久戰(zhàn)。所幸,孩子的可塑性很強,隨著年齡增大和良好的教育,其情緒穩(wěn)定性將逐步提高。

不聽話行為14:當眾大哭大鬧

在超市排隊付賬,女兒看到架子上的巧克力,鬧著要吃,我不理會,她就大聲哭叫“我要吃……”,我感到自己被眾人不贊成的目光所淹沒。

專家解密巧克力對孩子具有特殊的誘惑力,抗拒誘惑不是容易的事,但自控能力可以培養(yǎng)。若孩子因哭鬧而得到滿足,他將學會以哭鬧要挾你,控制你。

一對一支招傾聽孩子并適當滿足他。超市不是天天去的場所,帶孩子去一趟,給他買塊巧克力也不算過分。若肯定不能滿足他,就不要帶他去超市。面對超市琳瑯滿目的誘惑,孩子若什么都不要,也非正常現(xiàn)象。

不聽話行為15:要玩,不肯回家

每次帶兒子去游樂場,他都哭著賴著不肯回家,弄得我們筋疲力盡。

專家解密這種孩子精力特別旺盛,玩性特別強或是平時玩得太少而玩起來不肯收場,這是人的天性。玩性正濃時讓孩子離開,無疑需要巨大的意志力。請理解孩子。

一對一支招讓孩子盡可能盡興玩。平時給孩子更多的戶外運動機會,使其充沛的精力得到釋放;提前告訴離開時間(如再過10分鐘回家),給孩子一個心理準備,會取得較好的合作。平時,父母要強調(diào)并做到“說話算數(shù)”,還要夸大地表揚孩子如何遵守約定。

不聽話行為16:要吃冰鎮(zhèn)飲料

兒子喜歡吃冰棍等冷飲。我們怕他吃壞肚子,不允許他多吃,但他總是不聽。

專家解密孩子口感多喜冷飲,但他們不能理解“為什么吃多了不好”,什么才是“多”?

一對一支招從一開始就告知“一天吃一支棒冰可以,兩支不可以”,孩子多會乖乖接受。已經(jīng)錯過了“一開始”,可采用講故事的方法,讓孩子了解冷飲吃多了拉肚子的道理。重要的是,故事宜在平時講,而不是孩子已經(jīng)開鬧才臨時抱佛腳。

不聽話行為17:一再挫折激發(fā)怒氣

2歲的兒子爬上桌,好不容易夠下了墻上的地圖拼板,就被奶奶搶過收起來。他剛想哭,看見墻上還有溫度計,轉(zhuǎn)身去拿,結(jié)果又被奶奶拿走。于是,大發(fā)脾氣。

專家解密一再的挫折容易引發(fā)負性情緒積累、爆發(fā)。對不聽話行為的規(guī)范和要求,父母要有“紅燈區(qū)”、“綠燈區(qū)”,還要有“黃燈區(qū)”,讓孩子清楚什么可做,什么不可做;什么時候、什么行為他可以略為“越雷池”。

一對一支招制止玩地圖拼板是奶奶的錯,因為拼板是孩子的玩具;孩子拿下溫度計,奶奶也應采用講道理、交換方式。如允許他玩拼板或允許他坐在大床中間玩溫度計,既滿足孩子的探索欲又不會摔壞溫度計。若奶奶有文化,還可教給孩子有關(guān)溫度的常識,引發(fā)孩子對溫度現(xiàn)象的興趣。

不聽話行為18:霸道的孩子

在兒子眼里,玩具永遠是別人的好??吹洁従蛹液⒆油媸裁?,立刻追過去搶著要玩。別人騎木馬,竟會把別人拽下來,自己騎上去。

專家解密若孩子2歲,這種行為屬于正常,4歲值得注意,8歲就是霸道。說明家庭教育存在問題,孩子自我中心沒能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步減少,仍然停留在2歲的水平上,認為只有武力才能解決問題。

一對一支招態(tài)度堅決、口氣平和地制止搶奪行為,但不能訓斥打罵(不可以暴力對待其半暴力行為)。孩子哭,就讓他哭一會兒。事后再就事論事講道理。請給孩子溫暖的關(guān)懷與理智之愛,這種氛圍會讓他不輕易動武,且不可事事以他為中心。

不聽話行為19:罰站逃走

我制止兒子用石子扔小貓,說:“你想罰站墻角嗎?”他仍舊扔。我把他拉到墻角,讓他站好,但一松手,他就跑掉了。

專家解密不聽媽媽的話,是父母造成的。給幼兒立規(guī)矩,只要父母認真,孩子是不敢輕易抵抗的。孩子第一次“跑掉”是偶然,但成功了,他就學會“跑掉”(操作條件反射)。

一對一支招引導孩子扔合適的對象,如向小河里扔石頭或?qū)蠹埲喑汕?,投擲樹干。通過故事教育孩子與小動物友好相處及攻擊動物的危險。

緩解寶寶的攻擊性行為的妙招


絕大多數(shù)的孩子都會經(jīng)歷咬人、打人的階段,這是一種很正常的成長階段。一般情況下采用淡化的方法很快就會過渡過去。但是也有不少寶寶會進而養(yǎng)成具有攻擊性行為的習慣,需要大人加以糾正。造成攻擊性行為的原因很多。打人可能是一種自我保護方式;可能是他發(fā)泄不快的一種方法;也可能是模仿別的小朋友、家長或電視的行為等等。咬人可能是1歲半前口唇期寶寶的探索性行為;可能是模仿小動物的動作;也可能是親吻的表現(xiàn),不過是力度掌握的不準而已。對于這些攻擊性行為,家長要注意:

⑴家長要以身作則,平日不要有打孩子等攻擊性行為。

⑵不要讓孩子看暴力電視。

⑶平時要教育寶寶講文明,在孩子在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時要友好,不要打人罵人,如果欺負了別的小朋友要道歉。

⑷要培養(yǎng)孩子的各種技能,特別是社交能力和語言能力。

⑸教孩子講出憤怒的情緒,家長加以適當?shù)氖鑼А?/p>

⑹如果自己的孩子被打了,家長要勇于批評別人的孩子。否則,我們的寶寶會失去安全感,覺得只有打別人才能保護自己。

⑺不能雙重標準,自己孩子被攻擊就沒完沒了地大吵大鬧;自己孩子攻擊了別人就無所謂,甚至洋洋得意,這只能給孩子非常壞的影響。

緩解寶寶的破壞性行為的八招


導讀:當孩子手中的工作遠遠超過了他的實際能力,多次嘗試失敗后的挫折感往往會激怒年幼的孩子,為了發(fā)泄自身的沮喪感,孩子就會做出一些破壞性的行為。如果屬于這種情況,家長千萬不要訓斥孩子,因為這樣會使孩子感到很委屈和被誤解,感覺自己很孤立,從而產(chǎn)生憤怒的情緒,甚至有意采取更大的破壞行動來表現(xiàn)出他的憤慨,或者故意繼續(xù)破壞來挑逗家長,看家長生氣的樣子,從中獲得滿足抵消失敗的感覺。

孩子隨著能力的提高,將越來越多地表現(xiàn)出一些破壞性的行為。它一般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情況是:寶寶長到快2歲的時候,好奇心開始逐漸增強,對所有的物品都很感興趣,喜歡東摸摸、西看看。但是由于他們的動手能力和手、眼協(xié)調(diào)能力都還比較差,對各種物品的性能也不是很了解,所以難免會破壞一些東西(有時甚至可能是家長十分喜歡的東西),這應該得到家長的諒解。另一種情況是:當孩子手中的工作遠遠超過了他的實際能力,多次嘗試失敗后的挫折感往往會激怒年幼的孩子,為了發(fā)泄自身的沮喪感,孩子就會做出一些破壞性的行為。如果屬于這種情況,家長千萬不要訓斥孩子,因為這樣會使孩子感到很委屈和被誤解,感覺自己很孤立,從而產(chǎn)生憤怒的情緒,甚至有意采取更大的破壞行動來表現(xiàn)出他的憤慨,或者故意繼續(xù)破壞來挑逗家長,看家長生氣的樣子,從中獲得滿足抵消失敗的感覺。對于孩子的破壞性行為,家長要注意采用以下幾種策略來幫助他改正:

⑴對于他所破壞的東西,凡是能恢復原狀的,家長要求孩子和自己一起將它加以恢復和修補。

⑵告訴孩子不管是因為什么,破壞東西是一種不好的行為,應盡量避免和改正。

⑶搞清孩子破壞的原因,不要過分批評,應采取措施安撫他的異常情緒。

⑷多陪寶寶做游戲,提高他的動手技能,幫助他取得小小的成功,培養(yǎng)他的成功感。

⑸對于孩子的各種情緒,成人要多用心加以體會,并適時地替孩子表達出來。當孩子明白爸爸媽媽理解他的意思后,他的憤怒就會大大地降低,從而放棄過激的破壞性行為。同時,這對親子關(guān)系也大有好處。

⑹在日常生活中,爸爸媽媽首先自己要平靜,要冷靜地處理各種問題,給孩子做出好的表率。

⑺要積極鼓勵孩子的好奇心,并盡可能地提供給孩子一些可以滿足好奇心的玩具,如拼拆玩具。

⑻成人要仔細觀察是否有其他人惡意或無意地慫恿、縱容孩子的破壞性行為,如果有,一定要立刻加以制止。

解讀寶寶的各種尖叫


導讀:引起寶寶尖叫的原因有很多,父母應做個有心人,和寶寶一起分享快樂、煩惱,安撫寶寶的情緒,分析寶寶尖叫的原因,那么“可怕”的尖叫聲就會越來越少。

寶寶尖叫

“啊——!”寶寶的尖叫讓周圍的人捂起了耳朵,難以想象這個小人兒竟可以如此聲嘶力竭地尖叫不斷。12個月的小人兒有了各種情緒,貧乏的語言表達不能完全及時地引起父母或周圍人的注意,尖叫成了寶寶可以運用的特殊表達方式。

高興的尖叫

寶寶看到喜歡的東西,或是做游戲興致高漲,會興奮地揮舞小手,身體上下擺動,眼睛笑成了一條線。但這還遠不能讓寶寶充分表達他興奮的情緒,于是歡快的尖叫聲成了寶貝高興的信號。爸爸媽媽可不要讓寶寶嚇住了,寶寶只是想用尖叫來表達他的快樂,把他快樂和激動的情緒傳遞給你們,讓你們一同分享!

寂寞的尖叫

爸爸在看報紙,媽媽在電腦前忙活,寶寶一個人在客廳的地板上玩積木。多么安靜和諧的家庭氛圍啊。大錯特錯!一個人玩太沒勁了,寶寶需要有人在旁邊為他鼓掌加油。于是,尖叫聲再次響起。此時的尖叫是在抗議你們對他的忽視,寶寶需要你們的關(guān)愛,他在向你們傳遞這樣的需求。爸爸媽媽能從寶寶的尖叫聲中聽到寶寶的心聲嗎?寶寶怕孤獨!所以無論多忙,請都不要忘記親子時間。

憤怒的尖叫

寶寶和小伙伴正玩得開心,突然一個大孩子走來搶寶寶的玩具。不行,那是我的!寶寶雙手緊緊抱住自己的玩具,但是對方力氣怎么那么大,快搶不過了,寶寶發(fā)怒了。于是,“啊——!”尖叫引來了雙方的家長,一場干戈才化為玉帛。12個月的寶寶還不會用語言進行交流,也不懂得如何和小朋友和平相處,尖叫是他抗議的聲音,是自我保護的信號。

反抗的尖叫

該喝牛奶了,不想喝!該睡覺了,不想睡!怎么媽媽總要我做不想做的事情呢?!我要抗議。于是,甭管天色有多晚,甭管家人是否已經(jīng)休息,寶寶的尖叫聲就像劃破長空的鳴笛,尖銳刺耳。12個月的寶寶不再是襁褓中的嬰兒,爸爸媽媽要認識到寶寶是個獨立的個體,他需要理解和尊重。當寶寶產(chǎn)生反抗情緒的時候,不如停下來問問寶寶的意思,和他溫存一下,緩和一下情緒。

模仿的尖叫

鄰坐的寶寶喜歡尖叫,寶寶也跟著尖叫,一起叫多有意思啊,看誰叫得更響,看誰叫的時間更長!寶寶的模仿力很強,不管是好的還是壞,只要是這個小人兒感興趣的,他都會親歷親為地去嘗試。當別的寶寶用尖叫引來大人的注意,寶寶也會去嘗試這樣的方法,看看是否奏效。粗心的家長如果不夠細心,就很容易中了寶寶的“圈套”。因此當寶寶模仿尖叫的時候,家長不必反應過大,那更會激起寶寶尖叫的勁頭。

小提醒:引起寶寶尖叫的原因有很多,父母應做個有心人,和寶寶一起分享快樂、煩惱,安撫寶寶的情緒,分析寶寶尖叫的原因,那么“可怕”的尖叫聲就會越來越少。當寶寶學會了語言,聰明的寶寶會發(fā)現(xiàn),原來說話比尖叫更能充分表達自己!

十二種不容忽視的寶寶不良行為


導讀:你的孩子也許迫不及待地想要告訴你什么或問你某些問題,但是如果縱容他打斷你的談話,卻不會有助于教會孩子為他人著想,更不會讓他學會在你忙碌的時候如何自己打發(fā)時光。結(jié)果將會是他認為自己有權(quán)吸引別人的注意,并不能忍受任何挫敗。

幾種不容忽視的不良行為

1、打斷談話

為何不容忽視:你的孩子也許迫不及待地想要告訴你什么或問你某些問題,但是如果縱容他打斷你的談話,卻不會有助于教會孩子為他人著想,更不會讓他學會在你忙碌的時候如何自己打發(fā)時光。結(jié)果將會是他認為自己有權(quán)吸引別人的注意,并不能忍受任何挫敗。

制止方法:下一次在你要打電話或跟朋友聊天之前,告訴孩子他要保持安靜、不能打擾你。給他安排點活動或者讓他玩一個他平時沒玩過的玩具。如果你在談話時,他纏著你,你可以指指椅子讓他安靜地坐在那,耐心等你談完。之后告訴他干擾別人并不會得到他想要的。

2、攻擊性行為

為何不容忽視:孩子和小伙伴有小沖突的時候,你可能不一定會去管教,但是你不該忽視那些小小的攻擊性行為,比如推倒小弟弟或掐小朋友。父母問題顧問米歇爾博士認為,如果你不管的話,孩子到了8歲左右,這種不良行為就會積習難改了。放任自流傳遞的信息是傷害別人是可以被接受的。

制止方法:正面應對攻擊性行為。把孩子拉到一邊告訴他,“那樣會傷了妹妹。如果他這樣對你,你會怎樣呢?”要告訴他任何傷害別人的舉動都是不可以的。在下次出去玩之前,提醒他不要粗魯霸道,幫他練習生氣時該說些什么。也可以給他一點小小的懲罰,如果他再犯的話,不讓他出去玩。

3、假裝聽不見你說話

為何不容忽視:收拾玩具、自己拿水喝,當你提醒孩子做些他不愛做的事,一次、兩次、三次,甚至四次,他仍然像沒聽見一樣,這時你不能忽視了。因為這樣下來傳遞的信息是漠視大人的指令無所謂。一次又一次提醒孩子等于是在訓練他可以等待提示,而不需要注意你的第一次指令,如果你縱容孩子繼續(xù)這種行為,你的孩子很可能會變得目中無人,并極有控制欲。

制止方法:不要在房子的另一側(cè)跟孩子說話,走到她面前,告訴他該做什么。談話時,讓他看著你,并且回答“好的,媽媽(媽媽食品)?!陛p撫她的肩膀,呼喚她的名字,關(guān)掉電視都會有助于吸引她的注意。如果他不聽話的話,告訴他后果是什么。

當五歲的杰克開始“選擇性聽取”時,他的父母決定采取措施。他們告訴孩子,如果他非要父母反復要求他做事的話,比如說來吃飯或洗澡,那么那一天他只能看一個動畫片,(通常他可以看兩個)或者那一周他將損失一個外出游玩的機會。如果他們不得不提醒他兩次的話,一個動畫片也不讓看了,或兩天不能出去玩。媽媽們該努力做到不讓步,否則的話,他會繼續(xù)這種壞習慣的。

4、無視規(guī)則

為何不容忽視:如果孩子能自己拿小吃,自己放DVD,當然很方便,但是有些吃的,比如糖果不是可以隨心所欲地吃的,也不能一整天都在家里看DVD。專家認為放任孩子不遵循規(guī)則做事情絕對不是好辦法。如果你看著一個兩歲的小孩子自己從柜臺里拿餅干很好玩,那就等著瞧吧,看看他到了八歲不打招呼自己跑到朋友家去怎么辦。

制止方法:制定幾項家庭紀律,并經(jīng)常和你的孩子談論這個話題,比如,告訴孩子:“你得問問可不可以吃糖,因為這是規(guī)矩?!比绻⒆釉谝?guī)定時間以外的時候就打開電視,告訴他把電視關(guān)掉。并且大聲清楚地陳述規(guī)則,這將有助于讓孩子銘記在心。當四歲的姍姍未經(jīng)允許就拿了些圖畫筆玩并把她的一只胳膊整個都涂成了黃色,他的媽媽告訴她下午不能幫著畫車庫促銷的廣告牌了。雖然她哭了,但只有這樣才不會讓她故伎重演。

5、使小性子

為何不容忽視:你或許以為孩子在青春期前不會跟你翻白眼,或說話傲慢無理,但是傲慢的舉止通常在兒童模仿大孩子以試探父母的反應時就開始了。一些家長以為這只是階段性的,于是就置之不理,但是如果你不正面應對這一問題,你會發(fā)現(xiàn)孩子大概上三年級的時候會沒有朋友,并無法與老師和其他成人融洽相處。

制止方法:讓孩子清楚他自己的行為。舉個例子,告訴他“你這樣翻白眼,好像是不愛聽我說的話?!边@并不是要讓孩子感覺難為情,而是讓他明白這樣做可能會失去朋友的友誼和愛戴。如果他堅持不改的話,你可以不理他并走開。你可以這樣說:“你如果這樣和我說話的話,我聽不見。當你準備好有禮貌地說話時,我才會聽?!?/p>

6、夸大事實

為何不容忽視:也許一個還不會疊被子的孩子說自己整理了床鋪,或是一個甚至還沒坐過飛機的小孩告訴同伴他去過迪斯尼,這些夸??诘男袨樗坪鯚o關(guān)緊要,但一定要警惕孩子的不誠實。專家認為:“如果孩子了解到說謊可以很容易美化自己,可以避免讓他做那些他不愛做的事,讓他擺脫闖禍的困境,撒謊就變成很自然的事了?!?/p>

制止方法:當孩子說點小謊時,坐在他身旁,直截了當告訴他?!叭サ纤鼓岙斎缓苡幸馑?,說不定我們哪天就會去的,但現(xiàn)在還沒去過,你不該告訴小妹妹說你去過。告訴他,如果總是扯謊的話,人們就會不相信他的話了。看看他撒謊的動機是什么,別讓他的小謊話不斷得逞。舉個例子,如果他還沒刷牙就說刷過了,要讓他回去再刷。當5歲的瀟瀟開始撒謊時,她媽媽給她講了‘狼來了’的故事,撒謊的孩子在狼真來了的時候,沒人相信,沒人來幫她。講故事可以有助于孩子正確看待問題,孩子會慢慢學會非常坦率。當你不相信他的某些話時,他會很堅決地維護自己。

4、5歲的孩子們還會有一些生活上的小惡習,這些小毛病又可能變成大麻煩哦!

7、挖鼻孔

必糾理由:盡管看著孩子的手指從鼻子游到嘴里很惡心,但是吃鼻涕并不會讓孩子生病。但是挖鼻孔卻是感染的一個主要途徑。

制止方法:轉(zhuǎn)移注意力通常是很有效的。給他本書或玩具,任何能占著手的東西都行。向孩子解釋挖鼻孔會傳染病菌。隨身攜帶紙巾,在他伸手挖鼻子時立刻遞給他。讓鼻孔濕潤會減輕瘙癢感。冬天在他的臥室里放個加濕器會有助于避免晚上睡覺鼻涕變干。

8、不良擦拭

必糾理由:孩子會自己使用尿壺時,你或許愿意讓他自己來處理。但是如果沒有擦拭妥當?shù)脑?,他的手可能會弄得一團糟。對女孩子來說,不當擦拭可能會導致膀胱炎。

制止方法:要檢查一下,看看他的內(nèi)褲就知道了,孩子也許還會需要定期的指導。

9、不遮掩地咳嗽、打噴嚏

必糾理由:感冒病毒或其他更嚴重的疾病,像肺炎、腦膜炎都是通過這些顆粒傳播的。

制止方法:做個好榜樣。如果你在咳嗽、打噴嚏時能自己擋住鼻子或嘴,孩子很可能會跟你學。不要怕嘮叨,要經(jīng)常提醒孩子。為防治病毒傳染,教孩子朝胳膊肘,而不是手上打噴嚏。

10、摳瘡痂

必糾理由:骯臟的手指會將感染性細菌帶到傷口上。反復被揭開的傷口也會結(jié)疤。

制止方法:在傷口上敷抗病毒藥膏,然后用創(chuàng)可貼包好以防小手碰到。讓他選擇一個最喜歡的卡通創(chuàng)可貼,他就會不愿意把它揭掉了。

11、忘記洗手

必糾理由:經(jīng)常不洗手的孩子可能會接觸到一些可怕病菌,比如說寄生蟲、排泄類病菌、甚至甲肝。

制止方法:經(jīng)常,并溫柔地提示。提醒她吃飯前,出去玩之后,更重要的是,上完廁所后一定要洗手。你不防在衣櫥,或包里備些殺菌濕巾。

12、咬指甲

必糾理由:孩子的指尖可能會流血、感染。咬臟指甲也會傳染細菌。

制止方法:大多數(shù)小孩子在無聊時咬指甲,此時不妨分散一下他的注意力,比如用音樂,書或畫筆和紙,等等。

相關(guān)推薦

  • 19種“不聽話”行為解密 專家解密孩子的話顯然來自家人的版本。如果家庭崇尚民主,對孩子的教育也應該是民主的。此例孩子的話,可以說“句句是真理”,且能夠維護自己的權(quán)利,他的行為本質(zhì)沒有錯。他只是欠缺尊重父母,但前提是父母也沒有尊...
    2022-03-09 閱讀全文
  • 專家解密小寶寶的五種性格 你家的寶寶怎么那么文靜?。繛槭裁次业暮⒆幽懽泳瓦@么小呢?…… 有時你不得不承認,寶寶的性格會給你帶來很多苦惱。是強行改變還是順應天性,雖然你會理智地選擇后者,但也許并不知道該怎么做?好了,請先記住:孩...
    2021-05-12 閱讀全文
  • 如何緩解寶寶的攻擊行為? 導讀:咬人可能是1歲半前口唇期寶寶的探索性行為;可能是模仿小動物的動作;也可能是親吻的表現(xiàn),不過是力度掌握的不準而已。 絕大多數(shù)的孩子都會經(jīng)歷咬人、打人的階段,這是一種很正常的成長階段。一般情況下采用...
    2021-11-05 閱讀全文
  • 寶寶19種不聽話行為全揭秘 專家解密孩子的話顯然來自家人的版本。如果家庭崇尚民主,對孩子的教育也應該是民主的。此例孩子的話,可以說“句句是真理”,且能夠維護自己的權(quán)利,他的行為本質(zhì)沒有錯。他只是欠缺尊重父母,但前提是父母也沒有尊...
    2021-07-28 閱讀全文
  • 必須糾正寶寶4種無禮行為 寶寶到了一定階段,隨著模仿學習和獨立意識的發(fā)展,寶寶的一些行為會變得很肆無忌憚。比如會直呼長輩的姓名,對老人家沒有禮貌等等。如果家長不注意糾正寶寶的這些無禮行為,很容易成為寶寶的不良習慣哦! 在成長的...
    2021-02-26 閱讀全文

專家解密孩子的話顯然來自家人的版本。如果家庭崇尚民主,對孩子的教育也應該是民主的。此例孩子的話,可以說“句句是真理”,且能夠維護自己的權(quán)利,他的行為本質(zhì)沒有錯。他只是欠缺尊重父母,但前提是父母也沒有尊...

2022-03-09 閱讀全文

你家的寶寶怎么那么文靜啊?為什么我的孩子膽子就這么小呢?…… 有時你不得不承認,寶寶的性格會給你帶來很多苦惱。是強行改變還是順應天性,雖然你會理智地選擇后者,但也許并不知道該怎么做?好了,請先記住:孩...

2021-05-12 閱讀全文

導讀:咬人可能是1歲半前口唇期寶寶的探索性行為;可能是模仿小動物的動作;也可能是親吻的表現(xiàn),不過是力度掌握的不準而已。 絕大多數(shù)的孩子都會經(jīng)歷咬人、打人的階段,這是一種很正常的成長階段。一般情況下采用...

2021-11-05 閱讀全文

專家解密孩子的話顯然來自家人的版本。如果家庭崇尚民主,對孩子的教育也應該是民主的。此例孩子的話,可以說“句句是真理”,且能夠維護自己的權(quán)利,他的行為本質(zhì)沒有錯。他只是欠缺尊重父母,但前提是父母也沒有尊...

2021-07-28 閱讀全文

寶寶到了一定階段,隨著模仿學習和獨立意識的發(fā)展,寶寶的一些行為會變得很肆無忌憚。比如會直呼長輩的姓名,對老人家沒有禮貌等等。如果家長不注意糾正寶寶的這些無禮行為,很容易成為寶寶的不良習慣哦! 在成長的...

2021-02-26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