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你,我究竟說過多少自相矛盾的話?”
發(fā)布時間:2020-12-26 幼兒園我愛家鄉(xiāng)為主題說課稿 幼兒說故事 幼兒園說課稿喜歡你兒子突然對我說:“媽媽,你跟我說的好多話,聽起來都是自相矛盾的?!?/p>
我愣了一下。是這樣嗎?怎么會是這樣?
嗯,好好想一想,為你,我究竟說過多少自相矛盾的話?
——我說:“你要多吃一些??!”我又說:“你可別吃得太多??!”
總企圖讓你吃遍世上珍饈,又擔心你不懂得節(jié)制,吃壞了身型吃壞了胃。出差的時候,習慣帶一些當?shù)匦〕曰貋?,哪怕你在萬里之外,哪怕你半年之后才能回 家,那也要放在冰箱里,等你回來吃;而當你父親連篇累牘地往你碗里放紅燒肉時,我竟會搶過來一些,怨責道:“別給他那么多!”
——我說:“你要快點走啊,千萬別遲到!”我又說:“別走太快,路上注意安全!”
希望你永遠不是那個在安靜的教室外面囁嚅地喊“報告——”的孩子,希望你無論與誰相約都永遠先他(她)一步到達。但是,一旦你消失在我的視野中,我就 開始用種種可怕的虛擬場景驚嚇自己,擔心你遇到不長眼的車,擔心你只顧埋頭趕路沒注意到前面的一道溝坎。我派自己的心追蹤你,告訴你說:“孩子,別急,慢 慢走?!?/p>
——我說:“你一定要做完了各科作業(yè)再睡!”我又說:“別熬到太晚,早點休息吧?!?/p>
我多么怕你把學習當成兒戲,我多么怕你成為一個不爭氣的孩子啊!面對著“抄寫八遍課文”這樣的“腦殘作業(yè)”,我想說:“去他的!別做了!”但話到嘴邊 卻變成了“抄八遍就抄八遍吧”這樣沒心肝的句子。我好害怕你在抗議中滋長了對知識的輕慢不恭,所以,我寧愿選擇暫時站在謬誤的一邊,看你平靜地完成一份 “腦殘作業(yè)”。在大考將至的日子里,你埋頭題海,懂事地克扣掉了自己的睡眠。你知道嗎?當我說“孩子,睡吧”時,我心里卻盼著你回答:“媽媽,我再學會 兒?!?/p>
——我說:“衣服嘛,沒必要太講究,能遮羞避寒就可以了?!蔽矣终f:“買衣服,別將就,好衣服能帶來好心情?!?/p>
我讀大三那年,曾經(jīng)被一條驕矜地掛在宣化“人民商場”的天價咖色褲子折磨得寢食不安……我好怕那樣的不安也會來折磨你。我說:“沒出息的人才會甘當衣 服的奴隸?!笨墒?,當我看到你撿徐磊哥哥的舊衣服穿也歡天喜地時,我又忍不住為你委屈起來。當你到異地求學,我囑你要學會逛服裝店,為自己挑幾件像樣的應 季服裝。不料,你竟學著我的腔調(diào)說:“沒出息的人才會甘當衣服的奴隸?!?/p>
——我說:“你千萬不要早戀!”我又說:“遇到個好女孩就該勇于向她示好?!?/p>
我一遍遍教導你:人生,一定要遵從“要事第一”的原則;人生的每個階段都只能有一首“主題歌”。所以,在你讀高中的日子里,我近乎神經(jīng)質地提防著每一 個和你接觸的女孩。當她們打來電話,我會很沒素養(yǎng)地劈頭就是一句:“你叫什么名字?”后來,你賭氣般地不再跟任何女孩交往了,我又開始擔心你辜負了上蒼的 苦心賜予。我發(fā)短信告訴你說:“記得本媽媽曾告誡你:不要在一朵花前過久停留。但是現(xiàn)在,本媽媽要隆重補充:特別卓越的花朵除外!”
——我說:“孩子,你能飛多遠就飛多遠吧!”我又說:“還有什么比一家人生活在一起更重要的事呢?”
我曾嘲笑一個接了母親班的女孩,說她們母女在單位的公共浴室里互相搓背簡直是一道獨特的凡間風景。我愿意看你遠走高飛,不愿意讓你始終窩在這座你出生 的城市里。但當你獨自沐浴了六載歐羅巴的陽光,當你如愿以償?shù)負碛辛艘豁敳┦棵?,我卻頻頻夢見你回歸,在夢里,我清清楚楚地聽見你說:“媽媽,我已厭倦漂 泊。”我也清清楚楚地聽見自己說:“孩子,回來吧,回來了我?guī)闳|來順吃涮羊肉!”
…………
不曾被矛盾重重的想法折磨過的心,不是母親的心。因為愛得太深,所以才會昧,才會惑,才會顛三倒四,才會出爾反爾。孩子,你可知道?當你走得太快,我 祈盼著用愛截住你;當你走得太慢,我祈盼著用愛趕上你。所以,無論我說過多少自相矛盾的話,無論這些話讓你覺得多么無所適從,我都希望你懂得我說這些話的 出發(fā)點與歸宿,那就是——為你好。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延伸讀
你是否猶豫過?常見的4種教育矛盾心理
1、既想教育孩子謙和禮讓,又擔心孩子吃虧。
不少家長注意到了要培養(yǎng)孩子謙和禮讓的品質,看到孩子吃獨食,或者不讓小朋友玩他的玩具,就教育孩子要謙和,講孔融讓梨等故事??墒钱敽⒆訌挠變夯貋砀吒吲d興地告訴父母,幼兒園發(fā)水果,他挑最小的,父母又覺得孩子吃虧了。孩子滿心以為能得到父母的贊揚,結果卻挨了一頓罵,孩子猶如吃了一悶棍,糊涂了。
有些家庭則僅僅在理論上要求孩子禮讓、尊重他人,而在實踐上去是大力培養(yǎng)孩子的自私心理。當孩子想和父母一起分享好吃的食品時,做父母的往往會忘記平時自己對孩子的教育,反而會說,這是媽媽為你買的,久而久之,孩子自然會形成“最大、最好的東西就該歸我”的意念。父母說的是這樣,做的又是那樣,孩子困惑,簡直無所適從,不知怎樣才能符合父母的要求,很快孩子學會了說一套做一套的壞毛病。
2、既想擴大孩子的活動范圍,又怕孩子惹禍。
有的家長鼓勵孩子找小朋友玩,鼓勵孩子使用剪刀,鼓勵孩子參加多種活動,可是一旦孩子跟小朋友打架,學會了罵人,或者剪破了手指,他們馬上會收起剪刀,關上門,認為還是關在家里讓孩子一個人乖乖地安心,于是他們就企圖用說教來培養(yǎng)孩子尊重別人和相互協(xié)作的好品行,這其實是不能奏效的。因為孩子只有在與同伴的交往中才能從自我中心的“硬殼”中解脫出來,才能了解自我與他人的區(qū)別,了解集體中每個成員應有的權利和義務,從而培養(yǎng)出尊重自己、尊重他人,理解行為規(guī)范,助人為樂的良好品質。
3、既想鼓勵孩子獨立自主,又怕累著孩子。
父母都盼望著孩子快快長大,早早獨立,哺乳期盼著斷奶,會爬了盼著會走,會跑了盼著孩子能獨立自主,早日脫離父母的“臍帶”,成為一個獨立的人??墒钱敽⒆诱娴闹饾u獨立,進入反抗期,開始相擺脫父母的控制,背著成人做事,甚至愿意獨處,不愿父母干擾時,父母卻又茫然若失,這種失落感和擔憂感使父母產(chǎn)生一種沖動,想把孩子緊緊抓在手中,于是他們干脆包辦一切,什么都要管,什么都自己動手,給孩子穿衣、喂飯、系鞋帶、收拾玩具,照顧得無微不至,這種不放手的管理方法,使孩子產(chǎn)生了嚴重的依賴性。其實,要讓孩子獨立,就必須放手讓孩子去闖。
4、既想對孩子進行早期智力開發(fā),又時常半途而廢。
許多家長一種誤解,認為孩子早期教育就是對孩子進行知識傳授,以能背多少詩、算多少題、識多少字來判斷一個孩子的聰明程度,結果出現(xiàn)了這樣一種情況,忽而要求孩子死背知識,以孩子能背誦古詩而在別人面前炫耀,忽而又擔心這種強迫性的訓練會對孩子的成長產(chǎn)生不良影響,于是又不要孩子死記硬背了,弄得孩子稀里糊涂摸不著頭腦。
有些家長不片面注重知識的傳授,同時又走向另一個極端,追求發(fā)展孩子的多種“潛能”,為孩子創(chuàng)造“學習環(huán)境”,給孩子安排多種學習活動,從學英語到繪畫、學彈琴,趕得孩子團團轉,可事實上家長提出的這些要求超過了孩子的接受能力,造成孩子接受上的消化不良,結果事與愿違,弄得孩子惶恐不安,甚至呆頭呆腦。一旦出現(xiàn)這種情況,家長的情緒一落千丈,以為自己的孩子不堪造就,埋怨責怪孩子,使孩子形成既自豪又自卑的畸形心理。家長對孩子的學習要求應適時適度,要符合孩子個體生理和心理的發(fā)展規(guī)律,還要注意啟發(fā)孩子的興趣并進行持久的一貫的引導。
由于家長的教育心理處于矛盾之中,對孩子的教育容易發(fā)生朝令夕改的現(xiàn)象,這就會對孩子的身心發(fā)展造成不良影響,使他覺得世界變幻莫測,不可捉摸,從而挫傷他理解事物的積極性和判斷事物的自信心。因此,家長必須明確自己的教育目標,增強教育意識,時刻以理性的言行來克服這種矛盾心理,積極地教育、引導孩子更好地發(fā)展。
爸爸究竟多愛孩子?看這30件事他做過沒
古語說“養(yǎng)不教,父之過”,可現(xiàn)如今,一個家庭里若是孩子不聽話甚至調(diào)皮搗蛋沒規(guī)矩,聽到的最多的話卻是:“你這個媽怎么當?shù)??”誠然,養(yǎng)育孩子當媽的自是責無旁貸,可當爸的也不能袖手旁觀,賺錢養(yǎng)家之余,多抽出時間陪伴孩子和家人也在情理之中,這不僅能讓孩子受益終身,自己也能收獲滿滿。當爸爸后,這30件事情你都做過嗎?01、孩子尿了,熟練給他換尿布;孩子拉了,端來一盆溫水給他洗小PP;
02、老婆不在家或者忙碌時,獨自給孩子洗澡穿衣;
03、耐著性子哄孩子慢慢入睡;
04、會熟練沖奶粉,奶瓶清潔沒問題;05、孩子年幼時,親自喂孩子吃完一頓飯;06、給孩子洗過尿布、臟衣服;07、晚餐后陪孩子外出散步,一路都在和他說話;08、陪孩子玩拼積木、拼圖;09、牽著孩子的手學步,他真正獨自走路那一刻有你的見證;10、半夜孩子餓了、尿了,起床沖奶喂給他喝,及時給他換掉尿濕的紙尿褲,并哄他入睡;11、耐心給孩子講故事,教會他分析故事中的美丑善惡,從中學會哪些做人的道理;12、教會孩子一首兒歌或古詩;13、教孩子一起玩你小時候玩過的一個游戲;14、全家三口一起來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15、帶孩子去打防疫針,鼓勵他一定要勇敢;16、約定周末帶孩子一起去游樂場,并兌現(xiàn)了諾言;17、和孩子一起收拾散落一地的玩具、繪本;18、幫助孩子結交了一位新朋友,他的小伙伴你幾乎都認識;19、和孩子一起看完一部動畫片,孩子口里經(jīng)常提及的動畫片角色,你全都知道;20、陪孩子一起用橡皮泥捏出可愛的小動物;21、和孩子一起完成一幅畫,并教孩子在畫的一角寫上自己的名字;22、孩子犯錯或不聽話時,嚴厲批評過孩子,但絕不是打罵;23、孩子生病時,帶著他去醫(yī)院,孩子打針、吃藥時握著他的手告訴他:別害怕,有爸爸在!24、帶孩子去動物園,并一一給他介紹每一種動物的特征與習性;25、給孩子講你小時候那些難忘或有趣的事,告訴孩子,爸爸曾經(jīng)也調(diào)皮搗蛋過;26、媽媽生日時,和孩子一起精心準備生日禮物,給媽媽一個特別的驚喜;27、孩子入幼兒園后,一大早拉著孩子的手去上學;有空時,和孩子約定好接他放學的時間;28、全家三口一起去電影院看一次電影,破例給孩子買來一大桶爆米花;29、有只屬于你和孩子兩人間的小秘密或者約定;30、用手機記錄下他的每一個成長瞬間,你的手機里全是老婆孩子的照片。愛是陪伴!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錯過了就意味著永遠無法彌補。寶貝的第一聲啼哭、第一次長出牙齒、第一次學會站立、第一次開口叫“爸爸”,你都見證了嗎?他需要你的時候,你會及時出現(xiàn)嗎?他開心時會第一時間和你分享嗎?他難過的時候,會撲向你的懷抱嗎?“爸爸,你再不陪我,我就自己長大了!”別等孩子說出這句話,好爸爸一定會陪著孩子慢慢長大,不是嗎?
孩子,這一生,我究竟該給你留下些什么?
孩子,這一生,我究竟該給你留下些什么???
最近在網(wǎng)上看到一條新聞:母親每天逼四歲的女兒做飯,原因感動無數(shù)人。
小小年紀的阿花會做各種家務:洗衣服、刷澡盆、打掃房間、準備去幼兒園的東西、整理衣柜、收拾自己的衣服等。
如果當初沒有外公的堅持,小小的她可能已經(jīng)沒有機會來到這個世界了。
2001年,結束乳腺癌治療不久的千惠,嫁給了不離不棄的男友武信吾。
2002年6月,千惠發(fā)現(xiàn)自己懷孕了,但要生這個孩子,極有可能乳腺癌會復發(fā)。
本來被判終身無法做母親的千惠,并不舍得打掉孩子,但生下孩子,卻要拿命來換。
終于父親告訴她:如果覺得拿掉會后悔,那就拼命生下來吧!
2003年2歲,阿花幸運來到了人間。
媽媽千惠由衷感恩,“能和阿花相遇,證明我在這個世上活過,這個比自己還重要的孩子,是我的人生至寶?!?/p>
不幸的是,阿花9月大的時候,千惠的乳腺癌復發(fā)了。
2006年10月,她的癌細胞已經(jīng)轉移到了全身,連抱阿花的力氣都沒有…
阿花4歲生日,千惠送了一條漂亮的圍裙給她。
“阿花,做飯這件事與生活息息相關,我要教你如何拿菜刀,如何做家務,學習可以放第二位,只要身體健康,能夠自食其力,將來無論走到哪里,做什么,都能活下去?!?/p>
4歲的阿花,被媽媽“逼著”拿菜刀學做健康的味噌湯。
盡管阿花用刀的樣子看上去相當嚇人,千惠還是忍住沒出聲,也沒伸手……
2008年,千惠在家人的陪伴下走完了生命最后一程。
在她走之前,把最寶貴的“遺產(chǎn)”都教給了阿花。
教她獨立生活的本領,教她“車到山前必有路”的樂觀人生哲學,讓她認真努力地過好每一天……
媽媽走后,爸爸崩潰頹廢,“看不見希望,看不見未來,不知道該怎么帶孩子,每天只知道用酒來麻醉自己,晚上睡不著覺,看著妻子的遺像就會忍不住哭出來…”
面對早餐一籌莫展的爸爸,阿花踐行了與媽媽的約定——每天早上做味噌湯。
阿花爸爸說,現(xiàn)在阿花的一天是這樣度過的——早上5點起床,做早飯。彈鋼琴、稍微學習一會兒,然后到學校去。
2012年3月,爸爸將千惠生前的博客記錄做成了一本名叫《阿花的味噌湯》的書,紀念妻子,也給阿花留下關于媽媽的美好回憶。
阿花的故事,感動了無數(shù)人,還被拍成了電影《阿花的味噌湯》。
“媽媽,阿花有件事我想告訴你——所有的便當我都會自己做了……媽媽,我一直記得你對我說的話,‘不說別人的壞話,不忘記微笑’。阿花有的時候也會想哭,但是想到媽媽和爸爸,阿花就不哭了。”阿花10歲時寫給媽媽的信。
有人說:明天和意外不知道那個會先來?
阿花的媽媽千惠知道自己將不久于人世,她已經(jīng)沒有時間陪年幼的女兒慢慢長大,讓她在一次次的摸索中去學會生活。
所以她要教孩子學會獨立生存的本領。
與千惠比起來我們都是幸運的大多數(shù),我們在萬分喜悅中迎來自己的小生命,我們有足夠的時間陪她一步步長大。我們總覺得人生有大把的時光,明天開始總不會晚。
但也正是由于這樣,我們很少會去思考,到底該讓孩子學會什么,具備什么樣的能力,他才能在這個我們覺得有點難的世界好好生活下去。
但其實我們誰也無法保證自己究竟能陪孩子走多遠,請允許我做出這個悲觀的假設,如果真有這樣一天,我希望他至少是一個這樣的人:
1.獨立,不論他將來在哪,不論他身邊有什么樣的人,都能夠尊重自己的內(nèi)心。
2.學習,學習是一種能力,哪怕離開課堂,我也希望他能不斷充實自己。
3.愛心,最好他能對這個世界始終保持善意,心里永遠都有陽光。
4.閱讀,喜歡閱讀的人,不論在哪兒都不會感到寂寞。
5.想象,有想象里的人生活中應該不會缺少樂趣。
6.自律,自我約束永遠比他人的說教有用。
如果我們沒辦法一直陪在孩子身邊,就嘗試早點放手,孩子永遠比我們想象的能干,他可以自己吃飯、自己穿衣、處理自己的問題。
如果我們沒辦法幫他過完一生,就尊重他的決定,相信他支持他,而不是強加自己的意愿。
龍應臺一直希望自己的兒子安德烈能用功讀書,“孩子,我要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績,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當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義,你就有成就感。當你的工作給你時間,不剝奪你的生活,你就有尊嚴。成就感和尊嚴,給你快樂?!?/p>
作為父母,我們究竟能帶給孩子些什么
教育的目的是有一天可以不教,如果你想做個輕松的家長,請你這樣做!
我是一個12歲孩子的媽媽,我不想在這里吹噓我的孩子,更不想讓大家認識我是誰。
我不認為我是個特別成功的母親,但是我確信我是一個非常輕松的母親,因為我用不著像很多媽媽那樣費盡心思去輔導兒子的功課,或者算盡機關來誘惑兒子聽從我的教導。
從他三四歲起,我就一直采取放羊似的養(yǎng)育策略,但是,兒子依舊好學上進,成績優(yōu)異,并且日漸成為一個幽默風趣,富于同情心,社會交往能力、自學能力、組織能力都很強的令我非常省心的孩子。從兒子三四歲起,尤其上小學后,我基本不怎么管他,他完全處在一種自己管理自己的狀態(tài),但這并不妨礙我成為一個非常負責任的母親,因為我所有的功夫都下在他3歲之前。
正因為有了這3年的鋪墊,我才有了今天的輕松與愜意。
關于早期教育,有太多的是是非非,讓我們深感莫衷一是,但是,無論學術界如何爭鳴,也無論父母們有著怎樣的體驗,我仍然堅持認為,合適的早期教育確實會對人的一生產(chǎn)生極其深刻的影響。我不贊同那些所謂養(yǎng)育神童的說法,我認為教育不僅僅是開發(fā)孩子的智力,更重要的是要全方位地塑造孩子的心靈與行為模式。畢竟智力只是孩子將來成才或者說讓孩子活得更好的因素之一,并不是孩子成長的全部。
如果我們的教育能讓孩子多一分自信,多一分自我管理的能力,給孩子一個良好的性格與良好的心態(tài),而父母也因此多一分輕松,少一分煩惱,那難道不是最成功的教育嗎?
每個孩子都是個獨特的個體,有著他與眾不同的優(yōu)勢與劣勢。
父母的責任就是給予孩子恰當?shù)囊龑В屵@個獨特的個體最大限度地發(fā)揮他的優(yōu)勢,并且終究有一天令為人父母者的我們?yōu)檫@個繼承了我們優(yōu)秀基因的個體深感驕傲。
那么作為父母,我們究竟能帶給孩子些什么呢?
●好的性格●好的心態(tài)●好的行為模式●令孩子開心而有效的智力開發(fā)游戲●良好的自理能力●自主學習的能力●高尚的精神與充實純凈的靈魂●藝術鑒賞力●有品味的生活……
我們還可以列出很多。
所有這一切都可以歸結為一句話:教育的目的是有一天可以不教,教育的最高目標是盡可能早地達到“可以不教”的目的。
這種論點聽起來有些玄乎,如果與3歲前的教育掛鉤就更顯得玄乎,但是每位用心的媽媽確實都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達到這個目標。
育兒觀念:教育孩子,我們究竟為了什么
育兒觀念:教育孩子,我們究竟為了什么
學校放假了,孩子們也從緊張的氣氛中緩過神來,站在校門口接兒子,看到兒子漫不經(jīng)心地從學校里走出來,看起來不像往常那樣的興奮,難道是考試沒考好?還是沒有拿到自己心儀的獎狀?
心里嘀咕著,怕給孩子的情緒火上澆油,一路上默默地陪著,也沒敢多問,倒是他忍不住了,“媽,今天怎么這么安靜,也不問問我考得怎么樣?”
“考也考好了,考得怎么樣,也就那個樣唄,對吧?”兒子朝我眨眨眼睛,“媽,你別怪我,這次英語考得不夠理想,真的不是我想要的結果?!?/p>
“知道原因了嗎?”
“知道了,是當時太性急了,沒聽明白就下筆做了,做到后來也沒有好好檢查就急急忙忙上交了”
兒子的眉頭還是緊鎖著,看得出,他有一絲愧疚,也有一些不甘!但是結果就是那樣的出現(xiàn)了,誰也扭轉不了。
到家后,我小心翼翼地從他書包里拿出了他的成績報告單與獎狀,他默默地看著我如我默默地陪他走路一般平靜,看著老師給他的評語:你是個懂事、有禮貌的孩子,你不僅聰明,學習上進,還是我們班的“愛心好榜樣”,你還獲得了學校數(shù)學競賽的二等獎,老師為你感到驕傲......
老師的評價令我欣慰,我相信老師給每個孩子的評語一定是經(jīng)過深思熟慮寫出的,我作為孩子的家長,關心的不僅僅是孩子分數(shù)的變化,我更注重孩子品行的培養(yǎng),這對他整個人生都將是一筆寶貴的財富,讓孩子在生活中學會思考,學會分析,學會領悟,做一個真正屬于自己的又有獨特個性與魅力的人,是我們教育的最終目的。
我試圖讓孩子自己意識到自己的不足,他才會去找原因,如果今天是我告訴他還有那些地方不足,一定讓孩子覺得我在批評他,他也會立即展開他叛逆的翅膀,避我而去。
分數(shù)固然重要,它將關系到孩子今后的升學問題,但是除了升學,我們的孩子還有一大半的人生是要在社會中度過的,如何讓孩子今后脫穎而出,其實我們的目光不妨放得更遠一些。那么,個人覺得不妨從以下方面對孩子展開引導:
一、擁有樂觀的心態(tài),讓孩子更陽光一些
一個孩子如果擁有了樂觀的心態(tài),他就不會怨天尤人,他首先想到的是從積極的一面去解決問題,而不是急著去推卸責任,這樣的孩子在今后的學習或者生活中,真的就像一縷溫暖的陽光,給人的感覺總是那么的積極、奮進,其實他就是一種力量的象征,相信周圍的人也會感到:有這樣的人在,氣氛都會變得很活躍,如果少了他,大家總感覺缺少了點什么,所以這樣的孩子一定是個受人歡迎的好人緣孩子。
二、擁有正確的態(tài)度,讓孩子有擔當一些
不管是對待學習還是工作,一個擁有正確態(tài)度的人,相信他一定是個責任心非常強的人,他堅信說得好還不如做得好,很多時候他是一個實干家,他腳踏實地的做好每一步,這樣的孩子其實是個有擔當?shù)暮煤⒆印?/p>
三、擁有寬容的胸懷,讓孩子再大度一些
這樣的孩子表面看起來,他可能是受大家“欺負”的對象,甚至有時候像個“受氣包”,但是他卻有著大海般寬容的胸襟,面對無端的猜疑與爭論,他總能做到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從另外一個角度說,這樣的孩子還是一個處理與解決問題的能手。
四、擁有善良的品格,讓孩子有愛心一些
一個善良的孩子,他總能設身處地的站在別人的角度考慮問題,他通情達理,善解人意,看到感人或者感動的事跡,他會摸遍所有的口袋,恨不得透過屏幕就能將他的愛心傳遞給對方,讓對方立刻轉危為安或者破涕為笑。
五、擁有刻苦的精神,讓孩子更堅毅一些
任何一個人的成功都不是憑空得來,一定是經(jīng)過刻苦的鉆研或者不斷的摸索,才取得了最終可喜的成績,讓孩子做一個有始有終,不輕言放棄的人,孩子也就具備了一定的個人魅力。
六、擁有創(chuàng)新的思維,讓孩子更獨特一些
不管是天馬行空也好,異想天開也罷,總之應讓孩子的思維發(fā)散性更廣一些,不拘泥于一種答案或結果,讓孩子享受到創(chuàng)新的快樂,成功的快感,他會發(fā)現(xiàn):事情可以這樣,原來也可以那樣,世界原來如此奇特與美妙!
所以無論用哪種方式教育孩子,我們總希望孩子成長為一個自強自立、健康快樂的人,為了讓孩子今后擁有一個圓滿幸福的世界,那么作為家長,我們除了引導,還能干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