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為您提供優(yōu)質(zhì)的幼兒相關資訊

幼兒園科學認識蚯蚓

發(fā)布時間:2021-05-18 幼兒園蚯蚓說課稿 幼兒園教案認識 幼兒園說課稿認識長短

小班科學認識蚯蚓教案反思主要包含了活動目標,活動準備,活動過程,活動延伸,教學反思等內(nèi)容,了解泥土與動植物的關系,知道很多動物的生存和成長離不開泥土,認識蚯蚓簡單的外形特征、生活習性及本領(吃垃圾、給植物松土等),滲透情感教育及環(huán)保教育,培養(yǎng)孩子熱愛小動物的情感,適合幼兒園老師們上小班科學活動課,快來看看認識蚯蚓教案吧。活動目標

1、了解泥土與動植物的關系,知道很多動物的生存和成長離不開泥土。

2、認識蚯蚓簡單的外形特征、生活習性及本領(吃垃圾、給植物松土等),滲透情感教育及環(huán)保教育,培養(yǎng)孩子熱愛小動物的情感。

3、培養(yǎng)孩子的觀察、想象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

4、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5、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活動前帶孩子到周圍環(huán)境中觀察生活、生長在泥土中的動物、并在戶外活動中帶領孩子玩泥,并設置泥工角、種植角、飼養(yǎng)角,讓孩子在操作中了解和自己發(fā)現(xiàn)泥土和動植物的關系。

2、泥土、蚯蚓、大掛圖、動物圖片、音樂磁帶、裝飾有花草的長布。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今天呀,我給大伙帶來了一大堆的寶貝,你想不想看一看是什么?”帶領孩子找一找,發(fā)現(xiàn)泥土。

(二)通過引導提問,讓孩子根據(jù)已獲得的經(jīng)驗建構新的知識

(1)是什么呀?

(2)你在哪里見過泥土?(通過觀察泥土,引起孩子興趣,發(fā)現(xiàn)許多東西都需要泥土)

(3)你見過的泥土里有什么?(引發(fā)泥土與動植物的關系,他們與泥土都是好朋友)

(三)實物觀察,認識蚯蚓的外形特征及生活習性。

“噓!什么聲音?”教師故做神秘,充分引起幼兒興趣“哇!這里還藏著一堆泥土呢!它在跟誰玩呢?”(引出蚯蚓)

1、這是誰?你知道它的名字嗎?打個招呼吧?。℉ello!蚯蚓)

2、你看蚯蚓長的什么樣?(引導孩子發(fā)散思維)

3、(捏著一個孩子的小臉蛋)你看××的皮膚滑滑的、白白的,小蚯蚓跟我們的一樣嗎?蚯蚓是什么顏色的?(……)你用小手摸一摸它。

4、小蚯蚓的嘴巴在動呢!它在干嘛呢?(引出吃東西)小蚯蚓吃什么?(如果孩子答不出來)師:那我問問它,小蚯蚓吃什么呀?(如果孩子答不出來的話):師:那我問問它,小蚯蚓你吃什么呀?(蹲下來非常神秘的聽小蚯蚓回答,引起孩子的興趣)小蚯蚓原來吃垃圾、還有樹上掉下來的樹葉。你學一學小蚯蚓是怎樣吃東西的?

(四)以生動形象的故事貫穿,讓幼兒了解蚯蚓給植物松土的本領。

1、“你們看這條小蚯蚓要爬到哪里去?我們走路用腳,小蚯蚓走路用什么?你學一學。”讓孩子來表現(xiàn),把孩子引到掛圖前。

2、結合情景演示,教師講故事。

3、提問:是誰幫小柳樹松的土?(……)原來是你們和小蚯蚓一塊幫我松的土啊!謝謝你們!你們是怎么幫我松的土?(讓孩子表現(xiàn),引孩子離開故事場景)

(五)肢體表現(xiàn):學做快樂的小蚯蚓,為花園里的動植物松土、清除垃圾。

“你們看!在那邊有一片花園,花園里的小花、小草都快長不動了。泥土太硬了?我們一塊去幫它們松松土好嗎?”引導孩子到裝飾有花草的長布下面。

活動延伸

帶幼兒飼養(yǎng)小蚯蚓。

教學反思

看得出,孩子們有著濃厚的探究欲望,特別喜歡上有關于科學常識的課,教室里時而出奇的安靜,時而三五成群的議論紛紛,這是我喜歡的教學氛圍!

由于幼兒園沒有適宜的土壤可以挖到蚯蚓,事先我就從家附近挖了一些蚯蚓帶到班上,在每張桌子上都放了一條,孩子們興致極高的觀看著這個有趣的小生命,他們也邊看邊說著自己觀察到的發(fā)現(xiàn),特別是我示范解剖蚯蚓的時候,幼兒都屏住呼吸認真的看著,雖然我也有些不忍把一條活蹦亂跳的蚯蚓弄得鮮血直流,但為了幼兒們能更好的理解蚯蚓的再生功能,也只有這樣了。幼兒有一定的對科學的探索欲望,今后要多引導他們?nèi)ヌ骄浚?/p>

Yjs21.coM更多幼兒園教案延伸讀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認識蚯蚓》及教學反思


下面是“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認識蚯蚓》及教學反思”的內(nèi)容一文,給你帶來豐富精彩的內(nèi)容,歡迎閱讀!

活動目標:

1.通過捉蚯蚓活動,了解蚯蚓的外形特征、習性及用處。

2.培養(yǎng)認真觀察的習慣。

3.考驗小朋友們的反應能力,鍛煉他們的個人能力。

4.能學會用輪流的方式談話,體會與同伴交流、討論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可樂瓶底若干個,小木棒若干根。

活動過程:

1.捉蚯蚓。

(1)帶領幼兒在草地上或花壇中挖幾條蚯蚓,并看看它在泥土中是怎樣活動的。

2.觀察蚯蚓的外形特征。

蚯蚓的身體像什么?什么顏色的?有沒有腳、眼睛和耳朵?是怎樣運動的?

蚯蚓的身體細長、圓圓、光滑、柔軟;全身由許多環(huán)節(jié)組成。頭較尖,嘴長在身體最前面。它沒有眼睛、鼻子和耳朵,也沒有腳,它是靠身體的一伸一縮向前移動的。

3.了解蚯蚓的生活習性何用處。

蚯蚓生活在什么地方?它吃什么?有什么本領和用處?

蚯蚓生活在濕土中,吃土中腐爛東西,有時也鉆出地面,吃地面上腐爛的葉子。它喜歡在土壤中鉆洞,人們稱它為松土能手。它的糞便是好肥料。蚯蚓還可以做中藥治病,也是家禽、家畜的好飼料。

4.講述故事《青蛙和蚯蚓》

活動反思:

活動過程中可能會出現(xiàn)幼兒興奮緊張的場面比如:在摸蚯蚓環(huán)節(jié)時有的孩子膽小不敢摸、或者壯大膽把蚯蚓捏死的意外,我們要給予幼兒正確的指導和處理好該事情,讓幼兒處于一種輕松、自然地狀態(tài)下完成認知?!毒V要》提出:以關懷、接納、尊重的態(tài)度與幼兒交往。耐心傾聽,努力理解幼兒的想法和感受。支持鼓勵它們大膽探索與表達。整個過程關注幼兒在生活中的表現(xiàn)和反應,敏感的覺察他們的需要,及時以適應的方式應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生互動。

幼兒百科:蚯蚓俗稱地龍,又名曲鱔,是環(huán)節(jié)動物門寡毛綱的代表性動物。蚯蚓是營腐生生活動物,生活在潮濕的環(huán)境中,以腐敗的有機物為食,生活環(huán)境內(nèi)充滿了大量的微生物卻極少得病,這數(shù)蚯蚓體內(nèi)獨特的抗菌數(shù)免疫系統(tǒng)有關。

不知道本文“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認識蚯蚓》及教學反思”是否對你有所幫助,感謝您的閱讀,了解更多相關內(nèi)容可以瀏覽其他頁面!

2020幼兒園大班教案《認識蚯蚓》及教學反思


活動目標:

1.感知了解蚯蚓的部分生理特征和生活習性。

2.學習用簡單的方法探究蚯蚓,并能將結果記錄與交流。

3.產(chǎn)生對蚯蚓的進一步探索欲望,知道要保護蚯蚓,形成初步的環(huán)保意識。

4.愿意與同伴、老師互動,喜歡表達自己的想法。

5.在交流活動中能注意傾聽并尊重同伴的講話。

活動準備:

多媒體課件《聊天的兩盆花》,蚯蚓若干條,實驗用品(尺、放大鏡、玻璃板、盆子、泥土等)

活動過程:

一、由多媒體課件情境導入,激發(fā)興趣。

教師:“昨天晚上,我聽到窗臺上兩盆花在聊天?!保úシ哦嗝襟w課件)一盆說:“我盆里的泥土太硬了;緊緊的裹著我的根部,我吸收營養(yǎng)都困難。你看,我都快枯萎了?!?/p>

另一盆說:“我盆里的泥土松松,軟軟的,我可以盡情的吸收養(yǎng)分。你看,我長得多茂盛?!?/p>

教師:“為什么兩盆泥土會不一樣呢?這里面有什么秘密?”

(倒出來看看)原來是小蚯蚓在幫花兒松土,花兒才長得茂盛,碧綠。那我們幫花兒謝謝小蚯蚓。

(孩子們在情境中發(fā)現(xiàn)活動的主角“蚯蚓”,引入課題。)

二、幼兒自主探究,實驗并記錄。

1.小蚯蚓長是得什么樣子的?請你仔細的看一看、摸一摸,觀察一下。每人用盒子拿一條蚯蚓去研究研究。(為幼兒提供放大鏡和透明的小盒)交流結果:

蚯蚓是環(huán)節(jié)動物,細細長長的,沒有眼睛、鼻子和耳朵。身上有許多水分,摸上去濕濕的。頭部有環(huán)帶。

(引導幼兒細致觀察,了解了蚯蚓的外部特征。)

2.小蚯蚓是怎么運動的呢?用動作學學。摸摸它的腹部。

一伸一縮蠕動腹部有剛毛。蚯蚓借助剛毛爬行。

3.小蚯蚓還有什么秘密呢?它到底有多長?蚯蚓在地上會爬,它在玻璃、紙上上會爬嗎?哪里爬得快?它喜歡什么環(huán)境是干干的還是潮濕的?它為什么總是躲在泥土里?他喜歡光嗎?我們來做幾個實驗研究研究。(出示表格)講解操作方法與要求。

實驗一:提供尺量。

實驗二:提供玻璃和馬糞紙。

實驗三:提供手電和紙盒實驗四:提供軟硬不同的泥土另外:提供筆記錄交流探索的結果:

蚯蚓有不同的長度;蚯蚓在玻璃上、紙上也會爬,蚯蚓沒有眼睛和耳朵,看不見,也聽不見,但是他可以感受到有光,也能感覺到震動。他喜歡生活在潮濕的泥土中。

(利用多種材料和方法對蚯蚓進行實驗研究和記錄分析,感知了蚯蚓的特點和生活習性。)

三、以趣引路,拓展研究。

我們發(fā)現(xiàn)了蚯蚓的這么多秘密,你還知道蚯蚓的什么秘密?

1.蚯蚓的糞是寶貝,可以養(yǎng)雞、鴨、魚等。

2.蚯蚓是中藥,叫地龍。

3.蚯蚓還是一種菜,營養(yǎng)很好。

4.蚯蚓會處理垃圾。

小小蚯蚓真能干,是我們?nèi)祟惖暮门笥选?/p>

(這一環(huán)節(jié),幼兒知道了蚯蚓更多的相關知識,知道了我們要保護蚯蚓,愛護大自然。)

四、延伸活動:

1.有一條蚯蚓受傷了,我們把它養(yǎng)在教室里,看看它會好嗎?會有什么變化。

2.把蚯蚓送回家。

(在延伸活動中,幼兒了解到蚯蚓受傷分成兩段后,它有個小本領,有腦袋的那部分會長出尾巴來,有尾巴的那部分也會長出腦袋來,它就能變成兩條蚯蚓啦!)

活動反思:

1.選材生活化《綱要》中提出:“”孩子們的探索活動應從身邊的事物開始。本活動的內(nèi)容主體來源于生活,結合活動引導孩子們關注周圍生活,關愛人類的朋友——蚯蚓。孩子們興趣盎然的參與活動,發(fā)現(xiàn)了蚯蚓的有趣和奇妙。

2.環(huán)境寬松化整個活動注重每個孩子的參與、探索、研究。幼兒帶著問題去探索、研究、尋找、發(fā)現(xiàn)。幼兒在活動中能很好合作。教師在活動中是材料的提供者,問題的觀察者和探索活動的引導者、啟發(fā)者,為幼兒提供了寬松、自由的探索氛圍。幼兒充分體驗了自主活動的樂趣,體現(xiàn)了幼兒的主體意識。

3.材料豐富化本次活動的材料,看似簡單,其實蘊含了豐富的內(nèi)容我們提供了若干條蚯蚓和相關的探索輔助材料避免了幼兒操作時的爭搶,有提供了自主選擇、探索的機會。

幼兒百科:蚯蚓俗稱地龍,又名曲鱔,是環(huán)節(jié)動物門寡毛綱的代表性動物。蚯蚓是營腐生生活動物,生活在潮濕的環(huán)境中,以腐敗的有機物為食,生活環(huán)境內(nèi)充滿了大量的微生物卻極少得病,這數(shù)蚯蚓體內(nèi)獨特的抗菌數(shù)免疫系統(tǒng)有關。

中班科學蚯蚓


中班科學蚯蚓教案反思主要包含了設計背景,活動目標,重點難點,活動準備,活動過程,活動提示,教學反思等內(nèi)容,積極尋找蚯蚓,對蚯蚓充滿好奇,能細致地觀察蚯蚓,清楚地表達觀察的內(nèi)容,適合幼兒園老師們上中班科學活動課,快來看看蚯蚓教案吧。設計背景

中班幼兒活潑好動,為了激發(fā)或發(fā)現(xiàn)幼兒對科學的興趣愛好和探索欲望,特別設計了這節(jié)科學活動課。

活動目標

1.積極尋找蚯蚓,對蚯蚓充滿好奇。

2.能細致地觀察蚯蚓,清楚地表達觀察的內(nèi)容。

3.了解蚯蚓的名稱,外形特征,生活習性和用途。

4.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5.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重點難點

能細致地觀察蚯蚓,清楚地表達觀察的內(nèi)容。

了解蚯蚓的名稱,外形特征,生活習性和用途。

活動準備

教師準備小鏟子,小鋤頭等工具。

活動過程

1.教師引導幼兒找找蚯蚓寶寶在哪里。

(1)提問:在哪里能找到蚯蚓?

(2)幼兒分散尋找蚯蚓,并用小鏟子,小鋤頭等工具挖一挖泥土,看看蚯蚓在哪里。

2.教師引導幼兒觀察蚯蚓寶寶的樣子。

(1)引導幼兒看一看:蚯蚓的身體像什么?身體的前后有什么?蚯蚓是怎樣行走的?鼓勵幼兒摸一摸:蚯蚓的身體摸上去有什么感覺?

(2)引導幼兒交流自己觀察到的結果,說說蚯蚓是什么樣子的。

3.教師引導幼兒說說蚯蚓寶寶的本領。

(1)提問:你知道蚯蚓寶寶有什么本領嗎?

(2)引導幼兒探究蚯蚓的本領.如:請幼兒介紹尋找蚯蚓的辦法,說說哪里比較容易找到蚯蚓;觀察有蚯蚓的土壤和沒有蚯蚓的土壤,發(fā)現(xiàn)分們的區(qū)別;做小實驗,觀察蚯蚓再生的本領。

(3)簡單介紹蚯蚓的其它本領(蚯蚓能預報天氣,糞便可做肥料等。

活動提示

1.此活動宜在戶外有較濕潤土壤的地主進行.活動的難點在第三個步驟,教師可重點引導幼兒觀察蚯蚓的再生現(xiàn)象,并通過讓幼兒比較有蚯蚓的土壤和沒有蚯蚓的土壤來加深感性認識。

2.將蚯蚓放在自然角飼養(yǎng),引導幼兒自由觀察,看看蚯蚓愛吃什么。

教學反思

看得出,孩子們有著濃厚的探究欲望,特別喜歡上有關于科學常識的課,教室里時而出奇的安靜,時而三五成群的議論紛紛,這是我喜歡的教學氛圍!

由于幼兒園沒有適宜的土壤可以挖到蚯蚓,事先我就從家附近挖了一些蚯蚓帶到班上,在每張桌子上都放了一條,孩子們興致極高的觀看著這個有趣的小生命,他們也邊看邊說著自己觀察到的發(fā)現(xiàn),特別是我示范解剖蚯蚓的時候,幼兒都屏住呼吸認真的看著,雖然我也有些不忍把一條活蹦亂跳的蚯蚓弄得鮮血直流,但為了幼兒們能更好的理解蚯蚓的再生功能,也只有這樣了。幼兒有一定的對科學的探索欲望,今后要多引導他們?nèi)ヌ骄浚?/p>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蚯蚓的秘密》


設計意圖一直在思考科學活動的組織形式、教學方式,特別是對動物的探究,僅僅觀察是不夠的,而簡單的說教又顯得太枯燥,不適合幼兒的年齡特點??戳死L本《蚯蚓的日記》,我受到啟發(fā)--或許可以將繪本與科學活動相結合,將看圖與探索觀察相結合,將猜測與驗證相結合。于是,設計了本次活動。1.繪本的選擇首先,拿來繪本細細翻看,又上網(wǎng)查了一些資料,也看了一篇《蚯蚓的日記》的教案。有的是小學寫作的案例,也有幼兒園大班閱讀活動的案例。而要將它生成科學探究活動必定要有所取舍。因此,在繪本的選擇上我盡量選擇科學方面的元素,如幫助幼兒了解蚯蚓外形特點的"媽媽照鏡子"、"看牙醫(yī)"及"女孩子驚訝表情"的故事。故事的圖本也進行了修改,原來圖片上的蚯蚓是不斷開的,為了讓孩子們了解蚯蚓的這一再生本領,我特意進行了修改,從而引出一個更具科學性的故事,最后是"松土"的故事。通過這四個故事,能讓孩子們對蚯蚓有個大概的認知,也能激發(fā)他們的探究愿望。2.課件的制作選好圖片后,對圖片進行了一些簡單處理,并配上文字與聲音。我找到了一段關于蚯蚓生活習性的視頻,本想放在第一個故事之后的,后來覺得過早告訴孩子們這些知識,局限了他們進一步的探究,而放在最后一個故事前會給孩子們驗證自己的發(fā)現(xiàn)提供了機會。3.問題的解決科學活動中要有問題意識,而如何解決問題則是最重要的。本次活動將繪本與科學探究相結合。如何結合?如何解決問題?我也只是探究者,抱著研究的態(tài)度進行嘗試。用繪本的四個故事作為線索連接整個活動環(huán)節(jié)。第一個問題,小蚯蚓的"頭跟屁股一樣",引出蚯蚓外形的問題。這個問題是通過孩子們親自觀察了解蚯蚓的外形特征,采取"新聞發(fā)布會"的形式交流各自的發(fā)現(xiàn),以激發(fā)幼兒表達的欲望。第二個問題"蚯蚓有沒有牙齒",此環(huán)節(jié)中,教師派了一位小朋友去檢查了一下,是因為有前期觀察的基礎。從蚯蚓沒有牙齒又引出新問題--"蚯蚓吃什么?"孩子們通過猜猜、說說,再看圖觀察,最后驗證。第三個問題"蚯蚓有沒有松土的本領",是通過繪本觀察、猜測、驗證的方式進行的。這里播放了一個視頻,讓孩子們更進一步了解蚯蚓的外形特征與生活習性,也是對前面一些內(nèi)容的驗證。再生的問題,是通過繪本觀察與幼兒討論完成的。整個過程還是緊緊圍繞幼兒的年齡特征與興趣進行,過于復雜的問題沒有給孩子明確的答案,而是讓孩子有進一步探索的空間與欲望。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讓孩子提問,是讓孩子在吸收新知識、解答完問題的基礎上再生成新問題的過程??茖W活動的目的不僅僅是解決問題,更要讓孩子產(chǎn)生新問題,再去解決問題,激發(fā)探究欲望。作為一節(jié)教學活動,不可能將所有關于蚯蚓的知識都講清楚,這就要求老師的取舍要切合孩子的實際經(jīng)驗?;顒幽繕?.在觀察、猜測、討論等活動中,初步感知蚯蚓的基本特性。2.能用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探索與發(fā)現(xiàn)。3.愿意親近小動物。物質(zhì)準備《蚯蚓的日記》繪本PPT,關于蚯蚓的視頻,裝在盒子里的蚯蚓,小手帕、放大鏡若干。經(jīng)驗準備帶幼兒到野外去觀察過蚯蚓,班級養(yǎng)殖區(qū)養(yǎng)殖蚯蚓?;顒舆^程1.出示繪本PPT,引出蚯蚓的秘密師:小朋友們,今天陳老師要帶你們一起做個小小科學家。(出示圖片1)這是誰啊?。(蚯蚓)今天我們就一起進入到蚯蚓的世界。瞧,我們的主人公就是戴著紅帽子的小蚯蚓。我們來給它取個名字吧?(豆豆)蚯蚓家還有誰?(爸爸媽媽)你怎么看出來的?(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能力)這一家給你什么感覺?(爸爸媽媽疼愛寶寶,是幸福的一家。)評析:給幼兒以"小科學家"的稱號,激起他們探究蚯蚓的愿望。而繪本中司愛的小紅帽形象.使孩子們對蚯蚓有了親近感。2.觀察蚯蚓寶寶,探索、發(fā)現(xiàn)蚯蚓的秘密師:蚯蚓有很多很多秘密,你們知道嗎?(引導幼兒表述對蚯蚓的感知,從而了解幼兒對蚯蚓的前期經(jīng)驗。)師:今天豆豆的朋友們也來到我們班,就藏在那些紅盆里。等會你們找到它,輕輕地將它放到白色盒子里,用放大鏡仔細觀察,看看能發(fā)現(xiàn)什么秘密?(幼兒觀察)師:你發(fā)現(xiàn)了蚯蚓的什么秘密?(幼兒講述自己的發(fā)現(xiàn),并學學小蚯蚓爬。)評析:這個環(huán)節(jié)是在了解幼兒對蚯蛔的已有經(jīng)驗后,進行的第一次觀察。幼兒直接用小手拿出小蚯蚓,能感受到蚯蚓身體的柔軟、光滑及蚯蚓的蠕動。通過讓幼兒學習小蚯蚓的爬行,滿足幼兒好動的年齡特征,激發(fā)幼兒對小蚯蛔的喜愛之情。3.閱讀與觀察結合,了解蚯蚓的外形特征師:小朋友發(fā)現(xiàn)了蚯蚓這么多秘密,可是蚯蚓的秘密還有許多呢。豆豆也帶來了秘密,就藏在這4個信封里,讓我們來找找第一個秘密。(1)閱讀,觀察、交流蚯蚓的外形特征。(出示圖片2)師:小蚯蚓在哪里?這是誰?媽媽在干什么?(照鏡子)豆豆媽特愛臭美。聽聽豆豆是怎么說媽媽的。(點PPT錄音:瞧,我媽媽最愛照鏡子了,可是再怎么照,頭永遠長得跟屁股一樣。)師:哈哈,難道蚯蚓的頭長得真的跟屁股一樣嗎?想不想再去看一看?(幼兒再次觀察蚯蚓。)幼兒觀察后回答:蚯蚓的頭是尖的,尾巴是圓的。評析:運用圖片的形式讓幼兒在找尋秘密的過程中了解蚯蚓的一些知識。本環(huán)節(jié)用小蚯蚓豆豆的話引出問題,讓幼兒對蚯蚓的外形再次觀察。經(jīng)過仔細觀察,他們發(fā)現(xiàn)蚯蚓的頭是尖的,尾B是圓的。(2)閱讀,觀察、了解蚯蚓的生活習性。(出示圖片3)師:我們找到了第一個秘密,接下來我們看哪個秘密?讓我們打開看看:你看出這位男士的職業(yè)是什么?(牙科醫(yī)生)他要為誰檢查?小蚯蚓有牙齒嗎?(在幼兒意見有爭議的情況下,請一位小朋友來為小蚯蚓檢查,然后做個報告:蚯蚓沒有牙齒。)聽聽醫(yī)生怎么說:蚯蚓沒有牙齒,不必看牙醫(yī)。(驗證孩子的說法。)師:蚯蚓沒有牙齒,它們吃些什么呢?(幼兒猜想:泥土、菜、小蟲子……)點PPT圖片4及錄音:午餐時間,我們拿出報紙、樹葉、垃圾,快樂地吃著。師小結:原來,蚯蚓吃腐爛了的報紙、垃圾,它讓我們的地球變得很干凈,是我們?nèi)祟惖暮门笥?,我們要關心、愛護它。評析:通過牙醫(yī)為小蚯蚓看牙齒的圖片引出蚯蚓沒有牙齒,提出問題:"蚯蛔沒有牙齒吃什么東西?"讓幼兒大膽猜測。幼兒熱情很高,猜測的答案五花八門。老師沒有否定他們的猜想,最后通過蚯蚓豆豆的話給了一個答案,既驗證了幼兒的猜想,又給他們一些新知識。這里的知識還是很粗淺的,是建立在幼兒能理解的基礎上的。(3)閱讀、觀看視頻,了解蚯蚓的本領--松土。(出示圖片5)師:小蚯蚓在干嗎?你怎么看出來的?松土有什么用呢?(幼兒看圖閱讀,根據(jù)已有經(jīng)驗進行猜想。)點PPT錄音:我在松土呢,松土能幫助植物長得更快,更好。師:小蚯蚓真的能松土?現(xiàn)在我們將小蚯蚓送回大盆里,等會看看它是不是鉆進了泥土里,有沒有松土的本領。(活動結束時驗證。)評析:通過觀察圖片初步了解蚯蚓有松土的本領。在這里請幼兒將蚯蚓送回大盆中,等活動結束時驗證蚯蚓松士的本領,既讓幼兒真實感受蚯蚓松土的本領,又免除等待過程的時間浪費,還讓他們間接收拾了操作材料。(4)閱讀,討論、了解蚯蚓再生。(出示圖片6)師:這些女孩子的表情怎樣?小女孩為什么會擔心?(小蚯蚓的身體斷了。)師:蚯蚓會死嗎?認為蚯蚓會死的小朋友舉手;認為蚯蚓不會死的小朋友舉手。(讓孩子猜想。)看看蚯蚓這次是怎么說的?(聽PPT錄音驗證:我不會死的,我有再生的本領。)師:什么是再生啊?(可以再長出來。)師:還有什么動物有再生本領?(壁虎的尾巴、螃蟹的腳……)評析:這幅圖片上的蚯蚓被切成了兩段,將蚯蚓再生的本領具體地呈現(xiàn)。幼兒的猜想在小蚯蚓豆豆的自述中得到驗證。猜對了的幼兒歡呼雀躍,很好地激發(fā)了幼兒的探索熱情。4.播放蚯蚓視頻,進一步豐富對蚯引的感知師:豆豆除了將它的秘密藏在圖片里,它還錄了一段自己生活的錄像,讓我們來看看。(觀看蚯蚓的視頻。)評析:這一環(huán)節(jié),運用了網(wǎng)上搜集的蚯蚓視頻。將平時不能觀察到的蚯蚓的一些生活習性真實地展現(xiàn)出來,驗證了先前幼兒的觀察,拓展了有關蚯蚓的知識,比老師枯燥的解說更形象生動,幼兒一看就能明白。5.設置問題懸念,引發(fā)對蚯蚓的更多思考師:今天我們了解了蚯蚓的許多秘密。你們還有關于小蚯蚓的更多問題嗎?(幼兒提問,教師解答。)評析:這一環(huán)節(jié),讓幼兒提問,是讓幼兒在吸收了新知識的基礎上再生成新問題的過程??茖W的巨的不僅僅在于解決問題,更要讓幼兒產(chǎn)生新的問題。再去解決問題,激發(fā)探究欲望。課堂也變得更開放,更生動。師:現(xiàn)在我們?nèi)タ纯葱◎球居袥]有鉆進泥土里去。(驗證蚯蚓松土的本領。)蚯蚓的秘密還有許多,以后我們慢慢去發(fā)現(xiàn)?,F(xiàn)在我們將蚯蚓送回它的家吧!評析:活動結束前,驗證前面留下的問題,幼兒真切感受現(xiàn)蚯蚓會松士的本領,對蚯蚓的喜愛之情也更深了。最后我們放歸蚯蚓,讓幼兒用實際行動去愛護小動物。教學反思在本次活動中,我根據(jù)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選擇了《蚯蚓的日記》這一繪本,并有選擇地處理了繪本內(nèi)容,讓它更適合科學活動,更能引起幼兒的興趣,并巧妙地與操作相結合,讓孩子們在看看、猜猜、驗證的過程中,通過多種感官,進行了一次探究蚯蚓的旅程。孩子們被有趣的蚯蚓形象、真實的蚯蚓探究深深吸引。教師只作為引導者、支持者推動幼兒自己去主動探究。第一環(huán)節(jié)讓孩子談談自己對蚯蚓的已有經(jīng)驗,為后面的蚯蚓探索活動順利開展做了鋪墊,最后環(huán)節(jié)讓幼兒提問,體現(xiàn)了科學活動就是為了產(chǎn)生問題,解決問題,再產(chǎn)生新問題的理念,活動過程流暢。點評:1.教學課件設計精心陳老師從繪本中挑選了一些有關蚯蚓特征、習性的圖片做成PPT課件?;顒右婚_始,屏幕上呈現(xiàn)出一條頭戴小紅帽的蚯蚓。精美有趣的畫面深深地抓住了孩子們的眼球,激發(fā)了孩子們的興趣。四個問題的呈現(xiàn)老師讓幼兒任意選擇,既充分尊重了幼兒的意愿,同時又保持了一種神秘感,激發(fā)幼兒進一步探索的欲望。2.處處體現(xiàn)以人為本(1)教師理念人文化。追隨孩子的觀察、探索與回答,孩子們的觀察是自由的,思想是開放的,心情是愉悅的……老師此時是孩子們的引導者與支持者。(2)環(huán)節(jié)設置人文化。在了解蚯蚓是否喜歡挖洞這一習性時,老師讓幼兒將蚯蚓全部倒在有泥土的盒子里,放在一旁,繼續(xù)其他的活動環(huán)節(jié),給蚯蚓一個展示習性的機會,避免了幼兒干巴巴等待的過程。(3)內(nèi)容選擇人文化。老師采用孩子們喜聞樂見的繪本與錄像資料,將枯燥、抽象的知識聲形并茂地展示孩子們,這也是對孩子有意注意特點的尊重。3.提問開放、有趣如"你知道蚯蚓的哪些秘密?你們都有什么新的發(fā)現(xiàn)?"這樣的發(fā)散性提問能激發(fā)幼兒的探究,讓孩子暢所欲言。"蚯蚓的頭和屁股一樣嗎?""蚯蚓沒有牙齒吃什么啊?"這樣趣味性的提問則激發(fā)了幼兒的興趣,孩子們在哈哈大笑的同時更被這個問題深深吸引。在整節(jié)活動的教學中,陳教師一直讓幼兒帶著問題去學習,而問題的設計又具有一定的梯度,由淺入深,所提出的問題也有很強的指向性,既激發(fā)了幼兒的好奇心,又培養(yǎng)了幼兒科學思維的能力。

相關推薦

  •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認識蚯蚓》及教學反思 下面是“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認識蚯蚓》及教學反思”的內(nèi)容一文,給你帶來豐富精彩的內(nèi)容,歡迎閱讀!活動目標: 1.通過捉蚯蚓活動,了解蚯蚓的外形特征、習性及用處。 2.培養(yǎng)認真觀察的習慣。 3.考驗小朋...
    2020-08-05 閱讀全文
  • 2020幼兒園大班教案《認識蚯蚓》及教學反思 活動目標: 1.感知了解蚯蚓的部分生理特征和生活習性。 2.學習用簡單的方法探究蚯蚓,并能將結果記錄與交流。 3.產(chǎn)生對蚯蚓的進一步探索欲望,知道要保護蚯蚓,形成初步的環(huán)保意識。 4.愿意與同伴、老師...
    2020-09-05 閱讀全文
  • 中班科學蚯蚓 中班科學蚯蚓教案反思主要包含了設計背景,活動目標,重點難點,活動準備,活動過程,活動提示,教學反思等內(nèi)容,積極尋找蚯蚓,對蚯蚓充滿好奇,能細致地觀察蚯蚓,清楚地表達觀察的內(nèi)容,適合幼兒園老師們上中班科...
    2021-04-28 閱讀全文
  •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蚯蚓的秘密》 設計意圖一直在思考科學活動的組織形式、教學方式,特別是對動物的探究,僅僅觀察是不夠的,而簡單的說教又顯得太枯燥,不適合幼兒的年齡特點??戳死L本《蚯蚓的日記》,我受到啟發(fā)--或許可以將繪本與科學活動...
    2021-07-10 閱讀全文
  • 大班科學課教案及教學反思 有關《認識蚯蚓》課件 活動目標: 1、感知了解蚯蚓的部分生理特征和生活習性。 2、學習用簡單的方法探究蚯蚓,并能將結果記錄與交流。 活動準備: 蚯蚓若干條,實驗用品(尺、放大鏡、玻璃板、盆子、泥土等) 活動過程: 一、引題...
    2021-12-23 閱讀全文

下面是“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認識蚯蚓》及教學反思”的內(nèi)容一文,給你帶來豐富精彩的內(nèi)容,歡迎閱讀!活動目標: 1.通過捉蚯蚓活動,了解蚯蚓的外形特征、習性及用處。 2.培養(yǎng)認真觀察的習慣。 3.考驗小朋...

2020-08-05 閱讀全文

活動目標: 1.感知了解蚯蚓的部分生理特征和生活習性。 2.學習用簡單的方法探究蚯蚓,并能將結果記錄與交流。 3.產(chǎn)生對蚯蚓的進一步探索欲望,知道要保護蚯蚓,形成初步的環(huán)保意識。 4.愿意與同伴、老師...

2020-09-05 閱讀全文

中班科學蚯蚓教案反思主要包含了設計背景,活動目標,重點難點,活動準備,活動過程,活動提示,教學反思等內(nèi)容,積極尋找蚯蚓,對蚯蚓充滿好奇,能細致地觀察蚯蚓,清楚地表達觀察的內(nèi)容,適合幼兒園老師們上中班科...

2021-04-28 閱讀全文

設計意圖一直在思考科學活動的組織形式、教學方式,特別是對動物的探究,僅僅觀察是不夠的,而簡單的說教又顯得太枯燥,不適合幼兒的年齡特點??戳死L本《蚯蚓的日記》,我受到啟發(fā)--或許可以將繪本與科學活動...

2021-07-10 閱讀全文

活動目標: 1、感知了解蚯蚓的部分生理特征和生活習性。 2、學習用簡單的方法探究蚯蚓,并能將結果記錄與交流。 活動準備: 蚯蚓若干條,實驗用品(尺、放大鏡、玻璃板、盆子、泥土等) 活動過程: 一、引題...

2021-12-23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