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聽話”時 家長應該怎么做?
發(fā)布時間:2021-05-25 孩子不合群怎么辦 在幼兒園孩子不合群怎么辦 孩子幼兒園不合群怎么辦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會有自己的想法、立場以及想做的事情,孩子也不例外。在養(yǎng)育孩子的過程中,想必很多父母都有過類似的經(jīng)歷:天氣變涼了,你覺得要穿毛衣,孩子卻說他要穿襯衫;晚上9點,你覺得要睡覺了,孩子還要玩玩具;你覺得爬樹是件很危險的事情,但是孩子還是躍躍欲試;你想讓孩子睡前刷牙,他偏偏說不……當孩子“不聽話”時,家長應該怎么做?
新媽案例:
案例一:睡覺就是一場“戰(zhàn)爭”
我家大寶5歲,每天晚上到睡覺時間,他總是不能按著點睡,典型的“晚上不想睡,早上起不來”好話說盡了也沒用。有時候我氣急了,兇他幾句,他又哇哇大哭,搞得每個人都不愉快。
案例二:刷牙真是一件頭大的事情
小美3歲半,特別不喜歡刷牙。由于我和老公本身牙齒就不好,所以對孩子的口腔衛(wèi)生很關(guān)注。本來是為了她好,希望她不要像我們一樣,但是每次到最后都以“失敗”告終:不是她哭得撕心裂肺地把牙刷了,就是我極度失去耐心一走了之。唉!刷牙真是件頭大的事情!
析案例:
1.太多的“管束”會讓孩子更“不聽話”
做父母的愛孩子,就會特別想把自己認為正確的事情教給孩子,有些時候,由于愛子心切,我們甚至會顧不了孩子愿不愿意接受或者適不適合,都會希望他們“聽話”,因為我們害怕他們出錯,擔心他們不好。這種“厚重”的愛,在潛意識里可能是因為父母還不太信任孩子的能力,也帶有一些小小的控制感,希望能駕馭孩子。但是有時候如果父母對孩子的“要求”太多,他們就容易覺得父母太嘮叨,甚至會有逆反心理,從而讓父母“引導”孩子的功效降低。
2.打罵不能讓孩子心服口服
當孩子不聽話的時候,有些父母會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通過打罵的形式去“教育”孩子。
可能在這種歇斯底里或者怒火之下,孩子確實是屈服了,父母會覺得讓他長了一次教訓,但是他心理上沒有完全的接受。因為他很恐懼,不服不行,是被強迫的去“聽從”的,等到父母不在時,他又會還原到原來的狀態(tài)。并且這種發(fā)火可能一次兩次有效,但是長期下去,孩子也會“免疫”,對于他的行為不是一個很好的引導途徑。
如果父母太容易“暴躁”,孩子也會習得這種處理問題的方式。孩子將來長大可能也會表現(xiàn)得比較暴躁,容易發(fā)火。在他的世界里可能處理問題的方式都是就是發(fā)火,沒有商量,沒有忍耐,沒有退步。
支招:孩子不“聽話”家長怎么辦?
1.該不該聽話要分類討論
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會有自己的想法,父母要有反思和判斷能力。當孩子“不聽話”時,要想一想他這種不聽話有沒有道理,我們說的東西適不適合他,然后盡力調(diào)整自己的教養(yǎng)或者是建議,多從孩子的角度去考慮問題。
孩子不可能完全聽父母的,遇到問題要分析是應該由著孩子還是應該堅持我的東西。對于一些原則性比較強的問題,比如孩子碰電閘了,那就一定要讓他聽從我們。但是對于一些沒上升到原則問題的事情,父母可以讓孩子做主。
2.必須聽話的事情要立規(guī)矩
孩子的自知能力是有限的,有時確實需要父母的監(jiān)督。就拿睡覺這件事情來說,對小孩子來講,他的興趣很濃的時候,就會特別不愿意停止和結(jié)束。孩子的自控力是比較弱的,我們經(jīng)??梢钥吹接械男『⒆油娴枚急牪婚_眼了,但是他還依舊不愿意去睡,可是第二天上幼兒園,必須要保證有足夠的睡眠時間,我們是不能的妥協(xié)的,因此這件事情上,并不能完全聽他的話。我們就應該堅持讓他去睡覺,不能聽他的。
小貼士:孩子總不按時睡覺怎么辦?
首先就要講好規(guī)則幾點睡覺,形成好的睡眠習慣。其次,如果孩子出現(xiàn)了耍賴,給他的讓步是有限的。比如,在這個時間你再玩三分鐘?;蛘呤窃诳煲郊s定的時間點時,提前15分鐘提醒他。假如九點鐘睡覺,那八點四十五就要提醒孩子,讓他提前有個進入角色的心理準備。除此之外,可以安排個睡前特別吸引他的事,讓他一想到睡覺就覺得想有好事了。比如,睡前故事。有的孩子特別喜歡聽睡前故事,每天給他講個有趣的小故事,慢慢地他到了睡覺時間就會趕緊去睡,因為他期待睡前故事。
3.以維持一個良好友善的關(guān)系為前提
父母在和孩子相處中遇到分歧時,要以和孩子維持一個良好友善的關(guān)系為前提,盡量不要因為一些小事而鬧得很不愉快。因為關(guān)系鬧一旦僵了的話,孩子會很不愿意與你合作,他就會不信任你,他認為你給他的要求只是為了滿足你自己。
就拿刷牙這件事情來說,大量的信息告訴我們保護牙齒很重要,如果牙齒壞了,就會有很多不好的影響,但是這并不意味著孩子今天不刷牙了,牙齒就會有問題。牙齒是否健康跟遺傳也有很大的關(guān)系。孩子不愿意刷牙,你可以好言相勸。年齡小的孩子,他刷幾下,讓他自己去選一些他喜歡的牙膏或者是刷牙,給他調(diào)整一下。對于大一點的孩子,如果他一直不能養(yǎng)成刷牙的習慣,家長也就告知他便可以。因為說太多孩子會逆反或者是應付了事,牙刷就放在嘴里兩三下,可能都沒完全濕透,很快的就出來了。對于這樣的孩子,可能你說好多遍,甚至大發(fā)雷霆都沒用,但是如果他因為長期不刷牙有了口臭,和小朋友在一起玩的時候,大家給他提意見了,他很可能就改了。
雖然像刷牙這類的事情確實對孩子有好處,但是也建議不要因此而孩子弄得特別僵。因為這種僵對孩子大人彼此都是傷害,可能造成的傷害會讓將來兩個人的親子關(guān)系不順暢,它會因為一件事情引發(fā)很多別的事情。家長讓孩子“聽話”有時也要有個度,孩子總是要哄的,家長可以退一步,讓他刷三下四下,或者只是漱漱口等等。
延伸:父母這樣做孩子更“聽話”
父母希望孩子“聽話”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也是希望孩子能采納自己的的建議,父母怎么做孩子能更聽得進去他的“話”呢?
孩子和父母有情感上的依戀特別信任父母
家長跟孩子特別親,孩子不會因為懼怕你而屈服你,而會因為信任你而愿意跟你親近。因為有情感上的依戀,他非常的信任你,你給他提供什么建議的時候,他就更容接受。他會相信你是愛我的,是尊重我的,你是為了我好,而不是你要強迫我,你要控制我。如果你經(jīng)常跟孩子有身體接觸,經(jīng)常抱他親他,經(jīng)常跟他做快樂的游戲,在他傷心的時候給他撫慰,孩子會跟你特別親。如果你每次給孩子的建議,他都能從中受益,饞到甜頭,慢慢地他心里就累積起信任感了,也就更容易“聽話”。
辣媽分享:
1.挫敗會教會孩子(迷你句子網(wǎng) WWw.Jz139.cOM)
@香煙在沉默:每個孩子都是一個個體,有自主的思想,我們不能強制孩子按照大人的意愿來做,打著以愛為名的招牌,妨礙孩子自己的摸索。孩子會在挫敗中學會守規(guī)則,這是我們強行干預所達不到的效果。
2.多問寶寶為什么
@廣州-滕媽:寶寶做錯事肯定有,作為媽媽我最近學會先多問寶寶為什么要這樣做,有時寶貝卻不理會,也不說話,這個時候我就會急了,偶爾會控制不住地大聲叫。
yJS21.com更多精選家園共育閱讀
孩子上幼兒園家長應該怎么做
再過幾個月,寶寶就要上幼兒園了。但是第一天上幼兒園,寶寶失去了爸爸媽媽陪伴,難免覺得害怕、不安全,出現(xiàn)分離焦慮,經(jīng)常有寶寶因此哭崩。于是, 處于這一階段的孩子家長,面臨著一個非常嚴峻的問題,怎么跟孩子溝通,才能舒緩緊張情緒,使其快速適應集體生活呢?
想孩子第一天上幼兒園不哭不鬧,父母第一句請一定說這句,你的第一句話可能會將決定孩子的一生。關(guān)于這個問題,喬喬媽的做法就非常棒。
▌女兒第一天入園,媽媽這樣說
3歲的喬喬第一天入園,就遲到了。
孩子們都去和老師做游戲了,只有她背著小書包孤零零的蹲在角落里一副委屈的模樣,分離時,還扯著媽媽的衣角不放。
當老師的喬媽,早見慣了這種場景。計上心來,立刻對女兒說:”親愛的,你該去融入集體生活了,你想我一會帶著你最愛喝的XX酸奶來接你,還是不帶酸奶來接你呢?”
“帶……”喬喬略顯不快的回答。
媽媽趁熱打鐵:“對嘛,很快,媽媽就帶好喝的酸奶來接你了!“喬喬平時最愛喝酸奶,喬媽管得嚴厲,平時表現(xiàn)好才給喝,聽媽媽這么一說,她立即眼圈不紅了,表情忍不住竊喜,于是,媽媽一邊轉(zhuǎn)身離開一邊乘勝追擊:“那我們下午4點半不見散哦!“
“再見,媽媽,4點見?!睅е鴮γ牢端崮痰钠谠S,女兒不情愿的融入集體。媽媽來接女兒時,雖然老師說下午的時候,孩子還是由于想媽媽,哭了一下,但基本上算是一個不錯的開始。
接下來的一星期,喬喬媽列好單子,變著花樣帶好吃的或滿足女兒各式各樣的要求,成功轉(zhuǎn)移了女兒離家的焦慮。雖都是如法炮制,但后來確實達到了最初目的,女兒適應了幼兒園生活,漸漸喜歡上了和老師同學接觸。這位媽媽說,從育兒心理學的角度講,這么做是轉(zhuǎn)移了孩子的注意力。3歲左右的孩子一旦被轉(zhuǎn)移了話題,可能很快就會淡忘哭鬧的緣由兒了,并且滿足孩子一個小小的要求,他就能理智地思考,“媽媽只是暫時離開”,還會帶我想要的東西來,為什么不期待一下呢?
▌緩解孩子入園焦慮,聰明媽媽都這么干
一般來說,第一天上幼兒園的孩子,往往都會很抗拒,這其實跟孩子的分離焦慮有關(guān),那么如何緩解孩子的入園焦慮呢?聰明爸媽都這么干。
1、這種情況下,千萬不要訓斥打罵,只會令孩子更反感,要讓孩子知道上學是一種責任??梢愿型硎艿倪@樣對孩子說:媽媽知道寶貝不想上學,媽媽小時候也有不想上學的時候,但每一個人都要上學,就像媽媽一定要上班一樣,這是每個人的責任呀。
2、若孩子實在是不想上,可以適當讓孩子休息一下,調(diào)整情緒后再上。如果孩子是個聽話的乖寶寶,雖不情愿但還是去上了,記得接孩子放學后,來個擁抱,擁抱不僅會讓孩子忘記了所有不愉快,還能讓孩子知道,媽媽永遠是很愛我的,爸媽是我堅強的后盾。
3、對于職場爸媽們而言,接孩子放學可能不是什么容易的事情。但是,請盡量每周至少接一次孩子放學,別看接孩子放學這一事情無足輕重,但是在孩子心里,你的出現(xiàn)會讓孩子感到自己被無比關(guān)注和重視,能給孩子帶來巨大的滿足。
4、送孩子上學時,分手時不要聊太多,但聊天過程中,一定要包含一個信息,就是誰誰誰一定會準時接他。另外,一定要做到言而有信,答應孩子的時間一定別食言,不想讓孩子選到的答案不要放在選擇中。
孩子將要入學 家長應該怎么做
據(jù)《文匯報》報道:家長要給孩子樹立“上了學我就長大了”的觀念。孩子上幼兒園時不想去就可以不去,但進小學后,不去上學就會耽誤功課。因此,家長要讓孩子把上學當成一個轉(zhuǎn)折點,從此不能任性而為了。家長應利用孩子對上學充滿渴望的心情,經(jīng)常給孩子提一些要求,對孩子的一些缺點進行糾正。
家長要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具體說,就是家長平時要注意培養(yǎng)孩子“坐得住、聽得懂、表達得清”。比如看電視時,要求孩子坐下認真地看20分鐘,再給孩子提提問題,看看孩子聽懂了嗎,聽聽孩子的回答,聽他是否表達得清楚,口齒是否伶俐。在日常生活中,家長要讓孩子養(yǎng)成定時看書、定時喝水、定時如 廁的習慣,這樣將有利于讓他更好地適應學校生活。
家長要引導孩子適應集體生活。校園中兒童的地位不像在家庭中那樣,孩子不僅要收斂以自我為中心的作風,還要養(yǎng)成助人為樂、關(guān)心集體的品德,同學之間要團結(jié)友愛、互相幫助。父母不能給孩子灌輸“不能吃虧”的觀念,而應教育孩子禮貌待人,讓孩子盡快地適應新的集體,這對他們學習興趣、良好性格的培養(yǎng)都十分有益。
家長要給孩子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初入學的孩子往往穩(wěn)定性差,注意力集中時間短,當孩子看書寫字時,家長應盡量避免在旁大聲講話或看電視,最好坐在孩子身邊和他一起看書,既能起到督促作用,又創(chuàng)造了學習氣氛。小學一年級不留家庭作業(yè),因此,家長要及時了解孩子的學習狀況并給予輔導。
孩子作業(yè)不會做家長該怎么辦
相信很多父母都經(jīng)歷過興致勃勃教孩子一個新知識時,被孩子一句“我不會”的冷水一盆潑下,喪氣之余對孩子的“愚鈍”也很是惱火。
孩子一次兩次地說著“我不會”可以理解,但如果孩子總是把“我不會”這句話掛在嘴邊,那么家長就要注意了,很可能是孩子出現(xiàn)了以下幾點問題。
- 01 -
“我不會”,是因為所有人都說我很笨
之前我在便利店買東西的時候,碰到一位媽媽帶著他8歲的兒子。
聽到這位媽媽吼道:“你能干點啥,這么笨,連道題都不會做,將來想跟你爸一樣賣菜嗎?”
“我不會做,再說,我為啥長大了就不能賣菜,挺好的呀?!?/p>
媽媽聽到兒子這樣說,立馬就抄起了旁邊的棍子往孩子身上打去。
我當時趕緊攔住那位媽媽的手,生怕她再打下去,傷到了孩子。
接著,我走到了孩子的身邊,蹲下來告訴他:“孩子,其實你一點都不笨。
沒想到孩子卻說:“在學校老師說我笨,回到家媽媽也罵我笨,我那么笨了,怎么會做呢?”
聽到這話,那位孩子的媽媽對我尷尬的笑了笑,不知道她當時是什么感受?
其實,很多孩子都像那上面那位孩子一樣,他們不是學不會,而是已經(jīng)失去了學習的信心。
有一位心理學家曾說過:“孩子的自信,對自己作為一個人的價值的肯定,從根本上講是來自父母無條件的愛?!?/p>
- 02 -
“我不會”,是因為我覺得好難
有個媽媽跟我分享過一個故事,她說兒子當時學寫數(shù)字,也經(jīng)常說“我不會”。但是她當時沒有質(zhì)疑孩子的智商,而是拿出自己的耐心,手把手教孩子寫了兩個。
之后孩子就會自己寫了,而且只要寫的好看一些,她就會特別真誠的夸孩子:“哇,你寫的真是越來越好了?!焙⒆勇牭胶蠛荛_心,于是繼續(xù)寫,而且寫一個,自己就夸自己一句真棒。
但是,有一次她教孩子學寫數(shù)字9,教了好幾遍孩子都不會寫。心里就特別著急,就沖孩子發(fā)了脾氣:“這么簡單,怎么還是不會呢?”孩子明顯感覺到了她的情緒,就開始退縮說:“我覺得好難啊,不會,我不寫了?!比缓?,把鉛筆也放在了桌子上。
結(jié)果,這位媽媽意識到了自己剛剛的不對,然后立馬溫柔的對孩子笑笑說:“你看你最后寫的這個9,就比剛才的好看多了,已經(jīng)進步了。要不要再寫一個?”“不寫,太難了。”孩子噘著嘴對媽媽說。
“不難的,來,我再教你一下。你這么聰明的,肯定越寫越好。”孩子聽到這里,才變得開心起來,拿起筆開始寫。
其實有時候,孩子說“我不會”也是對面對困境時的一種退縮表現(xiàn)。
每個孩子天生就有對優(yōu)越感的追求。內(nèi)心都渴望著變優(yōu)秀,得到父母及周邊人的認可。
- 03 -
“我不會”,是因為父母會幫我的
多多學習上很聰明,但是一旦遇上生活自理上的事情,往往都做不好。有一次上勞動課,老師教大家削水果皮,其他同學都完成的很好,唯獨多多不知道該怎么做。
于是,她坐在角落里哭了起來:“我不會。”老師經(jīng)過了解才知道,在她的家庭中,父母都是不讓她做任何事情的,就連掃地都沒讓她干過。
像多多這種情況其實很多,父母舍不得讓孩子吃苦,所以大包大攬。你說,是孩子的錯,還是父母的錯呢?
所以從一開始,父母就要教給孩子獨立自主的思想。不過,有些父母跟我講,孩子可懶了,讓他干了,但是他不想干,我也沒辦法啊。
其實,孩子不懶的,最懶的還是父母。懶得教育孩子獨立的性格,所以干脆大包大攬;懶得告訴孩子正確的做法,所以直接說:“你跟別人家的孩子好好學學”;懶得反省自己,所以會覺得:孩子身上怎么這么多毛?。?/p>
所以,孩子真的懶嗎?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每一句的“我不會”都代表著不同的寓意。希望每個父母都能用心的解讀孩子背后真正的想法。
作為父母的我們,一起保護他們吧,讓每個孩子都能在健康快樂的環(huán)境下長大。
教育孩子,家長該怎么做
也許您從來沒想到過,自己隨便說出來的一句話,會對孩子小小的心靈產(chǎn)生多么重大的影響。那么,哪些話應該是永遠從我們的大腦中抹去的呢?
家長最好不要說這五句話
1、“你怎么越大越……”
如果一個六歲的孩子因為得不到他想要的東西而哭泣,那是因為他只有六歲;如果一個四歲的孩子總是無法在汽車座椅里保持安靜,那是因為他只有四歲。雖然我們總是希望孩子能表現(xiàn)得更成熟聽話一些,但事情是:孩子們總要經(jīng)歷那些固執(zhí),淘氣,自我中心,多動等行為的年歲,這是他們成長的必需。
很多父母很容易忘記這個事實,因為孩子們這些“不乖”的行為總是令他們惱火??墒牵攲⒆诱f出這樣的話的時候,所表達的只是空洞的責備,而忽略了孩子會這樣做的原因。當對孩子大喊:“你怎么越大越不聽話”時,所關(guān)注的只是自己的感受。我們建議多去了解幼小的孩子的感受,在忍不住要責備他的時候,請用一些比較有同情心的句子與孩子交流。
2、“別跑,會摔跤的?!?/p>
這樣當然是好心,作為家長,總是想保護自己的孩子。但是,我們還是想說,諸如此類的警告反而更容易讓孩子遭遇挫折,知道嗎,這樣說的時候其實是在向孩子傳遞這樣一個信息:孩子肯定會摔跤的。對于一個正在努力走向獨立的孩子來說,這樣的信息無疑是一個沉重的打擊。所以,更好的說法也許是:“出去玩之前一定記得把鞋帶系好。”這樣你強調(diào)的是鞋帶,而不是孩子的笨拙。
而且,當家長的警告一次次地沒有變成現(xiàn)實(小心,果汁會灑出來的!你會把杯子打碎的?。?,孩子也就慢慢對家長的建議表現(xiàn)出不以為然,因為他覺得這只是隨便說說而已。
3、“我只是逗你玩兒?!?/p>
不要在外人面前揭寶寶的短。
或許認為,跟孩子開個玩笑沒什么大不了的,而且還可以培養(yǎng)他的幽默感??墒窍脒^沒有,當家長對孩子這樣說:“如果你再不認真聽媽媽說的話,下回我就用膠水把你的耳朵粘起來。”想過嗎,孩子可能真的相信會這么做。作為父母,責任是愛并且?guī)椭⒆樱皇且媚切┛此朴哪瑢嶋H是侮辱的話來讓自己表現(xiàn)得那么幽默和有趣。所以,有些話不是認真的,最好別說。
4、“你怎么就不能像人家××那樣呢?”
諸如此類的比較只能得到一個結(jié)果:讓孩子感覺像個二等公民,同時還可能導致孩子們之間的仇視和斗爭。如果希望孩子像隔壁小朋友那樣總能得到紅花,或者像小表姐那樣有禮貌,用這種比較的辦法絕不可能奏效,唯一的作用只是打擊孩子的自信心。要記住,越是跟孩子說他不如別人好,他就越相信自己不夠好。所以,比較明智的辦法是寬容地接受孩子的長處和不足,然后鼓勵他向一個最適合他的方向快樂地成長。
5、“我剛才是怎么跟你說的?”
這樣的問題,你當然知道答案。所以,這種帶著一點點嘲諷口氣的問題實際上是一種指責。如果家長真的想因為孩子沒有做到家長的要求而指責他,倒不如明白地說:“我很不高興,因為我都跟你說過三次了。但我再告訴你一次,把不玩的玩具放回盒子里去?!?/p>
就算是要表達同樣的意思,選擇什么樣的表達方式和什么樣的詞語都將對孩子有很大影響——即便認為他們有時候根本沒有聽到你在說什么。
在與孩子交往的過程中,無論是提出要求,給出答案,或者與他談談條件,達成妥協(xié)。你所使用的語句可能讓孩子更加樂于合作,更加自信,但也可能令他們感到挫敗和失去信心。
那么,哪些話會帶來解決問題并讓孩子快樂的魔力呢?
家長最好經(jīng)常說這五句話
1、“你自己來做決定吧。”
如果想讓孩子做某件事,或者是停止做某件事,我們建議你這樣說。這么說是為了讓孩子了解:他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任。舉個例子吧,可以對孩子和他的小伙伴說:“你們來做決定,是想留在這里安靜地玩,還是到外面去?”五分鐘后,孩子們依舊大聲喧嘩,就可以再告訴他們:“我知道了,看來你們是決定到外面去了?!焙芎唵蔚膬删湓?,不僅讓孩子們明白了前因和后果的關(guān)系,也不會被孩子看作是個“壞警察”——他能很清楚地了解:是他自己做的決定,自己選擇了這樣一個結(jié)果。
2、“媽媽愛你,但媽媽不喜歡你這樣做。”
身為父母,總免不了有時候會責備孩子。這個時候,最重要的是要將事情本身與做事情的人分開——這樣,孩子會知道自己做了一件不好的事,但這并不意味著自己是個不好的人。在批評孩子的同時告訴他“媽媽愛你”,這樣做也能提醒自己,批評孩子的目的是幫助他分清對錯,而不是處罰他。如果能這樣想,也就更容易在孩子的錯誤面前保持冷靜了。
3、“你其實是想說什么?”
有的時候,小孩子會因為生氣或者激動而變得情緒失控,他無法說清自己的感受,只是不停大喊:“我不要你!”“我討厭你!”在那個瞬間,可憐的小家伙唯一能夠想到的就是這些詞了。這個時候,就需要家長來幫助孩子更好地了解和表達自己的情緒。除了溫和地詢問:“你其實是想說什么?”還可以給他一些參考答案:“你生氣是不是因為小明哥哥泄露了你的秘密?”等孩子逐漸學會了解自己的內(nèi)心感受,那么,即使家長不在旁邊,他也可以清楚地向周圍的人表達自己的感覺了。
4、“你來試試幫我解決這個問題。”
如果孩子做什么讓家長生氣的事——吃飯的時候不停地哼唱幼兒園學的新歌謠,或者試圖用手里的青菜畫一幅畫——就可以這樣說。說得就好像問題出在自己身上,然后請孩子幫家長想一個解決的辦法。比如:這個辦法就是等吃完飯,你開始洗碗的時候,他再唱歌給你聽。
這是個有魔力的句子,它可以讓孩子感覺到自己的行為是受歡迎和受尊重的,讓他可以不把家長看作是他的對立面。如果令家長滿意的唯一的解決辦法是讓孩子完全停止自己正在做的事情,那么,可以一起想辦法讓孩子能記得什么事情在什么時間不能做。
5、“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要?!?/p>
“西西有洋娃娃,所以我也要一個?!薄靶∶靼职肿屗员苛埽俏乙部梢猿浴?,這是小孩子們最常用來跟家長討價還價的簡單邏輯。在這樣的情況下,一定要清楚地告訴他:“不同的人不同的需要。”要讓孩子了解,“每個人只有在他真正需要的時候才能得到?!北热?,隔壁的小姐姐配了眼鏡,并不意味著樓里所有的小孩都可以得到眼鏡。表哥的鞋子小了,并不意味著所有的兄弟姐妹都需要買雙新鞋。
孩子出了問題,最好不責怪他,因為問題的出現(xiàn)總能從家長那里找到理由。孩子怎樣,跟家長的語言極其相關(guān)。應該慎重表達我們對孩子的語言,期待培養(yǎng)好的孩子,要從家長的言行做起。
不同脾氣的孩子家長應該怎么辦
當孩子慢慢的長大的時候,家長會發(fā)現(xiàn)這時候的寶寶就開始顯示出自己的個性特點了。我們今天就把孩子的個性歸為兩類來總結(jié),來了解一下針對這兩種不同類型的寶寶要采取那樣的教育方式。
急脾氣——兔寶寶的教育法則
這類孩子一般有著聰明的頭腦,和同齡的孩子在一起時,能明顯表現(xiàn)出敏捷和靈活的特點,并能從眾多的小伙伴中脫穎而出。但他們有一個致命的缺點,那就是缺乏耐力。
兔寶寶做事一般不能持久,比如玩玩具總是玩一個丟一個,注意力也很容易分散,一旦有什么聲響,便能很快將他們吸引過去。在和小伙伴們相處時,他們也大多表現(xiàn)出不合群或好斗等不良傾向。
對于這類急性子的孩子,如果不用心調(diào)教,發(fā)展下去很有可能會成為上課坐不住、容易開小差的差生。因此,教育這類寶寶,得注意三大法則。
法則1:用孩子感興趣的方式培養(yǎng)其做事的專一性
注意力分散是一個很讓人頭疼的問題,一個孩子即便再聰明,但如果做事不專心,也不可能有大的成就。
提高注意力首先要從其興趣入手,比如年齡小的孩子一般喜歡做游戲,那么家長這時就應該抓住孩子好勝的心理,通過不斷地過關(guān)斬將,來提高他們的注意力。
也有的孩子喜歡畫畫,或者看書,家長也可通過這些方法培養(yǎng)孩子延長做事的時間,讓他們在興趣中忘記身邊的干擾,從而提高注意力。
法則2:有意識地對其進行強制性耐力訓練
耐力培訓可以從鍛煉身體著手。比如:每天規(guī)定一段時間專門從事某項體育運動。對于年齡較小的孩子,跑步是首選的方式。
慢跑基本適合4歲以上的所有健康兒童,當然,具體實施起來還得根據(jù)孩子的體質(zhì)情況設定具體的訓練時間和強度,但爸爸媽媽必須堅持,只有持之以恒,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
法則3:給予適當?shù)墓膭?/p>
兔寶寶一般比較欠缺耐心,對某件事情如果做得不好,便極容易放棄,包括做游戲也一樣。因此,家長此時就必須根據(jù)實際情況,選擇難度相當?shù)挠螒蚧蛘呒覄栈顑海瑫r多鼓勵孩子,在孩子出錯時,盡量不要指責和打擊。
另外,家長要注意控制時間,讓孩子勞逸結(jié)合,保持孩子對事物的興趣。
慢性子——龜寶寶的教育法則
這類寶寶并不是頭腦不聰明,而是性子沉穩(wěn)些,行為動作反應也慢些,相對兔寶寶來說發(fā)育得稍微遲緩了一些。幼兒教育
慢性子的孩子一般很少發(fā)脾氣,與人相處也極為融洽,但性格內(nèi)向、不善言辭是他們的一大缺陷。如果不加以正確的調(diào)教和引導,他們就會從周圍的氣氛中隱約嗅到排擠的氣息,繼而表現(xiàn)出不合群,甚至越來越孤僻的傾向。
法則1:鼓勵的妙用
鼓勵是最好的良方。就像一朵正在成長的花兒,他們需要的應該是溫暖的陽光,輕柔的雨水,而不是當頭的烈日或狂風暴雨。
因為內(nèi)向,所以這類孩子一般比較敏感,不像兔寶寶般性格開朗,相對來說能經(jīng)得起打擊。他們有什么事都喜歡放在心里,到最后慢慢變成一個心結(jié),無法消除。
因此,鼓勵和關(guān)注能幫助寶寶重建信心,從而獲得力量和勇氣應對生活中的挫折。
法則2:多帶他去公共場所,鼓勵他與人交往
鼓勵交往是教育這類寶寶的一個重要法則,我們都知道,與人交往不僅可以從中獲得樂趣,還能獲取知識、信息等資源。
從小讓孩子適應公共場所,廣交朋友,對其今后的成長和生活有百利而無一弊。
法則3:放手讓他做事,并培訓其速度
如何提高孩子做事的速度呢?家長必須謹記,在指揮孩子做一件事情之前,一定要先給他們講清規(guī)則,這其中就包括時間的約定。
讓他們在既定的時間內(nèi)完成既定的事,讓他們明白,并不是事情做好了就行,而是必須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nèi)完成才算合格。
另外,家長還可以嘗試一下獎懲制度,即完成有獎,否則便罰,這種辦法,對于提高孩子的積極性,也是相當有效的。
孩子個性可大體分為上述兩類,家長是比較喜歡前者的孩子,但是家長有所不知的時,這兩類的孩子時各有利弊。家長們只是看到了其中的一種一點,希望家長在了解了我們內(nèi)容后可以讓家長明白該怎樣去處理改改他們的弱點。
家長應該怎么樣教育孩子
家長如何正確教育孩子?現(xiàn)在的小孩自尊心都特別強,而且非常的叛逆。作為家長,該如何引導自己的孩子,已成為家長們頭疼的一件事了。下面大家就一起來看看家庭教育孩子的十大方法吧。
一、樹立榜樣:榜樣是以別人的好思想好行為來影響和教育子女的重要方式。如同學、鄰居、教師、英雄模范人物、文藝作品中的正面人物、革命領(lǐng)袖的優(yōu)秀品質(zhì),都是子女學習、模仿的對象。不管家長的言行是錯誤的還是正確的,對子女都有十分深刻的影響。因此,家長在日常生活中應時時刻刻、處處檢點自己的言行。
二、環(huán)境熏陶:家長要有意識地創(chuàng)造良好的生活環(huán)境,使子女受到感染和熏陶。家庭是子女生活的主要場所,家長要組織好生活,處理好成員之間的關(guān)系,堅持正確的道德行為為準則,形成團結(jié)和睦的家庭氣氛,建立井井有條的生活秩序,以陶冶子女的美好情操。
家長如何正確教育孩子
三、批評懲罰:批評和懲罰都是對子女不良思想行為的否定,不過后者是對嚴重不良思想行為的一種教育手段。批評懲罰時,首先要全面了解情況,掌握不良思想行為的具體情節(jié)和嚴重程度,從錯誤的實際出發(fā),批評是指出危害、思想根源,否定其思想行為,使之感到羞愧和痛楚,進而產(chǎn)生改正錯誤的動力。批評時不要諷刺,不要奚落,不要謾罵。懲罰主要是剝奪某種權(quán)利,而不是體罰,不是侮辱人格和摧殘身心。
四、指導安排生活秩序:良好的生活秩序是培養(yǎng)子女良好習慣的有效方法。指導子女安排生活起居,布置好生活環(huán)境,教給子女學習安排和利用時間,使之有條不紊。要讓孩子自己安排,家長可以在旁指點。
五、說服教育:說服教育的具體做法:一是談話,家長根據(jù)子女的思想實際,擺事實,講道理,使子女明白一定的道理,談話要有針對性、靈活性,態(tài)度要和氣,不要板著面孔,居高臨下地訓斥、挖苦。二是討論,家長與子女共同討論。討論時要尊重孩子,耐心傾聽其意見,有不正確的觀點,也要耐心地講道理,使子女明辨是非。家長觀點不正確要勇于承認。
六、實際鍛煉:實際鍛煉的內(nèi)容相當廣泛,如適應周圍環(huán)境,鍛煉身體,生活自理,家務勞動,獨立作業(yè),文明禮貌,社會交際等等。進行實際鍛煉,首先要孩子明確目的意義(為什么),提出具體要求(怎樣做),鼓勵他們克服困難,堅持到底。鍛煉內(nèi)容要適合孩子的年齡特征和個性特征,從他們的實際能力出發(fā),交給的任務和提出的要求必須適當。要允許孩子在實踐中有失誤,不可過分苛求。家長不能因怕孩子吃苦而中途停止鍛煉。
七、表揚獎勵:表揚獎勵是對子女的思想行為給予肯定和好評。通過肯定和好評,以加強子女進取心和榮譽感,爭取更大的進步。表揚獎勵要實事求是,要及時,要說明原因,并且應以精神獎賞為主,物質(zhì)獎賞為輔。
八、指導課外閱讀:指導子女閱讀書報雜志,從中吸取有益的精神營養(yǎng)。家長要掌握子女閱讀的內(nèi)容,和子女一起討論,引導子女通過閱讀增長知識,開擴眼界,受到精神陶冶。
九、利用家庭電視:電視進入家庭,子女可以從看電視中得到許多知識,增長見識,要充分利用。但是要注意:不能沒有選擇,不要時間過長??赐觌娨曌詈煤妥优務摚懻撾娨晝?nèi)容。
十、帶領(lǐng)子女外出接觸社會:帶領(lǐng)孩子到公園、風景區(qū)、商店、工廠、農(nóng)村去,或者去訪問同學、親友,進行社會交往,使之開擴眼界,接觸社會,認識社會。
以上是關(guān)于家長如何正確教育孩子 家庭教育孩子的十大方法的介紹,教育孩子講究正確的方法,這樣更容易讓孩子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