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老師不能把你怎樣,但外面的世界可以!
發(fā)布時間:2020-12-19 孩子不合群怎么辦 孩子幼兒園不合群怎么辦 在幼兒園孩子不合群怎么辦這是一個真實的事情:兩名高中男生圍毆老師,還對著鏡頭嘶吼:“我是學生,你們能把我怎樣?”這就是被《未成年人保護法》喂得無知無畏的初生牛犢!
我有一個學生,喜歡鉆研奧數(shù),卻走路慢慢吞吞總愛遲到,同學給他起了個雅號叫“奧特慢”。后來他被父母送到英國念高中。有一次回國,他給我們講了個經(jīng)歷,卻對自己感觸很深。
原來他假期去一家華人開的中餐廳打工,結果第一天上班就遲到了五分鐘,于是被解雇了。他沒有想到,第一次因為遲到所受到的嚴厲懲罰,竟是丟了飯碗。而最令他醍醐灌頂?shù)模悄莻€華人老板的最后忠告:“小伙子,如果我不解雇你,你就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有多殘酷!”
在中國式教育的嬌寵之下,讓學生罰站也如走鋼絲,遲到自然可以逍遙法外。但多年以后,因一種積習所引發(fā)的重創(chuàng),這該是多么痛的領悟??!
記得多年前,當班主任,處理過一起校園單車失竊案,案情很快就水落石出,主演就是班上的一個熊孩子。單車物歸原主后我將他和他的家長叫來,準備和犯錯的孩子和家長好好聊聊,他的父親卻說:“我們家不差錢,孩子就是一時貪玩,說多了會傷害他的自尊。”也許,這位天真的爸爸認為,有錢即不算竊,貪玩就不犯法。如果有一天,比爾蓋茨突發(fā)奇想去難民營行竊,那就只能當做過家家嗎
其實,我只是想叮囑一句——孩子,長大之后沒有兒戲,校園之外沒有溫室!請記住,外面的世界不會輕易原諒你!
是的,親愛的孩子,老師是不能把你怎樣,但外面的世界可以。家長,你可以原諒孩子,但外面的世界不會輕易原諒。孩子的成長沒有兒戲。
有個新聞:一名中國留學生為了和女友約會,未經(jīng)同意,私自闖入女友的寄宿家庭,被警察以“私闖民宅”的罪名逮捕了。這個熱戀中的大孩子怎么都沒有想到,一次浪漫的約會竟會約來荷槍實彈的警察。
校園里的溫和與包容,讓我們已經(jīng)習慣了肆無忌憚地侵犯別人的領地,可以把同桌的課本藏起來,可以在別人的背后畫烏龜。但外面世界的秩序和文化卻各不相同,所以,這次你不是被警告了,你被捕了!
我們總希望孩子學習高精尖的東西,但損失的是家教和門風,是做人的常識與底線。有一次聚餐,朋友帶著孩子,孩子爬上桌,像飛輪一樣轉動菜臺,什么好吃就往自己嘴里搶,大人根本沒辦法伸筷子。我問朋友,你不管管孩子?他說,現(xiàn)代教育要解放天性,不能拿老一套束縛孩子。
他沒有想過,一個孩子最后是要成為公民的,是要進入社會的,如果漠視別人的存在,當別人的權利受到傷害的時候,他的天性能保證他一生的幸福嗎?如果一個孩子沒有被自己的爹媽管教,那他被社會修理的時候會付出怎樣的代價?
所以說,好門風能教我們做人的涵養(yǎng)。好門風一代一代的傳承,能讓我們在這個迅疾變化的時代里,找到內心不變的溫暖,找到屬于自己的真正的人生價值和秩序。
yJS21.com更多精選家園共育閱讀
繪本也可以打開孩子的動手能力世界
隨著繪本教學在全社會的推廣和普及,很多老師在教學中遇到很多突發(fā)狀況,針對一些具有普遍性的狀況,我們推出新欄目“繪本教學臨場應變99例”,由繪讀教育負責《繪本創(chuàng)意表達課堂》一線教學的石博老師,分享現(xiàn)實教學中的情況與解決策略,供大家參考和借鑒。
案例呈現(xiàn)
彤彤是一位四歲的小女生。她性格活潑開朗,非常喜歡上繪本課。每次來都會主動與老師打招呼,課上也能積極參與活動并與小朋友互動。
今天,我們要上的繪本課是《晚安貓頭鷹》,當課程進行到“玩一玩”環(huán)節(jié)的時候 ,我向大家展示了紙袋貓頭鷹。
當我告訴大家今天可以制作一個屬于自己的貓頭鷹時,小朋友們非常的開心,一個個都表現(xiàn)出了參與活動的熱情。彤彤也積極地和小伙伴們分享了自己的想法和創(chuàng)意。
通過充分的感受材料和工具,孩子開始進行“操作”環(huán)節(jié)。小朋友們依次畫好翅膀、認真地用剪刀進行剪裁。
此時,彤彤卻默默地噘起嘴巴低下了頭。我走過去輕聲地問她:“彤彤,你怎么啦?有什么事情要告訴老師嗎?”
彤彤傷心地低著小腦袋,低聲地說:“老師,我不會用剪刀?!?/p>
這時我內心產生了顧慮:
彤彤不會使用剪刀,如果繼續(xù)讓她使用,萬一不小心弄傷了自己怎么辦?
如果不讓彤彤使用剪刀,她就沒法繼續(xù)進行手工操作。
四歲的彤彤已經(jīng)有自尊心了,看到其他小朋友都使用的很順利,心中難免產生低落情緒。
解決策略
我在彤彤身邊蹲下來,用胳膊輕輕地攬著她問道:“彤彤在家里見到的是什么樣的剪刀呀?”
彤彤說:“是大大的?!?/p>
我點點頭回答她:“大大的剪刀是大人用的,小朋友用起來確實有點不太方便。但是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們準備的是兒童安全剪刀,是專門給小朋友使用的。你看,你的這把剪刀是不是小小的?”
彤彤點了點頭。
我繼續(xù)說著:“哇,彤彤的剪刀還是粉色的,找一找誰和你用了一樣的剪刀?”
彤彤漸漸放松了下來,她抬頭看到了依依,笑起來說:“依依的剪刀也是粉色的?!?/p>
我說:“對,依依和彤彤一樣,用的也是粉色的剪刀。我們坐到依依的旁邊看一看她是怎樣使用剪刀的吧!”
彤彤開心地坐到依依的旁邊,仔細地觀察著。
依依剪的更認真了,一邊剪還一邊講解:“彤彤,你看,就是這樣剪。很好剪的?!?/p>
彤彤用心地看著,眼睛里閃爍出了欣喜和羨慕的光芒。
看了一會兒,我問彤彤:“彤彤肯定也能像依依一樣厲害!我們也來試一下好嗎?”
彤彤抿著嘴巴點頭,但是雙手還是不知所措。
我安慰著她說:“別著急,我們一步一步來。先把剪刀的小帽子取下來???,小剪刀的身體上有兩個洞洞,大拇指鉆進來,食指和中指鉆進來。張開大嘴巴,啊嗚。你覺得小剪刀張開嘴巴像什么?”
彤彤咯咯地笑了起來:“像鱷魚!”
“對,張大嘴巴像鱷魚。那怎樣閉上嘴巴呢?”
彤彤通過活動手指,把剪刀合了起來:“閉上嘴巴啦!”
我繼續(xù)鼓勵她:“彤彤做的很好。再來試一下,張大嘴巴,閉上嘴巴……”
反復練習了幾次后,我請彤彤自己來試一下:“彤彤開關剪刀的方法很正確。只要使用正確的方法,小鱷魚就會乖乖聽話的。左手拿起彩紙,剪一下試試吧!”
彤彤認真地拿起彩紙,打開剪刀,“咔嚓”一聲,紙剪開了。彤彤的臉上露出了燦爛的笑容:“老師,我把紙剪開了!”
我為她鼓掌:“我看到了你用剪刀把紙剪成了一個長長的薯條。試一試,能不能剪出貓頭鷹的翅膀來?”
彤彤一下增加了自信,將畫好翅膀的紙拿了起來。
我起身站在彤彤的背后、彎下腰,一邊用兩個手適時輔助彤彤調整彩紙和手臂的位置,一邊和她一起念口訣:“張大嘴巴、對準線、啊嗚一口咬下去……嗯?遇到拐彎的地方怎么辦呢……”。
就這樣,通過觀察、探索、實操還有彤彤的堅持,她順利地剪出了一片翅膀。她開心地向老師展示,我也邀請依依和其他小朋友一起見證她的成就,為她鼓掌。
之后我請助教佟老師一直陪在她的旁邊,及時地幫她糾正動作、進行鼓勵,同時也保障了她使用剪刀的安全。
補充
第二周再見到彤彤,我發(fā)現(xiàn)她頭頂?shù)膭⒑6塘艘粔K。我擔心地問她:“彤彤,你的頭發(fā)怎么啦?”她開心地告訴我們:“老師,我會用剪刀啦!媽媽給我買了好多種剪刀,我剪了好多東西。你看,我也會剪頭發(fā)啦!”
案例分析
“剪刀”是幼兒在生活中以及參加教學活動時經(jīng)常會使用到的一種工具。讓幼兒學習使用剪刀的正確方法,不僅可以培養(yǎng)幼兒的手眼協(xié)調能力,還能夠鍛煉手部的小肌肉群,發(fā)展精細動作。
引導彤彤使用剪刀的第一步,就是使用同伴的力量帶動彤彤參與學習。這個時候彤彤觀察到了正在剪紙的依依,依依是她最要好的朋友了。在平常的生活中,姐妹倆特別愛互相模仿。我順水推舟,請依依當老師,為彤彤講解和示范。依依講的很認真,彤彤聽的也很入神,于是我進一步激勵她:“彤彤肯定也能剪的像依依一樣厲害。我們一起來試一下好嗎?”
第二步,降低難度,耐心引導,正確示范。調動彤彤的主動性,創(chuàng)編簡單口訣,幫助彤彤反復練習,增加操作的趣味性。比如“長大嘴巴、對準線,啊嗚一口咬下去”。
第三步,及時鼓勵,增加信心。當彤彤開心地將自己剪出的作品向我展示時,我邀請所有的小朋友一起為她鼓掌。彤彤切實地感受到被尊重,她對自己的作品也感到滿意,明顯增加了自信心。
最后,及時與家長進行溝通反饋,提出合理建議。通過溝通,我了解到彤彤媽媽之前確實是出于安全考慮沒有讓孩子使用過剪刀。通常都把剪刀放在比較高的地方,并且告訴彤彤剪刀很危險,小孩子不能隨便使用。傾聽過彤彤媽媽的講述,我向她介紹了4-5歲的幼兒使用剪刀對手眼協(xié)調能力和促進小肌肉發(fā)展的重要性,并建議彤彤媽媽可以在家陪孩子適當練習。
對此,彤彤媽媽表示理解和認同,并在課后帶彤彤去文具店選購了各種不同的剪刀,回家后媽媽陪彤彤一起探索和嘗試。后來彤彤不再拒絕使用剪刀反而愛上了剪刀,還成為了班里的剪刀小巧手。
第二次來上課時我邀請彤彤為大家分享,她驕傲地為我們介紹了各種各樣的剪刀,還介紹了自己用剪刀制作的作品和玩剪刀時發(fā)生的趣事。在之后的課堂上,她還會像小老師一樣,教其他小伙伴使用剪刀呢!
你可以這樣對孩子說NO
“廚具很危險,不能玩!”“陽臺很高,絕對不能爬!”“看電視不能離電視機那么近,很傷眼睛!”……這些No對寶爸寶媽來說一定不陌生,你有沒有想過你對孩子說了多少次No,你說的孩子都聽明白了嗎?
心慌說No,適得其反
商場里,媽媽看中了一雙漂亮的童鞋,想著給小娜試試看。但是一轉眼,小娜就像只猴子一樣爬到了鞋架上,正興奮地搖晃著雙腿對著媽媽招手。媽媽大喊:“不許爬,快下來!”小娜吃了一驚,身子失去平衡栽了下來,幸好眼疾手快的售貨員接住了小娜,媽媽再也忍不住了,沖上去對著小娜的屁股就是兩下,小娜哇哇大哭起來。媽媽氣憤地叫道:“不許哭!”小娜反而哭得更兇,周圍漸漸有人圍觀,最后媽媽只好抱著小娜狼狽回家。
小娜媽的初衷是希望孩子安全,但是心太急了。如果不能試著先去理解孩子的內在,我們所付出的愛就會變得粗暴,教育的結果也常常無效。小娜的“愉快體驗”被打斷,掉下來后的恐懼心情也沒有得到媽媽的安撫,甚至不能徹底地表達自己的情緒。這樣狀態(tài)里的孩子,小小的腦袋瓜里會產生混亂:啊,這世界太危險啦,我這樣是不行的,哭是不對的,媽媽是不是不愛我了……在探索世界的時候,如果一直接收著父母傳遞出來的焦慮不安的信號,她可能會變得回避風險,害怕犯錯,甚至隱瞞錯誤。
可以這樣做,先保證孩子的安全,走過去抱住她,問問她爬上來是因為什么。如果孩子尚沒有很好的表達能力,可以猜測幾種可能的答案,讓孩子選擇。當孩子意識到你懂她后,你就可以試著去影響她了,記得清晰你自己說No的初衷:“媽媽知道你喜歡爬上架子,很好玩,不過,你看這架子有點松,不安全,下次想爬的時候,先問問媽媽好嗎?”爬架子本身并沒有對錯,每個孩子都在學習如何和世界相處,而你就是他的第一位老師。
該說No時,溫柔堅持
小寶很喜歡吃糖,每次都纏著爺爺說:“我要再吃顆糖!”爺爺總是說:“吃糖蛀牙很不好,你這個小孩子怎么就不懂事呢?”然而爺爺常耐不住小寶的撒嬌和淚水,最后還是妥協(xié)了。爸爸媽媽總是說爺爺這樣不好,但是平時都是爺爺在帶小寶,爸媽也沒有辦法。
小寶吃糖的行為傷害到了牙齒,屬于需要被干預的行為,全家要試著達成一致。這里對于爺爺不要責備,要理解老人對于孫子的喜愛,同時和爺爺一起尋找方法,做到在面對小寶的軟磨硬泡時,可以溫和堅持,爸媽平時也可通過故事等方式來影響小寶,重點在于建立良好地護齒習慣。
說No前,先尊重孩子的感受
明明發(fā)現(xiàn)表弟在玩自己的玩具小汽車,他有點不高興地搶了回來,還嘟囔著:“你怎么隨便拿我的東西。”爸爸覺得明明太小氣了,于是邊責備他,邊拿起另外一輛小汽車遞給小表弟,明明爆發(fā)了:“爸爸,你是不是不愛我了?”爸爸瞬間覺得腦袋變大了,怎么解釋呢?
孩子在一件事中沒有獲益,那么他自然而然地就會不喜歡這件事。如果明明沒有因為表弟的到來失去對自己物品的掌控權,并且可以體會到小主人的樂趣的話,他會變得更容易合作。建議大人應盡量尊重孩子的感受,并促進孩子們做一些共同參與的游戲,結束后可以再次強化孩子的美好體驗。
說No要掌握正確方法
麗麗的玩具總是會出現(xiàn)在家里的各個角落,媽媽說了多次也沒有用,只好在她睡著后一件一件地收拾起來,媽媽自我安慰說:“至少麗麗現(xiàn)在吃飯的時候不亂丟骨頭了,總要一步步來嘛?!?/p>
一步步來是對的,多個行為同時塑造往往會事倍功半。媽媽說了多次沒有用,那么就要換種方法了,要正式面對孩子,而不是在廚房里喊著客廳里的孩子收拾東西。介紹一下“希望之手”溝通法,家長可以試試看:
大拇指“聯(lián)系”:親愛的,過來談一下。
食指“希望”:我希望你把東西用完后收好。
中指“利益”:這樣在需要時你更容易找到你的東西,我也會更高興。
食指“自信”:我知道你可以做到,因為你已經(jīng)做過好幾回了。
小手指“協(xié)議”:我們該怎么約定?你要我在你忘記時候如何提醒你?
閨蜜小結
對孩子說No,是每個家長都要修煉的功課。說No,不是用自己的意志控制孩子,那無異于用愛謀殺一個生命的活力;說No,不含對世界和孩子的敵意,充滿信賴地等待我們的小小蝸牛慢慢長大,他知道你在陪他長大。
面對孩子世界發(fā)生的小意外
放學回家先寫作業(yè)。這是我力爭讓兩個孩子養(yǎng)成的好習慣之一。昨日我們說說笑笑間回到家里,他們自覺的拿出自己的作業(yè)本,就在我還沒有來得及表現(xiàn)出特別滿足的神情時,兒子已經(jīng)嗷嗷大聲喊叫起來:“誰把我的小紅花給撕爛了?”小紅花用小印章印在紙上,是老師發(fā)給孩子的一種獎勵。兒子上學的第一天就得到了一個,當時他很開心的告訴我,這種小紅花需要積累之后還可以換取更大的獎勵;另外小紅花不是輕而易舉可以得到的。兒子的小紅花被他珍貴的放在文具盒里,每天都會拿出來看一看。開學這一周,一共得到了兩個。兒子把懷疑的矛頭首先指向姑娘:“是不是你撕爛的!”雖為問句,但語氣強烈儼然已經(jīng)給姑娘“定罪”。姑娘為自己辯駁:“不是我撕爛的!”兒子生氣的繼續(xù)大聲嚷嚷:“不是你還有誰?一定是你!就是你!”姑娘也跟著嚷嚷:“我說過了,不是我,就不是我!”我看著戰(zhàn)火再起,嘆了口氣:“兒啊,你親眼看到妮妮撕你的小紅花了嗎?”兒子當然清楚我這句話的含義,抓起書包向隔壁屋跑去,然后狠狠的關上門,并拔了門上的鑰匙!我看了看姑娘,姑娘說:“我真的沒有撕他的小紅花!”我沖她笑并抱了抱她:“我相信你啊!寶仔的小紅花被撕掉了,他一定很傷心,我等下去看看他,你先寫作業(yè)吧!”姑娘點頭,開始寫自己的作業(yè)。我向兒子的房間走去。兒子最開始是不開門的。隔著房門我強調說:“還記得我們必須遵守的家規(guī)嗎?我重復一遍:第一,遇到任何情況,沒有大人的許可都不能夠把自己單獨鎖在屋子里,安全是高于一切的;第二,有什么不滿意的地方必須說出來而不能不言不語。溝通是最有效的解決問題的方式;第三,就事論事不遷怒,時過境遷不記仇,全家齊心協(xié)力團結第一?!眱鹤釉诜块g里沒有說話,我的聲音緩和下來,繼續(xù)敲了敲門:“寶貝,我給你最后三秒鐘,讓我在三秒鐘后可以看到你,能夠抱著你!”說完,我開始倒計時:“3——2——1!”聲音落,門開了。兒子眼圈紅紅的站在門口。我走了進去,順手抱住了他:“讓我先看看你的小紅花!”兒子的眼淚瞬間落了下來,而我看到的,是被各撕成兩半的兩個破碎的小紅花,和文具盒其他都非常整齊的文具,也就是說小紅花真的是被人故意撕掉的??梢韵胂蠛⒆觽兊玫叫〖t花時的驕傲和自豪,以及對小紅花的珍惜與熱愛。那一剎那,我非常后悔在兒子最開始喊叫小紅花被撕破的時候,沒有第一時間來看看實際情況,也沒有第一時間擁抱他!嘆了口氣,我坐在椅子上,讓兒子坐在我腿上,然后我故作“氣憤”的說:“真是讓人生氣,怎么會把我們的小紅花給撕成這樣?”共情讓兒子緩和了一些,哽咽的說:“就是啊!媽咪,一定是妮妮撕的,除了她不會有別人!”我用手拿起小紅花,沒有直接回答他的問題:“讓我來想想辦法,看看能不能怎樣彌補或者修復一下呢?”兒子被我成功的轉移了心思重點:“都爛了怎么修復呢?”這時姑娘也走了進來。她同樣看了看小紅花,提議說:“哎呀,怎么被撕成這樣?要不告訴老師,讓老師再給你發(fā)?”兒子憤憤的說:“老師才不可能重新發(fā)呢!”我看著兒子反問:“為什么老師不能重新發(fā)?”兒子說:“已經(jīng)發(fā)給自己了就是自己的東西,自己沒有保存好,老師還能補發(fā)?”我驚奇的看著兒子:“哦?說的很對??!自己沒有保存好,不能怪別人呢!”兒子急了:“我怎么知道有人會撕掉別人的小紅花?”我聽出來兒子已經(jīng)恢復了一些冷靜,于是建議:“我先用透明膠把小紅花給粘起來,這樣小紅花還是可以看的。然后你明天把小紅花拿給老師看,告訴老師實際情況,不知道是誰撕掉你的小紅花。我相信老師一定會在班里強調這件事情的。”兒子委屈的點點頭。我一邊用透明膠修復小紅花,一邊問兒子:“兒子,你親眼看到妮妮撕你的小紅花了嗎?”兒子搖頭:“可是家里就只有我們三個人?。∧悴粫?,我也不會撕。除了她還有誰?”我再問:“為什么撕掉你的小紅花的一定是咱們家的人呢?沒有可能是你同學無意中損壞的嗎?”兒子不語似乎在思考。姑娘說:“我知道是誰撕了你的小紅花!”兒子問:“誰?”姑娘說:“一定是坐在你旁邊的人!”我問姑娘:“你親眼看到了嗎?”姑娘搖頭。我摸摸姑娘的秀發(fā):“沒有看到就不能隨便懷疑別人!被懷疑的滋味不好受,對不對?”姑娘想了想,點點頭。兒子開了口:“應該不是他。”我點頭:“其實呢,事情已經(jīng)發(fā)生了,而且我們誰都沒有看到別人撕掉你的小紅花,所以我們不能隨便去猜測任何人。對不對?”兒子、姑娘齊點頭。我繼續(xù)說:“另外,我判斷應該不是妮妮撕掉你的小紅花的。”兒子問:“為什么?”姑娘說:“就不是我!”我止住他們的對話:“因為你的榮譽就是我們大家的榮譽。我們是一家人,一榮俱榮一損俱損!你們任何一個表現(xiàn)的好,全家都開心,任何一個人出現(xiàn)問題,全家都會努力去幫忙!你看現(xiàn)在妮妮不是正在幫你試圖分析和解決問題嗎?”兒子想了想,沒有說話。這時我已經(jīng)把兩片小紅花都粘貼好了,拿給兒子看:“你看,這樣比原來更結實對不對?還不容易被撕破了!”兒子拿到手里左看右看,終于點點頭。我一邊摟著坐在腿上的兒子,一邊拉著姑娘的手:“孩子們啊,如果發(fā)生了一些意外的事情,我們要先想著如何去彌補或者降低損失,之后再去想如何解決以及避免類似問題的發(fā)生。比如今天的小紅花事件,已經(jīng)被撕破了,你們兩個吵翻天小紅花是不是還是破的?所以我們要想著能不能修補或者如何修補它來降低我們的損失?!彼麄儍蓚€同時點點頭。我拿起小紅花說:“看,現(xiàn)在問題是不是已經(jīng)解決了?下次你們誰得到小紅花都可以再貼上一層膠帶會更結實一些。對不對?”看兩個孩子已經(jīng)恢復了常態(tài),我繼續(xù)說:“今天呢,寶仔也意識到自己的責任,是自己沒有保管好小紅花。所以以后我們是不是把小紅花放到更安全的地方呢?比如文具盒的夾層或者書包的夾層?”兒子提議:“還可以直接貼到本子上!”“對極了!”我贊許:“我可以每人送一個本子給你們,專門用來粘貼小紅花!”兒子姑娘相視而笑,很滿意這個送本子的建議!然后我又提議:“同樣呢,我建議明天寶仔把小紅花的事件告訴老師。在學校里,作為小朋友小同學之間,要相互團結友愛,不能隨便去猜測懷疑別人。對不對?所以可以把問題反饋給老師來做判斷?!眱鹤狱c點頭。我繼續(xù)說:“孩子們啊,其實呢,小紅花被撕掉,有幾種可能。我們可以分析分析:第一種,是小朋友無意中損壞了,但是不敢告訴你?!眱鹤訐u頭:“不可能!怎么別的東西都沒有壞,只有小紅花壞了?”姑娘認同兒子的觀點:“就是的!”“哦!”我點頭:“那么第二種情況,會不會是有人故意撕壞小紅花呢?“兒子篤定的說:“那還用說?一定是故意撕的!”我疑惑:“為什么要故意撕呢?你在班里有敵人?”兒子搖頭:“沒有啊!”我繼續(xù)假設:“既然如此,那有沒有可能是有人認為你表現(xiàn)太好了,就產生了嫉妒心呢?”姑娘笑:“一定是有人嫉妒寶仔!”“哦!”我點頭略帶嚴肅的說:“孩子們啊,自古都是福禍相依。表現(xiàn)的優(yōu)秀呢,自然會有人嫉妒。嫉妒可能會讓人奮起直追的努力,也有可能讓人喪失理智去做不應該做的事情。所以呢,我們先不管別人如何,你們兩個都要做到,可以羨慕表現(xiàn)好的孩子,但是一定要把控自己的想法,可以努力,不可以做不能做的事情!”孩子們都點頭保證。我看著他們點頭后,忽然吸了口氣轉頭問兒子:“那是不是你得到小紅花之后比較得瑟?”兒子搖頭:“沒有??!”我“拍案而起”:“那就是故意這樣挑釁我們!居然有人敢蔑視我們?是不是認為我們好欺負?”兒子慌忙拍拍我:“淡定,媽咪,淡定!”我暗自竊笑,但表面依舊義正言辭:“這還了得!咱們家兩個孩子,你們一致對外,誰敢欺負我們?”兒子姑娘都看著我笑。我故意瞇起眼睛,顯得很兇惡的說:“你們可以偷偷觀察觀察,看看是誰這樣做。如果抓了個現(xiàn)行,就是正在撕小紅花被你們看見了,你們要——”兒子搶答:“報告老師!”姑娘跟上:“揍他一頓!”我吐口氣,現(xiàn)在的姑娘們都很厲害??!然后緩緩的說:“都對!根據(jù)實際情況,最好先告訴老師。另外呢,你們在學校里不能主動去惹事兒,但是如果有人故意欺負你們,你們就一起上不用膽怯!要注意的是,不能去攻擊別人的要害部位!”“對,主攻大屁屁!”兒子姑娘齊點頭,然后兩個人說說笑笑,商量著如何共同對付“敵人”,怎樣進攻如何防守……一場風波到此結束。
謝可慧:你怎么樣,孩子就怎么樣
我去遠方的火車上,碰到過一個姑娘。那時,因為身體不適,拼命嘔吐。她走過來說,姐姐,給你紙巾。那張紙巾臟臟的,像是她用過的一般。她的母親拍了拍她,給姐姐拿個干凈的紙巾,再給姐姐拿袋子才是對的。她笑了笑,給我拿了一個袋子。那年,她十多歲,看起來不那么聰明,臉圓圓的,眼睛無光,但總掛著淡淡的笑容。她母親后來和我說,姑娘輕微智障,醫(yī)院說她以后生活也難自理,但她不相信,她把她當做一個正常的孩子養(yǎng)。母親說完,就笑了。女孩聽了,沒有一點點悲傷,跟著母親一起開懷大笑。
從前,我是不會相信這樣的笑容會出自一個智障家庭,那一次過后,我就相信了。那個母親是個最普通的工人,絕不是什么高級知識分子,但這一點不妨礙她是一個優(yōu)秀的母親和家庭教育者,她手機封面的照片是模糊的她們一家三口,笑容和我見過的一樣,干凈又漂亮。她說話的時候一直笑著,爽朗又大聲,從來不小心翼翼。所以養(yǎng)出來的女兒,也純潔又大方。
智商從來不會決定一個孩子的命運,但往往是,情商決定著一個人的未來。近年來,高校里多產一些自殺者、心理疾病者,他們殺老師、殺同學,殺自己,大多數(shù)有暴力行為的人的背后都有一個并不那么平穩(wěn)而正常的家庭,或者是父母離異,或者是童年不幸,或者是家教不淑,再或者是總是被灌以成為強者的使命。
有一個長年從事家庭教育的學者說過:無論孩子是不是親生的,容貌是否相似,在養(yǎng)了多年之后,總會在舉手投足之間充滿了契合度。父母的智商或許影響不了孩子的智商,但性格一定有著必然的聯(lián)系。
一次,我開車回家經(jīng)過一條小路。因為是一條小路,大約也只能過一輛車。我只慢慢跟在自行車后面,不按喇叭。自行車上的媽媽大約發(fā)現(xiàn)了后面跟著一輛巨大的車,兇神惡煞地看了我一眼,然后故意拉高聲音:這么小的路還開車,開什么車,有錢了不起?。【o接著車后面的女兒也橫了我一眼,說:了不起啊。我無力爭吵,我一點都不意外她們兩個做出同樣的動作,那種眼神是一致的——對于看起來富裕的一切帶著不屑和仇恨。我那時就在想,家教真的是孩子人生的課題。
生孩子容易,養(yǎng)孩子難,養(yǎng)一個優(yōu)秀性格的孩子更難。在國內,許多家長總是把自己的希望寄托在子女身上,認為她應該怎么做,怎么做才是正確的,殊不知,以身作則才是最好的課程。我不相信,一個悲觀的母親會教育出一個樂觀的孩子,一個不求上進的家庭會有一個熱愛生活的孩子,一對牢騷滿腹的夫妻不可能讓孩子無憂無慮地成長,一個好斗的父親不可能有一個懦弱的孩子。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孩子會打洞,父母對孩子性格的影響是潛移默化地滲透在日日夜夜中的,它不是智商,生來優(yōu)秀或拙劣不可轉,性格的培養(yǎng)后天塑造更多許多。
時至今日,我一直對那些對孩子大吼大叫的母親有一種排斥感,他們總認為孩子應該自己成為一個優(yōu)秀的人,卻忘了首先把自己培養(yǎng)成一個性格陽光的人。你怎么樣,孩子就怎么樣。我們常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然而,我更認為,在性格上,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更大,那種影響甚至關乎到孩子的未來。不知道這樣認為,對不對?