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方法讓孩子快起來
發(fā)布時間:2021-04-05 教育法筆記 教育研究方法筆記 家庭教育方法1、檢視家庭的教育環(huán)境,及時調(diào)整教育方式。
一些孩子做事拖拉,根本源于家庭教育環(huán)境的不當和良好教育方式的缺失。在日常生活中。一些家長對孩子過于溺愛,凡事都依著孩子,孩子開始出現(xiàn)做事磨蹭的跡象時,家長們也沒有及時采取措施幫助孩子糾正壞毛病。同時,一些家長自身做事不遵守時間規(guī)則,也在無形中影響了孩子的行為習慣。
因而,要幫助孩子糾正做事拖拉的毛病,首先家長們要從自身的家庭教育方式上找原因,在家庭生活中,要以身做則,自身一定不要有做事拖拉的毛病,只有這樣,才能給孩子良好的教育環(huán)境。
同時,更為重要的是,家長一定不要給孩子任何可以拖拉的借口,如發(fā)現(xiàn)孩子出現(xiàn)拖拉的苗頭,一定要及時制止,不以任何的溺愛來對待此種不好的習慣。
2、學習的榜樣很重要。
在成長的過程中,孩子們一般都很喜歡與榜樣做對比,家長們要充分利用這一點。要在現(xiàn)實生活中給孩子找一個學習的榜樣,這種標桿式的榜樣可以是一些英雄人物,也可以是周圍的小孩子。在平時的教育中,一定要拿出榜樣,告訴孩子,榜樣人物之所以得到大家的喜愛,是因為他有時間觀念,辦事不拖拉。經(jīng)常以榜樣的事跡來教育孩子,對糾正孩子的拖拉毛病有一定的作用。
3、講故事或做游戲的新型教育方法值得嘗試?!綣K251.COM 教師范文大全】
歸根結(jié)底,孩子辦事拖拉,是教育方式的不當。對此,講故事或做游戲的新型教育方法非常值得嘗試。家長們平時可以經(jīng)常講故事或做游戲,將遵時、辦事高效的理念灌輸于故事當中,在故事或游戲中幫助孩子養(yǎng)成做事不拖拉的好習慣,長期的潛意識式的教育比一時的訓斥更為有效。
4、以后果為導向的適當?shù)膽徒涫潜匾摹?/p>
幼教專家認為,對于孩子的磨蹭,一味的批評教育有時會失效。專家建議,必要的時候,要將因孩子的磨蹭造成的后果呈現(xiàn)給孩子,并要對孩子進行適當?shù)奶幜P。要讓孩子明白,做事磨蹭的習慣造成的后果也會很嚴重,也會受到一定的“懲罰”。有的時候,適當?shù)奶幜P有助于孩子快速“醒悟”!
yJS21.com更多精選家園共育閱讀
育兒心得:讓孩子快樂的方法
育兒心得:讓孩子快樂的方法
對父母來說,使孩子擁有快樂性格的最佳方法就是:使家庭充滿快樂和溫馨。在幸福的家庭中成長起來的孩子,由于具有快樂的性格,成年后能夠幸福生活的比不幸家庭長大的孩子要多得多。下面有9種快樂秘方,你可以在孩子身上嘗試一下:
1、有時間享受“不受限制”的快樂
家中父母希望居室整潔,周圍的鄰居又喜歡安靜。孩子一旦開始喊叫、跳躍,父母便會想辦法制止,孩子只好越來越乖了。表面上,是父母管教有方,但由此帶來的是:孩子的熱情和活力在一點點喪失,孩子的心靈也感受到了壓抑。但孩子畢竟是孩子,他們需要帶著童真的想像力盡情地玩耍,需要有時間去抓螢火蟲、打雪仗、看蜘蛛做網(wǎng)、螞蟻搬家——這些按照孩子自己的步伐去探索世界的活動,更能給他們帶來真正的快樂。
2、關(guān)心他人
孩子需要認同自己是家庭和社會有價值的成員,父母應盡量給孩子提供接觸社會、關(guān)心和幫助他人的機會。如讓他把家里的舊玩具收集起來,送給需要的小朋友;幫助照看比自己年紀小的小朋友;幫媽媽做力所能及的家務(wù)等等。在家里,家庭成員之間要相互關(guān)心,營造溫馨的家庭氛圍,讓孩子從小就懂得關(guān)心父母,關(guān)心長輩,懂得分享。兒童心理學家指出,兒童在很小的年紀就能享受到幫助別人的快樂。
3、體育活動
和孩子一起滑雪、一起騎車、一起打球……這些活動不但能增進孩子的健康,更能讓孩子笑口常開。并且在活動中還能增進親子關(guān)系。好的身體狀況和運動技能,有利于讓兒童樹立正確的自我形象觀。
4、笑出聲來
笑出來,對你和孩子的健康都有好處。有些父母喜歡在孩子面前保持嚴肅的形象,以為這樣才有尊嚴。其實不是那么回事,笑出聲來,并不會失去你的尊嚴。讓你的家中充滿笑聲,并經(jīng)常給孩子一個擁抱,它們是最好的愛的表達。有沒有聽說過:“一個人一天需要4次擁抱,才能存活;8次擁抱,才能維持;16次擁抱,才能成長。”親子間感情不要放在心里,愛她就要表達出來。
5、更具體的表揚
父母應特別強調(diào)孩子令人滿意的具體行為,表揚得越具體,孩子就越清楚哪些是好的行為。表揚其實包含兩個部分:一是父母說的話語,二是孩子據(jù)此作出的推斷。表揚越具體,孩子越能夠根據(jù)父母的話對自己作出實事求是的評價。當孩子做好一件事或掌握了一種技能的時候,不要總是簡單地說:“做得不錯”,要指出他們具體細節(jié)的成功。比如“你今天把那個摔倒的小妹妹扶起來,真讓媽媽高興?!啊拔蚁矚g你畫的這些樹?!本唧w的表揚會讓孩子產(chǎn)生更大的滿足。當然,也要注意不要表揚過度。從小要讓孩子認識到,真正的表揚來自于他們戰(zhàn)勝了挑戰(zhàn)之后。
6、藝術(shù)的魅力
音樂、舞蹈、文學等各種藝術(shù)形式會極大地豐富孩子的思想修養(yǎng),培養(yǎng)他們的藝術(shù)情操。這些藝術(shù)形式將成為一個感情的釋放口,幫助他們表達自己和對世界的情感,并從中獲得生活的快樂。
7、不要苛求完美
孩子畢竟是孩子,各方面的能力有限,總有這樣或者那樣的不足。父母不可太過于追求完美,父母如果總是對孩子表示不滿和批評,會傷了孩子的自尊,失去自信。所以,下一次當你再要抱怨的時候,先想一下,這個過錯是不是跟他們的年齡有關(guān)?10年后他們還會這樣做嗎?如果你的答案是否定的,就別再嘮叨個沒完。記?。耗愫秃⒆又g的感情總比他把襪子放在哪里要重要得多。
8、教會孩子解決問題的技巧
當孩子認為自己能解決一些問題時,可以讓他們產(chǎn)生良好的自我感覺,能樹立起信心,并且有了下次自己解決難題的勇氣。當他們遇到難題時,你可以按下面的步驟教會他們解決問題的技巧:發(fā)現(xiàn)問題;讓孩子描述出他想要的結(jié)果;幫他設(shè)計出要達到這個結(jié)果的步驟;讓他自己想,哪一步他能夠自己完成,哪一步需要別人的幫助;在他確實需要幫助的步驟上提供幫助。
9、給孩子顯示自己的機會
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獨特的天才和技能,展示這些能給他們帶來極大的喜悅?!皨寢?,我給你講一個故事好不好?”這時即使你在廚房做飯,也要滿足他這個愿望,并適時地給予肯定:“你講得真是太棒了?!币?,能和你分享他喜歡的這個故事,對他是多么地快樂。孩子的熱情、能通過你的分享和肯定,轉(zhuǎn)化成良好的自尊、自信,而這些品質(zhì)對他們一生的快樂都是最寶貴的。
讓孩子們更快樂的最佳方法
其實,孩子之間的集體活動是最完美的解決方案,他們在自己的群體活動中才能做到真正的無拘無束、身心放松,這對孩子的成長有著重要的意義。因此生活中,父母應少些不必要的擔憂,還孩子自由,對于那些害羞、膽小的孩子,更要對他參與集體活動進行鼓勵。
具體做法可參考以下四點:
1、提供必要的玩具、游戲材料、空間與時間,讓孩子與親朋鄰里間的孩子游戲交往,鼓勵他們參與社會及幼兒園組織的各種類型的豐富多彩的集體活動,可以利用節(jié)日游園、郊游踏青、參觀游覽、走親訪友、演出比賽等機會,有意識地安排孩子與集體頻繁接觸,增進孩子對集體活動的認識與了解,提高孩子參與的熱情和積極性。
2、發(fā)揮同伴間的鼓勵作用,允許孩子失敗,用掌聲等增添孩子的自信。給孩子提供發(fā)揮特長、幫助別人、服務(wù)于集體的機會。了解孩子在集體活動中的困難,給予幫助,如技能技巧不熟練,父母可在家?guī)椭毩?,彩排;條件不充分的,幫助準備等,變被動為主動。
3、讓孩子懂得有些事要大家合作才能完成好;也可讓孩子自己找朋友,從跟他喜歡的伙伴共同參與逐步過渡到大家共同活動,用同伴的熱情與積極性感染孩子,影響帶動孩子。另外,在集體活動中要給孩子提出具體要求,分配具體任務(wù),活動項目也應該利于孩子間合作。
4、做有心的父母,發(fā)現(xiàn)孩子在集體活動中表現(xiàn)出的點滴進步,并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因為,鼓勵性語言是孩子參加集知動的無形動力,所以,我們不要放掉任何一個表揚、鼓勵的機會。
做好四個方面讓孩子優(yōu)雅起來
除了外貌,氣質(zhì)能給人很深的印象,個人獨特的氣質(zhì)是一個人的精華,是內(nèi)心世界的展現(xiàn)。一個人的氣質(zhì)是內(nèi)部修養(yǎng),外在的行為談吐,待人接物的方式態(tài)度等的總和。
有的人相處起來讓人身心愉悅,而有的人讓人厭惡,這和孩子的生長環(huán)境和家庭是分不開的。
要說孩子不要輸在起跑線上,那么就要從孩子的氣質(zhì)教育開始。孩子來到我們的家庭,更是家長的老師。他們天真無邪,無論說和做都受大人的影響。所以家長要以身作則,時刻要求自己,給孩子做個好榜樣。
優(yōu)雅大方、自然的氣質(zhì)會給人一種舒適,親切,隨和的感覺,因而,它會使人在社交場合受到歡迎,增加成功的機率。
一:鼓勵孩子多學知識
首先,家長要意識到,智慧使人文明。因此要從小鼓勵孩子多學知識,鍛煉孩子思維的敏捷性、靈活性和創(chuàng)造性;開闊孩子的視野,豐富孩子的社會經(jīng)驗。這些都會使孩子的言談舉止中透出智慧與大方,對培養(yǎng)孩子氣質(zhì)十分有益。
二:要使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語言行為習慣
在這方面,家長尤其要注意給孩子做出表率。模仿是小孩子的天性,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會給孩子帶來深遠的影響,父母在孩子面前說臟話,就會在不知不覺中傳染給孩子。因此,家長要盡量使家庭中充滿愉快、和諧、文明平等的氣氛,使孩子從小養(yǎng)成文明禮貌的好習慣,并能夠健康成長。
三:要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質(zhì)
品德是良好氣質(zhì)的靈魂,孩子具有同情、關(guān)心他人的品質(zhì)時,才會在公共汽車上把座位讓給老人,從而表現(xiàn)出謙榮有禮、尊敬老人的氣質(zhì)。同樣,孩子只有表現(xiàn)出樂群、合作等良好的品德時,他才不會表現(xiàn)出性格孤僻、我行我素等不良氣質(zhì)。所以,家長在日常生活中應以身作則,言傳身教,培養(yǎng)孩子的道德情感,訓練孩子的道德行為,使孩子成為一個品行高尚的人,這樣孩子自然就會具備良好的外在氣質(zhì)。
四:要注意孩子服飾打扮
服飾是一個人精神面貌的體現(xiàn),俗話說:“佛是金裝,人是衣裝”,得體的服飾會給孩子的氣質(zhì)錦上添花,家長在打扮孩子時,應以自然、樸素、大方、美觀為原則,不要過分追求奇裝異服,以防養(yǎng)成孩子追求穿戴,自我欣賞,愛虛榮和任性等不良習慣。此外,有的家長喜歡把男孩打扮成女孩,女孩打扮成男孩,這些做法不利于養(yǎng)成孩子優(yōu)雅,適宜的氣質(zhì)。
從小就讓孩子“動起來”
想必,有很多父母都經(jīng)歷過這樣的情況:當自己的孩子見到父母洗衣服、洗菜常常會產(chǎn)生一種新奇感,并模仿起來:你包餃子和面,他就伸手楸一塊面團玩;你洗衣服,他就在旁邊玩肥皂……
孩子這種積極模仿、動腦動手的做法,不少家長不大理解這是孩子的心理需求,認為孩子小,用不著他干這些活;或者嫌他笨手笨腳,添亂,不愿讓孩子插手。有時,孩子不顧父母的反對,偷偷地學著干,結(jié)果甚至受到父母的訓斥。父母的這種做法,大大地挫傷了孩子的自主學習和熱愛勞動的積極性。
心理學家研究認為,人的一舉一動都受大腦的支配,而人又是通過各種實踐活動,使相應的腦細胞得到鍛煉,促使人的聰明才智的發(fā)展。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說“人生兩只寶,雙手和大腦”動手和動腦是互相促進的。人的思維邏輯越好,雙手就更靈巧。
很多父母自己也有這方面的經(jīng)驗,有些事情不明白,記不住,通過自己的摸索、實踐,慢慢就弄清楚了,牢牢記住了。幼兒更是這樣,因為他們的感知、記憶、思維具有明顯的具體形象性的特征,他們通過自身積極、主動的探索和直接動手操作,知識和經(jīng)驗不段擴大,認知能力也不斷得到提高。
研究表明,手腦并用的訓練,是發(fā)展思維的良好手段,勞動是促進智力發(fā)展的實踐活動。凡是熱愛勞動、雙手靈巧的孩子,都在智力上表現(xiàn)得更加聰慧。前蘇聯(lián)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說:“兒童智慧在他們手指上。”
因此,父母要從小培養(yǎng)孩子的動手動腦的能力。幼兒在1歲多時,要訓練他拿匙吃飯;2歲左右要逐步訓練脫簡單的衣服及鞋襪;4歲左右要學會穿衣服及鞋襪等自我服務(wù),以及洗碗、拖地等一些簡單的家務(wù)勞動。
在這過程中要及時表揚鼓勵他,在遇到困難是要給予引導幫助,告訴他解決困難的技巧,培養(yǎng)他堅韌不拔的精神,自己的事情再困難也要自己干。父母千萬不要包辦代替,也不要直接把問題的答案告訴他。
在日常生活中,不論碰到什么問題,要教孩子學會自己動腦思考,自己動手解決問題,這其中也包括自制玩具,有些父母無限制地給孩子購買玩具,使孩子覺得一切東西都來的太容易,養(yǎng)成對玩具不珍惜、任意毀壞的壞習慣。父母可與孩子一起動手,制作一些玩具,這不僅是為了孩子進行勤儉節(jié)約的教育,更重要的使他學會動腦的設(shè)計,學會動手制做,開發(fā)他們的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