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管理和教育淘氣的孩子?
發(fā)布時間:2021-03-22 教育管理的讀書筆記 教育孩子的聽課筆記 教育管理筆記貪玩、淘氣的孩子卻使不少家長十分頭疼,他們看到孩子放學,把書包往家里一丟就玩?zhèn)€沒完沒了。家長不叫,作業(yè)也不做,家長不催,飯也不吃,有的孩子還搞惡作劇,惹事生非,給家長添了好多麻煩,于是,有的家長認為,孩子小時候貪玩、淘氣,長大了也不會有出息、有的家長恨鐵不成鋼,對貪玩、淘氣的孩子動輒訓斥、體罰,卻收效甚微。
那么,怎樣教育貪玩、淘氣的孩一呢?
第一,要因勢利導,淘氣、貪玩的孩子,只要不干壞事,父母不必過多限制他們的活動,有的孩子因貪玩影響了功課,家長只要給他講清道理,幫他合理安排時間就行了。不要因此返孩了整日坐著讀書。至于淘氣的孩子干了錯事,家長就不能遷就。放任了,一定要耐心給孩子講道理,使他認識錯誤,自覺改正,千萬不要用簡單粗暴的方法打罵孩子。
第二,要給孩子找事做,俗話說:無事生非,孩子更是如此。家長要指導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事,把他們的注意力引到正事上來。比如,讓他們哄弟弟、妹妹,買東西,收拾屋子,學習做飯,為鄰居收水電費等?孩子干得好,家長要及時表揚、鼓勵。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延伸讀
脾氣暴躁的孩子如何教育?
第一,孩子大哭大鬧時,要采取不理睬態(tài)度。必須讓他們意識到哭鬧是無濟于事的。等孩子停了哭泣,能夠心平氣和地回答問話時,再去教育他。孩子看到成人態(tài)度堅決,自然會停止哭鬧,聽從教育。
第二,當孩子不聽家長勸阻或拒絕服從命令時,可放手讓他自己去碰碰釘子。當他受到挫折時,自然會知道家長為什么不讓他做的道理了。這種處理越及時越好。
第三,經(jīng)歷“反抗期”是幼兒正常發(fā)育的必經(jīng)階段。在這個階段里,父母對孩子的行為應注意適當加以鼓勵,促進他的自我意識的形成。當你不滿意孩子的行為時,在批評的同時仍要表示喜歡他,不可責怪打罵。
第四
,當孩子出現(xiàn)打人罵人的不良行為時,應堅決制止。要使他明白自己的錯誤行為在別人身上所產(chǎn)生的影響,嚴肅講清道理,并引導孩子自覺采取補救措施。
第五,家長發(fā)現(xiàn)孩子有不愉快情緒時,應設法了解其原因,適當要求可以滿足,過分要求可不加理睬。
如何治理孩子太嬌氣?
現(xiàn)在的獨生子女,太嬌氣的不少,常有的表現(xiàn)是:
一、生活上嬌氣。吃東西挑挑揀揀,愛吃的吃個沒完,不愛吃的一點兒不動,飯桌上大人頗費口舌,有時逼著家長做這做那;使用文具、物品由著性兒來,喜歡的就用,不喜歡的就扔在一邊,磨家長買了這個買那個。有一點不舒服就不想上學,要求家長請假;經(jīng)常要求不上體育課。
二、學習上嬌氣。做一會兒功課就喊累;讓家長削鉛筆、包書皮、整理文具;念會兒書就像“大爺”似的,支使家長倒水、拿飲料、拿水果;作業(yè)沒做好,不賴自己賴家長;考試考不好,賴家長沒給復習好;學習時遇到困難,動不動就厭煩,發(fā)脾氣。
三、勞動上嬌氣。一讓干活就反感——“又讓干活,我累著呢”;勞動時無精打采,應付差事;洗衣服怕水涼;打掃衛(wèi)生、倒垃圾嫌臟;重活干不了,輕活不愛干;在學校還能努力表現(xiàn),回家連腳都懶得洗。
四、經(jīng)不起批評表揚。一受批評就委屈,情緒低落,流眼淚,有時跟家長強辭奪理;受點表揚,沾沾自喜,甚至得意忘形。
孩子過于嬌氣,主要是大人過于疼愛、過于嬌慣造成的。在家庭里,幾個大人中如果有一個人不嬌慣孩子,他往往會成為失敗者,因為其他大人會跟孩子一起做他的反對派。要想給孩子治嬌,長輩先要統(tǒng)一認識,認清嬌慣孩子將帶來惡果,害了孩子,也影響家庭。有些家長總以“孩子還小”作為嬌慣孩子的借口,這沒有好處。要明白,隨著孩子年齡增長,要使嬌氣逐漸減小,變成意志堅強的孩子。一般地說,小學中年級以后,就應把嬌氣克服掉。
治嬌方法主要有:
一、勞動治嬌。勞動是治嬌的好方法。在給孩子講清道理之后,安排難度稍微大一點的勞動任務,鼓勵孩子堅持干好。開始,最好家長跟孩子一塊干,隨時指導。比如家庭大掃除,學習搟餃子皮,每天擦地板,刷洗衛(wèi)生間等。關(guān)鍵是持之以恒,孩子勞動時,多肯定、多指導。寒暑假里,可以安排更多的勞動任務。
二、跑步、爬山治嬌。嬌氣的孩子最怕跑步、爬山。家長跟孩子訂個協(xié)議,每周一起跑步,不少于三次,距離遠近依孩子年齡和身體情況而定。開始1000米,跑幾次后提高速度,以后逐漸延長距離。記時間能調(diào)動積極性。利用雙休日去爬山或者徒步遠足也是好辦法。跑步、爬山既能開闊視野,又能鍛煉身體,磨煉意志。
三、定時完成學習任務治嬌。跟孩子討論,一次專心學習時間能達到什么水平,然后定一個目標。比如原來能專心學習30分鐘,現(xiàn)在就定40分鐘,而且明確學習質(zhì)量要求。上好鬧鐘,抓緊分分秒秒,讓孩子看到效果,及時鼓勵。如果孩子做不到,家長可以一起來,讀書,劃重點,記筆記,互相競賽,互相監(jiān)督。家長的表現(xiàn)要認認真真,不能裝樣子。
四、跟班主任老師配合治嬌。先與老師溝通,請老師給孩子安排一些經(jīng)常性的任務,并給以表揚、批評。表揚、批評之后,家長及時跟孩子一起分析為什么受表揚、受批評,應如何正確對待。幾次之后,孩子就能經(jīng)得起表揚和批評了,而且學會調(diào)控自己情緒。還可以建議老師與孩子談談嬌氣問題,并在操行評語中寫出“如能克服嬌氣,會取得更大進一步”一類的話,調(diào)動孩子自己治嬌的積極性。
最后,再次提醒家長,為了治嬌有好效果,不至于半途而廢,家長必須下狠心,關(guān)鍵時候不能心軟。
如何管教好“不服管”的孩子
如何管教好“不服管”的孩子對于“不服管”的孩子,很多家長都是很頭疼的??粗鴦e的孩子都是聽話乖巧的,就更著急了,想盡辦法讓孩子成為“聽話”的孩子,但結(jié)果往往是相反的。
很多家長都向我反映孩子的各種壞行為,比如打小孩子,在家亂扔東西等,常惹家長會生氣,有時一氣之下,就以打罵來制止孩子。這樣的后果,孩子的壞行為不但沒有消失反而更加囂張。
對癥才能下藥,對于管教孩子也是一樣。每一種壞行為的后面都有它的誘因。
孩子在家里誰了管不了,顯得權(quán)力最大,是個小皇帝。這背后可能隱藏著父親或母親對他的支持,使孩子的力量增加而有權(quán)力。同時也呈現(xiàn)了父母之間的對立,某一方放棄權(quán)力而默認。故這個孩子的權(quán)力是疊加了某一方父母的力量。所以,我們常說孩子不服管是因為他站在了一個父親或母親肩膀之上。對于這樣的情況,父母雙方應檢視彼此之間的關(guān)系,跟孩子的界限不應該纏結(jié)在一起。夫妻雙方和孩子的界限較清晰時,孩子的權(quán)力就沒那么大,當然就不能不服管了。
強強經(jīng)常把家里的東西扔得到處都是。強強爸忍無可忍,逐漸養(yǎng)成了一邊罵強強,一邊打強強的習慣。每當這時,小強強都忍著淚噘著嘴不吭聲。不久,強強爸就接到了老師的“投訴”—強強經(jīng)常對小伙伴們?nèi)蚰_踢。孩子的行為絕大多數(shù)都是在模仿大人,而且孩子一旦沒被關(guān)注就會用極端的方法來引起你的注意。強強這樣的行為恰恰是家長沒有很好的指引孩子去做事情,孩子的憤怒只能通過這樣的行為來發(fā)泄,而家長又以暴力來強壓孩子的行為,無疑又強化了孩子的壞行為,并“學會”了用暴力來解決問題。對于這樣的孩子,家長應該給予孩子更多的行為指導,多鼓勵孩子好的方面,多陪伴孩子,要用冷靜的頭腦對孩子進行管教,會讓他感覺到您的教導是客觀公正的,并且,他也愿意帶著極大的興趣去做到您對他的要求。
“不服管”的孩子,往往是較聰明,個性比較張揚,模仿能力強的孩子,只要父母善于去引導孩子,營造一種良好的氛圍,做孩子的好榜樣,相信這樣的孩子不但不用你費心,還是你最放心的孩子。
家長和老師如何教育孩子
家校合作順暢,孩子才會更好!
曾有一位老師講過這樣一件事情:
有位老師班里有個小男孩,爸媽屬于中年得子,非常寵溺孩子。在學校,這個孩子總是把衣服、東西扔地上。他就找家長談話,希望家長能夠培養(yǎng)孩子好的生活習慣。但沒想到的是,孩子沒改,孩子媽媽倒經(jīng)常往學校跑,幫孩子收拾東西。和孩子媽媽再次溝通后的第二天孩子媽媽就把他告到了校長那里,說他給她家孩子穿小鞋.......
教育孩子,需要家長、老師、學校相互協(xié)作,但是有的家長卻經(jīng)常把老師、學校的關(guān)系搞得劍拔弩張,逼的老師對他的孩子管也不是,不管也不是,只好放任自流。
以下 5 種行為,請各位家長自查下,不做毀孩子不手軟的家長;如果您是老師,也請分享到朋友圈,提醒更多的家長注意......
1
沒搞清楚之前,和老師吵鬧甚至動手
每一個孩子都是家長的寶貝,孩子在學校受了委屈,家長一時沖動憤怒是很正常的??墒窃谌W校“討說法”之前,一定要先把事情的來龍去脈搞清楚。
如果是自己孩子錯了,那就主動道歉;如果是別的孩子的錯,可以去和老師反應一下情況,讓老師來協(xié)調(diào)處理;如果是學校和老師處理不得當,可以先跟學校和老師協(xié)商下一步處理辦法。
在這個過程當中,家長要表現(xiàn)出理解和寬容的態(tài)度,這樣會給老師留下非常好的印象。如果在沒搞清楚狀況之前就去學校和老師大鬧,只會讓老師覺得家長無理取鬧。給老師留下這樣的負面印象,其實對孩子沒什么好處。
2
不把學校、老師的規(guī)定當回事
對于學校和老師的規(guī)定,家長最該做的就是配合。比如很多學校會規(guī)定不讓學生帶手機,不管家長是否贊同,最好都要教育孩子遵守學校的規(guī)定。
如果家長對一些規(guī)定很有意見,默許甚至鼓勵孩子違反規(guī)定,這會讓學校和老師非常為難,也會給老師的工作帶來很大的困難。因為對于家長來說,只需要面對自己的孩子,但是對于學校,需要面對幾百幾千的學生。
很多家長看起來不合理的制度,其實都是出于保護和教育孩子的需要,家長多一分理解,才有利于孩子的成長。
3
不參加家長會、不和老師溝通
自己孩子的教育,第一負責人應該是家長,而且最了解孩子的也是家長,老師希望能和家長建立聯(lián)系,及時掌握孩子的情況,好能及時調(diào)整對孩子的教育方式。
因此家長不管工作再忙,也一定要抽時間去參加家長會。如果實在無法抽身,也最好定期和老師溝通。否則老師不確定你是否對孩子的教育關(guān)心,也不確定你孩子出現(xiàn)問題后自己的處理方式你是否能接受,更不會知道孩子在學校出現(xiàn)的一些問題是否與家庭的問題有關(guān)。
孩子最終教育成什么樣,是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共同決定的。不與老師溝通,老師對孩子的教育沒有一個整體的把握,自然很難因材施教。
4
拿社會和整個教育的問題來評判老師
就像這個世界最想讓病人健康的是大夫,那這個世界最想讓孩子優(yōu)秀的就是老師了。能把學生教得個個優(yōu)秀,是每個老師最大的夢想。有些家長對孩子教育非常重視,一旦社會上出現(xiàn)一些教育事件,都會認為整個教育行業(yè)出了問題,對自己孩子的老師也大加指責。
不可否認的是,教育行業(yè)也存在一些問題,但是不能因此就否定老師這個群體。這會讓絕大部分懷揣教育理想,兢兢業(yè)業(yè)的老師們傷了心。
如果家長能對老師的工作多一分理解和體諒,老師自然也會報之以對孩子的寬容和鼓勵,這種良性循環(huán),最終會讓孩子受益終身。
5
以領導姿態(tài)面對老師
在幾年前做過這樣的一個調(diào)查:老師最厭煩那種家長?以領導姿態(tài)面對老師的家長排在了首位。
現(xiàn)在很多家長會覺得,教育是服務行業(yè),我交了學費,老師就應該給我的孩子提供最好的服務。但是教育不是服務,它是心靈層面的引導和滋養(yǎng)。
對待老師最好的態(tài)度是尊重和信任,因為也只有這些才能激活老師內(nèi)心最崇高的情感,才能讓老師用心去對待孩子,給孩子一份最優(yōu)質(zhì)的教育。如果我們社會最后一片凈土——教育,都抬不起頭了,那么我們的社會還有什么希望,孩子還有什么希望,民族還有什么希望?
每一個生命都是復雜的個體,一個孩子就能使一大家子人頭疼了。而一個教師要面對的是幾十個孩子、上百位家長還要面對生活工作中的其他種種。雖然他不能讓每位孩子成才,不能讓每位家長滿意,但是至少要相信他為了孩子,已經(jīng)竭盡所能。所以請善待每位老師,特別是那些為您孩子好,對您孩子嚴厲的老師。
請家長多一分寬容和理解,多給老師一些尊重和信任,老師一定會用心教育好你的孩子。
如何教育孩子
對于剛上幼兒園的孩子來說,畢竟還小,不懂事,不聽話是正?,F(xiàn)象。作為家長,要培養(yǎng)和教育孩子,首先自己必須作出榜樣;在孩子面前必須有還的生活習慣以及待人接物等各方面的良好方式。這個年齡的孩子,記憶力都很好,也許家長一個無意間的不雅之舉,都會牢記在心。也許也就會學著做了。因為他們不知道對與錯。所以家長的榜樣作用非常重要。
從小就應該培養(yǎng)孩子的禮貌問題,首先應該從家里做起。爺爺,奶奶,爸爸,媽媽,應該讓孩子養(yǎng)成上學前會說“再見”,晚上睡覺前會說“晚安”的好習慣。然后,對于親戚,鄰居等,也要教會孩子禮貌叫人的習慣。
對于孩子的自理能力,首先應該從一些簡單的事情做起。比如養(yǎng)成每天刷牙,洗臉,洗手的良好習慣。并教會孩子如何正確使用筷子,如何辨別鞋子正反,自己學會穿褲子,鞋子,襪子,穿簡單的上衣。
另外,應用實際生活中的例子教育孩子。比如在看電視時,電視中小孩子有乖巧,懂事的話語或動作,就應該告訴孩子電視中小朋友的行為是對的,應該學習。對于孩子有優(yōu)秀表現(xiàn)時,應該加以表揚,說一句“寶寶真棒”也會增加孩子的信心,今后會做得,學得更好。
育兒觀念: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勇氣和自信
育兒觀念: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勇氣和自信
在陽陽四周歲生日前夕,一次偶然的機會,看到商場有好多小朋友正在攀爬繩網(wǎng),于是提議寶貝也去挑戰(zhàn)一下自我。起初,看著搭建4、5米高的繩網(wǎng),外婆持反對意見,覺得孩子太小等大些再去嘗試這種“冒險性的”運動。聽外婆這么一說陽陽自己也打起了退堂鼓。但此時,有個年齡相仿的小女孩躍躍欲試,媽媽就借機鼓勵說:“陽陽你是個男子漢,小姑娘都OK,媽媽相信你也能行,如果試一下覺得害怕,我們就再下來,好嗎?不嘗試你怎么知道自己不行呢?”陽陽雖然有些膽怯,但因其生性比較好強,最終勉強同意試一試。
在接下來的實戰(zhàn)中,孩子從攀上繩網(wǎng)哆哆嗦嗦的第一步到慢慢邁出一大步,從搖搖晃晃的驚恐到緊緊拉住繩索的堅定,從緊張的面部表情到悄悄露出自信的微笑……所有這一切都在媽媽和外婆的加油、鼓勵聲中發(fā)生著改變,連場上的工作人員也夸獎陽陽的表現(xiàn)很棒。隨后,陽陽自信滿滿的完成了所有項目的挑戰(zhàn),還興奮的連續(xù)玩了二遍。
通過這次網(wǎng)繩探險,深深的感悟到:孩子內(nèi)在的潛質(zhì)是無限的,大人通過眼神交換和言語鼓勵所傳遞給孩子的信任感,是一種非常神奇的力量。這種力量會使孩子堅信:只要自己有面對挑戰(zhàn)的勇氣和信心,他就會變得越來越勇敢、越來越強大。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幫助孩子培養(yǎng)勇氣、樹立自信最好的方法,就是給他創(chuàng)造一個多元化的環(huán)境,讓孩子多接觸新事物。只要是在安全的前提下,孩子力所能及的事就應該盡可能的放手,讓他以自己的方式去完成,然后在孩子尋求幫助的時候,多以堅定的言語告訴他“寶貝,我相信你能行”,久而久之,你的孩子就一定會變得充滿陽光與自信。
父母如何教育愛發(fā)脾氣的孩子?
孩子的降生給一個家庭帶來了希望和快樂,他的一些行為和話語不經(jīng)意的引起了大人們的注意??赏恍┠贻p的家長沒有帶孩子的經(jīng)驗,只享受孩子給這個家庭所帶來的快樂,而忽略了對孩子的教育。
孩子愛發(fā)脾氣,家長的溝通策略
對待發(fā)脾氣的孩子,家長應堅持兩個原則:一是絕對不要斥責或體罰孩子,二是緊緊拖住孩子,不要讓孩子撒野毀物或自毀。
第一個原則之所以重要,是因為斥責等于火上澆油,適得其反。特別是家長火冒三丈、怒不可遏的樣子,等于是孩子發(fā)脾氣的“榜樣”。須知,柔能克剛,而剛卻克不了柔。
第二個原則的著眼點,在于用骨肉之情和善良的愿望,幫助孩子控制難以自制的情緒,讓他一動不動地呆上5分鐘,爆發(fā)的情緒就會平息下來。
待孩子發(fā)過脾氣之后,應同孩子談心,教育孩子認識發(fā)脾氣的危害,學會以理智駕馭感情:平時.對孩子提出的合理要求應主動地給予滿足,不合理的要求堅決不能滿足,怎么撒野也不行,讓孩子明白:凡事必須講道理,無理寸步難行。
對人小脾氣大的孩子,父母教育的口徑必須一致,切忌南轅北轍;教育務必堅持,堅持一段時間,情況就會好轉(zhuǎn)。
孩子病后常會“長脾氣”。家長今后應該注意,即使孩子生病時也不要無原則地遷就。在孩子哭鬧的時候大人堅持原則很有必要,但不能讓孩子一直哭鬧,要及時轉(zhuǎn)移他的注意力。這么小的孩子,在他大哭大鬧的最高峰過去后,帶他看看外面的車、小動物等,讓他慢慢恢復情緒。
家長對孩子的要求要做正確的分析,該滿足的正當需求應給予充分滿足,對不適合的需求則要講清道理。在孩子情緒波動聽不進話的時候,要給些時間讓他冷靜下來,然后再講清道理。
千萬不要在對孩子愿望不了解的情況下,自己先發(fā)火,更不要將自己的愿望強加給孩子,造成孩子的對抗情緒。希望初為父母者多尊重孩子,多理解孩子,多與孩子溝通,少用家長的權(quán)威。
三代同堂,大人之間要達到共識
一對夫妻倆帶孩子回老家和老人一起過節(jié),短短幾天內(nèi),孩子蠻不講理的小故事發(fā)生了數(shù)次。孩子在幼兒園里已養(yǎng)成的起床后自己穿衣、洗臉、刷牙的好習慣不見了。
睜開眼睛就喊:“爺爺.我要穿衣服。爺爺……”那邊,爺爺迫不及待地拿著衣服準備著??珊⒆右豢?,嘴一撅,“不穿,不穿,這件昨天剛穿過了。”爺爺笑著說“行,行,我再給你拿一件?!蹦脕硪路⒆痈觳?、腿一伸還要大人哄著才肯穿。
父母看著兒子一副驕慣、蠻橫的樣子,真想一巴掌打下去,可一想,這一巴掌下去,兒子非但不改壞習慣反而更加變本加厲的哭鬧,效果沒有達到,還惹的老人不高興。這是作為兒女所不應該的所以就想,算了,等回家再好好管教。
孩子的態(tài)度和行為舉止不對時,應當加以管教,但也要有個“度”,特別是有老人在場的時候。處理時既要顧慮到孩子的心理,也要顧慮到老人的心情,老人疼孩子是“人之常情”,如果這一巴掌打下去,孩子的心靈很容易受到創(chuàng)傷,老人更會為了維護孩子而破壞了一家人的和睦。
同時,家長在處理時的某些行為也會給孩子或多或少的產(chǎn)生一些影響。因為孩子通常會以家長的行為為榜樣。如果孩子再次發(fā)生類似的事件,可以告訴孩子:“老師曾說過‘自己的事情自己做?!F(xiàn)在XX(舉一個最要好的小朋友的名字)在家肯定也是自己穿衣服、刷牙、洗臉的,媽媽相信你也能做到,而且做的會更好?!倍潭痰膸拙湓?,孩子會很高興地去做事情,長輩看到你的真誠,也會配合你的。
孩子的降生給一個家庭帶來了希望和快樂,他的一些行為和話語不經(jīng)意的引起了大人們的注意??赏恍┠贻p的家長沒有帶孩子的經(jīng)驗,只享受孩子給這個家庭所帶來的快樂,而忽略了對孩子的教育。
如果固定在一個家庭環(huán)境中得到一致的教育,孩子就容易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和行為習慣,但是當兩代有不一致的教育模式時,受害最深的還是無知的孩子。
因為年紀小,無法分辨對錯,如果從小在一邊受溺愛,另一邊嚴格管教的環(huán)境下生活,慢慢地,孩子很可能會成為專挑軟柿子吃的“小霸王”。如果你也是一位積極向上的家長,不妨與長輩坐下來談談,讓長輩看到兒子媳婦的誠懇態(tài)度,相信老人會配合你們教育好孩子的。
做孩子最好的榜樣
在一些良好生活和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上,家長往往是孩子最好的榜樣,這就需要夫妻雙方達成共識,互相理解。孩子生活在一個比較融洽、和諧的家庭中,對孩子的成長是很有幫助的。
如果你能抽出時間,不妨和孩子進行一下“角色扮演”的游戲,你來扮演孩子,孩子扮演家長,你可以將孩子平日蠻不講理的行為舉止再重演一邊,看孩子是怎樣處理的,同時在處理中,孩子意識到這樣做是錯誤的,下次就不會發(fā)生類似事情。
總之,孩子蠻不講理是不可寬容的。如果一味地寬容,很容易養(yǎng)成孩子以自我為中心的壞習慣。三代同堂,只有大人之間達到共識,給孩子一個教育理念一致的環(huán)境,孩子才有章可循,才能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