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為您提供優(yōu)質的幼兒相關資訊

案例:報紙主題生成中教師的策略

發(fā)布時間:2021-05-31 中班主題活動 幼兒園教師教研的主題 幼兒園中班主題活動方案

隨著幼兒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人們的教育觀念也隨之發(fā)生了變化,教師們已告別了傳統(tǒng)的統(tǒng)一由教師預設的教學方式,開始考慮如何根據(jù)幼兒的年齡特點和根據(jù)幼兒的個體差異,盡力滿足每個幼兒發(fā)展的需要。為此,在幼兒園一日活動中,解決好教師預設活動和幼兒生成活動之間的關系,已成為幼教工作者的研究焦點。我們在借鑒國內外的先進經(jīng)驗基礎上,結合本班實際進行了“報紙方案教學”這一生成性活動為主的教學實踐與探索。

報紙,作為幼兒生成活動的內容和主題通常來自他們感興趣的熟知的世界,是幼兒運用已有經(jīng)驗進行的自主活動。那么,在幼兒的自主活動中教師是否就可以徹底放手呢?美國建構主義學派的學前教育專家德弗里斯給予了我們很好的回答。她在主張幼兒的知識是建構同化的同時還強調:一個好的教師應該懂得什么時候教,教什么,為什么教,怎么教,要懂得運用強化手段去幫助兒童同化知識,懂得在必要時做出決定。由此可見,在幼兒生成活動中,教師的作用是必不可少的。同樣,在報紙主題生成的過程中,教師應如何與幼兒發(fā)生互動,應采取何種策略,無疑將影響著報紙主題的深入和活動的深度。教師要發(fā)揮作用,但應以既不替代幼兒的思考,又能使幼兒得到適度的幫助為宜。其中,“度”的把握顯得尤為重要。

在一般情況下,報紙主題的生成可分為三種方式:一是由幼兒自發(fā)生成;二是由師生共同產(chǎn)生;三是由教師確定。這三種主題產(chǎn)生方式,有教師預設的,也有幼兒生成的,并且是在活動中交替發(fā)生。為了把握教師預設主題和幼兒生成主題之間的關系,教師要充分發(fā)揮師生雙方的積極性,在不同的方式下,有側重地采取相應的措施,使活動始終處于動態(tài)之中,使成人的要求和幼兒的需要盡可能相符合。具體說,在報紙主題生成中教師可采取如下策略:

1.幼兒自發(fā)生成報紙主題時的“順”。

幼兒來自不同的家庭、有著不同的生活環(huán)境,他們的興趣、經(jīng)驗各不相同。因此,他們往往會三三兩兩地在與環(huán)境的互動中,自發(fā)生成出許多不同的主題,而這些主題最能體現(xiàn)幼兒最近發(fā)展區(qū)的需要。在這種由幼兒自發(fā)生成主題的情況下,應首先講求一個“順”字,即順應幼兒的活動,為他們提供有關主題的資料及活動所需的材料、時間、場地等等,使幼兒順利地進入下一階段的探索。并形成主題。

例如:一位幼兒在領到“現(xiàn)代育兒報”時,并沒有馬上放進袋子里,而是津津有味的翻看里面的連環(huán)畫,并招引了大伙也有樣學樣的翻起來。看著孩子們“亂轟轟”的場面,我并不干涉,反以支持、欣賞的態(tài)度鼓勵他們去看報紙,在翻看的過程中,孩子們產(chǎn)生了許多的問題:“這是什么報紙?”“報紙是不是只有大人才可以看?”“看,這個字我認識!”幼兒就這樣自發(fā)生成了研究報紙的主題。為了讓孩子更深入全面地了解報紙的情況,我與孩子們一起收集了各種各樣的報紙,孩子們也從資料中了解了報紙的種類、報紙的基本結構、報紙的編輯過程等知識。由此,又形成了有關“報紙”的一系列主題。

在活動過程中,幼兒表現(xiàn)出極大的學習積極性和自覺性,他們發(fā)現(xiàn)問題、尋找問題答案的能力,是我難以在其他教學中見到的。這時幼兒的潛能得到了真正發(fā)揮。因為,此活動是幼兒自己的活動,所探索的問題是他們真正想知道的東西。

從上述例子可以看出:正是由于給予幼兒極其自由的時間和空間,提供了資料,使幼兒能在活動中放開手腳,自主地探索,并在與資料的互動中,生成了主題。不難發(fā)現(xiàn),給足幼兒自由的時間與空間,提供豐富的材料是順應幼兒自發(fā)生成報紙主題的主要策略之一。

只要我們在日?;顒拥拿總€環(huán)節(jié)留心觀察,都可以看到許多由幼兒自發(fā)生成的主題。對幼兒來說也許這些正是他們的興趣和需要之所在。如果老師在這時能及時提供幫助,或許是成功教育的開始。

2.師生共同產(chǎn)生報紙主題時的“引”。

幼兒的活動常常受到無意注意和形象性思維等特點的制約,因此幼兒對事物的探索往往缺乏深度。有的幼兒經(jīng)常在一個主題即將誕生之時,由于受到干擾或別的原因,就放棄了研究而轉向另外的活動,從而失去許多值得研究的主題。所以,在幼兒活動過程中我通過觀察思考,找到恰當?shù)臋C會,參與到幼兒的活動中,用巧妙的方法引導幼兒生成報紙主題。

例如:我發(fā)現(xiàn)在開展報紙主題時,大部分幼兒對報紙的編輯過程比較感興趣,同時,每個孩子的觀察視角有所不同,經(jīng)過初步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注意人員安排的幼兒有5人,注意制作剪報的幼兒有8人,報紙采訪技巧的幼兒有10人,注意報紙版面結構的幼兒有6人。這個統(tǒng)計引發(fā)了我的思考:如何引導幼兒更深入地探究自己感興趣的問題?于是我設置了一些問題:“為什么報紙要編輯?”“為了吸引讀者?!辈簧儆變翰患偎妓鞯卮鸬?。這一話題馬上引起了孩子們的興趣,濤濤(化名)說:“這么多報紙,那份編輯得罪好大家才會去買它?!倍ɑ┱f:“我最喜歡看育兒報,因為它有許多漂亮的圖畫,這都是編輯出來的?!辨面茫ɑ┱f:“老人報的編輯我最不喜歡?!庇變阂魂嚻咦彀松嗪螅處熡謫枺骸澳敲丛鯓硬拍芫庉嫼靡环輬蠹埬??”幼兒答:“互相合作呀!”教師接著問:“你會怎樣和你的好朋友一起編輯一份報紙呢?”幼兒在教師的引導下,對報紙的編輯產(chǎn)生了極大的興趣,這也引發(fā)了以后研究報紙發(fā)行的問題。報紙的編輯這一非常有價值的主題便是在師生共同的交談中產(chǎn)生的。

可以看出在此過程中,教師主要運用的是觀察和設置開放性問題的策略。觀察是保證生成性活動的首要策略,它有助于教師更好地了解孩子,理解孩子們的學習方式。

因此,在師生共同生成主題時,教師應經(jīng)常轉換角色,將自己的經(jīng)驗與幼兒的經(jīng)驗融合在一起。注意觀察幼兒的一言一行,尋找幼兒的興趣點和生長點,有選擇地從幼兒的經(jīng)驗、興趣中引伸和擴展出新的主題。

3.教師生成報紙主題時的“推”。

在報紙生成性活動中,由于幼兒缺乏經(jīng)驗,對事物的認識有限,因而探索容易停留在表面。同時,又因為幼兒的數(shù)理邏輯能力有限,常常無法對事物進行深入的研究。這就需要教師“推”幼兒一把,即在適當?shù)臅r機對幼兒進行點撥,借助當時的情景、材料,直接地提出報紙主題,把幼兒的學習興趣推向較高的層次。

例如:教師發(fā)現(xiàn)幼兒只注意觀察報紙的頁面結構、編輯過程,而沒有想到要深入研究報紙的發(fā)行。碰巧,有一天,有位幼兒告訴同伴:“昨天我和媽媽一起去買報紙。”這引起了大家的興趣。我抓住了這個機會,就問幼兒:“你們想看看報紙是怎么賣出去的嗎?”“想?!庇變厚R上圍了上來,聲音中充滿了渴望。于是我班組織幼兒到報紙檔去參觀,孩子們邊看邊議論,并積極的采訪了報紙檔的老板:“為什么要賣這么多種報紙呀?”“你要到什么地方去領報紙呀?”“如果下雨了,你要怎么辦呢?”“你一天賣多少份報紙呀?”在教師的提議下,幼兒開始研究起報紙的發(fā)行。在此過程中,捕捉到教育的最佳時機,進行主動出擊,用“放大技術”把幼兒的興趣點轉向報紙的發(fā)行來。

報紙主題的生成,關鍵是要能準確地捕捉到隨機教育的契機。生成能引起幼兒興趣的活動,就有可能有效地促進幼兒的活動向縱深發(fā)展。同時,還要善于從幼兒的反映中,反思經(jīng)驗中重要的因素,用幼兒能接受的方式提出報紙主題。

總之,在報紙生成性的活動中,教師面對著“具有三分之一確定性和三分之二不確定性的幼兒”,面對著動態(tài)性、靈活性和開放性的活動過程,不僅需要有充足的知識準備,更需要在與幼兒互動時采取靈活多樣的方法和多種策略。如:在作息制度安排上要有彈性,能根據(jù)幼兒的需要靈活地掌握,在活動中要學會等待、學會傾聽、學會用適當?shù)姆椒ㄟM行回應。瑞吉歐課程的理念告訴我們:“每位兒童的生存就是希望尋求生命的真諦,以自己的方式演繹生命,所以我們要相信兒童的才智。假若,我們沒有好好去發(fā)掘兒童的才智,毫無疑問是種浪費。要兒童的自我價值及認同得到提升,我們便要學習聆聽兒童自創(chuàng)的知識、價值及意念,并相信在兒童的成長過程中,他們才是真正的主導者?!?/p>

Yjs21.coM更多幼師資料延伸讀

案例:通過案例反思尋求幼兒安全教育的策略


案例1:晚上,3歲的子儀一個人在客廳玩耍,父母都在廚房忙乎,子儀跑過來,將一個空藥瓶交給媽媽:“媽媽,把它扔到垃圾桶好嗎?”媽媽吃驚地問:“寶寶?里面的藥片呢?”子儀得意地笑了,指指嘴巴:“媽媽,我都吃下去了?!边@下可不得了,驚慌失措的父母趕緊帶著孩子去醫(yī)院檢查、洗胃了。

反思:由于孩子年齡小,安全意識差自我保護能力差,當他們由于新奇而去嘗試一些事情時,卻不料危險已經(jīng)悄悄來到身邊了,雖然多數(shù)家長經(jīng)常擔心孩子會發(fā)生意外傷害,但對于某些能夠引起意外傷害的家庭環(huán)境因素卻不夠注意,不少大人不注意保管好家里的藥品,放在孩子能拿得到的地方,他們想不到由此可能會導致孩子家庭藥物中毒的發(fā)生。

案例2:幼兒喝豆?jié){時,由于豆?jié){太燙,佳佳手一抖把豆?jié){弄潑了,手指被豆?jié){燙紅了,剛剛參加工作的李老師很緊張,帶著孩子去找校醫(yī),卻沒找到??粗⒆蛹t紅的手指,只好又帶著孩子去醫(yī)院,正巧佳佳的媽媽是一位護士,她看到佳佳的小手因為沒能及時處理而燙起一個水皰,就趕快幫助孩子處理,一邊委婉地對小李老師說:“其實孩子當時只要在自來水上多沖一下就沒事的?!?/p>

反思:在幼兒園,有很多這樣的案例,由于教師缺乏必要的安全救助常識而延誤時機,導致原本可以減輕的意外傷害事故變得后果嚴重,給幼兒造成不必要的傷痛和傷害。

案例3:在中班幼兒的一次手工活動中,某老師為了教育孩子們注意用剪刀的安全,就告訴孩子們:“大家剪時要小心,今天這些剪刀都是新的,很鋒利的,不能剪到小手,小手會剪破流血。也不能剪到衣服,衣服也會剪破的?!苯Y果是,一名幼兒真的悄悄剪了小手指上的表皮,雖不至于流血,也很危險了,另一個幼兒則把同桌一女孩子的羽絨服剪了一個小口。

反思:這是一位工作不久的教師在課堂上發(fā)生的事件,這位老師有基本的安全教育意識,卻由于沒能運用正確的安全教育策略而導致一節(jié)課發(fā)生兩次意外事件。幼兒年齡小,好奇心強,對于一切新鮮事物都樂于去嘗試,可是卻缺乏正確的判斷能力,有的家長或教師喜歡用禁止式的方法,例如告訴幼兒“不玩火”“不把手指插入電插座的孔內”“不用繩索套在頸項上”“不探身窗外”“不拿滾燙的東西”等。禁止其實是一種消極的做法,很可能帶來不良的效果:幼兒原來并沒想到要做的事,經(jīng)成年人一提起,反而刺激了他們的好奇心,想嘗試一下,這就弄巧成拙了。

那么,幼兒園和家庭應該采取哪些對幼兒進行安全教育的策略呢?

一、家庭和幼兒園共同為幼兒營造安全的環(huán)境,及時消除一些不安全的隱患。

無論孩子是在生活還是學習中,家長和教師都應為幼兒提供一個安全的環(huán)境和活動設施,如將藥品、消毒水、殺蟲劑等放在孩子夠不到的地方,打火機、蠟燭不要放在孩子能拿到的地方;及時將用過的電線插頭收起。在帶孩子外出時,給孩子換上舒適合腳的鞋子,不要讓孩子在堆放磚頭或滿是石頭瓦礫的場地玩耍,不要讓孩子獨自在水池或河邊玩耍等等。教師應注意留心觀察室內外環(huán)境中有無對幼兒身體造成危險的隱患,及時加以消除。

二、幫助幼兒形成良好的生活衛(wèi)生習慣,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幼兒的自我保護能力。

幼兒的年齡特點決定了其意識和行為之間的差異,幼兒的自覺性和自制能力都較差,而習慣的養(yǎng)成也不是一天兩天教育就可以見效的。我們教育者必須在日常生活中多進行正確行為的引導,使之形成習慣,同時還要經(jīng)常督促和檢查,幫助幼兒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經(jīng)常給孩子講解防止中毒和意外傷害的知識,讓孩子知道周圍哪些東西能玩、哪些不能玩,哪些東西是危險的,對我們的身體有傷害。認識一些常見的安全標記,知道緊急情況下的求援電話和求助人群,從而逐步提高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

三、堅持正面引導和多種形式相結合的教育策略。

1、集體討論提高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

安全教育是一個長期、連續(xù)的過程。幼兒園的孩子年齡小,自我保護意識差,每次活動前的安全教育都是必不可少的。在幼兒原有的認識的基礎上,應適時、及時地提醒幼兒,讓幼兒鞏固已有的知識并獲得更深層次的認識,使安全意識逐漸在幼兒心里扎根。

在幼兒園,戶外活動是幼兒容易發(fā)生意外事故的時段,因此,在活動前,可以和幼兒一起分析容易出現(xiàn)的危險情況,并共同討論應該怎樣玩才不會出現(xiàn)危險。分析容易出現(xiàn)的危險情況,應該怎樣玩玩具,不應怎樣玩,知道怎樣做才對,怎樣做不對,讓幼兒了解游戲規(guī)則。以引起幼兒注意,提高他們的安全意識,避免不安全事情的發(fā)生。

2、個別指導和同伴影響相結合的形式。

在日常教育教學中,對于個別能力較差的幼兒,教師應加強個別指導,因為他們對那些危險性強的項目自我保護能力差,無意識,因此在老師的個別指導下,那些孩子會逐漸養(yǎng)成習慣,從而對這些項目有防范意識。有時同伴的影響也是很重要的,特別是看到別人遇到困難或危險,自己便會從中吸取教訓,而去摸索和探究另一種保護自我的方法,從而也增強了自己的保護意識。

案例:淺析一位媽媽型教師的策略后之反思篇


鏡頭一:

1情況表述:

朵朵又哭了!她摟著爸爸的脖子,躲在爸爸的懷里就是不放他走。國慶長假結束后,朵朵的情緒就不好。

2教師的想法:

我以為是她的適應期,過幾天就能好,所以還不以為意。沒想到,后來幾天,朵朵又病了,在家休養(yǎng)了好些天。這次來幼兒園,她的情緒更糟了,天天都哭泣。

3教師欲采取的策略:

我試圖尋找她哭泣的原因,準備對她進行全天觀察。

鏡頭二:

1情況表述:

觀察了一段時間后發(fā)現(xiàn):在吃飯前,朵朵總是哭泣,并稱自己胸口難受。在小朋友們自由活動時,她總是獨自坐在那兒,默默地流淚。但是,在每次她不高興的時候,只要老師走近安慰,她總會停止哭泣,靠在老師的身邊。

2老師的分析猜測:

我想,她一定是非常渴望得到老師的安慰和關懷,所以就經(jīng)常和她聊聊天。

3老師采取策略后的效果:

聊天的結果:并沒有改善她天天來園的不高興。

4設想調整策略:

★請一些活潑、開朗的孩子和朵朵做朋友,帶她一起玩。

★在日?;顒又?,多關注朵朵,盡量滿足她的情感需要。

鏡頭三:

1情況表述:

朵朵爸爸告訴我他找到朵朵不高興的原因了:原來,有一次在喝牛奶時,小木子把朵朵的牛奶打翻了,并且沒有向她道歉。所以,朵朵總是想著這事,感到不高興。

2教師的想法:

這個原因讓我感到太意外了!因為,類似的事情在幼兒園發(fā)生過好多,而且我們經(jīng)常教育孩子要學會原諒別人。難道朵朵就是為了這件事情而耿耿于懷的嗎?

3教師預采取策略:

我又和朵朵談了一談,希望她能原諒小木子,但朵朵只是搖頭。我感到了事情的嚴重,充滿了挫敗感。

這次,我求教了宋萍老師,在孩子的教育上她非常有經(jīng)驗。

鏡頭四:

早鍛煉時,朵朵又哭了,我牽著她的手,把她帶在身邊。“你是朵朵吧?”宋老師問。朵朵好奇地望著宋老師?!澳銥槭裁纯薨??”“因為小木子把我的牛奶打翻了。”“原來是這么小一件事啊”,宋老師說,“我們班有個妹妹,她很漂亮的臉上被一個弟弟抓了一條紅紅的印子,還很疼。但是后來,她還是原諒這個弟弟了。那你覺得牛奶打翻這件事情大還是臉被抓傷的事情大?”朵朵不作聲?!懊刻煜胫@件事,是很不高興的。你想原諒他嗎?”朵朵還是搖搖頭?!芭?,你現(xiàn)在還不想原諒他,但你會準備好原諒他的?!彼卫蠋熡终f。過了一會,朵朵在我的鼓勵下,開始進行體育運動了。宋老師見了,忙跑來夸她:“朵朵你好棒哦!你已經(jīng)準備好原諒小木子了。漸漸地,朵朵的臉上露出了一絲的笑容。午睡時,我和宋老師一起又去看了朵朵。“朵朵,我們又來看你了,你是不是原諒小木子了?”朵朵點點頭?!澳阏娴暮冒襞?!我真想親你一下,你愿意嗎?”朵朵搖搖頭?!澳阏媸且粋€有個性的孩子!那宋老師送你一顆糖果吧。希望你明天來幼兒園的時候不要再哭了!”我也送了朵朵一張卡片,并告訴她:她能夠原諒別人我感到很高興,希望她天天能高高興興地來幼兒園。朵朵點頭答應了。果然,從第二天起,朵朵就沒再哭過。她的情緒漸漸好轉了,學習的積極性高了,連胃口也變得好起來。我真的是從心里感到高興。

反思:

我覺得,在整個事件中,我也是一個學生,并且受益非淺。我想著重談兩點,一是心理教育,二是察言觀色善思量。

心理教育是當今社會上熱門的話題之一。馬加爵事件給了我們很大的震撼!因此,孩子的心理教育不容忽視?。?!朵朵是一個內向的孩子,她很敏感。在班級里,她不是那種引人注意的孩子。一些活潑開朗的孩子往往擁有很多的朋友,擁有老師較多的注意和喜歡。而朵朵,她非常向往老師的關心,但她又不善于表達,所以她只能通過一些舉動來引起老師的注意,比如說哭泣。再者,朵朵不善于交往,和同伴間的接觸很少,所以同伴稍有點舉動,都被她認為是侵犯行為,而把自己牢牢地保護起來。因此,我覺得,老師應該把更多的愛放在那些敏感的“不起眼”的孩子身上,因為,他們比那些活潑開朗的孩子更需要關心和鼓勵。每天給他們一點鼓勵和表揚,他們就會有加倍的信心!

其次,教師的教育心理也非常重要。作為一個年輕的教師,在處理事件上很容易犯以下錯誤:1急噪:發(fā)現(xiàn)孩子有什么問題就急于、一定要幫助他改正,就象拔苗助長似的,往往事半功倍。2不言放棄。年輕的老師在處理問題上很怕失敗,并且,一遇上困難就會害怕,有挫敗感。年輕教師遭到孩子的拒絕后往往感到面子掛不住,引起急噪。而老師應該是一個好的引導者。是老師有目的的引導孩子,而不是老師的心理被孩子的反映所影響。俗話說,“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在孩子的教育上應該是循序漸進、循循善誘的。就象案例中的宋老師,一步一步地引導朵朵走出心里的不愉快。在整個過程中,她也遇到了“失敗”,如孩子的不原諒、孩子的不要她親吻等。而這些“失敗”其實都是為后面的成功作出鋪墊的。

察言觀色善思量。教師是一個很細心的觀察者。我聽一位老教師說過:她和孩子一起吃飯,為孩子夾了一道菜,家長很感動。當時我想,無非是知道他什么菜不能吃,怕引起過敏之類的。“我為孩子夾了一筷子魚!”原來,這位教師不僅知道孩子愛吃魚,還知道他最愛吃的是魚眼睛。原來就是這小小的魚眼睛贏得了孩子的愛和家長的信任??!我不禁感到由衷的佩服!由于沒做過媽媽,青年教師很容易忽略孩子生活中的細微末節(jié),正如案例中的我。雖然我觀察到了朵朵的不高興,但沒有深入性地探索其根源。要贏得孩子的心,就要了解孩子內心深處的東西。宋老師的舉動是一個很好的示范。對孩子的觀察是一種追蹤,是由外及內,由內至外的。“追蹤”,即觀察是一個持續(xù)的過程,是循序漸進的?!巴狻?,是指孩子外在的言語和行為?!皟取笔侵负⒆拥膬刃氖澜纭!坝赏饧皟?,由內至外”是指教師能夠從孩子外在的言語行為看到孩子內心的想法,能夠從孩子內心的心理活動分析孩子外在的行為舉動。

“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借用西方哲學家的一句話,我覺得人不應該犯同樣的錯誤。所以,反思非常重要。作為一名青年教師,“反思”更是尤為重要。在事情剛開始的時候,我忽視了一個5歲小女孩的心理需要,導致她的心事重重、不能釋懷,我感到很內疚。從這個事件中我獲得了很多東西:關愛每個孩子、怎樣與敏感的孩子交朋友、與孩子的溝通藝術等等。所以,我把這段案例完整地記錄下來,作為我的一段反思和一份警示。

在教育實踐上,我們會困難重重,但每一次困難后得到的是累累的收獲。這些收獲有來自孩子的也有來自自己的。所以,我喜歡反思:在實踐中積累,在反思中成長!

“我思故我在!”

大班主題報紙變變變


這是大班主題報紙變變變教案反思,是優(yōu)秀的大班主題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設計意圖:

報紙是幼兒經(jīng)常能見到的,是生活中非常熟悉的物品,但具調查了解一般孩子家中舊報紙的再用率并不高,孩子們也不會意識到,廢報紙還有很有趣的用途?;c以上原因,我設計了《報紙變變變》,從身邊的小事入手,培養(yǎng)初步幼兒的環(huán)保意識和行為,知道"變廢為寶"再利用的道理。

活動目標:

1、知道廢報紙能再利用,增強環(huán)保意識。

2、嘗試利用廢報紙與爸爸、媽媽一起合作進行報紙衣服的創(chuàng)作,體驗廢報紙創(chuàng)作活動的樂趣。

3、報紙時裝秀,能在集體面前展示自己創(chuàng)作的作品,體驗表演的樂趣。

4、能學會用輪流的方式談話,體會與同伴交流、討論的樂趣。

5、培養(yǎng)幼兒樂意在眾人面前大膽發(fā)言的習慣,學說普通話。

活動準備:

1、收集廢報紙。

2、幼兒觀賞作品若干幅。

3、雙面膠、透明膠、剪刀等工具。

活動過程:

一、組織幼兒討論,初步認識報紙。

1、教師:你們見過報紙嗎?報紙是什么?報紙有什么作用?(幼兒討論)2、報紙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但它也有神奇的一面。今天我們一起來了解神奇的報紙。首先我們來聽聽報紙的自述吧!

二、欣賞故事:《一張報紙的自述》

1、報紙是從哪里來的?誰變成的?。?/p>

2、設問:假如你是這張報紙,你想對大家說些什么?

3、報紙除了能讓人們及時的了解到新聞和一些信息,報紙還有其他什么作用嗎?

三、欣賞故事:《神奇的報紙》

1、早晨,在吃早飯的時候,寶寶碰到了一件什么神奇的事情?

2、報紙跟他說了什么?

3、聽了這個故事,我們應該怎樣做呢?

4、報紙作用很大,我們把它變變變,可以把它變成什么寶貝呢?

總結:是啊,報紙的作用可真大!日常生活中,它給我們帶來豐富的信息和知識。在完成它的使命后,心靈手巧的人還可以想出很多方法來利用它,把它變廢為寶,起到保護森林資源的作用。我們幼兒園馬上要舉行"愛爾杯時裝秀",今天我們就來做一回時裝設計師,用這些報紙來做一件漂亮的時裝,參加時裝秀表演,好嗎?

四、親子合作,設計、制作報紙時裝。

1、教師提供各類工具,寶寶與爸爸或媽媽一起參與設計,媽媽負責裁剪,粘貼,寶寶做助手,配合媽媽或爸爸完成報紙時裝的制作,教師巡回指導,給需要幫助的家庭提高技術性指導。

2、互相欣賞與交流,說說你們是怎樣設計時裝的,為什么要這樣做?有什么特殊意義嗎?

3、小結:

一張張普通的報紙在我們的巧手下變得如此神奇!我相信只要我們做個有心人,一定能將身邊更多的東西變廢為寶五、"愛爾杯時裝秀"表演跟著音樂展示自己的報紙時裝,充分展示自己時裝的亮點!

附:

故事一:《一張報紙的自述》

Hi!大家好!我是一張十分普通的《無錫日報》,每天走進千家萬戶,給大家?guī)碜罴皶r、最快捷、最新穎的信息。雖然我的身份很平常,但我的誕生歷程卻很不同尋常喲!

我的祖先是樹,工人叔叔把我加工成了紙。每天,記者們把采訪、收集來的最新消息寫成稿子,經(jīng)統(tǒng)一編排后,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傳遞到印刷廠,再由工作人員把它們拼版,制成膠片,發(fā)排后曬版。經(jīng)過W-PS型全自動顯影機的顯影,沒用的資料就會被專門的藥水清洗干凈,而有用的文字和圖片等則會被保留下來。這時,"幸存者"們將被制成一張張鋅版,鋅版上會噴有各種相應的文字、顏色和圖案,在印刷機組的共同"努力"下,各種鮮艷的顏色和豐富的文字將呈現(xiàn)在橡皮滾筒上,在兩邊的滾筒相互滾動配合中,文字和圖片就被印在從滾筒中間通過的新聞紙上。由于新聞紙是很大的一卷紙,要變成一張張人們手中的報紙,我還必須經(jīng)過折報頭機的裁剪,被裁剪時,我會覺得身體很痛,但一想到我馬上就能與廣大讀者見面,就咬咬牙通過了。我就是這樣在叔叔阿姨的幫助下誕生的。你知道嗎,在現(xiàn)代化印刷設備上,我每小時的印量可是36000份呢!

聽了我的介紹,你是否對報紙的來歷更加了解了呢?有空歡迎你來印刷廠參觀,我相信你一定會有不小的收獲!

故事二:《神奇的報紙》

"寶寶,媽媽給你買來了早點,快來吃吧!"我隨手拿起了桌上的報紙就要去包油條吃。"哎!哎!你怎么能拿我去包油條泥?""咦?是誰在和我講話呢?"噢,原來是我手上的報紙呀!

報紙說:"我身上的印刷油墨中往往含有一種叫多氧聯(lián)苯的有毒物質。如果用廢舊報紙包裝食品,多氧聯(lián)苯就會轉溶到食品中,使食品受污染。多氧聯(lián)苯隨食物進入人體后,容易被脂肪組織、大腦和肝臟吸收并儲存起來,當累積儲存量達0.1~1克時,人就會中毒、生病呢!"媽媽說:"對,寶寶,不能用報紙,去,把它放到壁櫥里。""沒錯,你媽媽說得非常有道理。"這時,報紙又說話了,"回收廢紙可節(jié)約用于造紙的木材,起到保護森林資源的作用?;厥?600千克廢紙,可生產(chǎn)800千克的再生紙,節(jié)約木材4立方米,相當于保護17棵大樹。一個大城市一年丟棄的廢紙有幾萬噸,如果這些廢紙都能回收再利用,就相當于每年少砍伐幾十萬棵大樹。"我連忙說:"媽媽,我們趕快把所有的舊報紙收集好,送到廢品回收站去!""好,好!讓我再為大家多作點貢獻吧!"報紙高興地說道。我和媽媽手捧報紙有聲有笑地向廢品回收站走去……

活動反思:

在我園開展《幼兒園因地制宜開展幼兒戶外體育活動模式的研究》課題實施中,為了提高幼兒參與戶外體育活動的興趣,寓體育鍛煉于豐富多彩的活動之中,激發(fā)幼兒參加體育活動的積極性,幼兒園各個班級根據(jù)幼兒的年齡特點制作了不同的體育器械,比如:飛盤、保齡球、布袋等許多幼兒喜愛的器械材料,讓幼兒放開手腳去探索、去嘗試,從而得到創(chuàng)造性的運動經(jīng)驗。結合中班幼兒的生活體驗,我選擇了孩子們比較喜歡的紙棒作為活動材料,報紙是生活中隨處可見的,是一種可以廢物利用的材料,它取材方便而且比較安全。整個活動我以“棒”為主線,采用了愉快、輕松的活動節(jié)奏,給幼兒充分的自主探索、活動的空間,鼓勵幼兒大膽去嘗試,讓幼兒在與器械、同伴、老師的積極互動下,了解紙棒的各種玩法,擴展了幼兒的運動思維,提高了幼兒運動興趣與能力。

本次活動,我作為一個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我盡力為孩子們創(chuàng)造設計了一個寬松愉快的氛圍,讓他們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并及時的給予鼓勵和表揚。當然,由于活動中人數(shù)較多的因素,再加上又是借班上課,所以在關注個體差異方面我做得還不夠好。

如果讓我重上這節(jié)課,我會讓幼兒更加自由大膽的發(fā)揮出他們的想象力,充分的利用幼兒無暇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使這節(jié)課更加生動活潑。

相關文章

《幼兒園兒童劇教案:拔苗助長》:大班主題活動拔苗助長教案主要包含了游戲綜述,游戲網(wǎng)絡,游戲準備,游戲提示等內容,認識本課生字,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通過學習課文,讓學生懂得光有美好的愿望是不 夠的,還要有好的措施. 適合幼兒園老師們上大班主題活動課,快來看看幼兒園兒童劇拔苗助長教案吧。

《大班主題活動教案:京劇與臉譜教案(附教學反思)》:大班主題活動京劇與臉譜教案(附教學反思)主要包含了活動目標,活動準備,活動過程,延伸活動,活動反思等內容,使幼兒簡單了解京劇這種傳統(tǒng)戲曲藝術,萌發(fā)幼兒對我國傳統(tǒng)曲藝的好奇心和喜愛之情,使幼兒初步了解有關京劇人物,知道京劇是我國特有的戲曲種類,是我國國粹,適合幼兒園老師們上大班主題活動課,快來看看京劇與臉譜教案吧。

《大班主題活動教案:寒冷的冬天教案(附教學反思)》:大班主題活動寒冷的冬天教案(附教學反思)主要包含了活動目標,重點難點,活動準備,活動過程,教學反思等內容,讓幼兒親身感受冬天到了,知道冬天很冷,人們有很多保暖的方法,觀察冬天花草樹木的變化,通過親身游戲活動,讓幼兒知道冬天要多鍛煉,鼓勵幼兒不怕冷,適合幼兒園老師們上大班主題活動課,快來看看寒冷的冬天教案吧。

教師隊伍建設與發(fā)展的策略


教師隊伍的專業(yè)素質和發(fā)展狀況直接影響著教育教學質量的提升。通過制定和實施科學合理的教師隊伍建設與發(fā)展策略,可以培養(yǎng)更多高質量的教師,提升他們的專業(yè)能力和素養(yǎng),從而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以下是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的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有關“教師隊伍建設與發(fā)展的策略”,以供參考,歡迎收藏閱讀!

教師隊伍建設與發(fā)展的策略

1. 建立科學的選拔機制:

制定嚴格的選拔標準,注重教育理論知識和實踐經(jīng)驗的結合,選拔具備優(yōu)秀教學能力、專業(yè)素養(yǎng)和敬業(yè)精神的教師。

2.?優(yōu)化培養(yǎng)體系:

加強教師培養(yǎng),建立完善的培訓機制,通過師范院校、教師進修學校等途徑培養(yǎng)更多高質量的教師。鼓勵教師持續(xù)學習,提升教學水平。

3.?加強教師職業(yè)發(fā)展:

建立健全的教師評價體系,通過評聘制度和薪酬激勵等方式,激發(fā)教師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力,提高教師的職業(yè)發(fā)展空間。

4.?加強教師團隊建設:

鼓勵教師團隊合作,開展教學研討活動和交流,促進教師之間的相互學習和共同成長。

5.?加強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培養(yǎng):

注重培養(yǎng)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和課堂管理能力,加強教師的教育技術應用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提高教師的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

6.?建立健全的激勵機制:

設置完善的晉升通道和職稱評定制度,建立績效考核和激勵機制,根據(jù)教師的教學成果和貢獻給予獎勵和榮譽,鼓勵教師努力提高自身素質和教學水平。

  7.?提供良好的教育環(huán)境和支持:

提供完善的教育設施和教學資源,加強對教師的師德教育和心理健康關懷,營造積極向上的教育氛圍。

教師隊伍建設與發(fā)展的策略包括科學的選拔機制、優(yōu)化培養(yǎng)體系、加強教師職業(yè)發(fā)展、加強教師團隊建設、加強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培養(yǎng)、建立健全的激勵機制以及提供良好的教育環(huán)境和支持。這些策略有助于提高教師隊伍的素質和能力,進一步促進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

相關推薦

  • 角色游戲中教師的指導策略 區(qū)角活動是介于學習活動和自由活動之間的一種開放式活動。在區(qū)角活動中,教師既要為幼兒提供提升經(jīng)驗的游戲內容,又不能破壞區(qū)角活動本身以幼兒為主體、自由、自主的特點,因此,教師恰當?shù)闹笇э@得尤為重要。角色...
    2019-12-16 閱讀全文
  • 小班幼兒自主性游戲中教師的指導策略 自主性游戲是小班幼兒最喜歡的游戲之一,在游戲中幼兒模仿成人,扮演各種角色,樂在其中。而小班幼兒正處在“以自我為中心”的階段,規(guī)則意識差,在自主游戲中往往隨心所欲,隨時可能偏離主題,甚至忘記自己的角色...
    2019-12-16 閱讀全文
  • 中班主題教案《玩貼紙》3篇 中班主題教案《玩貼紙》3篇適用于中班的主題教學活動當中,讓幼兒培養(yǎng)想像力和創(chuàng)造力,自己嘗試創(chuàng)作貼紙,認識貼紙的特點和作用,引導幼兒合理有效地利用貼紙,幫助幼兒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快來看看幼兒園中班主題《...
    2021-04-07 閱讀全文
  • 中班主題折紙 中班主題折紙教案反思主要包含了活動設計背景,活動目標,教學重點、難點,活動準備,活動過程,教學反思等內容,讓幼兒折漂亮的錢包,發(fā)展幼兒的動手能力,適合幼兒園老師們上中班主題活動課,快來看看折紙教案吧。...
    2021-05-10 閱讀全文
  • 案例:莫讓忽略成殺手 曾看過虞永平教授的一篇文章,文中的意思是: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應多回憶自己的童年,想想自己的童年需要什么,就該給孩子什么??戳诉@篇文章,頗受啟發(fā)。使我想到了童年的一件事。在一次美術活動中,老師讓我們畫掃...
    2021-05-15 閱讀全文

區(qū)角活動是介于學習活動和自由活動之間的一種開放式活動。在區(qū)角活動中,教師既要為幼兒提供提升經(jīng)驗的游戲內容,又不能破壞區(qū)角活動本身以幼兒為主體、自由、自主的特點,因此,教師恰當?shù)闹笇э@得尤為重要。角色...

2019-12-16 閱讀全文

自主性游戲是小班幼兒最喜歡的游戲之一,在游戲中幼兒模仿成人,扮演各種角色,樂在其中。而小班幼兒正處在“以自我為中心”的階段,規(guī)則意識差,在自主游戲中往往隨心所欲,隨時可能偏離主題,甚至忘記自己的角色...

2019-12-16 閱讀全文

中班主題教案《玩貼紙》3篇適用于中班的主題教學活動當中,讓幼兒培養(yǎng)想像力和創(chuàng)造力,自己嘗試創(chuàng)作貼紙,認識貼紙的特點和作用,引導幼兒合理有效地利用貼紙,幫助幼兒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快來看看幼兒園中班主題《...

2021-04-07 閱讀全文

中班主題折紙教案反思主要包含了活動設計背景,活動目標,教學重點、難點,活動準備,活動過程,教學反思等內容,讓幼兒折漂亮的錢包,發(fā)展幼兒的動手能力,適合幼兒園老師們上中班主題活動課,快來看看折紙教案吧。...

2021-05-10 閱讀全文

曾看過虞永平教授的一篇文章,文中的意思是: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應多回憶自己的童年,想想自己的童年需要什么,就該給孩子什么。看了這篇文章,頗受啟發(fā)。使我想到了童年的一件事。在一次美術活動中,老師讓我們畫掃...

2021-05-15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