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為您提供優(yōu)質的幼兒相關資訊

幼兒雙語教育之家庭篇

發(fā)布時間:2021-06-17 家庭安全教育 家庭教育 幼兒家庭教育

研究表明,雙語教育對于促進兒童的認知發(fā)展、提高兒童的語言能力、增強兒童的人際交往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那么,雙語教育到底從什么時候開始適宜?怎樣才能正確培養(yǎng)雙語寶寶呢?神經(jīng)生理學的研究表明,從兩歲開始至青春期,人的大腦中主管言語的區(qū)域處于不斷地發(fā)展變化中,其言語中樞尚未定位,大腦的左右兩半球都可以參與語言學習。特別是在幼年時代,寶寶會在語音辨別、語音模仿等方面表現(xiàn)出優(yōu)勢,這也為打造“雙語寶寶”提供了條件。

那么如何才能培養(yǎng)出一個出色的雙語寶寶呢?心急的媽媽們提出了很多問題,我們一起看看幼教專家是怎么回答的吧!

Q:寶寶什么時候可以開始學習英語了呢?

A:寶寶2-3歲的時候,腦印象的功能特別強大,隨著年齡的增長,這一優(yōu)勢會漸漸消失殆盡。所以,趁著寶寶小的時候實施雙語養(yǎng)育,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當然,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每個寶寶的接受能力和本身的母語掌握程度不同,開始接觸另一種語言的時間也就有所不同,不能一概而論地定為2歲或是3歲。

Q:那究竟怎樣才能確定寶寶適合學習英語了呢?有沒有什么衡量標準呢?

A:如果寶寶在兩歲左右,可以使用簡單動詞,能連貫地用2-3個詞組成短句,并且可以說出短小的兒歌,那么,證明寶寶學習第一語言的能力基本達標。這時家長便可以開始考慮對寶寶進行雙語訓練了。

Q:作為父母,如果母語都是漢語,要怎樣進行雙語教育呢?

A:這樣的父母,如果熟悉英語,口語能力較強,也可以有意識地給寶寶提供雙語的環(huán)境。如果擔心自己的發(fā)音不夠標準會影響寶寶,也可以通過給寶寶看英文碟片、英文動畫片等方式為他提供一個語言環(huán)境。

寶寶學習英語,其實是和學習中文一樣的,都是從簡單的動詞、名詞開始。所以,寶寶剛開始的雙語教育,有些英語基礎的父母都應付得來,不必過于擔心。

Q:家長在對孩子進行雙語教育的過程中,應該著重注意什么呢?

A:不論是學英語還是其他國家的語言,學好母語都是一個不可或缺的前提條件,不能囫圇吞棗,母語、外語、方言一股腦兒地丟給寶寶。這樣很容易讓寶寶的大腦產(chǎn)生混亂,反而連話都不會說了。

還有,很多家長在雙語教育過程中,往往急于求成。像是硬性規(guī)定孩子要記住多少個單詞,或者嚴格要求寶寶使用英語。其實這樣都是揠苗助長,反而事倍功半,教育效果不理想。嚴重的還會使孩子從小對英語產(chǎn)生反感,在心理和思想上產(chǎn)生抵觸情緒,從而影響孩子今后的英語學習。

幼兒雙語教育三大策略:

策略一:耳濡目染法

語言是在不斷地聽、說、模仿、使用中提高的,特別是幼兒的外語學習,如果沒有一個連續(xù)、經(jīng)常的語言環(huán)境刺激,學過的東西極易遺忘。所以爸爸媽媽在教育培養(yǎng)中,應該潛移默化,從細節(jié)出發(fā),讓寶寶不知不覺地習慣另一種語言、另一種文字。

例如,每天早上給寶寶喝牛奶時,可以指著杯子里的牛奶說“m-i-l-k”,最好在一張卡片上寫上“milk”這個單詞,每次說的時候,也要把這個卡片拿給寶寶看,使得寶寶在初覺和聽覺上都有一個印象。這樣做,不是為了刻意讓寶寶記住這個單詞,而是要他在腦中有這樣的一個印象,以后再接觸時。便可以自然而然地想起來。

不只是牛奶,像吃的水果(apple/pear/orange),或是日常簡單用語(Goodbye/Goodmorning/Hello)等都能采取這樣的方法讓寶寶慢慢熟悉掌握。

策略二:寓教于樂法

對于孩子的雙語教育,特別是3歲以下的寶寶,一板一眼地循循善誘對這些小家伙是起不了什么作用的。對待這些頑皮、好動、沒什么耐性的寶寶最好的方式就是寓教于樂,讓他們在玩耍中不知不覺地學習與記憶才是上上策。

無論是什么性格的寶寶,都會對游戲情有獨鐘。那就可以利用這一點,進行雙語教育。像涂色游戲就是寶寶最喜歡的游戲之一。爸媽可以在寶寶給畫涂色時,把英語中的“red”、“green”、“blue”等顏色說給寶寶聽,并用相應顏色的筆把單詞寫出來。幾次下來,寶寶就會在畫太陽時很自然地想到“紅色一red”,畫天空時便能想到“藍色一blue”。

策略三:故事灌輸法

通過講一個故事,讓寶寶記住一個單詞。這是個看似麻煩實則相當有效的方法,也被很多幼兒園采用。

選擇一個寶寶熟悉的童話故事,選取里面的一個主要角色,例如一只小鳥。然后告訴寶寶,“bird就是小鳥”,也許這時寶寶并不能完全明白這兩個的關系。但在之后的故事講述過程中,把里面所有的“小鳥”都換成“bird”這個詞。由于寶寶對故事情節(jié)的熟悉,使得整個故事聽完后,“鳥”和“bird”在寶寶的腦中就形成了一種關聯(lián),以后再聽到“小鳥”,很自然地就能聯(lián)想到“bird”這個詞了。

策略四:“三心二意”法

三心:一為耐心:對待頑皮的寶寶,單單應對他的各種狀況就已經(jīng)手忙腳亂了,何況是要教會他另一種語言。所以,耐心當然必不可少。

二為恒心:雙語教育,就像一次馬拉松長跑,比的就是堅持。誰有耐心,手把手、一點一滴、一次一次不厭其煩地教寶寶,誰就離雙語寶寶更進了一步。

三為信心:在雙語教學中,不要吝惜你的鼓勵。即便是寶寶的發(fā)音不標準,也千萬不要打擊他們的信心,給他們發(fā)言的權利。當寶寶表達自己的意思時,要耐心地傾聽,不要責怪他或者取笑他,要告訴寶寶慢慢地講,不要著急,鼓勵寶寶多發(fā)言。

二意:一為真意:雙語教學的目的是開發(fā)幼兒智力和培養(yǎng)幼兒對英語學習的興趣。不能把它當成一項寶寶必須完成的任務來對待。

二為創(chuàng)意:雙語教學的方式,貴在創(chuàng)新。只有每天換著方式來對寶寶進行潛移默化的教育,寶寶才不會對英語失去興趣。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延伸讀

家教知識:幼兒家庭教育之禮儀教育


家教知識:幼兒家庭教育之禮儀教育

禮儀教育不僅僅是教育幼兒要有禮貌,更多地是自我修養(yǎng)的教育。正確的禮儀教育有利于提高孩子的自覺意識和自我約束能力;有利于培養(yǎng)孩子優(yōu)雅的氣質和優(yōu)美的儀表、風度;有利于培養(yǎng)孩子完善獨立的人格和全面發(fā)展的優(yōu)良個性。而這些,都是慢慢形成的,從小就培養(yǎng)良好的禮儀,幼兒將終身受益。

家庭是孩子的啟蒙學校,孩子未進入幼兒園之前家庭幾乎承擔了全部的教育內(nèi)容,即使孩子進入幼兒園開始了集體教育,家庭教育的影響仍然是根深蒂固、不可代替的。良好的家庭禮儀教育,能夠使孩子在進入學校、社會時更快地去適應新環(huán)境、新人物。現(xiàn)代家庭中,孩子都是家長心中的"小皇帝"“小公主”,在社會交往中,習慣于以自我為中心,缺乏尊重、謙讓、合作的精神。相對于禮儀教育,不少家長都把幼兒的認知教育、智力開發(fā)看作是幼兒教育的主要任務,忽視了幼兒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和行為技能的訓練。因為知識的教育成果是明顯的,背了一首詩、學了一首歌家長馬上就能體現(xiàn)出來,而禮儀教育是潛移默化的,往往會被忽視。而孩子們今后的發(fā)展只有在擁有良好的文明禮儀基礎上,才能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才能適應社會的發(fā)展與變化。

幼兒家庭禮儀教育主要為幼兒的基本禮儀、家庭禮儀、和公共場所禮儀?;径Y儀就是生活中一些基本動作:比如隨手關門、輕拿輕放等;還有禮貌用語的使用。家庭禮儀主要是對待長輩的禮儀:出門和長輩打招呼、對長輩的尊重等。公共場所禮儀即幼兒在公共場所的行為禮儀:比如電影院看電影要保持秩序、安靜,乘車秩序等。

為了更好地實施幼兒家庭禮儀教育,家長需要把禮儀教育靈活地滲透到幼兒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隨機進行。幼兒在家和幼兒園的洗漱、吃飯、睡覺等日常生活行為都是禮儀教育的契機,家長要在日常的生活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為幼兒提供各種各樣的情境,制定各項行為規(guī)則。同時對每個環(huán)節(jié)的行為提出具體的要求,把禮儀內(nèi)容細化到各個環(huán)節(jié)中。例如,進餐做到文明用餐,保持桌面干凈,愛惜糧食,吃完自己的一份飯菜,餐后自覺收拾餐具,養(yǎng)成漱口和擦嘴的好習慣。

良好的家庭禮儀氛圍能促進家庭禮儀教育的實施。作為家長,應該努力建立一個充滿理解、信任和親情的幸福家庭,讓孩子在和諧、溫暖和相親相愛的家庭人際環(huán)境中健康地成長。

每個幼兒都是潛力股,家長應該在重視知識教育的同時,多多關注幼兒的禮儀教育,讓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禮儀習慣,做一個有風度,有涵養(yǎng)的孩子。良好的禮儀習慣能讓孩子更容易被社會接納,對孩子而言,是終生受益的。中國是禮儀之邦,良好的禮儀,不管在家,在社會,都能為自己爭光,為父母爭光,為祖國爭光。

家庭教育之我見


家庭教育之我見

奧地利兒童心理學家阿德勒在他的著作中認為,家庭的環(huán)境對一個孩子的成長和發(fā)展極為重要,每一個孩子都會去追求優(yōu)越感,而教育者的任務就是把這種追求引向富有成就和優(yōu)異的方向,并確保這種追求給孩子們帶來的就是精神的健康和幸福。

我們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認為,作為家長只有力行言傳身教,率先垂范,將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傳授影響孩子。與時俱進,保持和諧溫暖的家庭環(huán)境,為孩子樹立一個好的榜樣。對孩子的興趣愛好加以鼓勵與表揚,并提供力所能及的物質條件和時間。如我的孩子對籃球、足球等體育活動比較喜愛,我們就積極支持,使他在活動中找到自信,樹立自強的精神。和孩子相處,對他的優(yōu)點應該積極鼓勵表揚;對孩子的缺點,不能簡單粗暴的批評,應正確引導,以自己作為過來人的的經(jīng)驗向他傳授自己的生活學習經(jīng)驗,使他少走彎路。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每個家長的心愿,我相信在正確的家校共育、教養(yǎng)的模式下,孩子就能健康成長,即使不能成龍成鳳,長大也會做一個對國家有貢獻,對小家有責任感的人。

家庭雙語教育的三大法寶


最近,我周圍的媽媽們一直在談論雙語教育,這是近年來十分流行的一種早期語言教育形式。語言,幾乎是每個正常人都能掌握的技能。這種技能的學習自出生就開始,一直持續(xù)發(fā)展。有些人的一生只有一種語言相隨,有些人有兩種、三種,甚至更多種語言。除了母語之外,每多一種語言就等于多開了一扇窗,多欣賞一種社會文化的視野。家庭是孩子人生中第一個課堂。那么,如何利用家庭環(huán)境培養(yǎng)出色的雙語寶寶呢?下面是我個人在實踐中積累的一點經(jīng)驗,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首先,選準開始的最佳時期。如果您的孩子在兩歲左右,可以使用簡單動詞,能連貫地用2~3個詞組成短句,并且可以說出短小的兒歌,那么,證明孩子學習第一語言的能力基本達標。這時家長便可以開始考慮對孩子進行雙語訓練了。

其次,學外語,其實并不一定要巨大的金錢投資。有的父母寧可交高額的學費,把孩子送到雙語班讓老師教,也不愿意在家多花點心思與小孩一起做最簡單的口語互動,這是一種誤區(qū)。父母要做到本身就不排斥外語,哪怕說得不好,但是有心把它當作與孩子溝通的一個媒介、和孩子一起學習,雙語環(huán)境就應運而生了。

最后說一下家庭雙語教育的三大法寶:

第一個法寶: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對于孩子的雙語教育,特別是3歲以下的孩子,一板一眼地循循善誘對這些小家伙是起不了什么作用的。孩子還沒有上學,他也沒有任務,以后他有的是學習的機會。但是如果沒有了興趣,他還能學好什么呢?所以,對待這些頑皮、好動、沒什么耐性的孩子最好的方式就是寓教于樂,讓他們在玩耍中不知不覺地學習與記憶才是上上策。

無論是什么性格的孩子,都會對游戲情有獨鐘。那就可以利用這一點進行雙語教育。像涂色游戲就是孩子最喜歡的游戲之一。爸媽可以在孩子給畫涂色時,把雙語中的“red”、“green”、“blue”等顏色說給孩子聽,并用相應顏色的筆把單詞寫出來。幾次下來,孩子就會在畫太陽時很自然地想到“紅色一red”,畫天空時便能想到“藍色一blue”。

第二個法寶:重復再重復,隨時隨處不厭其煩地重復。

語言是在不斷地聽、說、模仿、使用中提高的。如果沒有一個連續(xù)、經(jīng)常的語言環(huán)境刺激,學過的東西極易遺忘。所以爸爸媽媽在教育培養(yǎng)中,應該潛移默化,從細節(jié)出發(fā),讓孩子不知不覺地習慣另一種語言、另一種文字。

聆聽是最基本的語言接受方式,運用各種手段,讓孩子隨時隨地都能聽到外語??梢赃x擇一個孩子熟悉的故事,選取里面的一個主要角色,例如一只小鳥。然后告訴孩子,“bird就是小鳥”,也許這時孩子并不能完全明白這兩個的關系。但在之后的故事講述過程中,把里面所有的“小鳥”都換成“bird”這個詞。由于孩子對故事情節(jié)的熟悉,使得整個故事聽完后,“鳥”和“bird”在他的腦中就形成了一種關聯(lián),以后再聽到“小鳥”,很自然地就能聯(lián)想到“bird”這個詞了。出門看到有鳥的圖片或天空中的飛鳥都可以問孩子,這是什么?用英語怎么說?

第三個法寶:“三心二意”

三心:一為耐心,對待頑皮的孩子,要教會他另一種語言,必不可少的就是耐心。二為恒心,雙語教育就像一次馬拉松長跑,比的就是堅持。誰有耐心,手把手、一點一滴、一次一次不厭其煩地教孩子,誰就離雙語寶寶更進了一步。三為信心,在雙語教育中,不要吝惜你的鼓勵。即便是孩子的發(fā)音不標準,也千萬不要打擊他們的信心,給他們發(fā)言的權利。當孩子表達自己的意思時,要耐心地傾聽,不要責怪他或者取笑他,要告訴孩子慢慢地講,不要著急,鼓勵孩子多發(fā)言。

二意:一為真意,雙語教育的目的是開發(fā)幼兒智力和培養(yǎng)幼兒對雙語學習的興趣。很多家長在雙語教育過程中,往往急于求成。比如硬性規(guī)定孩子要記住多少個單詞,或者嚴格要求寶寶使用英語。其實這樣是拔苗助長,反而事倍功半,教育效果不理想。嚴重的還會使孩子從小對英語產(chǎn)生反感,在思想上產(chǎn)生抵觸情緒,從而影響孩子今后的英語學習。二為創(chuàng)意,雙語教育的方式,貴在創(chuàng)新。父母不必急于將所有規(guī)則一次性地傳授給孩子,因為在往后的學習路途上,由他們自己發(fā)掘而來的知識會更有意義。游戲、歌曲、兒歌、繞口令、情境對話等都是孩子喜歡的形式。只有每天換著方式來對孩子進行潛移默化的教育,孩子才不會對學習失去興趣。

讓孩子在語言發(fā)育時期就接觸雙語,同時運用雙語表達自己的思想,對孩子的語言發(fā)育有很大的好處。每一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父母們一定要結合孩子自身的情況去為他創(chuàng)造最好的雙語條件。只要你給孩子創(chuàng)造一個好的雙語環(huán)境,孩子就一定會回報給你驚喜。

家庭教育之學會傾聽


學會傾聽——想讓孩子聽話,家長必須先學習怎樣聽孩子說話

先看一段對話。

貝貝:“媽媽,對不起!”

媽媽:“發(fā)生什么事了,來!告訴媽媽?!?/p>

貝貝:“我不敢,因為你會生氣。”

媽媽:“不會!媽媽保證不生氣,快!好乖!跟媽媽說,發(fā)生了什么事?”

貝貝:“今天我和誠誠打架,被老師批評了,老師還說要打電話給你?!?/p>

貝貝:“什么?你又和人家打架,你怎么那么不聽話,開學才多久,已經(jīng)跟多少人打過架了?你是想氣死媽媽才高興,是不是?”

貝貝:“你不守信用,說好不生氣的,還罵人?!?/p>

媽媽:“自己做錯事還頂嘴?!?/p>

貝貝委屈地跑回房間,客廳里留下氣急敗壞的母親。

很多父母都有這樣的抱怨:孩子越大離他們越遠,有話也不肯和他們說,更別想知道孩子的心里在想什么了。在一次“情緒管理闖關”的游戲中,很多小朋友在回答“心中有快樂的事會如何處理”時說,最想和朋友分享。當被問到“心中感到很委屈時怎么辦”?“放在心里”是多數(shù)小朋友的共同心聲。當輔導教師再加以引導時,他們才勉為其難地說,找個人來說。然而這個人多半不是他們的父母。再細問下去,孩子無奈地說:“跟他們說也沒有用?!?/p>

在一般的觀念里,認為溝通的元素主要是“說”,父母所呈現(xiàn)的態(tài)度是“我說,你聽”。其實,“說”只是溝通中較不重要的一環(huán),真正重要的溝通元素是“傾聽”。如何傾聽孩子說話呢?

首先,要學習“停、看、聽”。

停,暫時停止進行中的工作,注視孩子,提供孩子表達感受的時間和空間。看,仔細觀察孩子溝通時非語言的行為表現(xiàn)。聽,傾聽孩子說什么。并適時給予孩子一些反應。

其次,要了解非語言的信息。

父母要對孩子溝通時的非語言行為所代表的意義有所了解。通常孩子會借著行為表現(xiàn)傳遞著不同的感受。例如,擲東西:表示生氣、失望、不滿、情緒受挫。打呵欠:意味著無聊、沒興趣、想睡覺或精神不振。眼神逃避接觸:表現(xiàn)焦慮不安、缺乏興趣、害羞。不說話:可能意味著正在思考或悲傷、沮喪、郁悶、不高興。

最后,父母傾聽應具備的基本態(tài)度。

1、要有“想聽”孩子說話的心意。

2、允許并真誠接納孩子可以有和你不同的想法。

3、要相信孩子有解決問題的能力。父母的信賴是激發(fā)孩子潛能的催化劑。

4、尊重孩子是個完全獨立的個體。

在尊重、接納的前提下,傾聽可以形成完全的溝通氣氛,傳遞父母對孩子的關懷和愛護。

相關推薦

  • 家教知識:幼兒家庭教育之禮儀教育 家教知識:幼兒家庭教育之禮儀教育 禮儀教育不僅僅是教育幼兒要有禮貌,更多地是自我修養(yǎng)的教育。正確的禮儀教育有利于提高孩子的自覺意識和自我約束能力;有利于培養(yǎng)孩子優(yōu)雅的氣質和優(yōu)美的儀表、風度;有利于培養(yǎng)...
    2020-09-22 閱讀全文
  • 家庭教育之我見 家庭教育之我見 奧地利兒童心理學家阿德勒在他的著作中認為,家庭的環(huán)境對一個孩子的成長和發(fā)展極為重要,每一個孩子都會去追求優(yōu)越感,而教育者的任務就是把這種追求引向富有成就和優(yōu)異的方向,并確保這種追求給孩...
    2020-10-10 閱讀全文
  • 家庭雙語教育的三大法寶 最近,我周圍的媽媽們一直在談論雙語教育,這是近年來十分流行的一種早期語言教育形式。語言,幾乎是每個正常人都能掌握的技能。這種技能的學習自出生就開始,一直持續(xù)發(fā)展。有些人的一生只有一種語言相隨,有些人有...
    2021-04-13 閱讀全文
  • 家庭教育之學會傾聽 學會傾聽——想讓孩子聽話,家長必須先學習怎樣聽孩子說話 先看一段對話。 貝貝:“媽媽,對不起!” 媽媽:“發(fā)生什么事了,來!告訴媽媽?!?貝貝:“我不敢,因為你會生氣?!?媽媽:“不會!媽媽保證不生氣...
    2021-10-09 閱讀全文
  • 顏之推的家庭教育觀 顏之推何許人也?他就是被后世稱為“家教規(guī)范”的傳世著作《顏氏家訓》的作者。他在這部著作中,共寫有20篇關于立身、治家、處事、為學的經(jīng)驗總結,是一部系統(tǒng)完整的家庭教育教科書。顏之推的教育觀念概括地說有以...
    2020-07-13 閱讀全文

家教知識:幼兒家庭教育之禮儀教育 禮儀教育不僅僅是教育幼兒要有禮貌,更多地是自我修養(yǎng)的教育。正確的禮儀教育有利于提高孩子的自覺意識和自我約束能力;有利于培養(yǎng)孩子優(yōu)雅的氣質和優(yōu)美的儀表、風度;有利于培養(yǎng)...

2020-09-22 閱讀全文

家庭教育之我見 奧地利兒童心理學家阿德勒在他的著作中認為,家庭的環(huán)境對一個孩子的成長和發(fā)展極為重要,每一個孩子都會去追求優(yōu)越感,而教育者的任務就是把這種追求引向富有成就和優(yōu)異的方向,并確保這種追求給孩...

2020-10-10 閱讀全文

最近,我周圍的媽媽們一直在談論雙語教育,這是近年來十分流行的一種早期語言教育形式。語言,幾乎是每個正常人都能掌握的技能。這種技能的學習自出生就開始,一直持續(xù)發(fā)展。有些人的一生只有一種語言相隨,有些人有...

2021-04-13 閱讀全文

學會傾聽——想讓孩子聽話,家長必須先學習怎樣聽孩子說話 先看一段對話。 貝貝:“媽媽,對不起!” 媽媽:“發(fā)生什么事了,來!告訴媽媽。” 貝貝:“我不敢,因為你會生氣?!?媽媽:“不會!媽媽保證不生氣...

2021-10-09 閱讀全文

顏之推何許人也?他就是被后世稱為“家教規(guī)范”的傳世著作《顏氏家訓》的作者。他在這部著作中,共寫有20篇關于立身、治家、處事、為學的經(jīng)驗總結,是一部系統(tǒng)完整的家庭教育教科書。顏之推的教育觀念概括地說有以...

2020-07-13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