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為您提供優(yōu)質的幼兒相關資訊

家長人前批評孩子易致自卑

發(fā)布時間:2021-04-01 幼兒園孩子因被批評扔凳子砸老師 幼兒園家長工作 幼兒園的家長活動方案

朋友兒子小明嘴兒甜,人活潑。每次帶兒子上他家玩,小明都熱情接待,請坐,倒茶,陪聊天,像個“小主人”。

雙休日我又帶兒子上他家玩。奇怪的是,這次卻沒見小明身影。我和兒子異口同聲問小明去哪了,其母說他躲進房間了。怎么會這樣?我們更奇怪。其母說也不知為什么,當聽說你們要來時,他便鉆進了房間。我即敲門說:“小明,叔叔和喜喜來找你玩啵!”蠻久才傳出他的聲音:“我頭暈想睡覺不想玩?!甭爟鹤诱f頭暈,其母就忙著說要給他服退燒片,可他死活推說不用服。

小明反常行為讓我意識到,可能是上次我和兒子來玩時,因其測試成績大滑坡,朋友當大家面嚴厲批評他,說他懶惰了呀,驕傲了呀,沒理想追求了呀,盡是貶損之詞,小明羞愧難當。朋友以為這樣能促兒子奮發(fā)??伤闹溃褔乐負p傷了兒子的自尊心,讓兒子無顏面對他人,形成了嚴重自卑心理。yjS21.COm

我即與朋友夫妻倆談起自己的想法,他們才恍然大悟,意識到教育方法的不妥而損傷了兒子的自尊心,導致兒子心生自卑,如此必將影響兒子人格的健全發(fā)展。于是我又談起挽回傷害的方法:一是主動向兒子承認亂批評他是錯誤的,并與兒子分析成績下滑的客觀原因,消除強加在他頭上的“懶惰、驕傲、沒理想”的壓力,消除他委屈感和不滿情緒。二是主動發(fā)現(xiàn)兒子優(yōu)點及時表揚,溫暖兒心融洽關系。三是找機會在眾人面前表揚兒子的進步,幫他找回自尊自信。

他們點頭稱是,幾日后便帶兒子上我家玩,并刻意表揚小明學習的進步,我附和:“是呀,小明上次測試成績下降,不是因懶惰,也不是因驕傲沒理想,而是偶爾失誤?!眱刃某錆M了快樂的小明又與我兒子一塊去玩耍了。前天我與兒子上朋友家,小明又成了熱情的“小主人”。

yJS21.com更多精選家園共育閱讀

父母期望太高易導致孩子自卑


我們常說:“沒有壓力就沒有動力?!碑敻改敢恍臑楹⒆拥奈磥礓伮窌r,經常忘記了孩子健康成長的最重要因素。如果父母對兒女的期望過高,給孩子的壓力過大,那么孩子就像被套上了沉重的枷鎖,再也無法前進,甚至會漸漸失去自信,陷入自卑的深淵。

自卑是缺乏自信的表現(xiàn)。經常自我鼓勵、自我調節(jié)失敗情緒,那么自信心很快就會樹立起來。一個人的成敗不是因為種族、背景,關鍵是你的心中有沒有自信。自信心是一把生命的火炬,高舉著它就能將人生的每一處照亮。

小宇出生于小康家庭,父母都是高級知識分子,爸爸是大學教授,媽媽正在讀研究所。因為小宇是獨生子,所以爸爸媽媽把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他身上,希望他們的兒子和他們一樣有知識、有成就,甚至超越他們。于是從小宇很小的時候開始,爸爸媽媽就為他制定了發(fā)展計劃。

當小宇剛牙牙學語時,父母就教他念英文,到小宇三四歲時,他每天的時間都被父母安排得滿滿的,如早上起床要練發(fā)聲、上午讀書,下午學跳舞,晚上練琴。小宇的爸媽希望他成為一個各方面都優(yōu)秀的人才,所以對他的要求都非常嚴厲。

小宇不論在幼兒園里還是進了小學之后,他每一項學業(yè)或是才藝都表現(xiàn)得非常出色,老師和同學們都很喜歡他。然而即便他在品德、學業(yè)、體能等方面,樣樣出類拔萃,但仍無法讓他的父母滿意,因為父母給小宇定的標準是永爭第一。

每當小宇拿著自己認為滿意的成績單高高興興地回家時,得到的總是父母的訓斥:“這題怎么會答錯?這么簡單的題目你都不會!”父母的反應讓小宇傷心地低下頭。

小學五年級時,小宇參加學校的朗誦比賽,得到第一名。比賽結束后,他欣喜地跑向爸爸媽媽,沒想到面對的卻是兩人冰冷的面孔:“你看人家獲優(yōu)等獎的那個小朋友,聲音多甜美,表情多自然,比你好多了。你呀,真讓我們失望。”他聽著聽著,忍不住流下了委屈的淚水。

就在這樣的教育方式下,小宇慢慢地變了,漸漸地,小宇仿佛換了一個人,本來活潑、開朗、調皮、聰明可愛的他,現(xiàn)在變得喜歡一個人獨處,經常害羞,總是膽怯,也不愛和小朋友們一起玩;上課從來不主動回答問題,即便老師要他回答,他也總是表現(xiàn)得扭扭捏捏,老是說:“我不行!”“我不知道!”小宇再也不是以前那個充滿自信、活潑可愛的孩子了。

當今大多數(shù)父母的心愿是期望孩子能夠出人頭地,有所成就,為此,父母常常想盡各種方法來培養(yǎng)孩子,但在父母一心為孩子的未來鋪路時,經常忘記了孩子健康成長的最重要因素,以至于事倍功半,無功而返,不但使孩子的童年充滿了痛苦的回憶,還為親子關系蒙上了一層陰影。

有的父母平時常對孩子“我們家怎么會有你這么一個不爭氣的孩子”或是“你怎么這么笨,看看人家,可比你強多了”之類的話,往往是父母一時沖動而說出的令人氣餒的話,孩子卻容易把話當真,這些話會對孩子有強烈的暗示作用。

對孩子而言,父母具有絕對的權威,因此父母一句無心的話語,就可能使孩子完全否定自己,產生自卑心理。

家長如何正確批評孩子


家長如何正確批評孩子

第一:批評孩子要客觀

要讓孩子心服口服,做起來是不容易的。

要說一些,孩子能理解的道理,無論在任何情況下,父母都應保持冷靜的頭腦、理智的思維,切記在情緒異常的情況下,輕易批評孩子。父母批評教育子女,靠強制、壓服是行不通的。只有給孩子充分的說話機會,他們才能拋棄自己的行為,觸及靈魂的最深處,才有可能使其心服口服。

批評孩子不等于懲罰孩子。

以下五點父母不要做出批評

當孩子和你討論某個人某種問題的時候

當孩子看上去非常激動還沒有表達出來的時候

當孩子為某件事興高采烈的時候

當孩子需要幫忙下決心的時候

當孩子需要父母解釋、溝通的時候

第二:批評不能當眾人面

孩子會感覺非常沒有面子,內心會抵觸父母

明智的父母要學會在眾人面前稱贊孩子

批評孩子要在家里私下處理

第三:用故事來批評孩子

每個人都有缺點,只要知錯能改,都是好樣的。

第四:用孩子的語言來批評孩子

讓孩子容易理解,父母和孩子容易達到一種溝通。

其中一個孩子不能融入其他孩子中,

我和那孩子談,

你有沒有發(fā)現(xiàn)你和其他孩子有不友好的行為,是不是由于你不友好的言行激怒了他們呢?

你不用擔心,我現(xiàn)在可以做你做好朋友,我們來分享一下。把問題找到了,然后,你就可以和其他小朋友融合到一起了。你們做好朋友就不存在打架的現(xiàn)象了。

我平時就這樣,只要我想要的東西,別人不給我,我就鬧,我就生氣。

那不對啊,同樣在做一個游戲,要分享快樂,你為什么要獨占呢?

你可不可以共同分享這份快樂,而不是獨占這份快樂。

那孩子笑了。今天這個事情,不怪你,和你談完了,再和其他小朋友談一下。和其他小朋友聊了一會后。

來吧,我們都原諒你剛才的話,我們一起玩吧。

如果家長去批評孩子的話,那孩子是不是更加融不進其他孩子了。

第五:不要在飯桌上批評孩子

飯桌上批評孩子會帶來很多負面東西。

第六:賞罰分明

犯錯誤的孩子,自己提出幾種用來懲罰自己的方法,然后選擇其中一種懲罰方法,經父母同意就可以實施。

家長批評孩子要講究竅門


家長批評孩子要講究竅門

孩子犯了錯誤,家長批評孩子時,為什么有些孩子就是不肯認錯?其實問題出在大人身上。在批評孩子時如果能注意下面這些問題,孩子通常就容易接受你的批評了。

只談眼前不翻舊賬

做錯的事已經批評過了就應該“結案”了,不要老是記著孩子以前不好的地方,讓孩子覺得在父母面前永無法翻身。孩子正處在學習做人的過程中,父母要原諒孩子的過錯,動輒翻老賬,這樣很傷孩子幼稚的心,孩子是不會接受的。

不能只注意孩子的錯處

當我們動怒時常常會急于讓孩子認錯,會直接針對孩子所做的錯事切入。然而,孩子其實不是從小到大都只做錯事,必定還有許多可取之處。如果我們只針對眼前的錯事指責他,而忽略了他的優(yōu)點,就很容易讓孩子覺得大人眼中只看到他不好的行為,似乎大人并不了解他整個人,孩子努力把事情做好以后,往往需要我們的贊揚。同樣道理,在我們批評孩子時,也應先對孩子做得好的方面給予肯定,然后再指出做得不對的地方,要讓孩子知道家長不是光把眼睛盯住他的錯處。

增加身體接觸

在批評孩子時可以摟著他的肩膀說話,或拉著他的手講道理給他聽。我們都知道忠言逆耳,有些聽不得一句重話的孩子會非常排斥所有指責他的話。所以當我們實在需要責備他時,應該用眼睛正視孩子,在說著指責他的話時,身體部分要有接觸,這樣就能達到恩威并用的效果。

批評過后要表達對孩子的感情依舊

批評過后,父母不要一直板著臉說話或不理睬孩子,如果本來打算和孩子出去玩,也不能以孩子今天做錯事為理由不帶他出去。要讓孩子知道,做錯了事就應受到批評,但父母不會因為他做了錯事就不愛他。

家長隨意批評會毀掉孩子一生


兒童是祖國的花朵家庭的希望,最近不斷發(fā)生的拿學前兒童、小學生報復社會的駭人聽聞的事件防不勝防。但是如果我們把這個問題縮小了看,其實把孩子作為“出氣筒”的情況無處不在。

竹君在一家知名的外企設計部工作,丈夫遠在海外,照顧家庭的重任就落到了她的肩上。最近一段時間因為新產品開發(fā)遇到難題,久攻不下,竹君陷入焦躁困惑中。一天,她費盡心血設計的方案又被斃了,這時離規(guī)定時限已經很近了,她頭痛欲裂。一進門,兒子敏敏滿臉歡喜地撲過來:“媽媽,媽媽,今天,我看到螞蟻上樹了……”竹君不耐煩地揮揮手:“知道了,別煩我!”敏敏沒發(fā)現(xiàn)媽媽的煩心,還是興高采烈地搖著媽媽的手:“那些小螞蟻真可愛。它們排著隊,慢慢向樹上爬,一點都不亂。媽媽,你再帶我去公園看小螞蟻吧,我可喜歡它們啦?!敝窬偷赝崎_丟丟:“你還有完沒完?!”敏敏哇的一聲哭了起來。一旁的婆婆不干了:“你這是干嘛呀,孩子半天沒見著你了,見了你想跟你說幾句話,你不理睬還發(fā)脾氣,你是怎么做媽的?是不是我礙著你了?討厭我這個老太婆就直說,不要沖著孩子發(fā)脾氣!”說著,賭氣進屋掉淚去了。兒子驚恐地跟在姥姥背后,頭都不敢回,晚上都不敢跟媽媽睡了。

這樣的情況經常發(fā)生,孩子慢慢跟竹君疏遠,怎么哄都不愿跟媽媽親熱了。根本上說,因為在孩子看來,發(fā)現(xiàn)螞蟻上樹的奧秘,其意義不亞于天文學家發(fā)現(xiàn)一顆恒星。他需要家長肯定他的用心與聰明,跟他一起分享發(fā)現(xiàn)的快樂,這對于孩子建立安全感和自信心很有益處??墒牵压ぷ髦械呢撁媲榫w帶到家里,孩子很美好的行為不但沒有得到認同,還遭到呵斥,他會感到惶惑無助,不但情緒會受到打擊,時間長了,對自己也會產生懷疑。

無處不在的踢貓效應

在心理學上,“踢貓效應”是這樣說的:某公司董事長為了重整公司一切事務,許諾自己將早到晚回。事出突然,有一次,他看報看得太入迷以至忘了時間,為了不遲到,他在公路上超速駕駛,結果被警察開了罰單,最后還是誤了時間。這位老董憤怒之極,回到辦公室時,為了轉移別人的主意,他將銷售經理叫到辦公室訓斥一番。銷售經理挨訓之后,氣急敗壞地走出老董辦公室,將秘書叫到自己的辦公室并對他挑剔一番。秘書無緣無故被人挑剔,自然是一肚子氣,就故意找接線員的茬。接線員無可奈何垂頭喪氣地回到家,對著自己的兒子大發(fā)雷霆。兒子莫名其妙地被父親痛斥之后,也很惱火,便將自己家里的貓狠狠地踢了一腳。

人們在產生負面情緒后,會向比自己弱勢的一方去發(fā)泄,弱勢的會向更加弱勢的一方去發(fā)泄。造成惡劣情緒的連鎖反應,最后的那個環(huán)節(jié)便成為受傷害最嚴重的對象。這個原理就叫做“踢貓效應”。它提醒我們,不要把個人的負面情緒帶到與別人的關系中,否則,會產生一系列連鎖的負面反應。很多家長像竹君這樣放任自己的惡劣情緒泛濫,有意無意地讓孩子經常處于被拋棄,被忽略,被恐嚇,被羞辱,被壓抑的狀態(tài)下,內心充滿了恐懼與憂傷,孤獨與無助。這樣的孩子長大就會形成怯懦、自卑、固執(zhí)、狹隘、崇尚暴力的負面性格。面對年幼的孩子,家長更要注意克制自己的情緒,不要“踢貓”。

孩子也會“踢貓”,父母勿做“幫兇”

盡管孩子們有著天真無邪的童心,仿佛什么事情都不會放在心上。但也正是因為孩子還不懂如何調節(jié)自己的情緒,所以在發(fā)泄情緒的時候也不會有所選擇。很多家長會遇到這樣的情況,孩子平時和小朋友有了矛盾受了欺負,家長怎么勸解小朋友如何道歉都仿佛無濟于事??吹胶⒆游拿樱恍┌职謰寢屝奶壑鄷椭⒆映庳熜∨笥?,或者陪著孩子一起悶悶不樂。聰明的寶寶看到這種情況,就容易學會通過自己夸大自己的表現(xiàn),來博取家長的同情“利用”爸爸媽媽發(fā)泄自己的情緒,也就導致了孩子自我發(fā)泄能力的缺失。

這樣的寶寶容易形成“表演型人格”,特別在意別人對自己的想法,沒有自信。在公眾場合喜歡做許多夸張的言行來引起別人注意,但是內心又過分壓抑自己,不能認可自己。長大之后容易形成社交障礙,影響正常的工作生活。

不良情緒自我調節(jié),父母孩子一起做

1、學會自我解壓

現(xiàn)代生活的壓力,會讓年輕的父母時常處于焦慮和抑郁中。學會自我減壓也逐漸成為了一項重要的生活技能。在心煩意亂的時候可以嘗試轉移注意力,例如和家人一起看場電影或一起外出吃飯等、或者參加適量運動,周末爬山郊游都可以緩解煩躁的情緒,增加家庭的凝聚力。

2、把不良情緒關在門外

“進門前,請脫去煩惱;回家時,帶快樂回來?!币晃患彝ブ鲖D在她的房門上掛了這么一塊木牌。在她的家中,男主人一團和氣,孩子大方有禮,一種溫馨、和諧,滿滿地充盈整個空間。詢問那塊木牌,女主人笑笑,解釋說:“有一次我在電梯鏡子里看到一張充滿疲憊的臉,一副緊鎖的眉頭,憂愁的眼睛……把我自己嚇了一大跳。于是,我開始想,孩子、丈夫看到這副愁眉苦臉時,會有什么感覺?假如我對面也是這副面孔,又會有什么反應?接著我想到孩子在餐桌上的沉默、丈夫的冷淡,這些在我原來認為是他們不對的事實背后,隱藏的真正原因竟是我!當晚我便和丈夫長談,第二天就寫了一塊木牌釘在門上提醒自己。結果,被提醒的不只是我自己,而是一家人……”主婦不經意間的一句平白樸實的話,讓原本死氣沉沉的家庭又煥發(fā)出生機。如果我們稍稍用心,把這種豁達和體恤用于生活、工作的各個方面,“踢貓”這條惡劣的傳遞鏈就能被截斷了。

3、就事論事

很多家長跟孩子發(fā)火動怒,其根本原因并不是孩子做錯了什么,而是家長內心存有惡劣情緒,才看什么都不順眼,怎樣做都有問題。家長一定要克制自己的情緒,在批評孩子之前,先冷靜下來想想,到底為什么生氣?訓斥孩子想達到什么目的?這樣做會不會真正奏效?想清楚了再做打算。防止情緒化和頭腦發(fā)熱時做出愚蠢的舉動。

4、不做應激的反應,秋后算賬需及時

有相當一部分家長看到孩子表現(xiàn)不盡人意時,在“怒其不爭”的失望中,往往選擇“新帳老賬一起算”,把孩子之前犯過的錯誤一一列舉。家長們用這種方式來威脅孩子,其實也是家庭教育存在的一個重要誤區(qū),因為這樣做的后果不僅不能使孩子真正認識到自己的問題,反而還會加劇孩子與家長之間的矛盾。

批評孩子的技巧


當孩子犯有過錯時,父母往往一味責備孩子,甚至打孩子,一點不講批評技巧,結果往往事與愿違。那么,父母批評孩子時,應注意掌握哪些技巧呢?

一是低聲

父母應以低于平常說話的聲音批評孩子,“低而有力”的聲音,會引起孩子的注意,也容易使孩子注意傾聽你說的話,這種低聲的“冷處理”,往往比大聲訓斥的效果要好。

二是沉默

孩子一旦做錯了事,總擔心父母會責備他,如果正如他所想的,孩子反而會有一種“如釋重負”的感覺,對批評和自己所犯過錯也就不以為然了;相反,如果父母保持沉默,孩子的心理反而會緊張,會感到“不自在”,進而反省自己的錯誤。

三是暗示

孩子犯有過失,如果父母能心平氣和地啟發(fā)孩子,不直接批評他的過失,孩子會很快明白父母的用意,愿意接受父母的批評和教育,而且這樣做也保護了孩子的自尊心。

四是換個立場

當孩子惹了麻煩遭到父母的責罵時,往往會把責任推到他人身上,以逃避父母的責罵。此時最有效的方法,是當孩子強辯是別人的過錯、跟自己沒關系時,就回敬他一句“如果你是那個人,你會怎么解釋”,這就會使孩子思考:如果自己是別人,該說些什么?這會使大部分孩子發(fā)現(xiàn)自己也有過錯,并會促使他反省自己把所有責任嫁禍他人的錯誤。

五是適時適度

幼兒的時間觀念比較差,昨天發(fā)生的事,仿佛已經過了好些天了,加上孩子天性好玩,剛犯的錯誤轉眼就忘了。因此,父母批評孩子要趁熱打鐵,不能拖拉,否則,事半功倍。

家長要知道批評不會讓孩子學習更努力


家長要知道批評不會讓孩子學習更努力

比較不能有效激勵孩子

“曾經拿自己孩子與比其他優(yōu)秀孩子相比,希望你的孩子向人家學習,做過這種事兒的家長請舉手!”

報告會一開始,董博士就用一個現(xiàn)場小調查與家長進行互動。對于這個問題,現(xiàn)場幾乎所有的學生家長都舉手回應。

“比較之后,孩子發(fā)奮學習了嗎?”董博士又問。

“沒有!”幾乎異口同聲。

董博士為家長分析說,人和人之間是沒有可比性的。你拿自己孩子與人家比,孩子真實的感受是:他優(yōu)秀,我劣等;他好,我不好;媽媽愛他不愛我。這就是讓孩子自卑、恐懼的原因。家長不明白這個原理,不斷地拿孩子跟人家比,然后孩子并沒有被激勵起來,我們卻認為孩子錯了。

“想要把自己的孩子激勵起來,你應該堅定說:在媽媽眼中,你就是最好的!這次沒考好沒關系,下次你一定能做好!孩子會在這種愛和激勵中產生動力?!?/p>

批評也不會讓孩子更努力

“假如我們把教育孩子比成一個生產線,家庭教育則是第一道工序,學校是第二道工序,家長必須把自己這道工序完成。如果家長沒有做好,希望學校做好是不現(xiàn)實的?!?/p>

孩子剛出生時都是一張白紙,都沒有太大的區(qū)別,后來在慢慢長大的過程中,在不同能力的父母的教導下,差異逐漸加大。

據(jù)調查,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父母從來沒有系統(tǒng)學習過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識,全憑自己的習慣和經驗來教育孩子,豈不知這些所謂的“習慣和經驗”早已過時,它缺乏科學性、系統(tǒng)性和指導性。

作為新時期的學生家長,補讀“父母學”這缺失的一課,對每個人來說都是非常必要的。

批評孩子用點\"兵法\"


著名教育專家關鴻羽教授指出,批評是一種負強化法,家長在批評孩子時如果不講究方式、方法,結果只能是“家長出了氣、孩子不服氣”,起不到應有的教育效果。的確,家長通常采取的批評方式很有問題:嘮叨、生硬、嚴厲,結果越批孩子越皮,反彈力越大,越對著來、頂著干。最后搞得父母筋疲力盡,卻收效甚微,甚至適得其反。

其實,批評未必要義正辭嚴,未必要話中帶刺,更不能以泄憤為目的諷刺挖苦、翻舊賬、算總賬。

批評的目的是為了使孩子丟棄壞毛病,養(yǎng)成好習慣?;诖耍议L盡可以采取靈活的方式。

兵法上說,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為上上策,對孩子進行批評,也要講究兵法,“心中有劍口中無劍”是批評的最高境界。我們不妨看看下面幾種別致的批評方式--

我的柔情你會懂

有個智力超群的男孩特別不喜歡做作業(yè)。媽媽怎么說都不聽。后來媽媽跟他說:“你不寫作業(yè),媽媽就擔心你基礎打得不牢固,今后就會考不上好的大學。而媽媽老是擔心你,就特別容易變老?!边@個小男孩害怕自己年輕漂亮的媽媽變老,就乖乖做起了作業(yè)。

兵法:以柔克剛

分析:孩子是頑皮的,但富有愛心,就看家長會不會調動。頑皮孩子被家長和老師批評了不知多少次,被批評麻木了,照樣我行我素。這個時候,回避直截了當?shù)呐u,調動起孩子的滿腔柔情,就可以很容易達到目的。

你怎么舍得我難過

一個淘氣的男孩經常惹禍。母親每次都大喊大叫,甚至掄起藤條抽打他,卻收效甚微。有次他偷了商店的玩具,差點被送警察局。母親及時趕到,說服店主再給他一次機會。回家后,男孩料想等待自己的會是一場狂風暴雨,誰知道媽媽什么也沒說,只是讓他回自己房里去。當他無意中到廚房拿水,發(fā)現(xiàn)母親獨自一人,呆呆地坐在廚房的椅子上,滿臉的憂傷和疲憊。這一刻,他如遭雷擊。雖然沒有任何語言的指責,卻讓他一下子想起媽媽日常的操勞,撫育他的嘔心瀝血。從此以后,他痛下決心,改過自新。

兵法:此時無聲勝有聲

分析:假如孩子每天處在打罵和訓斥之中,就會變得麻木不仁,而且還會產生這樣一種的想法:“反正我是壞孩子,那就壞下去吧。”父母的訓斥、打罵反倒筑起一堵高墻,阻斷了親子間的情感交流,沒能讓孩子站在父母的立場上想問題,卻增加了漠視和仇恨:反正你們不愛我,所以也不需要你們來管教我。

而與之相反,如果關鍵時刻用沉默代替語言,實際上是對犯錯的孩子進行無言的譴責。在這個沉默的空間里,孩子卸除了被迫自衛(wèi)的武裝,有了很大的自我感受和思考的空間,并且受到強烈刺激,迫使他回想自己的所做所為,對父母的痛心和難過產生深切體會。一旦他能站在父母的立場思考問題,許多沖突就可以迎刃而解。

你是我永遠的寶貝

有個小姑娘性格非常叛逆,整天跟父母對著干。媽媽什么方法都試過了,卻無法扭轉孩子的心。有一天,媽媽無意中翻出自己當年的育兒日記,那里面記錄著女兒成長的一點一滴。

她拿出來給女兒念,從她出生時的喜悅,到她得病時媽媽的恐懼,以及對孩子的美好期望,全都包含在這幾本日記里。剛開始女兒還似聽非聽,漸漸入了神,漸漸眼里有了淚。終于,她忍不住撲到媽媽懷里,哭著向媽媽道歉。

兵法:讓你知道我愛你

分析:愛可以感化一切。孩子雖然叛逆,但卻不是草木,其實對父母有很深的愛。她之所以表現(xiàn)如此,是因為她覺得爸爸媽媽不愛她了,所以沒必要聽他們的話。當她明白了父母對她的愛有多深,她就會用百倍的愛來回報父母。

請讓我以你為驕傲

當年陶行知先生任育才學校的校長。一天,他看到一名男生打同學,遂將其制止,并讓他放學后到校長室。陶先生回到辦公室,見男生已在等候。陶先生掏出一塊糖遞給他說:“這是獎勵你的,因為你比我先到了?!苯又置鲆粔K糖給他:“這也是獎勵你的,我不讓你打同學,你立即住手,說明很尊重我?!蹦猩鷮⑿艑⒁傻亟舆^糖果。陶先生又說:“據(jù)了解,你打同學是因為他欺負女生,說明你有正義感?!碧障壬焯统龅谌龎K糖給他。這時男生哭了,說:“校長,我錯了,同學再不對,我也不能采取這種方式?!碧障壬帜贸龅谒膲K糖說:“你已認錯,再獎你一塊,我們的談話也該結束了?!?/p>

兵法:化干戈為玉帛

分析:當時如果換成是另一個老師,很可能是這樣處理:對這個學生進行義正辭嚴的批評,開班會,教育同學們以此為鑒,不要跟他學。這樣做的后果是:學生會覺得老師和校長是故意要把自己批倒批臭,讓自己抬不起頭來,于是行為更加乖張霸道,對老師和校長產生厭恨。

多贊揚少批評,家長責罵孩子需要非常小心


在生活中,你是開心地贊賞孩子還是生氣地責罵孩子?兩者兼有,對嗎?根據(jù)美國的一項調查,一個孩子平均要聽到六句責罵后,才能聽到一句表揚的話。你的孩子呢?曾經見過一位母親,她花了一個半小時來責罵孩子、跟孩子爭吵,卻沒有贊揚一次,結果兩人面紅耳赤,兩敗俱傷。

責罵作為最后一招,可能是必要的,但必須很小心。每次你責罵孩子時,就像給他開一次刀,用你的語言在他的心里割一刀。剛開始時,你達到了目的,孩子的創(chuàng)傷很快愈合,所有事情都恢復正常。然后,你把它當作每天必用的工具,卻發(fā)現(xiàn)結果越來越不如你的預期。

如果每天都被開刀(責罵),有些孩子最后可能導致心理上的傷疤。有時候,父母所用的一些語言是殘酷的,“你為什么這么笨!”,“你變得越來越壞!”,“你沒有長腦啊!”...,這樣的語言就像鋒利的手術刀,只是它割的不是孩子的身體,它切割的是孩子的心。另一方面,我們罵得太勤了,任何時間都在罵,而不是把責罵當作最后的手段。你不停地罵、罵,每天罵,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孩子有時候很難從中解脫出來。

如果一位母親整天對孩子大呼小叫,孩子最后會習慣于這樣。他會說:“我媽媽只會尖叫。”如果有朋友來玩,孩子可能說:“不要管我媽媽,她就會整天大呼小叫?!北緛砗⒆記]什么問題,但現(xiàn)在卻成了大問題.。。他不再尊重你,不再注意你的感受,你的好意和責罵一起被拒之門外。

我們需要引起孩子的注意,但不需要每次都這樣做,在所有時間都這樣做。約翰??夏岬系母赣H曾經說:“如果沒有必要改變,就有必要不去改變?!比绻皇墙^對有必要責罵孩子,那么有必要不去責罵孩子;如果沒有必要使用藤條,就有必要跟孩子溝通,而不是用藤條;如果沒有必要生氣,那么就有必要不讓自己生氣。我想,他所說的是這個意思。

請不要把責罵變成一種習慣。收起責罵和尖叫,以溝通和協(xié)商來解決問題吧。這樣,當某一天你真的尖叫時,整個世界都會停下來!這才是“最后通牒”。愿您好好運用責罵,更愿您做一個忘記怎么罵孩子的父母。

相關推薦

  • 父母期望太高易導致孩子自卑 我們常說:“沒有壓力就沒有動力?!碑敻改敢恍臑楹⒆拥奈磥礓伮窌r,經常忘記了孩子健康成長的最重要因素。如果父母對兒女的期望過高,給孩子的壓力過大,那么孩子就像被套上了沉重的枷鎖,再也無法前進,甚至會漸漸...
    2021-12-17 閱讀全文
  • 諷刺和揭丑容易導致孩子自卑 導讀:英國心理學家認為,語言是成年人與孩子溝通的重要途徑,父母和老師的語言內容、表達方式等,對孩子的行為甚至將來的心理發(fā)展都有很大的影響。 他們經過觀察研究,總結出了會挫傷孩子積極性的話大致有6種類型...
    2021-10-14 閱讀全文
  • 家長如何正確批評孩子 家長如何正確批評孩子 第一:批評孩子要客觀 要讓孩子心服口服,做起來是不容易的。 要說一些,孩子能理解的道理,無論在任何情況下,父母都應保持冷靜的頭腦、理智的思維,切記在情緒異常的情況下,輕易批評孩子...
    2020-11-09 閱讀全文
  • 家長怎樣批評犯錯的孩子 許多家長都為不知怎樣管教孩子而苦惱,言重了怕孩子小小的自尊心受到傷害,不說又怕孩子成長成個小霸王,那么,家長這種苦惱該如何解決呢? 該吃飯了,四歲的兒子拿著玩具不肯放,叫了幾遍也沒反應,青琳決定來點硬...
    2020-11-17 閱讀全文
  • 家長批評孩子要講究竅門 家長批評孩子要講究竅門 孩子犯了錯誤,家長批評孩子時,為什么有些孩子就是不肯認錯?其實問題出在大人身上。在批評孩子時如果能注意下面這些問題,孩子通常就容易接受你的批評了。 只談眼前不翻舊賬 做錯的事已...
    2020-09-29 閱讀全文

我們常說:“沒有壓力就沒有動力。”當父母一心為孩子的未來鋪路時,經常忘記了孩子健康成長的最重要因素。如果父母對兒女的期望過高,給孩子的壓力過大,那么孩子就像被套上了沉重的枷鎖,再也無法前進,甚至會漸漸...

2021-12-17 閱讀全文

導讀:英國心理學家認為,語言是成年人與孩子溝通的重要途徑,父母和老師的語言內容、表達方式等,對孩子的行為甚至將來的心理發(fā)展都有很大的影響。 他們經過觀察研究,總結出了會挫傷孩子積極性的話大致有6種類型...

2021-10-14 閱讀全文

家長如何正確批評孩子 第一:批評孩子要客觀 要讓孩子心服口服,做起來是不容易的。 要說一些,孩子能理解的道理,無論在任何情況下,父母都應保持冷靜的頭腦、理智的思維,切記在情緒異常的情況下,輕易批評孩子...

2020-11-09 閱讀全文

許多家長都為不知怎樣管教孩子而苦惱,言重了怕孩子小小的自尊心受到傷害,不說又怕孩子成長成個小霸王,那么,家長這種苦惱該如何解決呢? 該吃飯了,四歲的兒子拿著玩具不肯放,叫了幾遍也沒反應,青琳決定來點硬...

2020-11-17 閱讀全文

家長批評孩子要講究竅門 孩子犯了錯誤,家長批評孩子時,為什么有些孩子就是不肯認錯?其實問題出在大人身上。在批評孩子時如果能注意下面這些問題,孩子通常就容易接受你的批評了。 只談眼前不翻舊賬 做錯的事已...

2020-09-29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