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課堂:請多給孩子些逆向關(guān)懷
發(fā)布時間:2021-03-17 幼兒園老師給家長道歉 幼兒園家長進課堂活動方案 給幼兒講故事導讀:現(xiàn)在的孩子大多沒有逆境可處,要想讓他們成才,就要讓孩子學會面對挫折,經(jīng)歷磨難,認識世界的復雜,人生的艱辛。
“逆向關(guān)懷”一詞來源于動物保護。
美國阿拉斯加國家動物園的鹿苑里,鹿群因不必為覓食而發(fā)愁,也不必為逃避敵害而窮于奔跑,因而很快就繁殖起來。然而在一度興旺之后,病弱殘疾者與日俱增,最后竟出現(xiàn)瀕臨絕種的危機。當?shù)卣幌С饩拶Y予以挽救,可惜一概無效。后來一位聰明的管理人員建議,把幾只兇殘的惡狠引進鹿苑,許多病、弱的鹿被捕殺了。幾年后,鹿的數(shù)量不但沒有減少,反而大大增加了。狼捕食了病弱者,又迫使鹿群為逃避狼害而重新拼命奔跑,從而使得留下來的鹿群體質(zhì)日益健壯。后來,人們把這種奇特的動物“保護”方式稱為“逆向關(guān)懷”。
動物需要“逆向關(guān)懷”保護,我們的孩子們需要不需要這種“逆向關(guān)懷”呢?回答是肯定的。我們的孩子過著越來越優(yōu)越的生活,社會和家長為他們提供越來越優(yōu)越的條件。長此以往,孩子豈不是坐失適應能力、生存能力?!
現(xiàn)在的孩子大多沒有逆境可處,要想讓他們成才,就要讓孩子學會面對挫折,經(jīng)歷磨難,認識世界的復雜,人生的艱辛。在挫折中磨練自己,最終養(yǎng)成完美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養(yǎng)成克服困難,戰(zhàn)勝挫折的堅強毅力。這也就是我們說的要對孩子進行適當?shù)拇煺劢逃?/p>
如何時對孩子進行“逆向關(guān)懷”式的挫折教育呢?美國洛克菲勒集團創(chuàng)始人老約翰為孩子提供挫折教育的例子,可供我們借鑒。老約翰只有一個兒子。有一次,老約翰張開雙臂,叫兒子跨越椅子跳到自己的懷里來,小約翰聽到父親的呼喚,高興地沖過去,但老約翰迅速地把雙臂移開,小約翰重重地摔在地上。對著發(fā)怔的兒子,老約翰意味深長地告誡他:在生活的道路上,什么事情都會發(fā)生。
日本人對此考慮的比我們深遠得多。富甲天下的日本人深感年輕一代的創(chuàng)業(yè)精神遠不及老一輩,便想方設(shè)法對孩子進行“吃苦教育”。為了不忘過去最苦的日子,日本一所學校給孩子做了“憶苦飯”,結(jié)果孩子面對大人當年吃過的糠菜嚎啕大哭,拒食三天,可校方仍亳不動搖。第四天,孩子終于咽下這頓憶苦飯。在日本的許多孤島或森林里,常??梢钥吹叫W生的身影,他們在沒有老師帶領(lǐng)的情況下,面對既無糧又無水的可怕境地,安營扎寨,尋覓野菜野果,撿拾柴草,尋找水源,自己“營救”自己。這些孩子都是家長主動送去的。像這樣的“吃苦”教育,在日本是孩子們的必修課。日本每年都要定期舉辦“田間學?!?,“孤島學校”、“森林學校”等,組織學生到田間、森林或海島去“自學”,讓孩子經(jīng)風雨,見世面,培養(yǎng)吃苦耐勞的精神和克服困難的毅力;讓孩子在自然界的競爭中求得生存和發(fā)展
愛子之心,人皆有之,希望孩子成才,將來在社會有所作為,也是人之常情。但要愛得深沉,愛得高遠。我們的家長不要‘心太軟“,要硬起心腸,收藏起一半愛。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延伸讀
育兒觀念:請家長對孩子多一些耐心
育兒觀念:請家長對孩子多一些耐心
很多孩子家長會來幼兒園當著小朋友的面問我們老師,說:“老師,我家寶寶在幼兒園是不是很笨???”“老師,我家寶寶在上課的時候是不是不聽課?”的確,家長基本都很重視孩子在幼兒園的表現(xiàn),很重視幼兒的學習,都抱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態(tài)。家長會做出努力,盡力去教育好孩子,但是當孩子沒有達到家長期望的要求時,有些家長便會漸漸失去耐心,便會發(fā)火,對孩子進行斥責,甚至會暴力相加。我們大人都有自尊心,同時孩子也一樣。
我們班的吳傲然是位聰明,但有點內(nèi)向的小男孩。在昨天上午做數(shù)學課堂練習題時,寶貝他有一題做錯了,于是我將題目給孩子講解了一遍,孩子先不說話,但在我耐心的講解,引導之下,孩子最終肯開口回答我的問題,最后找到題目的正確答案。同時在平時在日常生活中,我也發(fā)現(xiàn)當他遇到一點小困難時,他不會第一時間找老師或小朋友來幫助他,而是哭。老師也因此經(jīng)常和他溝通,鼓勵他,希望寶貝長大了可以堅強點。但還是無濟于事,直至有次看見寶貝他爸爸由于他沒有喊老師好,而對寶貝大聲斥責,我才恍然大悟,真正原因是出現(xiàn)在家長身上。我發(fā)現(xiàn)然然寶貝的家長習慣于在別人面前數(shù)落批評他,也正因為如此,時間長了,他的自信在父母的指責下也會漸漸喪失殆盡,從而導致寶貝平時在班級做事的時候經(jīng)常怕這怕那,做任何事都會有膽怯的心理。
當孩子經(jīng)常受到批評以后就會失去信心,對自己感到失望,有的甚至靠攻擊他人才能體會到自己是個強者,來撫平自己的失望情緒,擺脫“我不行”的念頭。希望我們家長今后在教育孩子時,如果孩子失敗了,我們應及時送上鼓勵,而不是一味的給孩子潑涼水。孩子幼小的心靈正是靠父母和幼兒老師的細心呵護才能健康成長!
撫摸孩子,給他多一些關(guān)愛!
專家指出,像豆豆這樣的狀況,很有可能是我們平常所說的“皮膚饑餓癥”。
當寶寶還在媽媽肚子里的時候,媽媽就可以通過撫摸胎教,與寶寶進行交流。寶寶誕生之后,更需要親人的觸摸。常在親人懷抱中的嬰幼兒能意識到和親人之間緊密相連的感覺,讓寶寶有安全感,這樣可以讓寶寶啼哭少、睡眠好、體重增加快,同時抵抗力也會較強,智力發(fā)育也會明顯提前。反之,讓孩子長時間處于“皮膚饑餓”狀態(tài),會引起孩子食欲不振,智力發(fā)育遲緩及行為異常等等。生活中缺少撫愛,缺乏身體觸摸的孩子,往往會自發(fā)地咬手指、啃玩具、哭鬧不安,甚至把頭或身體亂碰撞,這就是“皮膚饑餓癥”的表現(xiàn)。
在現(xiàn)代社會,很多父母都以工作繁忙、生活緊張為借口,把孩子扔給老人看管,覺得自己努力打拼賺錢,可以帶給孩子更好的生活。其實這對孩子的成長是不利的。孩子不只是需要物質(zhì)上的滿足,更加需要父母的關(guān)愛,這樣才有助于孩子身心的發(fā)育。
還有一些家庭,對孩子的教育非常嚴格。只要還真有有點錯或者大人不稱心,就打孩子屁股,平時很少得到父母親昵撫摸。打屁股成了父母和孩子之間唯一的接觸方式。這樣,這些孩子容易產(chǎn)生孤獨感,并熱衷于推撞、打架鬧事、對周圍世界帶有敵意
也還有不少家庭,在孩子還是嬰幼兒的時候,父母常常撫摸和擁抱寶寶,但是等到孩子大了之后,就很少給予這些愛的撫摸。只有當孩子患病時,才有被父母摸摸前額的機會。其實大孩子也很喜歡親人撫摸他的手和頭,這樣他們能更深切地感受到父母對他們的愛。
因此,作為家長,要多關(guān)愛孩子,多給孩子一些愛的撫摸。
那么,應該采取什么樣的觸摸方法呢?
1、擁抱。夫妻或孩子抱在一起,是通過心的跳動、眼神的傳遞,把自己對對方的感情默默地傳遞給對方;
2、脖子背部的愛撫,它可以消除緊張和疲勞;
3、臂部按摩。從手腕到肩部的柔和按壓,以解決“皮膚饑餓”。
育兒觀念:請多給孩子一些“贊美”
育兒觀念:請多給孩子一些“贊美”
教育孩子千萬不要吝嗇你的贊美之詞,有人說孩子就是夸出來的,這句話我個人覺得很有道理。每個人都有虛榮心,孩子也不例外。他們特別渴望得到別人的認同與贊賞,所以我覺得教育孩子最好的方法就是積極的鼓勵與表揚。
或許很多人會覺得嚴師出高徒,古今中外的確是有很多這樣的例子。但是隨著時代的變遷和教育理念的不斷更新,對于孩子的教育我們有了些不同的觀點,尤其是對于幼兒園的孩子,千萬不能來“硬”的,有的時候給他們來點“軟”的,也許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大班的孩子自主性和自我意識逐漸增強,活潑好動,好奇好問,動作靈活,所以難免會犯一些小錯誤。當遇到這些問題時,大人們可能會對孩子的行為加以制止或是批評孩子。可是這樣做真的有效果嗎?
我曾經(jīng)碰到過這樣的案例。班上有一位小男生性格十分活潑,而且很好動,好奇心也特別重。記得有一回,大家吃完中飯,都在安靜地折紙,用一張張五顏六色的彩紙折出好玩的“小玩意”。小巧別致的小帆船,一飛沖天的小飛機,精致可愛的小帽子,總之各種各樣的紙“工藝品”都出自孩子們靈巧的雙手。突然一位小女孩急匆匆地跑到我面前,委屈地向我告狀了:“老師,他要破壞我做好的小船!”我抬頭望去,只見那位小男孩正在肆無忌憚地搞著他的小破壞。說實話我當時有些氣,但是他畢竟是個孩子啊,我總不能用嚴加指責的方式對待他啊,何況以他的性格也是無濟于事??!于是我走到他身邊,彎下腰,看著孩子那張稚嫩的臉,笑咪咪地問:“你在干嘛啊?”“我在玩這只小船?。 焙⒆拥靡獾鼗卮鸬??!翱墒沁@是你的小船嗎,你看你都把它弄壞了啊!”“我不管,我就要玩!”孩子淘氣地嘟著小嘴。看著他蠻不講理的樣子,我有點無可奈何,但是我總不能任由他無理取鬧下去?。∥彝蝗幌氲近S老師對我說過,對于這個孩子應該來點“軟”的,可以嘗試用鼓勵的方式對待他。于是我靈機一動,想出了“對付”他的好辦法。我裝作好奇的神情問道:“老師記得給每一位小朋友都發(fā)了一張彩紙,你的呢?你折了什么???”孩子不好意思地說:“我的……給我的好兄弟了,我叫他幫我折飛機?!薄澳悄銥槭裁床蛔约簞邮终埏w機?。恳寗e人幫你折?”我追問了一句。孩子摸摸腦袋:“因為我不會折。”我現(xiàn)在終于搞明白了,原來這孩子自己不會折,請了別人幫忙,自己又空閑,所以才拿了別人的“成果”在“搗蛋”呢!我將孩子手中的小船歸還給了那位小女孩。自己拿起一張彩紙,耐心地對他說道:“來,老師教你折飛機吧,我相信你的小腦袋瓜那么聰明,一定馬上就學會了,你仔細地看哦,等你學會了,你也折一架神氣的飛機給老師看好嗎?到時候我還要獎勵你一顆大大的紅星呢,表揚你真能干!”孩子聽了開心極了,連忙點點頭。認真地看著我折飛機,目不轉(zhuǎn)睛地盯著那張彩紙,不一會兒,一架嶄新的紙飛機就誕生了,孩子看著神奇的折紙,一邊高興地拍手,一邊自信地對我說:“老師,我知道怎么折飛機了,我也要折,我也要折……”我又拿出一張彩紙,讓這個孩子自己動手,他照著我折飛機的方法,認真地折著,沒想到過了一會,一架神奇的小飛機真的被他“制造”出來了!我伸出大拇指,夸贊道:“你看,你的飛機也誕生了吧,我就知道你的小手很能干,你真棒,待會啊我一定獎勵你!”孩子開心地笑了。
不管是在學校還是在家中,不管是老師還是父母,對于教育孩子我們應以鼓勵激勵孩子的方法為主。孩子的年紀還小,他不可能像大人那么懂事,犯一些小錯誤小毛病都是合情合理的。關(guān)鍵在于你要找到孩子做錯事的原因,然后根據(jù)實際情況制定切實可行的對策,而不是一味地怪孩子,甚至打罵指責孩子。孩子們都喜歡聽到表揚鼓勵的話語,得到大人的肯定他們會更有信心去改正一些缺點,更有自信去做好一件事。只有我們尊重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他們才能用積極樂觀的態(tài)度面對生活中的困境和挑戰(zhàn)。
所以,朋友們,千萬不要吝嗇你的贊美之情,用你們溫暖的春風去喚醒祖國春天的花朵吧!讓我們相信,只要有那春風般的溫情就一定會激起孩子們心中無限的激情!
給孩子少些否定,多些鼓勵
女兒笛笛4歲了,上幼兒園中班。她活潑、可愛,會笑著向客人問好,還能在眾人面前唱歌、背詩、講故事,可是在不久前,女兒還是一個見了生人就往往媽媽懷里鉆的“黏人蟲”呢。我是一名幼兒教師,工作比較忙,所以女兒從小由姥姥帶著。老人家?guī)Ш⒆臃浅W屑?,非常小心,因此,笛笛的膽子較小,見到生人比較發(fā)憷。姥姥越是讓笛笛叫人,女兒就越往大人懷里鉆。沒辦法,姥姥就說:“哎,這孩子就是不愛說話?!本枚弥?,女兒也就更不愛開口叫人了。有一次,我?guī)畠撼鋈ネ妫龅揭粋€朋友,我讓女兒叫人,女兒看著我,一副欲言又止的樣子。后來,我問女兒為什么不叫人。女兒冒出了一句:“笛笛不會?!蔽毅等涣恕T瓉?,女兒已經(jīng)在大人不經(jīng)意的談話中,為自己下了定論——我不會。
女兒在家里愛說愛唱,可到了外面就不愛說話了。這與孩子的性格和大人帶的教育方式都有關(guān)系。于是,我開始嘗試做女兒的工作。在家時,我和女兒交談,告訴她,見人要問好,做個有禮貌的孩子,還給她講了《小豬有禮貌》的故事,讓她向小豬學習。女兒在我的鼓勵下,慢慢地不再害怕客人,會沖客人甜甜地笑了。在此基礎(chǔ)上,我鼓勵女兒向客人問好。每次女兒都求救似地望著我,我說:“沒事,媽媽和笛笛一起向客人打招呼,好嗎?”終于,她聲音小小地叫出了第一聲“阿姨好”。我大大地表揚了她,女兒也沖著我甜甜地笑了。原來進步是這樣讓人感到開心。為了讓女兒適應集體生活,學會與人交往,在她不到3歲時,我將她送入了幼兒園托班。在半年的集體生活中,女兒慢慢地不再害怕見人了,從以前的“膽小兔”變成了愛說愛笑的“快樂兔”。
女兒的這種情況,我在班上也曾碰到過。有一次,小班的一位幼兒入園時,他的奶奶拉著我的手說:“老師,這孩子不愛說話,不愛喝水,不愛睡覺……”說這些話時孩子就在身邊。我問孩子:“你叫什么名字?”他低著頭,一句話也不說。難道孩子真的不愛說話嗎?作為一名家長,同時又身為幼兒教師,我想對家長朋友說:請您別在孩子面前說“我的孩子不愛……”,您不經(jīng)意的一句話,或許就會在孩子心中形成“我不愛……我不行……”的意識。這樣一種暗示,往往會讓孩子在還沒有真正嘗試的時候就體驗到了被否定的滋味。請多給孩子一些鼓勵吧。
對孩子多些關(guān)愛
對孩子多些關(guān)愛
孩子轉(zhuǎn)學后,一般獨自坐公交車上學放學。偶爾在飯桌上閑聊,兒子問我和他爸爸,當我要下車時,如果人很擠,我下不去車怎么辦?我們告訴孩子,你要提前往后面的車門走,如果你當時沒下去,可以高聲告訴司機叔叔或者阿姨,你要下車,麻煩他們等一等。孩子說,你們不知道,在上學放學的路上,我最害怕聽到罵聲。當我往后門擠的時候,如果不小心碰到了別人,有的人就會罵的,罵得很難聽。我心中一悸,仿佛那有些惡毒的罵聲已經(jīng)在我耳邊響起。我能想象在他們嘴里吐出的詞匯,只是,我搞不懂的是,當他們面對小孩的時候,為什么不能寬容一點,多一些柔和?小孩是弱者,不會還擊,只能使心靈受到戕害,或者等他們長大了,轉(zhuǎn)而再用這些詞匯去罵別人。那如此惡性循環(huán),社會道德安在?作為一位母親,我真希望人人都來善待孩子,就像善待自己的小孩,讓孩子們在一種充滿愛的環(huán)境里成長。雖然社會不是真空地帶,但我愿它是陽光地帶。
《家長如何向孩子道歉》的一些體會
《家長如何向孩子道歉》的一些體會《如何向孩子道歉》這堂課里,韓老師不僅向我們分析了為什么要重視向孩子道歉,還教會了我們道歉的方法和時機(事中、事后),最后引導我們?nèi)绾瓮ㄟ^道歉看待家教的意義。
我以前做錯事的時候,因為拉不下面子,覺得自己是媽媽,給孩子認錯了后,以后孩子還怎么會聽自己的話啊?受這種錯誤思想的影響,很少向孩子道歉。學習了家庭教育以后,明白了父母和孩子的地位是平等的,道歉不光是孩子的事,大人做錯了,也要真誠地向孩子道歉,在孩子面前樹立家長的威信。
我想結(jié)合兩個事例,談談我學習后的體會:
一、適時而且真誠地向孩子道歉,能獲得孩子對家長的諒解,使親子溝通的關(guān)系更加融洽。
周二下午接孩子回家,半路電單車壞了,修車花了將近40分鐘。我就對孩子說:今晚修車耽誤了不少時間,等下回家你就不去玩耍了,先完成作業(yè),好嗎?
兒子不愿意,說:修車又不是我造成的,不能犧牲我的玩耍時間。
我說:我們現(xiàn)在回到家已經(jīng)6點多了,如果你先去玩20分鐘,然后回來吃飯,吃完飯7點多鐘了,這樣你寫作業(yè)的時間就比較緊,完成得比較倉促;你不如先寫作業(yè),要是你完成得快,還能給自己節(jié)省下玩耍的時間,你覺得我說得有道理嗎?
兒子聽了后說:好吧。
我說:車壞了是個意外,這也是我預料不到的。不管怎樣因為修車影響了你回家先玩耍的時間,媽媽要向你道歉,也謝謝你的理解。
兒子說:媽媽,沒關(guān)系的,不用道歉。
接下來孩子寫作業(yè),吃飯的速度都很快,8點半前不僅完成了所有作業(yè),而且也給自己騰出了玩耍的時間。
二、向孩子道歉,能給孩子樹立起一個以身作則的榜樣,讓孩子知道做錯事了要敢于承認錯誤,敢于面對自我,從而塑造真誠做人的優(yōu)良品德。
xx有一次跟我說:媽媽,對不起,今天語文考試的時候,我抄了同桌的答案?!叭恕弊旨佣P變成另一個字的題我怎么也想不出來,就抄她的了。他邊說邊看著我,我知道他想著媽媽聽了后是不是像往常一樣會發(fā)火?。?/p>
我說,你能主動跟媽媽說這件事,說明你自己也知道這么做是不對的。這件事也不完全怪你,媽媽以前太關(guān)注你考試的分數(shù)了,所以你怕丟分才抄別人的,是嗎?媽媽要跟你說聲對不起。以后有不懂的題,不會寫就空著,媽媽幫助你一起訂正。如果你抄別人的,這樣媽媽就不知道你哪些知識點沒掌握,就沒辦法正確地指導你去復習、鞏固,下次再遇到同樣的題你仍然不會做,抄別人的答案是不是反而害了自己???
兒子點點頭說,是的,我以后不會再抄別人的了。
從這件事以后,每逢考完試,兒子都會跟我說,媽媽,這次考試全是我自己寫的,沒抄別人的。
學習這一課帶給我最深刻的感受是:在家庭教育里面,離不開家長的以身作則,言傳身教遠比講大道理要更有效,更直觀。父母就是孩子的一面鏡子,父母的思想品格、一言一行都默默地影響著孩子,凡是家長要求孩子做到的,家長自己首先要做到,在生活的各個方面為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這樣孩子才能健康地茁壯成長。
孩子叛逆家長怎么辦
中學生到了青春期,許多家長常抱怨孩子越來越叛逆了,隨著年紀的增長,知識的豐富,能力的提升,其問題行為也漸漸多起了,例如夜不歸宿、不愿與家長溝通、交換想法,做事比較隨性。而有些孩子對父母每天嘮叨感到了厭煩!規(guī)定這個不許,那個不準,久而久之就會會產(chǎn)生逆反心理,顯然,家長和子女在對著干。當面對孩子有逆反心理時,做父母的該如何和叛逆孩子溝通?
如何教育青春叛逆期的孩子,九招幫助家長教育叛逆期孩子
一、講究與孩子的溝通方式。
很多時候,父母必須超脫自己的角色,用局外人的角度觀察孩子的逆反心理行為。也許,問題不一定在孩子身上。父母一般都會認為自己是對的,自己從前都聽父母的,自己的孩子也該聽自己的。因此孩子不順從,在家長眼里變成了逆反。做為父母有時必須謙卑,放棄自己執(zhí)著的思想,以不同的角度對待孩子,做有限度的遷就。
二、保持冷靜的處事態(tài)度。
青少年逆反心理的產(chǎn)生,很多是與父母、老師的教育方式有關(guān),有的是好心辦壞事,使孩子不理解。父母、老師應具備良好的教育心態(tài),把關(guān)心、愛護、尊重放在首位,把孩子置于和自己平等的地位。在孩子出現(xiàn)過激行為時,要學會制怒,善于運用教育機智和策略,巧妙化解各種矛盾沖突。孩子有逆反心理,家長一定會不滿,因此,會為樹立自己的權(quán)威,用聲音來壓制孩子。急躁的父母,應該提醒自己,保持冷靜,也等孩子冷靜后再進行溝通。孩子有逆反心理時,言語和行為會猶如暴風孩雨。不能及時控制自己。但家長已成熟,應該懂得什么時候該保持冷靜。(可參考的相關(guān)內(nèi)容)
三、尋求有益的管教方法。
管教孩子,有時應該征求別人的意見。如問周圍有同齡孩子的朋友,如何處理類似的問題,或找輔導員協(xié)助,與孩子的老師商量等,讓自己的思想更開闊。
四、提出切合實際的要求。
要求過高,學習負擔過重,是青少年產(chǎn)生逆反心理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在給他們定目標、提要求時要根據(jù)他們的需求,按照循序漸進的方法實施,力避急躁冒進,盡可能弱化孩子叛逆對抗情緒。
五、創(chuàng)設(shè)良好舒適的情境。
要有正確的輿論導向,要有奮發(fā)向上的風氣,要有民主的氣氛,要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要美化學習、生活環(huán)境。
六、合理利用正確逆反。
在向孩子講道理,說事情時,要善于從正反兩個角度講,防止偏向,引導孩子正確進行逆反思維。并鼓勵孩子提出不同見解和有特點的方案。
七、注重疏導負向逆反。
對孩子產(chǎn)生的負向逆反心理要耐心細致地做好疏導工作,切不可采用壓制和強迫命令的辦法。由于他們?nèi)狈ι鐣?jīng)驗和識別是非、善惡的能力,看問題容易簡單片面,但他們又思想開放、單純耿直,敢想敢說敢干,所以耐心疏導,親情溝通尤為重要。
八、了解孩子的內(nèi)心世界。
家長眼見孩子的興趣會影響學習時,通常會即刻禁止。其實,當與孩子在進行親子互動的時候,和孩子討論他心中的偶像,從側(cè)面提醒孩子應該學什么。不應該學什么,走進孩子的內(nèi)心世界,才能相處得更融洽。和父母相處融洽,孩子的逆反心理自然就消除了。(可參考的相關(guān)內(nèi)容)
九、轉(zhuǎn)變方式雙向溝通。
很多時候,對孩子的管教,是要時常改變方式的。如小時候只有父母講,孩子聽。孩子上學以后后,就應嘗試雙向溝通,也應聽聽孩子的建議。一旦發(fā)現(xiàn)某一種方法行不通時,隨時改變方式,不斷試驗、尋找有效的方式方法。
家長對孩子逆商的培養(yǎng)
家長對孩子逆商的培養(yǎng)
逆商的培養(yǎng),父母是最好的教練,給大家分享三個建議。
為什么很多孩子抗挫折能力差?
這跟孩子從小被眾星捧月式地夸贊分不開。
你常常會看到一家人圍著孩子說你真棒?。?/p>
可是,成長其實需要很多的養(yǎng)料,比如需要贊揚也需要適當?shù)拇煺邸?/p>
而很多父母卻只看到了贊揚換來的笑臉,往往忽視了挫折時需要培養(yǎng)的堅毅品性。
所以第一個建議是多給孩子鼓勵而不是表揚。
我有一個朋友,他從小到大的學習成績都很優(yōu)越。
幾乎沒有遇到過任何的坎,一直考第一,也不知道失敗是什么滋味。
一直在家人和老師的表揚中成長。
后來他考上了人民大學,在我們那是非常不錯的成績了。
可他一進去才發(fā)現(xiàn)自己實在太普通。
所以才讀了一個月就想著退學算了
因為他發(fā)現(xiàn)自己無法接受這個落差。
后來幸好有了轉(zhuǎn)變,他說最感謝的人是班主任。
那個暑假,班主任給他介紹了一個項目,讓他去參與。
他自己也抱著死馬當活馬醫(yī)的態(tài)度。
可就是從那次開始,他把自己歸零,接受失敗,也接受平凡的自己。
有了這個心態(tài),他在后來的項目中反而是堅持最久的。
他說:“一個人一旦發(fā)現(xiàn)了自己是平凡的一份子時,那就會有不斷學習的努力勁兒,而不再活在他人的贊美中,自我迷失。”
父母的過度表揚容易讓孩子形成心理定向,他們會覺得自己就是聰明的,不需要努力也是聰明的人啊。
而父母應該需要培養(yǎng)孩子的成長型思維。
斯坦福大學卡洛杜威克教授在研究中指出,通過培養(yǎng)孩子的成長型思維,一種允許其他可能性存在的、促進進步和問題解決的態(tài)度,孩子們提高了自己的能力,每天都能在更有挑戰(zhàn)性的情況下有效的解決問題。
當孩子有了這樣的思維,就不會害怕挫折。
因為他們會自我激勵,努力找到解決的辦法。
而不會是那種一見打擊就崩潰的情形。
比如有的孩子覺得自己聰明,一直考高分,老師和父母地期待也高。
一旦他考砸了,不同地思維往往造成不同地結(jié)果。
我記得有一個同學高考復讀還是考砸了,他就選擇了自暴自棄,連普通大學也沒有去讀,后來還不僅僅是放棄讀書,也幾乎放棄了學習。
要知道,考試只有一次,代表一時而已,可學習卻是終身的啊!
具有成長型思維的孩子做事不易放棄,更能從過程中享受到樂趣,更容易尋求幫助,復原力更強,也就是更加堅毅。
讓孩子知道自己的不足,明白這不是可恥的事。
而且通過勤奮和努力會變強,因為你在長大呀!
這樣孩子就會去接納那個“不完美”的自己。
當然這里需要父母接納孩子犯錯,而且鼓勵他去嘗試。
比如孩子受挫時,可以給他一個擁抱或者一個鼓勵的眼神。
也可以拍拍他的肩膀,給他鼓勵。
告訴孩子我能理解你的心情,不管結(jié)果如何,我都會站在你的身邊支持你。
還有太多的父母,一看到孩子受挫,馬上就會安慰,“爸爸媽媽覺得你是世界上最棒的?!?/p>
這樣的安慰效果奇佳,可對孩子并非是好事。
為什么不能直接跟孩子說明呢?
比如很早以前,小小魚跟讀小學的表哥在家里堆積木。
表哥一下子就堆好了一個城堡。
可他呢,弄了很久也沒有完成,這時就有點生氣,想去表哥那拿材料。
實際上是想拆了哥哥的。
結(jié)果兩個人就爭了起來。
外婆發(fā)現(xiàn)了,就安慰小小魚:“外婆覺得你是最棒的,不哭臉啊!看看你拼的城堡,比哥哥的還要好”
“不是的”他哭著說。
外婆的安慰是好意,可并沒有給他帶來真正想要的答案。
我過去坐在他們身邊,首先問哥哥。“你今年幾歲啦?”
哥哥有點奇怪,還是回答了我。
我又問小小魚,當然他還在生氣,不說話。
我跟他說:“你看哥哥已經(jīng)8歲了,而你才四歲不到,哥哥是你的兩倍大呢!”
這時他開始聽了。
“也就是說,哥哥比你多玩了4年積木,也一定練習的更多,我想哥哥在你這個年齡也跟你差不多吧!“
這時平靜了很多。
“爸爸知道你現(xiàn)在玩積木肯定不如哥哥,但我相信你經(jīng)過不斷地練習,再長大一點,一定能趕上哥哥的,到時你們再一起比比看,好不好。“
“好!“
“那我們今天繼續(xù)練習,就不要生氣啦!一起擺個什么呢”
接下來就是開心地玩耍時光了。
我們以為把真相說出來會傷害孩子。
其實不然。
因為孩子不會覺得被羞辱或者否認。
因為他們的年齡大小、經(jīng)驗多少都是事實。
而且他遇到地挫折,只是因為這些客觀原因,還跟練習不夠有關(guān)。
可幸運地是這些都把握在我自己手中。
能給孩帶來改變的信心。
父母要試著接納孩子的汗水和吃苦的樣子,有塑造孩子的”心理韌性”。
有很多的父母是舍不得孩子吃苦的。
所以從小就想著給孩子掃除一切障礙。
比如小小魚每周有一節(jié)足球課。
有一次因為刮大風,就有幾位媽媽跟教練說,能不能讓孩子們到室內(nèi)練習,因為這風太大了。
結(jié)果教練聽從了建議,真的把孩子們帶到了多功能廳練習。
當時我心里非常納悶。
本來就是為了讓小小魚接受一點磨練才報了這個班。
結(jié)果還是被這些好心的媽媽給保護了起來。
這到底好還是不好呢?
皮克斯有一部非常精彩的動畫片《鷸》,獲得了第89屆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
在這里面,小派珀的媽媽就算是面對風浪,也敢于放手,愿意信任孩子,并且默默陪伴,小派珀能經(jīng)歷風浪,迎接和享受美好的海洋世界。
這里面的智慧值得我們?nèi)W習和借鑒,思考該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在家里,我常跟兒子說的幾句話也分享給大家。
“犯錯沒有關(guān)系,不做才有關(guān)系呢!”
“沒關(guān)系,你想想還有什么辦法能做到么?”
“一次不行再來一次,我相信你總是會搞定的!”
培養(yǎng)孩子的逆商,始于父母的接納和孩子的自我接納。
因為這代表著我尊重你并且愛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