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在建構中得到發(fā)展
發(fā)布時間:2021-05-15 建構游戲幼兒園 幼兒思維發(fā)展活動方案 幼兒園建構活動方案游戲始終是孩子們最喜歡的活動。通過老師的引導,孩子們會從游戲中得到全面的發(fā)展。
上午我給孩子們上了一堂科學活動——“認識橋”,我原本是想先通過圖片讓幼兒有個大概的了解,但是我在邊上課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孩子們只是在被動的學習,沒有什么興趣。我于是立刻變了一種方式,讓他們用積木動手搭建各種各樣的橋,這一下孩子們立刻精神大振了,他們歡呼雀躍。我馬上跟他們說出了搭建的要求:“1、必須是搭建橋。2、搭好以后,必須說出自己搭建的橋的作用。3、盡量自己搭建和別人不同的橋。”要求提出來以后,孩子們就很快的行動起來。他們搭建得很快,而且特別的感興趣。每個人都搭建了不同的橋,當我逐個巡視的時候,他們每個人都興致勃勃的向我介紹,自己搭建的橋的作用,自己的橋叫什么名字,我也不時的向他們介紹橋的作用及其材料,讓他們在玩的當中接收信息。整堂課上下來,孩子們都在自己動手操作中得到了發(fā)展,并且了解了橋的基本用途及其材料。課堂的目的就在輕輕松松的環(huán)境下完成了。
這堂課讓我悟出了一些教育經驗,游戲本身的目的性不會很強,但是通過老師的引導,把它穿插在活動中進行,它就會體現(xiàn)出價值來,讓孩子在輕松的環(huán)境下自己動手學習,既發(fā)展了孩子的動手能力,讓他們動了腦筋學到了本領。
YJS21.cOm更多幼師資料小編推薦
案例:構建幼兒園
一天,在建構區(qū),遠遠對瀾瀾說:“我想搭個幼兒園?!庇谑牵圩訜樀纫恍┠泻⒆佣急硎就?,看到孩子們勁頭十足的樣子,我們老師進一步引導幼兒先訂下一個建造幼兒園的計劃:幼兒園里有些什么?你想用什么材料來造幼兒園的各個部分?孩子們展開了討論——
平平:我想用樹枝一層一層地疊起來做房子,門可以開的。我要準備許多許多樹葉,要400根。(平平很認真地說,她計劃好了材料的“數(shù)量”)
洋洋:我要搭大型玩具,用積木。
達達:用麥當勞玩具做房子,因為它能一層層疊起來。
天天:我想出用石頭做房子。(師:怎么做?)圍起來!用顏料涂上顏色!
宙宙:用大木頭積木搭路和房子。哦,我還想用紙折房子。
其其:我用樹葉做。
凡凡:可樹葉做太軟了呀,窗戶用樹葉做好了。(他抓住了樹葉的特征去考慮)
小亮點:用沙子做房子里的樓梯吧!(這個主意不錯,他考慮到細節(jié)部分了)
安然:用月餅盒疊,三層樓房高。(他發(fā)現(xiàn)教室外有許多月餅盒,忽然想到)
凡凡:大草坪用樹葉做好了!(他一直在考慮樹葉的問題,又不舍得放棄這個材料,總算想了這個不錯的辦法)
星星:我想用橡皮泥造個游泳池。
奇奇、傅榕:我也想用橡皮泥?。ㄖ邪嗪⒆油ǔS小案S”的現(xiàn)象)
瓏瓏:大型玩具用小積木搭。
童童:那我用橡皮泥搭大型玩具好了。(想出不同的材料)
王羽哲:房子用彩色小積木搭,顏色比較漂亮。(他考慮到了材料的色澤)
遠遠、亮亮、康康:用小長方形的彩色積木搭大型玩具,可好玩呢!(這個“小團體”共同想出來的主意)
艾倫:我想用木頭積木搭房子,能搭得很大的。(他考慮了材料的大?。?/p>
聞聞:我用木頭積木搭房子和教室。
多多:我覺得塑料積木顏色很好看,這個搭房子好了。
恬然:我會用橡皮泥做房子。(恬恬最近比較喜歡橡皮泥游戲)
埕埕:用木頭積木搭房子。
反思:
看得出孩子們能根據(jù)自己的喜好,甚至根據(jù)材料的特性來計劃建造幼兒園,并且能大膽提出自己的建議,主動性還不錯。不過,我們發(fā)現(xiàn)多數(shù)孩子由于缺乏多種材料建構的經驗,總是局限在積木材料,因為他們覺得只有積木才能搭漂亮的房子。所以孩子們很容易受“小團體”的影響,無法發(fā)散自己的想法。
接下來,我們老師將有意識地提供各種各樣的材料,如月餅盒、石頭、管子、紙盒等廢舊材料,啟發(fā)幼兒利用這些材料去完成他們的計劃,在搭建的過程中孩子們勢必會遇到許多困難,他們將克服困難,積累經驗,最終大膽表現(xiàn),進而獲得成功感,把主題引向高潮。
案例:尊重與發(fā)展
綱要點擊:
《綱要》指出:教師的態(tài)度和管理方式應有助于形成安全、溫馨的心理環(huán)境;教師要以關懷、接納、尊重的態(tài)度與幼兒交往。耐心傾聽,努力理解幼兒的想法與感受,支持、鼓勵他們大膽探索與表達。
鏡頭一
“老師,今天我們太高興了!”
一次戶外活動時,小朋友們玩切西瓜的游戲,老師卻發(fā)現(xiàn)周波小朋友玩了一會兒就走開了。于是就請他們和大家一起來玩,可孩子們卻說不愛玩。這么有趣的游戲他們怎么會不喜歡呢?老師走到游戲著的孩子們中間,高興地說:“你們玩得真快樂,我也參加好嗎?”小朋友們聽了都高興地圍過來,有的拉老師的手,有的牽老師的衣襟;有的讓老師當切西瓜人,有的讓老師大西瓜。孩子們玩的開心極了。站在一旁的小朋友先是專注的看,沒過多久就全部參加到游戲中來了。游戲結束時,楊禹小朋友還天真的對老師說:“老師,今天我們太高興了?!?/p>
鏡頭二:
“老師,我是真的有小便!”
誠鑫是個令老師頭痛的孩子。每次同伴們都在專心地操作活動,惟獨他安靜不下來,東張西望還嚷嚷要小便。老師并不理他,因為老師認為,誠鑫常常是沒事找事,不讓他去也不會尿褲子。而此時,瑩瑩也小心地說:“老師,我也小便?!崩蠋燑c點頭,瑩瑩就去了衛(wèi)生間。誠鑫又說:“老師,我是真的有小便!”“等會吧,你先把這個做完?!闭\鑫無奈地坐下了。
二、分析
《綱要》的最終目的是創(chuàng)造高質量的幼兒教育,促進兒童的健康成長,充分肯定了幼兒教師在教育、兒童發(fā)展中的作用和地位,“教師的態(tài)度和管理方式應有助于形成安全、溫馨的心理環(huán)境?!痹谶@兩個不同的教育案例中,教師對兒童的態(tài)度、耐心是不同的,導致的教育結果也絕對不會一樣。我們在日常教育活動中不難發(fā)現(xiàn),幼兒對教師態(tài)度的體驗是最敏感、最細微的。當教師以親切、活潑、愉快的態(tài)度與幼兒交往時,幼兒的情緒會極度興奮和愉快;當教師以沉悶、焦慮的態(tài)度與幼兒交往時,幼兒的情緒會極度抑郁。
案例一中的老師知道親切和藹的教育態(tài)度是誘發(fā)幼兒良好情緒和情感的紐帶。幼兒只有在輕松愉快的情緒下,才能夠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靈活敏捷的思維、豐富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性。孩子們在與老師的愉快交往中,由衷地發(fā)出:“老師,今天我們太高興了!”的感嘆。而案例二中的誠鑫不會因為“等一會兒”而安靜下來,相反會從“與瑩瑩不平等”的比較中,體驗無奈,滋生憤懣之情。
三、反思
1、尊重幼兒,平等相待
現(xiàn)實生活中,人們在與對象交往時,往往先在心理上將對方歸人某一類別,然后再確定對待的方式。師生之間的交往也是如此。誠鑫和瑩瑩都要小便,但是由于老師將誠鑫列入了“就愛沒事找事”一類,而將瑩瑩列入了“膽小、聽話”一類,在這樣印象支持下,面對兩個孩子的相同需要,老師作出了不同的判斷和處理。老師對待誠鑫的方式可能是下意識反應,也可能是用心良苦,但是,不能排除這有可能是老師在消極心態(tài)指導下的消極對待。
幼兒是與成人平等的、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獨立的思想和情感、愛好和興趣、要求與愿望,教師要尊重幼兒人格和自尊心,平等相待,給幼兒以應有的地位和權利。我們提倡“微笑服務”“蹲著與幼兒說話”等教育行為,要求教師要理智地去愛每一個來自不同家庭、能力性格興趣各異的孩子,把對孩子的愛滲透到日常生活的每一細節(jié)。讓幼兒生活在民主、平等的氛圍中,感受老師愛的溫暖,從而形成健康的心理。這既是老師的重要責任,也是對兒童權利的最大尊重。
2、輕松愉快,和諧發(fā)展
作為老師,不僅要把幼兒作為一個年幼的個體來培養(yǎng),而且要把幼兒作為一個成長中的個體、未來社會成員來培養(yǎng),對兒童一生的學習和發(fā)展負責,為其一生成長奠基。隨著教育的發(fā)展,當前教育的任務不能只重視幼兒智力的開發(fā),更應該重視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情緒和情感。因為,幼兒在不同的情緒狀態(tài)下學習的效果是不同的。不少心理學家對幼兒在不同情緒下學習詞匯、語言、進行智力操作的實驗結果都說明,愉快和興奮是幼兒智力活動的最佳情緒背景,恐懼和緊張對兒童智力發(fā)展不利。愉快的情緒往往能促使兒童學習,不愉快則導致各種消極行為。
試想,誠鑫在老師消極對待下,對老師失去了信任和親近感,參與各類活動的興趣會下降,自我調控能力會降低。長此以往,形成惡性循環(huán),會嚴重影響他社會性行為及個性心理品質等方面的健康。
當教師對幼兒的某一行為及時表現(xiàn)出高興、鼓勵、贊賞的態(tài)度時,大多數(shù)幼兒會整天處于一種良好情緒狀態(tài)中,表現(xiàn)為輕松、愉快,愿意聽老師的話,做事注意力集中,有積極性等。如果老師多給誠鑫情感上的理解支持,從不同的角度尋找他閃光的一面。哪怕是老師無意中流露的一句關懷的、鼓勵的、贊賞的話,也會使他從中受到莫大的鼓舞,感到無限的快樂。
所以,我們要關注每一個孩子,接納每一個孩子?!瓣P注個別差異,促進每個幼兒富有個性的發(fā)展?!?/p>
幼兒園活動《快樂建構》案例分析
“歡歡娛樂城”一直是孩子們十分喜歡去玩的地方,在那里他們可以用不同的積木搭建各種東西,如:房子、汽車、飛機、動物……。但是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會搭出一些較為具體的作品來呢?通過觀察我發(fā)現(xiàn)一些孩子會根據(jù)搭建的主題或自己的喜好進行搭建。如:“動物園”的主題中,他們會搭建長頸鹿、蛇等動物,還有動物的家。又如:有的孩子喜歡汽車,他就會經常搭一些不同造型的汽車;有的孩子喜歡拍照,他就會搭一部照相機……。然而還有個別孩子搭建時似乎沒有什么目的,只是隨意地把積木疊放在一起,問他們搭的是什么,他們往往自己也說不清楚。
分析:
建構游戲一直深受幼兒的喜歡,特別是男孩子。之所以如此喜愛,是在于它的操作性,通過操作、擺弄,學習平鋪、壘高、圍封等技能,建構自己喜歡的東西。但是小班幼兒的年齡特征是他們在游戲時目的性較弱,很大程度上認識依賴于行動,往往會先做后想,或者邊做邊想。
策略:
面對這樣的情況,教師在指導幼兒的建構游戲時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游戲前,可以和幼兒討論搭建的內容,了解他們的想法,幫助他們明確要搭建的東西。2、搭建過程中,通過觀察,了解幼兒的搭建情況,是否圍繞之前的討論展開。如果是,教師可以根據(jù)幼兒在這一搭建中遇到問題給予建議,引導幼兒如何更好地繼續(xù)下去;如果不是,教師可以先了解原因,并讓幼兒知道在新的搭建任務中應該做些什么,怎么做,此時的隨機指導顯得尤為重要。3、游戲后,鼓勵幼兒大膽說說自己今天搭了什么,是怎么搭的,通過介紹交流讓其他幼兒對此也有更多了解,同時,教師再給予梳理、小結,這會讓幼兒在接下來的搭建中減少盲目性。
案例:讓孩子在開放的環(huán)境中“展翅”
有一次,當孩子們觀看以前活動的錄像帶時,他們表現(xiàn)得極其興奮,他們邊看邊議論,不停地大叫:“這是我,這是我”相嘉威說:“陳佳穎,你看你現(xiàn)在比以前胖,象小肥豬”,……..他們紛紛議論是什么原因,孩子們發(fā)表著自己看法,孩子們有爭論,有猜想,看得出他們對自己,對他人有了一定的興趣,并有想探索的愿望。于是我便抓住時機展開活動,請家長配合共同收集孩子小時候和現(xiàn)在的照片放置在環(huán)境中;當孩子對自己的成長變化感興趣時,我就及時地投放了電腦制作的成長圖一套供孩子們觀察、排序。孩子們被維尼爸爸畫的關于表情的圖畫吸引住時,我又不時時機地投放了一些鏡子讓孩子玩起了“超級變變變”的變臉游戲并及時地捕捉攝入下來。當孩子知道一個人的情緒不同表情也會不同時,我就及時提供紙、筆、陽光寶寶貼紙等,使他們通過語言或作品表述自己的心情,一個心情區(qū)由此產生,它讓孩子們述說心事幫孩子們排解不快,使孩子們成為快樂小天使。當孩子發(fā)現(xiàn)自己與別人不同時,我就及時創(chuàng)設小舞臺讓孩子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樹立自信等。為了尋找眼睛的資料,孩子們到醫(yī)院采訪了眼科醫(yī)生、從電腦上下載關于眼睛的資料、到“資料室”里去查閱、用繪畫的方式表現(xiàn)“我眼睛中的世界”…….
主題探索給孩子們帶來了除了知識以外的更多的經驗。如:初步的統(tǒng)計、歸類能力,豐富的表現(xiàn)能力,他們會自己設計調查方案、根據(jù)不同的對象,提出不同的問題等等。
在主題活動中,孩子在我們創(chuàng)設的不斷變化的環(huán)境中最充分地展示出他們的學習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展示他們的智慧和個性,讓我們真正領略了孩子們的學習還有另一半。在主題探究活動中,我深深意識到環(huán)境是溝通“教”與“學”的橋梁。教師作為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者,其主要任務是滿足孩子需要通過觀察與聆聽從孩子作用于環(huán)境的活動中獲得可“教‘的信息,在孩子探究模糊時給與適當?shù)囊龑?,并結合環(huán)境的調整或改變,將孩子們的興趣從好奇引向研究。
現(xiàn)代心理學認為:智慧及認知結構起源于兒童和環(huán)境的相互作用,是兒童在主動地作用于外部世界的過程中發(fā)展起來的。幼兒對周圍環(huán)境有著強烈的愿望與好奇,讓他們自主學習既能滿足幼兒探索、了解環(huán)境的愿望,又能在學習過程中建構新的認知結構,這種學習將最大限度地促進兒童的智慧發(fā)展。傳統(tǒng)的教學往往是由教師根據(jù)自己的教育目標,要求和教材內容的需要發(fā)出一定的行為,引出孩子們在規(guī)定范圍內的反應,然而教師在一個封閉的控制系統(tǒng)內實現(xiàn)對孩子行為的目標控制,努力塑造標準化的行為和反應。在主題探究活動中,教師應在把握孩子已有經驗的基礎上,提出靈活的符合孩子興趣的目標,進一步激發(fā)孩子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活動中去,利用富有刺激的環(huán)境、材料進行發(fā)現(xiàn)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