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孩子思維發(fā)展關(guān)鍵期,教育孩子更輕松
發(fā)布時間:2021-05-02 教育孩子筆記 怎樣教育孩子 關(guān)于孩子的教育問題思維能力是人類有別于其他動物的特有能力,也是人類進化史中最高的成就之一。
眾所周知,新生兒從一個毫無生活能力的弱者成長為一個改造自然與社會的強者,需要經(jīng)歷漫長的發(fā)展過程,而認識世界的抽象思維能力更是人類文化發(fā)展中的一項極其重要的能力,正因為擁有這樣的能力,人才成其為人。
思維是復雜的心理活動,是一種人類將周遭生活經(jīng)驗與知識的累積做出理解的反應。幼兒思維的發(fā)展,表現(xiàn)在幼兒出現(xiàn)意志行動的企圖,幼兒開始確立自己的行動目的,理解行動的意義,繼而能夠按一定的目的去實現(xiàn)行動意圖。
學齡前兒童的思維特征
從思維發(fā)展的過程來看,幼兒的思維最初是直觀行動,然后出現(xiàn)具體形象,最后發(fā)展成抽象邏輯推理的思維。學前幼兒的思維發(fā)展主要是直觀行動思維和具體形象思維。抽象邏輯思維屬于高級的思維方式,學前幼兒大多還沒有具備這種思維能力,只能說是處于抽象邏輯思維方式的萌芽期。
1、直觀行動思維
又稱“直覺行動思維”,主要是以直觀的行動方式進行。直觀行動思維是最低水平的思維。這種思維的概括能力水平低,而更多依賴感知和動作的概括。這種思維方式在2~3歲的兒童身上表現(xiàn)最為突出。在3~4歲兒童身上也常有表現(xiàn)。這些幼兒離開了實物就不能解決問題,離開了玩具就不會游戲。年齡更大一些的幼兒,在遇到困難的問題時,也要依靠這種思維方式。
2、具體形象思維
具體形象思維是依靠事物的具體形象的聯(lián)想進行的。幼兒開展游戲,扮演角色,遵守規(guī)則,并按照主題來行動,就是依靠在腦海中的相關(guān)角色、游戲規(guī)則和行動計劃的表象進行思維和解決問題。思維的具體形象性是在直觀行動性的基礎(chǔ)上形成和發(fā)展起來的,這是幼兒思維的典型方式。
3~6歲的幼兒期是思維開始發(fā)展的時期,幼兒時期思維的主要特點是具體形象,它是在直覺行動思維的基礎(chǔ)上演化而來,在幼兒末期,抽象邏輯思維開始萌芽。
動手玩科學促進抽象邏輯思維的發(fā)展學前幼兒的思維方式,在直覺行動思維的基礎(chǔ)上,具體形象思維逐漸發(fā)展,成為幼兒思維的主要形式。具體形象思維的特點是具體性和形象性,表現(xiàn)在幼兒依靠事物在腦海中的形象來思維。幼兒的腦中充滿顏色、形狀、聲音等生動的形象,幼兒在思維時就是運用這些形象進行運算、解決問題。
3、抽象邏輯思維
抽象邏輯思維是人類思維高層次的方式,幼兒后期(5歲以后),是抽象邏輯思維的萌芽階段,發(fā)展得早的幼兒表現(xiàn)在概念的掌握、判斷和推理的形成,以及理解能力等方面。因此針對幼兒的思維特點,鼓勵孩子動手操作科學活動,是激發(fā)幼兒發(fā)展邏輯推理思維能力的一種很好方式。
幼兒從親手操作、親眼目睹、親身體驗實驗結(jié)果的過程中,以具體的形象思維建立科學概念,建立事物發(fā)生變化的因果關(guān)系,建立驗證猜測的實證態(tài)度,除了能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概念與科學概念之間的連結(jié),幫助幼兒達到比較、分析、概括和綜合等思維基本過程的發(fā)展之外,無形中已經(jīng)培養(yǎng)了孩子的科學技能與科學態(tài)度。
對幼兒的科學教育,旨在激發(fā)幼兒對自然科學的認識興趣和探究欲望,以擴展領(lǐng)悟自然世界的能力,使孩子成為一個具有科學素養(yǎng)的現(xiàn)代化公民。
事實上,孩子天生就像個科學家,對生活周遭的事物都具有高度的興趣,喜歡動手操弄,觀察事物的變化,這些天生的特質(zhì),只要適當?shù)丶右砸龑Ш凸膭?,讓孩子保持高度的好奇心和主動學習的興趣,讓孩子的想象力自由發(fā)揮,他的心智和思維的發(fā)展就能得到快速的成長。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小編推薦
發(fā)展孩子的思維能力的關(guān)鍵
寶寶何時會發(fā)展思維能力?會發(fā)展出哪些具體的思維能力?
思維,是在表征、概念的基礎(chǔ)上,進行分析、綜合、判斷、推理等認識活動的過程。
如果能更清晰地掌握、了解寶寶思維能力的自然發(fā)展規(guī)律,那么未來,對于寶寶語言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培養(yǎng),都至關(guān)重要,家長更能有的放矢、更好引導。
一起來了解一下寶寶思維發(fā)展時間表吧!
寶寶會發(fā)展哪些思維能力?
1.表征能力及發(fā)展
當孩子有能力用圖像和符號來表達頭腦中的記憶、想法、觀點和感受,并運用這些圖 像和符號與他人進行交流,我們就說他已經(jīng)具有了表征能力。
寶寶早期出現(xiàn)的表征常常是用某一實體代表另外一個事物的行為,也就是常見的“假裝游戲”。
我們看看下面這兩個寶寶的不同表現(xiàn):
9個月的壯壯在看到圖畫書時,會輕拍圖畫中的小狗,仿佛它是真的一樣,甚至嘗試去撿起畫中的草莓;
2歲的佳佳看到圖畫書里的蘋果,卻轉(zhuǎn)過臉尋找餐桌上的蘋果。佳佳還可以對著全家福的照片指出爸爸、媽媽、爺爺、奶奶……
2~3歲:表征能力一般在這個階段開始出現(xiàn)。這一時期的寶寶能夠用語言描述自己的經(jīng)歷,進行思考甚至比較。
3歲:3歲以后,孩子的記憶力增強,能夠在大腦里進行演示、分析。
4~5歲:此時,孩子的大腦中已儲存了大量的形象,他們對形象的識別、記憶、概括和運用能力都得到增強,他們能較好的通過表征過程開展豐富的游戲、并嘗試解決問題。
這時,“過家家”“買東西”等象征游戲是孩子們最愛的。
6歲:這個階段的孩子具體形象思維高速發(fā)展,并開始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
他們的表征行為更加精細,也更合理,哪怕在角色游戲中他們也會考慮其真實性,讓角色的語言、動作、場景的布置更加合理。
2.概念的發(fā)展
嬰幼兒有概念嗎?
3個月:科學家發(fā)現(xiàn),3個月大的嬰幼兒已經(jīng)可以根據(jù)知覺特征對事物進行分類。
父母可以給三四個月大的嬰幼兒成對地出示動物圖片,如貓的圖片和狗的圖片。比如,左手和右手各拿一張狗的圖片同時呈現(xiàn)給寶寶看,一段時間之后,寶寶開始對這些圖片失去興趣,表現(xiàn)出習慣化行為。
接下來,左手拿著狗的圖片,右手拿著貓的圖片,同時呈現(xiàn)給寶寶,他們會為之驚奇,會長時間地注意貓的圖片。
這說明他們認出了這張貓的圖片與之前看到的狗的圖片不一樣。
6個月:一些研究者發(fā)現(xiàn),不到6個月寶寶,已初步具備了對不同幾何圖形、男人和女人的聲音,以及桌子和椅子進行分類的能力。
7~9個月:這個階段的寶寶,開始以知覺特性的變化作為特征進行概念分類。
比如,他們能夠正確把鳥歸入動物類里,把飛機歸入交通工具類里,雖然鳥兒和飛機在外觀上極為相似——都有展開的翅膀。
1~2歲:此時寶寶的詞匯開始激增,已能熟練獲取概念,并利用概念來組織經(jīng)驗。
3.數(shù)能力的發(fā)展
人類生而就有數(shù)能力,有研究者發(fā)現(xiàn),即使是新生兒,也能對比較小的數(shù)目具有辨別能力。
6個月以下:這個時候的寶寶能夠成功辨別小于5的數(shù)目。他們的辨別能力并不局限于靜止的物體,也能夠區(qū)分出持續(xù)運動的物體的不同。
他們還能區(qū)分出動作的數(shù)量,比如,一個玩偶跳兩下與跳三下,甚至還能分辨出音調(diào)數(shù)目的變化。
通常,寶寶在會說話之后不久就能夠數(shù)數(shù)了。早期的計數(shù)能力必須依賴于具體的物體,比如,1個草莓、2個草莓……能說出10以內(nèi)的數(shù)字。
3~4歲:寶寶大多已能夠精確地數(shù)數(shù)了,并且可以在數(shù)字與所代表的物體之間建立一一對應的關(guān)系。
4歲半~5 歲:此時,寶寶可以按順序?qū)ξ矬w進行計數(shù),并知道最后一個數(shù)字代表這些物體的總數(shù)。
6歲:寶寶的算術(shù)能力是在計數(shù)功能的基礎(chǔ)上發(fā)展起來的。最初,寶寶需要借助實物,或者手指來完成計算。數(shù)數(shù)策略是計算數(shù)字相加的最簡單的策略。6歲的寶寶會運用一些簡便的數(shù)數(shù)策略。
比如,當問到他們八加三等于幾時,他們會從較大的數(shù)字8開始再數(shù)3個數(shù),8、9、10、11,得出答案是11。
抓住孩子的成長關(guān)鍵期,很重要
因為社會上關(guān)于家庭教育方面的書籍太多,剛拿到該書,我不以為然,但當我看完目錄并直接翻看《方法篇》中的部分內(nèi)容后,我立刻精神一振:很實用!我立刻從頭至尾幾乎一口氣看完,然后又回過頭將部分重要的段落做了記號,留待以后重點溫習?!具@是很好的閱讀方法,值得借鑒!】
王修文先生是留美教育學博士,又是新東方揚州學校的創(chuàng)始人。這本書可以說是理論和實踐相結(jié)合的產(chǎn)物;是一部對家庭子女教育的優(yōu)秀書籍:有理論,有實踐;深入淺出,把深奧的教育理論通過實例娓娓道來。我感觸最深的有以下幾點:
一、神奇的命運公式:思想——行動——習慣——性格——命運
不同的思想決定不同的行為方式,行為方式不同又必然會影響人的習慣、性格,進而形成人的最終命運。因此,正確的思想是第一位。
那什么是正確的思想呢?積極、進取、樂觀、自信、奮斗的思想就是正確的思想。
做父母的,首先要有那些好的思想、行為和習慣,才能自然而然地影響孩子,讓孩子也有好的思想、行為和習慣,形成好的性格,實現(xiàn)美好的人生。做父母的時刻記?。悍e極向上、勤奮刻苦、求知善思、文明友善、民主樂觀。只有這樣,才能很好的言傳身教。
要讓孩子自己成長,讓孩子自己思考、自己選擇、自己行動、自己承擔?,F(xiàn)在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將來才能自己的事自己做。
二、讓孩子身心快樂
孩子喜歡做的,再多也不是負擔,不是痛苦。孩子不喜歡的,再少也是負擔,也是痛苦。因此,我們追求的是幫孩子把學習當成玩,追求怎樣努力使孩子喜歡學習,使他們從學習中得到樂趣,不亞于在玩中得到的樂趣。所以做父母的就應該尋找到適合自己孩子的快樂學習方法,幫助孩子在學習中感受快樂。
三、幫助孩子正確面對困難
多數(shù)挫折是生活中自然發(fā)生的,是人生不可避免的。我們必須讓孩子明白,困難、挫折是好事,是幫助我們上升的階梯。家長不能代替孩子克服困難,要把困難變成問題,讓孩子思考,讓孩子解決。這樣,在戰(zhàn)勝困難的同時,也戰(zhàn)勝了自我,超越了自我。
除了自然發(fā)生的困難,有時我們還要合理地、適當?shù)亟o孩子人為地制造一些困難,這也有力于他們的成長。
四、教育孩子要重視細節(jié)。
努力讓孩子把每一件事盡力做好,不僅是為了他們將來事業(yè)的成功,而且是因為這些跟整個人生的幸福息息相關(guān),一個注重細節(jié)、把事情做細做好的人,生活常常是幸福美滿的。
五、提早為孩子提供優(yōu)秀的教育
時間不可倒流,教育不可逆轉(zhuǎn)。一定要盡早重視孩子的教育,很多寶貴的時間和機會錯過了,就不會再有。孩子成型了,就很難改變。就算再怎么挽回,也達不到一開始就重視的效果?!臼堑?,抓住孩子的成長關(guān)鍵期,很重要!】
總之,這本書是一盞指引家庭教育的明燈。就如該書序中講得那樣,很多家長教育孩子都是在黑暗中摸索,很容易碰得頭破血流,或者浪費很多寶貴的時間、機會和財力。而王校長的這本書用俞敏洪老師的話說就是一盞黑暗中的明燈,能夠照亮前進的道路。
育兒心得:抓住孩子的敏感期
育兒心得:抓住孩子的敏感期
1)人際關(guān)系發(fā)展期,三個月到六個月,在這三個月里,必須帶寶寶外出,跟不同的人打招呼,談話。過了半歲,嬰兒就會認生,甚至接下來的成長中會害怕陌生人。我家孩子就抓住這個時期,現(xiàn)在他見到誰都可以打招呼聊天交朋友的。相反,認識一個寶寶,由于家人保護的太好了,半歲前都呆在家不出門,結(jié)果,現(xiàn)在一歲多了,連見親戚都哭鼻子。所以三到六個月是人際關(guān)系發(fā)展的重要時期,不能錯過。
2)高速運算敏感期,半歲以后可以對寶寶進行圓點訓練,寶寶天生具有高速運算能力,到兩歲半就關(guān)閉了,越早越好。我家是一半以后才緩慢的開展,效果就不夠理想了,但經(jīng)過長期堅持的訓練,寶寶運算能力還不錯,現(xiàn)在三則運算也有九成能答對。
3)鍛煉身體的敏感期,一歲的時候,幾乎每個寶寶都非常有膽量,去嘗試各式的健身器材,這時候家長既要放手讓他們多去嘗試玩,同時也要保護他們不要讓他們受挫折。過了這個時期,孩子越大就越不敢玩了。例如,秋千,滑梯,懸梯,彈彈床,游樂場等等。
4)圖片閱讀敏感期,也出現(xiàn)在一歲的時候。這個時候大量顯示百科圖片卡,寶寶能迅速吸收海量圖片知識。我就是在一歲的時候發(fā)現(xiàn)孩子可以對著一本動物看得非常入迷,于是就買了動物百科書,他馬上就全懂了。后來也買了上千種百科卡片,包括動物,植物,蔬菜,水果,世界名畫,天文知識,運動,樂器,生活用品,電器,交通工具,文具,汽車品牌等等,孩子一個星期就全掌握了,而且見到圖片就非常開心。所以我不用怎么花力氣就讓孩子把身邊的事情幾乎全搞懂了。兩歲的時候我就不用再走“這是什么”的階段,而是進入了“這是為什么”的階段了。我現(xiàn)在已經(jīng)跟他聊,為什么蘋果會掉到地上,而不是告訴他這是蘋果了。
5)語言學習期。語言學習期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很多家長會認為,平常多跟他說話,然后他就會早說話了。其實,不是那么簡單的。
第一,在嬰兒期,要對著嬰兒說話,讓嬰兒看到家長的嘴型。
第二,嬰兒期,除了指認生活用品和常說生活用語外,還要多念押韻的詩歌,或兒歌。
第三,教拼音,aoe,yuu等等,由拼音開始,經(jīng)常教寶寶拼音。不要再學老人家那套“恩古古”了!
第四,念押韻詩歌時,當家長已經(jīng)重復念了好幾天后,可以把每句最后一字留給寶寶說。
舉例,“大飛機大飛ji,忽而高忽而di,晴空飛行千萬li,長大我要開飛ji“
我家孩子一歲就能接上這詩歌了,而且還能接唱一些兒歌。當然還有很多很多這樣的例子。家長得花些心思。
第五,是非題。說話時,不但語速要緩慢而且清晰準確,然后經(jīng)常問寶寶,“是不是?”“要不要?”“好不好?”這樣的是非題,然后叫他回答“是”“要”“好”。這樣,孩子很快就可以跟家長聊天了。
第六,名詞跟讀階段。身邊所有的事物都是教材了,拿起一個蘋果,家長要清晰準確的告訴寶寶“蘋果”,千萬別一開始叫教“這是蘋果”,記住,先教名詞!而不是直接教句子。
第七,講故事。寶寶會講話了以后,家長還可以繼續(xù)引導孩子講故事。首先,家長先講故事,讓孩子熟悉故事以后,就開始引導了,如何引導呢?家長先把故事講點點,停下來不說,就問孩子,“然后呢?”“接下來呢?”“會怎樣???”就讓孩子講他的故事,家長作一個聽眾就好了,有時孩子的故事很真蠻有趣的。我家兒子不到兩歲就給我講三只小豬的故事,講了快有半小時,當然了,和原版是完全不一樣的,兒子把他生活的事情和認知的事物放在故事里,天馬行空的,不過真的非常有創(chuàng)意。竟然扯到小豬坐火車去旅游。
敏感期抓好了,事半功倍。
早期教育:抓住孩子的天賦期 助力聰明孩子成長
整理了關(guān)于早期教育:抓住孩子的天賦期 助力聰明孩子成長,希望對新手爸媽對早期孩子正確教育引導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剛出生的寶寶,其大腦有驚人的吸收能力。以“兒童之家”出名的意大利著名的幼兒教育家蒙苔梭利女士將它稱為“胎生的吸收精神”。她說:“寶寶在生產(chǎn)的環(huán)境中得到了各種感官刺激,形成了與環(huán)境相應的品質(zhì)。隨后,這種成人失去了的能夠和上帝的創(chuàng)造力相提并論的非凡能力,會非??斓叵А!?/p>
可以說:孩子越接近零歲,這種吸收能力就越強大。和零到兩歲的兒童相比,成人是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能與之相比的。
但是,要是父母們對孩子大腦產(chǎn)生的這種天才吸收能力并不了解,在嬰幼兒的這個階段并不能夠給予孩子教育方面的引導,那么孩子的大腦就不會得到出色的發(fā)展。
在吸收能力迅速消失之后,頭腦就成了一個劣質(zhì)的,即便后期給了很多優(yōu)秀的教育性刺激,也很難恢復這種吸收能力,培養(yǎng)聰明頭腦變成了一件很困難的事情。
一個零到三歲的孩子所具備的吸收能力是天賦的。不管難易程度怎樣,他們對外界的教育性刺激都可以很容易地學會和接受;在同一時間,他們除了可以將知識清晰地記入大腦之外,而這些記憶的清晰程度甚至可以跟高精度的計算機相媲美。
在這一時期進入孩子大腦中的信息,會原原本本地存在于孩子的潛意識中。進入這一層次的知識,將具有高度的獨立思考能力和判斷能力,與計算機的精度一樣。
寶寶從周圍的人們的語言當中受到影響,記憶語言并開始學會講話,事實上不是單單靠的簡單記憶,而是依靠的成人沒有的這樣一種神奇的能力。這是所有嬰兒都具有的一種神奇能力,這種能力確實是天賦的。
大腦模型基本在嬰兒六個月大小時完成
在這以前,人們都一直認為,嬰兒的大腦有一種特殊的裝置(它跟周圍的環(huán)境是沒有任何關(guān)系的),它能夠讓寶寶非常容易地獲得語言并自然而然地學會說話。
在人類嬰兒的腦子里,確實天生具有其他動物所沒有的特殊的語言獲得裝置。之前人們錯誤地以為它和孩子生活的環(huán)境沒有關(guān)系,但是通過研究知道,嬰兒大腦的功能是在接受外部刺激后才能發(fā)展形成的。
當孩子誕生的那一刻開始,就對孩子講各種豐富的話語把。如此,嬰兒極具吸收能力的大腦就會把語言一點一點的積累起來。很快,當他開始說話的時候,嬰兒就會具有一個非常豐富的詞匯庫。
寶寶并非是在理解了話語中的意思之后才記住語言的。起初,他只是把這種語言作為一種潛在的意識中的一種聲音。
當寶寶的理解逐漸增加后,那些存儲在潛意識中,之前還沒能了解的語言意義將被立刻理解;此外,由于這樣一個高水平的語言處理能力是成人難以企及的,因此一個兩歲大的孩子竟然會在不自覺中學會運用很有難度的文法,在大人眼里就似乎是一個優(yōu)秀的語言學家。
然而,人們往往不知道以上事實,所以認為孩子是自然而然就會講話。有些媽媽很幸運能有一個安靜的小寶寶,覺得這很容易帶孩子。
但如果在嬰兒出生后,父母不做任何有用的事情,只是讓嬰兒靜靜地躺在那里,那么非常有可能的是,孩子到了兩歲甚至三歲的年齡,他還是仍然不能學會講話,成為一個遲鈍的孩子。
孩子從天才的寶座上摔下來,變成一個非常平凡的孩子,再想讓他的頭腦變得聰明伶俐那將是件很困難的事情了!
寶寶剛出生六個月的時候,就由于家里人的順其自然而產(chǎn)生了這么大的變化。寶寶就是因為他們的父母在這一時期的錯誤行為,從而失去了他們的天賦。
在此期間,你不能啥事都不做二讓寶寶度過毫無意義的一天。你為他付出了多少,你將獲得多少回報,對孩子用心的教育將讓父母擁有一個具有非凡卓越品質(zhì)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