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為您提供優(yōu)質(zhì)的幼兒相關(guān)資訊

孩子應該學會接受批評

發(fā)布時間:2021-04-01 幼兒園孩子因被批評扔凳子砸老師 幼兒園應該學什么 教育孩子筆記

【案例】樺樺很愛看動畫片。每到吃飯的時候,也要媽媽開著電視機。媽媽不讓開,他就又哭又鬧。但是開著電視吃飯,他又三心二意,往往吃一口飯,就要看幾分鐘。最令媽媽生氣的是,他還喜歡把飯含在嘴里。媽媽責罵了幾次,他都不肯聽。

對策:遇到寶寶犯錯,家長千萬不要劈頭蓋臉地責罵,往往效果適得其反,容易讓寶寶產(chǎn)生逆反心理。講道理是最好的方式,可以培養(yǎng)寶寶安靜傾聽的習慣,也能糾正他的錯誤行為,但需要講究一定的技巧。比如,樺樺媽媽為了讓樺樺明白兩個道理:“一心不能兩用”和“邊看電視邊吃飯對健康不利”。樺樺媽媽可以讓樺樺試著同時做兩件事,比如一手畫畫,一手堆積木,當他無法協(xié)調(diào)的時候,借機告訴他:你看,這就是一心兩用的結(jié)果,吃飯和看電視也是兩件事,不能同時進行。之后,樺樺媽媽還可以告訴他,邊看電視邊吃飯,還會讓胃不消化,影響身體健康,生病了就不能和小朋友玩了。此外,家長要有一定的原則,不能因為寶寶哭鬧,就默許一些錯誤的行為,比如樺樺家一開始就不該允許邊看電視邊吃飯的行為,家長也要以身作則,不能一邊要求寶寶吃飯不看電視,一邊自己看得起勁。還可以適當?shù)亟o寶寶一些獎勵,比如,如果他吃飯吃得又快又好,就能多看一集動畫片等。

冷處理并不是不做聲

【案例】妮妮總愛做些“危險動作”,不是今天把手戳進插頭里,就是明天從凳子上跳下來。前幾天她和媽媽一道玩剪紙時,又把媽媽氣得不行。媽媽提醒了好幾次不能碰剪刀前面的金屬部分,她就是不聽,還多次去摸刀口部分。媽媽要收走剪刀,她就大哭。

對策:寶寶對未知的事物都有好奇心,但又不知道危害性,而且一旦玩瘋了,更是不愿意聽家長的說教。家長除了事先給寶寶灌輸危險意識外,當他玩瘋了不愿聽批評時,可以采取冷處理的方式。比如針對妮妮握剪刀刀頭的危險動作,家長可以先把剪刀沒收,然后堅決地表明態(tài)度說:“剪刀很危險,你不聽話就要沒收。媽媽也不和你玩了。”如果妮妮用哭表示對家長行為的抗議,家長可以先冷處理,但冷處理并不代表完全不理睬。家長可以先在一邊觀察。過幾分鐘,家長可以說,妮妮其實是個懂事的孩子,媽媽也喜歡妮妮玩,但玩剪刀是不對的行為,懂事的妮妮是不會這么做的,如果妮妮改正錯誤了,媽媽還是會和她一起玩的。用表揚和鼓勵的話語,能減輕寶寶對批評的不悅感,也更易讓他接受。

批評中強化正確行為

【案例】寧寧看到小琦的玩具小熊好玩,想拿來玩,但小琦不肯。寧寧伸手就搶,還打了小琦幾下。不僅把玩具小熊拉扯壞了,還把小琦弄哭了。

對策:如果寶寶做錯了,就要鼓勵他勇敢地承擔責任,并積極給出補救方法。媽媽要讓寧寧明白,玩具壞了和小琦哭了,都是由于自己的錯誤行為造成的。媽媽可以指出這個行為是不好的,但不要加入成年人情緒化的行為,比如,“寶寶這樣做就是壞孩子”,“以后大家都不喜歡你”之類的話。整個說教過程中,家長不要反復運用批評的語言,而應強化正確的行為:“我知道你很想和他玩,如果你帶著玩具去找他,他可能會高興起來,讓我們?nèi)ピ囈幌掳??!奔议L可以陪寧寧去買玩具熊,賠給小琦,并向她道歉。家長和寶寶一起彌補過失,能讓寶寶學會如何承擔責任。此外,在批評過程中,可以允許寶寶對事件作出解釋,但也要讓他明白,解釋不是為了推卸責任,而是讓他知道自己錯在哪里。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小編推薦

如何讓孩子樂意接受你的批評


法國心理學家高頓教授通過一項專題研究證實:孩子從來沒挨過批評,到處都是贊揚聲,很容易變成“老虎屁股摸不得”的小霸王,不知道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是非不分,這對他的心理健康發(fā)展是毫無益處的;而當這些在兒童時代難以接受批評的孩子長大后,也大多會對批評抱有“敬而遠之”,或干脆“拒之門外”的消極態(tài)度,他會無法面臨挫折,更無法適應社會的需要,這對促成事業(yè)成功是不起任何積極作用的。因此,孩子還是需要適當?shù)呐u的。

德國著名的早期教育的典范卡爾·威特對于兒子的善行,他會加以表揚。盡管如此,老威特仍然提醒其他父母:不要對孩子過多表揚,也不要表揚過頭。原因之一是隨便表揚,表揚也就失去了作用。原因之二則是不讓他自滿。父母總是炫耀孩子在這方面或那方面的“與眾不同”,這很容易使孩子感到自滿。孩子一旦自滿起來以后就難以糾正了。因為一些潛質(zhì)很好的孩子不能成為棟梁,源于孩子的驕傲自滿,狂妄自大,正是驕傲自大毀掉了他的潛質(zhì),毀掉了他成為天才的機會。

那么,父母如何讓孩子樂意接受你的批評呢?

1.教育孩子仍堅持以表揚為主。

當孩子取得成績時,克服困難取得成功時,父母一定要給予肯定,表揚和鼓勵,讓他們嘗到戰(zhàn)勝困難的喜悅。但要注意不要表揚過頭,一定要讓他感到做好事得到父母的表揚與支持是來之不易的。如小威特做了一件好事,父親只是說“啊,不錯”,當做了更大的好事時,表揚再深一層,他會說:“好,做得好,上帝一定會很高興”,當小威特做了特別大的好事時,父親才會抱著親吻他,但這不是常有的。表揚之后,讓孩子有意識地聽到一些“反面”的批評,指出其“美中不足”,語氣一定要溫和,分析一定要中肯,以理服人。這種把批評蘊藏于表揚之中的做法,會幫助孩子早早意識到批評和表揚是同樣常見的,培養(yǎng)他正確面對批評的心態(tài)。

2.批評時,千萬不能損傷孩子的自尊心。

當孩子做了錯事時,孩子處于悔恨之中,不知所措,此時父母批評孩子時,應先對孩子做得好的方面給予肯定,然后再指出做得不對的地方,要讓孩子知道家長不是光把眼睛盯住他的錯處。批評孩子錯處時時,只談眼前做的錯事,不翻舊賬,以前的事已經(jīng)批評過了就應該“結(jié)案”了,不能老是記著孩子以前不好的地方,讓孩子覺得在父母面前永無法翻身。這樣很容易傷孩子幼稚的自尊心,孩子從內(nèi)心里就會不接受這種批評的。

3.允許孩子做出解釋。

如果批評不符合事實,也應允許孩子作出自己的解釋。告訴孩子:給他解釋權(quán),目的絕不是推卸他所負的責任,而是要他實事求是地面對。如果你強硬地要求孩子改正錯誤,孩子從心理不服,他就會虛假地答應你,表面上接受了你的批評,但心里感到受了很大的委屈,這對他接受你的批評沒有任何作用。

4.增加身體接觸。

在批評孩子時可以摟著他的肩膀說話,或拉著他的手講道理給他聽。我們都知道忠言逆耳,有些聽不得一句重話的孩子會非常排斥所有指責他的話。所以當我們實在需要責備他時,應該用眼睛正視孩子,在說著指責他的話時,身體部分要有接觸,這樣就能達到恩威并用的效果。

5.批評過后要表達對孩子的感情依舊。

批評過后,父母不要一直板著臉說話或不理睬孩子,如果本來打算和孩子出去玩,也不能以孩子今天做錯事為理由不帶他出去,要讓孩子知道,做錯了事就應受到批評,但父母不會因為他做了錯事就不愛他。實際上,孩子不愛聽批評,問題還是出在父母身上。因此在批評孩子時如果能注意上面這些原則,孩子通常就容易接受你的批評了。孩子學會了善待批評,那么批評也會跟表揚一樣,成為鼓勵孩子前進的動力。

育兒知識:孩子不能接受批評怎么辦


孩子很自信,但是不能接受批評,一批評就抵觸。怎樣才能讓孩子認識自己的不足,逐漸進步呢?孩子不能接受批評怎么辦呢?很多家長有著一個疑問。

孩子不能接受批評怎么辦

很多孩子很自信,做什么事情都有自己主見,但是不能接受批評,一批評就抵觸。孩子不能接受批評怎么辦?怎樣才能讓孩子認識自己的不足,逐漸進步呢?表揚和批評的尺度如何把握?

一個人有自信是好事。但是,人不能過于自信。過于自信,就是自以為是,驕傲自滿。文過飾非,拒不接受批評,聽不進別人的意見或建議,那就無法進步。必須盡早加以克服。

孩子不能接受批評,一般可能有兩個方面的原因。

一是平時家長對孩子要求過高、過嚴、過苛,孩子怎么表現(xiàn)家長都不滿意,批評過多、過頻,使孩子覺得自己一無是處。因此,引起了孩子的反感。反感了,自然就會抗拒批評。

二是對孩子表揚得過多、過濫,不管孩子做得如何,家長總是把“你真好”、“你真行”、“你真棒”掛在嘴邊上,進行無原則的廉價的所謂“賞識”。那不是教育,而是在“哄孩子”。

何謂“哄”?就是用言語或行動逗孩子高興。為此,孩子怎么做都說孩子愛聽的話,這就難免有虛假不真實的言語或做法。這樣,久而久之,就會使孩子產(chǎn)生了一個錯覺:自己什么都好、都行、都棒,漸漸地就完全喪失了自我評價能力。因此,就變得不虛心了,你再批評他,他就不接受了,或是接受不了了。

孩子不能接受批評怎么辦,如何糾正孩子的這種缺點:

一是發(fā)現(xiàn)孩子的缺點或毛病,家長先不批評,而是引導孩子自己反思、反省,這樣可以減少對立情緒;

二是可以有意創(chuàng)造一些教育情景,使孩子暴露缺點或毛病,家長及時指出,使孩子口服心服,無法抵賴;

三是對于這樣的孩子,表揚和批評尤其要注意講究分寸,拿捏尺度,不可夸大,一是一,二是二。

何謂“分寸”、“尺度”?這是兩個很近似,而且都是只能“意會”不好“言傳”的概念?!胺执纭?,即界限?!俺叨取?,即標準。都是說,說話、做事不能太過隨心所欲,只是隨著自己的意思、意志不成,一定要看說話或做事的對象的承受能力,程度應該限制在對象能夠接受和承受的范圍之內(nèi)。這樣,才是有益的。如果超過了這個范圍,就會走向反面。這就是“過猶不及”。

表揚和批評孩子的分寸、尺度沒有一定之規(guī),沒有統(tǒng)一的、適合所有孩子的一個通用標準。因為每個孩子都是特殊的,家長只能細心觀察、深入了解、認真研究自己孩子的個性特征,根據(jù)孩子的實際情況,從孩子的實際出發(fā),因人而異,因人制宜,因材施教,謹慎從事。隨時觀察孩子的反應或情緒動態(tài),“摸著石頭過河”,不要魯莽行事。家長不能率性而為,不能完全以家長的主觀意志或憑空想象做為自己行動的依據(jù)。

開學季,孩子應該早接還是晚接


最近發(fā)現(xiàn)很多新手家長在談?wù)搶氊惤铀偷膯栴},到底是應該早點接?還是晚點接呢?對于這個困擾了很多新手爸媽的話題,就讓我們用國外學者的調(diào)查研究來解答一下。

一個班里那些經(jīng)常被最早接走的那些孩子,自信程度往往比其他孩子高,但如果固定被第一個接走的,往往虛榮心較強;相比之下,那些最后被接走的孩子,尤其是那些經(jīng)常被最后接走的孩子,他們往往較內(nèi)向,甚至有些自卑。

大人早出現(xiàn),代表的是對孩子的關(guān)注和重視,孩子能體會到,相比其他家長較晚出現(xiàn)的孩子,由此帶給孩子的自尊感和自我價值感也會高,“看吧!我媽媽、爸爸是第一個來接我的!”高的自尊感和價值感給孩子帶來自信。但是如果家長總是第一個來接的,突然有一天家長不能第一個來接,孩子可能會失望甚至抱怨家長為什么沒有第一個來,因為家長的一貫早來已經(jīng)成為孩子炫耀的資本。

尤其需要重視的是,一定要避免總是最后接走孩子,偶爾的一兩次不會對孩子產(chǎn)生影響,但如果經(jīng)常如此,孩子的自我價值感會比較低,因為長期目睹班里的其他孩子被一個個興高采烈地接走,而自己總是最后被接走,甚至還要搬起小板凳在園區(qū)門前等候,無形中已經(jīng)給了孩子一種標簽——你是不被爸媽重視的孩子,孩子會感覺到一種被遺棄的感受,由此帶來的孤獨感和無助感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所以說,不管是早接還是晚接,都要把握一個“度”。不要總是第一個,也不要經(jīng)常落在最后。

教孩子學會“善待”批評


教孩子學會“善待”批評

教育孩子不必對他人的批評大驚小怪

家長教育孩子,當然應該堅持表揚為主,但不妨在孩子牙牙學語或?qū)W步時,就有意識地讓他既聽到“正面”的肯定,也聽到“反面”的批評。此時的批評一定要語氣溫和,分析中肯,且以更多的表揚為“前提”。如,“寶寶(學)說‘喝水’很清楚,但(學)說‘吃飯’媽媽還聽不懂—來,跟媽媽再多練習幾遍”;“寶寶昨天學走路一點也不怕累,怎么今天就怕累了?”這樣有意識地早早“引進”批評可以幫助尚未踏上社會的孩子體會到批評和表揚同樣常見!事實上,在幼兒期就能適應批評的孩子,長大后往往也較能適應社會,包括擁有正確對待來自他人的批評乃至非議的“平和”的心態(tài),以及較強的承受挫折的能力。

要求孩子認真傾聽

不論批評有多尖銳、多不中聽,都應該要求孩子認真傾聽。因為只有認真傾聽,才會發(fā)現(xiàn)其中也許確實有幾分道理,才能虛心予以接受。同時應該讓孩子漸漸明白:對他人的批評認真傾聽,不僅是一種文明的表現(xiàn),而且也是完善自我之必需。

要求孩子冷靜處理

不要對批評者反唇相譏,不要“自衛(wèi)還擊”,不要夸張引申等等,相反,應在認真傾聽的基礎(chǔ)上冷靜地分析出盡可能多的合理成分。

不要默不作聲

冷靜處理并不意味著對批評默默無語。家長應教育孩子對批評的合理成分虛心予以接受,甚至列出改進的辦法或措施。

允許孩子作出解釋

如果批評不符合事實,那么應允許孩子作出解釋,因為讓孩子虛假地表示接受批評但心里大感委屈實際上不僅于事無補,而且可能引發(fā)種種心理弊端。不過與此同時也要讓孩子明白解釋的目的并不是推卸本來應負的責任,解釋時一定要保持心平氣和、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

要求孩子對批評者一視同仁

不少孩子可以做到認真傾聽并虛心接受來自師長的批評,但對同齡人的批評卻拒之門外。這時應教育孩子:只要批評得有道理,即便這批評來自小伙伴,也理應虛心接受。

建議孩子作出道謝

對那些提出善意批評的人不論是誰,都可建議孩子作出真誠的道謝—這不僅能表達自己的虛心和誠意,而且還能加快彌合雙方的分歧。

讓孩子作對比

不妨在孩子接受批評并作出改進后,有意讓其作一下前后對比——聰明的孩子自會明白接受批評有益。

也讓孩子學會作出批評

通過接受批評,孩子學會了知曉“如何作出批評才能使對方虛心接受”的要點。不妨幫他總結(jié):批評前作好調(diào)查分析,語氣要婉轉(zhuǎn),用詞要文明恰當,態(tài)度不要偏激,要允許對方分辯……

實際上,只要孩子學會“善待”批評,那么批評完全可以如同表揚一樣,成為鼓勵孩子前進的春風。

批評孩子學會“指桑罵槐”


在父母與孩子的相處過程中,由于自尊心的原因,許多孩子常常難以接受當面直接的批評,而比較容易接受間接的批評。那么,父母間接批評的藝術(shù)有以下幾類。

借景抒情以情感人

有這樣一個民間傳說:漢武帝的奶媽在皇宮住了幾十年,不愿離開皇宮到外面去生活。但漢武帝嫌她啰唆、好管閑事,打算把她遷出宮。奶媽無可奈何地找到漢武帝的貼身紅人東方朔,請他幫忙說句話。東方朔安慰她說:“當你向皇上辭行的時候,只要加減看皇上兩次,我就有辦法了?!边@天奶媽叩別漢武帝,熱淚盈眶,邊走邊回頭看漢武帝。東方朔乘機大聲說:“奶媽,你快走吧!皇上現(xiàn)在已用不著你喂奶了,還擔心什么呢?”漢武帝聽了,如雷轟頂,想起自己是吃她的奶長大的,她又沒犯什么大錯,感到十分內(nèi)疚,于是收回了成命,留奶媽繼續(xù)住在宮里。這個傳說看上去是東方朔順水推舟,讓奶媽不要擔心,放心地離去,暗地里卻批評漢武帝忘恩負義,但漢武帝卻能欣然接受,這是因為這個批評委婉而含蓄,無損于君王的尊嚴和體面。

由此及彼、旁敲側(cè)擊

這種方法是通過故事、寓言,或者是不點名指責某些人干的某些事,或是通過與之有牽連的人或事來表達批評。有一位小學語言老師,當他發(fā)現(xiàn)學生甲跟學生乙在課堂上閑談時,他并沒有直接批評學生甲,甚至也沒有像某些老師那樣提問學生甲,而是提問乙或?qū)W生乙起來念段課文。學生甲沒了談話的對象,同時也意識到老師的間接批評,自然就專心聽課了。還有一位聰明的媽媽,當她那上幼兒園的兒子做錯事而且不認錯時,她總是耐心地坐下來講個故事給兒子聽,故事時里總有個孩子或者什么動物做了類似的錯事。講完后,媽媽就問兒子:“故事里那個孩子(那個動物)錯在哪里?”兒子按照媽媽的引導去批評故事里的孩子(動物)。過了一會兒,兒子領(lǐng)悟道:“媽媽,剛才我也做錯了事。”運用這種形式傳達批評的意思,表明一個道理,既生動形象、通俗易懂,又不使被批評者尷尬,容易被接受。

避實擊虛,循序漸近

間接批評的對象除了親朋好友之外,有時也可以用于對付那些動機不良的人,使他們深感內(nèi)疚,不至于在危險的道路上越滑越遠。況且,有的壞人十分兇狠,間接批評更符合斗爭策略。鄭板橋吟詩驅(qū)賊的故事就是個很好的例子。晚年的鄭板橋辭去官職后,“一扇明月,兩袖清風”,帶了一盆蘭花和一條黃狗回鄉(xiāng)隱居。一天晚上,天寒月黑,風雨交加,他輾轉(zhuǎn)難眠。這時一個小偷溜進了他的屋子,鄭板橋略加思索,轉(zhuǎn)身低吟道:“細雨霏霏夜深沉,梁上君子進我們”。小偷臨近床邊,聞聲暗驚。接著,鄭板橋又吟道:“腹內(nèi)詩書存萬卷,床頭金銀無半文。”小偷聽得出這是房主暗示自己并不富有,自學羞愧,趕忙轉(zhuǎn)身出門,飛也似地逃走了。

間接批評運用得當,不僅可以避免給被批評者造成精神壓力,而且能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起到激勵的作用。當然,應當指出的是,運用間接批評不能千篇一律,要看對象,批評的程度也應視具體情況而定。對那些錯誤嚴重、屢教不改的人,則還要運用其他一些必要的手段和方法。

大孩子就應該多受委屈嗎?


在看《爸爸去哪兒2》的時候,有一幕讓我久久不能忘。雖然具體細節(jié)我記不太清楚,大概記得,是曹格的兩個孩子之間的矛盾。Joe(大兒子)在玩具攤上看中了一個玩具,只要妹妹Grace能夠拜托一下店主,跟店主說聲謝謝,Joe就可以得到心愛的玩具。

之前Joe也曾經(jīng)幫助Grace得到她想要的東西,于是這一次,Joe便眼巴巴地看著Grace,希望她能幫忙??上race不知為什么犯了脾氣,硬起心腸就是不答應。兄妹倆吵起來,Joe雖是哥哥畢竟也只是個5歲的孩子,在妹妹的一再挑釁下,伸出手推了妹妹。自然,在一旁的大姐姐多多就把Joe教訓了一番,帶著Grace走了??墒撬齻兌疾恢?,Joe在只剩自己一個人的時候,流出了委屈的淚水。

其實孩子之間的不愉快和打鬧是正常的,Joe和Grace的矛盾,也在一會兒之后就煙消云散,倆人又和好如初。只是我一直在想,從這次的情節(jié),還有之前的細節(jié)看,無論是曹格,還是多多,似乎都覺得,大孩子就是應該讓著小孩子,受點委屈沒什么,反抗就是不對的了??墒?,真的是這樣嗎?

記得以前看過一篇文章,大概是說,美國家長對待大的和小的孩子都是一視同仁,平等對待。并不要求大的讓著小的,因為孩子都有獨立的個性,委曲求全對每個孩子都不公平。而且這樣也有利于防止孩子形成以自我為中心的習慣。不只是自己家的孩子,當跟別人家的孩子玩耍,起了爭執(zhí)的時候,本人認為最好父母不要急著從年齡的角度來試圖解決問題,而是能夠讓孩子們慢慢地,從容地學會分享。

不從孩子的角度,只從自己認知的角度出發(fā),忽視孩子的感覺,這就是很多家長的問題所在。如果不分原則,只是要求大孩子對小的謙讓,帶給大孩子委屈不公,帶給小孩子的是自私索取,不懂感恩。久而久之,兩個孩子心理都會有負面影響。在以后的成長過程中,無論是一味忍耐的孩子,還是一味索取的孩子,他們的路大多會坎坎坷坷,而自己由于形成了習慣,也不知道到底問題出在哪里。到了那個時候,一切都晚了。

你會藝術(shù)地批評孩子嗎?


你會藝術(shù)地批評孩子嗎?

1、我批評過孩子后一般會:

A.觀察孩子的反應,做好善后工作

B.余怒未消,繼續(xù)“找錯誤”再批評

C.事過境遷,拋諸腦后

2、我批評孩子時如果他頂嘴、分辨,我會:

A.暫緩批評,冷靜下來考慮分析批評的方式和內(nèi)容,再決定如何批評

B.大發(fā)雷霆,將其壓服

C.爭執(zhí)不下,不歡而散

3、如果孩子犯的是同一類錯誤,我決定批評還是不批評要根據(jù)以下情況決定:

A.不論心情好壞、忙或不忙都要批評

B.根據(jù)心情好壞,工作忙閑決定批評還是不批評

C.以上兩種情況都有

4、在批評孩子時,全家人的反應和態(tài)度是

A.有的批評,有的袒護

B.七嘴八舌,全家出擊

C.由一人出面,大家觀點一致,或有人稍做補充

5、我批評孩子所選擇的場合、地點是:

A.無論場合,想罵就罵

B.在家里,當著家人的面

C.單獨找個地方

6、我對孩子所犯錯誤的批評時間選擇在:

A.當時不批評,下次再犯時算總賬

B.早上發(fā)生的事,晚上批評

C.一旦發(fā)生,當即批評

7、我批評孩子的方式一般是:

A.不分青紅皂白訓一頓,訓完了事

B.就錯論錯,提出希望

C.先了解情況找出問題所在,肯定好的批評錯的,教給改正方法提出新的要求

8、我批評孩子的內(nèi)容一般為:

A.拖泥帶水,嘮嘮叨叨

B.就事論事,干凈利落

C.上掛下連,翻舊帳

9、我批評孩子時的語氣、態(tài)度是:

A.粗聲粗氣,咄咄逼人

B.嚴肅認真,語重心長

C.冷嘲熱諷,尖利刻薄

10、我批評孩子的出發(fā)點是:

A.急于求成,恨鐵不成鋼

B.辨明是非,改正錯誤

C.怨恨厭惡,拿孩子出氣

評分標準:

1~3題,選A1分,選B5分,選C3分;4~7題,選A5分,選B3分,選C1分;8~10題,選A3分,選B1分,選C5分。

根據(jù)自己的答案,算出總分。

39~50分,批評藝術(shù)差。您批評孩子的目的不明確,也較少考慮批評效果。改進方法:批前總代表想,批時不慌張,批后看反應。

19~38分,批評藝術(shù)尚可。您的批評技巧還能適應孩子的心理要求,但易于急躁,往往影響批評效果。

10~18分,批評藝術(shù)好。您懂得批評只是家庭教育的輔助手段,您不輕易批評孩子,即使批評也比較注意方式和技巧。

相關(guān)推薦

  • 如何讓孩子樂意接受你的批評 法國心理學家高頓教授通過一項專題研究證實:孩子從來沒挨過批評,到處都是贊揚聲,很容易變成“老虎屁股摸不得”的小霸王,不知道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是非不分,這對他的心理健康發(fā)展是毫無益處的;而當這些在...
    2022-02-09 閱讀全文
  • 育兒知識:孩子不能接受批評怎么辦 孩子很自信,但是不能接受批評,一批評就抵觸。怎樣才能讓孩子認識自己的不足,逐漸進步呢?孩子不能接受批評怎么辦呢?很多家長有著一個疑問。 孩子不能接受批評怎么辦 很多孩子很自信,做什么事情都有自己主見,...
    2020-06-20 閱讀全文
  • 開學季,孩子應該早接還是晚接 最近發(fā)現(xiàn)很多新手家長在談?wù)搶氊惤铀偷膯栴},到底是應該早點接?還是晚點接呢?對于這個困擾了很多新手爸媽的話題,就讓我們用國外學者的調(diào)查研究來解答一下。 一個班里那些經(jīng)常被最早接走的那些孩子,自信程度往往...
    2021-01-18 閱讀全文
  • 2020不應該去一味的批評 老師:“看看,秋語有沒有小便身上……”這是搭班老師傳給我的訊息。聞聲我就過去午睡室看了一下秋語,沒想到是真的?!昂芷婀?,難怪今天在床上賴著不下來?!鼻镎Z很懂事,平時不管做什么事情都不要老師過多的操心,...
    2021-04-23 閱讀全文
  • 教孩子學會“善待”批評 教孩子學會“善待”批評 教育孩子不必對他人的批評大驚小怪 家長教育孩子,當然應該堅持表揚為主,但不妨在孩子牙牙學語或?qū)W步時,就有意識地讓他既聽到“正面”的肯定,也聽到“反面”的批評。此時的批評一定要語...
    2021-07-07 閱讀全文

法國心理學家高頓教授通過一項專題研究證實:孩子從來沒挨過批評,到處都是贊揚聲,很容易變成“老虎屁股摸不得”的小霸王,不知道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是非不分,這對他的心理健康發(fā)展是毫無益處的;而當這些在...

2022-02-09 閱讀全文

孩子很自信,但是不能接受批評,一批評就抵觸。怎樣才能讓孩子認識自己的不足,逐漸進步呢?孩子不能接受批評怎么辦呢?很多家長有著一個疑問。 孩子不能接受批評怎么辦 很多孩子很自信,做什么事情都有自己主見,...

2020-06-20 閱讀全文

最近發(fā)現(xiàn)很多新手家長在談?wù)搶氊惤铀偷膯栴},到底是應該早點接?還是晚點接呢?對于這個困擾了很多新手爸媽的話題,就讓我們用國外學者的調(diào)查研究來解答一下。 一個班里那些經(jīng)常被最早接走的那些孩子,自信程度往往...

2021-01-18 閱讀全文

老師:“看看,秋語有沒有小便身上……”這是搭班老師傳給我的訊息。聞聲我就過去午睡室看了一下秋語,沒想到是真的?!昂芷婀?,難怪今天在床上賴著不下來。”秋語很懂事,平時不管做什么事情都不要老師過多的操心,...

2021-04-23 閱讀全文

教孩子學會“善待”批評 教育孩子不必對他人的批評大驚小怪 家長教育孩子,當然應該堅持表揚為主,但不妨在孩子牙牙學語或?qū)W步時,就有意識地讓他既聽到“正面”的肯定,也聽到“反面”的批評。此時的批評一定要語...

2021-07-07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